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必《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练习)-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1页
选必《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练习)-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2页
选必《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练习)-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3页
选必《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练习)-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4页
选必《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练习)-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讲选必《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一轮复习

目录

01模拟基础练

02重难创新练

03真题实战练

一、情境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D《陋室铭》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两句描绘宾客尽是文人雅士、贤德之人,《兰亭集序》中

表达类似意思的句子:",

(2)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来表明自己关于生和死,长寿和短命的观点的句子是“

(3)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

两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之意。

(4)《归去来兮辞》中",。”两句以云鸟自喻,表现诗人过去

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殛为妄作

(3)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4)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基础选择题

1.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序,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述的前言。《兰亭集序》就是为《兰亭集》而写的

赠序,其内容突出了赠序的特点。

B.癸丑,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即用“十天干”中的“癸”和“十二地支”中的“丑”相配来表示年份。

C.流觞,指的是古人在水旁欢宴时,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

谁就取来饮用。

D.“若合一契”中的“契”指的是符契,以金玉竹木等制成,上刻文字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语义相同的一项是()

A.引以为流觞曲水B.可以兴怀,其致一也

C.列坐基次D.快然自是,不知老之将至

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群发毕至B.齐彭殛为妄作

C.少皆咸集D.死生亦大矣

4.下列选项中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B.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D.寓形宇内复几时

5.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少长感集(都)畅叙曾情(深远高雅)感慨系之(连接)喻之于怀(比喻)

B.群贤毕至(全)靠山峻岭(高)终期于尽(至、及)烈坐其次(排列)

C.茂林修竹(修整)人之相与(交往)修短随化(变化)其尊一也(意态,情趣)

D.清流激清(急流的水)曾得于己(一时呵之所欣(一向,向来)到叙时人(一个一个地)

6.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B.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C.悟言一室之内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7.下列句子中“一”作数词用的一项是()

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C.所以兴怀,其致一也D.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B.当其欣于所遇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C.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D.不能喻之于怀亦将有感于斯文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往往能让人充满浪漫主义情怀,许多画家常常在生活中放混形解,不修边幅。

B.情随事迂,人的心情不同,对所遇到的事也就会有不同的感受。

C.在迷人的天山牧场游目聘,怀,我眼前的美景宛若幅风景画。

D.这股带着潮气的风经胶东半岛的掌中峻岭的阻拦过滤,只剩下凉爽和惬意。

10.下列关于“期”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注定)

B.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希望)

C.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约定)

D.秋以为期(约定的佳日)

1.A【解析】A.“就是为《兰亭集》而写的赠序,其内容突出了赠序的特点”错误,应该是书序,著述的前

言。

2.D【解析】前三项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A.以……为B.所以,用来……的C.其次,它的旁边

3.B【解析】B项是形容词用作东西,把……等同起来,其他项都是形容词用作名词

4.C【解析】ABD三项与例句句式都是省略句

5.B【解析】A.喻之于怀(明白)C.茂林修竹(高)修短随化(造化)D.清流激湍(急流的水)向

之所欣(从前,先前)列叙时人(一个一个地)

6.【答案】BoA项,“趣”同“取”;C项,“悟”同“晤”;D项,“喻”同“明白”。

7.A【解析】A.数词。B.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C.形容词,一样。D.副词,有时,或者。

8.B【解析】A.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均为代词,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

词性词组。C.动词,成为,变成;表示判断,相当于“是"。D.介词,在;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对象。

9.B【解析】B.情随事迁:思想感情随着情况的变迁而发生变化。不符合语境,语境强调人的心情会影响事

情的感受。A.放浪形骸:行为放纵,不受世俗礼法的束缚。C.游目聘怀:纵展眼力,开畅胸怀。D.崇山峻岭:

高而险峻的山岭。

10.【答案】BoB项,期:满一年。

11.下列与“既自以心为形役''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军中无以为乐B.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C.临清流而赋诗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12.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实迷途其未远B.或棹孤舟

C.园日涉以成趣D.乐琴书以消忧

13.对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是()

①云无心以出岫②木欣欣以向荣③引壶觞以自酌④聊乘化以归尽

⑤请息交以绝游⑥问征夫以前路⑦农人告余以春及⑧眄庭柯以怡颜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②/③④⑧/⑤/⑥⑦

C.①②④/③⑧/⑤/⑥⑦D.①②④/③/⑤⑧/⑥⑦

14.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策扶老以流憩/或棹孤舟B.善万物之得时/眄庭柯以怡颜

C.园日涉以成趣/乐琴书以消忧D.悦亲戚之情话/携幼入室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幼稚盈室B.悦亲戚之情话

C.于是怅然慷慨D.善万物之得时

1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A.悦亲戚之情话B.园日涉以成趣

C,或命巾车,或棹孤舟D.眄庭柯以怡颜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眷然有归欤之情(思恋的样子)情在骏奔(骑着快马奔跑)

B.非矫厉所得(造作勉强)眄庭柯以怡颜(斜视院子里)

C.当敛裳宵逝(收拾衣装)悟已往之不谏(不能挽回)

D.倚南窗以寄傲(寄托傲然自得的情怀)感吾生之行休(将要结束)

18.对各句中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将要);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端起);聊乘化以归尽,乐夫

天命复奚疑(顺应);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拄着)

B.知来者之可追(追赶);觉今是而昨非(错误);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近于);归去来兮(助词无实义)

C.既自以心为形役(被);载欣载奔(语气助词,且);时矫首而遐观(矫正);审容膝之易安(觉察)

D.请息交以绝游(游玩);悦亲戚之情话(知心话);曷不委心任去留(随心);登东皋以舒啸(高歌)

19.对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舟遥遥以轻阚②农人告余以春及③木欣欣以向荣④家叔以余贫苦

A.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B.①和③不同,②和④不同

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D.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

20.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A.复驾言兮焉求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乐夫天命复奚疑D.将有事于西畴

11.D例句,“为”表被动,既然自认为心志被形体所役使,被动句;A.为一般陈述句;B.“稚子候(于)门”,

为省略句;C.为一般陈述句;D.“为”表被动,为被动句。

12.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A.名词作动词,误入迷途。B.

名词作动词,划船C.名词作状语,每天。D.名词作动词,弹琴,读书。

13.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①连词,表修饰。句意: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峰飘浮而出。②连词,表修饰。句意:树木欣欣向荣。③连

词,表目的,译为“来”。句意: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④连词,表修饰。句意: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

度到生命的尽头。⑤连词,表并列。句意: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⑥介词,译为“把”、“拿句意:向行人

打听前面的路。⑦介词,译为“把”、“拿句意:农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诉了我。⑧连词,表目的,译为

“来九句意:观赏着庭树(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①②④为连词,表修饰关系,不译;③⑧连词,表目的

关系,译为“来”;⑤连词,表并列关系,不译;⑥⑦为介词,译为“把”、“拿

14.A【详解】A.均为名词动用,拄着/划船。句意: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有的时候我划桨行

舟。B.形容词动用,羡慕/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愉悦。句意:羡幕自然界的生物顺乎时序茁壮生长/看看

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使心情愉悦)。C.名词作状语,每天/形容词意动用法,把……当作快乐。句

意:天天在园子里散步自成乐趣/弹琴读书能使我忘记忧愁。D.形容词意动用法,把……当作快乐/形容词形

容词用作名词,孩子。句意:跟亲戚朋友谈心使我愉悦/带着孩子们进了屋。

15.D【详解】A.“幼稚”,古义:小孩;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B.“亲戚”,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族人

和兄弟;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C.“慷慨”,古义:感慨;今义:指

大方的行为。D.“万物”,古今同义,指宇宙内外的一切的事物,包括存在与不存在者。

16.B【详解】例句“宵”,名词作状语,在夜里。A.“悦”,意动用法,以……为喜悦;B.“日”,名词作状语,

每天,天天;C.“棹”,名词作动词,用桨划;D.“怡”,使动用法,使……愉快。

17.A【详解】A.“殴弃”“骑着快马奔跑”不正确,此处“骏”是“名词作状语”,应译为“像骏马奔驰一样……

“情在嬖奔”翻译为“去奔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由句意可以推断此处“骏”是“名词作状语故选Ao

18.A【详解】B.追:挽回。句意: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C.矫:举。句意:时时抬头望着远方(的

天空)。D.游:交游。句意: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

19.C【详解】①连词,表修饰。句意:船在水面上轻轻地飘荡着前进。②介词,把。句意:农夫把春天到

了的消息告诉我。③连词,表修饰。句意:树木欣欣向荣。④介词,因为。句意:叔父因为我家境贫苦(替

我设法)。

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20.D【详解】A.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复驾言兮求焉"。句意: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B.宾语前置句,

正常语序为“为胡乎遑遑欲之何”。句意: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C.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乐

夫天命复疑奚”。句意:抱定乐安天命的主意,还有什么可犹疑的呢!D.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将于

西畴有事”。句意: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

三、语言文字运用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个字。

王羲之的行书,形质坚毅,神采俊朗,洒脱飘逸,行云流水,1700年过去了,后人依然难以望其项背。

这与王羲之个人的学养气质与书法造诣相关,当然,①。因为那是一个精神解放、人格独立、文

化自觉的时代。时间来到了唐代,唐代的社会气象与精神气度推动着唐人绕过王羲之而另辟蹊径,

②o宋代承续了唐代文化,但难以逾越唐人。在楷书上,几乎被唐人穷尽了法度与风格,宋人一

时也找不到拓荒之处,③,如苏轼所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答案】更与那个时代相关开创书法的新天地(新境界)于是在意趣(意境)上自由发挥

【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情景补写语句的能力。

①根据后文“因为那是一个精神解放、人格独立、文化自觉的时代”可见,前文空中要填“与那个时代有关”,

结合前文“与王羲之个人的学养气质与书法造诣相关,当然”一句可知,这句是递进关系,故要加上递进的词

语“更”。

②根据“唐代的社会气象与精神气度推动着唐人绕过王羲之而另辟蹊径”中的“另辟蹊径”可知,唐人是另外开

创了一种书法境界,该空填句意相同的句子即可。

③根据后文“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一句来理解,是指宋人的书法在“法度”“风格”上难以拓展,

便从“意”的角度来拓展,故该空填“便从意趣上发挥”之类的句子。

写完后注意根据题干要求的字数进行适当删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汁液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它是作者出的空

中楼阁。在当代中国,无论东西南北,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桃花源”。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

知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但每一个“桃花源”里似乎都有陶渊明的影子,真可谓“一处桃源一陶翁”。

陶渊明在归隐前也不是没有过政治,读书人谁不想建功立业?他一上任就地搞改革,结果却

引来了各种麻烦。陶渊明因不愿向督邮“折腰",当天即辞官而去。从此,他就一直在乡下种地、读书、

思考,终于在他57岁时写成的《桃花源记》。陶渊明不是政治家,却勾勒出一个理想社会,让人们

不断去追求;他不是专门的游记作家,却描绘了一幅最美的山水图,让人们不断地去寻找;他不是专门的

哲学家,却给出了人生智慧,让人们在乱世中看到一束光。如果真要说专业的话,陶渊明只是一个诗人,

他开创了田园诗派,用美来净化人们的心灵。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虚构参加大张旗鼓脍炙人口

B.幻化参与大刀阔斧脍炙人口

C.幻化参加大张旗鼓喜闻乐见

D.虚构参与大刀阔斧喜闻乐见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把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

B.人们从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中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

C.不同的“桃花源”,反射出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

D.不同的“桃花源”,折射出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

4.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折腰”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蜀相》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才干、德行的称颂及对其“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

B.吕洞宾为八仙之一,因为道教全真派奉其为纯阳祖师,故世称“吕祖”。

C.读《边城》时,人们需要思考沈从文为什么会写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式的乡村社会,表达了怎样的

社会理想。

D.虽然是亲兄弟,周树人和周作人在“五四”退潮以后所走的路却大相径庭。

【答案】2.B3.D4.C

【解析】2.本题考查学生词语(包括成语)的运用能力。

第一处,幻化:奇异地变化。虚构:凭想象造出来。语境指“桃花源”是陶渊明创造出来的虚幻的事物,故两

个词都可使用。

第二处,参与:参加(事务的计划、讨论、处理)。参加:加入某种组织或某种活动;参与提出(意见)。

此处用于修饰“政治”,语意较正式,故应用“参与"。排除AC两项。

第三处,大张旗鼓:比喻声势和规模很大。大刀阔斧:形容办事果断而有魄力。语境指陶渊明一到任就果

断而有魄力地进行改革,故应用“大刀阔斧”。

第四处,脍炙人口: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

此处指《桃花源记》受人称赞,故应用“脍炙人口”。排除D项。

选B。

3.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

画线句“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主客体颠倒,主语应是“不同的‘桃花源'”,

客体应是“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A、B两项仍然存在主客体颠倒的语病。C项,搭配不当,“反

射”应改为“折射”。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常用标点符号的掌握运用能力。

文中“折腰,,的引号作用为标示强调内容。

A.引号作用表示直接引用的内容。

B.引号作用标示特定称谓。

C.引号作用标示强调内容。

D.引号作用标示特定称谓(带月、日的事件)。

故选C。

㈤2

(一)阅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回答“序”后的问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

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是风波未静.心惮远役。

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②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

得。饥冻虽切,违已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致裳宵

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巴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日:《归去来

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注释:①四方之事,指陶渊明接受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命令出使的事。四方,意为到各处去。②归欤,

《论语•公冶长》有“子在陈日:‘归欤归欤'”的话,表怀乡之情。③骏奔,《诗经•周颂》“清庙”篇有“骏奔

走化庙”的话,即去祭祀。

1.对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生生所资(生产生活)B.脱然有怀(轻快的样子)

C.昱程氏妹丧于武昌(寻找)D.非矫厉所得(勉强去做)

2.判断“以”字用法,正确的选项是()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②诸侯以惠爱为德③家叔以余贫苦④足以为酒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3.下列选项是对本文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陶渊明做官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他做彭泽令,仅以“有酒可饮”为理由。

B.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求生无术的原由,也有亲故劝告、诸侯惠爱、家叔引荐、彭泽县离家不

远的因素。

C.陶辞辞官而去最根本的理由也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D.当然其妹新亡,前去奔丧也应成为辞官因素之一。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2)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5.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序”的主要内容(不超过40字):

【答案】1.C2.B3.A4.(1)我叔父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

县做官。

(2)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5.序

的前半段叙述因家贫出仕的曲折经历,后半段写决意弃官归田的原因。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寻:不久。句意: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①表目的连词,用来。句意:种田不能够自给。

②介词,把。句意: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

③连词,因为;句意: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

④表目的连词,用来。句意:足够来酿酒了。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A.“他做彭泽令,仅以,有酒可饮,为理由”错误,说法太武断。陶渊明做彭泽令,有酒可饮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家贫也是原因。“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从中我们可

以看出陶渊明做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故选Ao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以”,因为;“余”,我;“遂见用于小邑”,被动句,“见”表被动;“遂”,就;“用”,委任。

(2)“寻”,不久;“寻程氏妹丧于武昌“,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寻程氏妹于武昌丧“;“骏奔”,像骏马

奔驰一样急迫。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从“余家贫”到“故便求之”这上半幅,略述自己因家贫而出仕的曲折经历。其中“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

怀”,及“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写出过去出仕时一度真实有过的欣然向往,足

见诗人天性之坦诚。

从“及少日''到"乙巳岁十一月也''这后半幅,写出自己决意弃官归田的原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是弃

官的根本原因。几经出仕,诗人深知为“口腹自役”而出仕,即是丧失自我,“深愧平生之志”。因此,“饥冻

虽切”,也决不愿再“违己交病”。语言虽然和婉,意志却是坚如金石,义无反顾。至于因妹丧而“自免去职”,

只是一表面原因。

参考译文:

我家贫穷,种田不能够自给。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亲

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官吏,地方大吏以爱

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

里惧怕到远地当官。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

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

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

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只再等上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

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八十多天。因辞官而

顺遂了心愿,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这时候正是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兰亭集序

〔东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性春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

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

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

可乐也。

夫人与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耳逑舍万殊,静

躁不同,当其欣手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一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荡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

亦将有感于斯文。

归去来兮辞并序(节选)

〔东晋〕陶渊明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

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毛时风波未静,心惮远

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

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懵修,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

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日《归去

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修禊”,指在农历三月上旬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祥的古代民俗。

B.“趣”,指选取,与《归去来兮辞》中“园日涉以成趣”中的“趣”词义不同。

C.“喻”,指明白、理解,与成语“不可理喻”中的“喻”用法相同。

D.“慷慨”,指感慨、感叹,与现在所说的“慷慨激昂”中的“慷慨”意思不同。

7.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虽趣舍万殊虽九死其犹未悔

B.夫人之相与句读之不知

C.当其欣于所遇于时风波未静

D.家叔以余贫苦但以刘日薄西山

8.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前半部分叙事、写景,点明集会的时间、地点、事由、参加者,描写了兰亭所在地壮阔优美的

自然环境。

B.甲文后半部分转向表达有关忧乐生死的感慨与思考,饱含理性:人生苦短,乐必生悲;托之诗文,

传诸后人。

C.乙文为《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序”的部分,叙述了作者出仕和辞官的原因,同时交代了写作背景和

时间。

D.乙文写作者在就任彭泽令之后很快生出了辞官之心,而根本原因在于出仕为官的生活方式违背了他

的本性。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殛为妄作。

(2)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答案】6.C7.D8.A9.(1)本来就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

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2)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和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

B.正确。“园日涉以成趣”中的“趣”词义是“乐趣”。句意: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取舍各不相同。/每天(独自)

在园中散步,成为乐趣。

C.错误。用法不同,前一个“喻”是一般动词;后一个“喻”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明白。句意:在心里又

不能清楚地说明。/指不能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态度强横,丝毫不讲道理。

D.正确。“慷慨激昂”中的“慷慨”意思是“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句意:于是惆怅感慨。/指精神振奋,情绪激

昂,充满正气。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言虚词的能力。

A.虽,“虽然”;“即使”。句意: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取舍各不相同。/纵然死掉九回我也不会后悔。

B.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宾语前置标志。句意:人与人相互交往。/不懂得文辞休止

和停顿。

C.于,介词,对;介词,在。句意: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在那时社会动荡不安。

D.以,连词,因为。句意: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描写了兰亭所在地壮阔优美的自然环境”错误,由原文“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可知,“壮阔”并非兰亭

景色特点,此处清幽优美。

故选Ao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固”,本来;“一”,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齐”,意动用法,把……看作相等;“彭殛”,长寿

和短命。

(2)“寻”,不久;“丧于武昌”,状语后置句,正常的语序是“于武昌丧”,在武昌去世;“情在骏奔”,心情

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去”,离职。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礼这件事。诸多贤

士能人都汇聚到这里,年长、年少者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

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子的左右辉映环绕,我们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排列坐在曲水旁

边,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也足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习习,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

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

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取舍各不相同,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

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

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了。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

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

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我看到前人兴怀感慨的原因,与我所感叹的好像符契一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

感伤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就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

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

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

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材料二:

我家境贫困,靠种田不能够自给。孩子很多,米瓮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东西,找不到取

得的办法。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取官职缺少门路。恰巧遇到四方勤王的大

事,诸侯大臣都以广施急爱作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在那

时社会动荡不安,心里也惧怕到远地当官。彭泽县离家只有百余里路程,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

故而就向叔父谋求这个官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很怀念家乡,便有归去的心愿。那是为什么?我本性任其

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使我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

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为平生的抱负未能实现而深感惭愧。只再等上一年,便收拾行

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

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八十多天。因辞官而顺遂了心愿,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

这时候正是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

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华,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节选自《兰亭集序》)

材料二: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颍含不少变。有贤士大夫

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腹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

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大阉亦逐哼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缘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

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荣于身后;而

五人亦得以加其士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

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昭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节选自《五人墓碑记》)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大阉A之乱B缙绅C而能D不易E其志者F四海G之大H有几人欤?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化,指自然规律,与《归去来兮辞》“聊乘化以归尽”中的“化”词义不同。

B.颜色,指脸色,与《屈原列传》“颜色憔悴”中的“颜色”词义相同。

C.逡巡,指迟疑不决,与《过秦论》“逡巡而不敢进”中的“逡巡”词义相同。

D.明,指表明、显示,与《师说》“吾未见其明也”中的“明”用法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人处世取舍不同,表现就不同,但留恋美好事物的心情是一样的,人生短暂盛事不再的感慨中流

露出对生命的热情。

B.五人慷慨从容,谈笑而死,正面显示了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大阉畏惧正义,投缆道路,侧面肯定

了五人献身的意义。

C.高官显贵或逃走或疯狂,不能被人容纳,而五人出身低微却能激昂大义,让豪杰扼腕惋惜,他们比

蓼洲周公还要荣耀。

D.假如五人保全性命,那么将像奴隶一样被人使唤,反面设想中进一步突出五人死于义的重大价值,

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2)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14.两则材料都谈到死生的“大”,其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答案】。BFH11.A12.C13.(1)等到(他们)(对于)所喜爱的或得到的东西已经厌

倦,感情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着这种变化而有所不同。

(2)他们那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较这五个人的死,轻重的差别到底怎么样呢?14.①《兰》

文:强调死生是大事情,要慎重务实不能无为等同。②《五》文:强调死生有大意义,要谋求对国家对社

会的生命价值。③《兰》文体现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五》文提倡一种崇高的价值观。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当魏忠贤作乱的时候,做官的人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中国之大,能有几个人呢?

“大阉之乱”为主谓结构,做句子的状语,单独断开,应该在B处断开;

“能不易其志者”作“缙绅”的定语,这是定语后置句,应该在F处断开;

“四海之大”为主谓结构,意思完整,应该在H处断开;

故选BFHo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错误。二者词义相同,都指自然规律。句意: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

命的尽头。

B.正确。句意:脸色一点也没改变。/面容憔悴。

C.正确。句意:魏忠贤也迟疑不决,畏惧正义。/有所顾虑而徘徊不敢前进。

D.正确。表明,显示;/高明,明智。句意:也用以说明死生意义的重大。/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故选Ao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他们比蓼洲周公还要荣耀”错误,文中只是客观地叙述了这两类情况,并未对比。

故选Co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⑴“及”,等到;“之”,求得;“迁”,变化;“系”,连接。

(2)“人”,人格;“行”,行为;“视”,比较;“何如”,怎么样。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①《兰》文:根据“死生亦大矣”可知,作者强调死生是大事情,生与死的不同就在于活着就应该有所为。

②《五》文:根据“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

稷也”可知,死生意义的重大,即使一个普通老百姓对于国家也有重要的作用,强调个体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③《兰》文体现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强调在有生之年要有所作为;《五》文侧重强调人的价值观,

应有家国情怀。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

对面地交谈;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

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

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

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材料二:

然而,当五个人临刑的时候,神情慷慨自若,呼喊着中丞的名字骂他,谈笑着死去了。砍下的头放在

城头上,脸色一点也没改变,有位有名望的人拿出五十两银子,买下五个人的头并用木匣装起来,最终与

尸体合到了一起。所以现在墓中是完完整整的五个人。

唉!当魏忠贤作乱的时候,做官的人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中国之大,能有几个人呢?但这五个人生

于民间,从来没受过诗书的教诲,却能被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也不回头,又是什么缘故呢?况且当时假托

的皇帝的诏书纷纷传出,追捕同党的人遍于天下,终于因为我们苏州人民的发愤抗击,使阉党不敢再株连

治罪;魏忠贤也迟疑不决,畏惧正义,篡夺帝位的阴谋难于立刻发动,直到当今的皇上即位,魏忠贤畏罪

吊死在路上,不能不说是这五个人的功劳呀。

由此看来,那么如今这些高官显责们,一旦犯罪受罚,有的脱身逃走,不能被远近各地所容纳;也有

的剪发毁容、闭门不出,或假装疯狂不知逃到何处的,他们那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起这五个人的

死来,轻重的差别到底怎么样呢?因此周蓼洲先生的忠义显露在朝廷,赠给他的谥号美好而光荣,在死后享

受到荣耀;而这五个人也能够修建一座大坟墓,在大堤之上立碑刻名,所有四方的有志之士经过这里没有

不跪拜流泪的,这实在是百代难得的际遇啊。不这样的话,假使让这五个人保全性命在家中一直生活到老,

尽享天年,人人都能够像奴仆一样使唤他们,又怎么能让豪杰们屈身下拜,在墓道上扼腕惋惜,抒发他们

有志之士的悲叹呢?所以我和我们同社的诸位先生,惋惜这墓前空有一块石碑,就为它作了这篇碑记,也

用以说明死生意义的重大,即使一个普通老百姓对于国家也有重要的作用啊。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

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琴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

亦将有感于斯文。

(选自王羲之《兰亭集序》)

材料二:

书契之兴,肇乎中古,绳文鸟迹,不足可观。末代去朴归华,舒笺点翰,争相夸尚,竞其工拙。……

子云近世擅名江表,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维秋蛇,卧王;蒙于纸中,坐徐偃于

笔下;虽秃千兔之翰,聚无一毫之筋;穷万谷之皮,敛无半分之骨。以兹播美,非其滥名耶?此数子者,

皆誉过其实。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

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玲号之

类,何足论哉!

(选自李世民《王羲之传论》)

材料三:

王右军(羲之)与谢太傅(安)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王指谢日:“夏禹勤王,于冬

册熟;文王阡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名,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谢答

日:“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

(选自《世说新语》)

15.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写出需要断开的三处的字母。

观其点A曳之工B裁成之C妙D烟霏E露结F状若断G而还连

1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彭殛”意为寿命的长与短,“彭”指道教中以长寿著称的彭祖,“殛”指未成年就夭折。

B.“区区”在文中的意思是“愚拙,没见识”,和《孔雀东南飞》中“何乃太区区”的“区区”意思相同。

C.“手足月并服”也作“肿手月氐足”,手掌、足底生满老茧,在文中用以形容大禹劳动的艰辛,操劳不断。

D.“垒”,在文中指古代军中作防守用的墙壁,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故垒西边”的“垒”意思相同。

17.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谈到有人喜欢清谈,有人好纵情山水,但当他们面对死生大事时,都会不由得感慨万千,心

生悲痛之感。

B.王羲之认为无论寿命长短最终都会走向尽头,生死本来就是虚诞的,显得悲观感伤;不同于材料三

中他的积极态度。

C.唐太宗运用对比、比喻等手法,批评近代书法家名不副实,浪得虚名,称赞王羲之书法尽善尽美

D.王羲之认为清谈误国,文风浮华妨碍大事,应效仿大禹和文王之勤勉;谢安则以秦朝二世而亡为例

表达不同意见。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2)以兹播美,非其滥名耶?此数子者,皆誉过其实。

19.三则材料反映了王羲之的不同侧面,请分点概括。

【答案】15.BDF16.B17.B18.(1)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之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

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

(2)凭着这样的书法来扬名显声,岂不成了虚名吗!以上这几位书法家,都是名声超过了他们的实际。

19.①生活态度:参悟生命哲理,追求平和旷达。②书法艺术:自成一家,尽善尽美。③政治思想:积极

入世,反对虚谈废务。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细细观察他的书法点画精工,布局巧妙,有如烟浓露结,笔形似断而实连。

“点曳之工”和“裁成之妙”做“观”的宾语,结构一致,中间要断开,故应在BD处断开;

“若断而还连”并列短语,作主语“状”的整体谓语,故应在F处断开。

故选BDFo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正确。

B.“在文中的意思是,愚拙,没见识”“噫思相同”错。“区区”,不重要;/愚拙,没见识。句意:其余那些小人

物,有什么值得评论呢!/你怎么这样狭隘固执!

C.正确。

D.正确。“垒”,均指古代军中作防守用的墙壁。句意:那旧营垒的西边。

故选B。

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王羲之认为……生死本来就是虚诞的,显得悲观感伤;不同于材料三中他的积极态度”错。“固知死生为

虚诞,齐彭扬为妄作”是说: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王

羲之坦然承认生命的短暂,但又看到了生和死的本质的不同,人不能庸庸碌碌如行尸走肉般地生,应该让

自己的生命空间充实丰盈,体现出了积极的人生态度。

故选B。

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向”,过去;“俯仰之间”,转瞬之间;“以”,因为;“兴怀”,引发心中的感触。

(2)“兹”,这;“播美”,传扬美名;“数子”,这几个人;“誉”,名声;“其实”,他们的实际。

19.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由“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殛为妄作”可知,生活态度上,他参悟生命哲理,追

求平和旷达。

②由“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可知,书法艺术上,他自成一家,尽善尽美。

③由“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可知,政治思想上,他积极入世,

反对虚谈废务。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

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

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于自己

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了。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

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

“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我看到前人兴怀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