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安徽省芜湖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安徽省芜湖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安徽省芜湖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安徽省芜湖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安徽省芜湖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论语·雍也》中,我们能看到传世文献中最早关于“儒”的讲法。孔子告诫子夏:“女为君子儒,毋为小人儒。”君子求义,小人重利。孔子告诫子夏,做“儒”就要做成有君子品格的儒,以义为尚。可见这里的“儒”应该是表示一种职业身份。君子、小人是对从业者道德水平的评价。那么儒是一种什么样的职业呢?《说文解字》中讲:“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许慎认为“儒”是术士。所谓术士是指法术之士,和鬼神相结交,类似于巫婆、神汉、萨满、道士、和尚等。事实上“儒”字在殷商时代就已出现,我们能看到的原始的儒字。甲骨文中的儒字,“”,从大从水,大指人,人身上有水。金文中的儒字,“”,水在人上,水变成了雨字,演变成“需”,可以理解为沐浴濡身的样子。沐浴濡身为什么和儒有关系呢?沐浴濡身是敬鬼祭神的重要仪式,在与鬼神等结交前必须斋戒沐浴以示尊重。《礼记·儒行》中“儒有澡身而浴德”,《孟子·离娄》中也讲“斋戒沐浴则可以事上帝”。所以“儒”作为职业主要的任务是为人襄礼,祭祖事神,办理丧事。孔子三十岁,以知礼而闻名,曾经从事这种工作。“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孔子帮助别人办理丧事,从未吃饱过。有人去世,作为襄礼的儒却大吃大喝,是无德的表现,孔子显然不会如此,并且他于当日不再唱歌。孔子是位音乐素养很高的人,弦乐不断,但当有人离世,身为襄礼,孔子心有戚戚焉,推己及人,不再歌咏。殷商时期的甲骨卜辞中多次提到一位人物,名为“子需”,其主要职责是为王室主持宾祭典礼,祭祀人鬼,也就是祖先,是商王武丁重要的臣属。根据徐中舒先生的考证,“子需”,在其氏族中的名字为“父辛”,因为从事“儒”这个职业而位高权重,所以职业的称谓取代了原有的名字,被称为“子需”。可见当时的“儒”还是有很高的地位。但到了春秋时期,儒的地位已经下降了,《礼记·儒行》讲到“今众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诟病”。人们对从事“儒”这个职业的人轻慢无礼,并讽刺挖苦,直到“孔子至舍,哀公馆之,不敢以儒为戏”。也就是鲁哀公认可了孔子“儒”的身份后,人们才改变了对儒者的态度。可见,在孔子所处的时代,“儒”还是指处理丧葬等祭祀事务的神职人员,是术士之称。但至孔子始,儒的含义发生了变化,成为对孔子所开立学派的特称。我们现在使用“儒”字,已经不再将它与术士相关联,而更多意味着诗书礼乐等人文传统。(摘编自史怀刚《人文的世界·说“儒”释义》)材料二:在周代社会中,“胥”是极其重要的乡族基层官吏。《周礼·地官司徒》论闾胥之职称:“闾胥各掌其闾之政令。以岁时,各数其闾之众寡,辨其施舍。凡春秋之祭祀、役、政、丧、纪之数,聚众庶。既比则读法,书其勤敏任恤者。”由此可见,“胥”乃是在乡间主持礼乐、祭祀、行政、教育、文化的重要人物。孔子年轻时,正是从“胥”出身。《史记》记孔子幼时“年少好礼”,“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及稍长,又尝为季氏族任小吏以及助祭和傧相。这正是孔子出身于“胥”这个阶层的确切证据。又孔子一生,以博学多知、诲人不倦著称于当世,而这又符合“胥”的另一个语义:“胥,有才智之称也。”《论语·宪问》记孔子言论谓:“文之以礼乐,亦可以成人矣。”孔子一生事业,所务在“克己复礼”,“唯礼乐之用所先”。儒家之学,独传在六经六艺,而重点则在礼乐。胥是商周时的礼官、乐师,兼为传授六经六艺的教师。由此可见,孔子所创的儒家,所继承的其实正是古代“胥”的文化。所谓“儒”,实来自“胥”,亦即“需”。需在商代乃是一种礼官和祭师。而在周代则是礼官、乐官、祭师,又兼学师。在《周礼》中,需以近声字被假借作“胥”。而在春秋以后的文字变迁中,需增“人”旁,又书为儒。所以商代的需、周代的胥,就是春秋以后“儒”与“儒家”的前身。他们在社会中有特殊的地位。其职业的特殊使他们沿袭有特殊的装束,亦即所谓“儒冠、儒服”。其特征是“逢衣浅带,解果其冠”。即宽大恢宏的衣袍与崔嵬高耸的礼帽。同时,胥又是周代社会中广义的有才智之士,即知识分子的美称。所以春秋以后形成的诸子百家,凡有道术者,皆可在这一意义上称为“儒”,即“术士”。但是儒的本义则始终是礼乐之师。“儒以道得民”,“儒,诸侯保氏有六艺以教民者”,“古之儒者,博学于六艺之文”,乃是正统意义上的“儒”。孔子所开创的以礼乐为教的儒家,正沿循着“儒”的这一语义发展而来。(摘编自何新《诸子的真相·儒的由来与演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对子夏的告诫以及孔子帮助别人办理丧事时的表现,说明儒对从业者有道德要求。B.儒在殷商时地位崇高,春秋时却成为人们嘲弄的对象,直至孔子出现,才重新赢得人们的敬重。C.儒因为地位、职业特殊,商周以来,逐渐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装束:衣袍宽大恢宏,礼帽崔嵬高耸。D.儒也曾经是对知识分子的美称,春秋以后形成的诸子百家中的代表人物都可以称为儒。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通过古文字的字形推演以及前人考古成果的引用来考释“儒”的涵义。B.材料二从“近声假借”“文字变迁”的角度梳理了“需”“胥”与“儒”的关系。C.“儒”为“术士之称”,然而,材料一、材料二对“术士”的理解并不相同。D.从“需”到“胥”再到“儒”的发展变化可见古人在文字使用上有很大的灵活性。3.下列孔子的言论中,最能体现“儒”职业特点的一项是()A.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C.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D.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4.两则材料对“儒”内涵的演变有不同认识,请简要分析。5.《汉书·艺文志》:“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根据材料,试找出能够证明这一学说的依据。【答案】1.B2.D3.D4.材料一、殷商时期,儒是一种术士职业,主要的任务是为人襄礼,祭祖事神,办理丧事。至孔子始,成为儒家学派的特称。现在的“儒”,意指诗书礼乐等人文传统。材料二、“儒”,实来自“胥”、“需”,是礼官、乐师,兼为传授六经六艺的教师。儒的本义是礼乐之师。孔子所开创的儒家,沿循着“儒”的本义发展而来。5.儒在周代即是胥,《周礼·地官司徒》明确了它的职责,因此可以说“出于司徒之官”。儒在商代即是需,代表人物“子需”,是商王武丁的重要的臣属,因此可以说“助人君”。儒在商周时,既是祭师,可以结交鬼神,又是襄礼,可以助成人事,因此可以说“顺阴阳”。儒的本义是礼乐之师(或者说“兼为传授六经六艺的教师”),因此可以说“明教化”。【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直至孔子出现,才重新赢得人们的敬重”错误,原文是“也就是鲁哀公认可了孔子‘儒’的身份后,人们才改变了对儒者的态度”。故选B。【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可见古人在文字使用上有很大的灵活性”错误,根据“需在商代乃是一种礼官和祭师。而在周代则是礼官、乐官、祭师,又兼学师。在《周礼》中,需以近声字被假借作‘胥’。而在春秋以后的文字变迁中,需增‘人’旁,又书为儒。所以商代的需、周代的胥,就是春秋以后‘儒’与‘儒家’前身。他们在社会中有特殊的地位。其职业的特殊使他们沿袭有特殊的装束,亦即所谓‘儒冠、儒服’”可知,从“需”到“胥”再到“儒”的发展变化反映了儒家发展兴起的过程。故选D。【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根据“但是儒的本义则始终是礼乐之师”“孔子所开创的以礼乐为教的儒家,正沿循着‘儒’”的这一语义发展而来”可知,“儒”这一职业强调礼乐。A.意思是“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音乐呢?”强调仁。B.意思是“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强调义。C.意思是“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文采和质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才能成为君子”,强调文、质双修。D.意思是“不符合礼的不看,不符合礼的不听,不符合礼的不说,不符合礼的不做”,强调礼。故选D。【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事实上‘儒’字在殷商时代就已出现……可以理解为沐浴濡身的样子。沐浴濡身为什么和儒有关系呢?沐浴濡身是敬鬼祭神的重要仪式,在与鬼神等结交前必须斋戒沐浴以示尊重……所以‘儒’作为职业主要的任务是为人襄礼,祭祖事神,办理丧事”“但至孔子始,儒的含义发生了变化,成为对孔子所开立学派的特称。我们现在使用‘儒’字,已经不再将它与术士相关联,而更多意味着诗书礼乐等人文传统”可知,材料一认为,殷商时期,儒是一种术士职业,主要的任务是为人襄礼,祭祖事神,办理丧事。至孔子始,成为儒家学派的特称。现在的“儒”,意指诗书礼乐等人文传统。根据“胥是商周时的礼官、乐师,兼为传授六经六艺的教师。由此可见,孔子所创的儒家,所继承的其实正是古代‘胥’的文化。所谓‘儒’,实来自‘胥’,亦即‘需’”“但是儒的本义则始终是礼乐之师……孔子所开创的以礼乐为教的儒家,正沿循着‘儒’的这一语义发展而来”可知,材料二认为,“儒”来自“胥”、“需”,是礼官、乐师,兼为传授六经六艺的教师。儒的本义是礼乐之师。孔子所开创的儒家,沿循着“儒”的本义发展而来。【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根据材料二“所谓‘儒’,实来自‘胥’,亦即‘需’”“在周代社会中,‘胥’是极其重要的乡族基层官吏。《周礼·地官司徒》论闾胥之职称:‘闾胥各掌其闾之政令。以岁时,各数其闾之众寡,辨其施舍。凡春秋之祭祀、役、政、丧、纪之数,聚众庶。既比则读法,书其勤敏任恤者。’”可知,儒在周代即是胥,《周礼·地官司徒》明确了它的职责,因此可以说“出于司徒之官”。根据材料一“殷商时期的甲骨卜辞中多次提到一位人物,名为‘子需’,其主要职责是为王室主持宾祭典礼,祭祀人鬼,也就是祖先,是商王武丁重要的臣属。根据徐中舒先生的考证,‘子需’,在其氏族中的名字为‘父辛’,因为从事‘儒’这个职业而位高权重,所以职业的称谓取代了原有的名字,被称为‘子需’”可知,儒在商代即是需,代表人物“子需”,是商王武丁的重要的臣属,因此可以说“助人君”。根据材料一“所以‘儒’作为职业主要的任务是为人襄礼,祭祖事神,办理丧事”材料二“需在商代乃是一种礼官和祭师。而在周代则是礼官、乐官、祭师,又兼学师”可知,儒在商周时,既是祭师,可以结交鬼神,又是,可以助成人事,因此可以说“顺阴阳”。根据材料二“儒的本义则始终是礼乐之师”“胥是商周时的礼官、乐师,兼为传授六经六艺的教师”可知,儒的本义是礼乐之师(或者说“兼为传授六经六艺的教师”),因此可以说“明教化”。(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童年轶事【德】赫尔曼·黑塞几天以来,远处的树林已经闪烁着明朗的翠绿光彩,晴朗的天空中飘浮着轻柔的四月云,那片广阔的、尚未播种的棕色田地晶莹闪烁……在这温润和煦的气候里,万物都在期待萌发,充满梦幻和希望——幼芽向着太阳,云彩向着田野,嫩草向着和风。从童年时代起,我就总是让自己的回顾同新开垦田地的气息和树林里嫩绿的新茅联结在一起,让自己回到春天的故乡,回到那些我已淡忘、并且不理解的时刻去。我曾是一个十分顽皮而任性的孩童,从小就让父亲为我大伤脑筋,还让母亲为我操心叹气!那天半夜时分,我惊醒过来,父亲在和母亲说着什么。“你听说布洛西的情况了么?”“我已经去探望过他,”父亲回答说,“那孩子真是受尽了折磨。”“情况很严重吧?”“坏极了。你看着吧,春天来临时,他就要离开人世。死神已经爬到了他的脸上。”“要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去看望看望他?也许会对他有些好处。”母亲问。“随你的便吧,”父亲回答说,“这么点儿大的小孩懂得什么呢?”双亲都已入睡,周围一片寂静,而我的心突然变得激动起来。父母的言语,我虽然似懂非懂,却像一枚果子落进水池而荡起的涟漪,那些圆圈急速而可怕地越转越大,我这不安的好奇心也为之颤动不已……我面前浮现出一个漂亮的孩子,他比我大一岁,个儿却比我矮小,他名叫布洛西,一年前成了我们的邻居和伙伴。那个阳光灿烂的秋天上午,木匠家的鹰从停车棚里逃走了,悠闲自在地停在对面的苹果树枝上,共有十来个人站在大街上仰头望着它,一面议论纷纷地商量着对策。我自己也不明白,究竟喜欢它被重新捉住呢,还是喜欢它远走高飞。不久,那只鹰松开树枝,猛烈地鼓动双翼,傲慢地在空中划了一个大圆形,便无声无息地飞向闪烁的蓝天。突然间,布洛西朝空中发出一声欢呼:“飞吧,飞吧,现在你又得到自由啦!”当时,他那只可怜的乌鸦还活着,到处欢蹦乱跳的。有一次我向它伸出食指,开玩笑地说:“喂,约可波,咬吧!”于是它便啄了我的指头。我火了,想揍它一顿以示惩罚。“是你自己亲口对它说‘咬吧’的!”布洛西紧紧抱住我嚷嚷着,说明那鸟儿丝毫也没有错处,并要我保证不对它施加报复。见我态度强硬,他便答应送我两只大苹果。不久,他家园子里的苹果树第一批果子成熟了,他真的送了我两只最大最红的苹果。有一次布洛西奔跑得太热了,便脱去上装,躺卧在苔藓地上休息。当他侧转身子时,衬衫翻落到脖颈后面,我看见他雪白的肩上有一道长长的红色疤痕,吓了一跳。过去,我一向喜欢打听别人的倒霉事来取乐。但不知怎么搞的,这次我却不想打听,并且还装出一副什么也没看见的样子。然而那个巨大的伤疤让我非常难过,当初那伤口一定很痛,一定流了好多血……后来一到家我就取出我那把用最好的接骨木树干做的手枪,把它送给布洛西。我们在小河对岸的枞树林里找小鹿,我想把岩石上那些还没有巴掌大的苔藓揭下一块来。但布洛西急忙阻止我说:“别,别动它们!这是天使走过森林时留下的足迹。”于是我们痴痴期待着,也许会有一位天使恰巧来到跟前。我们呆呆伫立着,整个森林死一般寂静,褐色的土地上洒落着明晃晃的斑斑驳驳的阳光。不久到了冬天,布洛西开始卧病不起。我去看过他一两次,以后就不曾再去。这样又过了一段时期,布洛西离我越来越远,最后被我完全忘却了——直到今天晚上听见父母说:“春天来时,他就要去了。”我才想起了他。第二天吃早饭时,母亲问我:“布洛西生病了,你不想去看看他吗?”我连忙回答说:“好的。”于是当天上午就去了他家。一会儿工夫,布洛西的母亲就拉着我的手站在二层楼一扇白色的门前了。这一双正在把我导向幽暗神秘而又充满恐怖的奇异环境中去的手,在我看来,不是一双天使的手,就是一双魔鬼的手。我踌躇不安地站在门边,这时布洛西向我们转过脸来。我细细瞧着他的脸,这脸膛儿狭长尖瘦,不过我没能看出那上面的死神。只见他脸上有一层柔和的光彩,眼睛里有一些陌生的、既善良又顺从的神色,他的目光让我产生了类似那次在寂静的枞树林中伫立倾听时的心情,那时我怀着强烈的欲望屏息静气期待天使走过自己身旁。他似乎疲倦了,略略向旁边倒转身子。我忽然透过纽扣洞看见一丝红色的痕迹,这就是肩上那块大伤疤,我忍不住大声啼哭起来……我最后一次去看他时,布洛西双目紧闭躺在床上发出轻轻的呻吟。他的脸由于痛苦而歪扭着。他的眼睛大大的,已经变了样。他看着我时,那目光显得陌生而又冷淡。当天下午,他母亲给他讲起故事来,他听着听着就昏昏沉沉地睡着了,他那微弱的心跳动得越来越慢,终于完全停止了。那天我一直想着布洛西,我不知道他那肩上有着大伤疤的瘦瘠身躯是否还躺在隔壁的房子里,我丝毫也没有听说埋葬的事,也没有看到埋葬他。很长一段时期内,我脑子里尽想着这件事,直至已故者的身形在我的记忆里逐渐遥远,逐渐消失。后来,春天突然早早降临了,黄色、绿色的鸟儿飞过山头,花园里散发出草木的香味,栗树正在慢慢发芽,探出柔软卷曲的嫩叶。一道道水沟,金黄色的花朵在肥壮的茎秆上展现着灿烂的笑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那只鹰,“我”不明白“究竟喜欢它被重新捉住呢,还是喜欢它远走高飞”,体现“我”的思想是被大人左右的,还没有自己的明确立场。B.“我们”伫立在枞树林里等待天使降临时,“死一般寂静”的森林、“明晃晃的斑斑驳驳”的阳光,烘托了孩子们内心的焦急与期盼之情。C.文中写“我”最后一次去看望布洛西时,他的脸“由于痛苦而歪扭着”,他的目光“陌生而又冷淡”,从侧面表现了“我”对死亡的恐惧。D.文章多次提到布洛西肩上的大伤疤,既暗示了布洛西曾经经历的磨难,也隐喻了布洛西之死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痕。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果子落进水池荡起的涟漪”这一比喻,表明父母谈话对“我”心理产生的影响,巧妙地引出下文“我”与布洛西交往的回忆。B.文中“我”的父母与“我”对布洛西病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父母对此是无奈、顺从以至冷漠的,“我”则是好奇、恐惧而又关心。C.布洛西的房间“幽暗神秘”,他母亲的手“不是一双天使的手,就是一双魔鬼的手”,这些描写形象刻画了“我”探视时的复杂心理。D.文章的语言生动而又精准,如写鹰的“悠闲自在”、乌鸦的“欢蹦乱跳”、栗树“探出柔软卷曲的嫩叶”等,表现了高超的写作功力。8.文章结尾关于春天景色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9.请简要概括布洛西的形象特点,并说明在和布洛西的交往中“我”受到哪些影响?【答案】6.A7.B8.①呼应开头,使文章首尾圆合,富有田园诗般的抒情气息;②以充满生机活力的春景接续布洛西消逝的生命,表达了在生命代谢的体验中获得成长的主旨。9.第一问:纯真善良,诚实守信,富于幻想。第二问:①使原本顽皮任性的“我”变得沉静克制;②使原先幸灾乐祸的“我”学会怜悯同情。【解析】【导语】这篇文章通过回忆童年与布洛西的交往,展现了孩童时期的纯真与对生命的初步感知。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萌发与希望,同时对比布洛西的病逝,突显生命的脆弱与无常。文章通过“我”对布洛西的回忆,表现了孩童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死亡的朦胧理解,揭示了成长过程中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与思考。【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分析理解能力。A.“体现‘我’的思想是被大人左右的,还没有自己的明确立场”错误,对那只鹰,“我”不明白“究竟喜欢它被重新捉住呢,还是喜欢它远走高飞”,只是表现孩子的童稚,体现的是孩子视角里天真单纯的矛盾心理,选项过分解读了孩子的心理。故选A。【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B.“父母对此是无奈、顺从以至冷漠的”错误,由文章中父母之间的对话可知,父亲去探望过布洛西,母亲希望“我”去看望布洛西,或许可以对布洛西有一些好处,故文中“我”的父母对布洛西病的态度并非是“无奈、顺从以致冷漠的”。故选B。【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①从结构看,由第一段内容可知,文章开篇即以春天的景象作为背景,描述了大自然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画面,在文章的结尾部分再次提到春天的景象,这与开篇春景的描写形成呼应,首尾圆合,使文章结构更完整。②从主旨看,结尾关于春天景色的描写,是在布洛西死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布洛西的死带给“我”很大的伤痛。“春天突然早早降临了,黄色、绿色的鸟儿飞过山头……金黄色的花朵在肥壮的茎秆上展现着灿烂的笑容”是对又一年春天的描绘,作者笔下的春色充满了勃勃生机与活力,表明新生命总是在不断地诞生,生活也将继续向前发展,这暗示“我”对生命的代谢有了更深刻而理性的认识,从布洛西逝去的阴霾中走了出来,获得了成长。【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第一问:布洛西对于逃跑的鹰表达的是喜悦之情,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样希望它被抓回。这表明他的纯真善良。当“我”想要惩罚那只乌鸦时,布洛西站出来维护它,认为乌鸦没有做错任何事情,这进一步体现了他的善良品质。由“布洛西紧紧抱住我嚷嚷着,……不久,他家园子里的苹果树第一批果子成熟了,他真的送了我两只最大最红的苹果”可知,为了阻止“我”报复乌鸦,布洛西承诺给“我”两颗最大的苹果,并且最终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展示了他诚实守信的一面。由“我想把岩石上那些还没有巴掌大的苔藓揭下一块来。但布洛西急忙阻止我说:‘别,别动它们!这是天使走过森林时留下的足迹’”可知,布洛西将森林中的苔藓视为天使的足迹,反映出他是一个内心世界丰富、富有幻想的孩子。第二问:由“我曾是一个十分顽皮而任性的孩童,从小就让父亲为我大伤脑筋,还让母亲为我操心叹气”可知,最初,“我”是一个顽皮任性、常给父母带来麻烦的孩子。然而,通过与布洛西的互动,尤其是在目睹了布洛西身上那道触目惊心的伤疤后,“我”开始学会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不再轻易地嘲笑或取笑他人,而是学会了尊重和理解,变得沉静克制。由“过去,我一向喜欢打听别人的倒霉事来取乐”可知,原现“我”是一个喜欢幸灾乐祸的人;由“然而那个巨大的伤疤让我非常难过……后来到家我就取出我那把用最好的接骨木树干做的手枪,把它送给了布洛西”等内容可知,后来“我”在布洛西的影响下学会了同情与怜悯,布洛西去世后,“我”很长时间才从伤痛中走出来。这些变化显示出“我”已经能够体会到他人痛苦的感受,学会了同情和关怀他人。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选自《墨子·非攻上》)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选自《孟子·滕文公下》)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有三处断句是正确的,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至杀不辜A人也B扡其衣裘C取戈剑者D其不义又甚入人E栏厩取人马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鸡豚,指鸡和猪,古时农家所养的禽畜。豚也指猪,与豕相比,豚指的是小猪。B.仁义,是儒家的重要思想,意为仁爱和正义,孔子曰舍生取义,孟子云杀身成仁。C.什一,古代十分税一的赋税制度,数字用法与《促织》中“冀有万一之得”相同。D.今兹,意即今年,这里“兹”的意义与《墨子》中“兹甚”的“兹”的意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的君子都懂得谴责杀人这样的错误行为,但对于大行不义攻打别人的国家,反而大加赞美,他们确实不知道这是不义的。B.戴盈之认为免除关卡和市场的赋税,目前还做不到,而且请求孟子不要把这种做法放在心上。孟子不赞同这样的看法。C.《非攻》一文,体现了墨子的独特风格,语言浅显,逻辑严谨,层次井然,在论证中反复论说,务求把意思说得清楚明白。D.《孟子》的论辩艺术,表现在善于抓住对方观点的疏漏,触类旁通,引申发挥,让对方理屈词穷,这在选文中可见一斑。1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2)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14.两篇文章都围绕“不义”展开论述,所持观点有何不同?【答案】10.BCD11.B12.B13.(1)请允许我(慢慢地)减少吧,我每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就停止了。(2)比如堆一座山,就差一筐土没有成功,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14.墨子的观点是不义有大小,攻国是大不义;孟子的观点是知其不义应及时改正。【解析】【导语】两篇文章分别出自《墨子》和《孟子》,都围绕“不义”展开论述,但观点有所不同。《墨子》强调不义行为的累积性和危害性,批判攻国之不义,认为不义行为越大,罪责越重。《孟子》则通过类比,批评逐步减少不义行为的做法,主张知非即改,强调道德的绝对性和及时性。两者都通过逻辑推理和类比论证,展现了各自的思想深度和论辩技巧。【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句意:至于杀无辜的人,剥下人家的衣服皮袄,拿走戈剑的,这比进人家牲口棚牵走马牛又更不义。“不辜”是“人”的定语,“也”为句末语气词,故应在“也”后断句,即在B处断开;“衣裘”是“扡”的宾语,语义完整,应宾语后断开,即在C处断开;“戈剑”是“取”的宾语,表意完整,故应在“者”后断开,即在D处断开。故选BCD。【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和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句意:至于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的。B.错误,“孔子曰舍生取义,孟子云杀身成仁”,应是“孔子曰杀身成仁,孟子云舍生取义”。C.正确。十分之一;/万分之一。句意:税率定为十分之一。/希望有万分之一的收获。D.正确。现在/通“滋”,愈发。句意:目前还不能完全做到。/愈发严重。故选B。【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而且请求孟子不要把这种做法放在心上”错误,原文为“请轻之”,意思是“想先减轻一些”,选项理解错误。故选B。【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损”,减少;“攘”,偷;“已”,停止。(2)“为”,堆积;“篑”,筐;“止,吾止也”,判断句。【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探究文中思想观点的能力。根据原文“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可知,墨子认为,从窃取他人园中的桃李到盗窃家禽、牲畜,再到杀人夺财,乃至发动战争攻打他国,这些行为都是不义的。墨子特别强调,墨子的观点是不义有大小,攻国是大不义。根据原文“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可知,孟子认为,如果已经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义的,就应该立即改正,而不是拖延时间慢慢改变。他强调的是认识错误后的即时纠正态度,而不是像故事中的人物那样,即使知道错误还试图找借口延迟改正。参考译文:材料一:现在有一个人,进人家果园,偷人家桃李,大家听到就谴责他,上面执政的人捉获就惩罚他。这为什么呢?因为他损人利己。至于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的,比进人家果园偷桃李更不义。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多。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至于进人家牲口棚,牵走人家马牛的,这比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更不义。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多。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至于杀无辜的人,剥下人家的衣服皮袄,拿走戈剑,这比进人家牲口棚牵走马牛又更不义。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严重。如果损人越严重,他就越不仁,罪越大。现今天下君子都知道这些事,说它们不义。今天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是义,这能说知道义与不义的分别吗?杀一个人,说它不义,一定构成一个死罪了。如果照这个说法类推下去,杀十个人,十倍不义,必定构成十个死罪了;杀一百个人,一百倍不义,必定构成一百个死罪了。现今天下君子,都知道这些事,说它们不义。今天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反对,反而称赞它,说它义,这是确实不知道进攻别国是不义的。所以把称赞的话记载下来传给后世。如果知道它是不义的,那还有什么理由记载不义的事传给后世呢?现在有人在这里,见一点黑说是黑,见一片黑却说是白,那么一定以为这人是不知辨别黑白的了;尝一点苦说苦,尝多了苦却说是甜,那么一定以为这个人是不知辨别苦甜的了。今天干小的坏事,能够知道而且谴责它;干大的坏事,攻打别国,就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义,这能说知道辨别义与不义吗?由此可知世上的君子,分辨义与不义是多么混乱啊。材料二:戴盈之说:“税率定为十分之一,撤除关卡和市场的赋税,目前还不能完全做到。想先减轻一些,等到明年,再完全实行,怎么样?”孟子说:“假如有个人每天偷他邻居的鸡,有人对他说:‘这不是君子的行为。’他便说:‘请让我减少一点,先每个月偷一只,等到明年,再洗手不干。’如果明白这样做不合道义,就赶快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风雨中诵潘邠老诗韩淲①满城风雨近重阳②,独上吴山看大江。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苍茫。〖备注〗①韩淲(1159-1224),江西上饶人,南宋诗人,从仕不久即归隐。本诗写于庆元四年(1198)秋。②满城风雨近重阳:原为江西派诗人潘邠老的名句。15.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出句即借用,也是应景,对句使人物出场,前两句写出了快到重阳佳节之时,诗人于风雨飘摇中独登吴山之巅的形象。B.颔联用语含蓄、抒情委婉,既有年华渐老的感叹,也有无论入世出世,都意气轩昂的进取。C.颈联故作平淡之语,以与上联形成跌宕,情景交融,寄断肠悲愁的主观情感于本应吟兴的“野色”之上,形成对比。D.尾联以景结情,有言尽而意无穷之妙。此刻的诗人,面对“断肠”的秋光,联想到“今古骚人”的共同命运,情感似江水翻腾,如波涛激越。16.诗歌颔联传达出诗人的“壮心”,而诗歌的颈联又写出诗人的“断肠”,这两种情感是否矛盾呢?请联系诗歌文本谈谈你对此的理解。【答案】15.B16.不矛盾。①壮心:诗人面对野色迷人的吴山之巅和眼前的大江,触景生情,自然壮怀激烈。②断肠:因为满城的秋风秋雨,人生的行藏起伏,青春年华的流逝,独在异乡的孤单,诗人一腔悲愁油然而生。③曾经入仕后又归隐,壮心不忘,正是断肠的原因。诗人才三十多岁却说“老眼昏花”,应为愤激之词;尾联“今古骚人乃如许”,也透露出壮心难酬的伤感;结尾一句更以苍茫之景写出归隐后的惆怅不得志之情。【解析】【导语】这首诗描绘诗人在风雨中独自登上吴山,眺望大江的情景。全诗情景交融,表达了复杂的内心情感。首联借用潘邠老名句,描绘重阳节前夕的风雨景象,表现出诗人独自登山的形象。颔联表达虽年老眼花,但仍保持壮志的心态。颈联由秋景引发断肠之情。尾联以景结情,联想到古今文人的命运,情感激荡,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用语含蓄、抒情委婉”错,颔联“壮心轩豁任行藏”表达诗人自己无论出仕还是休官,皆襟怀坦荡,壮志不息,用语、抒情都较为直接,而不是含蓄委婉。故选B。【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①先理解“壮心”。颔联承接首联“满城风雨近重阳,独上吴山看大江”,诗人冒着风雨登上吴山远眺,因大自然的壮观而思潮汹涌。“老眼昏花忘远近”,是感叹自己虽然老眼昏花,但是老境可叹,远近可忘,壮心不可磨,理想不可抛。“壮心轩豁任行藏”,则是说自己襟怀坦荡,壮志不息,开朗豁达,不把出仕与归隐放在心上。②其次理解“断肠”。颈联“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意思是自古以来,郊野的景色令诗人们忘情地吟咏;可眼前萧瑟的秋景,却使人黯然神伤,肝肠寸断。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与上联形成跌宕和转折,“断肠”之苦意蕴丰富而委婉,可能有自己人生“行藏”起伏不定的苦闷,“老眼昏花”年华流逝的无奈,“独上吴山”漂泊异乡的孤苦等。③最后综合分析。先说“壮心”,又言“断肠”,曾经“壮心轩豁”,志向远大。而今随着年华的流逝,只留下“老眼昏花”,曾经的高远志向没能实现,徒增而“断肠”之苦。前后比较而言,曾经的“壮心轩豁”,正是当前“断肠”之苦的原因。所以,颔联“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的感叹,实则充满愤懑之情;而尾联“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苍茫”,面对“断肠”的秋光,联想到“今古骚人”的共同命运,不禁流露出壮志难酬和归隐后的惆怅不得志之情。综上,“壮心”和“断肠”,这两种情感是不矛盾的。(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强调青年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要承担起实现强国梦的重大责任,曾子在《<论语>十二章》中也说过类似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自我夸耀常常只得一时风光,难以维持。《老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好说明这个道理。(3)《春江花月夜》中运用想象和“鱼雁传书”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书信不能往来,暗含相思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3)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动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得了①的创意灵感和文化滋养。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坚持探索民族创作之路的中国动画学派推出了《大闹天宫》等一大批凭借超乎寻常的表现力塑造经典形象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富有鲜明特色的动画作品。迈入新时代,中国动画人在继承中创新,持续探索将民族气质和时代精神紧密结合的新路径,陆续推出了《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雄师少年》等作品,这些优秀的作品令观众②。《中国奇谭》以其浓郁的中国美学风格和中国哲学思想内核打动了广大观众,《长安三万里》则让观众在水墨意境与光影技术融合中感受中华诗词文化的辉煌灿烂。这些作品是近年来优秀传统文化热潮涌动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动画坚持守正创新的经验表达。在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关键支持下,物象细节可以被放大,动画能让观众带来更丰富的视觉享受。《深海》中,数字水墨技术的创新表达让人③;《秋实》中,观众甚至可以看到蝈蝈从枝头一跃而下时枝头的微微颤动。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①源源不绝(源源不断、连绵不断)②赞不绝口(交口称赞)③耳目一新19.示例:①中国动画学派坚持探索民族创作之路,②推出了《大闹天宫》等一大批富有鲜明特色的动画作品,③这些作品凭借超乎寻常的表现力塑造了一些经典形象,④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示例:在新一代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的支持下,物象细节可以被放大,动画能给观众带来更丰富的视觉享受。【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后文提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国动画推出了一大批坚持探索民族创作之路的动画片,语境强调这些作品的创意灵感和文化滋养连续不断地来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可填“源源不绝(源源不断、连绵不断)”。源源不绝(源源不断、连绵不断):形容连续不断的样子。第二空,后文提到动画作品打动广大观众,语境强调优秀的作品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肯定,故填“赞不绝口”或“交口称赞”。赞不绝口:不住口地称赞。交口称赞:异口同声地称赞。第三空,前文提到在新一代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的支持下,物象细节可以被放大,动画能给观众带来更丰富的视觉享受,语境强调数字水墨技术的创新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故填“耳目一新”。耳目一新:形容感觉与以往大不相同,使人振奋。【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能力。先抽出句子主要成分“中国动画学派推出了《大闹天宫》等一大批富有鲜明特色的动画作品”;“中国动画学派”前的定语是“坚持探索民族创作之路的”,可把这一修饰成分,变成一个由主谓宾组成的单句,即“中国动画学派坚持探索民族创作之路”;“动画作品”前有两个较长的定语“凭借超乎寻常的表现力塑造经典形象”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可分别变成由主谓宾组成的小单句,即“这些作品凭借超乎寻常的表现力塑造了一些经典形象”和“它们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把四个单句排列起来,通顺连贯地进行表达即可。【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关键”作“技术”的定语,应在其前,将“关键”放到“技术”前面;二是搭配不当,“让观众带来”中的“让”改为“给”。(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乡村振兴,既要塑形,①。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从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到特色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各地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文明乡风劲吹田野,提振了乡亲们的精气神。守护乡村的根和魂,就要在厚植文化基因的基础上,赓续农耕文明,推进移风易俗,让广大农民的精神生活更加富足。传承和弘扬好乡土文化,要立足乡村和农民主体。文化②,才能枝繁叶茂。古树、祠堂、山歌、民俗……乡亲们身边的景和事,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也最能引起共鸣。挖掘和涵养乡土文化,要从接地气的内容入手,突出地域和乡土特色,充分调动农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文化种到心坎里,让那些记忆里的乡愁重新焕发生命力。传承和弘扬好乡土文化,需要与时俱进,③。要加快补齐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短板,依托农家书屋、文化礼堂等载体,为乡亲们开展活动提供更多场地设施;要创新文化传播的媒介和形式,比如采用云上课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多种形式,创设多元场景,发挥乡贤作用,引导邻里乡亲守望相助,弘扬优秀传统美德,助力和美乡村建设。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