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村社会城乡融合发展与实践手册_第1页
三农村社会城乡融合发展与实践手册_第2页
三农村社会城乡融合发展与实践手册_第3页
三农村社会城乡融合发展与实践手册_第4页
三农村社会城乡融合发展与实践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村社会城乡融合发展与实践手册TOC\o"1-2"\h\u32592第一章:绪论 236871.1农村社会城乡融合发展的背景与意义 2219001.2国内外城乡融合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329200第二章:政策法规与规划 464312.1城乡融合发展政策法规概述 4304172.2城乡规划编制与实施 4192082.3政策法规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的作用 55292第三章:基础设施建设与改善 5313243.1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与布局 52933.1.1坚持以人为本,满足农民需求 515763.1.2注重区域协调发展 5102943.1.3优化空间布局 5305193.1.4强化规划引导 6208383.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领域 6310283.2.1交通基础设施 6314693.2.2水利基础设施 6301503.2.3能源基础设施 67363.2.4通信基础设施 6106423.2.5公共服务设施 6139953.3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 626333.3.1项目管理 6254413.3.2资金管理 6200143.3.3质量监督 755613.3.4运维管理 7104183.3.5社会参与 728326第四章:产业发展与就业 7115514.1产业发展与城乡融合的关系 7230164.2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739414.3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 87700第五章:社会保障与福利 8318795.1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构建 8148135.2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9202845.3社会福利与公共服务 924745第六章:环境保护与治理 9191306.1城乡环境保护与治理策略 9145096.2农村环境污染治理 1053266.3生态建设与绿色发展 1020273第七章:文化传承与创新 11127077.1城乡文化传承与融合 1170827.2农村文化产业发展 1158737.3文化创新与城乡融合发展 1228861第八章:社会治理与和谐 12228848.1城乡社会治理模式创新 12293088.2农村社会治理实践 12200938.3和谐社会建设与城乡融合 139041第九章:案例分析 1336459.1国内外城乡融合发展案例介绍 13259719.1.1国内案例 13233799.1.2国际案例 14319659.2案例分析与启示 14280799.2.1案例分析 14158999.2.2启示 15150069.3城乡融合发展模式探讨 15144469.3.1政策引导型发展模式 15283859.3.2产业支撑型发展模式 15240819.3.3基础设施驱动型发展模式 15128899.3.4生态环境保护型发展模式 15934第十章:未来发展展望 161901010.1城乡融合发展前景分析 16616610.1.1政策支持 16565010.1.2经济发展 161649010.1.3社会进步 16113610.2未来发展策略与建议 16803410.2.1完善政策体系 161866910.2.2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16380210.2.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6828110.2.4提升人才培养与引进 1731410.2.5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17842710.3城乡融合发展路径摸索 171319010.3.1城乡规划一体化 171552010.3.2产业发展融合 172374910.3.3社会事业共享 17394810.3.4生态环境保护 171174210.3.5文化传承与创新 17第一章:绪论1.1农村社会城乡融合发展的背景与意义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城乡融合发展已成为新时代农村社会变革的重要方向。在这一背景下,农村社会城乡融合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农村社会城乡融合发展的背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形成全面开放、深度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2)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农村经济发展面临资源约束、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通过城乡融合发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3)农村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农村社会进步需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农村社会城乡融合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1)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城乡融合发展有利于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2)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通过城乡融合发展,可以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社会公平正义。(3)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城乡融合发展有利于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1.2国内外城乡融合发展的经验与启示国内外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国农村社会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1)国外经验德国:德国通过实施“城乡一体化”政策,实现了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均衡发展。日本:日本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注重发挥主导作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韩国:韩国通过实施“新农村运动”,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2)国内经验上海市:上海市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方面,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政策引导,推动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浙江省:浙江省通过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提升农村品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3)启示借鉴国内外经验,我国农村社会城乡融合发展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①加强政策引导,发挥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的主导作用。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③优化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农民生活水平。④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以上措施,我国农村社会城乡融合发展将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第二章:政策法规与规划2.1城乡融合发展政策法规概述城乡融合发展是我国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法规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对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指导性和约束力。我国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顶层设计政策法规。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等,明确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总体方向、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2)部门规章政策法规。如《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等,对城乡融合发展的相关领域进行了具体规定。(3)地方性政策法规。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浙江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行动计划》等。2.2城乡规划编制与实施城乡规划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和先导,对于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促进资源要素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城乡规划编制与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规划编制。城乡规划编制应遵循科学性、前瞻性、实用性的原则,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承载、历史文化传承等因素,编制形成城乡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2)规划审批。城乡规划审批应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3)规划实施。城乡规划实施需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调,保证规划任务的有效落实。(4)规划评估。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觉问题,调整规划内容,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2.3政策法规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的作用政策法规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引导作用。政策法规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引导各地有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2)规范作用。政策法规对城乡融合发展的相关领域进行了具体规定,规范了各级企业和社会各界的责任和义务。(3)激励作用。政策法规通过设立奖励、补贴等激励措施,鼓励各地积极摸索创新,推动城乡融合发展。(4)保障作用。政策法规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保证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5)协调作用。政策法规协调城乡发展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促进城乡资源共享、要素互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第三章:基础设施建设与改善3.1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与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社会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科学合理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与布局,有助于提高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缩小城乡差距。以下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与布局的几个关键点:3.1.1坚持以人为本,满足农民需求在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时,应以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农民的实际需求,保证基础设施项目真正惠及广大农民。3.1.2注重区域协调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与布局中,要注重区域协调发展,充分考虑各地区的资源禀赋、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均衡发展。3.1.3优化空间布局在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要优化空间布局,合理配置各类基础设施,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降低投资成本。3.1.4强化规划引导应加强规划引导,明确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重点,保证基础设施建设与国家战略和发展规划相衔接。3.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领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多个领域,以下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领域:3.2.1交通基础设施加强农村道路、桥梁、隧道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交通便捷程度,促进农产品流通和农民出行。3.2.2水利基础设施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灌溉和农村供水能力,保障农民生活用水和农业发展需求。3.2.3能源基础设施推进农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电力供应能力和清洁能源利用水平,改善农民生活质量。3.2.4通信基础设施加强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促进农民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3.2.5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满足农民多元化需求。3.3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是保障基础设施项目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以下为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几个方面:3.3.1项目管理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保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提高项目质量和效益。3.3.2资金管理合理配置资金,保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来源和使用的合规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3.3.3质量监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质量监督,保证基础设施项目符合国家标准,提高项目使用寿命。3.3.4运维管理建立健全基础设施运维管理制度,保证基础设施项目的长期稳定运行,降低运行成本。3.3.5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效益。第四章:产业发展与就业4.1产业发展与城乡融合的关系产业发展是推动城乡融合的重要动力。在新时代背景下,产业发展与城乡融合的关联日益紧密。产业发展能够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增长,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基础设施完善,进而推动城乡融合。同时城乡融合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人才、技术等资源,为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产业发展与城乡融合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发展有助于优化城乡资源配置。通过产业集聚,发挥产业链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城乡要素互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2)产业发展促进城乡经济互动。产业发展带动农村经济增长,提高农民收入,激发农村消费潜力,为城市发展提供市场空间。同时城市产业向农村延伸,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实现城乡经济互动。(3)产业发展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持,如交通、通信、水利等。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为城乡融合提供基础条件。4.2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是推动城乡融合的关键。当前,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等。为了实现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进行调整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应遵循以下原则:(1)坚持市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适销对路的农产品,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2)发挥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发挥地域特色,发展优势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3)促进产业链延伸。加强农村产业与城市产业的衔接,发展农产品加工、物流、销售等环节,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4)推动产业集聚。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引导农村产业向专业化、集群化方向发展。4.3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是推动城乡融合的重要内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为实现农村劳动力高效转移与就业,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政策引导。制定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的政策,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培训、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支持。(2)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大农村教育培训投入,提高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增强其就业竞争力。(3)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发挥农村特色产业优势,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4)加强城乡就业信息交流。建立健全城乡就业信息交流机制,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5)促进农村劳动力创业。鼓励农村劳动力创业,提供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助力农村劳动力实现自主就业。第五章:社会保障与福利5.1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在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要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全覆盖,保证所有居民都能享受到社会保障权益。具体措施包括:(1)加强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推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等制度的整合,实现社会保障权益的城乡共享。(2)完善城乡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机制,加大财政投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3)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服务效率。5.2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下是一些建议:(1)加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提高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保证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2)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加大医疗保险报销力度,减轻农村居民医疗负担。(3)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农村特困群体的基本生活。(4)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服务水平。5.3社会福利与公共服务社会福利与公共服务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关于社会福利与公共服务的几点建议:(1)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差距。(2)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关注弱势群体,保障其基本生活权益。(3)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改革,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质量。(4)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社会福利体系,推动社会福利资源的合理配置。第六章:环境保护与治理6.1城乡环境保护与治理策略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不断推进,环境保护与治理成为城乡发展中的重要议题。为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协调发展,以下策略:(1)加强城乡规划与设计。在城乡规划阶段,充分考虑环境保护与治理需求,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布局产业结构,减少环境污染。(2)完善环保法规体系。建立健全环保法规,强化执法力度,对违反环保法规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保障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3)创新环保技术与管理。引进先进的环保技术,提高环保设施水平,同时加强环保管理,保证环保设施正常运行。(4)加大环保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城乡居民的环保意识,形成全民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5)强化环保责任体系。明确各级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环保责任,建立健全环保责任追究制度。6.2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以下针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保设施水平,减轻农村环境污染。(2)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对农业废弃物进行合理回收、处理和利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3)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绿色农业,推广低碳、环保的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降低农业污染。(4)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监管。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加大对农村环境污染的执法力度。(5)推广农村环保典型模式。总结推广农村环保典型模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6.3生态建设与绿色发展生态建设与绿色发展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向,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1)构建绿色生态屏障。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构建绿色生态屏障,保障生态安全。(2)发展循环经济。推广循环经济理念,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降低环境污染。(3)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4)实施绿色建筑。推广绿色建筑标准,提高建筑节能水平,降低建筑行业对环境的影响。(5)培育绿色产业。发展绿色产业,推广绿色技术,提高绿色产品市场份额,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以上措施,我国城乡环境保护与治理将取得显著成效,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第七章:文化传承与创新7.1城乡文化传承与融合城乡文化传承与融合是农村社会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背景下,城乡文化传承与融合不仅要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更要推动城乡文化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型文化。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通过开展城乡文化普查,挖掘和整理民间文化、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为城乡文化融合提供丰富的资源。同时加强对传统村落、古建筑、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使之成为城乡文化融合的载体。推动城乡文化相互借鉴。城市文化具有现代性、创新性,而农村文化具有本土性、传统性。在城乡文化融合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城市文化的引领作用,引导农村文化创新发展。同时农村文化中的优秀元素也应融入城市文化,丰富城市文化的内涵。促进城乡文化交融。通过举办城乡文化交流活动,如文艺演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民俗风情游等,让城乡居民共同参与,增进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加强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城乡文化交融提供平台。7.2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是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以下是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几个关键方面:培育农村文化产业市场主体。鼓励农民参与文化产业创业,支持农村文化产业领军人物和优秀团队的培养,推动农村文化产业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文化产业。根据当地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如乡村旅游、民俗文化、手工艺品等,提升农村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加强政策支持。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如税收优惠、资金扶持、人才引进等,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促进农村文化产业与城市文化产业互动。通过城乡文化产业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市场互通,推动农村文化产业转型升级。7.3文化创新与城乡融合发展文化创新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文化创新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创新城乡文化管理体制。加强城乡文化管理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管理格局。创新城乡文化产品供给。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提供丰富多样、高品质的城乡文化产品。创新城乡文化传播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城乡文化传播渠道,提高城乡文化传播效率。创新城乡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城乡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文化创新,促进城乡文化传承与融合,为农村社会城乡融合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第八章:社会治理与和谐8.1城乡社会治理模式创新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城乡社会治理模式创新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城乡社会治理模式创新旨在构建一种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型社会治理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完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以的领导为核心,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构建以组织领导下的多元共治格局。(2)创新城乡社会治理体制。建立和完善城乡社会治理体制,强化法治保障,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包括完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监督机制和评价机制。(3)优化城乡社会治理资源配置。整合城乡社会治理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社会治理资源的合理布局。(4)加强城乡社会治理能力建设。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加强社会治理专业化队伍建设,提升社会治理能力。8.2农村社会治理实践农村社会治理实践是城乡融合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以下为农村社会治理实践的主要方面:(1)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挥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2)推进农村法治建设。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农村群众法治意识,依法维护农村社会秩序。(3)改善农村公共服务。优化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4)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积极摸索适合农村特点的社会治理模式,推动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8.3和谐社会建设与城乡融合和谐社会建设是新时代我国发展的重大任务,城乡融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以下为和谐社会建设与城乡融合的几个方面:(1)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城乡规划,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城乡要素互动。(2)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态福祉。(4)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构建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社会治理体系,加强社会治理能力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通过以上措施,我国将不断推进城乡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农村社会治理,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第九章:案例分析9.1国内外城乡融合发展案例介绍9.1.1国内案例(1)浙江龙游模式浙江龙游县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该县通过实施“一村一品”战略,发挥农村特色产业优势,推动农民增收致富。同时龙游县还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2)江苏南京汤山模式南京汤山街道以“以人为本、生态优先、产业支撑”为发展理念,通过整合城乡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汤山街道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发展休闲旅游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3)四川成都温江模式四川成都温江区以“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为三大抓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该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农业现代化优势,促进农民增收。9.1.2国际案例(1)日本东京圈日本东京圈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具有成功经验。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东京圈的城乡规划注重生态保护,实现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2)英国伦敦英国伦敦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具有较长的历史。伦敦市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空间,优化交通网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3)德国鲁尔区德国鲁尔区曾是工业重镇,经过转型发展,实现了城乡一体化。鲁尔区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城乡融合发展。9.2案例分析与启示9.2.1案例分析(1)政策引导与支持国内外城乡融合发展案例中,政策引导与支持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2)产业发展与支撑国内外案例均注重产业发展,发挥特色优势,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产业发展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3)基础设施建设与改善国内外案例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都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4)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内外案例均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9.2.2启示(1)坚持政策引导与支持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与支持作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2)优化产业结构,发挥特色优势各地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优化产业结构,发挥特色优势,提高农民生活水平。(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4)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9.3城乡融合发展模式探讨9.3.1政策引导型发展模式政策引导型发展模式以为主导,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这种模式适用于政策体系完善、职能强大的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