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天津市河西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1页
2023年天津市河西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2页
2023年天津市河西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3页
2023年天津市河西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4页
2023年天津市河西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年天津市河西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学生版一、(共3小题,满分33分)1.(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海外文化环境下的中国“四大名著”传播情况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不平衡。其中《红楼梦》的影响力远低于另外三部。究其原因,《红楼梦》中_______的人物关系、宗法家族式情节,甚至中国传统的物品、餐饮等内容都成为传播的_______。在文本的传播过程中,如果没有高水平的翻译作品,四大名著就不可能广泛流传于国外。然而,翻译《红楼梦》这样的名著难度很高。()。我国汉族文化与欧美文化之间,存在民族历史、社会制度、生活方式_______地理环境等多方面的差别。因此,由于翻译与交流_______的问题,大量《红楼梦》的研究著述没有流传到国外。(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中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错综复杂阻碍以致欠缺B.盘根错节障碍以致缺乏C.盘根错节阻碍以至缺乏D.错综复杂障碍以至欠缺(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不仅牵涉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更是由于《红楼梦》本身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B.这不仅是《红楼梦》本身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更由于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导致的C.这不仅是由于《红楼梦》本身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更是由于牵涉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D.这不仅是牵涉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更是由于《红楼梦》本身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导致的2.(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泉,对国家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改善和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新时代新征程,必须与时俱进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能源安全新格局,以能源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2》(下称《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能源供应保障能力稳步提高。2021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43.3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6.3%,增速较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原煤产量41.3亿吨,创历史新高;原油产量1.99亿吨,连续三年稳定增长;天然气产量207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8%;电力生产全年新增发电量超过7500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报告》同时提到,我国能源消费增长依然较快,2021年全年能源消费同比增长达5.2%,在全球能源供需矛盾突出的背景下,我国一度出现能源区域性、时段性供应紧张的情况。对于未来国家能源需求,中国工程院武强院士为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2020年我国每人每年耗能约3.5吨标准煤,按照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假设人均能耗翻一倍,2050年将增加到7吨。如果我国能源进口依赖度和能效科技水平不变,那么我国能源总产量需要在目前的基础上也翻一倍,达到80多亿吨标准煤产量,才能满足人均能耗翻倍的需求。在他看来,根据我国目前“缺油、少气、贫高品位铀、相对富煤”的能源禀赋特征,再加上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逆向分布明显的问题,即中东部地区能源消费量占全国比重超过70%,而重要能源基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同时考虑水土气的环境污染、生态退化、全球气候变化等约束条件,本世纪中叶我国很难有效提供如此巨大的能源产量来满足需求。武强认为,要解决未来社会发展与能源不足的矛盾,就需要赶好“开源、节流、升级”三驾马车,多途径实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切实把能源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可再生能源是开源的主要增量。我国可再生能源丰富,除了风、光、地热等已开发的,我国在煤层气、页岩气和煤炭地下气化等方面的开发潜力同样巨大。由于可再生能源天生具有间歇性、随机性和波动性,其规模化开发利用必须首先研发调节技术。在解决了具体技术问题后,干热岩、可燃冰和“人造太阳”等能源储量巨大的新能源,也能作为重要的能源供给。我国能源“提效节流”的空间还很大。目前创造1万美元GDP需消耗约3.4吨标准煤,远高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产生差距的原因除了能效科技水平不足,也与产业结构有关。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以低能耗、高精尖技术产业为主,而我国则以矿山、化工、冶金、水泥等高能耗、单向度产业为主。鉴于我国能源禀赋特征,我们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尽快打造煤炭工业升级版,着力推进化石能源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化开采,清洁、高效、低碳、集约化利用。(取材于章建华、里雨曦、党亚萌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核能是人类最具希望的未来能源之一,其应用和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代表了世界核电技术先进水平的“国和一号”,是我国三代核电自主化标志性成果,集中国核电技术和产业创新之大成。山东荣成“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建成投运后,平均每年发电量可达603.5万度,节约标准煤约1889吨,减排二氧化碳5167吨。“72”“56”“60”“153.4万”这些数字可以勾勒出“国和一号”的工程效果图:采用非能动安全系统,发生事故后系统自主处理,无须人工干预时间为72小时;建造周期仅56个月;电站主体设备设计寿命为60年;单机组发电功率达153.4万千瓦。“国和一号”打造了一条先进的产业链。它带动核电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推动能源产业实现基础固链,技术补链,融合强链。核电研发设计、设备制造、建筑安装、调试运行等企业、机构协同创新。产、学、研、用全产业链实现技术升级、产品升级和产业升级。在已有核能发电基础上,山东荣成“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开启了涵盖光伏发电、核能供热、海水淡化、海上风电、核能制氢等项目的“零碳、智慧、综合”能源发展新模式。“光伏发电”面向核电厂的楼宇集群,综合布置分布式光伏、分布式风电设施,实现了供能的清洁化替代;“核能供热”可满足威海市2700万平方米的供热需求,助力山东省清洁供暖产业发展;“海水淡化”近期将建成日产1万吨海水淡化项目,未来将扩容至日产10万吨,以实现周边供水,保障战略备用水源;“海上风电”将打造集“海上风电+海水制氢+海上牧场+海上观光”于一体的海洋资源立体化开发示范项目。“国和一号”依托智慧能源管控平台,精准采集、显示和处理核、风、光、氢等多能源数据,实时监控,智能调控,达到多能源互补,保证供需平衡。“国和一号”作为我国调整能源产业结构的代表,在核心技术“卡脖子”的地方下功夫,积极扩大产业链“朋友圈”,带动产业创新和集群式发展。由此可见,做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是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取材于赵冉、丁怡婷、左丰岐等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我国能源现状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报告》2021年煤、油、气、电的产量均创历史新高。B.能源生产和消费逆向分布的特点直接导致能源进口量上升。C.能源禀赋特征与环境、生态、气候等条件存在巨大矛盾。D.可再生能源丰富,但也具有间歇性、随机性和波动性特点。(2)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和一号”技术安全性高,工程建设周期短,供能经济、环保。B.“国和一号”开启的能源发展模式是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代表。C.荣成“国和一号”示范工程的“核能供热”项目可以满足山东省清洁供热的需求。D.荣成“国和一号”示范工程的“海上风电”项目将对海洋资源进行立体化开发。(3)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实现时,人均能耗将会上翻一倍。B.在未来几年内,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将被新型能源取代。C.荣成“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建设全方位体现了“开源、节流、升级”的战略。D.能源结构转型不仅要强调能源质量,更要考虑能源数量和供需平衡等要素。3.(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战马记(明)罗洪先王公桢,济阳公孙也。济阳死靖难,公死贼,获赠于朝,任一子广,吉水称忠义家莫过之。至其战马事,有足为世戒者。始公以大学生除夔州府通判,才五月,会荆襄贼流劫入夔,焚巫山县治。是时同知苏州王公授碟捕贼,性柔怯而狡猾,故托疾不敢出一兵。公忿忿面数之曰:“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即代勒部民兵昼夜行,至则巫山已破,贼方聚山中,索击之,杀渠桀三十三人,余尽遣。居三日,贼复劫属邑大昌,公促王,王又不行,而翟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两人,与王素党结避祸,多方诡辞庇之。且激公曰:“公诚为国家出力气,肯慨然复行乎?”公即声应。即日勒民兵夹曹、柴两人赴之,与贼夹水阵。已而麾民兵毕渡趣战曹柴望走公陷围中误入淖田不得脱贼欲降之,公大奋骂。贼怒以刀断其喉及右臂,堕淖中,马逸去。始公赴大昌道,宿木商家。商稔公,知贼不敌,不敢言。是日将归,有物啸于山者,商惊祝曰:“为王公耶?果尔,当三啸止。”如其言。商秘与家人负箦往寻乱尸,见衣白纱丰臂者,公也。载箦上,令不深没。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马奔归府,门阖长嘶踢其扁,若告急状。守者纳之,血淋漓,毛鬣尽赤,众始骇公已死,而贼尤不解。后死之二十五日,子广始随木商往殓之,面如生,不以暑腐。然贫甚,不能归,尽售行李与马为资。而王意在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距殓之二十五日,夜且半,马哀鸣特异。王命秣者加莝①豆,不为止。王疑秣者绐②已,自起视枥。马骤前啮其项,不释口,久乃得脱。复奋首捣胸,仆之地,不省人。翌日,呕血数升死。贼既平,有司正功罪,曹、柴亦被诛。呜呼!自昔相传义马事不一二,皆言临难能相济也。世尝言至灵者人,畜之至贱宜莫犬马若也。衔辔所制,鞭策所驱,固有衣冠介胄所不逮者。呜呼!可不畏哉!可不戒哉!(有删节)[注]①莝(cuò):铡碎的草。②绐(dài):欺骗。(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部:统率B.与王素党结避祸党:勾结C.商稔公,知贼不敌稔:熟悉D.不偿直,竟徒手得之竟:竟然(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贼欲降之,公大奋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面如生,不以暑腐垣墙周庭,以当南日C.王命秣者加莝豆,不为止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D.不释口,久乃得脱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已而麾民兵毕渡/趣战曹柴/望走公/陷围中/误入淖田/不得脱B.已而麾民兵毕渡趣战/曹柴望走公/陷围中/误入淖田/不得脱C.已而麾民兵毕渡趣战/曹柴望走/公陷围中/误入淖田/不得脱D.已而麾民兵毕渡/趣战曹柴望走/公陷围中/误入淖田/不得脱(4)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战马“义”的一组是①至其战马事,有足为世戒者②长嘶踢其扃,若告急状③而王意在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④复奋首捣胸,仆之地,不省人⑤夜且半,马哀鸣特异⑥自昔相传义马事不一二,皆言临难能相济也A.①⑤⑥B.②④⑤C.②③⑥D.①③④(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王桢,是济阳公的孙子。祖孙二人均死于贼寇之手,他们都获得朝廷的封赠。B.王桢任夔州府通判时,遇到荆襄的贼寇前来大肆劫掠,王桢带兵击贼,壮烈牺牲。C.王桢遇难后,他的儿子王广为了送他的遗体回家乡安葬,只好卖行李和战马作路费。D.王桢战死后,他的战马狂奔回夔州府报讯,最终将仇人置于死地,替主人报了仇。(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公忿忿面数之曰:“妆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②是日将归,有物啸于山者,商惊祝曰:“为王耶?果尔,当三啸止。”(7)请简要分析,面对贼寇作乱,王祯表现出哪些品格?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7分)(24分)4.(1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柳堤[明]金銮①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注:①金銮:明代散曲家。陇西(今甘肃)人。嘉靖年间随父侨寓南京。游吴楚淮扬之间。(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B.颔联写柳堤晴日的静景,颈联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突出景物的动态美。C.颔联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2)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初看起来给人以温馨、愉悦之感,实则“乐景衬哀情”。请结合尾联两句诗的内容,解析作者是如何传达“哀情”的。5.(9分)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九层之台,。(《<老子>四章》)(2)奋六世之余烈,。(贾谊《过秦论》)(3)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4)呦呦鹿鸣,。(曹操《短歌行》)(5),破灭之道也。(苏洵《六国论》)6.(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乡土熊启文①“写小说真像一根扁担,一头挑的生活,一头挑的技巧。”说这话时,柳青已是名满文坛的青年作家,参与创办《中国青年报》,并主持文艺副刊工作。1951年9月,柳青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成员赴苏联访晤,为眷慕已久的托尔斯泰的顽强毅力和一丝不苟的创作精神所打动,被“生活在自己要表现的人物环境中”的创作理念折服,暗自做出了新的人生选择。②作为从延安走出来的作家,柳青在每次大战结束后都发奋写作。抗日战争胜利后,他被派往大连工作,写下《种谷记》,作品一完成,他立即回到艰苦的陕甘宁边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许多人想见世面,到各地游山玩水,他却埋头写《铜墙铁壁》,作品一出,他又开始计划着新的创作了。③当时,农村合作化运动是个千年不遇的新事物。“作家要进三个学校:生活的学校,政治的学校,艺术的学校。”“搞写作,就先到基层群众中去。”这位能讲英语、俄语,心怀文学理想的青年作家讲出石破天惊的话语,惹得同行们一阵侧目。那时文艺队伍不少人爱“做姿态”,下去以前大张旗鼓表决心,喊口号,下去三五天,找个堂皇理由陆续都回来了。然而,勘破红尘般决绝,柳青放弃舒适的条件,干脆把工作关系转到终南山下的长安县。那时,巨大的政治变化,必然带来经济和各种社会心理的变化,柳青认为长安县离城不太远,最能迅速、明显地反映这种变化,最能找到独具代表性的乡村“典型”,心目中的“英雄”。④“要想塑造英雄,首先要塑造自己,要写英雄,首先要学习英雄。我绝不能说一套,做一套。”1952年9月,秋风乍起。柳青带着简单行李坐着汽车出了西安城大南门,下了最大一道坡,进入稍微宽展的土街道,就到韦曲镇。他住进县委大院一间平房,暂时担任县委副书记,分管农村互助合作。不久,又拔锅起灶,落户皇甫村。“在生活里,学徒可能变成大师;离开了生活,大师也可能变成匠人。”⑤刚来皇甫村,柳青穿着熨帖的白衬衣、西装裤,戴着金色边框的眼镜,提着公文包,坐在牛车上,俯身看着老人和孩子争抢牛粪。遇见的村民嘟囔他:洋活得很嘛。柳青心头一震,第二天就在集市上买了农民的服装,换掉四个兜的干部服,头发剃光,抽着旱烟,挽起了袖口。要写好农民,首先得把自己变成一个农民。此刻,柳青想着在皇甫村尽量生活时间长些,真正进入到他的书写对象之中,“永远不失去一个普通人的感觉”。⑥柳青熟知乡亲们的喜怒哀乐,中央出台一项涉及农村农民的政策,他脑子里立即想象出农民群众是高兴还是不高兴。古今几千年,农民过惯了一家一户的日子,穷了一家去乞讨,富了自家享用,没有互助的意识,谁能接受互助合作呢?农民常常是看着别人的样子走路,跟着发财,不跟着跳崖。柳青就先给党员、团员、村干部和积极分子讲互助合作课本,让他们带头示范。大伙都说,大道理都会说,可柳青讲得不让人烦,反而叫人爱听。有时没听到柳青的讲话,就有人念叨:柳书记今儿怎没来?光想听他说个啥,几天不听心里还蛮慌的。⑦柳青坐在灯下写作。他计划第一部写互助组阶段,第二部写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巩固和发展……在那盏油灯下,身后的影子,像一位黑色的巨人一样守护着他,也守护着那一片光明。隔壁的邻居已经睡下,鼾声穿过土墙,听上去像地震。他出门投进黑夜,院子里的树影像泼了墨似的。那时枣子刚刚熟透,香香甜甜满树,他抹黑随手抓下一把,脆脆地嚼上。一股甘甜穿透全身,再听那鼾声,也不那么刺耳了。⑧互助组的初起、整顿、发展、成熟,其中的曲曲折折、是是非非,柳青全都经历过。身居破庙,心向草棚,白天跑农村,晚上写笔记,他精力全都用在了农村农业上,体察各种人的思想和心理,让不同人物素材在他头脑中积累起丰富的记忆。写了不少,也丢了不少,剩下的反复研磨过滤,历经五年,四易其稿,小说才正式定稿。⑨1960年,《创业史》第一部问世,引起极大社会反响。柳青随即着手第二部的写作,他是想把梁生[1]等农民创业的历程“印”在中国文学史上。他亲自参与创建陕西王莽村“七一联合农业社”、皇甫村“胜利农业社”,使长安县农业互助合作工作得以健康发展,成为陕西和西北的先进典型。当代作家路遥曾评价柳青的创作:“一只手拿着显微镜观察皇甫村及其周围的生活,另一只手拿着望远镜在瞭望终南山以外的地方,因此他的作品不仅显示了生活细部的逼真精细,同时在总体上体现出了史诗式的宏大雄伟。”⑩柳青有心让自己的作品像从黄土塬上长出来的一样,浸满地气。他留心观察农村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和生活状况,用心揣摩“小说对象”的心理、精神状态和行为习惯,将每个人物使用的性格化语言都烂熟于心。《梁生宝买稻种》一段,把农民对新生活的向往和艰苦奋斗刻画得逼真传神,使庄稼人的传统美德和共产党员的特有气质和谐统一在一起。作家“深入生活”的效果是用“生活深入作家”的程度来反映的。柳青这样认为,也是这样去做的。梁生宝的原型王家斌说,柳青对普通农民从来不发脾气,也不说重话,要求脱产干部像和尚的木鱼子,“人家敲时嘴里还经常骂你,嘟囔你,那你也不能发脾气”。做农民工作,一次就讲一两个问题,用农民熟悉的语言和实例,把道理说深说透,让人们真正理解党的政策。⑪柳青笔下的梁三老汉,是在泥土里扒拉一辈子的农民,善良、勤劳、倔强、保守,他由衷地感谢带来土地、带来创业希望的共产党,但又不理解、不能接受社会主义的新事物,思想和性格上充满着种种矛盾。写梁三老汉的时候,柳青不由自主地流泪,他是把梁三老汉当作自己的父亲来写的。这个形象,承载了中国农民几千年的奋斗与辛酸。⑫低于生活不是现实主义,脱离生活也不是现实主义。柳青深谙此理,他对贫苦农民倾尽笔墨,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倾注在他们身上,当然也包括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他常常以托尔斯泰为标尺自省,不敢失去一个作家的良心,竭力在作品中体现出历史价值和作家的责任担当。注释:[1]梁生宝与后文的梁三老汉均为《创业史》中的人物。(1)文章第①段中说柳青被托尔斯泰“生活在自己要表现的人物环境中”的创作理念折服,柳青是如何践行这一创作理念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述。(2)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柳青的性格。(3)文章第⑪段写了柳青塑造的梁三老汉这个形象的特点以及柳青创作时的情形。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这部分内容的作用。(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题目“乡土”的含义。(5)下列对本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第③段“惹得同行们一阵侧目”一句中,“侧目”的意思是“敬重佩服”。B.第④段“大师也可能变成匠人”指深入生活能让高妙的理论转化为匠心独运的创作。C.文章最后一段再次提到托尔斯泰,既是呼应首段内容,也是对主旨的进一步深化。D.文章通过几段典型的生活片段,为读者勾勒出柳青的生活情景,内容丰富而生动。E.第⑦段对柳青深夜写作的描写,生动表现了他创作的勤奋和坚持写作的笃定信念。六、(11分)7.(3分)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随着雾霾频发,油品质量对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测试表明。一些城市空气中PM2.5的20%左右来自机动车尾气,而只要使用符合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有鉴于此,我国将加快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国家专项行动。A.即使现有汽车不作任何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也能减少10% B.汽车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可减少10%,现有汽车的改造并不是必须的 C.再加上对现有汽车进行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将减少10%以上 D.不管是否改造现有汽车,其尾气中的相关污染物排放都将减少10%8.(9分)学校戏剧节排演《红楼梦》,请你为林黛玉的扮演者租借一套戏服。租借处只剩大红、纯白、淡绿的三套,你会选择哪一套?请选择并说明理由,要求:阐释色彩内涵,解说黛玉形象或经历。9.(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围炉夜话》是晚清文学评论家王永彬的著作,该书品评处世哲理寓意深刻。王永彬有云:“寒夜围炉,田家妇子之乐也。……岁晚务闲,家人聚处,相与烧煨山芋,心有所得,辄述诸口,命儿辈缮写存之,题曰围炉夜话。”自古以来,“炉火”颇得文人们的青睐。2022年的冬季,“围炉煮茶”悄然兴起,三两好友、促膝而谈,于炉火氤氲处寻找一缕诗意,于茗杯美器中寻找一种庄重,于喧嚣嘈杂中寻找一处宁静,于岁月凉薄处寻找一份宽慰,于苦涩艰辛中寻找一个寄托……“围炉煮茶”引发了人们对生活怎样的感悟?传递出人们对生活怎样的期许?请你结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主题鲜明,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④不少于800字。

2023年天津市河西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教师版一、(共3小题,满分33分)1.(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海外文化环境下的中国“四大名著”传播情况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不平衡。其中《红楼梦》的影响力远低于另外三部。究其原因,《红楼梦》中_______的人物关系、宗法家族式情节,甚至中国传统的物品、餐饮等内容都成为传播的_______。在文本的传播过程中,如果没有高水平的翻译作品,四大名著就不可能广泛流传于国外。然而,翻译《红楼梦》这样的名著难度很高。()。我国汉族文化与欧美文化之间,存在民族历史、社会制度、生活方式_______地理环境等多方面的差别。因此,由于翻译与交流_______的问题,大量《红楼梦》的研究著述没有流传到国外。(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中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DA.错综复杂阻碍以致欠缺B.盘根错节障碍以致缺乏C.盘根错节阻碍以至缺乏D.错综复杂障碍以至欠缺(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CA.这不仅牵涉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更是由于《红楼梦》本身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B.这不仅是《红楼梦》本身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更由于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导致的C.这不仅是由于《红楼梦》本身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更是由于牵涉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D.这不仅是牵涉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更是由于《红楼梦》本身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导致的【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运用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语段的内容,结合语境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的语句衔接能力,涉及的是语言连贯的知识。答题时要读懂语段相关内容,结合语境选出填写正确的选项。【解答】(1)第一空:错综复杂:许多东西交叉牵连,情况多而杂。盘根错节:比喻事情繁难复杂,不易处理。语境形容人物关系交叉牵连,而不是形容“事情”不易处理,故选“错综复杂”。第二空:阻碍:阻挡妨碍,使不能顺利通过或发展。(名)起阻碍作用的事物。障碍:阻挡,使其不能顺利通过;阻挡前进的东西。语境形容中国传统的物品、餐饮等内容等成为阻挡《红楼梦》传播的东西,选“阻碍”和“障碍”均可。第三空,以致:(连)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中所说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是由于上半句谈到的原因造成的。以至:(连)①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②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前半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语境中“民族历史、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和“地理环境”为范围上的延伸,因此选“以至”。第四空:缺乏:没有或不够。欠缺:缺少;不足。语境形容翻译与交流缺少,选“欠缺”“缺乏”均可。(2)“不仅……更……”为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因此“不仅”后应接“《红楼梦》本身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更”后应接“牵涉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排除AD;所填语句解释的是“翻译《红楼梦》这样的名著难度很高”的原因,因此该句应加入“由于……由于……”,排除B。故选C。答案:(1)D(2)C2.(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泉,对国家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改善和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新时代新征程,必须与时俱进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能源安全新格局,以能源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2》(下称《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能源供应保障能力稳步提高。2021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43.3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6.3%,增速较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原煤产量41.3亿吨,创历史新高;原油产量1.99亿吨,连续三年稳定增长;天然气产量207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8%;电力生产全年新增发电量超过7500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报告》同时提到,我国能源消费增长依然较快,2021年全年能源消费同比增长达5.2%,在全球能源供需矛盾突出的背景下,我国一度出现能源区域性、时段性供应紧张的情况。对于未来国家能源需求,中国工程院武强院士为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2020年我国每人每年耗能约3.5吨标准煤,按照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假设人均能耗翻一倍,2050年将增加到7吨。如果我国能源进口依赖度和能效科技水平不变,那么我国能源总产量需要在目前的基础上也翻一倍,达到80多亿吨标准煤产量,才能满足人均能耗翻倍的需求。在他看来,根据我国目前“缺油、少气、贫高品位铀、相对富煤”的能源禀赋特征,再加上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逆向分布明显的问题,即中东部地区能源消费量占全国比重超过70%,而重要能源基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同时考虑水土气的环境污染、生态退化、全球气候变化等约束条件,本世纪中叶我国很难有效提供如此巨大的能源产量来满足需求。武强认为,要解决未来社会发展与能源不足的矛盾,就需要赶好“开源、节流、升级”三驾马车,多途径实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切实把能源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可再生能源是开源的主要增量。我国可再生能源丰富,除了风、光、地热等已开发的,我国在煤层气、页岩气和煤炭地下气化等方面的开发潜力同样巨大。由于可再生能源天生具有间歇性、随机性和波动性,其规模化开发利用必须首先研发调节技术。在解决了具体技术问题后,干热岩、可燃冰和“人造太阳”等能源储量巨大的新能源,也能作为重要的能源供给。我国能源“提效节流”的空间还很大。目前创造1万美元GDP需消耗约3.4吨标准煤,远高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产生差距的原因除了能效科技水平不足,也与产业结构有关。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以低能耗、高精尖技术产业为主,而我国则以矿山、化工、冶金、水泥等高能耗、单向度产业为主。鉴于我国能源禀赋特征,我们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尽快打造煤炭工业升级版,着力推进化石能源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化开采,清洁、高效、低碳、集约化利用。(取材于章建华、里雨曦、党亚萌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核能是人类最具希望的未来能源之一,其应用和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代表了世界核电技术先进水平的“国和一号”,是我国三代核电自主化标志性成果,集中国核电技术和产业创新之大成。山东荣成“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建成投运后,平均每年发电量可达603.5万度,节约标准煤约1889吨,减排二氧化碳5167吨。“72”“56”“60”“153.4万”这些数字可以勾勒出“国和一号”的工程效果图:采用非能动安全系统,发生事故后系统自主处理,无须人工干预时间为72小时;建造周期仅56个月;电站主体设备设计寿命为60年;单机组发电功率达153.4万千瓦。“国和一号”打造了一条先进的产业链。它带动核电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推动能源产业实现基础固链,技术补链,融合强链。核电研发设计、设备制造、建筑安装、调试运行等企业、机构协同创新。产、学、研、用全产业链实现技术升级、产品升级和产业升级。在已有核能发电基础上,山东荣成“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开启了涵盖光伏发电、核能供热、海水淡化、海上风电、核能制氢等项目的“零碳、智慧、综合”能源发展新模式。“光伏发电”面向核电厂的楼宇集群,综合布置分布式光伏、分布式风电设施,实现了供能的清洁化替代;“核能供热”可满足威海市2700万平方米的供热需求,助力山东省清洁供暖产业发展;“海水淡化”近期将建成日产1万吨海水淡化项目,未来将扩容至日产10万吨,以实现周边供水,保障战略备用水源;“海上风电”将打造集“海上风电+海水制氢+海上牧场+海上观光”于一体的海洋资源立体化开发示范项目。“国和一号”依托智慧能源管控平台,精准采集、显示和处理核、风、光、氢等多能源数据,实时监控,智能调控,达到多能源互补,保证供需平衡。“国和一号”作为我国调整能源产业结构的代表,在核心技术“卡脖子”的地方下功夫,积极扩大产业链“朋友圈”,带动产业创新和集群式发展。由此可见,做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是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取材于赵冉、丁怡婷、左丰岐等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我国能源现状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A.根据《报告》2021年煤、油、气、电的产量均创历史新高。B.能源生产和消费逆向分布的特点直接导致能源进口量上升。C.能源禀赋特征与环境、生态、气候等条件存在巨大矛盾。D.可再生能源丰富,但也具有间歇性、随机性和波动性特点。(2)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国和一号”技术安全性高,工程建设周期短,供能经济、环保。B.“国和一号”开启的能源发展模式是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代表。C.荣成“国和一号”示范工程的“核能供热”项目可以满足山东省清洁供热的需求。D.荣成“国和一号”示范工程的“海上风电”项目将对海洋资源进行立体化开发。(3)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DA.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实现时,人均能耗将会上翻一倍。B.在未来几年内,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将被新型能源取代。C.荣成“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建设全方位体现了“开源、节流、升级”的战略。D.能源结构转型不仅要强调能源质量,更要考虑能源数量和供需平衡等要素。【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推断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解答】(1)A.“2021年煤、油、气、电的产量均创历史新高”错,由“原煤产量41.3亿吨,创历史新高;原油产量1.99亿吨,连续三年稳定增长;天然气产量207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8%;电力生产全年新增发电量超过7500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可知,创历史新高的只有煤和电。B“直接导致能源进口量上升”错。由“要解决未来社会发展与能源不足的矛盾,就需要赶好‘开源、节流、升级’三驾马车,多途径实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切实把能源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可知,能源生产和消费逆向分布的特点提醒我们要做好“开源、节流、升级”,而不是依赖“能源进口”。C“能源禀赋特征与环境、生态、气候等条件存在巨大矛盾”错,曲解文意。原文是“根据我国目前‘缺油、少气、贫高品位铀、相对富煤’的能源禀赋特征……同时考虑水土气的环境污染、生态退化、全球气候变化等约束条件,本世纪中叶我国很难有效提供如此巨大的能源产量来满足需求”可见能源禀赋特征与环境、生态、气候等条件之间并没有矛盾。D.正确。故选D。(2)C“可以满足山东省清洁供热的需求”错误,选项扩大范围。材料二原文是“‘核能供热’可满足威海市2700万平方米的供热需求,助力山东省清洁供暖产业发展”,可见是满足威海市供热需求,助力山东省清洁供暖产业发展。故选C。(3)A.“人均能耗将会上翻一倍”错误。原文是“中国工程院武强院士为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2020年我国每人每年耗能约3.5吨标准煤,按照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假设人均能耗翻一倍,2050年将增加到7吨”,可见“人均能耗将会上翻一倍”是武强院士按照2020年我国每人每年耗能标准假设的情况。B.“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将被新型能源取代”错误。原文是“鉴于我国能源禀赋特征,我们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可见煤炭的主体能源地位并未改变。C.“全方位体现了‘开源、节流、升级’的战略”错误。材料二“核能是人类最具希望的未来能源”“山东荣成‘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建成投运后,平均每年发电量可达603.5万度,节约标准煤约1889吨,减排二氧化碳5167吨”可知,“国和一号”体现了节流;材料二“‘国和一号’打造了一条先进的产业链……产、学、研、用全产业链实现技术升级、产品升级和产业升级”,可见荣成“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建设体现了“升级”;材料一“可再生能源是开源的主要增量”“在已有核能发电基础上,山东荣成‘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开启了……”而山东荣成“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发展的是核能,不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新开发领域,没有体现“开源”。D.正确。故选D。答案:(1)D(2)C(3)D3.(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战马记(明)罗洪先王公桢,济阳公孙也。济阳死靖难,公死贼,获赠于朝,任一子广,吉水称忠义家莫过之。至其战马事,有足为世戒者。始公以大学生除夔州府通判,才五月,会荆襄贼流劫入夔,焚巫山县治。是时同知苏州王公授碟捕贼,性柔怯而狡猾,故托疾不敢出一兵。公忿忿面数之曰:“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即代勒部民兵昼夜行,至则巫山已破,贼方聚山中,索击之,杀渠桀三十三人,余尽遣。居三日,贼复劫属邑大昌,公促王,王又不行,而翟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两人,与王素党结避祸,多方诡辞庇之。且激公曰:“公诚为国家出力气,肯慨然复行乎?”公即声应。即日勒民兵夹曹、柴两人赴之,与贼夹水阵。已而麾民兵毕渡趣战曹柴望走公陷围中误入淖田不得脱贼欲降之,公大奋骂。贼怒以刀断其喉及右臂,堕淖中,马逸去。始公赴大昌道,宿木商家。商稔公,知贼不敌,不敢言。是日将归,有物啸于山者,商惊祝曰:“为王公耶?果尔,当三啸止。”如其言。商秘与家人负箦往寻乱尸,见衣白纱丰臂者,公也。载箦上,令不深没。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马奔归府,门阖长嘶踢其扁,若告急状。守者纳之,血淋漓,毛鬣尽赤,众始骇公已死,而贼尤不解。后死之二十五日,子广始随木商往殓之,面如生,不以暑腐。然贫甚,不能归,尽售行李与马为资。而王意在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距殓之二十五日,夜且半,马哀鸣特异。王命秣者加莝①豆,不为止。王疑秣者绐②已,自起视枥。马骤前啮其项,不释口,久乃得脱。复奋首捣胸,仆之地,不省人。翌日,呕血数升死。贼既平,有司正功罪,曹、柴亦被诛。呜呼!自昔相传义马事不一二,皆言临难能相济也。世尝言至灵者人,畜之至贱宜莫犬马若也。衔辔所制,鞭策所驱,固有衣冠介胄所不逮者。呜呼!可不畏哉!可不戒哉!(有删节)[注]①莝(cuò):铡碎的草。②绐(dài):欺骗。(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部:统率B.与王素党结避祸党:勾结C.商稔公,知贼不敌稔:熟悉D.不偿直,竟徒手得之竟:竟然(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A.贼欲降之,公大奋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面如生,不以暑腐垣墙周庭,以当南日C.王命秣者加莝豆,不为止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D.不释口,久乃得脱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CA.已而麾民兵毕渡/趣战曹柴/望走公/陷围中/误入淖田/不得脱B.已而麾民兵毕渡趣战/曹柴望走公/陷围中/误入淖田/不得脱C.已而麾民兵毕渡趣战/曹柴望走/公陷围中/误入淖田/不得脱D.已而麾民兵毕渡/趣战曹柴望走/公陷围中/误入淖田/不得脱(4)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战马“义”的一组是B①至其战马事,有足为世戒者②长嘶踢其扃,若告急状③而王意在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④复奋首捣胸,仆之地,不省人⑤夜且半,马哀鸣特异⑥自昔相传义马事不一二,皆言临难能相济也A.①⑤⑥B.②④⑤C.②③⑥D.①③④(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A.王桢,是济阳公的孙子。祖孙二人均死于贼寇之手,他们都获得朝廷的封赠。B.王桢任夔州府通判时,遇到荆襄的贼寇前来大肆劫掠,王桢带兵击贼,壮烈牺牲。C.王桢遇难后,他的儿子王广为了送他的遗体回家乡安葬,只好卖行李和战马作路费。D.王桢战死后,他的战马狂奔回夔州府报讯,最终将仇人置于死地,替主人报了仇。(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公忿忿面数之曰:“妆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②是日将归,有物啸于山者,商惊祝曰:“为王耶?果尔,当三啸止。”(7)请简要分析,面对贼寇作乱,王祯表现出哪些品格?【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文言词语意义的题主要就是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文言文学习和掌握的根本方法在于平时的诵读和积累,从而形成文言文阅读的基本素养。虚词题的着眼点主要是从词性和它在句中的语法功能的角度来考查学生,我们在具体的解答过程中,要善于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揣摩词语的意思。(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4)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原题所问找到答题区间并对答题区间进行分析与归纳,最终概括出答案。【解答】(1)A.句意:于是替他带领治下的民兵昼夜连续行军。B.句意:一向和王勾结在一起来躲避灾祸。C.句意:商人很熟悉王桢(的才能),知道贼兵打不过王桢。D.“竟:竟然”错,应为“最终”。句意:最终白白地得到它。故选:D。(2)A.之:代词,他/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句意:盗贼想使他投降,王公大声地用力责骂他们/不知句子如何停顿,不能解决疑难问题。B.以:介词,因为/连词,用来。句意:脸像活人,没有因为天热腐烂/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C.为:都是介词,因为。句意:王某命令喂马者添加铡碎的草和豆子,马没有因此停止哀叫/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D.乃:副词,才/副词,竟然。句意:不松口,过了很久王某才脱离马口/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故选:C。(3)句意:很快(王桢)指挥民兵全部过河进入战斗,曹、柴二人看到就逃跑了。王桢陷入包围之中,误入充满淤泥的稻田中,不能脱身。“毕渡趣战”是连动结构,语意紧密,意思是指挥民兵全部过河进入战斗,应在“战”后断开,排除A、D;“曹、柴望走”是主谓结构,意思是曹、柴二人看到就逃跑;“公陷围中”是主谓结构,意思是王桢陷入包围之中。“走”与“公”之间应断开,排除B。故选:C。(4)题干要求选出全部表现战马“义”的一组。①句意:至于他家战马的故事,更足以作为世人的警示。这是谈论战马故事的意义,不能表现战马的“义”。③句意:而王某心思在马上,不按它的价值出钱,最终白白地得到它。这是谈论战马的遭遇,不能表现战马的“义”。⑥句意:以前流传下来的义马的故事不止一二,都说面对危难的时候,马能救人。这是他人对战马的议论评价,不能表现战马的“义”。②④⑤表现战马“义”。故选:B。(5)A.“祖孙二人均死于贼寇之手”错。原文第一段“济阳死靖难,公死贼,获赠于朝”,意思是济阳公在平乱中战死,王桢在剿匪中战死,被朝廷追封。据此分析出并非均死于贼寇之手。故选:A。(6)①“面”,名词作状语,当面;“主”,管理,主持;“委”,丢弃、抛弃、放弃。译文:王公生气地当面斥责他说:“你吃着朝廷的俸禄,管的什么事,忍心将百姓丢弃到饿虎的口中吗?”②“祝”,祈祝;“为”,替;“尔”,这样。译文:这天商人将要回家,听见有异物在山中长叫,商人很震惊地祷告说:“王公叫的吗?果真如此,就长叫三声后停止。”(7)面对贼寇作乱,王祯表现出的品格:第一,原文“即代勒部民兵昼夜行,至则巫山已破,贼方聚山中,索击之,杀渠桀三十三人”,意思是于是替他带领治下的民兵昼夜连续行军。到了之后,巫山已被攻破,盗贼们正在山中集结,王桢搜索并攻打他们,杀死那些善战的盗贼三十人,据此分析出其英勇善战。第二,原文“且激公曰:‘公诚为国家出力气,肯慨然复行乎?’公即声应。即日勒民兵夹曹、柴两人赴之,与贼夹水阵”,意思是鼓动王桢说若真为国家出力的话,是否愿意再次慷慨地出征,王桢立马出声答应。当日点阅民兵,带着曹、柴二人赶赴大昌,和盗贼隔水摆开战阵。据此分析出其处事果敢。第三,原文“公忿忿面数之曰:‘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即代勒部民兵昼夜行”意思是王桢十分愤怒地当面指责他吃着朝廷的俸禄,掌管什么事务,怎么忍心把黎民百姓丢到饿虎的口中。于是替他带领治下的民兵昼夜连续行军。面对百姓遭受叛军伤害,指责王同知失职。据此分析出其忠于职守。第四,原文“已而麾民兵毕渡趣战曹、柴望走公陷围中误入淖田不得脱。贼欲降之,公大奋骂”,意思是很快指挥民兵全部过河进入战斗,曹、柴二人看到就逃跑了。王桢陷入包围之中,误入充满淤泥的稻田中,不能脱身。盗贼想使他投降,王公大声地用力责骂他们。据此分析出其正直刚烈。答案:(1)D(2)C(3)C(4)B(5)A(6)①王公生气地当面斥责他说:“你吃着朝廷的俸禄,管的什么事,忍心将百姓丢弃到饿虎的口中吗?”②这天商人将要回家,听见有异物在山中长叫,商人很震惊地祷告说:“王公叫的吗?果真如此,就长叫三声后停止。”(7)①英勇善战。②处事果敢。③忠于职守。④正直刚烈。参考译文:王桢,是济阳公的孙子,济阳公在平乱中战死,王桢在剿匪中战死后来被朝廷追封,留下一个儿子名叫广。吉水称得上忠义的人家,没有比得上王家的。至于他家战马的故事,更足以作为世人的警示。先前,王桢以太学生的身份担任夔州府通判。某一年的五月,恰逢荆襄之地的盗匪进入夔州劫掠,这些盗匪烧毁了巫山县衙。这时,苏州同知王某接到抓捕盗匪的文书,他性情软弱胆小而且还又阴险奸猾,因此借口有病不敢派出一兵一卒。王公生气地当面斥责他说:“你吃着朝廷的俸禄,管的什么事,忍心将百姓丢弃到饿虎的口中吗?”于是替他带领治下的民兵昼夜连续行军。到了目的地之后,巫山已被攻破,盗贼们正在山中集结,王桢搜索并攻打他们,杀死那些善战的盗贼三十三人,而余下的那些盗匪全部逃走。过了三天,盗贼又劫掠了苏州治下的大昌邑,王桢催促王某,王某依然还是不带兵出发,而瞿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二人,一向和王勾结在一起来躲避灾祸,多次使用诡辩的话语袒护王某,而且鼓动王桢说:“你真为国家出力的话,愿意再次慷慨地出征吗?”王桢立马出声答应。当日点阅民兵,带着曹、柴二人赶赴大昌,和盗贼隔水摆开战阵。很快王桢指挥民兵全部过河进入战斗,曹、柴二人看到这情景立即就逃跑了。王桢陷入包围之中又不小心误入充满淤泥的稻田中,以致不能脱身。盗贼想使他投降,王公大声地用力责骂他们。贼兵很生气地用刀砍断了他的喉咙和右胳膊,把他丢到烂泥中,他的战马则得以逃离。先前,王桢赴任大昌道,住在一个贩卖木头的商人家中。这个商人很熟悉王桢的才能和为人,知道贼兵打不过王桢,所以也就不敢多说话。这天商人将要回家,听见有异物在山中长叫,商人很震惊地祷告说:“王公叫的吗?果真如此,就长叫三声后停止。”果然像他说的那样。商人秘密地和家人背着竹席到乱尸中寻找,看到有个穿着白纱,只有半只胳膊的人而这个人正是王桢。商人把他放到竹席上,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他不至于沉没。从王桢死的地方到他家中三百多里路,马跑回家中,大门关着,马长声嘶鸣把门都踢扁了,好像要说急事的样子。守门人让它进来,守门人发现马身上血水不停地流下而且鬃毛全部变成红的了,众人才震惊地知道王桢已经战死,而贼人还是没有放过它。之后,王桢去世的第二十五天,他的儿子广才跟着贩卖木头的商人去收殓尸骨,王桢的儿子见到王桢的脸像活人,没有因为天热而腐烂。然而王广很穷没有能力把王桢弄回去,于是就把行李和马全部卖了变换了现钱把这些钱作为盘缠。而王某心思在马上,不按它的价值出钱,最终白白地得到它。收殓之后第二十五天快到半夜的时候,马发出很不一样的哀鸣。王某命令喂马者添加铡碎的草和豆子,马没有因此停止哀叫。王某怀疑喂马的人欺骗自己,自己起床去马厩查看。马突然跑到前面啃住他的脖子久久不松口,过了很久王某才脱离马口。马又抬起头撞他的胸膛,把他弄倒在地上,王某也因此而已经不省人事了。第二天,王某吐血好几升,去世了。贼寇平定之后,有司判定功劳和过错,曹、柴二人也被诛杀。唉!以前流传下来的义马的故事不止一二,都说面对危难的时候,马能救人。人们常说最有灵性的是人,牲畜中应该没有像狗和马一样低贱的了。(马)戴着辔头被管制,被鞭子所驱赶,本身竟有文人武士比不上的地方。啊!能不敬服(它)吗!能不敬服(它)吗!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7分)(24分)4.(1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柳堤[明]金銮①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注:①金銮:明代散曲家。陇西(今甘肃)人。嘉靖年间随父侨寓南京。游吴楚淮扬之间。(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首联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B.颔联写柳堤晴日的静景,颈联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突出景物的动态美。C.颔联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2)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初看起来给人以温馨、愉悦之感,实则“乐景衬哀情”。请结合尾联两句诗的内容,解析作者是如何传达“哀情”的。【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描绘画面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全诗读懂诗歌首联,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抒情方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全诗读懂题干涉及的诗句,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B.“以静写动,突出景物的动态美”错,应为“动静结合”。颔联描写十里长堤上遍植柳树,环抱着江水;千万条柳枝枝叶繁密,遮盖住了旧时的营垒。这是静态景色。而颈联写一场春雨过后,燕子匆忙往返于堤上衔泥筑巢,好像刚下过的雨是香的;天晴风暖,柳絮轻轻飘飞。这是动态景色。故选B。(2)“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前句侧重“堤”,后句侧重“柳”。春天江水充沛,快要漫过堤岸,堤上浓密的树林中传来黄莺鸟雀的啼叫声。“平”取“与堤岸齐平”之意,一个“平”字,写尽了春江水涨、放眼望去漫漫无边的气势。“密树”表现了堤上植柳之多,生长之茂盛;密树里有黄莺啼叫,悦耳动听,且绿树黄莺,色彩对比也很鲜明,有视觉上的也有听觉上的,都给人以美的感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3)尾联“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转入抒情,阐发主题。作者虽然有意避开“柳”字而只说“攀折”,其实还是使用“折柳”这一传统意象来表达离别相思的主题。“折柳”的意象是解读这首诗的一把钥匙。唐代有“折柳送别”的典故,因而此句是借用典型意向“柳”传达离别相思之愁。(或思乡、怀人之情)。作者不是直接说离别相思有多苦多深,而是把柳拟人化,赞扬柳树很善解人意,说柳树是为了慰劳离别想思之人,才一年年长得这么茂盛的。表面写柳树枝叶茂盛,实则表现自己浓烈的思乡之情。“还自生”加上“年年”,给人以年年岁岁如此,循环往复不断的感受,表现内心的思乡之情悠远绵长,不可断绝。答案:(1)B(2)春天江水充沛,快要漫过堤岸,堤上浓密的树林中传来黄莺鸟雀的啼叫声。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3)①借用典型意向“柳”传达离别相思之愁。(或思乡、怀人之情)。②“劳攀折”运用拟人手法,赞扬柳树善解人意,为了慰劳离别相思之人才长得如此繁茂,实则表现自己浓烈的思乡之情。③“还自生”表现内心的思乡之情悠远绵长,不可断绝。译文:春天江水平如镜,快要漫到岸上啦!堤上树木真浓密,黄莺雀鸟叫喳喳。放眼苑囿有十里,处处笼着新柳绿。千条万条迎风摆,故营遮在美景里。细雨蒙蒙泥土香,燕儿纷飞往来忙。暖风拂面多惬意,花瓣轻轻落身上。堤上烟柳真美啊,折柳留情多风雅。想折你就折去吧,反正明年还发芽!赏析: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借描写柳堤春日美景,抒发离别相思之情,乐景哀情,语淡情浓,意蕴丰富。全诗紧扣标题“柳堤”二字,有时侧重于表现“柳”,有时侧重于表现“堤”,然而堤是植柳之堤,柳是堤上之柳,又不可截然分开;更有趣的是作者在诗里面有意避开了这两个字,而通过对相关景物的描写让人自悟,其用心之工着实让人叹服。“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暗扣标题,前句侧重“堤”,后句侧重“柳”。“平”取“与堤岸齐平”之意,类似的用法如“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等句子。一个“平”字,写尽了春江水涨、放眼望去漫漫无边的气势。“密树”表现了堤上植柳之多,生长之茂盛;密树里有黄莺啼叫,悦耳动听,且绿树黄莺,色彩对比也很鲜明,有视觉上的也有听觉上的,都给人以美的感受。“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前句着眼于“堤”,后句着眼于“柳”。如果说首联是从身边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的事物来表现柳堤上春意之美的话,那么这一联就是加入了想像,从更大的范围来表现柳堤上春意之广。用“十里”“千条”分别指代“堤”和“柳”,也用以表现堤的范围之广和柳树的数量之多。“苑”指花园、园林,“晴”是亮丽、明亮的意思,之所以说“笼晴苑”,是因为堤岸顺着水势,会有一定的弯曲,像是有意把“晴苑”包含在里面似的,十分形象生动。“笼”字的这个用法,如同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中的“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一样,取包含、包罗之意。后句中的“锁”是封锁、封闭的意思,形象地表现了柳的数量之多,以至于把旧时的营垒都遮蔽了的意思。这两字都可以看作炼字的典范。“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选取春天典型意象来表现柳堤之上春意之浓。每一句的前后两种事物构成因果关系:因“雨香”而“飞燕促”,因“风暖”而“落花轻”。对“雨香”二可以查到的大致有如下几种解释:①春雨沾染了花的香味,故曰“雨香”;②春雨后空气里弥漫着泥土的气息,因而说“雨香”;③春雨使得空气清新,所以说“雨香”;④春雨本身就有很清新的气味,化妆品界甚至有以雨的味道制成的香氛,因此称“雨香”也不为过。我觉得这几种解释都很有道理,但苦于一时找不到这一用法的出处,不知哪一个更确切些;更重要的是,这“雨香”又是怎样与“飞燕促”联系起来的呢?我很喜欢北宋晏几道《临江仙》中的名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燕子在微雨里飞是常见的现象,但是雨稍大一些,燕子一般是不飞的,至少在我家乡这一带是这样的。但是在春雨以后,会看到有大量的燕子衔泥筑巢的现象,我想古人“雨香”的奇思妙想会不会跟这一现象有关呢?如果真是这样,那么“雨香飞燕促”就容易理解了:一场春雨过后,燕子匆忙往返于堤上衔泥筑巢,好像刚下过的雨是香的,这香沁入泥土,使泥土也变成香的了。再说这里的“雨”不一定就非得是下雨,如果真是下雨,就与后面“风暖落花轻”一句相抵触了。作者春游柳堤,天气忽而雨忽而晴,怎么会比六月天还善变呢。下句的“花”,应该是指柳花,也就是柳絮,作者因为标题的缘故有意避开了“柳”字,之所以用“花”而不用“絮”,我想首先是为了满足平仄的要求——这里需要一个平声的字才能对仗工整;并且用“花”字也更能给人以美感。“落花轻”就是指柳絮飘飞,因为天晴风暖,所以柳絮飘飞,这样就不难理解了。总得说来,这一联仍是前句写“堤”,后句写“柳”,紧扣题目来写,用富有春天特征的“飞燕”“柳絮”等意象,表现柳堤上浓浓的春意。“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转入抒情,阐发主题。作者虽然有意避开“柳”字而只说“攀折”,其实还是使用“折柳”这一传统意象来表达离别相思的主题。不过作者表达得更加委婉而新颖,不是直接说离别相思有多苦多深,而是把柳拟人化,赞扬柳树很善解人意,说柳树是为了慰劳离别想思之人,才一年年长得这么茂盛的。“折柳”的意象是解读这首诗的一把钥匙,而一个“更”字,又是解读这首诗的一个重要线索,它把这一句对柳树的赞扬与前三联对柳堤美景的描写联系起来,既使全诗成为一个整体,又使全诗在表面的欢乐下面,表达出离别的深沉主题,极耐咀嚼。作者金銮是陇西(今属甘肃)人,“随父侨寓南京”,“游吴楚淮扬之间”时间很长,早已习惯了江南的生活,长期的客居使他只能把自己的对故乡的思念深深埋在心底,或许这样的抒情方式更适合于他吧。钱谦益说他“诗不操秦声,风流宛转,得江左清华之致”。5.(9分)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老子>四章》)(2)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贾谊《过秦论》)(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4)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曹操《短歌行》)(5)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苏洵《六国论》)【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解答】故答案为:(1)起于累土(重点字:累)(2)振长策而御宇内(重点字:御)(3)惊涛拍岸(重点字:涛)(4)食野之苹(重点字:苹)(5)赂秦而力亏(重点字:赂)6.(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乡土熊启文①“写小说真像一根扁担,一头挑的生活,一头挑的技巧。”说这话时,柳青已是名满文坛的青年作家,参与创办《中国青年报》,并主持文艺副刊工作。1951年9月,柳青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成员赴苏联访晤,为眷慕已久的托尔斯泰的顽强毅力和一丝不苟的创作精神所打动,被“生活在自己要表现的人物环境中”的创作理念折服,暗自做出了新的人生选择。②作为从延安走出来的作家,柳青在每次大战结束后都发奋写作。抗日战争胜利后,他被派往大连工作,写下《种谷记》,作品一完成,他立即回到艰苦的陕甘宁边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许多人想见世面,到各地游山玩水,他却埋头写《铜墙铁壁》,作品一出,他又开始计划着新的创作了。③当时,农村合作化运动是个千年不遇的新事物。“作家要进三个学校:生活的学校,政治的学校,艺术的学校。”“搞写作,就先到基层群众中去。”这位能讲英语、俄语,心怀文学理想的青年作家讲出石破天惊的话语,惹得同行们一阵侧目。那时文艺队伍不少人爱“做姿态”,下去以前大张旗鼓表决心,喊口号,下去三五天,找个堂皇理由陆续都回来了。然而,勘破红尘般决绝,柳青放弃舒适的条件,干脆把工作关系转到终南山下的长安县。那时,巨大的政治变化,必然带来经济和各种社会心理的变化,柳青认为长安县离城不太远,最能迅速、明显地反映这种变化,最能找到独具代表性的乡村“典型”,心目中的“英雄”。④“要想塑造英雄,首先要塑造自己,要写英雄,首先要学习英雄。我绝不能说一套,做一套。”1952年9月,秋风乍起。柳青带着简单行李坐着汽车出了西安城大南门,下了最大一道坡,进入稍微宽展的土街道,就到韦曲镇。他住进县委大院一间平房,暂时担任县委副书记,分管农村互助合作。不久,又拔锅起灶,落户皇甫村。“在生活里,学徒可能变成大师;离开了生活,大师也可能变成匠人。”⑤刚来皇甫村,柳青穿着熨帖的白衬衣、西装裤,戴着金色边框的眼镜,提着公文包,坐在牛车上,俯身看着老人和孩子争抢牛粪。遇见的村民嘟囔他:洋活得很嘛。柳青心头一震,第二天就在集市上买了农民的服装,换掉四个兜的干部服,头发剃光,抽着旱烟,挽起了袖口。要写好农民,首先得把自己变成一个农民。此刻,柳青想着在皇甫村尽量生活时间长些,真正进入到他的书写对象之中,“永远不失去一个普通人的感觉”。⑥柳青熟知乡亲们的喜怒哀乐,中央出台一项涉及农村农民的政策,他脑子里立即想象出农民群众是高兴还是不高兴。古今几千年,农民过惯了一家一户的日子,穷了一家去乞讨,富了自家享用,没有互助的意识,谁能接受互助合作呢?农民常常是看着别人的样子走路,跟着发财,不跟着跳崖。柳青就先给党员、团员、村干部和积极分子讲互助合作课本,让他们带头示范。大伙都说,大道理都会说,可柳青讲得不让人烦,反而叫人爱听。有时没听到柳青的讲话,就有人念叨:柳书记今儿怎没来?光想听他说个啥,几天不听心里还蛮慌的。⑦柳青坐在灯下写作。他计划第一部写互助组阶段,第二部写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巩固和发展……在那盏油灯下,身后的影子,像一位黑色的巨人一样守护着他,也守护着那一片光明。隔壁的邻居已经睡下,鼾声穿过土墙,听上去像地震。他出门投进黑夜,院子里的树影像泼了墨似的。那时枣子刚刚熟透,香香甜甜满树,他抹黑随手抓下一把,脆脆地嚼上。一股甘甜穿透全身,再听那鼾声,也不那么刺耳了。⑧互助组的初起、整顿、发展、成熟,其中的曲曲折折、是是非非,柳青全都经历过。身居破庙,心向草棚,白天跑农村,晚上写笔记,他精力全都用在了农村农业上,体察各种人的思想和心理,让不同人物素材在他头脑中积累起丰富的记忆。写了不少,也丢了不少,剩下的反复研磨过滤,历经五年,四易其稿,小说才正式定稿。⑨1960年,《创业史》第一部问世,引起极大社会反响。柳青随即着手第二部的写作,他是想把梁生[1]等农民创业的历程“印”在中国文学史上。他亲自参与创建陕西王莽村“七一联合农业社”、皇甫村“胜利农业社”,使长安县农业互助合作工作得以健康发展,成为陕西和西北的先进典型。当代作家路遥曾评价柳青的创作:“一只手拿着显微镜观察皇甫村及其周围的生活,另一只手拿着望远镜在瞭望终南山以外的地方,因此他的作品不仅显示了生活细部的逼真精细,同时在总体上体现出了史诗式的宏大雄伟。”⑩柳青有心让自己的作品像从黄土塬上长出来的一样,浸满地气。他留心观察农村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和生活状况,用心揣摩“小说对象”的心理、精神状态和行为习惯,将每个人物使用的性格化语言都烂熟于心。《梁生宝买稻种》一段,把农民对新生活的向往和艰苦奋斗刻画得逼真传神,使庄稼人的传统美德和共产党员的特有气质和谐统一在一起。作家“深入生活”的效果是用“生活深入作家”的程度来反映的。柳青这样认为,也是这样去做的。梁生宝的原型王家斌说,柳青对普通农民从来不发脾气,也不说重话,要求脱产干部像和尚的木鱼子,“人家敲时嘴里还经常骂你,嘟囔你,那你也不能发脾气”。做农民工作,一次就讲一两个问题,用农民熟悉的语言和实例,把道理说深说透,让人们真正理解党的政策。⑪柳青笔下的梁三老汉,是在泥土里扒拉一辈子的农民,善良、勤劳、倔强、保守,他由衷地感谢带来土地、带来创业希望的共产党,但又不理解、不能接受社会主义的新事物,思想和性格上充满着种种矛盾。写梁三老汉的时候,柳青不由自主地流泪,他是把梁三老汉当作自己的父亲来写的。这个形象,承载了中国农民几千年的奋斗与辛酸。⑫低于生活不是现实主义,脱离生活也不是现实主义。柳青深谙此理,他对贫苦农民倾尽笔墨,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倾注在他们身上,当然也包括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他常常以托尔斯泰为标尺自省,不敢失去一个作家的良心,竭力在作品中体现出历史价值和作家的责任担当。注释:[1]梁生宝与后文的梁三老汉均为《创业史》中的人物。(1)文章第①段中说柳青被托尔斯泰“生活在自己要表现的人物环境中”的创作理念折服,柳青是如何践行这一创作理念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述。(2)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柳青的性格。(3)文章第⑪段写了柳青塑造的梁三老汉这个形象的特点以及柳青创作时的情形。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这部分内容的作用。(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题目“乡土”的含义。(5)下列对本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BA.第③段“惹得同行们一阵侧目”一句中,“侧目”的意思是“敬重佩服”。B.第④段“大师也可能变成匠人”指深入生活能让高妙的理论转化为匠心独运的创作。C.文章最后一段再次提到托尔斯泰,既是呼应首段内容,也是对主旨的进一步深化。D.文章通过几段典型的生活片段,为读者勾勒出柳青的生活情景,内容丰富而生动。E.第⑦段对柳青深夜写作的描写,生动表现了他创作的勤奋和坚持写作的笃定信念。【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指定的创作理念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根据题干中相关创作理念的提示,准确理解创作理念含义,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进行分析。(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对人物的相关描写进行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作用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相关语句,从内容、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标题含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标题的含义。(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通读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解答】(1)①原文“柳青放弃舒适的条件,干脆把工作关系转到终南山下的长安县”“柳青带着简单行李坐着汽车出了西安城大南门……不久,又拔锅起灶,落户皇甫村”“身居破庙,心向草棚”,柳青为了写出更好的农村题材的作品,放弃了舒适的条件,把工作关系转到长安县,落户到皇甫村,住在破庙,长期生活在农村,深入到农村,到农民中间,体会农村真正的生活。②原文“刚来皇甫村,柳青穿着熨帖的白衬衣、西装裤……柳青心头一震,第二天就在集市上买了农民的服装,换掉四个兜的干部服,头发剃光,抽着旱烟,挽起了袖口。要写好农民,首先得把自己变成一个农民”,为了更好的走近农民,让大家接受他,他转变装束,改变形象,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农民,和农民生活在一起。③原文“柳青熟知乡亲们的喜怒哀乐,中央出台一项涉及农村农民的政策,他脑子里立即想象出农民群众是高兴还是不高兴”“柳青就先给党员、团员、村干部和积极分子讲互助合作课本,让他们带头示范”“互助组的初起、整顿、发展、成熟,其中的曲曲折折、是是非非,柳青全都经历过。身居破庙,心向草棚,白天跑农村,晚上写笔记,他精力全都用在了农村农业上”“他亲自参与创建陕西王莽村‘七一联合农业社’、皇甫村‘胜利农业社’,使长安县农业互助合作工作得以健康发展,成为陕西和西北的先进典型”,他把精力全都用在了农村农业上,以农民群众的高兴为第一要务,为民解惑,想民所想,亲自参与创建陕西王莽村皇甫村农业社。(2)①原文“柳青放弃舒适的条件,干脆把工作关系转到终南山下的长安县”“柳青带着简单行李坐着汽车出了西安城大南门……不久,又拔锅起灶,落户皇甫村”“他亲自参与创建陕西王莽村‘七一联合农业社’、皇甫村‘胜利农业社’”,柳青,注重实践,实干肯干,为了写出真实生动的作品,亲自深入到农村生活之中,了解农民的生活和思想状况。②原文“白天跑农村,晚上写笔记……历经五年,四易其稿,小说才正式定稿”“作为从延安走出来的作家,柳青在每次大战结束后都发奋写作……他却埋头写《铜墙铁壁》,作品一出,他又开始计划着新的创作了”,《创业史》历经五年,四易其稿,小说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