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效益分析及评价指南_第1页
农业生产效益分析及评价指南_第2页
农业生产效益分析及评价指南_第3页
农业生产效益分析及评价指南_第4页
农业生产效益分析及评价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生产效益分析及评价指南TOC\o"1-2"\h\u25402第一章绪论 212061.1研究背景及意义 288221.2研究内容与方法 314794第二章农业生产效益概述 4318752.1农业生产效益概念与特点 4191792.2农业生产效益评价体系 418921第三章农业生产要素分析 5175293.1土地资源分析 529763.2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 5310633.3劳动力与科技投入 628570第四章农业生产经济效益评价 6296424.1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67044.2经济效益评价方法 6209944.3经济效益分析实例 717342第五章农业生产社会效益评价 851695.1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895575.1.1经济效益指标 8205125.1.2社会发展指标 8174175.1.3生态环境指标 878395.1.4公共服务指标 8292795.2社会效益评价方法 8310445.2.1指数法 861665.2.2数据包络分析法 9131405.2.3主成分分析法 910065.3社会效益分析实例 9201765.3.1数据收集与处理 933365.3.2指数法分析 9140695.3.3数据包络分析法分析 920185.3.4主成分分析法分析 929616第六章农业生产生态效益评价 10298106.1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10178866.1.1生态环境质量指标 10138146.1.2生态保护与恢复指标 10231126.1.3生态功能指标 10272526.1.4生态经济效益指标 10291136.2生态效益评价方法 10263656.2.1单项评价法 1037546.2.2综合评价法 10182156.2.3比较评价法 10320796.2.4模型评价法 11126516.3生态效益分析实例 11289416.3.1数据收集 11161876.3.2评价指标筛选 1127196.3.3评价方法选择 11120546.3.4评价结果分析 1129819第七章农业生产区域差异分析 11306877.1区域差异评价指标体系 11284617.2区域差异分析方法 12205427.3区域差异分析实例 1213769第八章农业生产政策影响分析 1345778.1政策对农业生产效益的影响 1388618.2政策评价与分析方法 14245238.3政策影响分析实例 1432460第九章农业生产效益提升策略 15286959.1提高生产要素利用效率 15316169.1.1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 1573839.1.2劳动力利用效率的提升 1525069.1.3资金利用效率的提升 15156139.2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15118869.2.1调整作物布局 1534369.2.2发展多种经营 1564479.2.3提升农业产业链 16295999.3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 16172379.3.1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16283039.3.2推广农业新技术 16142099.3.3强化农业信息化建设 1628602第十章总结与展望 162996810.1研究总结 162598110.2研究局限与展望 16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日益凸显。但是在当前国际国内环境下,农业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资源约束、生态环境恶化、市场竞争加剧等。在此背景下,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农业生产效益分析及评价对于了解农业发展现状、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农业生产效益分析及评价有助于揭示我国农业发展的瓶颈和潜力,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分析农业生产效益,可以找出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推动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农业生产效益评价有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资源配置效率。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不同生产方式的农业生产效益进行比较分析,可以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农业生产效益分析及评价有助于提高农业经营者对效益的认识,促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变。通过对农业生产效益的评价,可以使农业经营者充分认识到提高效益的重要性,从而采取科学管理、技术创新等手段,提高农业经营水平。1.2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围绕农业生产效益分析及评价展开,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生产效益的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对农业生产效益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农业生产效益的内涵;构建农业生产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产出效益、成本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等方面。(2)农业生产效益分析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农业生产效益进行综合分析。具体包括:数据挖掘、统计分析、比较分析、案例研究等。(3)农业生产效益评价方法。运用模糊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等评价方法,对农业生产效益进行评价。(4)农业生产效益实证分析。以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不同生产方式为例,进行农业生产效益的实证分析。(5)农业生产效益提升策略。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政策建议和措施。本研究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农业生产效益研究的发展脉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定量分析法。收集相关数据,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定量分析,揭示农业生产效益的现状及变化趋势。(3)比较分析法。对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不同生产方式的农业生产效益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差异及原因。(4)案例研究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深入剖析农业生产效益提升的具体路径。(5)专家咨询法。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咨询,对农业生产效益分析及评价的指标体系、方法等提出建议。第二章农业生产效益概述2.1农业生产效益概念与特点农业生产效益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有效利用各种生产要素,实现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从而反映农业生产活动的经济效果。农业生产效益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主要指农业产品产量、产值、成本和利润等方面;间接经济效益则包括农业对生态环境、社会就业、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农业生产效益具有以下特点:(1)综合性:农业生产效益涉及多个方面,如产量、产值、成本、利润等,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2)动态性:农业生产效益生产条件、技术进步、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3)区域性: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条件、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导致农业生产效益具有明显的区域性。(4)可持续性:农业生产效益要考虑长远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2.2农业生产效益评价体系农业生产效益评价体系是衡量农业生产活动经济效果的重要工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是评价体系的核心,包括产量、产值、成本、利润等直接经济效益指标,以及生态环境、社会就业、农村经济发展等间接经济效益指标。(2)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包括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定量评价主要采用统计分析、财务分析等方法;定性评价则通过专家评估、实地调查等方式进行。(3)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是衡量农业生产效益的基准,可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农业生产类型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4)评价程序:评价程序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处理、评价分析、结果反馈等环节,保证评价过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5)评价结果应用:评价结果可以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决策、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等方面,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支持。通过构建完善的农业生产效益评价体系,有助于全面了解农业生产活动的经济效果,为政策制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有力依据。第三章农业生产要素分析3.1土地资源分析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中最为基础的生产要素之一,其数量、质量以及分布情况对农业生产效益产生直接影响。本节将对我国土地资源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资源总量及分布:分析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以及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分布情况,为农业生产布局提供依据。(2)土地质量评价:对土壤肥力、水分条件、地形地貌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质量状况。(3)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不同类型土地的利用面积及比例。(4)土地资源潜力:评估我国土地资源的开发潜力,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提供参考。3.2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是影响农业生产效益的关键因素。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进行分析:(1)资源配置现状:分析我国农业资源配置现状,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配置情况。(2)资源配置效率:评估我国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分析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原因。(3)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途径:探讨如何通过政策调整、技术创新等手段提高农业资源配置效率。(4)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区或农业生产模式,分析其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的特点及启示。3.3劳动力与科技投入劳动力与科技投入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生产要素,对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作用。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劳动力现状:分析我国农业劳动力数量、素质及分布情况。(2)科技投入现状:分析我国农业科技投入水平,包括科研投入、技术推广等方面的现状。(3)劳动力与科技投入对农业生产效益的影响:探讨劳动力与科技投入对农业生产效益的影响机制。(4)提高劳动力与科技投入效益的途径:分析如何通过政策引导、教育培训、科技创新等手段提高劳动力与科技投入的效益。(5)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区或农业生产模式,分析其劳动力与科技投入效益的特点及启示。第四章农业生产经济效益评价4.1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农业生产经济效益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农业生产经济效益,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投入产出指标:反映农业生产过程中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如单位面积产量、单位产品成本、劳动生产率等。(2)资源利用效率指标:反映农业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如土地利用率、水资源利用率、化肥利用率等。(3)经济收益指标:反映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收益,如总产值、净产值、利润等。(4)社会效益指标:反映农业生产对社会的贡献,如就业人数、农民人均纯收入等。(5)生态环境效益指标:反映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土壤侵蚀率、化肥施用强度等。4.2经济效益评价方法在农业生产经济效益评价中,常用的评价方法有以下几种:(1)比较分析法:通过对比不同农业生产方式、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的经济效益,找出差异和原因。(2)成本效益分析法:计算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投入产出比,分析各种投入要素的贡献程度。(3)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利用线性规划模型,评价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配置效率。(4)主成分分析法:对多个经济效益评价指标进行降维处理,提取主要影响因素。(5)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各评价指标与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之间的关联程度。4.3经济效益分析实例以某地区农业生产为例,进行经济效益分析。(1)投入产出指标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投入主要包括土地、劳动力、化肥、农药等。通过调查数据,计算得到以下投入产出指标:单位面积产量:水稻为600kg/亩,小麦为400kg/亩;单位产品成本:水稻为1.2元/kg,小麦为1.0元/kg;劳动生产率:水稻为1200元/人·年,小麦为800元/人·年。(2)资源利用效率指标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资源利用效率如下:土地利用率:水稻为95%,小麦为90%;水资源利用率:水稻为70%,小麦为65%;化肥利用率:水稻为60%,小麦为55%。(3)经济收益指标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经济收益如下:总产值:水稻为1200万元,小麦为800万元;净产值:水稻为600万元,小麦为400万元;利润:水稻为400万元,小麦为200万元。(4)社会效益指标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社会效益如下:就业人数:水稻为100人,小麦为8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水稻为8000元/人,小麦为6000元/人。(5)生态环境效益指标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生态环境效益如下:土壤侵蚀率:水稻为1.5%,小麦为1.0%;化肥施用强度:水稻为150kg/亩,小麦为120kg/亩。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探讨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措施。第五章农业生产社会效益评价5.1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农业生产社会效益评价是一个多维度的复杂问题,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是进行评价的基础。该指标体系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5.1.1经济效益指标经济效益指标是衡量农业生产社会效益的核心指标,主要包括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农民人均纯收入等。5.1.2社会发展指标社会发展指标反映农业生产对当地社会发展的贡献,包括农村人口就业率、农村劳动力转移率、农村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等。5.1.3生态环境指标生态环境指标衡量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农田土壤质量、水资源利用效率、农业废弃物处理率等。5.1.4公共服务指标公共服务指标评价农业生产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改善,包括农村教育水平、农村卫生服务水平、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等。5.2社会效益评价方法农业生产社会效益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5.2.1指数法指数法是通过计算各个指标的变化指数,评价农业生产社会效益的大小。该方法操作简单,适用于对多个地区或多个时间点的农业生产社会效益进行比较。5.2.2数据包络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是一种基于线性规划的效率评价方法,可用于评价农业生产社会效益的有效性。该方法能够充分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适用于评价农业生产各部门的效益水平。5.2.3主成分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PCA)是一种降维方法,通过将多个指标转化为几个主成分,评价农业生产社会效益的综合水平。该方法适用于处理指标数量较多、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的情况。5.3社会效益分析实例以下以某地区农业生产社会效益评价为例,运用上述方法进行分析。5.3.1数据收集与处理收集某地区农业生产相关数据,包括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农民人均纯收入等经济效益指标,农村人口就业率、农村劳动力转移率等社会发展指标,农田土壤质量、水资源利用效率等生态环境指标,以及农村教育水平、农村卫生服务水平等公共服务指标。5.3.2指数法分析计算各个指标的变化指数,分析某地区农业生产社会效益的大小。结果表明,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农民人均纯收入等经济效益指标呈上升趋势,说明农业生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农村人口就业率、农村劳动力转移率等社会发展指标也有所改善,但仍有待提高。5.3.3数据包络分析法分析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评价某地区农业生产各部门的效益水平。结果表明,农业各部门效益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种植业、畜牧业效益较高,渔业、林业效益较低。5.3.4主成分分析法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某地区农业生产社会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某地区农业生产社会效益可分为三个主成分,分别是经济效益、社会发展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其中,经济效益对农业生产社会效益的贡献最大。第六章农业生产生态效益评价6.1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生态效益评价是农业生产效益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于客观、全面地评价农业生产生态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6.1.1生态环境质量指标生态环境质量指标主要包括空气质量、土壤质量、水资源质量、生物多样性等。这些指标反映了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6.1.2生态保护与恢复指标生态保护与恢复指标包括植被覆盖率、水土保持率、生态建设投资等。这些指标反映了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作用。6.1.3生态功能指标生态功能指标主要包括碳汇功能、水资源调节功能、土壤保持功能等。这些指标反映了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促进作用。6.1.4生态经济效益指标生态经济效益指标包括农业产值、农民收入、资源利用效率等。这些指标反映了农业生产在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关系。6.2生态效益评价方法生态效益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6.2.1单项评价法单项评价法是对某一特定生态效益指标进行评价,以反映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该方法适用于单一指标的评价。6.2.2综合评价法综合评价法是将多个生态效益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一个综合评价结果。该方法可以全面反映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6.2.3比较评价法比较评价法是通过对比不同区域或不同时间点的生态效益指标,分析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该方法适用于区域间或时间序列的比较。6.2.4模型评价法模型评价法是利用数学模型对生态效益进行预测和评价。该方法适用于对农业生产生态效益进行长期预测。6.3生态效益分析实例以下以某地区农业生产生态效益分析为例,具体说明生态效益评价的方法和步骤。6.3.1数据收集收集某地区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质量、生态保护与恢复、生态功能、生态经济效益等指标数据。6.3.2评价指标筛选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如空气质量、植被覆盖率、农业产值等。6.3.3评价方法选择采用综合评价法和比较评价法对某地区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价。6.3.4评价结果分析通过对某地区农业生产生态效益评价结果的分析,可以了解该地区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状况,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同时还可以通过与其他地区的比较,找出差距和不足,为农业生产生态效益的提升提供参考。第七章农业生产区域差异分析7.1区域差异评价指标体系农业生产区域差异分析的关键在于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资源条件指标:包括土壤类型、土壤肥力、水资源、气候条件等。(2)农业生产水平指标:包括粮食产量、经济作物产量、农产品质量等。(3)农业产业结构指标:包括种植结构、养殖结构、农产品加工等。(4)农业基础设施指标:包括农业机械化水平、农田水利设施、农业科研与推广等。(5)农业经济效益指标:包括农业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劳动生产率等。(6)农业生态环境指标:包括土壤侵蚀、水资源污染、农业废弃物处理等。7.2区域差异分析方法(1)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各个区域的农业生产指标进行统计描述,揭示区域间的差异。(2)聚类分析:将各个区域按照农业生产指标进行分类,找出具有相似特征的区域。(3)因子分析:从多个指标中提取主要影响因子,分析各个区域在主要因子上的差异。(4)主成分分析:对多个指标进行降维处理,找出影响农业生产区域差异的主要成分。(5)空间自相关分析:分析农业生产区域差异的空间分布特征,揭示区域间的关系。7.3区域差异分析实例以下以某省为例,进行农业生产区域差异分析。(1)区域差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根据前述评价指标体系,对该省农业生产区域差异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包括:土壤类型、土壤肥力、水资源、气候条件、粮食产量、经济作物产量、农产品质量、种植结构、养殖结构、农产品加工、农业机械化水平、农田水利设施、农业科研与推广、农业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壤侵蚀、水资源污染、农业废弃物处理等。(2)区域差异分析方法应用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对该省农业生产区域差异进行分析。①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对该省各市县的农业生产指标进行统计描述,发觉各市县在粮食产量、经济作物产量、农业产值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②聚类分析将各市县按照农业生产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的区域,主要包括A、B、C等市县;二类是农业生产水平一般的区域,主要包括D、E、F等市县;三类是农业生产水平较低的区域,主要包括G、H、I等市县。③因子分析从多个指标中提取主要影响因子,分析各个区域在主要因子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影响该省农业生产区域差异的主要因子有:土壤肥力、水资源、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科研与推广等。④主成分分析对多个指标进行降维处理,找出影响农业生产区域差异的主要成分。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反映了农业生产水平,第二主成分反映了农业基础设施,第三主成分反映了农业生态环境。⑤空间自相关分析分析农业生产区域差异的空间分布特征,发觉该省农业生产区域差异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南部,而农业生产水平较低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北部。第八章农业生产政策影响分析8.1政策对农业生产效益的影响农业生产效益作为国家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的基础,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政策因素占据重要地位。政策对农业生产效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财政补贴政策。我国通过实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政策,降低了农民种植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2)税收政策。税收政策对农业生产效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减免农业税、降低农产品流通环节税费等方面,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3)金融政策。金融政策对农业生产效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信贷支持、利率优惠等方面,有助于缓解农业资金紧张问题,提高农业生产效益。(4)科技政策。科技政策对农业生产效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与应用等方面,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增加产量,降低成本。(5)产业政策。产业政策对农业生产效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加工与流通等方面,有助于提高农业附加值,提升农业生产效益。8.2政策评价与分析方法政策评价与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定量分析法。通过收集相关政策实施前后的农业生产数据,运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方法,分析政策对农业生产效益的影响程度。(2)定性分析法。通过专家访谈、实地调查等方式,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3)比较分析法。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政策实施效果的对比,分析政策对农业生产效益的影响差异。(4)成本效益分析法。计算政策实施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评估政策实施的总体效益。8.3政策影响分析实例以下以我国某地区农业补贴政策为例,分析政策对农业生产效益的影响。(1)政策背景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我国某地区实施了一系列农业补贴政策,包括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业保险补贴等。(2)政策实施效果通过政策实施,该地区农业生产效益得到显著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农民种植成本降低。政策实施后,农民种植粮食作物的成本有所下降,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②农产品产量增加。政策实施后,农民种植积极性提高,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③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政策实施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加工与流通产业发展迅速,提高了农业附加值。④农民收入增加。政策实施使得农民收入水平得到提高,有利于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3)政策评价与分析通过定量分析法,对该地区农业补贴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发觉政策对农业生产效益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结合定性分析法,认为政策实施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政策执行力度、政策宣传等方面需进一步完善。第九章农业生产效益提升策略9.1提高生产要素利用效率9.1.1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资源,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对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应加强土地整理与开发,提高土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通过科学规划,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也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9.1.2劳动力利用效率的提升劳动力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要素。提高劳动力利用效率,首先要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优化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推广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技术,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优化劳动力结构,也是提高劳动力利用效率的关键。9.1.3资金利用效率的提升资金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动力。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一是要优化农业投资结构,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领域;二是加强农业金融创新,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三是强化农业项目管理,保证资金投入的合理性和效益。9.2优化农业生产结构9.2.1调整作物布局根据市场需求、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调整作物布局,发展优势产业,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一是优化粮食作物布局,保证粮食安全;二是发展经济作物,提高农业附加值;三是推广特色作物,提升农业品牌影响力。9.2.2发展多种经营发展多种经营,拓宽农民收入渠道,提高农业效益。一是发展养殖业,实现农业内部循环;二是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拓展农业功能;三是加强农村产业融合,推动农业与第二、第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