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03.220.20
CCSP66
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45/TXXXX—XXXX
高速公路设计阶段安全性评价规范
Specificationsforhighwaysafetyevaluation
(征求意见稿)
(本草案完成时间:2024年3月)
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5/TXXXX—XXXX
高速公路设计阶段安全性评价规范
1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高速公路设计阶段安全性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高速公路初步设计阶段安全性评
价、施工图设计阶段安全性评价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高速公路设计阶段安全性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JTG2111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B0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B05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规范
JTGD20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T3381-02公路限速标志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定义的术语和定义。
4基本要求
4.1安全性评价代表车型应采用JTGB01规定的设计车辆,并应考虑公路项目的实际交通组成情况。
4.2本文件中高速公路是指高速公路主线,匝道、连接线、改移道路等的设计阶段安全性评价除应符
合本规范要求外,仍需符合JTGB05要求。改移道路评价指标参考相应等级公路的技术规范。
4.3若路线技术指标满足现行标准时,但主体工程未充分考虑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要求,应以优先调
整主体工程设计为主要原则,提出相应改进建议。
4.4高速公路设计阶段安全性评价可根据相关方意见召开专家评审会。
5初步设计阶段
5.1一般规定
5.1.1本阶段评价重点应为路线方案及其技术指标的运用情况、结构物布设的合理性、交通工程及
沿线设施建设规模的合理性等。
5.1.2应进行总体评价、比选方案评价和设计要素评价。比选方案评价应针对各同深度比选方案进
行,设计要素评价应针对推荐方案进行。
5.1.3依据本规范对公路项目进行初步设计阶段安全性评价,《高速公路初步设计阶段安全性评价
1
DB45/TXXXX—XXXX
报告》格式应符合JTGB05附录A的有关规定。
5.2评价方法
5.2.1比选方案评价宜采用经验分析法或安全检查清单等方法。
5.2.2设计要素评价可采用运行速度协调性分析等方法。
5.3总体评价
5.3.1根据技术标准、地形、地质、气候条件(如多雾、结冰、暴雨等)、预测交通量及其交通组
成、大型构造物分布等,评价公路项目特点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5.3.2改扩建公路利用既有公路的路段时,应根据既有公路运营状况、交通事故、交通量等,分析
该路段的特点,并按现行技术标准对利用路段的设计指标进行评价。
5.3.3应对工程可行性研究批复中与交通安全相关意见的执行情况进行核查。
5.3.4当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过安全性评价时,应对安全性评价意见的响应情况进行核查。
5.3.5当路基、桥梁、隧道及其他构筑物有相关防洪要求的,宜核查其是否进行行洪论证。
5.3.6宜评价项目沿线公路、铁路、管线、环境敏感区、航空、航道、危险品生产经营储存企业、
水坝、管线(塔)、邻近人口密集区及学校等特殊路段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5.4比选方案评价
5.4.1应评价各方案存在的急弯陡坡、连续上坡、连续长陡下坡,路侧有悬崖、深谷、深沟、江河
湖泊等危险路段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5.4.2应评价各方案设置的特大桥、特长隧道及隧道群、互通式立体交叉、重要平交路口、服务设
施等与路线总体布局的协调性及其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5.4.3应评价不利气象或环境对各方案交通安全的影响。
5.4.4改扩建公路尚应评价各改扩建方案的路线线形顺接、拼宽、拼接和既有交通安全设施的再利
用等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5.4.5除以上外还应对推荐方案存在的危险品生产及储存单位、交叉或临近的铁路、油气管道、高
压输电线路、通讯线路、航道、水利设施、环境敏感点等对交通安全的影响进行评价。
5.5运行速度评价
5.5.1依据JTGB05附录B提供的运行速度计算方法进行预测和评价。
5.5.2设计速度80km/h及以下的公路应进行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应包括相
邻路段运行速度协调性和同一路段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协调性进行评价。
5.5.3改扩建公路应对新建路段与利用的既有路段整体考虑评价运行速度协调性。
5.6路线评价
5.6.1公路平面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采用运行速度,对采用接近最小半径的圆曲线进行评价。
b)宜结合运行速度、视觉条件对回旋线参数及长度、曲线间直线长度、平曲线长度、圆曲线转角
进行评价。
c)应对回头曲线前后线形的连续性和均衡性、回头曲线间距等进行评价。
d)宜对卵形曲线的回旋线参数、半径以及两圆曲线的间距等进行评价。
e)宜对S型曲线的回旋线参数、半径以及回旋线与半径的比值等参数进行评价。
2
DB45/TXXXX—XXXX
f)宜对复合曲线等特殊曲线进行评价
5.6.2视距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
a)高速公路应对停车视距进行评价,包括小客车的左转弯停车视距、右转弯停车视距、凹型竖曲
线停车视距、凸型竖曲线车视距等;
b)应采用货车停车视距对相关路段进行评价;
1)减速车道及出口端部。
2)主线下坡路段且纵面竖曲线半径小于一般值的路段。
3)主线分、汇流处,车道数减少,且该处纵面竖曲线半径小于一般值的路段。
4)要求保证视距的圆曲线内侧,当圆曲线半径小于2倍“一般值”或路堑边坡陡于1:1.5
的路段。
c)连接线为二级公路、三级公路时,宜采用运行速度对其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进行评
价。
5.6.3公路纵断面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对连续上坡的坡度和连续下坡的坡度、坡长、平均纵坡以及缓和坡设置情况进行评价;
b)宜根据运行速度对采用接近最小半径或长度的竖曲线进行评价;
c)宜对采用的最大纵坡、最小纵坡、最小坡长及最大纵坡对应最大坡长进行评价。
5.6.4横断面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
a)当横断面宽度、车道数变化时,应对横断面过渡渐变段的设置位置、长度进行评价;
b)对连续上坡路段,应根据预测交通量组成、服务水平、运行速度等对爬坡车道设置的必要性和
位置进行评价;
c)对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应根据预测交通量及交通组成、地形条件、服务设施的分布情况等,对
避险车道设置的必要性、设置位置和数量进行评价;
d)高速公路右侧硬路肩小于2.5m时,应对设置紧急停车带的有效长度、宽度、间距及其出入口过
渡段进行评价。
5.6.5宜对线形组合不佳路段进行评价。
5.6.6改扩建公路尚应对主流分、合流的位置及其车道平衡进行评价。
5.7路侧评价
5.7.1应根据运行速度,对主线、互通匝道、连接线的路侧净区宽度和路侧危险程度进行评价。路
侧净区宽度可按JTGB05附录C中提供的方法进行确定。
5.7.2应对路侧净区内存在边沟、排水沟、标志立柱、桥梁墩台、涵洞等路段是否采取路侧防护或
改移路侧障碍物等处理措施进行评价。
5.8桥涵评价
5.8.1应结合桥位条件评价桥梁及其引道的线形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5.8.2当桥梁引线横断面宽度与桥梁横断面宽度不同时,应对设置衔接过渡段及过渡段长度进行评
价。
5.8.3当长大桥梁未设置硬路肩时,应根据交通安全需要对设置紧急停车带的必要性进行评价。
5.8.4上跨桥梁应评价桥梁墩台及上部结构对视距、净空的影响。
3
DB45/TXXXX—XXXX
5.8.5当桥墩位于中央分隔带内或桥梁跨越航道时,宜对位于中央分隔带内的桥墩或通航孔相应桥
墩防撞设施进行适当评价。
5.8.6当桥涵有防洪要求时,宜对桥涵设计洪水频率、桥涵孔径进行评价。
5.9隧道评价
5.9.1应对隧道洞口内、外线形及线形组合设计进行评价。
5.9.2应分别用设计速度和运行速度对隧道洞口内、外各3s行程长度范围平纵线形一致性进行评
价。
5.9.3当隧道洞口设置竖曲线时,应评价其对排水的影响。
5.9.4宜对隧道洞口外接线横断面与隧道横断面的衔接过渡方式、隧道洞口及过渡段位置交通标志、
标线、护栏等交安设施设置情况进行评价。
5.9.5应分别用设计速度和运行速度对曲线隧道的视距进行评价。
5.9.6宜对洞口朝向、洞门形式等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和洞外减光设施设置的必要性进行评价。
5.9.7改扩建隧道评价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a)利用既有隧道时,应根据交通事故统计数据,分析事故原因,判定事故与隧道线形、土建工程、
交通工程及附属设施的相关性。
b)当提高设计速度时,应对利用的既有隧道建筑限界对交通安全的影响进行评价。
5.10互通式立体交叉评价
5.10.1应根据交叉公路地形、主线及被交道路平面和纵面线行指标,以及转向交通量等因素,对
互通式立体交叉选址及形式进行评价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a)分析互通式立体交叉范围地形地貌、转向交通量对选址及形式的影响。
b)对互通式立体交叉两相交道路的平纵面线形指标进行评价。
5.10.2应对互通式立体交叉之间的间距及互通式立体交叉与服务区、停车区、隧道、主线收费站
等之间的间距进行评价。
5.10.3应根据相交公路等级、转向交通量、地形条件、收费方式等,对互通式立体交叉出、入口
形式进行评价。
5.10.4当主线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差值大于20km/h时,应按运行速度对互通式立体交叉的视距、
相邻出入口间距和加减速车道长度等进行评价。
5.10.5可根据互通式立体交叉规模、交通量等,对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等进行评价。
5.10.6宜对匝道线形设计指标、匝道形式和横断面类型进行评价。
5.10.7改扩建公路的互通式立体交叉评价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a)拟新增互通式立体交叉时,应对新增互通式立体交叉与其他设施或构造物的间距进行评价。
b)改扩建互通式立体交叉时,应根据设计标准采用情况、现状交通量分布(或预测交通量)与交
通组成情况等,对改扩建方案进行评价。
5.11平面交叉评价
5.11.1应对平面交叉位置、间距、交叉角度、平纵面线形和岔数进行评价,对间距较小的平面交
叉尚应对其合并设置的可行性进行评价。
4
DB45/TXXXX—XXXX
5.11.2应根据相交道路等级、交通量、交通管理方式以及相邻道路的分布情况等,对平面交叉的
形式进行评价。
5.11.3应按运行速度对采取的速度控制和交通管理措施进行评价。
5.11.4应结合交通管理方式和限速方案,对平面交叉通视三角区的通视情况进行评价。
5.12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评价
5.12.1应根据交通量及交通组成、线形条件、运行速度、气候条件等因素,对安全设施中的标志、
标线、护栏、视线诱导设施、防眩设施、防落网等的设计原则、设置类型等与主体工程的适应性进
行评价。
5.12.2应根据沿线服务设施的总体布局、交通量及交通组成、重要构造物、连续纵坡等,对服务
区、停车区的位置和间距进行评价。
5.12.3应根据交通量及交通组成、规划占地等,对服务区、停车区的规模进行评价。
5.12.4应采用运行速度,对服务区、停车区匝道出入口线形、视距、加(减)速车道长度等进行
评价。
5.12.5应对服务区、停车区范围内主线线形指标进行评价。
5.12.6应根据地形条件,交通量及交通组成,匝道收费站与匝道分流点、合流点、平交口的间距,
主线收费站与隧道的间距等,对收费站设置位置进行评价。
5.12.7应对收费站广场两端渐变段、最小平曲线半径、最大纵坡等进行评价。
5.12.8宜对收费站前后平纵面线行指标进行评价。
5.12.9位于连续长陡下坡坡底、匝道坡底、急弯后的收费站,应对调整其位置的可能性进行评价。
条件受限时,应对安全防护设施和速度控制设施进行评价。
5.12.10应按大型车运行速度及大型车停车视距对主线收费站和匝道收费站路段的通视情况进行
评价。
5.12.11应对检查站和超限检测站等设施的设置位置、视距及出入口等进行评价。
5.12.12应根据公路等级、交通量及其组成、重要构造物、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多发路段的分布、
连续纵坡等,并考虑互联网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监控设施的设计原则、设置数量、设置形式的
进行评价。
5.12.13改扩建公路评价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a)改扩建公路利用既有公路的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平纵指标较低路段、分合流路段、气象灾害多
发路段、事故易发路段、路侧存在安全隐患路段等时,应对其综合整治措施进行评价;
b)拟新增服务设施时,应对新增服务设施与其他设施或构造物的间距和交通安全设施进行评价;
c)当既有交通安全设施在改扩建中加以利用时,应对其形式、性能等进行评价。
5.13评价结论
5.13.1评价结论内容应包括总体评价结论、比选方案评价结论和设计要素评价结论。
5.13.2总体评价结论应确定公路项目特点及其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5.13.3比选方案评价结论应说明同深度比选路线方案的评价结果,并从交通安全角度提出安全性
占优的路线方案。
5.13.4设计要素评价结论应采用检查表的形式或其他形式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对策。
5.13.5当设计要素评价结论中含有多条改进建议和对策时,尤其涉及设计方案调整的,宜根据影
响交通安全的程度,提出改进建议和对策的实施顺序。
5
DB45/TXXXX—XXXX
6施工图设计阶段
6.1一般规定
6.1.1本阶段评价重点应为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的设置情况等。
6.1.2本阶段应进行总体评价和设计要素评价。
6.1.3改扩建公路尚应评价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设计、交通服务水平、施工进度计划等对交通安全
的影响。
6.1.4对采用一阶段施工图设计的公路项目或初步设计阶段未进行安全性评价的公路项目,设计要
素评价应按本文件第5章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并符合本章有关规定
6.1.5《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阶段安全性评价报告》格式应符合JTGB05附录A的有关规定
6.1.6应对高速公路限速方案进行评价。
6.2评价方法
6.2.1本阶段宜采用运行速度协调性分析、安全检查清单等评价方法。
6.2.2对复杂项目、复杂路段,可采用驾驶模拟方法对线形设计协调性、交通安全设施等进行评价。
6.3总体评价
6.3.1应根据公路项目特点对复杂路段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气象复杂路段、环境敏感路段、大型构
筑物路段等。
6.3.2应对初步设计批复中与交通安全相关意见的执行情况进行核查。
6.3.3当初步设计阶段进行了安全性评价时,应对安全性评价意见的响应情况进行核查。
6.3.4当路基、桥梁、隧道及其他构筑物进行行洪评价的,宜对设计中行洪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评价。
6.4路线评价
6.4.1超高设计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按运行速度对采用的超高值进行评价。
b)应根据公路等级、区域气候条件、交通组成等因素,对采用的最大超高值进行评价。
c)大型车比例较高公路,应考虑不同车型间速度差,以及大坡度下坡对超高值的影响,对采用的
超高值进行评价。
6.4.2加宽设计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
a)设置圆曲线加宽时,应根据交通组成对加宽值和加宽形式进行评价。
b)加宽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
1)对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的行车道加宽设计进行评价;
2)对主线左转弯视距不良路段的视距加宽设计进行评价;
3)对互通内匝道圆曲线路段的路面加宽设计进行评价。
6.4.3应根据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和交通组成,采用运行速度对公路合成坡度进行评价。
6.4.4对设计有爬坡车道的路段,应对爬坡车道的长度、宽度、紧急停车带的位置和数量,以及相
关标志、标线等内容进行评价。
6.4.5对设计有避险车道的路段,应评价设置位置、数量、间距,并对避险车道的引道、平面线形、
纵面线形、横断面宽度、长度和坡度、制动坡床材料、排水、端部处理以及交通安全设施和管理设
施等进行评价。
6
DB45/TXXXX—XXXX
6.4.6改扩建公路评价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a)对利用既有公路,但行驶方向发生改变的路段,应根据实际的线形指标,分析利用原超高值的
合理性,并对采取的安全措施进行评价。
b)采用单侧拼宽时,应对车道转换带位置、长度及其交通工程设施等进行评价。
6.4.7应对施工图设计与初步设计的线位进行对比分析,对施工图线位存在较大调整的应按照初步
设计评价的路线章节有关指标进行核查评价。
6.5路基路面评价
6.5.1不同路面材料衔接路段或急弯陡坡、连续下坡等刹车频繁路段,宜对提高路面抗滑能力所采
取的措施进行评价。
6.5.2应对中央分隔带开口设置、开口长度、端部形式等设置情况进行评价。
6.5.3宜对挡土墙、抗滑桩、大面积锚杆防护等重要防护设施、构造物进行评价。
6.5.4排水设施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对主线、互通匝道、连接线位于计算路侧净区宽度范围内的边沟及排水沟采用的形式进行评
价。
b)宜对路面的排水形式、凹形竖曲线底部、超高路段、超高过渡段、零坡路段的排水设施进行评
价。
c)改扩建公路尚宜评价原有排水设施的功能,并对改善设施进行评价。
6.6桥涵评价
6.6.1应根据上跨本项目桥梁的桥墩台与路侧净区的关系,评价其设置位置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6.6.2宜根据运行速度,结合桥梁纵、横坡度设置等情况,对桥面铺装抗滑的改善措施进行评价。
6.6.3宜根据降雨强度和桥梁纵坡度评价桥面泄水孔的泄水能力,并评价桥面泄水对桥下交通和环
境的影响。
6.6.4当桥梁位于大风多发地段时,应评价侧风对桥面交通安全的影响。
6.6.5长大桥梁设置应急救援中央分隔带开口时,应对其设置位置进行评价。
6.6.6当涵洞洞口位于计算路侧净区宽度范围内且路侧未设置护栏时,应评价涵洞洞口形式对交通
安全的影响。
6.6.7当桥墩位于中央分隔带内或桥梁跨越航道时,宜对位于中央分隔带内的桥墩或通航孔相应桥
墩防撞设施进行适当评价。
6.6.8宜对陡坡处桥梁墩柱安全性进行评价。
6.6.9当桥梁基础部位揭示溶洞时,宜对桥梁桩基桩端地基稳定性及桩基施工风险进行评价。
6.7隧道评价
6.7.1应对车行横通道和人行横通道的设置位置、间距、角度及纵坡进行评价。
6.7.2当隧道内、外路面抗滑能力存在差异时,宜对隧道洞口抗滑能力的改善措施进行评价。
6.7.3宜评价隧道照明、通风、消防和监控设施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包含照明亮度、照明长度、风
机设置数量、消防设施配置、监控设施设置情况等。
6.7.4宜根据隧道洞口线形、视距等,评价分离式隧道洞口交换联络车道的设置位置及其辅助设施
等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6.7.5宜对长隧道、特长隧道和隧道群的应急救援条件进行评价,包含隧道洞口前引道设施、隧道
7
DB45/TXXXX—XXXX
防灾救援综合措施等。
6.7.6宜对隧道洞口及过渡段位置交通标志、标线、护栏等交安设施设置情况进行评价。
6.7.7改扩建公路隧道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
a)宜根据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情况,对改造后隧道的通风、照明、交通安全、监控、消防等设施
改造方案进行评价;
b)宜对新建或扩挖隧道的紧急停车带、车行横通道、人行横通道的布设情况进行评价。
6.8互通式立体交叉评价
6.8.1应评价出口匝道分流鼻端至匝道控制曲线起点路段的长度,及其平曲线半径对交通安全的影
响。宜符合下列规定:
a)宜对分流鼻端附近出口匝道回旋参数进行评价;
b)宜对从分流鼻端至匝道控制曲线起点路段的运行速度过渡段曲线半径进行评价。
6.8.2应对匝道运行速度协调性进行评价。
6.8.3视距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
a)宜根据运行速度,对匝道基本路段的视距进行评价;
b)应根据运行速度,对分流鼻端、合流鼻端的通视情况进行评价。
6.8.4匝道出、入口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根据运行速度,对主线的相邻出入口或入口之间、匝道的相邻出入口或入口之间、主线的出
口至前方相邻入口之间的距离进行评价;
b)应根据主线运行速度以及匝道车道数、主线纵坡,对加(减)速车道长度进行评价。
6.8.5宜对改扩建公路的匝道运行速度协调性进行评价。
6.9平面交叉评价
6.9.1宜对平面交叉设置的变速车道和转弯附加车道进行评价。
a)变速车道宜按运行速度、交叉角度等,对其长度、宽度、坡度,以及渐变段的宽度、长度等几
何设计指标进行评价;
b)宜根据平面交叉交通管理方式,按运行速度对左转弯附加车道长度、右转弯车道半径和交通岛
进行评价。
6.9.2宜根据公路等级及交通量等,对渠化设计中各方向车道数的合理性进行评价。
6.9.3宜对平面交叉采用的交通管理方式进行评价。
6.9.4对平面交叉两相交道路平面和纵面线形指标进行评价。
6.10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评价
6.10.1交通标志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对标志的设置位置进行评价,宜根据运行速度对警告标志距危险点的距离进行评价;
b)应对标志信息的合理性,指路标志信息的连续性、有效性及信息量进行评价;
c)应结合运行速度对标志尺寸和标志字高进行评价;
d)宜评价标志的反光强度等级与光线、气候条件及运行速度的适应性;
8
DB45/TXXXX—XXXX
e)应根据车道数、交通组成和标志的设置位置,对标志的支撑方式进行评价;
f)设置于计算路侧净区范围内的标志,应对其基础和立柱的防护设施进行评价;
g)应评价与公路几何线形、交叉路口、路面状况、沿线设施、沿线环境等有关的警告标志设置情
况;
h)应评价与交通管理、路权有关、公路建筑限界及汽车荷载有关的禁令标志设置情况;
i)应评价路径指引标志、沿线信息指引标志、沿线设施指引标志等指路标志设置情况;
j)应评价标志与标线对同一信息内容表述的一致性。
6.10.2交通标线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对标线的宽度、形式、颜色、反光等级等进行评价;
b)应对道路范围内的桥墩、隧道洞口、通道洞口、标志立柱等设置的立面标记进行评价;
c)应对减速标线或减速路面设置的形式、位置、长度等进行评价;
d)宜对行车道边缘隆声带或振动标线进行评价;
e)应对突起路标的位置和间距进行评价;
f)应对轮廓标、线形诱导标志、防眩设施等视线诱导设施设置的位置和间距进行评价。
6.10.3护栏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
a)高填方、路侧临水或临崖等险要路段,临近村庄、危险品生产及储存单位路段,与其他道路、
铁路、油气管道、高压输电线塔交叉或并行路段,水源保护区路段,陡坡急弯、连续下坡等危
险路段,应对其路侧采取的防护设施进行评价;
b)应对护栏设置起点、终点、最小长度、最小间距和护栏端头处理方式进行评价;
c)应对桥梁、隧道等构造物与其连接护栏的衔接与过渡,以及不同刚度护栏之间的衔接与过渡设
计进行评价;
d)应根据中央分隔带宽度、交通组成、运行速度,以及陡坡急弯等线形条件,对中央分隔带护栏
的防护等级和形式进行评价;
e)应对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的防护等级、形式、设置位置进行评价;
f)路中或中央分隔带中存在桥墩(柱)等刚性固定物时,应对护栏的设置形式进行评价;
g)设有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路段和桥梁、隧道,宜对其隔离设施进行评价;
h)应对高速公路上跨分离式立交,桥墩左右一定范围内的原有旧路或改路的护栏设置情况进行评
价;
i)应对高速公路下穿分离式立交,与立交桥相接路基段护栏设置情况进行评价。
6.10.4宜评价服务区、停车区内部服务设施、内部车道及停车场等的布局设计和交通组织对交通
安全的影响。
6.10.5连续上坡路段、连续长陡下坡路段、长下坡接小半径曲线路段、长大隧道群路段、桥隧相
连路段、隧道与互通式立体交叉相连路段、气象灾害多发路段、路侧干扰严重路段、路侧险要路段
等,应对其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的综合设置进行评价。
6.10.6当公路上跨或临近铁路、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交通量较大的其他公
路、构筑物时,应对防落网设置情况进行评价。
6.10.7应评价新建高速公路与既有路网衔接的交通安全设施。
6.10.8宜对收费站区域标志、标线等交通安全设施进行评价。
6.10.9宜对避险车道标志、标线、护栏等交通安全设施进行评价。
6.10.10改扩建公路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9
DB45/TXXXX—XXXX
a)当既有交通安全设施在改扩建中加以利用时,应对其形式、性能等进行评价;
b)同向分离路段、不同加宽方式的过渡段,应对其交通安全设施、监控设施等进行评价;
c)宜对同向分离路段起点的过渡段、靠近互通式立体交叉出口的同向车道分隔带开口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葵花籽种植户互助合作社合同3篇
- 2025年度旅游主题公园运营管理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研发与应用合同4篇
- 2025版旅游交通车辆租赁及保险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申请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铝单板市场调研采购合同3篇
- 2025年猪圈修建及粪污处理系统合同模板3篇
- 2025年无证房产转让合同范本专业版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绿化工程后期维护管理合同4篇
- 2025年私立医院护士老年护理专业聘用合同3篇
- GB/T 15593-2020输血(液)器具用聚氯乙烯塑料
- 2023年上海英语高考卷及答案完整版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高等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 金红叶纸业简介-2 -纸品及产品知识
- 《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 《毕淑敏文集》电子书
- 颈椎JOA评分 表格
- 员工岗位能力评价标准
- 定量分析方法-课件
- 朱曦编著设计形态知识点
- 110kV变电站工程预算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