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知识点与答题技巧-2025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手册(原卷版)_第1页
诗歌鉴赏知识点与答题技巧-2025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手册(原卷版)_第2页
诗歌鉴赏知识点与答题技巧-2025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手册(原卷版)_第3页
诗歌鉴赏知识点与答题技巧-2025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手册(原卷版)_第4页
诗歌鉴赏知识点与答题技巧-2025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手册(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7诗歌鉴赏知识点与答题技巧

本部分主要包含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知识点和表达技巧。

知识点一形象

本部分包括人物形象、人物塑造手法、物象、画面以及意境等。

一、人物形象

【真题回顾】

(2012年•新课标n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

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

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C.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D.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2.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技法点拨】

鉴赏人物形象的“四法”

1.审读标题,挖掘信息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目以传神。诗歌题目常常能传出很多重要的信息。如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二首(其

一)》交代了季节、时间和送别的主题,对于把握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了解作者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对把握诗歌的人物形象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不同时代的作家,其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内容和寄寓的情感是不同的。同一作者,处于不同的人生阶段,遭

遇不同,处境不同,其作品的感情基调也不一样。

例如李清照前期生活幸福美满,夫妻志同道合,伉俪相得,其词轻快、爽朗,充满生活情趣;后期遭受战

乱,夫妻分离,自然就比较悲伤、哀怨、凄婉。

3.整体感知,确定身份

分析人物形象,要从诗歌整体上把握。区分人物形象是哪一类,为其大体定位。

如杨炯的《从军行》,通过整体阅读,可大体给“书生”定位:一个充满血性、志在驰骋沙场、渴望建功

立业的书生形象。

4.抓关键词,分析特征

塑造人物形象,诗人往往运用关键词句,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完成,抓住了这些关

键词句,也就能快速地把握诗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如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抓住“宦游人”“偏惊归思”“沾巾”等词可以分析出诗人宦游异乡、

伤感思归的形象特征。

二、塑造人物形象方法

【真题回顾】

(2021・广西・钦州•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古意

李顽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能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头两句总领以下四句,描绘了好男儿远去从军戍边,他们从小就游历幽燕,为下面的描写张本。

B.一个“赌”字,一个“轻”字,表现了军中男儿豪迈之情,也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他们不珍视生命的

批评。

C.运用了白描的手法,点出弹琴舞蹈的女子的年龄与身份,借女子弹奏的音乐来表达战士强烈的思乡之

情。

D.最后一句用夸张的手法,不说一个人而说“三军”,不说泪流满面而说“泪如雨”,极言其多,表达

浓浓的思乡之情。

2.整首诗塑造了边疆从军的大丈夫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技法点拨】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主要有:

1.正面描写

主要有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

2.侧面描写

主要是环境的烘托、和其它人物的对比以及他人的评论等。

3.艺术手法

主要有用典、修辞和其它常见的手法。

答题时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具体解释。

【真题回顾】

(2020年•新高考1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觇首春久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久

[注]①把:握,执。②叽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2.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崛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技法点拨】

诗歌意象鉴赏的分析方法:

意象,作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被认为是作者内在抽象心意的外在寄托,理解了意象所蕴含

的情感内涵,诗词的寓意也就迎刃而解。在高中语文所选的诸多古诗文中,对意象进行解读,能够提高学

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1.关注意象所在的季节。意象,是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其中

融入作者自己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作为作者精心挑选设计的外在投射,它出现的时节,是值得我们关注

的。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落木”“飞鸟”诸多意象围绕一个“悲秋”展开。此时的作

者经历了国家战乱,爱子夭折的生活折磨,已经从壮年“会当凌绝顶”的豪情壮志中苍老,历经人世起伏,

悲欢离合,进入到生命的暮年之中,此时的季节“秋”,即时应景登高时的季节,也是李唐王朝由盛入衰

的时代之“秋”,更是作者生命走过白日放歌纵酒的壮年,进入潦倒落寞的暮年的岁月之“秋”,一个季

节三重意蕴,故清人评其“气象高浑,有如巫峡千寻,走云连风,诚为七律中稀有之作。”而李煜的《虞

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当中,出现的季节则为春季,词中开篇即“春花秋月何时了”,词尾再次点题,“恰

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春季本是最美好的时节,万物复苏,花红柳绿,处处充满生机,但对于作者而言,

如此美好的春天却给人以度日如年之感,扣问这样的日子何时结束。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亡国被囚的耻

辱,饱受宋帝的折磨,不难理解,词中的春,有对昔日风华正茂时的春的怀念,更多的是而今沦为阶下之

囚的春的生无可恋。景物之春与生命之秋形成鲜明对比,将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娓娓道出。

关注意象所在的季节,帮助我们读懂诗词的内蕴。

2.认识意象所蕴含的颜色。列宾说:“色彩,就是思想。”在诗词鉴赏中,抓住意象的颜色,就可以体会

浓郁的诗味。杜甫的《春夜喜雨》,全诗32字无一处写喜,但一黑一红,两处颜色的对比,让春雨为锦官

城带来的花团锦簇、万紫千红的景象跃然纸上,“'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起龙《读杜心解》)。李

清照的名篇《如梦令•昨日雨疏风骤》,同样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个娇俏少女的好奇问题,

几千年来拨动人们的心弦,而词句中的色彩更是让人印象深刻。作者用“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本

是雨后花园的寻常之景,却因作者别出心裁,以颜色代替寻常事物,使得诗句色彩鲜明、雨后的生机扑面

而来,“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语言的创

新,色彩的应用使得词句“委曲精工,含蓄无穷意焉

3.留心意象的排列组合。除了意象的季节和颜色,关注意象的排列顺序,对学生理解诗词意义,也具有

极大的帮助。在高适的《燕歌行》中,“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两组反差强烈的意象场面

浓缩在一句14个字之中,战士战死沙场的悲壮与将军醉生梦死的场景形成强烈对比,作者对统治者昏庸

及批判力透纸背。在孟浩然《宿建德江》中:“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诗

人描写了舟、烟渚、日暮、客、旷野、天、树、清江、月等9个意象,但却打破其常规的时间、空间排列

组合顺序,以近似倒叙的组合方式描写诗篇,荒诞之中,却蕴含着诗人漂泊在外的愁绪,在途中江清月明,

停泊桥边,但作者的思绪移舟孤独落寂,独特的排列顺序,让这首诗如一帧帧蒙太奇式的画面,种种场景

纷至沓来,而作者的思绪却巧妙的藏在景物的出现顺序之中。

从“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到“我以我血荐轩辕”,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到“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五千年的文化史,也是五千年的诗词史。关注诗词中的意象,就是聆听古人诗词歌赋

背后的声音,让诗词中的文字开口说话,让诗词中的故事打动人心。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意象,走进诗

词,体会诗词中的文化,提高学生诗词鉴赏的能力。

四、画面

【真题回顾】

(2021•河南许昌•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琴歌

李顽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①。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绿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②从此始。

(注)①广陵客:指琴师。②云山:代指归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前两句交代听琴的场合、时间、缘起和演奏者,“鸣琴”二字点题,提挈全篇。

B.铜炉熏染,华烛熠熠生辉,在庄严华丽的气氛中,广陵客登场献艺,格外引人注目。

C.“皆静”写出人们专注着迷的神态,愈言其静,愈烘托出琴师出神入化的演奏技巧。

D.末句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也是他听了琴歌之后所规划的人生:从此要告别归隐生活。

2.“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其作用是什么?

【技法点拨】

概括画面的题目首先要明确诗句中描写了哪些意象,然后联系以这些意象为基础进行画面描绘,最后概括

出具体画面特征。

五、意境

【真题回顾】

(2021•黑龙江鹤岗•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题深阳三塔寺①

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①三塔寺,在滦阳县西七十里,傍三塔湖而建,寒光亭也在湖边。这首词大约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

春,张孝祥自健康还宣城途经漂阳时所作。三年前,张孝祥在临安兼权中书舍人,后为汪彻所劾罢。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的“湖边春色”为后面写“杨柳”“东风”“乘船游湖”做铺垫。

B.三四句写“东风”“杨柳”,注情于物,创造出一个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C.五六句表达了词人看惯世事,彻底解脱,置身湖光之中的悠然心境。

D.“又”字既有对时光流逝、对历经坎坷的感慨,又能体现再次来此的欣喜。

2.本词结尾两句意境旷远,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技法点拨】

诗词中意境的分类有:

(1)热烈崇高、慷慨悲壮典型代表曹操的《观沧海》

(2)悲凉凄清、苍凉悲壮典型代表——李白的《关山月》

(3)和平静穆、淡泊静谧典型代表——王维的《山居秋暝》

(4)宏伟壮丽、豪迈飘逸典型代表——王维《使至塞上》

(5)深邃沉郁、慷慨悲壮典型代表——杜甫的《秋兴八首》

(6)清新素雅、自然淳朴典型代表——《古诗十九首》

(7)纤秣婉丽、秣艳瑰丽典型代表——温庭筠的《菩萨蛮》

(8)凄冷寒凉、哀伤惨淡典型代表——李清照的《一剪梅》

概括诗歌画面的内容是诗歌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首先描述画面的内容,然后概括意境特征,一般为“通

过等景物,描绘出一幅(意境特征)+时令+地点图景。有时后面在加上情感。

知识点二语言

本部分包括炼字、语言特色和语言风格。

一、炼字

【真题回顾】

(2021•贵州・凯里一中高二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魏万①之京

(唐)李顾

朝闻游子唱离歌②,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跑。

(注)①魏万:肃宗上元进士,是李顽的后辈,和李白很有交情。②离歌:离别之歌。③关城:潼关、函

谷关。④御苑:皇家的宫苑,代指京城。⑤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先说魏万的走,后用“昨夜微霜初渡河”,点出前一夜的景

象,用倒装而入的笔法,极为得势。“微霜初渡河”,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萧瑟的气氛。

B.“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这一句是李顽以自己的心情来体会对方。“不堪”和“况是”

两个虚词前后呼应,往复顿挫,情切而意深。

C.“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寒冬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

情绪。

D.“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跖”,纯然是长者的语气,予魏万以亲切的嘱咐。这里用“行乐处”

三字实写长安,与上二句中的“御苑砧声”相应,表明了诗人的旨意。

2.这首诗以长于炼字而为后人所称道,诗人很好地把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请结合颈联简要分

析。

【技法点拨】

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

往往有炼境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诗眼等,炼

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

答题可按以下步骤操作: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词类活用)(释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到句中描述景象(描景象)

第三步分析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情与景的关系,及写景方法)(明手法)

第四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情境/表感情/

谈效果)

二、诗眼

【真题回顾】

(2021・湖北.高三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蓟城:唐朝的边疆重镇。投笔吏:指汉人班超,曾投笔从

戎,终以功封侯。请长缨:指汉代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先写诗人登临燕台,却着一“惊”字,道出他这个远道而来的客子初至边塞的独特感受。

B.诗人看见积雪闪着寒光,曙色中旌旗飘扬,这肃穆的景象暗示军营气势的庄严、军容的严整。

C.颈联前句写前方烽火连天,表现出征战的激烈;后句写蓟城背山靠海,可见此地是险要的关塞。

D.尾联用典,诗人表明自己不想学投笔从戎的班超,只想做敢请长缨去缚南越王的终军。

2.有人说诗眼是“望”,也有人说是“惊”,你赞同哪种观点?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

【技法点拨】

诗歌的“诗眼”即为诗歌的关键所在,基本上有两种类型,炼字有两种类型:统摄全篇,或者一字传神。

统摄全篇型,要结合全诗,逐联(句)解说诗眼的体现,诗句解说要扣紧诗眼。充分体现诗眼“牵一发而

动全身”的特点。

一字传神型,则重在透过诗眼,分析诗歌旨意,传达作者情感。字句的解说要具体,要联系描写情境、上

下文意、诗作标题、作者情感等方面加以理解。

三、诗句含义

【真题回顾】

(2018年1新课标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濠濠。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技法点拨】

分析诗句含义的能力。答题时一般先简单的翻译或描述诗句的内容,然后抓住诗句中的重点词语概括诗句

的内容,如是景物描写概括特征,最后结合诗句中的词语、手法和注释等内容分析诗句表达的情感。

四、诗句作用

【真题回顾】

(2019年•新课标n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⑶,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

面有什么作用?

【技法点拨】

分析诗句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诗句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作用,分析时注意诗句的位置,

开头主要是统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和标题、结尾相照应,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中间主要是承

上启下;结尾主要是照应标题、开头和卒章显志等。

五、赏析诗句

【真题回顾】

(2017年•新课标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技法点拨】

(一)赏析诗句四技巧

1.弄懂表层含意

这是从句子的内容、情感方面出发的,也是赏析句子的前提。回答此类问题时,要着眼全篇,不能孤立地

评析某一诗句。

2.把握句式特点

类型特点

倒装句有种错位的美

互文句有种开合的美

对仗句有种整饬的美

炼字句有种凝练的美

3.关注表达技巧

有的运用修辞手法,有的运用表现手法。一般而言,高考选取的句子,都是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鉴赏

时要看出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

4.注意句子位置

注意从句子的位置出发,把它放在全诗整体的框架内,做到句不离篇。句子在诗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甚

至手法都有所不同。

首句点题、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中间句转折文意、承上启下

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新境,或含蓄隽永(以景结情句)

(二)解题步骤

1、解读内涵:结合诗句的语境概括诗句的内容

2、抓住特点:抓住诗句写法或内容上突出的一点简析

3、点出情境:点出该句营造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4、整合答案:按照要求整合答案,然后细心检查

六、语言特色

【真题回顾】

(2021年•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赠鹭鹭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纵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鹭去虾鳏;较多的“远浦”“别渚”。

C.本词将鹭鹭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

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鹭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2.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技法点拨】

语言风格主要有:

1.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

2.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

3.简洁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

4.浅显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5.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

6.词藻华丽明快:明白通畅。

7.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8.雄健雄浑:雄壮、强健、浑厚。

9.诗情画意:即诗歌本身富于感情,读者在阅读诗歌时如入画境。

10.富有哲理:也称理趣,即诗歌中包含着某种人生或社会的哲理,使读者有所领悟。这种哲理或存于诗

歌的某一联中,一般为最后一联,如王之涣《登鹳鹊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或整首诗都在

说理,一般见于宋以后诗歌中,如苏轼的一首《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

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此诗虽只是两问,实是苏轼巧妙地回答了琴与指的辩证关系。

11.淋漓尽致:指诗歌写得详尽透彻,或对某些东西暴露的彻底。

七、诗歌(语言)风格

【真题回顾】

(2019年•新课标II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滕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纥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埋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2.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技法点拨】

诗歌风格主要有:

1.平淡。具有平淡风格的诗歌,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

之中蕴含着深意。如陶渊明《饮酒》第五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有人评述陶渊明的诗“平淡而思

致。”

2.工丽。具有工丽风格的诗歌,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如杜甫《观山水图》中的“红浸珊

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并在每句开头用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3.直率。具有直率风格的诗词,则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原样子直接写出。如《诗经•硕鼠》

中的“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英我肯顾”的诗句,直斥统治者的不劳而获和无情压榨。

4.委婉(含蓄)。具有委婉风格的诗歌,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通过写与本意无关的事物,或者通

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如李商隐《夜雨寄北》,诗的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

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自然。自然,指诗词不留雕琢的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李白曾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明

自然的风格。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写出了

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不加雕饰,生动自然。

6.清幽。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意味深远。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前两句用不见人影而闻人声的情景,烘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后

两句用夕阳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进一步渲染了山的特点,给人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

7.雄奇。具有雄奇风格的诗歌,气势雄伟,立意奇特。如李贺《梦天》中的“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

水杯中泻”,意思是说九州小得像九个烟点,大海小得像杯中之水。

8.奔放。奔放指直率而有气势。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

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于一体,凸现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

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馥。

9.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具有这种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

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

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歌以苍茫原野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怀大志

却因报国无门而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苍凉悲壮,慷慨激昂。

10.洗练。这种风格的作品在语言表达上是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省净、流畅、圆润洒脱、意韵无极

的境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间,一片冰心在玉

壶。”这首绝句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情趣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天然浑成,语言上,“连”与

“人”相携,织出一幅烟雨迷蒙的愁网,并以“孤”为动力,把人进一步推进萦怀的离情之中,加之冰心

玉壶的绝妙比喻,作者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脱然而出。语近俗白却字字枝根相连,不可分割,匠意

极深而不见斧凿。

11.沉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

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这些是形成这一风格的主要因素。如杜甫《登

高》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作。全诗意境深远,语调沉郁悲凉,借暮秋的江天萧瑟之景,抒写颠沛流离、老

病孤愁的暮年情怀。既包蕴着诗人客里悲秋的无限心事,又表达了对国事的忧思。

12.清新。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

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清新之风常见于以下一些人诗中。一是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陶

潜的诗特点主要在平淡,有时候也不乏清新,而王维,孟浩然的诗则相对比较清新。

知识点三表达技巧

一、修辞

本部分包括修辞、表现手法和事情方式。

【真题回顾】

(2021•广东揭阳•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日咏梅花二首

王初

其一

靓妆才罢粉痕新,递晓风回散玉尘。

若遣有情应怅望,已兼残雪又兼春。

其二

青帝⑴来时值远芳,残花残雪尚交光。

隔年拟待春消息,得见春风已断肠。

(注)青帝:是位于东方的司春之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第一句用写实手法,描写春天来临之前,梅花逢雪后银装素裹的美丽形象。

B.其一第二句,“散”字写出了寒风劲吹、雪花飞扬的状态,刻画出梅花生存的环境。

C.其二中一、二句,两个“残”字与“远芳”形成对比,表现了梅花开放的环境的恶劣。

D.两首诗诗句朴素流畅,都是“以我观物”,使得春日梅花带有“我”的主观色彩。

2.两首诗的三、四句都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1・百校联盟•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苏颠

东望望春春可怜,更逢睛日柳含烟。

宫中下见南山尽,城上平临北斗悬。

细草偏承回辇处,飞花故落奉觞前。

宸游对此欢无极,鸟弄歌声杂管弦。

[注]①应制:应皇帝之命而作的诗文。②宸游:帝王巡游。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随驾来到望春宫,奉命应和皇帝诗作,“幸”表明诗人感到幸运。

B.首联写春光可爱,天气晴朗,恰好出游,点题处显出诗人才思。

C.颔联写从望春宫眺望,终南山尽收眼前,皇家气派尽显。

D.这是一首盛世颂歌,洋溢着政治清明的气氛,情调自然欢畅。

4.本诗是一首奉和应制诗,但写得饶有“诗趣”,请从修辞手法角度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技法点拨】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

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另一事物,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运用比喻可以化

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夸张:就是为达到某种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运

用夸张可以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可以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如:羌笛何需怨

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对偶:就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句子表示两个相对、相近或相关的一种修辞方式。

运用对偶可以使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如: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洲。——崔颗《黄鹤楼》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气,强调

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法。运用排比可以使结构紧凑,文意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韩,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运用反复可以

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借代:就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运用借代可以使诗歌生动活泼,

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

楼送辛渐》

设问:就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运用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如:借问酒家何

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一杜牧《清明》

双关:就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的修辞,有谐音

双关和语意双关两种。运用双关可以使表达含蓄,语义丰富。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一

—刘禹锡《竹枝词》

顶真:就是用句末的词语作下一句的开头的词语的修辞。运用顶真可以使环环紧扣,引人入胜。议事说

理,准确、谨严、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壮物叙事,条理清晰。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

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通感:也叫移觉,就是把人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修

辞。运用排比可以使感觉互换,生动形象,启人联想,耐人寻味。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的《玉楼春春景》

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如: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

行》

答题模式:

1.答题时首先明确手法。

2.结合诗歌解释为什么是这种手法。

3.答出效果。

二、表现手法

【真题回顾】

(2021年•云南昆明•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古风五十九首(其四十七)

李白

桃花开东园,含笑夸白日。

偶蒙东风荣,生此艳阳质。

岂无佳人色?但恐花不实。

宛转龙火飞,零落早相失。

1巨知但南山松,独立自萧瑟?

(注)诅知:岂知。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是叙述,写桃花在东园开放,“东园”化用阮籍诗句“东园桃与李”。

B.第二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桃花盛放的景象,“笑”与“夸”生动传神。

C.三、四句承接一、二句,揭示桃花开出美丽花朵的原因,“偶”字令人深思。

D.“龙”指苍龙七宿,“火”指大火星,“龙火飞”指大火星位置西移,寒冬将至。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结合诗句简析。

(2021•河南郑州.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八归•湘中送胡德华

姜夔

芳莲坠粉,疏桐吹绿,庭院暗雨乍歇。无端抱影销魂处,还见猱墙①萤暗,薛阶蛋切。送客重寻西去

路,问水面琵琶谁拨?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婚②。

长恨相从未款③,而今何事,又对西风离别?渚寒烟淡,棹移人远,飘渺行舟如叶。想文君④望久,倚

竹愁生步罗袜。归来后,翠尊双饮,下了珠帘,玲珑闲看月。

[注]①栋墙:竹篱院墙。②啼蜴:杜鹃鸟。③未款:不能久留。④文君;卓文君,借指胡德华的妻室。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六句有昼景夜景、植物动物、视觉听觉,营造了冷清凄迷的意境。

B.“渚寒”三句以离别者的独特视角写出了对送别者的依依不舍之情。

C.词人颇具匠心,多次转换时间和空间,从而使情感抒发具有层次性。

D.全词多处巧妙化用前人诗句之中的艺术形象,不着痕迹,尽得风流。

4.本词与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有异曲同工之妙,请找出两种相同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

(2021年•陕西西安•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①

(宋)叶梦得

九月望日,与客飞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客较胜相先。将领岳德,弓强二石五斗,连发三中的,观

者尽惊,因作此词示坐客。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

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

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②。

[注]①本词大约作于绍兴八年(H38),作者再次知建康府时期。当时,北方大片国土为金兵所据,建康

成为扼江守险,支援北伐军需的重镇。②云中,指云中郡,为汉代边防重镇,李广曾在此抗击匈奴,建功

立业。

5.对诗歌炼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事促西风”的“促”字运用比拟手法,生动写出了西风相催、寒冬将至的情景。

B.“中夜入梧桐”的“入”字点出西风的劲疾,直入梧桐枝叶深处,勾起诗人的忧愁。

C.“起瞰高城回望”的“瞰”字写出诗人登上城楼遥望关河千里视野开阔豪情满怀。

D.“叠鼓闹清晓”的“闹”字写出场面的紧张热烈,叠鼓声起,诗人感情昂扬奋发。

6.词中画线句手法巧妙并且意蕴丰富,请从这两方面与辛弃疾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进

行比较赏析。

【技法点拨】

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1、联想、想象: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

型。

2、铺垫: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来之前的一系列非主情节。

3、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4、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5、衬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6、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

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7、(前后)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8、正侧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

出的是侧面描写。

9、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以实衬虚、以虚衬实,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

的情感。

10、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含蓄地寄托作者的主张、哲理,能给人留下

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11、直抒胸臆:即景抒怀,直接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情感和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12、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13、融情于景: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14、衬托或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事物的特点,营造氛围。

15、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16、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

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答题模式:

(1)首先必须准确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其次才是对相关技巧的具体的鉴赏。

(2)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

(4)再次解释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了怎样的旨趣,运用该手法的好处。在鉴赏过程中

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

本部分包括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即事感怀、怀古伤今。

【真题回顾】

(2021・广东深圳•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莲

李群玉㈤

露冷芳意尽,稀疏空碧荷。

残香随暮雨,枯蕊堕寒波。

楚客罢奇服,吴姬停棹歌。

涉江无可寄,幽恨竟如何。

[注]李群玉,晚唐诗人,生于洞庭湖之滨的湖南澧县(屈原曾行吟于此)。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晚开迟谢的碧荷稀稀疏疏,大多已经开败,它的残花因露冷而香消。

B.颔联写晚莲又遭夜雨而纷纷凋落的景象,与首联共同表现晚莲的不幸遭遇。

C.颈联的“楚客”本指楚国诗人屈原,这里是作者自指或泛指其他骚客文人。

D.“吴姬”泛指采莲的女子,“停棹歌”写人睹物伤怀,借以反衬莲塘的衰败。

2.本诗抒情方式多样,请结合后两联加以赏析。

【技法点拨】

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等,还有借助特殊的方式抒

情如用典、对比、细节描写等,答题时根据具体的诗歌具体的分析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

叙事则因事缘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怀。

因事缘情

如唐代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秋

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

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又如白居易的〈蓝桥驿见元九诗〉“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

秋风我去时。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这首绝句,乍读只是平淡的征途纪事,顶多不过表现

白与元交谊甚笃,爱其人而及其诗而已。其实,这貌似平淡的二十八字,却暗含着诗人心底的万顷波涛。

可贵的友情,可泣的共同遭际,诗中一句不说,只是让读者自己去寻觅包含在春雪秋风中的人事深沉变化,

去体会诗人那种沉痛凄怆的感情。这正是所谓“言浅而深,意微而显”。

借景抒情

当作者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这种

抒情方式就叫做借景抒情。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

的写法。

乐景写乐情:如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

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藏。”是描绘春雨夜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谢灵运的“池

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从春草中,从园柳和鸣禽中,诗人感到春天的蓬勃生机,透露出喜悦的感情。

哀景述哀情: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

女墙来。”诗人把石头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写,放在带凉意的潮声中写,放到朦胧的月夜中写,这样尤能

显示出故国的没落荒凉。只写山水明月,而六代繁荣富贵,俱归乌有。诗中句句是景,然而无景不融合着

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再如元稹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

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忽然听到挚

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以这种悲凉的心境观景,一切景

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首尾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合一体,“妙合无垠”。

乐景衬哀情:《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如杜甫的《绝句二首》“江碧

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碧绿的江,青葱的山,火红的花,洁白的鸟,这春末

夏初的景色不可谓不美,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再

如唐代张仲素的《春闺思》“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春意盎然的美景反衬

出少妇内心的哀怨、凄凉。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托物言志

作者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虞世

南的《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

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

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王安石的《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娣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杏花,绚丽而脱俗,傍水杏花,更是风姿绰约,神韵独绝。本诗写

临水开放的杏花,是一首咏物诗,更是作者淡然心境,高洁人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倔强个性的体现。

咏史抒怀

如张可久的《[中吕]•卖花声》怀古“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

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这首曲慨叹秦汉时统治者之间的战争和各民族间的战争,给老百姓造成了深

重的灾难,表现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又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

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衣冠往来的乌衣巷,而今已经荒凉

冷落,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四、写景手法

【真题回顾】

(2021•河南中原•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列小题。

安顺道中

陈荣昌①

征车连日入山行,颇觉山中不世情。

深树有禽学人语,穷檐将马代牛耕。

石升屋上都为瓦,玛②立峰尖便近城。

最好郊原新雨后,沿途不断是蛙声。

(注)①陈荣昌,字筱圃,号虚斋,云南昆明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授编修,督学贵州,迁山东提

学使。②培(dang):小土堤。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颇觉”一词有厌倦世俗之意,体现诗人对山间景物的喜爱之情。

B.颔联“禽学人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