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土地养育着我们单元目标:态度:形成热爱和珍惜土地的情感,崇尚劳动,感激、尊重农业和农业劳动者的态度。能力:能够对简单的农业知识进行探究;通过体验,形成简单的劳动能力。知识:了解农业与社会生活密切了联系、农业文明的发展历程,知道科学技术改变着农业以及现代农业的发展。课时:9课时主题一:人们在土地上耕耘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萝卜的故事教学目标1.以萝卜的生长过程为例,体验农、业劳动的过程2.了解农业的收获与农民收入及生活的关系3.形成尊重农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情感和态度。教学过程1.导人:“同学们回家以后,了解了自己家经常吃的主要食物,有的同学还了解了这些食物的来源。现在请几位同学简单介绍一下”。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发言简要记录在黑板上,并告诉学生:“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人们要维持正常的生活,每天都离不开食物,我们所需要的食物大多是在土地上通过劳动获得的。但是,人们是怎样通过农业劳动从土地上取得收获的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虎子和爷爷是怎样种萝卜的吧。”2.组织学生阅读有关本课题的七幅图画,通过讨论或谈话的方式知道:第—幅图画是播种。在烈日下,按照一定的间距,爷爷用镐刨坑,虎子在弯腮把萝卜种子点在坑内,并把坑用土覆盖好。第二幅图画是间苗。因为播种的时候,每一个穴位里都要撒几粒种子,种子发芽以后,每个穴位里都会长出一撮萝卜苗,但是不能够任其生长,因为那样萝卜就长不大。所以要拔掉幼弱的萝卜苗,只保留—棵最健壮、长得最大的幼苗,这叫做间苗。第三幅图画是除草。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杂草也会随着长起来,并且和农作物争夺土壤里的水分和养料,为了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尽管天气非常炎热,虎子和爷爷仍然必须在烈日下给萝卜松土和除草。第四幅图画是给正在生长的萝卜培土。萝卜只有在疏松的土壤里才能够越长越大,因此在萝卜的生长过程中,要给萝卜周围培土。第五幅图画是灌溉。第六幅图画是收获。收获的时候是用镐把土刨松,这样把萝卜拔出来的。第七幅图画是在获得了好收成以后,虎子和爷爷有了收入,精打细算地把收入用于日常生活。3.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人们从收获中留下自己需要的以后,要把剩余的部分拿到市场上卖掉?”“为什么收获的季节是最开心的季节?”4.阅读教科书中“虎子家卖萝卜的收入和支出账目”。教师引导学生讨沦:“虎子家为什么要用卖萝卜的钱买这些东西?”对照虎子家的劳动收入方式,讨论:和自己家的收入方式有什么不同?自己的父母是怎样通过劳动来维持家庭经济来源的。5.总结。第二课时从种植到收获教学目标: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农业生产的周期长,在农业生产中要遵循“不的规律。2.了解我们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二十四节气。3.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的特点,不同的地区适宜种植农作物有一定的规律,知道“橘生淮南则为橘”的道理。4.形成尊重农业劳动,为我们祖先认识自然规律的伟大创造而自豪的态度。5.知道我国地域辽阔,发展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农产品的品种和数量都十分丰富,从而产生自豪感。6.知道土地为人类奉献着丰富的食物,保证着人类的生存,从而对生养我们自土地产生由衷的敬意。教学过程:1.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从虎子讲述的‘萝卜的故事’中了解到,从每年月初种植到5月底收获是萝卜最佳的生产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好的收成。这是为什么呢?2.解决问题讨论。请学生阅读本课题第一段的课文,讨论:光照和温度有什么关系;光照、温度和农作物的生长有什么关系。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一年中“在自然条件下,只有在一段时间里的光照、温度才适合有关农作物的生长”:还可以请学生根据自己回家以后对父母和长辈的调查,谈一谈本地区主要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的季节和时间,由此得出“什么季节适合种什么农作物,有着一定的自然规律”的结沦。3、教师讲解:农作物的种植不仅和季节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一个地方并不是什么都能够种植或出产的。比如我们每天吃到的食物,商店里出售的食品、蔬菜、水果,并不都是我们这里生产的,有的是本地出产的,有的是从外地运来的。”4、全班讨论。阅读教科书第9页的课文,讨论:“你知道哪些农作物生长所要求的土壤、气候是不同的?”通过交流知道,有的农作物喜欢温度高、强光照,像水稻、甘蔗等;有的作物喜欢温暖,像小麦、棉花;有的农作物喜欢沙质土壤,像花生;有的农作物对土壤和气候条件的要求并不高,像玉米等杂粮在很多地方都能够种植。阅读中国政区图,通过政区图上的图例了解主要农作物在我国的分布。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南方几乎不生产小麦?水稻在北方也有,可是为什么要少得多?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哪些因素是最重要的?通过探究知道:(1)小麦——喜欢在温暖、干旱的环境中生长,易结穗。南方太热、潮湿,不适合小麦的生长。温度太高就会疯长枝叶,不容(2)水稻——和小麦的习性完全不同,喜欢温度高、强光照,喜欢生活在水里,所以南方种植得多。北方虽然也有种植,但必须抓准农时,不然天气转冷,到了霜降,水稻的籽粒还没有成熟,就不会有收成了。(3)小麦、棉花喜欢温暖和强烈的阳光,我国中部及新疆部分地区具备这样的气候条件,所以有着广泛的种植。(4)水稻、甘蔗等农作物喜欢温度高、强光照和充足的雨水,所以在我国南方种植得比较多。青稞适应高寒条件,所以只在西藏和青海地区有种植。(5)水果——对阳光和水的要求都比较高,我国中部和南部的沿海地区以及新疆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这些地方有出产。(6)玉米等杂粮对土壤和气候条件的要求并不高,因此在很多地方都能够栽种。5、探究活动。观察教科书第10页图画所出示的小麦、玉米、甘蔗、大豆、苹果、花生等农作物,并讨论:“这些粮食、蔬菜、水果最早是从哪里来的?”通过讨论明确:现在人种植的粮食、蔬菜和水果等农作物,都是人类从野生的植物物种中经过漫长的年代,通过选育、驯化培育出来的。6、阅读与总结。阅读教科书第10页的课文,引导学生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布置家庭作业。第三课时妞妞的困惑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所造成的危害。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教学过程1.导入。2.全班讨论。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11页的图画和课文,教师提问学生:“我们是普通的消费者,面对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产品中有残留农药,我们怎么帮助学生通过论知道,要购买有绿色农产品标志的商品,购买有纯大然、无污染、公害标志的农产品。3.探究讨论。对于豆博士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妞妞的另外一个困惑,应该怎办呢?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4.教师小结:概括讨论中的要点,布置家庭作业。家庭作业了解商店和市场出售的食物、蔬菜、水果中,有没有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标志的农产品;问—问爸爸、妈妈是否认识绿色农产品的标志。主题二:在希望的田野上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从传统到现代教学目标:1、了解在长期的传统农业生产实践中,人类发明了简单的农具,这些家具是人手的延伸,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体现了人类的智慧。2、初步了解从传统农业到现代机械化农业的变革过程,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发生了飞速的变化。3、通过体验,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崇尚劳动、崇尚劳动者的态度。
教学准备:1、搜集本地区常用的简单农具的资料。2、让学生调查本地区经常使用哪些简单农具,使用这些有什么好处。教学过程:导入:农作物的生长不仅依靠自然规律,在从种植到收获的过程中,重要的是还要依靠人们的辛勤劳动,为此人类发明了各种各样简单的农具。这些农具都是人手的延伸,是人类的伟大创造。观察活动:通过教科书第12页的五幅插图,探究“这些是什么农具?是做什么用的?使用这些农具有什么好处?体验与交流:本地区经常使用哪些简单的农具,使用这些农具有什么好处?是怎样减轻劳动强度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帮助了解一点有关农具的常识大体。在学生体验简单农具的使用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安全。讨论:13页的课文和插图:这种四幅图反映了农业生产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生产效率有什么变化?教师总结:农业生产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衣食之源,人类从双手采摘开始了农业劳动,后来人类学会了种植与收获,从徒手劳动到发明简单的手工农具,从依靠人力、畜力发展到现代农业机械化、无不凝聚着劳动的力量,凝聚着劳动者的智慧,凝聚着劳动者的伟大创造。第二课时劳动者创造教学目标:1.知道四川的都江堰和新疆的坎儿井是世界上古老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效益,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2.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力量,形成崇尚劳动、崇尚劳动者,为我国古代农业文明而自豪的态度。
教学准备:教师要阅读和准备有关四川都江堰和新疆坎儿井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1.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劳动者在农业生产中创造了从简单手工工具到现代农业机械的伟大成就。其实劳动者的创造还远不止这些,下面我们去参观瞻仰一下我们祖先的伟大创造吧!”
2.阅读讨论。阅读教科书第14页的课文,讨论“农业生产中的‘靠天吃饭’是什么意思?”启发学生们明确,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如果水的来源主要依靠自然降雨,不可能那么及时,不可能尽如人愿,或旱或涝,没有定数。农作物收成的好坏,完全受自然降雨的控制,人们形象地把这种农业叫做“靠天吃饭”。如果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完全由人利用灌溉来控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于是自古以来劳动人民就注重兴修水利,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所以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3.探究活动一。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14页有关四川都江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探究“都江堰是怎样发挥作用的?”通过探究知道:岷江经常洪水泛滥,2000多年前,秦朝的李冰父子率众修建了都江堰。利用建在江中的“鱼嘴”“飞沙堰”“金刚堤”对岷江进行“三七分水”,平时七成水流进内江,用于保证浇灌成都平原的田地;三成水从外江流走。遇到岷江发洪水,利用鱼嘴附近的闸门进行“倒三七分水”,三成江水流进内江用于灌溉;七成水从外江泄洪,使得成都地区旱涝保收,造就了一个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直到今天都江堰仍在继续为人类造福,所以都江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我们为祖先的伟大创造而感到骄傲。
4.探究活动二。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15页新疆坎儿井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探究“在新疆干旱少雨地区,为什么要利用坎儿井地下暗渠来运输和使用天山雪水?”通过探究知道:新疆地处我国西北部,干旱少雨,天山上融化的雪水太宝贵了,如果在地表流动,会很快地从干涸的土地上渗漏掉,或被强烈的阳光蒸发掉。所以,新疆古代的劳动人民创造了在戈壁滩上运输和使用水源的地下暗渠工程―――坎儿井。正是有了坎儿井,才可以减少水的损失,以便用到最需要的农田里,正是这一古代就创造出来的节水灌溉工程,在因为干旱而草木不生的戈壁滩上,才创造了一个个神奇的绿洲。
5.教师总结。教师肯定学生的探究,鼓励他们今后多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
第三课时科学技术改变着农业教学目标:1.了解一些现代农业生产的新成就。2.了解科学技术提升和改变了农业生产单纯依赖自然的局面,大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3.知道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发展中的农业大国,解决了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是我国农业对世界的重大贡献。4.简单了解我国农产品的进口与出口情况,以及我国与世界的农业交流,增强国际理解。5.形成对我国农业充满希望和憧憬的发展态度,确信我国农业的明天将更加美好。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农业科技的文字资料和图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现代农业中有关农业机械化的情况,大量农机具进入农业生产以后,省时、省力,大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减轻了农业生产的劳动强度。除此以外,农业科学技术使农业生产得到了更大的发展。”2.阅读与介绍。欣赏和阅读教科书第16页袁隆平院士的照片和文字,并讨论:“你们知道袁隆平院士的事迹和他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吗?”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介绍袁隆平院士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使学生知道袁隆平院士的科学研究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粮食生产水平。进一步讨论:“袁隆平院士科学研究的成果增产了那么多粮食,顶得上增加了多少田地、多少劳动力呀,这说明了什么呢?”(科学技术具有巨大的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欣赏并阅读教科书上玻璃日光温室、无土栽培技术的照片及文字,并讨论:“在严寒的冬季,你们吃过哪些新鲜可口的夏令蔬菜?你们知道这些蔬菜是在哪里种植出来的?你们知道无土栽培技术吗?以生菜的无土栽培为例,说一说怎样进行无土栽培的生产。”对学生可能不十分清楚的这部分内容,可以由教师结合教科书上的图片进行讲解:“像同学们在严冬吃过的樱桃萝卜、樱桃西红柿、鲜黄瓜等夏令蔬菜,都是利用温室技术进行反季节栽培生产的。在数九隆冬,温室里却是暖意融融,温度、湿度、水分都由人工控制得恰到好处,适宜各种蔬菜的生长,改善着人们的生活。在玻璃日光温室里,有些作物,比如像生菜等,不是种植在土壤里,而是种植在陶粒中,或者是栽插在泡沫塑料板上,含有营养液的水滋养着作物的根部,各种作物生长得既快又好。这样,农业生产就不再完全受自然气候的限制。”欣赏并阅读教科书有关网箱养殖、规模化禽蛋养殖、现代化饲养牲畜的照片及文字,并讨论:“你知道这些生产方式吗?说一说这些生产技术有什么好处?”对学生可能不十分清楚的这部分内容,可以由教师结合教科书上的图片进行讲解:“由于消费量的极大增加,单靠在河湖、海洋中捕捞水产品,已经不能够满足需求,而且会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形成威胁。利用网箱养殖,由人工投放饵料,可以大大提高水产品的质量,使产量极大地提高。规模化禽蛋养殖、现代化饲养牲畜,由于适时提供充足的饲料、优良的饲养条件,为优良品种的禽类和牲畜的繁殖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肉、蛋、奶、禽等产品的质量、数量都大大地提高了,也有利于对环境的保护,有利于农民收入的提高。”延伸性讨论:“你还知道哪些现代农业生产方式?”3.教师总结:“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应用到农业生产上,才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着越来越丰富的优质农产品。”第二课时1.导入。“前面我们了解到,改革开放的中国已经迈进了现代农业的门槛,科学技术又为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向着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大踏步地前进。我国的农业不仅为我国,同时也为世界做出了伟大贡献。”2.阅读与讨论。教科书第18页的课文,理解这段课文中的两个要点:(1)我们伟大的祖国用只占世界七分之一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免除了饥饿;(2)我国有4.7亿人口从事着农业劳动,我国与世界各国进行着农产品的交流。“中国的农产品满足了我们本国的需要,为什么还要出口到世界各地?”通过讨论知道,我国既出口农产品,也进口农产品;把我们出产的优质农产品销往需要这些产品的国家和地区,也从国外买进需要的农产品,这就是世界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和贸易往来。3.小组探究。按照教科书第19页的提示,指导学生分小组读图,查找一下我国出口哪些农产品,主要出口到什么国家和地区;我国主要进口什么农产品,是从世界哪些地方进口的。“你们见过或吃过什么样的进口水果、奶制品、畜产品等农产品?”然后组织学生指图讨论。同时参考阅读教科书第18页的“我国出口的主要农产品及数量”统计图和第19页“我国进口的主要农产品及数量”统计图。4.发表与交流。(1)各小组进行识图汇报和交流,同时还可以边汇报,边组织学生在世界地图(挂图)上标注我国出口和进口农产品的情况,按照教科书第18~19页世界地图上的方式,把图例标注在教学挂图上。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到:我国的稻米、生猪、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远销到日本、非洲、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同时我国还从北美洲购进小麦、柑橘等农产品,从南美洲购进小麦、可可、香蕉、咖啡等农产品,从大洋洲购进羊毛,从非洲进口咖啡,从欧洲进口牛皮、奶制品等农产品。(2)学生汇报见过和吃过的进口水果、奶制品、畜产品等。这主要是指市场上经常可以见到的进口农产品,例如:泰国香米,美国柑橘、提子,荷兰奶粉、雀巢咖啡、吉百利巧克力、澳毛制品等。5.教师总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伴随着人类悠悠几千年的历史,农业生产一直在不间断地发展着,是劳动者在从事着农业生产,是他们的创造不断地发展着农业,是科学技术大大加快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第五单元穿越时空的生活单元目标:态度: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留心观察和探究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体验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们带来的积极影响,养成尊重劳动及劳动者的积极态度,初步学会以积极健康的方式进行生活。能力:能够通过简单的观察、调查和体验等活动,提高调查、探究及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会讨论与合作。知识:了解通信及交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了解不同传媒方式的特点,知道不同传媒方式在人们的生活中的作用。课时:9课时主题一:通信技术与我们的生活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学会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人手,比较完整地了解通信技术的变化与发展,体会科技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2、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在通信领域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进而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3、渗透有关通信基本礼貌的教育。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人。2、布置任务。教师向学生明确要求:(1)所介绍的应当是教科书上呈现的通信技术。(2)要说明这项技术的具体使用方式及特点,最好能够联系实际进行。(3)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介绍,并且将讲解、表演、图片、实物等方式结合起来进行。鼓励小组成员以合作的方式介绍。3.小组准备。可以按照学生意愿,令所选择的通信工具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组成一组。教师巡视并且给予帮助,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资料提供给学生。4.教师小结。第二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2.讲解活动。按照上次课及课后的准备,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一种通信方式。教师可以在每个小组介绍之后,组织其他学生提问题,与讲解者进一步交流。3.全班讨论。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对通信家族有了许多新的了解,并且认识到随着学技术的进步,通信家族在不断发展变化着,出现了越来越先进、方便、快捷的通信工具。朗读教科书第33页的课文,请学生思考,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回答乐乐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规范自己在类似情况下的行为,减少不文明、不礼貌的言谈举止。4.教师小结第二课时信的旅行教学目标1.了解一封信从寄出到收到的几个主要环节,体会邮政人员在其中付出的辛苦,从而萌发尊重他们及其劳动的情感。2.学会正确地书写信封,了解关于寄信的一般常识。3.了解通信中的一些规则,养成自觉遵守通信规则的意识和行为。教学过程:1.导人。“教科书第35页通过四幅照片为我们展示了一封信从寄到收的几个主要环节,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都有哪几个环节?同桌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一下。”2.‘“刚才有些同学提到,一封信从寄到收要经过邮局叔叔、阿姨分拣信件这一过程,那能说一说,他们是依据什么对信件进行分拣的呢?”请学生自愿回答,教师将正确的答案写在黑板上。(信封上的邮政编码,可以讨论一下编码规律,本地区的邮政编码等。)“在前,老师走访了邮局的工作人员,听他们讲,由于有些粗心大意的人忘记写邮政编码,或有些不知道写邮政编码,给他们的分拣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我们在座的一些同学可能也不太楚应该如何书写信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信封的书写方法。”3.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几个用过的信封,找几名学生说一说,信是寄到哪里的,邮政编码是什么,收信人是谁,这封信是从哪里寄出的、邮政编码是多少,以丰富学生对书写信的感性认识。请学生默读教科书第34页男老师的一段话,边读边记寄信的要求(要用国家统一规定的标准信封),以及书写信封的格式,并对学生进行提问,教师随手将几个要点记在黑板上。4.待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布置学生填写教科书第34页的空白信封,并相互检查自己填写得是否正确。学生填写的收信地址和发信地址既可以是课前了解到的家庭地址或学校地址,也可以是其他地区的地址,教师可依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5.请学生将从家长那里了解到的有关在通信中不文明的行为讲给大家听,全班同学针对这些不文明的行为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布置家庭作业。第三课时绿衣使者教学目标1.了解邮政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养成尊重他们及其劳动的积极情感。2.了解通信是人们相互之间进行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是联系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积极情感教学过程:1、导人:“上次课,老师请同学们利用周末的时间,到邮局实地观察一下邮政工作者劳动,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介绍给大家,也可以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学生自愿发言,教师要注意加以引导,以免学生就事论事,发言的内容仅仅局限在对表面现象的描述上。班讨论。请学生欣赏教科书第38页的照片和说明文字。教师提问学生:“通过观察,同学们对我们这个地区邮递员的工作已经有所了解,但对于其他地方邮递员的工作可能还是比较陌生的,教科书向我们展示了一些地方的邮递员,你们了解他们那里的地理环境吗?他们一般使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除此之外,你们还想了解些什么呢?”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参与,如果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了意见不一的情况,教师要加以引导,但决不意味着将现成的答案告诉他们。3、个人制作。“邮递员用辛勤的汗水为千家万户送去了温暖,教科书第39页呈现的三幅照片分别反映了边防战士、老人、莘莘学子在收到盼望多时的来信时的喜悦和激动的心情你们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你收到了一封非常想念的亲人或朋友的来信,你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我想,你的亲人和朋友也一定会非常想念你,给他写一封信,向他介绍你的近况,并向他表达你的思念之情。我想,他在读到你寄给他的这封信时,一定会感到很惊喜。”4、如果有时间,可以请自愿的学生向全班同学读一下信的内容;如果课上时间不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交流。教师提示学生,利用上次课学过的知识,正确地填写好信封,贴好邮票,并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到邮局把这封信寄出去。5、家庭作业搜集反映目前农村道路交通状况的图片或文字资料。主题二:路在脚下延伸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路,越走越宽教学目标:认识和了解我国日新月异的道路建设的发展变化,感受道路建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进而体会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教学准备:图片录像网上资料教学过程:1、导入。师:同学们,教科书第40~41页的几幅图画、照片和文字,为我们展示的是各种各样的道路对人们的生活所产生的影响,请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这些道路你们熟悉吗?和我们所生活地区的道路一样吗?在我们生活的地区,最常见的是哪种道路?在我们的日常中,道路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先请学生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40!41页的文字和照片。2、师引导学生理解,正是由于有了道路的建设和发展,才会有教科书中反映的这些变化。3、利用图片、录像、网上资料等为学生介绍本地区道路的发展变化。突出先后的差别,以及对于本地区生活的影响:生产、商业、文化、旅游等等。4、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就本地区道路情况提出问题,相互交流。5、教师小结。6、布置家庭作业:(1)向家长介绍本地区道路的发展变化。(2)任选一种本地的特产或目前本地较为常见的商品,向家长或其他成人了解其在运输过程中都采用何种交通工具,与过去相比,有着怎样的变化。第二课时四通八达的交通教学目标:认识和了解我国道路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通过新旧对比,增进热爱新中国的感情。体验道路与人们生活及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教学准备:几份全国交通图。本地区最近的道路建设情况。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上次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到了我们这里道路的发展。今天,我们将在更大范围内认识道路和交通。请学生朗读第42页的课文。2.探究活动一。请学生对比教科书第42页和第43页的两幅铁路图,并观察第43页的两幅统计图。问学生从中能够发现什么。与解放前相比,铁路最突出的变化是什么?(线路和长度增加得非常显著,1949年前分布极为不均衡,西部完全没有铁路。)正在建设中的铁路有哪几条?从哪里通向哪里?(参见教科书第42~43页的分布图。)以1999年为例,利用统计图计算一下与1949年相比,铁路和公路分别增加了多少倍。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讨论公路和航线的发展。3.探究活动二。同学们已经了解到,无论是我们生活的地区,还是整个新中国,道路建设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科书第44页,虎子告诉我们他家乡的萝卜随着道路的发展走向了全国。其实我们这里也有许多产品通过各种道路走了出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些产品是怎样走出去的。教师向学生介绍一种或几种本地的农业或工业产品,以及它们都销往哪里。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一份全国交通图。让学生研究,从家乡将这些产品运出去应当利用什么交通工具,通过什么路线。教师可以按不同方向,限定各个小组的目的地和交通工具。4.小组发表。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自己的运输路线。5.教师总结。对完成任务较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布置家庭作业。第三课时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通过对丝绸之路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萌发其爱国之心和民族自豪感。2.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古代文明。教学准备:1.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图片和文字资料。2.与小组数目相同的较大的地图、尺子。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首先请学生朗读和欣赏教科书第47~48页的课文及图片,然后提出问题:“丝绸之路对大多数同学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有些同学可能以前通过广播电视、书籍杂志对它大致有所了解,课前,老师也请同学们去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下面我们就分小组进行交流,小组内的每个同学都要把你搜集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介绍给组内的其他同学,每个小组还要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并推举一名同学向全班做介绍。”2.小组交流。在学生进行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了解各小组搜集资料及发言的情况,并应适当参与学生的讨论。针对每个小组搜集资料的情况,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整理思路,引导他们将归纳整理的侧重点集中在某个具体的内容上,为全班交流做准备。3.全班交流。教师根据事先掌握的小组讨论的情况,将每个小组介绍的重点随手写在黑板上。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依据情况进行适当的补充,并着重帮助学生明确丝绸之路的具体位置。4.小组探究。具体步骤:(1)教师分发给每个小组一张地图,请学生在上面找一找丝绸之路的大致位置。(2)在地图上任选一段丝绸之路作为测量对象,量一量这段丝绸之路在地图上的长度是多少;依据比例尺,换算出这段丝绸之路的实际长度大致是多少。(3)根据事先了解到的当时车辆运行或骆驼行走的速度,测算出走完这段路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如果现在重走丝绸之路,可以运用哪些交通工具,所需要的时间又是多少。5.教师小结。“道路建设的飞速发展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极大地节省了时间。通过学习,同学们对丝绸之路已经有所了解,可是你们知道吗,在我国历史上还有一条海上‘丝绸之路’呢!教科书第48页为我们做了简单的介绍,请同学们看一看,读一读,对其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和了解;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在课下做进一步的探究。”主题三:多姿多彩的传媒世界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怎样看电视教学目标1.学会处理学习与看电视的关系。2.懂得怎样有效、合理地看电视。3.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4.提高调查、发表和探究能力。教学过程:1.导入。“在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走访、调查了生活在你们周围的人喜欢看的视节日都是什么,F面就请同学们讲一讲,调查的对象是谁,他喜欢看的电视节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按照不同的类别写在黑板上。待学生回答完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看来,由于年龄不同、兴趣不同,人们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也是不同的。例如,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与你们的父母喜欢的就会有所不同,也曾因此而产生矛盾。在看电视的时候,你们与父母常常因为什么问题闹别扭?当你与父母因看电视而产生矛盾的时候,你是怎样做的?你有什好的建议和办法吗?”2.全班交流。3.探究讨论。“刚才有很多同学都提到,同学们经常会因为自己贪看电视而受父母的责怪:在教科书第53页有一组画面,请同学们来说一说,它反映的是一个么样的问题?如果像他那样,会产生哪些危害呢?”待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53页下方的课文。4.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将课上所学的内容向家长做介绍。第二课时荧屏前后教学目标:1.了解电视节日的制作需要荧屏前后许多工作人员的努力2.萌发对电视厂作者及其劳动的尊重。教学过程:1.导入。本课题的学习可以从教科书第50~51页的,导渎图开始,教师应注意引导学士认让1和了解多姿多彩的传媒世界。教师提问学牛:“在这幅导渎图中,有两幅画画表现的是全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地看电视的情景,我想问一问在座的各位同学,昨天晚[二谁看丁电视,看的是什么电视节日?”清学生自愿问答。“每一个电视盯日凝聚着许许多多电视工作者的心血、汗水和智慧,都是荧屏前后许多电视作者共同劳动的结果教师引出课题并写在黑板。2.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之前,教师提问学牛:“你们最喜欢的电视工作者是谁?”清学生门愿发言。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学生可能会比较多地提到各种节日的主持人、播音员等,针对此种情况,教师需要进一步提问:“那么,有谁知道,住一个电视节日呻’,除了需要主持人、播音员以外,还需要哪些工作人员,还需要做哪些I:作电视节目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请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并要求学牛将全组同学的答案进行归纳、整理。3.伞班交流、请学牛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发表本组得出的结沦,在各小组发表的过程中,教"巾应注意将学生发言的要点写在黑板上。待各小组发表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将他们提出的各项工作按照先后顺序进行排列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1.教师应当就学生水较熟悉的某一个电视节目,帮助他们了解其制作在讨论和介绍时较容易地为学生所接受。2.邀请的电视工作者以不是主持人或播音员为宜,以免因为“明星”效应而影响本课题的教学。第三课时书报——生活中的良师益友教学目标:1、知道书籍、报刊和杂志是学习和生活的良师益友。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形成健康的阅读兴趣。2、学会在书报杂志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教学时数教学过程:1.导人。(板书课题)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说他们经常阅读的书报杂志有哪些。2.故事会。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人讲一个从书上看到的故事,然后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个故事,准备向全班做介绍。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巡视。3、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把自己推选出来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4.教师总结。教师肯定学生所讲的故事,并提议:“如果你们愿意,可以把自己的藏书拿到学校来,建立一个班级图书角,与班上的同学分享,让我们班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更多的好书。布置家庭作业。1.完成教科书第57页的“读后感”。2.收集近期的各种报纸。第二课时教学准备:1.收集近期的各种报纸杂志,2.准备剪报本、剪刀、胶水。教学活动及进程1.导人。教师提问学生:纸、杂志和图书有什么不一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出版时间、形式、内容、故事性、新闻性等方面展开讨论目的是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报纸、杂志的特点和功能。2.全班交流:我家订了什么报纸或我看过什么报纸?我最喜欢的报纸是什么?哪些信息是从报纸上获得的?报纸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哪些帮助?3.剪报。首先介绍剪报是一种学习和积累知识的好方式,然后介绍剪报的分类4.教师总结。鼓励学生订报、看报,并养成剪报的好习惯,同时也要强调剪报道德。家庭作业.1.清家长欣赏自己的剪报,或者向他们介绍自己小组的剪报。2.自定题目,制作一份剪报。电脑网络——我的新伙伴教学过程1.了解网络对于个人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意义。2.知道网络的两面性。3.了解如何安全、有效教学过程1.导人。“在大众传媒中,除了广播、电视、报刊、书籍之外,近些年来,又出现了一个神奇的新伙伴,谁知道是什么?”(引出电脑网络,并板书课题)“我们班的同学谁家里有电脑?”有谁接触过电脑网络?谈谈你们对电脑网络的感受好吗厂请学生自由发言。2.探究讨论。在黑板上写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题目,让学生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说出电脑网络都有哪些积极的功能和作用。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有哪些帮助;有哪些消极的作用,如去不安全的网吧、上不健康的网络、玩内容不健康的游戏、随便结交朋友,这些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有危险。3.演示活动:如果是在网络教室上课,师生可以共同演示;如果是借用电脑上课,可由教师演示:演示内容应重点展示电脑网络的现代化功能以及对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帮助+没有电脑的学校,应由教师借助相关资料给予讲解。4.阅读与讨沦。阅读教科书第58—59页的文字和图画,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到,网络虽然能够为学习和生活提供帮助,带来乐趣,但是如果不能有效地自我控制,也会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与同桌讨沦:(1)怎样在电脑网络中安全、有效地获取知识和信息;(2)怎样才能避免掉进“网络陷阱”。5.制订公约。、在讨论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引导学生制订公约,并举行签名仪式。布置家庭作业:通过电脑网络发表一个倡议书或少年网络公约。第六单元为了安全健康地生活单元目标:态度:形成珍爱生命的态度,树立安全意识,懂得对自己的安全负责,体验健康文明对人们生活的意义,尊重为了人们的安全健康而工作的人们,初步养成关心公共健康文明的态度和热爱生活的情感。养成文明习惯。能力:掌握自救自护的方法,能够自觉遵守安全规则,通过调查、体验、讨论等活动探究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知识:懂得安全、健康、文明生活的基本常识。主题一:生活中的交通与安全课时:4课时第一课时我们身边的交通事故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了解本地区交通事故发生的情况2.感受交通事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伤害。3.进一步学习制定调查方案。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0—61页的导读图。教师提问学生:“在这图上,你看到了什么?画画为我们展现的是怎样一种景象?我们居住的地方和这U所呈现的景象有什么刁;同时教师引导:‘尽管人们居住的地区各有不同之处,但无沦是繁华城市,还是偏寸,人们都有一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安全健康地生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为了安全健康地生活-”2.全班讨沦、教师出示交通事故图(可以是书上的图)并提问学生学生根据教师上次布旨的任务,进一步讨论了解到的交通事故。3.阅读讨论清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2页的课文和“近十‘年来交通事故发生次数的统计图及“在交通事故十不同年龄死亡和受伤的人数”的统计图针对两张统计图的内容做适当的提问,帮助学生读懂图的内容。然后教师提问学生:从‘近十年来交通事故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的统计图你看到了什么?你了解到什么?4.探究讨论。教师提问,引导全班讨论:交通事故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影响?身体上的伤害、感情上的痛苦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多的交通事故呢?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5.小组准备。教师布置调查任务:就上述各个方面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制定调查计划。6.教师小结布置家庭作业。1、随父母外出时都可以调查。2、各个小组利用上下学或休息日的时间进行调查。3、对于各小组制定的调查方案进行评价。第二课时为了行人和车辆的安全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和学校附近交通设施的设置情况,并知道它们的作用。2.尊重交通警察及其交通管理人员所付出的劳动。3.掌握报警的方法。4.对交通设施设置不合理的状况能提出建议。教学过程:1.导人。“上节课,大家就交通事故的发生进行了讨沦,对发生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课下同学们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调查同学们有哪些发现?2.发表与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将汇报的重点放在交通设施的设置对于交通安全分别起哪些作用、发现了哪些新的交通设施等方面。3.全班讨论:“对比教科书中出示的交通设施与我们住家和学校附近的交通设立有哪些不同体现了什么厂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4—65页后子以[州答。所采用的照片有一些反映的是比较先进的交通设施,目前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在这里出示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交通发展的趋势,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况加以引导。4.阅读讨论。“通过观察、采访你了解到交通警察的作用有哪些内容?他们是怎样保障行和车辆的安全的?”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阅读教科书第65页的课文并观察教科书中呈现的照片,进一步了解交通警察的工作内容。教师可以从中引导学生理解交通警察工作的辛劳。教师提问学生:“交通指挥中心是做什么的?电子警察指的是什么?遇到或发生交通事故时,应该怎么办?拨打122报警电话时,要讲清什么?”5.交流与建议。“在调查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交通设施设置不合理的地方或少设必要的交通设施的地方?”就此叮以让学生提出建议。家庭作业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对家庭或学校附近的交通标志进行调查,并做记录,制成图片。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第三课时人人都应该懂得的“道路语言”教学目标:1、通过实地调查和课堂学习能辨认各种常见的交通标志,并正确理解它们的含义。2、了解一些过去不太熟悉的交通标志和国外的交通标志。在认识交通标志的活动中,进一步内化和深化有关交通安全和自我保护的意。教学过程:1.导人。“为了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除了有交通设施的保障和交通警察的指挥,还有哪些保障措施?你观察过道路上的各种交通标志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识和讨论交通标志。请同学们朗读教科书第66页课文。”2.小组准备。“你们都发现了哪些交通标志?它们的颜色和形状有什么特点?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各小组或个人进行准备,整理修改图片,设计汇报形式。3.发表与交流。各小组或个人展示调查结果。将图片张贴在黑板上,并说明它表达的意思。教师提问:“黑板上这些反映交通标志的图片在形式上有哪些相同之处?请三位同学分别将有共同之处的交通标志排列在一起。教师就整理后标志的含义进行提问,然后教师应在强化各种标志含义的基础进一步提升其共性。可提出“颜色、形状基本相同的标志都有什么相同的意义,并在黑板上写出: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说明所有的交通标志都以分为这三类,并让学生就这三个类别对交通标志进行归类。教师提问:“哪些标志是我们需要特别遵守和注意的?道路』:没有这些标志行行?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教师为学生展示一些本地区比较少见的,以及其他国家的交通标志,也引导学生看书了解,知道这种“道路语言”在许多国家都得到有效应用。4.设计活动。“通过调查学习,同学们也许对交通标志有了新的认识,有了更多的想法。请你们把这些想法设计成交通标志。既可以个人完成,也可以与同桌合共同完成。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1.调查行人和车辆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2.收集或设计交通安全用语。第四课时珍爱生命遵守规则教学目标:1.知道一些交通规则。2.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初步形成珍爱生命、自觉遵守规则的3.初步运用统计的知识,说明人们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准备1.检查学生的调查情况,并适当地进行督促。2.教师就交通规则及本地交通现状做比较充分的准备教学过程:1.导入。“交通安全设施越来越完备,交通警察为维护交通的通畅和安全指挥辛勤地工作着,可是,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的交通事故发生?”2.阅读讨论。“你知道哪些交通规则?行人、乘车人应遵守哪些交通规则?”3.小组交流。以“我们身边的交通隐患”为题,对课前的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小组同学的调查结果,准备向全班汇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采用统计图的形式。4.全班交流。各小组简单汇报。5.全班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各小组通过调查,都发现了一些不守规则的,下面,大家就此来深入讨论一下。什么人会发生交通事故?看一看铁路工人叔叔是怎样说的。许多人不守规则,他们是怎样想的呢?你有过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吗?你是怎么想的?这样一些想法的危害在哪里?教师小结:布置家庭作业。1.给家长讲一讲今天活动的内容。调查自己所在地区曾经发生的火灾也可以走访社区、消防队,查找资料。主题二: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课时:四课时第一课时无情的火灾教学目标1.了解火灾的严重危害。2.知道火灾发生的原因。3.初步具有防火意识。教学过程1.导人。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74页,并提问他们看了这幅照片有什么感受,是否看见或听说过着火的事情。请学生自由发言。2.阅读讨论。阅读教科书中有关火灾发生的报告和统计图,并提问学生火灾发生的报告和统计图告诉了我们什么?”教师可适当引导,如什么时间发生的火灾最多、损失怎样、说明了什么等。3.全班讨论。根据课下了解的情况和教科书第75页的“火灾原因调查报告”,讨论火灾发生的原因。4.探究活动。教师可以就报告中提到的原因提问学生,如电熨斗、电视机,吸烟等,因为学生很可能并不十分清楚引起火灾的原因。教师可以通过详细说明,使学生真正意识到这些危险。尤其是报告中提到但没有详细解释的原因,教师可以利用自己根据调查制作的统计图,做进一步说明。教师小结布置家庭作业。向家长了解有关火灾和防火的事项。第二课时防患于未然教学目标:1.树立防患于未然的意识,懂得预防火灾要从自己做起2.知道哪些是生活中的火灾隐患及防火措施。3.知道在火灾中保护自己的自救和逃生的方法、技能。和寻求帮助:4.了解消防设施的种类及作用,懂得爱护消防设施。5.巩固绘制平面图的知识和技能。第一课时教学准备教师调查、了解当火灾发生时自救的方法教学过程:1.导人。教师提问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道理?2.阅读讨沦。阅读教科书第76页的课文。教师提问:“什么叫防患于未然?上次老师布置大家向家长了解有关火灾和防火的事情,同学们有什么收获?”让学生阅读教科—f5第76页的三幅图片,然后提问:“你家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吗?家里或其他地方还有哪些火灾隐患?”“哪些地方应该特别注意防火?”“什么时候应该特别注意防火?”“哪些措施可以增强人们的防火意识,提高人们的防火能力?3.全班讨论:“一日发现火灾,作为小学生应该怎样做?”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在此处应特别强调,少年儿童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未成年人不能救火是国家的法律规定,因为未成年人还没有足够的能力。一旦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受到伤害,是国家和社会最惨重的损失,在—切灾难面前首先是要被保护的。怎样报警:阅读教科书:教师应向学生强调,拨打119电话是免费的,但于时不能随便拨打。怎样自救:本课题的重点之一是让学生学会一些正确的、切实可行的自我保护逃生的方法。教师的准备要扎实细致。教师自己演示或者让学生模拟:还有哪些自我保护和逃生的方法?”教师应特别注意,对于学生提出的每一种方法,都必须给予明确的反馈,让学知道是否正确,是否可行。4.小组活动。制定消防设施调查计划,强调下次课要绘制消防设施分布图,因调查时应当仔细观察,最好画下草图:家庭作业小组活动,调查学校第二课时教学准备1.检查和督促调查活动的完成情况2.详细了解各种消防设施的作用。教学过程:导入检查学生在上次课上学过的自救方法。2.小组准备;让各小组把自己的凋查结果画成平面图。教师应提醒学生充分利用以前学习过的地图知识与技能,画出某一场所的平面图?对于调查范围比较大的居民区或其他场所,画图会比较困难,因此可以只画局部。3.小组汇:各小组要按调查汁划介绍调查地点、时间,消防没施的种类、数量、安置地点。4.探究活动: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哪些消防设施,它们有什么作用?它们有什么主要特征?它们通常安放在什么地方?我们应当怎样对待这些消防栓?为什么?教师可提示学生,生活中有很多火灾的隐患,如楼道、阳台堆满杂物,堵塞通道等,让学生参考教科书中学生做的调查报告,向家长或邻居提出建议。5.教师小结。教师肯定学生的调查,概括并强调在探究活动中讨论的要点。家庭作业观察自己居家附近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的情况,与家长商量,将堵塞物移开。第三课时 当火灾发生时 教学目标:1.知道火灾发生后社会各部门是如何做出反应的,知道灭火是一项多方面协作已合才能完成的工作。2.了解消防队员的工作教学过程;导入:教师提问:当接到火灾发生的报警时,有哪些部门是参与救火的。他们各自的任务是什么?2.讨论与讲解,、清学生阅读教科书第79~81页后进行讨论。教科:比较全面地呈现了火灾发生时的情景。消防指挥中心接到火警119报警电活后,要迅速通知离火灾最近的消防队下达灭火命令,需要迅速通知公安、医疗、环保、救护中心、煤气站、自来水公司等:消防队要在60秒钟内将消防车开出消防队,拉响警铃,尽可能快地赶到火灾现场,抢救被困人员,同时要尽可能快地找到消防栓进行灭火。3.全班讨论。教师提问:“你对消防队员工作怎样看?他们的职责是什么?面对熊熊大火,消防队员是怎样做的?”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2~83页,引导他们感受消防队员在救火时所表现出的奋不顾身的精神。4.教师小结。概括讨论要点布置家庭作业。向家长介绍今天在课上学习的内容。第四课时学会安全自护教学目标1.懂得安全是健康生活的基本保证。2.树立自我保护意识。3.了解自我保护的常识。教学过程:1.导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走进健康文明的生活”。那么,什么是健康文明的生活呢?健康文明的生活包括很多内容,其中,要想健康文明地生活,最关键的是需要安全的生活。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交通安全、防火安全,其实,在找们的生活中还有其他一些不安全的“隐患”,如果不注意和加以防范,将会造成伤害。安全是健康生活的保证。因此,这节课我们首先要学习的是“学会安全自护”。什么叫做隐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倩这些隐患,学会安全自护。”2.探究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4页,并提问学生:“教科书上呈现的这些情景你遇到过吗?这些情况在你身上发生过吗?滑楼梯扶手、进施工现场、在电线附近晾晒衣服可能会产生什么不良后果?生火的家庭不安装煤气风斗行吗?应该怎样做?除了这些,你知道生活中还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呢?后果是什么?你能举出这样的事例吗?怎样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一巳发生了应当怎么办?”教师要和车生一同讨论正确的处理方式。3.全班交流。以“我给同学提个醒”为题进行交流,提示同学安全自护。这部分内容可以采用自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侦查策略》课件
- 外阴湿疹的临床护理
- 孕期中暑的健康宣教
- 传导性耳鸣的健康宣教
- 这位厅官的讲话火了
- 双曲线定义课件
- 你们想错了课件
- 化脓性腮腺炎的健康宣教
-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课件沪科
- 鼻毛孔粗大伴白色分泌物的临床护理
- 2024广东能源集团校园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 收购公司法律尽职调查合同(2篇)
- 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公路养护培训知识
- 国家安全教育高教-第六章坚持以经济安全为基础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笔记
- 广东开放大学2024年秋《国家安全概论(S)(本专)》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 小儿静脉留置针操作与护理
- 期末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 水资源基础调查项目招标文件
- 中欧班列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