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心理健康与课件_第1页
第五节 心理健康与课件_第2页
第五节 心理健康与课件_第3页
第五节 心理健康与课件_第4页
第五节 心理健康与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节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张辉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第五节心理健康与第一单元关于心理健康的描述性定义心理健康定义变迁:

1、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年):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定义缺点:(1)过分突出个人体验:(2)“最佳”状态标准难以掌握第五节心理健康与第一单元关于心理健康的描述性定义定义优点:心理健康标志(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彼此谦和;(3)有幸福感;(4)职业生活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第五节心理健康与第一单元关于心理健康的描述性定义2、现代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第五节心理健康与第二单元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一、评估心理健康的三标准:许又新(1988年)第一:体验标准:是否有良好的心情和恰当的自我评价。第二:操作标准:核心是效率。第三:发展标准:

衡量心理健康时要把这三种标准联系起来综合考虑第五节心理健康与第二单元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二、心理健康水平的十标准郭念锋1986年《临床心理学概论》1、心理活动强度:2、心理活动耐受力3、周期节律性:4、意识水平5、暗示性:第五节心理健康与第二单元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二、心理健康水平的十标准郭念锋1986年《临床心理学概论》6、康复能力:7、心理自控力:8、自信心9、社会交往:10、环境适应能力:第五节心理健康与第三单元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

心理正常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

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部分可疑N

心理不正常含变态人格确诊的N

其它各类精神障碍第五节心理健康与神经症的临床评定一、病程:1、<3月为短程评1分2、3月到1年为中程评2分3、>1年为长程评3分第五节心理健康与神经症的临床评定二、精神痛苦程度:1、轻度,可主动摆脱。评1分2、中度,借助外来力量摆脱评2分3、重度,完全无法摆脱评3分第五节心理健康与神经症的临床评定三、社会功能:1、社会功能轻微受损评1分2、社会功能中度受损,效率低下评2分3、社会功能完全受损评3分第五节心理健康与神经症的临床评定判断标准:依据总分判断

3分不够诊断神经症4—5分可疑病例>6分神经症对精神痛苦和社会功能的评定,至少要考虑近3月的情况。第五节心理健康与第六节关于健康心理学一、健康心理学工作领域1、躯体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心理问题;2、防御压力和治疗反应性心理障碍中的心理问题;3、培养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心理学问题;第五节心理健康与第六节关于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与心身医学的区别健康心理学:侧重于研究伤害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心理问题。心身疾病:侧重于心身疾病的诊断、治疗。第五节心理健康与第六节关于健康心理学二、躯体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1、对客观世界和自身价值的态度发生改变2、患者把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自身的体验和感觉上3、情绪低落4、时间感觉发生变化5、精神偏离日常状态第五节心理健康与第七节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第一节概述一、用途1、咨询心理学与临近学科的区分;2、进行合理的临床诊断;3、限定心理健康咨询范围;4、咨询方案的制定;第五节心理健康与第七节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5、疗效评估;6、心理健康问题的深入研究;7、职业培训;8、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9、自我心理保健的需要第五节心理健康与第七节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二、效度效度:就是确定“心理不健康状态”真实存在的标尺。有三个指标。(一)症状学效度:第一、临床经验证实“心理不健康状态”的真实性。例如:贫困生遗失助学金。

第五节心理健康与第七节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一)症状学效度:第二、情绪心理学的研究,可以说明“心理不健康特征组合”

例如:失恋第五节心理健康与第七节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二)预测效度:对心里不健康状态后顾的预期,可分为两大类:1、对自然发展的预期:(因人而异)第一在三月内,部分人有可能自行缓解;第二由于主客观条件较差,短期内得不到缓解,通过“联想机制”泛化到其他类似对象。如:杯弓蛇影第五节心理健康与第七节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第三心理不健康状态长期得不到解决,心理抗压力能力和耐受性下降,出现身体虚弱感和情绪自控能力下降。2、外界干预下的预期:第一非专业的社会支持:“人情”第二专业的心理咨询:具有资质、专业化途径。第五节心理健康与第七节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三)结构效度1、人口学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出现青春发育期、更年期例如:上当受骗的老妇

性别因素:女性脆弱、暗示性强男性:是要面子,活受罪另外:文化、家庭、社会地位等第五节心理健康与第七节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2、个性心理学特征:3、身体健康水平:身—心统一原则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如:哮喘、脑血管病、风湿性心脏病等4、社会变迁:文化休克第五节心理健康与第七节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第二节心理不健康的分类一、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类型—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第五节心理健康与第七节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心理问题的特点:1、现实因素:最初事件2、不良情绪反应时间:1—2月3、理智控制之下;4、社会功能基本完整;第五节心理健康与第七节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二、心理不健康的第二类型—严重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第五节心理健康与第七节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二、心理不健康的第二类型—严重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必须满足的条件:1、原因:较为强烈的、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2、痛苦情绪持续时间较长:<2月<6月3、刺激与反应正相关,短时失去理智4、反应对象泛化第五节心理健康与第七节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三、心理不健康的第三类型—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此类型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已构成神经症.第五节心理健康与第八节压力与健康

第一单元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一、压力定义: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二、压力的种类:1、生物性压力源:这是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生存与种族延续的事件。包括:躯体创伤、疾病、战争、性剥夺、睡眠剥夺等。第五节心理健康与第八节压力与健康2、精神性压力源:这是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正常精神需求的内在和外在事件。包括:错误的认知、个体不良经验、不良个性心理特征等。3、社会环境性压力源:这是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社会需求的事件。(1)纯社会性的:(2)由自身状况造成的人际适应问题。第五节心理健康与第八节压力与健康三、压力的测评:(一)社会再适应量表(二)日常生活中小困扰的测量(三)知觉压力的测评第五节心理健康与第八节压力与健康三、压力的内省体验:心理学压力:人的内心冲突和与其相伴随的强烈情绪体验。内心冲突分四类:1、双趋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2、趋避冲突:股票投资3、双避冲突:前怕老虎后怕狼4、双重趋避冲突:第五节心理健康与第二节压力的适应一、压力的种类:1、一般单一性压力:“吃一堑,长一智”。2、叠加性压力:(1)同时叠加性压力:四面楚歌;屋漏偏逢连阴雨(2)继时性叠加压力:祸不单行3、破坏性压力:地震等第五节心理健康与第二节压力的适应1956年H.selye将适应压力的过程分为三类:1、警觉阶段:交感神经支配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和副肾上腺素,这些激素促进新陈代谢,释放储存的能量,于是呼吸、心跳加速,汗腺加快分泌,血压体温升高。第五节心理健康与第二节压力的适应2、搏斗阶段:(1)警觉阶段的生理、生化指标在表面上恢复正常,外在行为平复,但这是一种表面现象,是一种被控制状态。(2)个体内在的生理和心理资源被大量消耗。(3)由于调控压力而大量消耗能量,所以个体变得敏感、脆弱、易怒。第五节心理健康与第二节压力的适应3、衰竭阶段:由于压力的长期存在,能量几乎耗尽。将出现疾病或恢复。在适应(或应对)压力时所经历的上述三个阶段,统称为“一般适应症候群”。这是应对压力的必经之路和应对压力所必须付出的代价。第五节心理健康与第八节压力与健康

第三单元压力的临床后果和中介系统从压力源到临床相的逻辑过程:一、对压力的响应阶段:二、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过程:中介系统的三个子系统:即认知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免疫系统。这三个系统都有性质相反的两种功能:一是增益功能,使事件的强度相对增加,另一种是消解功能,使事件的相对强度减低。第五节心理健康与第八节压力与健康1、认知系统的作用:(1)认知、评估作用:辩明性质、作出决定、实施认知影响压力相对强度的方式有三类:第一认知结果是两可的;第二对客观事件严重性的评估:高或低第三自我应对能力评估:高或低第五节心理健康与第八节压力与健康(2)调节控制作用:当事人是否认为可驾驭压力。对于局面的控制类型大概有三类:第一行为的自控:开车看到人,是踩刹车还是油门第二

认知的控制:能否转移注意力第三环境的控制:装防盗门(3)人格因素的影响:外控型人格者:认为生活中主导力量是外力,听天由命内控型人格者:认为生活中发生的事根源在自身,功过是非皆在我。第五节心理健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