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01讲文言文阅读第一课
目录
01模拟基础练
02重难创新练
03真题实战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子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
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攀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
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
守之以愚者,哲:博田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节选自《韩诗外传》)
材料二:
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目:“仲父之病矣,溃甚,国人弗讳,寡人将谁属国?”管仲对目:“昔者
臣尽力竭智犹未足以知之也今病在于朝夕之中臣奚能言?"桓公曰:“此大事也,愿仲父之教寡人也。”
管仲敬诺,日:“公谁欲相?”公曰:“鲍叔牙可乎?”管仲对日:“不可。夷吾善鲍叔牙。鲍叔牙之为
人也,清廉洁直。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勿已,则隰朋其可乎?”“隰朋
之为人也,上志而下求,丑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其于国也,有不闻也;其于物也,有不知也;其于
人也,有不见也。勿已乎,则隰朋可也。”夫相,大官也。处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故日:大匠
不斫,大庖不豆,大勇不斗,大兵不寇。桓公行公去私恶,用管子而为五伯长;行私阿所爱,用竖刁而虫
出于户。
人之少也愚,其长也智。故智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日醉而饰服,私利而立公,贪戾而求王,舜弗
能为。
(节选自《吕氏春秋•贵公》)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昔者臣尽力A竭智B犹未足以C知之也D今病在于朝夕之E中F臣G奚能言?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轻,文中指轻视,瞧不起,与《报任安书》中“或轻于鸿毛”的“轻”意思不同。
B.闻,文中指见识、见闻,与李密《陈情表》中“谨拜表以闻''的"闻’'意思不同。
C.属,文中指托付,与白居易《琵琶行》中“名属教坊第一部”的“属”的意思不同。
D.为,文中意思是成为,与《鸿门宴》中“窃为大王不取也”的“为"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公礼贤下士,并以此来教育儿子。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伯禽:你前往鲁国
去,不要在人才面前表现得很骄横。
B.周公总结了六种谦虚的德行,指出它们带来的好处;同时从正面以桀、纣为例,说明不谦虚会导致
自身的灭亡,更可能失去天下。
C.相国是个大官,不应拘泥于细节,不能耍小聪明;管仲认为,隰朋在这方面处理得还算可以,如果
不得已的话,隰朋可以继承相位。
D.桀纣对待贤才不谦虚谨慎,但是桓公却不同。桓公对待管仲时表现得很恭敬,他称管仲为仲父,求
助时说:“这是大事,希望仲父指教我。”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2)日醉而饰服,私利而立公,贪戾而求王,舜弗能为。
5.管仲说自己和鲍叔牙关系很好,但是他为什么没有推荐鲍叔牙为相?
【答案】1.BDF2.A3.B4.(1)可是,我还(常常)洗一次头发,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
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唯恐(因怠慢)失去人才。
(2)天天醉醺醺的却要整饬衣服,有私利之心却要谋取公正,贪婪残暴却要称王天下,即使像虞舜这样的
首领也无法做到。5.①鲍叔牙自身有不足一高做、不宽容。鲍叔牙认为对方不及自己时,就不与之
交往,一听说别人的过错就终身不忘;②管仲如此做,表现了自己实事求是,用不唯亲而唯贤的高贵品质。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以前我用尽力量和智慧,尚且没能够知道可以选谁;如今有病而且危在旦夕,我又怎么能谈论它呢?
“昔者臣尽力竭智”是一个完整语意,为主谓宾结构,应在B处断开;
“犹未足以知之也”是一个完整语意,为动宾结构,“也”是句末语气词,应在D处断开;
“臣”是句子的主语,其前断开,应在F处断开。
故选BDFo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文中指轻视,瞧不起”“意思不同”错。“轻”,均指(分量)轻、不重。句意: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低
的了。/有的人的死却比鸿毛还轻。
B.正确。“闻”,见识、见闻;/使……知道。句意:用浅陋来保有知识渊博,是一种聪明。/恭敬地呈上此
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
C.正确。“属”,托付;/隶属。句意:我将把国家托付给谁呢?/名字隶属于教坊第一部里。
D.正确。“为”,成为;/认为。句意:起用管仲而成为五霸之首。/我认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
故选Ao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从正面”错,应该是“从反面”;“更可能失去天下”表述不当,原文没有递进关系。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⑴“然”,可是;“犹”,尚且、还;“失”,失去。
(2)“饰服”,名词活用作动词,整饬衣服;“私利”,名词活用作动词,有私利之心;“王”,名词活用作动
词,称王;“立”,谋取。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由原文“不可。夷吾善鲍叔牙。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一闻人之过,终身
不忘”可知,鲍叔牙自身有不足——高做、不宽容。鲍叔牙认为对方不及自己时,就不与之交往,一听说别
人的过错就终身不忘。
②由原文“不可。夷吾善鲍叔牙”可知,管仲与鲍叔牙关系友好,不推荐鲍叔牙为相。管仲如此做,表现了自
己实事求是,用不唯亲而唯贤的高贵品质。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
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又身兼辅佐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
位也不能算低的了。可是,我还(常常)洗一次头发,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
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唯恐(因怠慢)失去人才。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
就会得到荣耀;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谦卑的态度来保有显赫的官职,这就是高贵;
用敬畏之心来保有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
有知识渊博,是一种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贵为君王的,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
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死的,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谦虚谨慎吗?”
(节选自《韩诗外传》)
材料二:
管仲生病了,齐桓公前去探问他的病情,说:“您的病相当严重了。万一病情危急,发生国人无法避
讳的事,我将把国家托付给谁呢?”管仲回答说:“以前我用尽力量和智慧,尚且没能够知道可以选谁;
如今有病而且危在旦夕,我又怎么能谈论它呢?”桓公说:这是大事啊,希望您能教导我。”管仲恭敬地
答应了,说:“您打算拜谁为国相?"桓公说:“鲍叔牙可以吗?”管仲回答说:“不行。我非常了解鲍
叔牙。鲍叔牙的为人,清白廉正;他看到比不上自己的人,就不跟这些人打交道;一旦听说别人的过失,
便终生不忘。”桓公问:“不得已的话,那么隰朋可以吗?”管仲回答说:“隰朋的为人,既能记识上世
贤人而效法他们,又能不耻下问,自愧其德不如黄帝,又怜惜不如自己的人。他对于国政,不该管的就不
去打听;他对于事务,不需要了解的就不去过问;对于别人,无关大节的就装作没看见。不得已的话,那
么隰朋还行。”国相,是一种很高的官职。居于高位的人,不要在小处苛求,不要耍小聪明,所以说,技
艺高超的木匠不去亲自动手砍削,手艺高超的厨师不去亲自排列食器,大勇之人不去亲自参加格斗,正义
之师不去从事寇贼做的事。桓公行事公正,排除私仇,起用管仲而成为五霸之首;后来他行了偏私,庇护
所爱,任用竖刁而导致死后国家大乱,尸体不得安葬,尸虫爬满室内外。
人在年少时愚昧,长大了就变得聪明了。如果聪明而用私,不如愚昧而行公。天天醉醺醺的却要整饬
衣服,有私利之心却要谋取公正,贪婪残暴却要称王天下,即使像虞舜这样的首领也无法做到。
(节选自《吕氏春秋•贵公》)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周定王八年,使刘康公聘于鲁,发干于大夫。季文子、孟献子皆俭,叔孙宣子、东门子家皆侈。
归,王问鲁大夫孰贤?对日:“季、孟其长处鲁乎!叔孙、东门其亡乎!若家不亡,身必不免。”王
目:“何故?”对日:“宽肃宣惠,君也:敬恪恭俭,臣也。宽所以保本也,肃所以济时也,宣所以教施
也,惠所以和民也。若本固而功成施遍而民阜乃可以长保民矣其何事不彻?敬所以承命也.恪所以守业也,
恭所以给事也,俭所以足用也。若承命不违,守业不懈,则可以上下无隙矣,其何任不堪?今夫二子者俭.
其能足用矣,用足则族可以庇。二子者侈,侈则不恤匮,匮而不恤,忧必及之,若是则必广其身。且夫人
臣而侈,国家弗堪,亡之道也。”
十六年,鲁宣公卒。赴者未及,东门氏来告乱,子家奔齐。简王十一年,鲁叔孙宣子亦奔齐,成公未
殁二年。
(节选自《国语•周语》)
材料二:
贞观十一年,诏日;“心闻死者终也,欲物之反真也;葬者藏也,欲令人之不得见也。上古垂风,未
闻于封树巴后世贻则,乃备于棺椁。
讥僭侈者,非爱其厚费:美俭薄者,实贵其无危。是以唐尧.圣帝也,谷林有通树②之说;仲尼,孝
子也,防墓不坟曳洎乎阖闾违礼,珠玉为凫雁,始皇无度,水银为江海,莫不因多藏以速祸,由有利而招
辱。朕居四海之尊,承百王之弊,未明思化,中宵战惕。虽送往之典详诸仪制,失礼之禁著在刑书,而勋
戚之家多沛淳于习俗,闾阎之内或侈靡而伤风,以厚葬为奉终,以高坟为行孝。富者越法度以相尚,贫者
破资产而不逮,徒伤教义,宜为惩革。其王公以下,爰及黎庶,自今以后,送葬之具有不依令式者,仰州
府县官明加检察,随状科罪。在京军子以上及勋戚家,仍录奏闻。”
(节选自《贞观政要•俭约》)
【注】①封树:堆土为坟,植树为饰。古代士以上的葬礼。②通树:树丧是古代一种丧葬方法,通树
即从简丧葬之意。③防墓不坟:孔子合葬父母亲于防这个地方,只有墓穴而没有坟丘。
6.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若本固而功A成B施C遍而民D阜E乃可以长F保民矣G其何H事不彻?
7.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币,指货币、钱,与《屈原列传》“厚币委质事楚”中的“币”词义不相同。
B.朕,文中是皇帝的专称,与《离骚》“朕皇考曰伯庸”中的“朕”词义不相同。
C.流遁,本指流荡逃遁,这里同“流循”(本义为顺着水道流动),意思为沿袭。
D.五品,九品官阶中的第五级。九品官阶是古代官吏等级,从一品到九品。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康公出使鲁国,发现了季文子、叔孙宣子等四家的俭奢情况,他对这四家存亡做出判断,后来奢
侈的叔孙宣子、东门子家果然败逃。
B.为君必须要恪守君道,要宽厚、整肃、周遍、仁爱,这事关国家基业、政务、教化和百姓团结。
C.吴王阖闾用珠玉做成的野鸭大雁作陪葬,秦始皇用水银做江海来陪葬,他们都因在墓里埋藏了财物
而招致灾祸,遭受折辱。
D.丧葬仪制已建立,还没明确对违礼的处罚,有的皇亲贵族、民间百姓丧葬奢侈靡费,唐太宗要求各
州府官员对于葬礼不遵照律令格式的,视情节定罪。
9.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承命不违,守业不懈,则可以上下无隙矣,其何任不堪?
(2)讥僭侈者,非爱其厚费;美俭薄者,实贵其无危。
10.根据两则材料,概括奢靡对社会治理有哪些消极影响。
【答案】6.BEG7.A8.D9.(1)如果接受君命不违抗,守护基业不懈怠,就能使君臣上下
没有嫌隙,还有什么事不能胜任呢?
(2)讥刺奢侈过度,不是吝惜耗费那么多的钱财;赞美节俭,实是看重这样没有危害。10.①不恤贫
困,加剧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稳定。②奢侈靡费,伤风败俗,破坏社会风气。③影响了法治秩序的执行
和维护。④耗费财力,国家不堪负担,威胁国家安全与发展。
【分析】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如果基业稳固而政务成就,教化周遍而民众富足,才能够长久地保有百姓,还有什么事做不到呢?
“本固而功成”和“施遍而民阜”结构一致,是由“若”统领的对称结构句子,提出假设,所以BE两处断开;
“乃可以长保民矣”,是前面假设后的结果,有“矣”这个句尾语气词这一标志,所以G处断开。
故选BEGo
7.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一词多义的能力。
A.错误。相同,“币”,礼物。句意:向鲁国的大夫分送礼物。/用丰厚的礼物和信物呈献给楚王。
B.正确。不同,“朕”,皇帝的专称;/我。句意:我听说死是人生的终结。/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
C.正确。“流遁”,沿袭。句意:但是皇亲贵族之中依然有很多人还在沿袭着陈旧的习俗。
D.正确。句意:京城里五品以上官员和皇亲贵族如有违反。
故选Ao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还没明确对违礼的处罚”错,根据“失礼之禁著在刑书”,可知对违礼的处罚,也在刑书中写明了,并不是
“还没明确
故选D。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承”,接受;“隙”,嫌隙;“堪”,胜任。
(2)“僭侈”,奢侈过度。“爱”,吝惜;“贵”,看重。
10.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根据“侈则不恤匮,匮而不恤,忧必及之,若是则必广其身”,可知消极影响有:不恤贫困,加剧社会矛盾,
不利于社会稳定。
②根据“而勋戚之家多流遁于习俗,闾阎之内或侈靡而伤风”,可知消极影响有:奢侈靡费,伤风败俗,破坏
社会风气。
③根据“富者越法度以相尚,贫者破资产而不逮”,可知消极影响有:影响了法治秩序的执行和维护。
④根据“且夫人臣而侈,国家弗堪,亡之道也“,可知消极影响有:耗费财力,国家不堪负担,威胁国家安全
与发展。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周定王八年,派刘康公出使鲁国去聘问,向鲁国的大夫分送礼物。季文子、孟献子都俭朴,而叔孙宣子、
东门子家却很奢侈。
回来后,定王询问鲁国的大夫哪位贤德?刘康公答道:“季、孟可以在鲁国长期保持地位吧。叔孙、东
门会败亡吧。即使家族不亡,本人必不能免祸。”定王说:“那是什么原因呢?"刘康公答道:“宽厚、
整肃、周遍、仁爱,是君道;忠敬、勤恪,谦恭、俭补,是臣道。宽厚来维护基业,整肃来完成政务,周
遍来施行教化,仁爱来亲近百姓。如果基业稳固而改务成就,教化周遍而民众富足,才能够长久地保有百
姓,还有什么事做不到呢?忠敬来承受君命,勤恪来守护家业,谦恭来执行公务,俭补来丰足财用。如果
接受君命不违抗,守护基业不懈怠,就能使君臣上下没有嫌隙,还有什么事不能胜任呢?现在季、孟俭朴,
他们将财用丰足,因而家族能得到荫护。叔孙、东门奢侈,奢侈就不会体恤贫困者,贫困者得不到体恤,
优患必然会降临,这样必然会危及自身。况且作为人臣而奢侈,国家不堪负担,这是在走向败亡。”
周定王十六年,鲁宣公去世。告丧的使者还没有抵达王都。东门家的人已来报告鲁国发生变乱,东门子
家逃往齐国。周简王十一年,鲁国的叔孙宣子电逃奔齐国,这是鲁成公去世的前两年。
材料二:
贞观十一年,唐太宗下令说:“我听说,死是人生的终结,它让人回归到自然;葬就是埋藏起来,要让
别人不能再看到自己。上古的风俗,并没有听说堆坟树碑;后世留下典则,才准备了棺材在葬礼仪式上下
工夫。
讥刺奢侈过度,不是吝惜耗费那么多的钱财;赞美节俭,实是看重这样没有危害。所以,唐尧是圣明的
帝王,死后葬在谷林,仅在坟边栽上树木作为标记;孔子是孝子,他把双亲人合葬在防这个地方,只有墓
穴而不堆坟。到了吴王阖闾违背礼制,用珠玉做成野鸭大雁,作为陪葬,秦始皇荒淫无度,坟墓里有水银
做的江河大海,没有不是因为在墓里埋藏了大量的财物而招致了灾祸,由于墓里有利可图而遭受折辱。我
位居四海之尊,承接百王之弊,如果不明白如何教百姓,睡到半夜都会为之恐惧忧虑。虽然现在丧葬的法
规,在仪制中已经有详细的记载,对违礼的处罚,也在刑书中写明了,但是皇亲贵族之中依然有很多人还
在沿袭着陈旧的习俗,民间很多百姓也在葬礼时奢侈靡费,伤风败俗,用厚葬来供奉死者,用高坟来表示
孝道。富贵人家破坏法度,相互炫耀,贫穷之家倾家荡产,彼此攀比,这样做有信风俗,无益教化,对此
应予惩治革除。凡王公以下,直至百姓,从今以后,希望各州府的官员严格检查,葬礼如有不遵照律令格
式的,根据情节定罪。京城里五品以上官员和皇亲贵族如有违反,要写下罪状上奏朝廷。”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养由基射兜,中石,矢乃饮羽,诚乎见也。伯乐学相马,所见无非马者,诚乎马也。宋之丁好解牛,
所见无非死牛者,三年而不见生牛,用刀十九年,刃若新磨研,顺其理,诚乎牛也。钟子期夜闻击磬者而
悲,使人召而问之日:“子何击磬之悲也?”答曰:“臣之父不幸而杀人,不得生;臣之母得生,而为公
家为酒;臣之身得生,而为公家击磬。臣不睹臣之母三年矣。昔为舍氏睹臣之母量所以赎之则无有而身固
公家之财也是故悲也。“钟子期叹嗟目:“悲夫,悲夫!心非臂也,臂非椎非石也。悲存乎心而木石应之,
故君子诚乎此而谕乎彼,感乎己而发乎人,岂必强说乎哉?”周有申喜者,亡其母,闻乞人歌于门下而悲
之,动于颜色,谓门者中乞人之歌者,自觉而问焉.目:“何故而乞?”与之语.盖其母也。故父母之于
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若草莽之有华实也,若树木之有根心也,虽异处而相通,
隐存相及,痛疾相救,忧思相感,生则相欢,死则相哀,此之谓骨肉之亲。神出于忠,而应乎心,两精相
得,岂待言哉?
(节选自《吕氏春秋•精通》)
[注]:①饮:没(m。)。②舍氏:一作"舍市”,街市。
材料二:
孔子行游,中路闻哭者声,其音甚悲。孔子曰:“驱之!驱之!前有异人音。”少进,见之,丘吾子
也,拥镰带索而哭。孔子好车而下,问日:“夫子非有丧也?何哭之悲也。”丘吾子对日:“吾有三失。”
孔子日:“愿闻三失。”丘吾子日:“吾少好学问,周遍天下,还后吾亲亡,一失也。事君奢骄,谏不遂,
是二失也。厚交友而后绝,三失也。树欲静乎风不定,子欲养乎亲不待。往而不来者,年也;不可得再见
者,亲也。请从此辞。”则自而死。孔子曰:“弟子记之,此足以为戒也。”于是弟子归养亲者十三人。
(节选自《说苑•敬慎》)
1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昔为舍氏A睹臣之母B量所以赎之则无C有D而身固E公家之财也F是G故悲也。
1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理,道理。与《六国论》中“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的“理”意思相同。
B.内,同“纳”,接纳。与《鸿门宴》中“毋内诸侯”的“内”意思相同。
C.志,心意。与《屈原列传》中“博闻强志,明于治乱”的“志”意思不同。
D.辟,离开。与《答司马谏议书》中“辟邪说,难壬人”的“辟”意思不同。
1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养由基、伯乐、丁能达到很高的技艺,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事情怀有一心一意的精诚之心。
B.钟子期听出击磬者磬声中的悲哀,申喜能感受行乞者歌声里的哀伤,是因为他们的心中本来就存有
悲伤。
C.骨肉之亲虽身处异地却能彼此感应,感受到对方的欢心与忧思,是因他们彼此之间同气一体,精诚
相通。
D.孔子听闻丘吾子哭声就催促赶紧前往探视,是因为他从哭声里听出这个人的内心有不同于常人的地
方。
1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觉而问焉,曰:“何故而乞?”与之语,盖其母也。
(2)吾少好学问,周遍天下,还后吾亲亡,一失也。
15.从材料一、二可以得出哪些相同的观点?请简要概括出两点。
【答案】11.BDF12.A13.B14.(1)自我有所觉察就询问她,说:“为什么行乞呢?”与她
交谈,原来是他的母亲。
(2)我年少时喜好学问,周游遍及天下诸侯国,回家后我的双亲亡故,这是第一种过失。15.①心志
之“诚”可使彼此感应相通;②不能养亲是让人悲哀的事情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前些日子我在街市看到我的母亲,想为母亲赎身,可我什么都没有,而且连自己也是公家的财产。
因此我心中悲伤。
“为舍氏”作状语,修饰“睹”,中间不断开,“睹臣之母”为动宾结构,B处断开;
“量所以赎之”“则无有”是转折关系,句意联系紧密,D处断开;
“而身固公家之财也”是判断句,中间不断开,后面F处断开。
故选BDFo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错误。“道理”错。“牛的肌理”;道理。句意:顺着牛的肌理宰割。/以至于到了覆灭的地步,按照道理本
来就是这样子。
B.正确。句意:叫守门人让唱歌的乞丐进来。/不要放诸侯进来。
C.正确。心意;记忆力。句意:心事相连。/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
D.正确。离开;批驳、抨击。句意:孔子下车。/批驳不正确的言论,排斥巧辩的佞人。
故选Ao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是因为他们的心中本来就存有悲伤”错,不是二人心中存有悲伤,而是磬声歌声中含有悲伤,二人以诚心
相应而能感受到。
故选B。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觉”,觉察;“何故”,什么原因;“语”,交谈;“盖”,表推测,原来。
(2)“周遍”,周游遍及;“亲”,双亲,父母;“一失也”,判断句。
1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材料一直接议论说“神出于忠,而应乎心,两精相得,岂待言哉?”,材料二“孔子行游,中路闻哭者声,
其音甚悲。孔子曰:‘驱之!驱之!前有异人音。’”孔子能够凭借诚心听出哭者的悲伤,可见心志之“诚”可
使彼此感应相通;
②材料一“昔为舍氏睹臣之母,量所以赎之则无有,而身固公家之财也,是故悲也”,材料二“树欲静乎风不
定,子欲养乎亲不待。往而不来者,年也;不可得再见者,亲也“,可见不能养亲是让人悲哀的事情。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养由基射犀牛,射中了石头,箭却隐没在石头深处只见箭羽,这是因为他心中专注想着犀牛的缘故。
伯乐学习相马,眼中见的没有不是马的,是因为心中专注于马的缘故。宋人庖丁喜欢分解牛,眼中所看见
的都是死牛,整整三年没有见过活生生的牛;刀用了十九年,刀刃还像刚刚磨过的,是因为他顺着牛的肌
理宰割,精神专注于牛的缘故,钟子期在夜里听见敲击磬的声音很悲伤,派人召见敲磬的人问他说:“你
为什么敲磬敲得这么悲伤?”那人回答说:“我的父亲不幸杀了人,自己不能活了;我的母亲得以活命,
却替公家酿酒;我自己得以活命,却替公家敲磬,我已经三年没有见到我的母亲了。前些日子我在街市看
到我的母亲,想为母亲赎身,可我什么都没有,而且连自己也是公家的财产。因此我心中悲伤。”钟子期
叹息着说:“令人悲伤啊,令人悲伤啊!心不是手臂,手臂也不是槌不是石头。悲伤存放在心里,木石都能
与它应和,所以君子的心思专注在此处,在别的地方也能表现出来,自己心里感触到的别人心里也会发生,
这难道一定要强为解说吗?”周朝有个叫申喜的人,和他的母亲失散了,听到有个乞丐在门下唱歌而感到
很悲痛,脸上为之动容,叫守门人让唱歌的乞丐进来,自我有所觉察就询问她,说:“为什么行乞呢?”
与她交谈,原来是他的母亲,所以父母对子女,子女对父母,是一个整体分为两个部分,有着相同的精气
但不同地呼吸着,就像草丛中有鲜花有果实,就像树木有根有心,虽然在不同的地方但是彼此相通,心事
相连,有病痛互相救护,有忧虑愁思互相感应,活着就彼此欢喜,死了就彼此哀伤,这就叫骨肉亲情。精
神是在忠诚里产生,在心中应和,两种精神相通,哪里还用得着言说呢?
材料二:
孔子出行途中,听到有人哭泣的声音,声音很悲伤,孔子说:“快赶车!快赶车!前面有不同于常人
的哭声。”一会儿走近,看到了哭泣的人,是丘吾子,抱着镰刀带着绳索在那里哭,孔子下车,问道:“先
生不是失去了什么吧?为何哭得这么悲伤?"丘吾子回答说:“我有三种过失。”孔子说:“我希望听听
这三种过失。”丘吾子说:“我年少时喜好学问,周游遍及天下诸侯国,回家后我的双亲亡故,这是第一
种过失。效力君王,君王骄奢,进谏不成功,这是第二种过失。忠厚结交朋友,而后却断绝交往,这是第
三种过失。树将静息而风不停住,儿子想奉养双亲而双亲不能等到那一天,过去了不会再来的是岁月,不
能再得相见的是双亲,请让我从此辞世(去陪伴双亲)吧。”于是自刎死去。孔子说:“弟子们铭记这件事
吧,这值得作为鉴戒啊。”于是,辞行还家奉养双亲的弟子有十三人。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日:“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王珪日:“昔秦皇、
汉武,外则穷极兵戈,内则崇侈宫室,人力既竭,祸难遂兴。彼岂不欲安人乎?失所以安人之道也。亡隋
之辙,殷鉴不远,陛下亲承其弊,知所以易之。然在初则易,终之实难。住愿慎终如始,方尽其美。”太宗
日:“公言是也。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目:“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
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目:“恐成疾,
不可。"太宗日:“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复为灾。
贞观五年,有司上书言:“皇太子将行冠礼,宜用二月为吉,请道医以备仪注。"太宗日:“今东作方
兴,恐妨农事。”令改用十月。太子少保萧璃奏言:“准阴阳家,用二月为胜。”太宗日:“阴阳拘忌,朕所不
行。若引号必依阴阳,不顾理义,欲求福祐,其可得乎?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常与吉会。且吉凶在人,
岂假阴阳拘忌?农时甚要,不可暂失。”
贞观十六年,太宗以天下粟价率计斗值五钱,其尤贱处,计斗值三钱,因谓侍臣日:“国以民为本,
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掌,则兆庶非国家所有。既属丰稔若斯朕为亿兆人父母唯欲躬务俭约必不辄为奢侈。
朕常欲赐天下之人,皆使富贵,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敦行礼让,使乡
闾之间,少敬长,妻敬夫,此则贵矣。但令天下皆然,朕不听管弦,不从畋猎,乐在其中矣!”
(选自《贞观政要•论务农第三十》)
16.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既属丰稔A若斯B朕为C亿兆人D父母E唯欲躬务F俭约G必不辄H为奢侈。
17.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伏愿,表示下对上的敬辞。与《陈情表》中“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的“伏惟”意思相近。
B.追兵,追加兵卫。文中指皇太子将行冠礼,因其事大礼隆,有司请求增加兵力以使礼节齐备。
C.动静,指情况。文中具体指太子的冠礼必须在二月举行而不能改到十月,因为二月是吉月。
D.登,谷物成熟、丰收。其义与《孔雀东南飞》“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中的“登”不同。
1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二年,唐太宗提出了“三本”主张: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经营衣食以不失时机为本。
B.贞观二年,蝗灾四起,太宗到苑内狩猎时,看到蝗虫肆掠,就捡了几只先咒后吞,从此蝗不复为灾。
C.王珪用秦皇、汉武穷兵跋武穷奢极欲招致祸患的典故劝谏太宗,太宗很是认同并主张要无为少欲。
D.太宗认为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他自己作为百姓的衣食父母,应该克勤克俭、不奢侈浮华。
19.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2)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
20.太宗主张“国以人为本”,贞观十六年的时候,他想让百姓富裕尊贵,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答案】16.BEG17.C18.B19.(1)假若连年打仗,营建不停,而又想不错过农时,能办
得到吗?
(2)我只希望把灾祸转移到我身上,还怕什么疾病呢?20.①省徭赋;②不夺其时;③教行礼让。
【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既然粮食是如此丰足,我又是亿万百姓的衣食父母,也只想以身作则厉行节约,一定不随意奢侈浪
费。
“朕为亿兆人父母”是一个完整的语意,主谓宾结构齐全,单独成句,前后BE处断开;
“唯欲躬务俭约”中,“躬务俭约”是“欲”的宾语,“俭约”后G处需断开。
综上应在BEG三处断开。
17.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理解文言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现象的能力。
A.正确。句意:我真希望陛下能够像开始那样小心谨慎,善始善终。/我想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
B.正确。
C.“动静,指情况”错误。动静,偏义复词,偏“动”。动静,即一举一动的意思。句意:如果一举一动都必须
依照阴阳家的话去办。
D.正确。谷物成熟、丰收;立即。句意:如果粮食不丰收。/立即就答应了吧,就可以结为婚姻。
故选C。
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太宗到苑内狩猎时”,从原文“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来看,太宗到苑内是去看稻谷,而
不是去狩猎。
故选B。
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兵戈”,战争;“息”,停;“夺”,错过、丧失。
(2)“冀”,希望;“躬”,自身;“何疾之避”,宾语前置,应为“避何疾”。
2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文中写到“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大意是“现在我减少力役和赋税,不占
用他们农耕的时间,使他们能够顺应天时无拘束地把庄稼种好,这样百姓就可以富裕了”。总结起来即:省
徭赋;不夺其时。
还写至上敦行礼让,使乡闾之间,少敬长,妻敬夫,此则贵矣”,意思是“重视推行礼仪谦让,让乡间的百姓,
年轻的尊敬年长的,妻子尊敬丈夫,这样他们就能尊贵起来了”。总结起来即:教行礼让。
参考译文:
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任何事情都必须掌握根本。国家以人民为根本,人民以衣食
为根本,经营农桑衣食,以不失时机为根本。要不失时机,只有君主不生事劳民才能做到。假若连年打仗,
营建不停,而又想不耽误农时,能办得到吗?"大臣王珪说:“从前,秦始皇、汉武帝,对外大肆征战,
对内崇尚奢侈的宫室,民力既已耗尽后,祸患灾难也就产生了。他们难道不想让百姓安定吗?只不过失去
了安定民心的正道了。隋朝灭亡的前车之鉴,作为教训距今不远,陛下亲身经历过隋朝的弊病,知道用什
么办法来改变它。但是(这)在开始容易,坚持到底实在困难。我真希望陛下能够像开始那样小心谨慎,善
始善终,才能尽善尽美。”太宗说:“你讲得很对。安定百姓和国家,关键在于君主。君主不过多干扰百
姓,百姓就安乐,君主欲望过多,百姓就痛苦。这正是我抑制自己的情欲,而不断克制砥砺自己的原因啊。”
贞观二年,京城大旱,雌虫成灾。唐太宗亲自到田野去看稻谷,看见蝗虫(猖獗),就捡起了几只并骂
道:“百姓视稻谷为生命,你却把谷子吃了,你是在危害百姓啊。如果说老百姓有罪过,那么责任也只在
于国君一人,如果你真的有灵性,就应当只啃噬我的心脏,不要危害百姓。”(说完)就要把蝗虫吃掉,左
右的臣子大惊,连忙制止说:“(吃了)恐怕要生病,万万不可。”唐太宗说:“我只希望把灾祸转移到我
身上,还怕什么疾病呢?"(说完)便(一口)将螳虫吞下。从此,蝗虫不再成灾。
贞观五年,主管大臣上书说:“皇太子即将举行加冠礼,在二月里举行才吉祥,请陛下增加兵卫仪仗
的规模来使礼节齐备。”太宗说:“如今百姓春耕刚开始,这样做怕要妨碍农事。”于是下令将礼仪改在
十月。太子少保萧璃上奏说:“按照阴阳家的推算,在二月里举行最好。”太宗说:“阴阳禁忌那一套,
我从不信。如果一举一动都必须依照阴阳家的话去办,不顾天理道义,而想求得福佑吉祥,怎么可能呢?
如果所做的都能遵照正道,自然会遇事吉祥。并且吉凶取决于人,怎能听信阴阳禁忌那一套呢?农时很要
紧,不能片刻耽误。”
贞观十六年,唐太宗因为天下米价大都一斗值五个钱,更便宜的,一斗只值三个钱,就对侍臣说:“国
家以百姓为根本,百姓以粮食为生命。如果粮食不丰收,百姓就不再为国家所有了。既然粮食是如此丰足,
我又是亿万百姓的衣食父母,也只想以身作则厉行节约,一定不随意奢侈浪费。我常常想赏赐天下百姓,
使他们都富裕尊贵,现在我减少力役和赋税,不占用他们农耕的时间,使他们能够顺应天时无拘束地把庄
稼种好,这样百姓就可以富裕了。重视推行礼仪谦让,让乡间的百姓,年轻的尊敬年长的,妻子尊敬丈夫,
这样他们就能尊贵起来了。只要让天下人都这样,即使我不欣赏音乐,不去打猎,也乐在其中了!”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公(鲁襄公)薨之月,子产④相郑伯以如晋,晋侯以我丧故,未之见也。子产使尽坏其馆之垣,而纳
车马焉。士文伯(名句)让之,日:“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是以
令吏人完客所馆,高其闰阂,厚其墙垣,以无忧客使。今吾子坏之,虽从者能戒,其若异客何?以敝邑之
为盟主,爸串洋情,以待宾客,若皆毁之,其何以共命?寡君使自请命。”对日:“以敝邑褊小,介于大
国,诛求②无时,是以不敢宁居,悉索敝赋,以来会时事®。逢执事之不闲,而未得见;又不获闻命,未知
见时,不敢输币,亦不敢暴露。其输之,则君之府实也,非荐陟之,不敢输也。其暴露之,则恐燥湿之不
时而朽蠹,以重敝邑之罪。侨闻文公之为盟主也,宫室卑座,无理台榭,以崇大诸侯之馆。馆如公寝,库
厩缮修,司空以时平易道路,牛人以时埃馆宫室。诸侯宾至,仆人巡宫,车马有所,百官之属,各展其物。
公不留宾而亦无废事忧乐同之事则巡之,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畏寇盗,而亦
不患燥湿。今铜提之宫数里,而诸侯舍于亲入。门不容车,而不可逾越。盗贼公行,而天病不戒。宾见无
时,命不可知。若又勿坏,是无所藏币,以重罪也。敢请执事.将何所命之?虽君之有鲁丧,亦敝邑之忧
也。若获荐币,修垣而行,君之惠也,轻惮勤劳?”文伯覆命,赵子日:“信!我实不德,而以隶人之垣
以赢诸侯,是吾罪也。”使士文伯谢不敏焉。晋侯见郑伯,有加礼,厚其宴,好而归之。乃筑诸侯之馆。
叔向口:“辞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夫!子产有辞,诸侯赖之,若之何其释辞也?《诗》曰:辞之辑矣,
民之洽矣。辞之怪矣,民之莫矣。'其知之矣。”
(节选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注:①子产:名侨。郑国大夫。②诛求:征求,索取。③时事:朝见聘问。④堪(mi),粉刷墙壁。
21.文中画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案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黑。
公不留A宾B而亦无C废D事E忧F乐同之G事H则巡之
2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缮完葺墙,“缮”,修治,“葺”,修补;“完”同“院”;整意思是“修缮馆舍”
B.荐陈:荐,进献,陈,陈列。古时朝聘向主人献礼,必先陈列于庭,故称荐陈。
C.观,古代宫门前的双阙,与《岳阳楼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观”意思不同
D.敢,岂敢,怎敢,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敢以烦执事”中的“敢”意思相同。
2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产陪郑伯去晋国参加会盟,晋侯以鲁国丧事为借口,没有接见郑伯,郑国君臣受到冷落。
B.土文伯责问子产,晋国想方设法保证屈尊到访的诸侯的安全,身为诸侯臣属,为何毁坏馆垣。
C.士文伯复命后,赵文子深感自责,认为用简陋的馆舍羞辱诸侯是自己的过错,并派士文伯致歉。
D.叔向认为辞令不可偏废,他引用《诗经》中的相关语句、盛赞子产深谙辞令之道,诸侯因此受益。
2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吾子坏之,虽从者能戒,其若异客何?
(2)宾见无时,命不可知。若又勿坏,是无所藏币,以重罪也。
25.针对士文伯的责问,子产是从哪些方面加以应对的?请分层概括。
【答案】21.BEG22.D23.C24.(1)现在您拆毁了它,虽然您的随从能够自己戒备,让别
国的宾客又怎么办呢?
(2)接见宾客没有定时,君王接见的命令也无从知道。如果还不拆毁围墙,这就没有地方收存财物礼品,
从而要加重罪过了。25.①从自身,表达本国的真诚恭敬;②从历史,称赞晋文公礼遇诸侯的风范;
③从现实,陈述如今为完成使命的无奈。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文公不让宾客耽搁,也没有荒废宾主的公事。和宾客忧乐相同,有事就加以安抚。
“而”连接“公不留宾”和“亦无废事”两个分句,故应在BE处断开;
“忧乐同之”“事则巡之”为主语“公”的两个行为,语意完整,故应在中间G处断开。
故选BEGo
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
B.正确。
C.“观”,古代宫门前的双阙;景象。句意:没有奢华的观阁台榭。/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
D.“意思相同”错。“敢”,岂敢,怎敢;表敬词,冒昧的。句意:岂敢害怕修墙的辛勤劳动!/冒昧地拿亡郑
这件事麻烦您。
故选D。
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羞辱诸侯”错,文中“赢诸侯”,是“接待诸侯”之意,不是“羞辱诸侯”。
故选C。
2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坏”,拆毁、毁坏;“戒”,戒备;“若异客何”,“若……何”,固定句式,怎么办呢?
(2)“无时”,没有定时;“币”,财物礼品;“重”,加重。
2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由原文““以敝邑褊小……以重敝邑之罪”可知,子产从自身,表达本国的真诚恭敬。
②由原文“侨闻文公之为盟主也……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可知,从历史,子产称
赞晋文公礼遇诸侯的风范。
③由原文“今铜鞋之宫数里,而诸侯舍于隶人……若获荐币,修垣而行,君之惠也,敢惮勤劳?”可知,从现
实,子产陈述如今为完成使命的无奈。
参考译文:
襄公死去的那一个月,子产陪同郑简公到晋国去,晋平公由于我国有丧事,没有接见。子产派人将晋
国宾馆的围墙全部拆毁,而让郑国的车马进入馆舍安放。士文伯责备他,说:“我国由于政事和刑罚不够
完善,到处都是盗贼,这对于屈尊来存问寡君的诸侯臣属无法保证他们的安全,因此派官吏修缮宾客所住
的馆舍,加高大门,增厚围墙,以不让宾客使者担忧。现在您拆毁了它,虽然您的随从能够自己戒备,让
别国的宾客又怎么办呢?由于我国是诸侯的盟主,修缮围墙,来接待宾客。如果都拆毁了,那么将怎么供
应宾客的需要呢?寡君派我前来请问拆墙的原因。”子产回答说:“由于我国地方狭小,夹在大国之间,
而大国索取财物,又没有一定的时候,因此不敢安居,尽量搜索我国的财富,以便随时来朝会。正碰上你
们的国君没有空闲,因而没有能够见到;又得不到命令,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接见。我们不敢献上财物礼
品,也不敢让它暴露在外面。如果奉献,那么它就是君王府库中的财物,不经过在庭院里陈列的仪式,就
不敢奉献。如果让它们暴露在外面,就又害怕时而干燥时而潮湿因而腐朽或虫蛀,以加重我国的罪过。我
听说晋文公做盟主的时候,宫室矮小,没有奢华的观阁台榭,而把接待诸侯的宾馆修得又高又大,宾馆好
像现在君王的寝宫一样。对宾馆内的库房、马厩都加以修缮,司空及时整修道路,泥瓦工按时粉刷墙壁,
诸侯的宾客来了,仆人巡逻宫馆。车马有一定的处所,各部官吏各自陈列他的礼品。文公不让宾客耽搁,
也没有荒废宾主的公事。和宾客忧乐相同,有事就加以安抚,对宾客所不知道的加以教导,对他们的缺乏
加以接济。宾客来到晋国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不怕抢劫偷盗,也不担心干燥潮湿。现在铜鞍山的宫室绵
延几里,而诸侯住在像奴隶住的屋子里,门口进不去车子,而又不能翻墙而入。盗贼公开行动,而对天灾
疫病又没有任何防务措施。宾客进见诸侯没有一定的时候,君王接见的命令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发布。
如果还不拆毁围墙,这就没有地方收存财物礼品,从而要加重罪过了。冒味地问一声,对我们将有什么指
教?虽然君王有鲁国的丧事,但这同样也是我国的忧虑。如果能够奉上财物礼品,我们愿把围墙修好了再
走。这是君王的恩惠,岂敢害怕修墙的辛勤劳动!”士文伯复命。赵文子说:“他说得对。我们做的实在
是不好,用容纳奴隶的房屋去接待诸侯,这是我们的过错啊。”就派士文伯去表示歉意并说自己无能。晋
侯接见郑伯,特别加重了礼仪,举行极隆重的宴会,赠送更加丰厚,然后让他回去。于是就建造接待诸侯
的宾馆。
叔向说:“辞令的不能废弃就像这样吧!子产善于辞令,诸侯因他而得利,为什么要放弃辞令呢?《诗》
说:'辞令和谐,百姓团结,辞令动听,百姓安定。'他已经懂得这个道理了。”
(节选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㈤2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消南居士传
归有光
海南居士者,姓杜氏,名孟乾。其先自魏滑徙扶沟邑,居消水南,故以为号。曾祖清,以明经任大同
经历;祖璘,赠户部主事;父绍,进士,官户部主事。居士少为诸生,已有名,岁木省,督学第其文为首,
而户部乃次居四。时户部得举,人目:“此子不欲先其父耳!”久之,竟不第。
贡①入太学,选调清苑主簿,庇马政。却礼币之赠,数言利病于太守。又欲开郎山煤,导九河。诸所
条画,皆切于时,太守嗟异之。会创芦沟河桥,雷尚书檄入郡选其才,得清苑主簿而委任焉。然范人爱其
仁恕,及闻居士之孙化中举于乡,喜相谓曰:“固知吾杜母之有后也。”升泸州经历,丁内学,服阕,改
巩昌。至则陈茶马利病,太守器其能,郡事多咨焉。竟卒于官,年五十。
居士为学精博,尤长于诗。所交皆知名士。平生尚气轻财,收恤姻党,字孤寡,不惮分产畀之。县中
有事,皆来取决,伉直不容人之过,族人子弟往往遭挞楚。然未尝宿留②于中,皆敬服,而怨谤者等矣。
初,清水东折,岁久冲淤,转而北。居士力言于令,改浚以达于河,扶沟人赖其利。居士于家事不誉
省③,闻有善书,多方购之。建书楼,且戒子孙善保守,刻石以记。
君既没.其从父弟孟诗状其行如此。嘉靖四十四年.化中登进士,明年,为邢州司理。隆庆三年,吴
郡归有光,化中同年进士也,来为司马,因采孟诗语,著之其家传。
归子日:大梁固多奇士,尤以诗名。吾读海南诗,意其人必超然埃鹿④之表。及为小官,似非所屑,
魏必欲有以自见⑤。乃知古人之志行所存,不可测也。视世之规规溺溺⑥无居士之高情逸兴虽为官岂能辨
治哉?化中盖深以予言为然云。
【注】①贡:封建时代给朝廷荐举人才,如“贡生”,指经科举考试升入京师国子监读书的人。②宿
留:谓存之于心。③皆省:计虑省察。④埃塔:尘埃。⑤自见:显露自己。⑥规规谟谟:浅陋拘泥。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视世之A规规谨谟B无居士之C高情D逸兴E虽为F官G岂能F辨治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比,这里指科举考试中的乡试,明、清两代三年一次,在省城举行,中者称举人。
B.丁内艰,指遭遇母亲的丧事,又称“丁内忧”“丁母忧”。“丁”,指遭逢。
C.鲜,少,与《爱莲说》“陶后鲜有闻”中的“鲜”意思相同。
D.顾,表转折,与《促织》“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中的“顾”用法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泊南居士的先辈中有曾在中央或地方任职的,他也颇有文才,文章曾被督学评定为第一名,但户部
按次序排位他为第四名。
B.泊南居士多次向太守进言利弊,又主持开采了郎山煤,疏导了九河;做清苑主簿时,当地百姓因他
仁义宽容而喜爱他。
C.泊南居士收养抚恤姻亲族人,抚养孤寡之人,不害怕将家产分给别人;他容不下别人的过错,族中
子弟经常因犯错遭他鞭打,但都尊敬佩服他。
D.泊南居士喜好藏书,他听到有好的书,就用多种方法去买;他建造了一个书楼,并且告诫子孙好好
保存守护它,并把他的告诫之语刻在石头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劳务派遣双方协议书七篇
- 个人建筑承包协议
- 非典型麻疹综合征病因介绍
- 机械基础 课件 模块八任务三 联轴器与离合器
- (2024)黄金选矿剂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
- 全景式数字游民洞察报告
- 兽医寄生虫病学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 佐乐米贴鼻子课件
- 养老院老人洗浴卫生管理制度
- 养老院老人紧急救援人员培训制度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 2024统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2024-2025学年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测试卷(教科版)
- 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浙江工业大学
- 2024年典型事故案例警示教育手册15例
- 绘本PPT:可怕的大妖怪
- 【打印版】202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中考一模数学试卷及解析
- EN1779-欧洲无损检测标准
- 【数据结构】A类停车场管理系统
-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ppt
- 机械原理榫槽成型半自动切削机课程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