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部分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湖南省部分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湖南省部分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湖南省部分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湖南省部分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湖南九年级上学期部分学校12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请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3题。(8分)人生自有诗意,诗意岁岁相期。笑谈“一代天骄”只识弯弓射大雕,是毛主席的诗意人生;笑对鲜妍娉婷的四月芳华,是林徽因的诗意人生;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心无旁wù(),全神贯注,是梁启超的诗意人生;把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甚至能矗立起精神大厦,是毕淑敏的诗意人生。诗意的人生不容亵渎,不应矫()揉造作;为了人生的诗意,我们应该附庸风雅,使诗意与人生相得益彰。传承好诗词文化,对涵养民族精神、安顿个体心灵和提高文化自信,都有重要的意义。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2、文段中加粗词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矗立B.亵渎C.附庸风雅D.相得益彰3、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传承好诗词文化,对提高文化自信、安顿个体心灵和涵养民族精神,都有着重要的意义。B.传承好诗词文化,对安顿个体心灵、涵养民族精神和增强文化自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C.传承好诗词文化,对增强文化自信、培养民族精神和安顿个体心灵,都有着重要的意义。D.继承好诗词文化,对安顿个体心灵、培养民族精神和提高文化自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游览红色景点传承红色文化”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以下两则关于红色旅游的材料,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5题。【材料一】龙舞大巡游、毛主席诗词朗诵、“最忆韶山冲讴歌新时代”歌舞快闪、小小红色讲解员讲述红色故事……这个春节假期,韶山文旅惠民活动层出不穷,年味十足,红色旅游市场显得格外火热。据文旅部门统计,2月10日至17日,韶山共计接待来韶游客39.833万人,同比增长75.79%;旅游综合收入32950万元,同比增长71.18%。春节的韶山,到处张灯结彩,洋溢着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毛泽东广场、毛泽东同志故居、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等处人山人海,四面八方的游客齐聚韶山瞻仰伟人风范,游红色景点、观特色文旅节目、赏秀美风光,体验红色文化旅游的独特魅力。伴随着响亮的锣鼓声,金龙腾飞,“舞动中国龙”龙舞大巡游在毛泽东广场、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历史陈列馆等景点精彩上演;在毛泽东广场同步演出的还有歌舞快闪,“最忆韶山冲”剧组演员用精心编排的现代舞演绎一首首经典红歌,讴歌新时代;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小小红色讲解员”用稚嫩的声音向游客们讲述开国大典、73个补丁的睡衣等红色故事,传递革命薪火……

(选自中国日报网2024年2月17日,有删改)【材料二】4、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3分)主题班会讨论活动中,小明同学提出:“35岁以下中青年及青少年人群并不喜欢红色旅游,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对革命先烈感情最深厚,他们才会热爱红色旅游。”这种说法对吗?

请你运用【材料二】的信息予以回应。(4分)

6、诗以言志,文以传情。请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文人们或直抒胸臆,如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面对“夕贬潮州路八千”的贬谪仍能发出“欲为圣明除弊事,”的报国之志;或运用典故含蓄地抒发情怀,如李白在《行路难》“

”借用姜太公和伊尹的典故,表达自己仍对前途充满信心,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这两句诗连用两个典故表明了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但他坚信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令人钦佩。

二、阅读(50分)(一)现代文阅读1(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汉服分为古代汉服和现代汉服两个历史阶段。古代汉服源自黄帝创制衣裳,至清初行“剃发易服”政策而消亡,是自成一体的服饰文化体系。现代汉服是现代继承古代汉服基本内容而建构的民族传统服饰体系。之所以划分为古代和现代两个部分,是因为历史造成的中断,不仅有民族服装属性的消失,还有现代化进程导致的传统断裂,双重断裂导致很多人对“汉服”这一概念产生误读,特别是在民族性和传统性两个方面。

一方面,社会风俗习惯的力量远远大于历史记忆,汉服在现实和历史记忆中都消失已久,与其他民族服装的一脉相承形成鲜明对比,使很多人认为只有其他民族才有民族服装。在多民族的中国社会里,民族服装是其他民族最重要和醒目的标识之一,往往可以成为少数民族的身份标识和民族认同的象征,这是汉族所不具有的。

清初的“剃发易服”政令,“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消解了黄帝以来的“衣冠之治”,也中断了汉服作为汉族唯一服饰的属性。汉族服饰从生活世界中消失,更不再作为国家公服、仪式礼服,只是在特定人群和场合中保留了部分结构和元素。与此同时,承载汉服记忆的穿着群体发生了变化,汉服由“汉民族服饰”解构为“古人的服装”。这也导致汉服的样式对当代人来说显得陌生,甚至被当作戏服、和尚服等特定群体的着装,而近日一些韩国网友竟认为“汉服源于韩服”。

另一方面,工业革命后社会向现代转型,非西方文明国家的传统服饰都经历了应用场景的转换。日本和服与韩国韩服尽管不再是本民族的唯一服饰,但可以应用在仪式、节日等重要场景。而汉服在三百余年前的消失,导致它错过了现代演化的可能历程,一些人视之为被现代化、全球化淘汰的前工业时代产物。

(摘编自杨娜《现代汉服:在重构中传承》)

【材料二】汉服的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体系。现代汉服是现代人继承古代汉服基本特征而建构的民族传统服饰体系,主流典型特征可以概括为“平中交右、宽祿合缨”八个字,它不仅是对外观的描述,更蕴含了与中华文化息息相关的内涵,充分体现中华服饰崇尚含蓄内敛、端庄稳重的气质与美感。

第一个“平”字:指汉服运用平面对折剪裁的方式制作而成,前后衣身裁片肩线相连呈平面结构,整件衣服平铺时呈现出中线对折的形态,不论服饰的款式如何变化,都坚守“平裁对折”这一制衣理念。

第二个“中”字:指汉服的衣身前后均有中缝,体现了左右均分、守正执中的民族身姿和文明形态。保持中缝对称的剪裁习惯,与其他民族服饰形成结构性差异。又因前后中缝与地面垂直,被赋予“刚正、公平、正直”的含义。

第三个“交”字:指汉服穿着时通过“相交”完成闭合,如交领是左右襟交叠,裙腰是左右围合,裤腰是两片重叠等。衣裳叠穿、衣身前后闭合,也被赋予天地交泰、阴阳相合的含义。

第四个“右”字:指左衣襟向右闭合固定后的外观形态和习俗,这一原则扩展到下装也是向右侧交叠闭合固定。“右”作为汉服的本质特征之一,蕴含了文明有序的观念。衣襟向右掩视为阳,表示在世的人;

衣襟向左掩视为阴,表示故去的人。孔子说: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反映的正是当时汉民族服饰“右衽”的特点。

第五个“宽”字:汉服的用料远大于覆盖人体的需要,形成“松袼宽摆”的特征,袖根宽松使腋下能自由运肘,裳或裙摆是腰围的两倍以上,形成文质彬彬、君子之服的形象,蕴含天人合一的哲学气韵。

第六个“祿”字,读作tuàn,字意为衣服缘边,是一种包边工艺。古人认为衣领若不加缘边则为粗陋之服,称之为“褴”;

如又加以缝补,则称“褛”,成语“衣衫褴褛”形容生活困苦。现代汉服礼服传承《周礼》之制,保持“续衽钩边”的结构,即前衣襟加接一幅和缘边,遮掩交叠之处有传承礼义之邦的含义。

第七个“合”字,即“腹手合袖”,约束袖长和仪态。特别是礼服,根据《玉藻》和《深衣》篇的记载,“袂之长短反诎之及肘”,指袖长遮住手外能反折至肘部,双手合拢时袖子褶皱堆积,袖口左右相合,阴阳互补,蕴含“和合共生”的含义。

第八个“缨”字,字意泛指用于固定的带状部件或穗状饰物,也是衣襟的固定方式,不同于西式服装的单纽式或拉链固定式,而是采用衣带或假绶等部件收束和装饰,若用纽扣则隐藏于不起眼处,形成隐扣系带,佩绶结缨的衣冠风貌。总而言之,汉服与西式服饰的差别,在于汉服几乎所有部件和结构都有相应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即在自然之中寻找规律,进而赋予文化的解释。制衣理念的差异,表现为审美趣味的不同。从结构上看汉服是平面的,但是穿在人的身上,就会随之呈现不同的曲线,其行云流水般的外形,给人以随风而动、潇洒飘逸的感觉。这一点与崇尚开放性感、强调人体曲线审美的西方服饰,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服饰类别,表现出中西方文化的认识差异。

(摘编自杨娜《现代汉服的文化密码》)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民族服装属性的消失和现代化进程导致的传统断裂,使一些人对汉服产生误读,认为汉族没有民族服饰,汉服是“古人的服装”。

B.古代汉服具有汉族的唯一服饰属性,并作为国家公服、仪式礼服而长期存在,其在生活中的消失意味着汉族的民族认同感在削弱。

C.汉服崇尚含蓄内敛、端庄稳重、潇洒飘逸的美感,表现出与西式服饰截然不同的审美趣味,就是源于东西方制衣理念的巨大差异。

D.现代汉服呈现“平中交右、宽祿合缨”的典型特征,其中外观上的“松格宽摆”特征,蕴含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无论古今,汉服都能彰显服饰与礼仪之美,在古代它还是治理国家的工具之一。B.古代汉服起源于黄帝,经周朝建制,形成了完备的冠服体系,于清初消亡。C.旗袍、中山装、新唐装等服装虽然也具有传统元素,但其本质上都不是汉服。D.汉服的结构特征无论最初是何种原因所致,但几乎最终都会赋予文化的解释。9、现代汉服如何“在重构中传承”?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建议。(4分)

(二)现代文阅读2(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高原红

张中杰作为团部宣传干事,我被抽调到军史编辑小组。工作任务是整理资料,在“八一”前出一本军志。本来一切都挺顺,遇到一位牺牲的英烈高山,卡了壳。高山,阿里守边战士,只有一张照片。稚气未脱,咧嘴笑着。黝黑的脸蛋上泊着红圆圈,那是西藏军人高原反应后共同的颜色。我找到了当时参与救援的战友方向。方向说,我听说高山为陷入悬崖边雪坑的汽车脱困,不幸意外坠落,当场牺牲的。去年冬天,高山班长带队巡逻,天擦黑时,天陡降鹅毛大雪,路遇一辆乘坐十几人的车陷入雪坑。他让副班长带队返回,自己留下来帮助司机脱困。接到突遇险情,我们和医护急救人员赶去,高山已经被两根树枝扎成的简易担架抬上来了。脸色青紫,瞳孔放大,连气息都弱到听不清了,除了口袋里一张新婚夫妻合影照片,连一句话也没留。方向话没说完,眼圈红了。联系到了驾驶员,他说,那天黄昏,车的右面后轮陷进一个土坑,高低出不来了。车重才能增加摩擦力,全车人不能下车。天气越来越冷,车里的老人和孩子受不了。下来几个人推车也纹丝不动,那个执勤的高班长主动留下来帮我们解困。他让我挂一挡,稳住油门,他在轮胎后面推车。右倒车镜里,雪和泥水溅了他一身一脸。坚持了十几分钟,终于,汽车脱困成功。可是他却不幸意外摔下悬崖。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后来才知道,那天正是他将复员回家和妻子团聚的最后一班岗。“我后悔自己当初……”驾驶员哽咽了。汽车、火车、中巴车,几经辗转,我见到了高山的妻子原青。原青说,我打小喜欢红颜色。家乡果园的苹果红,天安门前飘扬的国旗红。所以,我初次见到高山哥脸蛋上的高原红,感觉特别亲切。结婚五年我们只见过三次面。本来他属于晚婚,有十天结婚假期,可是部队临时通知有紧急任务,只过了三天蜜月就返程了。前年我去看他,半途遇到雪崩,无奈只能选择返回。高山留给我们娘儿俩的只有这一摞书信。最后一封信,说不论男孩女孩,都叫高原红。高山说,那是我俩名字的组合,也有家乡苹果的颜色和味道。“我喊起来会想念高原的高山,他叫起来会思念我和家乡……”原青泣不成声,怀里的女儿哇哇地哭起来。我联系当初第一时间采访报道的记者凌云。凌云说,那是我今生唯一一次失败的采访。原青是我爸战友的女儿,当初原青征兵志愿者服务,看到高山脸上高原红照片,心里就喜欢上了。后来,鸿雁传书,两人喜结良缘。谁知道,结婚第五年,要转业回家,一家人盼着团聚呢,却等来他为救一车人牺牲的消息。他也不管家中尚有七十岁的老爹老娘,还有原青和腹中尚未见上一面的宝宝。那是多么漫长绝望的等待啊。可是,当我采访时,高山老爹说:“高山娃儿活得值啊!一个人换十六条人命。”其他啥也不肯说。原青捂着大肚子,不敢大声哭,怕伤了胎气。她也学高山老爹,说:“救人命,都是应该的……”结果,我的采访一无所获。没有宣传好,我很惭愧,也很内疚。后来,在“高原红”军人展览馆,我见到了退役保障局局长。局长说,高山同志牺牲十年,我们县政府获准接烈士遗骨还乡,安放烈士陵园。万人空巷,自发迎接烈士回家。一束束鲜花,一声声鸣炮,一个个英姿飒爽的标准军礼,一双双泪眼婆娑在街道两旁。“我们收到了20多万捐款,可是原青一家拒收。让我们代捐给县里仅存的九名抗美援朝老军人和烈士遗属……”随着他的手势,我仔细观看展馆玻璃下高山和原青的放大照片。穿着军装的高山英气逼人,红裙子的原青羞赧地笑。高山脸上的高原红映着原青的红脸庞,喜气洋洋。那张照片是记者凌云拍摄的,也是展馆56位英烈遗照中留下最少的。望着照片上火红的高原红,我庄重地敬了一个军礼。(选自《小说月刊》2024年第2期,有删改)10、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叙写原青和高山的爱情故事,主要是为了突出妻子原青的善良和无奈,丰富作品内容。B.文中加点的三个“只”字,说明高山为了守边任务,与家人聚少离多,表现了他的奉献精神。C.文中画线句子运用叠词,既突出了烈士遗骨还乡时仪式的隆重,又渲染了人们深挚的感情。D.文章塑造了高山的光辉形象,结尾“我”对着照片行军礼,表达了对烈士高山的崇高敬意。11、作者是如何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个角度来塑造烈士高山的形象的?请简要分析。(4分)12、本文以“我”的视角叙述故事,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3分)13、文中的“高原红”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小说的内容和主旨加以探究。(4分)

(三)古诗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4题。月夜忆舍弟

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14、

这首诗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都是作者在月夜写给弟弟的。请简析这两首诗词表达出的思想感情的异同。(4分)

阅读下面三则文言短文,完成15-18题。[文本一]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文本二]

既成,合而名之以屋,曰“燕喜之亭”,取《诗》所谓“鲁侯燕喜①”者,颂也。

于是州民之老,闻而相与观焉,曰:“吾州之山水名天下,然而无与‘燕喜’者比。经营于其侧者相接也,而莫直其地。”凡天作而地藏之,以遗其人乎?

《传》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弘中②之德,与其所好,可谓协矣。智以谋之,仁以居之,吾知其去是而羽仪③于天朝也不远矣。遂刻石以记。

(节选自韩愈《燕喜亭记》)

[注释]①燕喜:同“宴喜”,宴饮喜悦。“鲁侯燕喜”描写鲁侯宴饮于内室,方便其妻为其母祝寿。本文用此典故表示“祝贺”“庆贺”之意。②弘中:王仲舒,字弘中。贞元十九年,被贬连州,建燕喜亭。③羽仪:比喻居高位而有才德,被人尊重或堪为楷模。

15、下列对两个文本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野芳发而幽香”中的“发”与“苍颜白发”(《醉翁亭记》)的“发”意思不同。

B.“朝而往”中的“朝”的意思是“早晨”,与“朝晖夕阴”(《岳阳楼记》)的“朝”意思相同。

C.“水落而石出”和“闻而相与观焉”这两句中的“而”用法和含义不同。

D.“与其所好”中的“好”,与成语“投其所好”的读音和意思相同。

16、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凡天作而地藏之,以遗其人乎?

17、文本一、二表达了一种相同的感情,你认为是什么?请从文本二中找出能支撑你观点的句子。(4分)18、读了这两个文本之后,潇湘同学也想给自己的书斋取名。请你帮他取个名字,并说说理由。(4分)

(四)名著阅读(8分)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各小题。郑屠当不过,讨饶。①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19、这段话选自

(作者)的

(名著),文中①处的人物是

。20、下面诗句说的是上述名著中哪两位梁山好汉的结缘?请简述事件经过。平将珠宝担落空,却问宝珠寺讨帐。要投入寺里强人,先引出寺外和尚。

三、写作(5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50分)写作课上,老师经常说,写文章要学会“以小见大”。生活中,一些看似不起眼的事情里常常包含着让人折服的道理,使人佩服的智慧,令人感动的情怀……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1、骛jiǎo2C3B4、春节期间,韶山的文旅惠民活动丰富多彩,红色旅游市场火热。

5、不对。红色旅游游客年龄分布图显示,35岁及以下人群所占比重之和为66%,所占比重大,中青年及青少年人群非常喜欢红色旅游,对革命先烈感情深厚;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对红色旅游有不同的兴趣和需求。6、肯将衰朽惜残年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7A8B9、①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服饰的制衣理念和共性,对汉服进行现代化的改造,使之成为现代社会中可以正常穿着的衣物;②将汉服应用在仪式、节日等重要场景,将其升华为汉族乃至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符号;③在公众心中重构“汉服是现代中国人传统民族服饰”的集体记忆,并且获得主流文化和舆论的接受与认可。10A11、正面描写:通过对高山外貌(“稚气未脱,咧嘴笑着,黝黑的脸蛋上泊着红圆圆,那是西藏军人高原反应后共同的颜色”)和语言(“他让我挂一挡,稳住油门,他在轮胎后面推车”)的描写,展现了他的年轻、质朴和勇敢。

侧面描写:通过方向的叙述(“接到突遇险情,我们和医护急救人员赶去,高山已经被两根树枝扎成的简易担架抬上来了……连一句话也没留”)、驾驶员的回忆(“那个执勤的高班长主动留下来帮我们解困……汽车脱困成功。可是他却不幸意外摔下十几米高的悬崖”)、原青的讲述(“结婚五年我们只见过三次面……高山说,那是我俩名字的组合,也有家乡苹果的颜色和味道”)以及退役保障局局长的介绍(“高山同志牺牲十年,我们县政府获准接烈士遗骨还乡,安放烈士陵园。万人空巷,自发迎接专机到来……”),从侧面烘托出高山的英勇、善良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12、①增加故事的真实性和代入感:“我”是故事的讲述者和参与者,以“我”的视角叙述故事,这样的叙述方式让读者感觉“我”是故事中的一部分,使故事更加真实可信;

②串联文章内容,推动情节发展:以“我”这个线索人物的所见所闻所感贯穿全文,通过“我”走访和调查,将高山的英雄事迹、家庭背景以及周围人的感受有机地结合起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③引发情感共鸣,深化主题:“我”在叙述过程中,不仅是一个旁观者,也是一个情感的载体。通过“我”的情感反应,如“眼圈红了”“哽咽了”“泣不成声”等,加深了读者对高山牺牲的感同身受,更容易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加强了感染力;同时,通过“我”的感受和思考,更能突出高山的形象和“高原红”的象征意义,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13、①“高原红”是西藏军人高原反应后而在脸上出现的红晕,是边疆军人的特殊印记,象征着高山所在的高原地区的艰苦环境,以及军人在这种环境下坚守岗位的勇气、毅力和奉献精神;②高山的妻子原青喜欢红颜色,孩子取名为高原红,“高原红”蕴含着他们对彼此的思念和牵挂,也象征着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③高山为救他人而牺牲,他的精神如同“高原红”一样炽热,“高原红”象征着高原军人忠诚保卫祖国、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也反映了当代社会对英雄对烈士精神的尊重、赞美和纪念。14、相同:都托月寄情,表现了诗人寂寞惆怅、思念亲人的情感。

不同:甲词表现了作者虽有失意苦闷但能乐观豁达对待的胸怀,乙诗表达了思念家乡,忧国忧民,渴望社会安定的情怀。15B16、大凡上天创造出佳境而大地保藏它,就为要送给那应得到它的人吧?

17、喜乐之情。“吾州之山水名天下,然而无与‘燕喜’者比。经营于其侧者相接也,而莫直其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弘中之德,与其所好,可谓协矣”18、示例:有不为斋。理由:“有不为斋”,是林语堂的书房名,里面寄予了林语堂的人生态度。他时时提醒自己:人生有所为有所不为,文人应该专注于某项事业,心无旁骛地研究学问,不能什么都涉足。所以我想向林语堂先生学习他的这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精神,专注学业,长大之后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参考译文

【文本一】太阳升起,树林里的雾气消散,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早上则自暗而明,傍晚则自明而暗,阴暗明亮,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散发出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文本二】建成以后,就给这座亭屋命名为“燕喜之亭”,这是取《诗经》里所说的“鲁侯燕喜”的句子来颂祝。

因为这个缘故,连州百姓中的年长者,听说此事就结伴前来这里观赏,他们说:“我们州的山水名扬天下,但是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