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CCST/CEC
辽宁省电力工程协会标准
T/CEC****—2023
飞轮储能电站施工及验收规范
Codeforconstructionandacceptanceofflywheelenergystoragestation
(征集意见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辽宁省电力工程协会发布
1总则
1.1为使飞轮储能电站施工及验收工作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统一技术要求,做到安全可靠、
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1.2本规范适用于500kW级及以上飞轮储能电站新建、扩建或改建工程,不适用于移动式飞轮储
能电站。
1.3飞轮储能电站的施工及验收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
2术语
2.1
飞轮储能电站flywheelenergystoragestation
由一个或多个飞轮储能系统构成,能进行电能存储、转换及释放的电站,由若干个不同或相同
类型的飞轮储能系统以及变配电系统、监控系统和辅助设备设施组成。
2.2
飞轮储能系统flywheelenergystoragesystem
由一个或多个飞轮储能单元、飞轮储能变流器、辅助设备和飞轮管理系统构成,能够实现动能
和电能相互转换的系统。
2.3
飞轮储能单元flywheelenergystorageunit
具有独立的飞轮动能存储能力的最小机电结构组件单元,一般由飞轮、电动/发电机一体机、轴
承、密封壳体等构成。
2.4
飞轮储能变流器flywheelpowerconversionsystem
飞轮储能系统中,连接于飞轮储能系统与电网(和/或负荷)之间的实现电能双向转换的变流器。
2.5
飞轮管理系统flywheelmanagementsystem(FMS)
监测和管理飞轮储能单元、飞轮储能变流器和辅助设备的运行参数,具有相应的控制、保护和
通信功能的装置。
2.6
可用充电/放电能量availablecharging/dischargingenergy
飞轮储能系统工作在并网运行模式,以额定功率从最低工作转速充电至最高工作转速过程中
的交流并网点充电能量,和飞轮储能系统以额定功率从最高工作转速放电至最低工作转速过程
中的交流并网点放电能量。
2.7
充放电循环效率charging-dischargingcycleefficiency
飞轮储能系统工作在并网运行模式,在额定运行条件下可用充电和放电能量的比值为充放电循
环效率。
2
2.8
飞轮储能系统滞后时间flywheelenergystoragesystemlagtime
在额定的运行条件下,飞轮储能系统滞后时间小于150ms。
2.9
充放电响应/调节/转换时间charging-dischargingresponse/regulation/transfertime
充放电响应时间应不大于200ms,充放电调节时间应不大于1000ms,充放电转换时间应不大于
300ms。
2.10
待机功耗standbypowerconsumption
飞轮储能系统工作在并网运行模式,使飞轮储能系统具备运行条件,且各部件达到热平衡状态,
设备保护及自动装置满足带电要求时能耗。
3
3基本规定
3.1施工现场应具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和综合施工质
量水平评定考核制度。
3.2未实行监理的建筑工程,建设单位相关人员应履行本标准涉及的监理职责。
3.3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建筑工程采用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成品、建筑构配件、器具和设备应进行进场检验。凡
涉及安全、节能、环境保护和主要使用功能的重要材料、产品,应按各专业工程施工规范、
验收规范和设计文件等规定进行复验,并应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
——各施工工序应按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经施工单位自检符合
规定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各专业工种之间的相关工序应进行交接检验,并应记录;
——对于监理单位提出检查要求的重要工序,应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
工;
——对于监理单位提出检查要求的重要工序,应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
工。
3.4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按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适当调整抽样复验、试验数量,调整后的
抽样复验、试验方案应由施工单位编制,并报监理单位审核确认。
——同一项目中由相同施工单位施工的多个单位工程,使用同一生产厂家的同品种、同规格、
同批次的材料、构配件、设备;
——同一施工单位在现场加工的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用于同一项目中的多个单位工程;
——在同一项目中,针对同一抽样对象已有检验成果可以重复利用。
3.5当专业验收规范对工程中的验收项目未作出相应规定时,应由建设单位组织监理、设计、施工
等相关单位制定专项验收要求。涉及安全、节能、环境保护等项目的专项验收要求应由建设单位组
织专家论证。
3.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应按下列要求进行验收:
——工程质量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方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格;
——验批的质量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
——对涉及结构安全、节能、环境保护和主要使用功能的试块、试件及材料,应在进场时或施
工中按规定进行见证检验;
——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监理单位进行验收,并应形成验收文件,验收合格后
方可继续施工;
4
——对涉及结构安全、节能、环境保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应在验收前按规定进行抽样
检验;
——工程的观感质量应由验收人员现场检查,并应共同确认。
3.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符合工程勘察、设计文的要求;
——符合本文件和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
5
4土建工程
4.1一般规定
4.1.1土建工程的施工应按照GB50300的相关规定执行。
4.1.2测量放线工作应按照GB50026的相关规定执行。
4.1.3土建工程中使用的原材料进厂时,应进行下列检测:
——原材料进场时应对品种、规格、外观和尺寸进行验收,材料包装应完好,应有产品合格证
书、中文说明书及相关性能的检测报告;
——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GB1499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
能检验;
——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
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质量应符合GB175的规定。
4.1.4当国家规定或合同约定应对材料进行见证检测时或对材料的质量发生争议时,应进行见证检
测。
4.1.5原材料进场后应分类进行保管,对钢筋、水泥等材料应存放在能避雨、雪的干燥场所,并应
做好各项防护措施。
4.1.6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施工应符合GB50204的相关规定。
4.1.7对掺用外加剂的混凝土,相关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GB8076和GB50119的相关规定。
4.1.8混凝土的冬期施工应符合JGJ/T104的相关规定。
4.1.9需要进行沉降观测的建(构)筑物,应及时设立沉降观测标志,做好沉降观测记录。
4.1.10隐蔽工程可包括:混凝土浇筑前的钢筋检查、混凝土基础基槽回填前的质量检查等。隐蔽工
程的验收应符合下列要求:
——隐蔽工程隐蔽前,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质量评定验收标准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向监理方
提出验收申请;
——应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隐蔽,隐蔽工程验收签证单应按照DL/T5210相关要
求的格式进行填写
4.2土方工程
4.2.1土方工程的施工应执行GB50202的相关规定,深基坑基础的土方工程施工还应执行JGJ120
的相关规定。
4.2.2土方工程的施工中如遇有爆破工程应按照GB50201的相关规定执行。
6
4.2.3工程施工之前应建立全场高程控制网及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点与平面控制点应采取必要保
护措施,并应定期进行复测。
4.2.4土方开挖之前应对原有的地下设施做好标记,并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4.2.5支架基础采用通长开挖方式时,在保证基坑安全的前提下,需要回填的土方宜就近堆放,多
余的土方应运至弃土场地堆放。
4.2.6对有回填密实度要求的,应试验检测合格。
4.3支架基础
4.3.1混凝土独立基础、条形基础
混凝土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的施工应按照GB50204的相关规定执行,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先进行基槽验收,轴线、基坑尺寸、基底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基坑内
浮土、杂物应清除干净;
b)基础拆模后,应对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进行检查,并及时对缺陷进行处理;
c)外露的金属预埋件应进行防腐处理;
d)在同一支架基础混凝土浇筑时,宜一次浇筑完成,混凝土浇筑间歇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初
凝时间,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应做施工缝处理;
e)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
f)支架基础在安装支架前,混凝土养护应达到70%强度;
g)支架基础的混凝土施工应根据与施工方式相一致的且便于控制施工质量的原则,按工作班
次及施工段划分为若干检验批;
h)预制混凝土基础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对超过尺寸允许偏差且影响
结构性能、使用功能的部位,应按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
4.3.2桩式基础
桩式基础的施工应执行GB50202及JGJ94的相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压(打、旋)式桩在进场后和施工前应进行外观及桩体质量检查;
b)成桩设备的就位应稳固,设备在成桩过程中不应出现倾斜和偏移;
c)压桩过程中应检查压力、桩垂直度及压入深度;
d)压(打、旋)入桩施工过程中,桩身应保持竖直,不应偏心加载;
e)灌注桩成孔钻具上应设置控制深度的标尺,并应在施工中进行观测记录;
f)灌注桩施工中应对成孔、清渣、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水泥浆)等进行全过程检查;
g)灌注桩成孔质量检查合格后,应尽快灌注混凝土(水泥浆);
7
h)采用桩式支架基础的强度和承载力检测,宜按照控制施工质量的原则,分区域进行抽检。
4.3.3屋面支架基础
屋面支架基础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a)支架基础的施工不应损害原建筑物主体结构及防水层;
b)新建屋面的支架基础宜与主体结构一起施工;
c)采用钢结构作为支架基础时,屋面防水工程施工应在钢结构支架施工前结束,钢结构支架
施工过程中不应破坏屋面防水层;
d)对原建筑物防水结构有影响时,应根据原防水结构重新进行防水处理;
e)接地的扁钢、角钢均应进行防腐处理。
4.3.4支架基础和预埋螺栓(预埋件)的偏差
4.3.4.1混凝土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的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混凝土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的尺寸允许偏差
项目名称允许偏差(mm)
轴线±10
顶标高0,-10
每米≤5
垂直度
全高≤10
截面尺寸±20
4.3.4.2桩式基础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桩式基础尺寸允许偏差
项目名称允许偏差(mm)
桩位D/10且小于或等于30
桩顶标高0,-10
每米≤5
垂直度
全高≤10
灌注桩±10
桩径(截面尺寸)混凝土预制桩±5
钢桩±0.5%D
注:若上部支架安装具有高度可调节功能,桩顶标商偏差则可根据可调范围放宽;D为直径。
4.3.4.3支架基础预埋螺栓(预埋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支架基础预埋螺栓(预埋件)允许偏差
项目名称允许偏差(mm)
预埋螺栓+20,0
标高偏差
预埋件0,-5
8
预埋螺栓2
轴线偏差
预埋件±5
4.4场地及地下设施
4.4.1道路
4.4.1.1道路的防水坡度及施工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4.4.1.2飞轮储能电站道路的施工宜采用永临结合的方式进行。
4.4.2电缆沟的施工
电缆沟的施工除应符合设计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a)电缆沟的预留孔洞应做好防水措施;
b)电缆沟道变形缝的施工应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c)室外电缆沟盖板应做好防水措施。
4.4.3站区给排水管道
站区给排水管道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a)地埋的给排水管道应与道路或地上建筑物的施工统筹考虑,先地下再地上。管道回填后应
尽量避免二次开挖,管道埋设完毕应在地面做好标识;
b)给、排水管道的施工应符合GB50268的相关规定。
4.4.4雨水井口
雨水井口应按设计要求施工,如设计文件未明确时,现场施工应与场地标高协调一致;集水井
一般宜低于场地20mm~50mm,雨水口周围的局部场地坡度宜控制在1%~3%;施工时应在集水
口周围采取滤水措施。
4.5建(构)筑物
4.5.1建筑物
4.5.1.1飞轮储能电站建筑物的施工应符合DL5190.1的规定。
4.5.1.2一般规定如下:
a)建筑物施工前,应根据结构形式,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编制施工方案,并经批准后方可施工;
b)建筑物施工所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等应有合格证明文件,应按规定进行现场检
验或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有见证取样检测要求的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c)建筑物施工使用预制构件时,构件宜采用工厂化制作,并在构件装卸、运输及安装过程中
做好成品保护;
d)建筑物如采用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应编制专项施工技术方案;
9
e)建筑物冬雨季施工时,应采取相应措施。
4.5.1.3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在管线敷设及预埋件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建筑物中的各种预埋管线应一并敷设,固定牢固,同时核对管线的位置、种类和数量,并
在浇筑和振捣混凝土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对其造成扰动;
b)建筑物地面等部位的电气设备预埋件应采取措施确保位置准确、标高正确,并固定牢固,
在浇筑和振捣混凝土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对其造成扰动。
4.5.1.4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当采用叠合构件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在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叠合面上的杂物、浮浆及松散骨料,表面干燥时应洒水湿润,洒
水后不得留有积水;
b)在混凝土浇筑时,采取由中间向两边的方式,不得污染预埋件外露连接部位;
c)在模板支设及钢筋绑扎时,应将建筑物中的预埋管线一并敷设,固定牢固,同时核对管线
的位置、种类和数量,并在浇筑和振捣混凝土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对其造成扰动;
d)叠合构件混凝土浇筑时,不应移动预埋件的位置;
e)安装施工时,应控制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规定,并应避免单个预制构件承受较大的集中荷
载与冲击荷载;
f)叠合构件应在后浇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拆除支撑或承受施工荷载。
4.5.1.5采用钢结构的建筑物,应符合下列要求:
a)钢结构的构件制作前应先进行放样或号料,并根据工艺要求预留加工裕量;
b)钢结构安装前,应对基础工程进行验收,重点复核基础定位轴线及标高,其偏差不超过国
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安装时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安装方法,按照合理顺序进
行,并采取可靠的临时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c)钢结构焊接及检验技术人员应接受过相应的培训,并具有相应的资格证书;
d)钢结构的防腐涂装应根据工艺要求采用合适的方法,防火涂装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
规定,并在防腐涂装之后进行;
e)建筑物屋面及外墙等构件安装完毕后,应做好防水处理。
4.5.2构筑物
4.5.2.1一般规定如下:
a)构筑物施工所用的原材料、构(配)件等应有合格证明文件,应按规定进行现场检验或复验,
合格后方可使用;
b)采用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应编制专项施工技术方案;
10
c)构筑物冬雨季施工时,应采取相应措施。
4.5.2.2飞轮储能电站围墙应按照设计要求设置伸缩缝。采用装配式结构时,装配式墙板应采用工
厂化制作,运输及装卸过程中做好成品保护。
4.5.2.3主变压器防火墙施工,应根据防火墙的具体结构形式确定施工方案,墙体耐火极限需达到
防火要求。
4.5.2.4采用砌体或现浇混凝土结构的电缆沟道,应按照设计要求设置伸缩缝。采用砌体结构时,
在回填土一侧应按设计要求对沟壁进行防水处理,并在砌体沟道顶部设置压顶。
4.5.2.5飞轮储能电站设备构支架运输、装卸与组立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做
好成品保护。构支架组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经批准后方可施工。
4.5.2.6飞轮储能电站设备构支架基础均应按照GB50666的有关规定进行。
11
5消防、暖通和给排水工程
5.1消防工程
5.1.1消防工程应由具备相应等级的消防设施工程施工资质的单位承担,项目负责人及其主要的技
术负责人应具备相应的管理或技术等级资格。
5.1.2消防工程施工前应具备下列条件:
——施工图纸应报当地消防部门审查通过;
——工程中使用的消防设备和器材的生产厂家应通过相关部门认证。设备和器材的合格证及检
测报告应齐全,且通过设备、材料报验工作。
5.1.3消防部门验收前,建设单位应组织施工、监理、施工和使用单位进行消防自验;安装调试完工
后,应由当地专业消防检测单位进行检测并出具相应检测报告。
5.2取暖通风工程
5.2.1一般规定如下:
——取暖通风工程应由具备施工资质的单位承担,项目负责人及其主要的技术负责人应具备相
应的管理或技术等级资格;
——取暖通风工程主要包括冬季采暖施工,通风、空调施工,防、排烟施工;
——冬季采暖施工符合GB50019、DL/T5035要求;
——通风、空调施工符合GB50019、GB50736、DL/T5035要求;
——防、排烟施工符合GB51251内容。
5.2.2采暖施工要求
5.2.2.1飞轮储能车间及控制楼应采用温控节能蓄热型电暖气,保证车间、配电室、储瓶间值班温
度5℃,卫生间温度16℃,消防控制室18℃~20℃。
5.2.2.2综合办公楼建筑性质为民用建筑,应采取连续性供暖方式,按照GJJ34选取。
5.2.2.3工程供暖应采用散热器系统,散热器为辐射对流铸铁散热器,每组散热器均设置三通恒温
阀,采暖管材采用焊接钢管,每个采暖系统环路上均设置手动调节阀。
5.2.3通风、空调施工要求
5.2.3.1飞轮储能车间设置通风系统应参照发电厂主厂房排风标准及设备工艺资料配置相应排风
系统,宜采用机械排风,自然补风形式的通风系统。
5.2.3.2飞轮储能车间应设置VRV多联机空调制冷系统对车间降温,保证飞轮储能车间生产正常运
行。
12
5.2.3.3蓄电池室、配电室、二次设备间均应设独立机械排风,自然补风。
5.2.3.4储瓶间应GB50370的通风要求。
5.2.3.5公共卫生间均应设置设带止回装置的排气扇。
5.2.3.6梯机房应设独立机械排风,自然补风,按电梯机房设备发热量相匹配。
5.2.3.7厨房通风系统应为直流式机械通风系统。
5.2.3.8消防控制室应结合电气工艺设备要求,安装独立的机房专用空调,保证机房的温湿度要求。
5.2.3.9综合办公楼根据使用需要,活动室、会议室、餐厅、办公室等重要房间可按需要设置分体
式空调。
5.2.4防、排烟施工要求
5.2.4.1工程封闭楼梯间的防烟施工均采用自然通风形式。
5.2.4.2工程设置排烟系统的场所或部位采用挡烟垂壁、结构梁及隔墙等划分防烟分区:
——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
——挡烟垂壁等挡烟分隔设施的深度、防烟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及其长边最大允许长度以及排
烟防火阀、排烟口的设置均应符合GB51251的相关规定。
5.2.4.3排烟量应按同一防火分区中任意两个相邻防烟分区防烟分区的排烟量之和最大值计算。
5.2.4.4排烟风机机房应设于屋面,排烟风机与排烟管道的连接部件应能在280℃时连续30min
保证其结构完整性,排烟管道应设置280℃排烟防火阀。
5.2.4.5排烟口的面积应按计算确定,且保证防烟分区内任一点与最近的排烟口之间的水平距离不
应大于30米。
5.2.4.6排烟口应设置储烟仓内,在棚顶或靠近棚顶的墙面上。
5.2.4.7排烟口的设置宜使烟流方向与人员疏散方向相反,排烟口与附近安全出口相邻边缘水平距
离不小于1.5米,其风速不大于10m/s。
5.2.4.8发生火灾时排烟机应由现场手动启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启动、消防控制中心手动启
动。
5.2.4.9系统中任一排烟口开启时,排烟风机应自动启动。
5.2.4.10排烟防火阀(风机入口处)在280℃应能自行关闭,并应连锁关闭排烟风机。机械排烟
系统中的常闭排烟口应具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开启、消防控制室手动开启、和现场手动开启功
能,其开启信号应与排烟风机联动。
5.3给排水工程
5.3.1一般规定如下:
13
——给排水工程应由具备施工资质的单位承担,项目负责人及其主要的技术负责人应具备相应
的管理或技术等级资格;
——给排水遵循的国家有关法律、技术规范及标准,包含但不限于GB50013、GB50014、GB
50015等。
5.3.2飞轮储能电站排水系统宜采用雨污分流制,分设生活污水、雨水排水及事故油池排水。
5.3.3生活污水应经化粪池滞留沉淀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5.3.4站区雨水排水应包括站区场地雨水排水、电缆沟的雨水排水:
——区场地雨水采用地面自然散排与雨水暗沟相结合的方式排至站外。道路纵向坡度采用0.5%,
便于排水;
——电缆沟的雨水排水则通过重力流动排水暗管排至在站区就近设置的雨水集水井,定期使用
移动排污泵将电缆沟内雨水排出。
5.3.5事故油池排水,油水混合物应在事故油池中静置后油水分离,分离后的雨水排入站区场地雨
水系统。
5.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5.4.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
的相关规定。
5.4.2火灾报警系统的布管和穿线工作,应与土建施工密切配合。
5.4.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调试,应先分别对探测器、区域报警控制器、集中报警控制器、火灾报警
装置和消防控制设备等逐个进行单机通电检查,正常后方可进行系统调试。
5.4.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电后,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火灾报警控制器》GB4717的相关规定进行
检测,对报警控制器主要应进行下列功能检查:
——火灾报警自检功能应完好;
——消音、复位功能应完好;
——故障报警功能应完好;
——火灾优先功能应完好;
——报警记忆功能应完好;
——电源自动转换和备用电源的自动充电功能应完好;
——备用电源的欠压和过压报警功能应完好。
5.4.5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照明回路有联动功能时,联动功能应正常、可靠。
14
5.4.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竣工时,施工单位应根据当地消防部门的要求提供必要的竣工资料。
5.5消防系统
5.5.1消火栓系统的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2的相关规定,其灭火系统的施工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消防水池、消防水箱的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41的相关规定和设计要求;
——消防水泵、消防气压给水设备、水泵接合器应经国家消防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合格,
并应有产品出厂检测报告或中文产品合格证及完整的安装使用说明;
——消防水泵、消防水箱、消防水池、消防气压给水设备、消防水泵接合器等供水设施及其附
属管道的安装,应清除其内部污垢和杂物。安装中断时,其敞口处应封闭;
——消防供水设施应采取安全可靠的防护措施,其安装位置应便于日常操作和维护管理;
——消防供水管直接与市政供水管、生活供水管连接时,连接处应安装倒流防止器;
——供水设施安装时,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应采取防冻措施;
——消防水池和消防水箱的满水试验或水压试验应符合设计要求;
——消火栓水泵接合器的各项安装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接口安装高度允许偏差为20mm。
5.5.2气体灭火系统的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3的相关
规定。
5.5.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1的相关规定。
5.5.4泡沫灭火系统的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泡沫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81的相关
规定。
15
6电气设备安装
6.1一般规定
6.1.1标志
产品铭牌和标识应符合下列规定:
a)铭牌应包括产品名称、分类和编码、商标、出厂编号、制造商名称、制造日期或批号等内
容;
b)产品应有防触电、接地、高压标识。
6.1.2包装
产品包装应满足以下要求:
——产品应有外包装,包装应符合GB/T13384的规定;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和警示标志应符合GB/T191的规定;
——包装箱内随行文件应包括:装箱单、产品合格证、产品使用说明书、出厂检验报告、保修卡
用户意见调查表等。
6.2飞轮储能组件
6.2.1飞轮储能设备运输要求
飞轮储能设备运输应遵循安全、可靠、适用的原则,配备具有适合长途运输、多次搬运和装卸
的坚固包装,应采取有效的减振、防冲击的措施,结合飞轮储能单元自身特性,避免在运输过程中
对储能机构及设备机械结构产生不可逆损伤,同时避免装卸过程中由于垂直、水平加速度引起的设
备损坏。
6.2.1.1设备吊装要求
飞轮储能单元、飞轮控制设备宜采用行车或吊车装卸。应使用托盘装载,避免搬运过程受到强
烈振动,托盘的各垂直和水平边使用护角保护,起吊时应使用托.盘工装上的吊耳,严禁直接起吊飞
轮储能单元本体。飞轮储能单元起吊作业需保证储能机构平衡吊运,起吊倾斜角度不应大于3°。
吊钩应对准储能设备中心,吊索与铅垂线的夹角不得大于30°,若不能满足,需使用专用横梁挂吊
进行吊装。
6.2.1.2设备运输要求
16
飞轮储能设备装载于运输车辆时,应设置防滑、防倾倒的措施,防止运输过程中发生滑动或倾
倒。在运输过程中需保证匀速行驶,避免急停、急刹,以防因剧烈冲击或严重振动而损坏飞轮储能
单元内部储能机构。
6.2.1飞轮储能设备安装要求
6.2.1.1设备布置要求
——不同类型的储能单元设备宜分区布置;
——储能设备基础应依据设备手册要求,充分考虑设备运行所需的基础抗振性能,室内布置设
备的基础单体基础混泥土强度不低于17.3MPa,水平平面度小于3mm,倾斜角度小于等于
3°,基础无法满足要求的情况下,需加装专用共装底座提高整体安装抗振性;
——储能设备布置可采用全户外布置、全户内布置和半户内布置三种型式;
——对于户外布置的储能单元,设备的防污、防烟雾、防风沙、防湿热、防水、防严寒等性能
应与当地环境条件相适应。户外布置的储能单元相关设备外壳防护等级宜不低于现行国家
标准《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4208规定的IP54。
6.2.1.2设备安装布线要求
a)柜内内配线应连接牢固,接触良好,包扎紧密,绝缘可靠,标志清楚,绑扎整齐美观;
b)所有元器件均应牢固的固定在骨架或支架上;
c)布线时每根导线要拉勒挺直,行线做到平直整齐,式样美观。导线穿越金属板孔时,须在
金属板孔上套上合适的保护物,如橡皮护圈、尼龙套等;
d)导线削除绝缘层后,导线芯表面不得有明显的划痕,以免弯曲时导线断裂,削去绝缘层后,
应将线芯表面的污物和氧化层去除,以保证接触良好;
e)活动线束应考虑最大极限位置需用长度;
f)二次侧导线不允许有中间接头、强力拉伸导线及其绝缘被破坏的情况;
g)每一个接点接线最多不超过两根,当需要连接两根以上导线时,应采用过渡端子,以确保
连接可靠性;
h)裸露在箱体外部,且易触及的导线端子应加绝缘保护;
i)每个元件应标注醒目的符号,使用的符号或代号必须与原理图或接线图一致,且标记清楚,
并有永久的附着力。
17
6.3变流、变频设备
6.3.1变流、变频设备运输、储存要求
6.3.1.1变频器在运输过程中须小心轻放、严禁雨淋、曝晒,应避免重压、撞击和倒放,以及长时
间的不必要颠簸。
6.3.1.2运输温度应在-20℃~+65℃范围内。
6.3.1.3考虑变流、变频设备模块高度,选择运输工具时,要同时考虑运输过程中是否有限高等因
素存在;
6.3.1.4对于重要的电子设备,应在运输过程中进行监控和跟踪,及时处理异常问题;
6.3.1.5配备防潮、温控措施,确保运输途中不受外部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6.3.1.4变频器储存不得曝晒及雨淋,应存放在空气流通、周围介质温度在-20℃~+65℃范围内,
空气最大相对湿度不超过90%(相当于空气温度20%±5℃时)及无腐蚀性气体的仓库中。
6.3.2变流、变频设备安装要求及条件
6.3.2.1一般要求
——消防供水设施应采取安全可靠的防护措施,其安装位置应便于日常操作和维护管理;
——无腐蚀、无易燃易爆气体、液体;
——无灰尘、漂浮性的纤维及金属颗粒;
——安装场所的基础、墙壁应坚固无损伤、无震动;
——要避免阳光直射;
——无电磁干扰;
——安装坏境宜为干燥室内,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以及淋雨和潮湿的环境;
——安装环境尽量远离人员生活范围,避免运行噪音污染;
——接线完毕后,屏柜出线孔应用防火泥或防护沙袋封堵,以防鼠害。
6.3.2.2特性要求
6.3.2.2.1变流、变频设备的安装空间及通风
变流、变频设备内部装有冷却风扇以强制风冷,为了使冷却循环效果良好,所以必须将变流、
变频设备垂直安装。将多台变流、变频设备安装在同一装置或控制箱里时,为减少相互热影响,建
议要横向并列安装。
6.3.2.2.2变流、变频设备盖板的拆卸
在安装过程中,需要拆卸变流、变频设备盖板,对其进行测试、检查、接线等。需注意不同变
流、变频设备的特点,根据设备特性进行安装。
18
6.3.2.2.3变流、变频设备的接线要求
——柜内接线应线标清晰,线束连接牢固;
——柜内以及变流、变频设备内部无残留线屑,如:金属屑、短断头及其螺杆、螺母等;
——端子接线的裸露部分应设置足够的隔离措施,避免与其他带电端子,变流、变频设备外壳
接触。
6.3.2.2.4控制回路接线的注意事项
——控制回路与主回路的接线,以及与其他动力线、电力线应分开走线,并保持一定距离;
——变流、变频设备控制回路中的继电器触点端子引线,与其他控制回路端子的连线要分开走
线,以免触点闭合或断开时造成干扰信号;
——为了防止噪声等信号引起的干扰,使变流、变频设备产生误动作,控制回路采用屏蔽线;
——交流变频电源为了使用和通讯的可靠性,防止其他干扰,须使用独立的接地,同时接地电
阻小于1Ω。交流变频电源所有的I/O通讯接口等接地线应与相应系统接地线独立连接。
6.4变压器
6.4.1变压器安装
变电站电力变压器的安装应符合GB50148-2010的规定。
6.4.1.132.5MVA及以上变压器的装卸及运输,应对运输路径及两端装卸调节作充分调查,制定
施工安全措施。变压器在装卸和运输过程中,不应有严重的冲击和振动。电压在220kV及以上且容
量在150MVA及以上的变压器均应装设三维冲击记录仪。冲击允许值应符合制造厂及合同的规定。
运输倾斜角不得超过15°。变压器装卸及就位应使用电力产品设计的专用受力点,并应采取防滑、
防溜措施,牵引速度不应超过2m/min。
6.4.1.2油浸变压器复装
a)总体复装上节油箱前,须再次清理器身及油箱内的异物、污物等。
b)有安装标志的零件与部件须按照安装标志所指示的部位复装(如高压、中压升高座及压力
释放装置,升高座与油箱的相对位置和角度等)。
c)变压器引线所有根部不得受拉、扭及弯曲。
d)对于66kV级及以上的引线,当采用穿缆式套管时,引线的包扎绝缘椎梢必须进入套管下部
均压球的口内。当采用导杆式套管时,应先将均压球从套管上拧下来,套在引线上,引线
与导电杆连接牢固,经测量接触电阻证明接触良好后,再将均压球拧紧在套管尾部。
e)变压器在基础上水平安装不需要倾斜。联管已经有≥1.5%的坡度;
19
f)各温度计座内应注满变压器油;
g)按照变压器总装图复装已拆卸的各组件、部件及零件(其中气体继电器暂不装,两端联管
法兰用盖板密封好)。待变压器真空注油后再装气体继电器;
h)密封垫圈放在槽中或法兰上以前,应使金属表面清洁,密封垫圈在槽内应正确就位,用螺
栓紧固时应使法兰四周受力均匀;
i)对有载分接开关的安装应注意水平轴和垂直轴的配装,装好后应使手柄转动灵活、可靠,
分接指示正确。
j)真空注油后的添加油只能从油箱上部缓慢注入,绝不允许从油箱下部的阀门处注油(使用
脱气油时除外);油质应符合GB2536规定。
k)添加油后应严密监视所有密封部位不得有渗漏油,至少要监视72h,然后再按规定进行放
气;
l)二次回路接线设有电缆槽盒,电缆、电缆槽盒的装配可分段进行;
1)通过油箱上的底板将电缆槽盒盒底固定在油箱上;
2)按照测控接线图,沿电缆槽盒盒底将二次控制电缆码好;
3)最后扣上电缆槽盒盒盖并用螺栓将盒盖盒底固定在一起;
4)将信号温度计、气体继电器、压力释放阀、油位计及电流互感器等组件的电气接点接
至端子箱内;
5)将所有接地线、端控连线按图接好。
m)装配变压器各组部件的过程中各规格钢螺栓的扭紧力矩见表4。
表4螺栓扭紧力矩
螺栓规格M12M16M20M24M30
扭紧力矩N.m35±590±15175±20310±25610±30
6.4.1.3真空处理和注油
真空注油须在变压器总装配后进行。
a)真空脱水脱气;
b)绝缘油必须按GB50150的规定试验合格后,方可注入变压器、电抗器中;
c)注油:
1)油温45℃~55℃,注油速度要平稳(2t~5t)/h,注油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以上规
定的真空度;
2)变压器油经油箱下部的阀门处注入;
20
3)注油完毕立即关闭阀门,拆除注油管将注油口密封,此时还应继续抽真空,并在规定
的真空度下维持8h,补油按GB50148规定进行。
4)注油工序全部完成后,再取油样进行试验(并与注油前的化验结果相比较),然后在
温度不低于+10℃的条件下进行下列绝缘性能测量。
d)绝缘电阻R60〞≥出厂值的70%(2500V兆欧表);绕组的绝缘电阻吸收比R60″/R15″≥
出厂值的85%。
e)绕组的tgδ值不大于出厂值的130%(相同温度下),如果不符合要求,表明器身已受潮,
产品不能投入安装运行,应重新对器身进行干燥处理。
f)变压器带电导体与地的最小安全距离应符合GB10237的规定;
g)温控系统的安装:
因温控仪为精密的电子产品,在出厂时与变压器分开运输:
1)对无外壳的变压器,温控仪可安装在变压器上夹件的温控仪支架上。
2)对带外壳的变压器,温控仪直接嵌在变压器外壳低压侧的温控仪预留孔内。
6.4.2接地变压器成套装置
当成套产品到货后,首先检查所供各设备是否完整,开箱时按随机文件检查产品的型号,数量
是否与合同相符,安装时生产厂方可派人到现场协助指导调试工作,由生产方和用户联合进行。安
装后,成套装置调试前使用单位请勿送电。成套装置安装调试应遵照以下条款:
a)由于电阻、接地变压器是发热元件,使用时温升较高,成套装置在安装时周围应留有空隙,
防止外界热源的影响及对周围物体的影响;
b)成套装置安装应根据制造厂提供的外形和安装尺寸安装在相应的基础上;
c)成套装置的接线应按相应的电压等级选择适当的电缆,按照相关规定或图纸执行;
f)在安装成套装置前应先对成套装置进行检查,具体如下:
1)所有紧固部分必须完全旋紧;
2)所有绝缘材料应完好无损,高压电瓷件应无严重破裂情况;
3)安装前必须将所有绝缘柱擦拭干净。
g)安装完毕后应对成套装置内进行仔细检查,箱体外壳内不允许留有与成套装置无关的任何
物件及杂质,对成套装置内元件的清洁可以采用干燥的压缩空气清洁,清洁时应注意避免
损坏元件及其连接件。
h)投运前试验,成套装置投入系统之前应进行直流电阻的测量,绝缘电阻和工频耐压试验;
i)成套装置内装有散热功能时,在具体工作环境不满足正常工作条件时,应利用散热功能来
21
改善成套装置的工作条件;
j)成套装置必须定期进行检查,检查时应按安装前的要求进行全面检查。
6.5电气二次系统
6.5.1运输要求
6.5.1.1盘、柜在搬运和安装时,应采取防振、防潮、防止框架变形和漆面受损等保护措施,必要
时可将装置性设备和易损元件拆下单独包装运输。当产品有特殊要求时,尚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
规定。
6.5.1.2盘、柜应存放在室内或能避雨、雪、风沙的干燥场所。对有特殊保管要求的装置性设备和
电气元件,应按规定保管。
6.5.2盘、柜的安装
电气二次系统的安装应符合GB50171-2012、GB50300的规定。
6.5.2.1基础型钢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基础型钢应按设计图纸或设备尺寸制作,其尺寸应与盘柜相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基础型钢安装的允许偏差
允许偏差
项目
mm/mmm/全长
不直度15
不平度15
位置偏差及不平行度—5
6.5.2.2盘、柜安装在震动场所,应按设计要求采取防震措施。
6.5.2.3盘、柜及盘、柜内设备与各构件间连接应牢固。主控制盘、继电保护盘和自动装置盘等不
宜与基础型钢焊死。
6.5.2.4盘、柜单独或成列安装时,其垂直度、水平偏差以及盘、柜面偏差和盘、柜间接缝的允许
偏差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盘、柜安装的允许偏差
项目允许偏差(mm)
垂直度(每米)<1.5
相邻两盘顶部<2
水平偏差
成列盘顶部<5
22
相邻两盘边<1
盘间偏差
成列盘面<5
盘间接缝<2
注:模拟母线应对齐,其误差不应超过视差范围,并应完整,安装牢固。
6.5.2.5端子箱安装应牢固,封闭良好,并应能防潮、防尘。安装的位置应便于检查;成列安装时,
应排列整齐。
6.5.2.6盘、柜、台、箱的接地应牢固良好。装有电器的可开启的门,应以裸铜软线与接地的金属
构架可靠地连接。成套柜应装有供检修用的接地装置。
6.5.2.7盘、柜的漆层应完整,无损伤。固定电器的支架等应刷漆。安装于同一室内且经常监视的
盘、柜,其盘面颜色宜和谐一致。
6.5.3盘、柜上的电器安装
6.5.3.1电器元件质量良好,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外观应完好,且附件齐全,排列整齐,
固定牢固,密封良好。各电器应能单独拆装更换而不应影响其它电器及导线束的固定。
6.5.3.2二次回路的连接件均应采用铜质制品;绝缘件应采用自熄性阻燃材料。
6.5.3.3盘、柜的正面及背面各电器、端子牌等应标明编号、名称、用途及操作位置,其标明的字
迹应清晰、工整,且不易脱色。
6.5.3.4盘、柜上的小母线应采用直径不小于6mm的铜棒或铜管,小母线两侧应有标明其代号或
名称的绝缘标志牌,字迹应清晰、工整,且不易脱色。
6.5.3.5二次回路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
盘、柜内两导体间,导电体与裸露的不带电的导体间,应符合表7的要求。
表7允许最小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mm)
电气间隙爬电距离
额定电压(V)额定工作电流额定工作电流
≤63A>63A≤63A>63A
≤603.05.03.05.0
60<U≤3005.06.06.08.0
300<U≤5008.010.010.012.0
6.5.4二次回路结线
6.5.4.1盘、柜内的配线电流回路应采用电压不低于500V的铜芯绝缘导线,其截面不应小于2.5
23
mm2;其它回路截面不应小于1.5mm2;对电子元件回路、弱电回路采用锡焊连接时,在满足载流量
和电压降及有足够机械强度的情况下,可采用不小于0.5mm2截面的绝缘导线。
6.5.4.2直流回路中具有水银接点的电器,电源正极应接到水银侧接点的一端。
6.5.4.3在油污环境,应采用耐油的绝缘导线。在日光直射环境,橡胶或塑料绝缘导线应采取防护
措施。
6.6其他电气设备
6.6.1直流供电系统安装
直流屏体安装应符合GB50171-2012规定。直流屏接线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a)设备屏、柜的固定及接地,应可靠,门与柜之间经截面不小于6mm2的裸体软导线可靠连接;
b)导线外观,绝缘层完好,无中间接头,排列整齐;
c)配线连接(螺接、插接、焊接或压接),应牢固、可靠;
d)导线配置符合背面接线图要求;
e)导线端头标志,清晰正确,且不宜脱色;
f)用于可动部位的导线为多股软铜线;
g)电缆标牌标识,电缆型号、截面、起始位置清晰正确;
h)结束绑扎松紧和形式,松紧适当、匀称,形成一致;
i)导线束的固定应牢固、整齐;
j)每个接线端子并接芯线数≤2根;
k)备用芯预留长度至最远端子处;
l)导线接引处预留长度,适当,且各线余量一致;
m)电气回路连接(螺接、插接、焊接或压接),紧固可靠;
n)导线芯线端部弯曲,顺时针方向、且大小合适;
o)多股软导线端部处理,加终端附件或搪锡;
p)导线端部标志,正确、清晰,不易脱色;
q)接地检查:
1)二次回路,设有专用螺栓;
2)屏蔽电缆,屏蔽层按设计要求可靠接地。
r)裸露部分对地距离,负荷>63A,应不小于6mm;
s)盘、柜及电缆穿孔应作好封堵,封堵平整、美观。
6.6.2高压开关柜
24
6.6.2.1开关柜的安装应符合GB50147-2010的规定。
6.6.2.2开关柜为不靠墙安装,平面布置分为单列和双列布置两种,可设母线桥。拼柜排列完毕后,
应采用随产品付给的紧固件紧固之。
6.6.2.3开关柜安装时,手车的延伸轨道不允许悬空,应紧贴地面,保证手车推入和拉出灵活。
6.6.2.4开关柜的基础
基础型钢的检查,应符合产品的技术文件要求,当产品技术文件没作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运行偏差应符合表6.6.1规定;
b)基础型钢安装后,其顶部标高在产品技术文件没有要求时,宜高出抹平地面10mm。基础
型钢应有明显的可靠接地。
表8基础型钢安装的允许偏差
允许偏差
项目
mm/mmm/全长
不直度<1<5
水平度<1<5
位置偏差及不平行度—<5
6.6.2.5开关柜按照设计图纸和制造厂编号顺序安装柜及柜内设备与各构件间连接应牢固。
6.6.2.6开关柜单独或成列安装时,其垂直度水平偏差以及柜面偏差和柜间接缝的允许偏差,应符
合表6.6.2的规定。
表9开关柜安装的允许偏差
项目允许偏差
垂直度<1.5mm/m
相邻两盘顶部<2mm
水平偏差
成列盘顶部<2mm
相邻两盘边<1mm
盘间偏差
成列盘面<1mm
盘间接缝<2mm
6.6.2.7成列开关柜的接地母线,应有两处明显的与接地网可靠连接点。金属柜门应以铜软线与接
地的金属构架可靠连接。成套柜应装有供检修用的接地装置。
6.6.2.8开关柜的安装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当安装完毕后,应清除配电室和开关柜内设备上
25
的灰尘以及杂物,保证开关柜内无其它杂物,接上二次电源,这时可进行调整、试验工作。
6.6.3五防和监控系统
6.6.3.1五防及监控系统应按本标准第6.5条的规定,进行设备安装接线。
6.3.2.2变电站宜设置视频安全监控系统,系统符合QGDW204规定。
6.3.2.3视频安全监控系统宜采用DL/T860通信标准与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通信,并通过专用
数字通道实现遥视和远方监控。
6.6.4GIS组合电器
6.6.4.1设备运输
6.6.4.1.2GIS在运输和装卸过程中不得倒置倾翻碰撞和受到剧烈的振动。
6.6.4.1.3现场车辆运输应符合下列规定:
a)按产品包装的重量选择起重机;
b)仔细阅读并执行说明书的注意事项及包装上的指示要求,避免包装及产品受到损伤;
c)卸车应符合设备安装的方向和顺序;
d)充有干燥气体的运输单元或部件,其压力值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e)按产品技术文件要求应安装冲击记录仪的元件,其冲击加速度应不大于满足产品技术文件
的要求,且冲击记录应随安装技术文件一并归档。
6.6.4.2安装与调整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安装应符合GB50147-2010规定。
6.6.4.2.1GIS元件的安装应在制造厂技术人员指导下按产品技术文件要求进行,并应符合下列
要求:
a)应按产品技术文件要求选用吊装器具及吊点;
b)应按制造厂的编号和规定程序进行装配,不得混装;
c)产品技术文件允许露空安装的单元,装配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每一单元的露空时间,工作间歇
应采取防防潮措施;
d)产品技术文件要求所有单元的开益、内检及连接工作应在防尘室内进行时,防尘室内及安
装单元应按产品技术文件要求充入经过滤尘的干燥空气;工作间断时,安装单元应及时封
闭并充人经过滤尘的干燥空气,保持微正压;
e)盆式绝缘子应完好,表面应清洁;
f)连接插件的触头中心应对准插口,不得卡阻,插入深度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接触电
阻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不宜超过产品技术文件规定值的1.1倍;
26
g)密封槽面应清洁、无划伤痕迹;已用过的密封垫(圈)不得重复使用;新密封垫应无损伤;
涂密封脂时,不得使其流入密封垫(圈)内侧而与六氟化硫气体接触;
h)螺栓连接和紧固应对称均匀用力,其力矩值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i)伸缩节的安装长度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j)套管的安装、套管的导体插入深度均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k)气体配管安装前内部应清洁,气管的现场加工工艺、曲率半径及支架布置,应符合产品技术
文件要求。气管之间的连接接头应设置在易于观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车祸私了和解协议书
- (2024)人造刚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范本(一)
- 2024秋新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件 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1节 力及其描述
- 2023年体外循环管路项目筹资方案
- 平安夜圣诞节介绍活动方案215
- 电工(初级工)模拟习题含答案
- 山东省枣庄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解析)
- 养老院老人生活设施定期检查制度
- 养老院老人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 《家庭心理咨询》课件
- 吊车吊装专项施工方案
- 小学生大队委竞选笔试题库
- TFSRS 2.4-2019“抚松人参”加工技术规程 第4部分:生晒参片
- 烤烟种植心得体会
- YY/T 0471.6-2004接触性创面敷料试验方法 第6部分:气味控制
- 工程征地移民实物指标调查工作程序
- 医学英语 皮肤系统Skin#
- GB 22128-2019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技术规范
- 复读生励志主题班会
- 2023年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科研计划书-模板
- 胶囊内镜的临床与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