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理解和翻译(练习)(学生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1页
文言虚词理解和翻译(练习)(学生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2页
文言虚词理解和翻译(练习)(学生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3页
文言虚词理解和翻译(练习)(学生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4页
文言虚词理解和翻译(练习)(学生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讲文言虚词理解和翻译

目录

01模拟基础练

02重难创新练

03真题实战练

基础专项训练第一组

(一)而

词性用法释义

①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译为“又”

②表示递进关系并且,而且

③表示承接关系就,接着,或不译

④表示转折关系但是,却

连词

⑤表示假设关系假如,如果

表示修饰关系地,着,或不译

⑦表示因果关系因而

⑧表示目的关系来

代词⑨表示第二人称通“尔",你,你的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楚怀王贪画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2)人画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耐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4)画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5)籍吏民,封府库,画待将军(《鸿门宴》)()

(6)青,取之于蓝,画青于蓝(《劝学》)()

⑺剑阁峥蛛画崔嵬(《蜀道难》)()

(8)锲画舍之,朽木不折(《劝学》)()

(9)项王按剑画踞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二)何

词性用法释义

①单独作谓语,问原因为什么,什么原因

代词②作宾语,代处所,事物什么,哪里

③作定语什么,哪

④表示提问(动词前)为什么

副词

⑤表示程度(形容词前)多么,怎么,怎么这么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⑴是诚巧心哉(《齐桓晋文之事》)()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3)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4)大王来丹操(《鸿门宴》)()

(5)青泥四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蜀道难》)()

(三)乎

词性用法释义

表示疑问语气吗,呢

②表示反问语气呢

③表示推测语气吧

助词

④表示感叹语气啊

⑤表示句中停顿不译

⑥形容词、副词词尾的,地,或不译

介词⑦相当于“于”在,或不译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乎”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⑴壮士!能复饮乎(《鸿门宴》X)

(2)郁乎苍苍(《赤壁赋》)()

(3)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阿房宫赋》)()

(4)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5)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6)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

(7)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并序》)()

(四)乃

词性用法释义

表示承接就,于是

②表示结果才

副词③表示出乎意料竟,竟然,却

④表示判断是,就是

⑤表示递进甚至

⑥表示第二人称你,你的

代词

⑦指示代词这,这样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乃”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

(2)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信陵君窃符救赵》)()

(3)夫我乃行也,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5)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

(6)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五代史伶官传序》)()

(7)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㈤其

词性用法释义

①表示第三人称他(她),他(们)的;它,它(们)的

②活用为第一人称我的,我(自己)

代词③表示第二人称你,你的

④远指代词那,那些

⑤指示代词(后面多为数词)其中的

⑥表示推测语气大概,或许,恐怕

⑦表示反问语气岂,难道

副词

⑧表示商量语气还是

⑨表示祈使语气一定,应当,千万

⑩表示假设关系假如,如果

连词

⑪表示选择关系是……还是……

助词⑫用在句中,无义不译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⑴秦王恐基破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2)佩缤纷募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

(3)基若是,孰能御之(《齐桓晋文之事》)()

(4)失基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5)天之苍苍,甚正色邪?甚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

(6)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基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7)基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屈原列传》)()

⑻吾基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9)基一能鸣,其一不能鸣(《庄子》)()

(10)基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⑴)基李将军之谓也(《李将军列传》)()

(12)故以为基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六)且

词性用法释义

表示并列又,并且,一边……一边……

连词②表示递进况且,而且

③表示假设如果,即使是

④表示让步尚且,都,还

⑤表示将要将,将要

副词

表示暂时暂且,姑且

⑦表示将近将近,将要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且”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2)誓不相隔卿,旦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并序》)()

(3)命如南山石,四体康旦直(《孔雀东南飞并序》)()

(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烛之武退秦师》)()

(6)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7)父母耳不顾,何言子与妻(《白马篇》)()

(七)若

词性用法释义

连词①表示假设如果,假如

代词②表示第二人称你,你们,你的

动词③表示比拟,比较像,如,好像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若”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又有着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日此鹳鹤也(《石钟山记》)()

(2)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项脊轩志》)()

(3)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烛之武退秦师》)()

(八)所

词性用法释义

所+动词,组成名……的人,……的事,

词性短语……的情况

所+介词+动词,...的地方,....

表示处所的办法(原因)

助词③为+所,表示被动被

所+以,表示行为

用来……的,……

④所凭借的方式、

的凭借

方法或依据

⑤所+以,表示原因……的原因

代词表示处所处所,地方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所”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⑴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汉书》)()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3)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桃花源记》)()

(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6)燕王吾所立(《五代史伶官传序》)()

(九)为

词性用法释义

©表示对象替,给

介词②表示原因,目的因为,为了,因此

③表示被动(常和“所”搭配)被

助词④表示疑问语气呢

动词⑤表动作行为认为,做,是,治理等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齐桓晋文之事》)()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4)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史记・货殖列传序》)()

(5)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

(十)焉

词性用法释义

①表示第三人称他(她),它

代词

②表示疑问语气什么,何,怎么

③相当于“于+之”对它,对他(她)

兼词④相当于“于+是”在这里,对这件事

⑤相当于“于十何”在哪里,从哪里

⑥表示各种语气了,呢,啊,或不译

助词

⑦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地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焉”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盘盘售,困困焉,峰房水涡(《阿房宫赋》)()

(2)寡人之于国也,尽心冷耳矣(《寡人之于国也》)()

(3)且靠置土石(《愚公移山》)()

(4)缗立远视,而望幸演(《阿房宫赋》)()

(5)积土成山,风雨兴蜀(《劝学》)()

(6)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蜀求(《归去来兮辞并序》)()

(7)吴之民方痛心冷(《五人墓碑记》)()

(H-)也

词性用法释义

①表示判断语气不译

②表示肯定语气不译

助词③表示疑问语气不译

④表示感叹语气啊,呀,吧

⑤表示句中停顿不译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也”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师说》)()

(3)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十二)以

词性用法释义

①表示工具、手段拿,用,凭

②表示对象把

③表示时间、处所在,于,从

介词

④表示原因因,因为,由于

⑤表示方式按,或不译

⑥表示并列、递进而,而且,并且

⑦表示承接而,来,或不译

⑧表示目的、结果用来,以便

连词⑨表示原因因为

⑩表示假设如果,假如

⑪表示修饰而,或不译

动词⑫表动作行为认为,做,用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2)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登泰山记》)()

(3)险以远,则至者少(《游褒禅山记》)()

(4)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鸿门宴》)()

(5)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⑹斧斤以时入山林(《寡人之于国也》)()

⑺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8)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9)木欣欣以向荣(《归去来兮辞》)()

(10)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11)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

(12)传之美人,以戏弄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十三)因

词性用法释义

①表示依据依靠,凭借

介词②表示条件趁着,趁机

③表示方法通过,经由

④表示原因因为,由于

连词

⑤表示结果因此

副词⑥表示承接于是,就

动词⑦表示动作行为沿袭,接着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因”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若民,则无恒产,困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

(2)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国遗策(《过秦论》)()

(3)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疏》)()

(4)不如因善遇之(《鸿门宴》)()

(5)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张衡传》)()

(6)学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7)项王即日用留沛公与饮(《鸿门宴》)()

(十四)于

词性用法释义

©表示时间,处所在,到,从

②表示对象对,向,对于

③表示对象与,跟,同

介词

④表示被动被

⑤表示比较比

表示原因由于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于”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2)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3)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

(4)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5)不拘于时(《师说》)()

⑹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十五)与

词性用法释义

介词①表示对象跟,替,同

连词②表示连接和,及

副词③表示范围都,整个

助词④表示疑问、感叹语气,同“欤”—

动词⑤表示动作行为结交,亲附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与”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⑴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2)可得闻与(《庄暴见孟子》)()

(3)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廉颇蔺相如列传》)()

(4)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

(5)与前世而皆然兮(《涉江》)()

(十六)则

词性用法释义

①表示承接就,于是,便

连词②表示转折去口,反而,然而

③—“则……则”并用,有加强对比的作用

副词表示确认就,就是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则”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2)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

(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4)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

(十七)者

词性用法释义

①形容词、动词+者,组成名词性短语……的人(事物、情况)

②表示判断不译

助词③表示停顿不译

④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⑤数词十者个,样,件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者”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楚左尹项伯考,项羽季父也(《鸿门宴》)()

(2)此三春,吾遗恨也(《五代史伶官传序》)()

(3)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报任安书》)()

(4)今春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5)村中少年好事春驯养一虫(《促织》)()

(十八)之

词性用法释义

©代人、物、事他,他们,它,它们

代词

②表示近指这,这种

助词③表示修饰,限制的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

④不译

句子的独立性

⑤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作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⑦补足音节不译

动词⑧用在表示处所的词语前往,去,到……去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⑴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渔父》)()

(2)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3)臣固知王之不忍也(《齐桓晋文之事》)()

(4)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

(5)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⑹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7)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8)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基础专项训练第二组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既自以心为形役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①觉今是而昨非②门虽设而常关

C.①或命巾车,或棹孤舟②或植杖而耘籽

D.①乐琴书以消忧②木欣欣以向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若夫淫雨霏霏

C.莫能与之争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D.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3.下列句子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③失其所与,不知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⑤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⑥北冥有鱼,其名为鳗

⑦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⑧其孰能讥之乎

⑨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⑩其可怪也欤

A.①②/③⑥/④⑦/⑤⑨/⑧⑩B.①②/③④/⑥⑦/⑤⑨/⑧⑩

C.①②/③⑥/④⑨/⑤⑦/⑧⑩D.①②/③⑦/④⑥/⑤⑨/⑧⑩

4.下列各组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尝践而望矣蟹六跪而二螯

B.王好战,请以战喻以弱天下之民

C.木受绳则直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5.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齐楚之精英②杳不知其所之③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④多于南亩之农夫⑤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⑥欲人之无惑也难矣⑦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⑧夫晋,何厌之有⑨公将鼓之⑩句读之不知

A.①④/②⑤/⑥⑦/⑧⑩/③/⑨B.①④⑦/②⑤/③⑨/⑥⑧⑩

C.①④/②⑤/⑥⑦/⑧⑩/③⑨D.①④⑦⑩/②③⑨/⑤/⑥⑧

6.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①不拘于时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①鹫鸟之不群兮②舞幽壑之潜蚊

C.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振长策而御宇内

D.①欲人之免惑也难矣②固一世之雄也

7.下列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剑阁峥蛛而崔嵬②弃甲曳兵而走

③蟹六跪而二螯④水为之,而寒于水

⑤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⑥皆明智而忠信

⑦吾尝践而望矣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①③⑥/②⑦/④⑤/⑧B.①③⑦/②⑥/④⑤/⑧

C.①③/②⑥⑧/④⑤/⑦D.①⑥/②④⑦/⑤/③⑧

8.下列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问君西游何时还②开国何茫然

B.①但见悲鸟号古木②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C.①难于上青天②以其无礼于晋

D.①其险也如此②其孰能讥之乎

9.下列句中句子中划线字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不如因而厚遇之

B.今君乃亡赵走燕乃使其从者衣褐

C.徒慕君之高义也徒以吾两人在也

D.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赵强而燕弱

10.下列各句加粗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秦亦不以城予赵②以勇气闻于诸侯

③宁许以负秦曲④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⑤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⑥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⑦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⑧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⑨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A.①/②⑤/③④⑧/⑥⑦⑨B.①②⑤⑨/③④⑦/⑥⑧

C.①②⑥/③④⑦⑧/⑤⑨D.①/②⑤/③④⑦⑧/⑥⑨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2)题。

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固贫甚,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

得疾,无他子弟,人手之,不肯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闻君义甚高,愿假榻。”疑许

诺。延就坐,汛室咒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手问所苦。既而疾滋甚,不能起,

漫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

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邸,愿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日:“君脱不

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以归。面发囊,志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

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及二子至,疑同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

以米馈,却弗受,反购以货,遣归。

(取材于宋濂《文宪集・李疑传》)

【注】①执业:指捧书求教,犹言受业。②汛室:指打扫房间。汛,洒水。

1.掌握文言虚词的推断方法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何以报为廉颇为赵将

B.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若属皆且为所虏

C.按籍顶还之羽化阳登仙

D.二子以米馈寿毕,请以剑舞

2.掌握实词殆、假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人箱之,不肯舍殆:

②闻君义甚高,愿假榻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⑶〜(5)题。

夫学在躬行,不在讲也。圣学莫如仁,先生能以术仁其民,使无天札®,号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素

位而行,学孰大于是!

语出《论语・公冶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该词的意思是使老人获得安逸,使少年得到

关怀。文中指在位者所施的德政。

而何必舍之以他求?文恭,相公也;子之大父,布衣也。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挟相公以自尊,

则甚陋。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一瓢先生非名医乎?”虽子之仇,无异词坦。又问之曰:“一瓢先生名理学乎?”

虽子之戚,有异词也。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而以人所共疑者传先人,得毋以“艺成而下®"之说为斤斤乎?

不知艺即道之有形者也。精求之,何艺非道?貌袭之,道艺两失。医之为艺,尤非易言,神农始之,黄帝昌之,

周公使冢宰领之,基道通于神圣。今天下医辞矣,惟讲学一流转未绝者,何也?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

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而反贱之于举目皆是之中,过矣!

(节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改)

【注】①天札:因病而早死。②艺成而下:语出《礼记・乐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艺,技艺。

3.掌握实词是、绝、见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考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是:

②今天下医维矣绝:

③医之效立见见:

4.用“而”字替换法辨别虚词“以”的词性

(4)分别写出下列句中加点的“以”的意义和用法。

①先生能以术仁其民,使无天札

用法:;意义:

②而何必舍之以他求

用法:;意义:

③相公借布衣以自重

用法:;意义:

5.用删除观察法推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学孰大于是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

B.一瓢先生基理学乎基道通于神圣

C.虽子之仇,无异词也不知艺即道之有形者也

D.医之为艺,尤非易言而反贱之于举目皆是之中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夸氏之国有好德之士,夸氏之国之士,叩之其策靡不知,投之其艺靡不习。自炎黄以前茫昧无名之初,沿而

及于其身之所历,其间废置盛衰然否之迹,靡不通其故;自儒者之所当务,以至九流百家六合之外,奇诡恍惚之

说,靡不能举其概,亦可谓辨博不常之士矣。去之而一邑,一邑敬之;去之而一州,一州异之;去之而天下,天

下之士愧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