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金七校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1D/23/wKhkGWdotmaADun2AAL6mWccR1c502.jpg)
![浙江省台金七校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1D/23/wKhkGWdotmaADun2AAL6mWccR1c5022.jpg)
![浙江省台金七校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1D/23/wKhkGWdotmaADun2AAL6mWccR1c5023.jpg)
![浙江省台金七校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1D/23/wKhkGWdotmaADun2AAL6mWccR1c5024.jpg)
![浙江省台金七校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1D/23/wKhkGWdotmaADun2AAL6mWccR1c50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台金七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
开太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家国意识。
作为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象征,家国情怀既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又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
景和独特的价值体系,为家国认同的建构铺垫了道路,帮助历代统治者、思想家塑造治国平
家的形象,因此“治世”一直是历代思想家绕不开的话题。在几千年的历史征程中,各家学
说虽然观点有异,但殊途同归,都倾向于实现一个国泰民安、生活自由的太平盛世。
先秦儒家思想以实现“平天下”为最终目标,以积极进取、修身立德为治世之道,将
“仁”作为思想核心及价值源头;而先秦道家思想旨在明心见性,以实现自身的自由为目标,
以自然无为、回归自由作为治世之道,因此,前者被定义为“入世”,后者被定义为“出世”
□孔孟更注重实际,而老庄更为超然。石门司门人称孔子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种入
世是在对自身使命的理解之下产生的行为,故有“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的说法,孔子所
说的“义”是当时知识分子所宣扬及推崇的“道”的使命和责任。
道家倡导人的精神自由。绝对自由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境界,一般人都达不到,而精神自
由却是普通人能够实现的。不同于政治学术语中的思想自由,道家的精神自由主要是指心灵
上的自由,希望人们可以用内心的精神力量来克服凡世带给自身的诸多苦楚。这种看似漫不
经心的天方夜谭,实则包含着悲天悯人的仁爱情怀。庄子认为,诸侯国之间无休止的征战背
后实则是一些人为了功名而不择手段,这些人控制了资源,而普通人没有能力改变,抗争是
不可能的,甚至还会招来祸患,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追求自身的精神自由,来实现超越世俗
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古往今来,很多学术研究把儒家思想简单地看作是入世哲学,把道家思想看作出世哲学,
前者的最终目标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入世性十分显著,但实际上,儒家“修
齐、治平”和“成仁”的理想包含了两个不可分割的内涵。一方面,修身即是对自己内心的
反省,孔子讲“为仁由己”,孟子讲“仁,人心也”,两人都把“仁义”注入人们心中,因
此追求价值的方向是努力向内的,具有层层向内的内在超越性;另一方面,尽管经世致用、
治国平天下属于外在,但是它以把圣人的精神状态推广到众人为目的,从家庭走向社会,出
发点也是由内开始的。
孔子心中的入世精神,是源于他认为要想让“仁”得以实现,只有真正投入到社会中才
能实现“仁”,实现治世之道。因此,可以说儒家治世思想中的基础是''修齐、治平”的修
身精神。修身是对仁人的内在要求,由此便能够形成一个完善的道德主体。然而当社会条件
没有办法实现自身的抱负时,就“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虽然从表面上看,“邦无道”时
孔子做出了出世的选择,但实际上这种出世是在“隐”的状态中反省自身,从而对自身力量
加以认知,积攒力量以“易无道为有道”,修身仍然是其深层结构,最终目的则指向“不复
计有道、无道,正是有维世之意,易无道为有道也”,积蓄力量以期实现“治国平天下”。
其次,无论出世还是入世,出发点都是其浓厚的家国情怀。先秦儒家的治世之道是“修齐、
治平”,“治国平天下”是思想的根本,在自身都无法保全的战乱年代,很多人受到当时社
会时局的限制,但是孔子却能够对当时社会存在的弊端加以察觉,思考他所希望的治世之道。
先秦道家的治世思想的深层结构首先同样是修身精神。老子认为治世之道的根本是修身,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从老子的角度看,他认为
可以托付国家的人一定是一个爱国如爱己的人,也就是像爱护自己的身体一般爱护国家。凡
是可以建功的人,必是要做到以人为根本,修生养性。处世之道建立在治身之本的基础上,
对修身进行领悟,才能够将治世之道实现。
儒道互补的思想还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完整的价值观,让我国的知识分子可以进退自如、
能屈能伸,在他们的心理以及行动上都能掌握好分寸。从古至今,中国人基本都用儒道两家
文化作为处世之道,在遇到具体问题时,中国人大都习惯于用儒家思想来处理,当遇到现实
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则会转而选择用道家哲学来面对。儒道两家这种互补的形态造就了中国
文化生动、完善并且丰富多彩的形式。
(尚子惟《“入世”与“出世”:先秦儒道治世之道研究》)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国情怀既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又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独特的价值体系,是出世和
入世的出发点。
B.道家的“无为”的思想下,认为个体在追求精神自由时,应该淡化对社会道德责任的关注,
以追求内心的自由。
C.儒家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思想体现了对家国情怀的重视;而道家的追求则在于通
过追求自身的精神自由,克服凡世带来的苦楚。
D.儒道思想的互补为中国文化的多样性提供了基础,使得中国人在面对不同处境时,能够
从容应对,灵活选择合适的思想体系。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思想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系统理念,强调了个体在实现国家治理中
所应承担的重要责任。
B.儒家认为真正投入到社会中才能实现“仁”,实现治世之道,因为儒家治世思想中的最根本
是“修齐、治平”的修身精神。
C.在治世之道的思想构建中,儒道两家所倡导的理念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其互补性让
知识分子可以进退自如。
D.老子认为可以托付国家的人应当“爱国如爱己”,具备这种高度自律的个人修养,才能肩
负起治国安邦的责任。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一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B.“猛志逸四海,骞翩思远翥。”(《杂诗十二首》陶渊明)
C.“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杜甫)
D.“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4.请分析本文论述“出世”与“入世”这两种思想所使用的论证方法。(4分)
5.朱光潜先生说:“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出世和入世是两种不同的人生
选择,请根据材料分析“出世”和“入世”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并联系当今社会谈谈你对朱光
潜先生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土地
余华
①我觉得土地是一个充实的令人感激的形象,比如是一个祖父,是我们的老爷子。这个
历尽沧桑的老人懂得真正的沉默,任何惊喜和忧伤都不会打动他。他知道一切,可是他什么
都不说,只是看着,看着日出和日落,看着四季的转换,看着我们的出生和死去。我们之间
的相爱和勾心斗角,对他来说都是一回事。
②大约是在四五岁的时候,我离开了杭州,跟随父母来到一个小县城。我在一条弄堂的
底端一住就是十多年,县城弄堂的末尾事实上就是农村了。我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在那块有
着很多池塘、春天开放着油菜花、夏天里满是蛙声的土地上,干了很多神秘的已经让我想不
起来的坏事,偶尔也做过一些好事。
③回忆使我看到了过去的炊烟,从农舍的屋顶出发,缓慢地汇入到傍晚宁静的霞光里。
田野在细雨中的影像最为感人,那时候它不再空旷,弥漫开来的雾气不知为何让人十分温暖。
我特别喜欢黄昏收工时农民的吆喝,几头被迫离开池塘的水牛,走上了狭窄的田土更。还有来
自蔬菜地的淡淡的粪味,这南方农村潮湿的气息,对我来说就是土地的清香。
④这就是土地给予我,一个孩子的最初的礼物。它向我敞开胸膛,让我在上面游荡时感
到踏实,感到它时刻都在支撑着我。
⑤我童年伙伴里有许多农村孩子,他们最突出的形象是挎着割草篮子在田野里奔跑,而
我那时候是房屋的囚徒。父母去上班以后,就把我和哥哥反锁在屋里,我们只能羡慕地趴在
楼上的窗口眺望,他们时常跑到楼下来和我们对话,他们最关心的是在楼上究竟能望多远,
我哥哥那时已经懂得如何炫耀自己,他告诉他们能望到大海。那些楼下的孩子个个目瞪口呆,
谎言使我哥哥体会到了自己的优越。然而当他们离去时,他们黝黑的身体在夏天的阳光里摇
摇晃晃,嫉妒就笼罩了哥哥和我。那些农村孩子赤裸的脚和土地是那么和谐。
⑥后来我到了上学的年龄,就开始有机会和他们一起玩耍。那时候的农民都没有锁门的
习惯,他们的孩子成为了我的朋友以后,我就可以大模大样地在他们的屋子里走进走出,屋
中有没有人对我来说无所谓。我可以随便揭开他们的锅盖,看看里面有没有年糕之类的食物,
或者在某个角落拿一个西红柿什么的。当然更多的时候我是挎着一个割草篮子,追随着他们。
他们中间有一个年龄稍大的,叫什么名字我已经忘了,只记得他很会吹牛。他说他父母结婚
时,他吃了满满一篮子糖果。当时我们几个年龄小的,都被他骗得瞠目结舌。后来是几个年
龄大的孩子揭穿了他,向他指出那时候他还没有出生呢,他只是嘿嘿一笑,一点也不惭愧。
⑦那个爱吹牛的孩子很早就死去了,是被他的父亲一拳打死的。当时他正靠墙站着,他
父亲一拳打在他的脖子上,打断了颈动脉。当场就死了。这事在当时很出名,我父亲说他如
果不是靠墙站着,就不会死去,因为他在空地上摔倒时会缓冲一下。父亲的话对我很起作用,
此后每当父亲发怒时,我赶紧站到屋子中央,免得也被一拳打死。他家弟兄姐妹有六个,他
排行第四。所以他死后,他的家人也不是十分悲伤,他被潦草地埋在一个池塘旁,坟堆不高,
从我家楼上的窗口可以清楚地看到。很长时间里,他都作为吓唬人的工具被我们这些孩子利
用。有时候在晚上,我会鼓起勇气偷偷看一眼他的坟堆,我觉得他的坟还不是最可怕的,吓
人的是坟旁一棵榆树,树梢在月光里锋利地抖动,这才是真正的可怕。几年以后,他的坟消
失了,他被土地完全吸收以后,我们也就完全忘记了他。
⑧当时住在弄堂里的城镇孩子,常和这些农村的孩子发生争吵。我们当时小小的年龄就
已经明白了自己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知道自己为什么优越,为什么自卑。弄堂里的孩子
和农村的孩子集体斗殴是经常发生的。有一次我站到了农村孩子一边,我哥哥就叫我叛徒。
我之所以投奔他们,背叛自己弄堂里的同类,是因为他们重视我,我小小的自尊心会得到很
大的满足。如果我站到弄堂里的孩子一边,年龄的劣势只能让我做一个小走卒。
⑨我的行为给我带来了一个凄凉的夜晚,当时弄堂里为首的一个大孩子叫刘继生,他能
吹出迷人的笛声,他经常坐在窗口吹出卖梨膏糖的声音,我们这些馋嘴的孩子上当后拼命奔
跑过去,看到的是他坐在窗前哈哈大笑。他十八岁时得病死去了。他家院子里种着葡萄,那
一年夏天的晚上,弄堂里的很多孩子都坐在葡萄架下,他母亲给他们每人一串葡萄,我哥哥
也坐在那里。我因为背叛了他们,便被拒绝在门外。我一个人坐在外面的泥地上,听着他们
在里面说话和吃葡萄。我的那些农村盟友不知都跑哪儿去了,我孤单一人,在月光下独自凄
凉。
⑩我八岁的时候,曾经有过一次冒险的远足。一个比我大几岁的农村孩子,动身去看他
刚刚死去的外祖父。他可能是觉得路上一个人太孤单,所以就叫上在夏天中午里闲逛的我。
我们在烈日下走了足足有三个小时,把我累得筋疲力尽。他一到那地方就不管我了,我问他
什么时候回去,他说是明天。这使我非常紧张,我迅速联想到父母对我的惩罚。我缠着他,
硬要他立刻带我回去,他干脆就不理我。于是在一个我完全陌生的老人下葬时,我嚎啕大哭,
哭得比谁都要伤心。
⑪那一天是我第一次看到什么是葬礼。那个死去的老人的脸上被一种劣质的颜料涂抹后,
使死者的脸显得十分古怪。他没有躺在棺材里,而是被一根绳子固定在两根竹竿上。面向耀
眼的天空,去的地方则是土地。人们把他放在一个事先挖好的坑中,然后盖上了泥土。就像
我有一次偷了父亲的放大镜,挖个坑放进去盖上泥土一样。土地可以接受各种不同的东西,
在那个夏日里,这个老人生前无论是作恶多端,还是广行善事,土地都是同样沉默地迎接了
他。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那时候的农民都没有锁门的习惯”,写出他们没有防范意识,让“我”可以毫无顾忌地享用
他们的食物。
B.“那些农村孩子赤裸的脚”是自由无拘无束的生命状态,与这片乡村土地“那么和谐”,表达
了我和哥哥的羡慕与渴望。
C.爱吹牛的孩子说“他父母结婚时,他吃了满满一篮子糖果”,写出了他的优越感与虚伪。
D.“我的那些农村盟友不知都跑哪儿去了,我孤单一人,在月光下独自凄凉。”这里表达了
“我”因背叛而被孤立的悔恨之情。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过去的炊烟,从农舍的屋顶出发”,运用拟人的手法,写炊烟“出发”,赋予了乡村事物以
生命和情感,写出了回忆中农村的热闹氛围。
B.第四段写“我”对土地的初步感受,开启下文叙述“我”生活中对悲喜生死的丰富体验。
C.最后一段承接上文丰富的生活体验,以老人的葬礼作结,自然引发“我”对土地与生命关系
的思考,卒章显志,发人深省。
D.文章三次写到了死亡,以三次不同生命阶段、不同原因的死亡串联起“我”童年生活中的
三个断面,使文章叙述脉络清晰。
8.概括并分析土地的特点。(4分)
9.余华的叙述以克制冷静著称,被称为“零度情感叙述”,以第7段为例分析这种风格的表达
效果。(6分)
二、古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白居易为左赞善大夫,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
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因是贬江州司马。此《唐书》本传语也。案,是时宰相张
弘靖、韦贯之,弘靖不足道,贯之于是为失矣。白集载与杨虞卿书云:“左降诏下,明日而
东,思欲一陈于左右。去年六月,盗杀右丞相于通衢中,迸血体,碟发肉,所不忍道。合朝
震栗,不知所云。仆以书籍以来,未有此事。苟有所见,虽咪亩皂隶之臣,不当默默,况在
班列,而能胜其痛愤邪?故武丞相之气平明绝,仆之书奏日午入。两日之内,满城知之,其
不与者,或语以伪言,或陷以非语,皆曰:'丞、郎、给、舍、谏官、御史尚未论请,而赞
善大夫何反忧国之甚也?'仆闻此语,退而思之,赞善大夫诚贱冗耳,朝廷有非常事,即日
独进封章,谓之忠,谓之愤,亦无愧矣!谓之妄,谓之狂,又敢逃乎?以此获辜,顾何如耳,
况又不以此为罪名乎!”白之自述如此。然则一时指为出位者,不但宰相而已也。
(节选自洪迈《容斋五笔•卷八》)
材料二:
醉吟先生者,忘其姓字、乡里、官爵,忽忽不知吾为谁也。宦游三十载,将老,退居洛
下。所居有池五六亩,竹数千竿,乔木数十株,台榭舟桥,具体而微,先生安焉。家虽贫,
不至寒馁;年虽老,未及昏耄。性嗜酒,耽琴淫诗,凡酒徒、琴侣、诗客多与之游。
游之外,栖心释氏,通学小中大乘法,与嵩山僧如满为空门友,平泉客韦楚为山水友,
彭城刘梦得为诗友,安定皇甫朗之为酒友。每一相见,欣然忘归,洛城内外,六七十里间,
凡观、寺、丘、墅,有泉石花竹者,靡不游;人家有美酒鸣琴者,靡不过;有图书歌舞者,
靡不观。叁艮展易量感唐朝月出遽翥加通必为之选凝遭羲也读筐,诗酒既酣,乃自援琴,
操宫声,弄《秋思》一遍。如此者凡十年,其间赋诗约千馀首,岁酿酒约数百斛,而十年前
后,赋酿者不与焉。
吟罢自晒,揭瓮拨酷,又饮数杯,兀然而醉,既而醉复醒,醒复吟,吟复饮,饮复醉,
醉吟相仍若循环然。由是得以梦身世,云富贵,暮席天地,瞬息百年。陶陶然,昏昏然,不
知老之将至,古所谓得全于酒者,故自号为醉吟先生。
(节选自白居易《醉吟先生传》)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每良辰美景川或雪朝月夕同好事者园目遇臼必为之目先拂酒日囊口欠瓦开诗筐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请亟捕贼”的“亟”,指立刻,与“亟须纠正”的“亟”词义相同。
B.“明日而东”的“东”,与《劝学》“非能水也”中的“水”用法相同。
C.“仆以书籍以来”的前一个,以”,与《师说》中“作《师说》以贻之”的“以”用法不同。
D.“盗杀右丞相于通衢中“,与《劝学》中“善假于物也”句式一样。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书》记载,白居易率先向朝廷上奏,请求朝廷下旨立刻追捕杀死武元衡的盗贼,洗
刷朝廷的耻辱,并强调必须以逮捕到盗贼为目的。
B.白居易在寄给杨虞卿的一封信中说,当时朝中不赞同他做法的人中,有人造谣中伤他,
有人用假话诬陷他。
C.白居易在外做官三十年,因为年纪大了,且昏庸糊涂,所以退居在洛阳履道;那个地方
有池有竹有乔木,而且还有楼台水榭舟船木桥。
D.白居易研究佛学,与佛教朋友、诗友、酒友交游,听歌吟诗,饮酒,游山水,热衷于赋
诗与酿酒。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宰相嫌其出位,不悦,因是贬江州司马。
(2)性嗜酒,耽琴淫诗,凡酒徒、琴侣、诗客多与之游。
14.结合两则材料,对于白居易被贬的经历,他自己和洪迈态度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5-16题。
观书
(明)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①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②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四时读书乐•春
(元)翁森③
山光拂槛水绕廊,舞零归咏④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鸵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注】①胸次:胸中,心里。②金鞍玉勒:此泛指马鞍、笼头的贵美。③翁森:仙居人
氏,南宋灭亡,他拒绝出仕,隐居乡野,以教书为业,从学者先后达800余人。元废科举,
学风日下,先生以儒学教化乡里,历经多年,耕读之风又“彬彬称盛”。④舞零(yu)归咏:
典出《论语》,“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
归”,形容简单朴素的欢乐。
15.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诗前两联采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观书的美好,形象地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急切
而美好的心情。
B.于诗颈联化用朱熹《观书有感》和《春日》中的诗句,表明读书让新知识、想法像活水
源源不断地涌来,像东风催新花柳。
C.翁诗颔联的“落花”是忧愁的代名词,诗人虽然认为读书快乐,但内心深处潜藏着感慨身世
与担忧国事的不平之情。
D.翁诗是一首劝学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景情并茂,全诗意境明丽清新、语言质朴无
华,蕴含着无限书香。
16.两首诗歌都谈到了读书的方法,二者有何差异?(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杜甫《登高》中集中描绘出一幅有声有色、动静兼具的夔州秋江图景的句子是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酒抒情,表达词人对坎坷一生的无限
感慨,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3)曹操《短歌行》中“,",借用《诗经•郑风》,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
里用来形容渴望得到贤才。
(4)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
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三、语言文化积累与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8分)
工匠精神的重塑是一个事关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重大问题。纵观世界制造
强国,无论是“日本制造”还是“德国制造”,甲。中国要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真正缺乏的不是钱和技术,而是一种谦虚进取、克己奉公、忍耐执着、一丝不苟、严谨务实、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然而,①自进入大工业时代以来,②中国传统分散化的手工生产方式迅速凋落,③传统
工匠日渐沦为社会的边缘甚至机器的附庸,④技术甚至发展为压制与统治人类和社会的外部
力量,等等。⑤虽然不能说工匠精神消失了,但在机器化和标准化社会生产条件下,确实被
削弱和忽略了。
工匠精神在当下中国的倡导,乙:社会的急功近利思想,使能静下来精心研发、
打磨产品的人越来越少;传统“重道轻器”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体力劳动仍然存在着被贬
抑的现象,劳动者缺乏发言权、缺乏工作尊严……在如此环境下,仅仅依靠一些个体坚守工
匠精神显然是不够的。要让工匠精神真正落地生根,全社会应形成一种“职业无贵贱”的认
同和共识,营造出尊重劳动、弘扬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积极引导劳动者摒弃功利主义意识。
18.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
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19.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15个字。(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3小题,10分)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跟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
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
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
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
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
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
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
“不要缝了。”
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一拉近她我恕推近这近重
的氛围。一我想看见他坐起来,一看见他羞涩地笑。一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
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20.下列句子省略号的作用,与文中画线句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
里……”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
头……
B.他们在茶几旁边跳着唱着:“月亮堂堂,敲锣买糖……”或是唱着:“月亮嬷嬷,照你照
我……”
C.他返回试验田对那些出现分离的稻株进行研究,高的、矮的、早熟、迟熟……一一做了详
尽记录。
D.担架员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
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
2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像,和“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中的“像”,意义
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他没回答,脸涨得像个关公,讷讷半晌,才说清自己是天目山人。
B.还有学者认为,像水稻这样一朵花只结一粒种子的“单颖果作物”,利用杂种优势必然
制种困难,无法应用于生产。
C.她还是那样,笑眯眯地抿着嘴,偶然从眼角上看我一眼,但她时不时地东张西望,像在
找什么。
D.文章写好之后,也不多看几遍,像洗脸之后再照照镜子一样,就马马虎虎地发表出去。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想拉开她以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
羞涩地笑。”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
——[德]黑塞《读书:目的和前提》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自身经历和感悟写一篇的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3分)B
【解析】B项错误,曲解文意。道家在“无为而无不为”的理念下,并不提倡在追求精神自
由时淡化对社会道德责任的关注。相反,文本中强调道家的追求是希望通过内心的宁静和自
我修炼,来实现与社会的和谐关系,而不是忽视社会道德责任。因此,B项表述完全歪曲了
道家思想的真实内涵。
2.(3分)B
【解析】B项因果倒置,而且原文中没有“最根本”的说法。原文是“因此,可以说儒家治
世思想中的基础是‘修齐、治平’的修身精神”。
3.(3分)A
【解析】第一段主要论述家国情怀。A项表达自己不愿侍奉权贵的傲骨,没有表达家国情怀。
B项表达满怀豪情壮志,想要超越四海,就像鸟儿一般,能够挥动翅膀,凌空高飞。C项表
达辅佐皇上,使之成为堪与历史上的尧舜相比肩的有道明君,让老百姓过上男耕女织、秩序
良好、民风淳朴的生活。D项表达我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
边疆。
4.(4分)①对比论证。文章通过将儒家强调的“仁”与道家倡导的“无为”进行比较,突显了
儒家重视社会责任和道家注重内心和谐的不同。②引用论证。通过引用孔子和老子的经典语
句,强化了两者的核心理念,如孔子提到的“为仁由己”,增强了论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评分参考: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答“举例论证”也可以给分,通过具体的
历史背景和思想家,例如孔子与庄子,展示了这些思想的具体内涵。)
5.(6分)①“入世”更注重实际,以实现“平天下”为最终目标,以积极进取、修身立德为治
世之道,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②“出世”更注重追求精神上的自由,旨在明心见性,
以自然无为、回归自由作为治世之道。③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在个人价值上,我
们要积极进取,勇于追梦圆梦,在新时代实现自己的价值;在个人修为上,要淡泊洒脱,追
求精神的富足,活出高雅的人生境界。
(评分参考: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6分。)
6.(3分)B
【解析】A项,“没有防范意识”错误,表现了农民的淳朴。C项,没有体现出爱吹牛孩子
的虚伪。D项没有体现出悔恨之意。
7.(3分)A
【解析】A项“回忆中农村的热闹氛围”错误,应该是宁静、安宁。
8.(4分)①沉默。土地像祖父一样,知道一切却什么都不说。
②踏实。土地向人们敞开胸膛,时刻支撑着人们的生活,让人感到踏实。
③包容。土地可以接受各种不同的东西,包容着每个人的生和死。
(评分参考: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
9.(6分)①写出家人对少年的死的漠然,家人只是潦草把他埋了,坟堆不高,也不是十分
悲伤。
②从孩子的角度写出独特的生命体验,“我们”也仅把他当吓唬人的工具,更害怕的是夜晚
榆树抖动的身影。
③作者以冷眼旁观的态度呈现悲剧,客观地叙述了人们用残暴、血腥的方式对待生命,显出
生命的卑微。
④这种近乎冷漠的叙述风格,与作者对生死的感悟相契合:土地从来不悲不喜,以真正的沉
默和真正的公平态度承载每一个人的生,迎接每一个人的死。
(评分参考:答出一点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10.(3分)BDG
【解析】此句意思:宰相认为他做的超越了他的本职,很不高兴,因此白居易被贬谪到了江
州当司马。应断为:每良辰美景或雪朝月夕,好事者相遇,必为之先拂酒蜃,次开诗筐
11.(3分)D
【解析】A项“急速、立刻”。B项名词作动词。C项前者是动词,“认为”;后者是连词,
表目的。D项前者是状语后置句,后者不是状语后置句。
12.(3分)C
【解析】C项,白居易“年纪大了,且昏庸糊涂”错误。原文是说“年虽老,未及昏耄”。
13.(8分)(1)宰相厌恶他超越了自己的本职,很不高兴,因此白居易被贬谪到了江州当
司马。
(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1分。嫌:厌恶,不满意。出位:越位,超越本分。被动句。每译
对一处给1分。)
(2)先生本性酷爱喝酒,喜欢弹琴,特别喜欢写诗。凡是喜欢喝酒的人、弹琴的朋友、写诗
的人,大多与他来往。
(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1分。耽:爱,喜欢。淫:沉溺,喜爱。徒:……的人。每译对一
处给1分。)
14.(3分)
①白居易表面看似洒脱,实则内心苦闷、悲哀与失落。②洪迈愤懑不平,他认为宰相韦贯之
也有责任,白居易直言进谏反而被指责。
(评分参考:答出第1点给2分,答出第2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可酌
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白居易在朝中担任左赞善大夫时,有盗贼杀死了宰相武元衡,顿时京城上下都震惊不安。
白居易率先向朝廷上奏,请求朝廷下旨立刻追捕杀人盗贼,洗刷朝廷的耻辱,并强调必须以
逮捕到盗贼为目的。宰相认为他做的超越了他的本职,很不高兴,因此白居易被贬谪到了江
州当司马。这是《唐书•白居易传》里的记载。经过考察,当时在朝中担任宰相的是张弘靖
和韦贯之,张弘靖就不值一提了,韦贯之在这件事上做的就是失职了。《白居易集》中记载
了他寄给杨虞卿的一封信,上面这样说道:“贬官的诏书已经下达,明天就要向东去赴任江
州司马了,现在我想把心中的事情跟你说一些,去年六月,强盗公然在大道上残忍地杀死了
右丞相武元衡,血浆迸出,头发和肉体都被砸烂了,我实在不忍心再说下去。当时朝廷上下
都为之震惊不安,不知上奏时该说些什么话才好,我认为这是有史以来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
情。如果人们都看见了当时的状况,即使是老农或卑微的奴仆也不会保持沉默,更何况我是
朝廷大臣,怎能忍受这样的愤怒呢?所以在武元衡丞相被杀害死亡后,我在当天中午就上了
奏章。两天之内,整个京城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朝中不赞同我做法的人,有的人造谣中伤,
有的用假话诬陷我,都说:'尚书、郎、给事中、中书舍人、谏官、御史对武丞相被杀一事
还没有上书谈自己的看法,而一个赘善大夫为何反倒这样担忧国事!'我听到这些话,回到
家中反复思考,赞善大夫的官职虽然低微,但朝廷中发生这样特殊的事件,应该当天就呈上
奏章,说这是忠诚,这是义愤,也问心无愧。说这是虚妄,这是张狂,我怎么能为自己辩解
呢!因为这获罪,又能怎么办呢?况且又不以此作为罪名啊!”这是白居易的自述。从中可
以看出,当时指责白居易超越本职的人,还不仅仅是宰相而已。
材料二:
醉吟先生,忘掉了他的姓名、乡里、官爵,心情恍惚不知自己是谁。在外做官三十年,
快老了,退职后居住在洛阳履道,所住的地方有池塘五六亩,竹几千棵,乔木几十株,楼台
水榭舟船木桥规模都小,但都具备了,先生安居在那里。家境虽然贫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雨淋撒砂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脑分块模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移尘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特制手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橡胶加工助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摄像枪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扬声器磁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墙角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低温冲击试验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人造粘胶长丝绣花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动物疫病传染病防控培训制度
- DL-T-5115-2016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接缝止水技术规范
- 数据驱动历史研究
- 危货押运员考试答案(题库版)
- QCT267-2023汽车切削加工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
- 初中英语七选五经典5篇(附带答案)
-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高压、超高压电力电缆及 制造、使用和运行情况
-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3年中考历史试题(附真题答案)
- 《预防脊柱侧弯》课件
- 教师工作职责培训非暴力沟通与冲突解决
- 学校保密教育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