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科学知识故事解读TOC\o"1-2"\h\u9530第一章社会结构与组织 2187061.1社会结构的基本概念 24191.1.1社会阶层的概念 2301001.1.2社会群体的概念 2253521.1.3社会制度的概念 262121.2社会组织的形式与功能 3131721.2.1社会组织的形式 3220541.2.2社会组织的功能 3252091.3社会阶层与流动 3114481.3.1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3233021.3.2影响社会阶层流动的因素 4227611.4社会网络与关系 4299571.4.1社会网络的作用 437941.4.2社会关系的影响 410425第二章文化解码与传播 4204912.1文化的定义与分类 4148982.2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机制 5240202.3文化冲突与融合 513712.4文化变迁与影响 628016第三章社会制度与规范 659893.1社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6144283.2社会规范的制定与遵循 7267823.3社会控制与秩序 739233.4社会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725080第四章社会心理与行为 836314.1社会心理的内涵与特点 8296414.2社会行为的动机与表现 8164314.3群体心理与行为 8285564.4社会心理的调适与干预 816180第五章社会变迁与现代化 993895.1社会变迁的内涵与动力 9281285.2现代化的特征与影响 91615.3社会转型期的挑战与机遇 9112045.4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 1013531第六章社会冲突与和谐 1071736.1社会冲突的根源与类型 10146926.2社会冲突的处理与化解 1166896.3社会和谐的价值与构建 11309966.4社会冲突与和谐的平衡 115546第七章社会政策与福利 1273677.1社会政策的内涵与目标 1254437.2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13217617.3社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13251247.4社会政策与社会发展 1315831第八章社会研究方法与伦理 14104598.1社会研究方法概述 1459248.2定性研究方法 143158.2.1深度访谈 1469878.2.2参与观察 1478268.2.3内容分析 14207518.3定量研究方法 14129438.3.1问卷调查 14228728.3.2实验研究 1583378.3.3统计分析 15327248.4社会研究的伦理原则与实践 15195088.4.1尊重研究对象的权利 15199178.4.2保护研究对象的安全 15259278.4.3诚实守信 1563328.4.4保密原则 15257608.4.5负责任 15第一章社会结构与组织1.1社会结构的基本概念社会结构是指社会成员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稳定模式。这种模式通过社会关系、角色、规范和制度等方面表现出来。社会结构不仅影响个体的行为和观念,还制约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社会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社会阶层、社会群体、社会制度等要素。1.1.1社会阶层的概念社会阶层是指社会成员根据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所形成的不同层次。社会阶层具有稳定性,不同阶层之间的界限分明,阶层内部成员之间具有相似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利益诉求。1.1.2社会群体的概念社会群体是指具有共同特征、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的个体组成的集合体。社会群体可以是正式的,如家庭、企业、学校等,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如朋友圈、兴趣小组等。1.1.3社会制度的概念社会制度是指一定历史时期,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们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社会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规则。社会制度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教育制度等,它们共同构成了社会结构的框架。1.2社会组织的形式与功能社会组织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目标,通过一定形式的组织结构,将社会成员组织起来进行活动的集体。社会组织的形式和功能有以下几种:1.2.1社会组织的形式1)正式组织:如企业、学校等,具有明确的组织结构、职责分工和规章制度。2)非正式组织:如家庭、朋友圈、兴趣小组等,成员之间关系较为松散,缺乏明确的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3)半正式组织:如行业协会、民间团体等,介于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之间,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1.2.2社会组织的功能1)整合资源:社会组织可以将分散的社会成员和资源整合起来,实现共同目标。2)维护秩序:社会组织通过制定规范和规则,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稳定。3)促进发展:社会组织通过开展活动,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1.3社会阶层与流动社会阶层与流动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程度反映了社会的开放程度和公平性。1.3.1社会阶层的流动性社会阶层的流动性是指社会成员在不同阶层之间上升或下降的可能性。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分为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1)垂直流动:指社会成员从较低阶层向较高阶层上升,或从较高阶层向较低阶层下降的过程。2)水平流动:指社会成员在同一阶层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的流动。1.3.2影响社会阶层流动的因素1)教育:教育水平是影响社会阶层流动的重要因素。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个体,其社会阶层流动的可能性较大。2)经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财富分配状况对社会阶层流动产生重要影响。3)政策:政策对社会阶层流动具有引导和调控作用。1.4社会网络与关系社会网络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所建立的各种社会联系。社会关系是社会网络的基本单元,包括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等。1.4.1社会网络的作用1)信息传播:社会网络有助于个体获取和传播信息,提高社会成员之间的沟通效率。2)资源整合:社会网络有助于个体整合社会资源,实现共同目标。3)情感支持:社会网络为个体提供情感支持,缓解生活压力。1.4.2社会关系的影响1)社会地位:社会关系对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具有重要影响。2)社会资源:社会关系有助于个体获取社会资源,提高生活质量。3)社会影响力:社会关系可以增强个体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促进社会目标的实现。标:社会科学知识故事解读目录第二章文化解码与传播2.1文化的定义与分类文化,作为一个涵盖广泛的概念,指的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广义上讲,文化包括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而从狭义上,文化则特指精神文化,即人类的精神生活、意识形态和道德规范等。文化可以分为多个类别,如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在物质生产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如建筑、工具、服饰等;精神文化是指人类的精神生活、意识形态和道德规范等,如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制度文化是指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规范和制度;行为文化则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行为习惯和习俗。2.2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机制文化传播是指文化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传递和扩散。文化传播的途径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语言传播:语言是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要载体,通过口头、书面和图像等形式的语言传播,文化得以在不同地域和群体之间传播。(2)教育传播:教育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教育,文化得以在代际之间传播和延续。(3)媒体传播:科技的发展,媒体成为了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报纸、杂志、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平台,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广泛的渠道。(4)人际传播:人际交往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互动,使得文化得以在群体内部和群体之间传播。文化传播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选择性传播: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往往受到传播者、接收者和传播环境的制约,使得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具有选择性。(2)调适性传播:文化在传播过程中,需要适应不同地域、群体和环境的特点,从而实现文化的调适性传播。(3)创新性传播: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新的文化元素,推动文化的创新和发展。2.3文化冲突与融合文化冲突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由于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矛盾和冲突。文化冲突的原因主要包括:(1)文化差异: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导致文化冲突的主要原因。(2)价值观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价值观念的认识和追求存在差异,容易引发文化冲突。(3)利益冲突: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同文化群体之间可能因争夺资源而产生文化冲突。文化融合是指不同文化之间在相互交流和互动过程中,相互借鉴、融合,形成新的文化现象。文化融合的原因主要包括:(1)文化交流: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为文化融合提供了可能性。(2)文化自觉:在文化融合过程中,各文化群体能够保持自身文化的核心价值,实现文化的自觉。(3)共同发展:不同文化群体在共同发展的过程中,相互借鉴、融合,以实现共同发展。2.4文化变迁与影响文化变迁是指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内外部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化和发展。文化变迁的原因主要包括:(1)社会变迁: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变革,会影响文化的变迁。(2)文化传播: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使得文化在接触和碰撞中发生变迁。(3)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文化变迁的重要动力,推动文化的发展。文化变迁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价值观念的变化:文化变迁会导致价值观念的变化,进而影响人们的行为模式和社会规范。(2)社会结构的变化:文化变迁会影响社会结构,使得社会关系、社会组织等方面发生变化。(3)科技进步:文化变迁往往伴科技进步,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4)文化多样性:文化变迁使得文化更加多样化,丰富了人类社会的文化景观。第三章社会制度与规范3.1社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社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的重要现象。社会制度是在特定历史时期,一定社会群体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共同利益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规范体系。其形成与发展受到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自古以来,人类社会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制度、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到现代社会制度的演变。在原始社会,人们生活在氏族部落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简单的氏族制度。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产生,奴隶制逐渐取代氏族制度。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等级关系成为社会制度的基石。随后,封建社会制度取代了奴隶社会制度,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3.2社会规范的制定与遵循社会规范是维系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它包括法律、道德、习俗等。社会规范的制定与遵循,旨在保障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制定社会规范时,通常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公平正义原则,保证社会规范能够平衡各阶级、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二是合法性原则,社会规范应当符合宪法和法律法规;三是适应性原则,社会规范应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社会成员遵循社会规范,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减少冲突与矛盾。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社会规范的遵循并非一帆风顺。社会成员在遵循社会规范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道德困境、法律漏洞等问题。因此,在社会规范的遵循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3.3社会控制与秩序社会控制是指社会对个体和群体行为的约束与调控,它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社会控制包括法律控制、道德控制、舆论控制等多种形式。法律控制是通过法律法规对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保证社会秩序的实现。道德控制是指社会成员在道德观念的引导下,自觉遵循社会规范。舆论控制则是通过舆论的力量,对个体和群体的行为进行约束。社会秩序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有利于社会成员的生产生活,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但是社会秩序并非一成不变,它会受到社会变迁、经济波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社会控制与秩序的维护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3.4社会制度的改革与创新社会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时代的发展,原有的社会制度可能无法适应新的社会需求,需要进行改革。社会制度的改革旨在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社会效率,促进社会公平。在社会制度的改革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渐进性原则,保证改革过程的平稳过渡;二是协调性原则,协调各方利益,减少改革阻力;三是创新性原则,勇于尝试新的制度安排。社会制度的创新是指在社会制度框架下,创造性地构建新的制度安排。社会制度的创新有助于破解社会难题,推动社会发展。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我国正面临着诸多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等。通过社会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我们有望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社会公平与和谐。第四章社会心理与行为4.1社会心理的内涵与特点社会心理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其内涵丰富,涵盖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心理现象及其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社会心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性,即社会心理是在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受到社会规范、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二是个体性,即社会心理具有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在社会心理的形成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三是动态性,即社会心理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具有时代特征。4.2社会行为的动机与表现社会行为的动机是指激发个体在社会生活中采取行动的心理因素,包括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主要是个体自身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如饥饿、睡眠、归属感等;外在动机则是社会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如社会规范、他人评价等。社会行为的表现多种多样,如合作、竞争、攻击、利他等,这些行为反映了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心理状态和需求。4.3群体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是指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群体成员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共同心理现象。群体心理的特点包括:一是归属感,即群体成员对所属群体的认同和归属;二是凝聚力,即群体成员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支持;三是群体意识,即群体成员对共同目标的认同和追求。群体行为是群体心理的外在表现,如集体行动、群体性事件等,这些行为反映了群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和需求。4.4社会心理的调适与干预社会心理的调适与干预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术,调整和改善个体和群体的心理状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社会心理调适的方法包括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旨在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社会心理干预则侧重于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如政策制定、文化传播、教育改革等,旨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个体和群体的心理健康。在实际工作中,社会心理的调适与干预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第五章社会变迁与现代化5.1社会变迁的内涵与动力社会变迁,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社会结构、社会关系、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所发生的深刻变化。社会变迁的内涵广泛,既包括社会制度的变革,也包括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发展变化。社会变迁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二是科技进步,推动社会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三是社会矛盾和冲突,促使社会制度进行调整和改革;四是全球化进程,使各国社会相互影响,共同发展。5.2现代化的特征与影响现代化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所发生的根本性变革。现代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现代化,包括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二是政治现代化,包括民主政治、法治国家和政治制度的创新;三是文化现代化,包括价值观念的更新、文化产业的繁荣和文化交流的扩大;四是科技现代化,包括科技创新、科技应用和科技产业的崛起。现代化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了人类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发展;二是推动了政治制度的变革,提高了政治效率;三是丰富了人类的文化生活,提升了文化素养;四是推动了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5.3社会转型期的挑战与机遇社会转型期是指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挑战方面:一是社会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社会矛盾和冲突加剧;二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导致贫富差距扩大;三是文化观念的碰撞,可能导致价值观念的混乱;四是科技发展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新的社会问题。机遇方面:一是社会制度的创新,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是经济结构的优化,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三是文化繁荣,有利于提升国民素质;四是科技发展,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5.4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现代化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科技支撑,可持续发展为现代化提供了持续的动力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二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三是促进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四是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第六章社会冲突与和谐6.1社会冲突的根源与类型社会冲突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其根源在于社会结构和个体利益之间的矛盾。具体而言,社会冲突的根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社会资源分配不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为了争夺资源而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可能源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社会地位与权力的差异。社会地位和权力的差异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利益冲突,如贫富差距、城乡差距、阶层差距等。第三,价值观和信仰的分歧。不同价值观和信仰的群体在相互交往中,容易产生观念上的冲突。社会冲突的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经济冲突:由于经济利益分配不均而产生的冲突,如劳资冲突、贫富差距等。(2)政治冲突:由于政治权力、地位和资源分配不均而产生的冲突,如派斗争、民族冲突等。(3)文化冲突:由于价值观、信仰和习俗的差异而产生的冲突,如宗教冲突、文化隔阂等。(4)社会冲突:由于社会地位、阶层差异而产生的冲突,如城乡差距、阶层矛盾等。6.2社会冲突的处理与化解社会冲突的处理与化解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通过政策调整、法律规范等手段,协调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减少冲突。强化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社会公平正义,让每个人都能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是化解社会冲突的重要途径。第三,加强社会沟通与交流。通过加强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消除误解和隔阂,增进相互理解。第四,培育社会共识。通过教育、宣传等手段,培养社会成员的共同价值观和信仰,减少观念上的冲突。6.3社会和谐的价值与构建社会和谐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石,具有重要的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社会氛围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减少冲突和矛盾。(2)优化资源配置。社会和谐有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社会效益。(3)增进社会凝聚力。社会和谐有助于增强社会成员之间的团结和凝聚力,形成共同的社会认同。(4)提升国际形象。一个和谐的社会能够展现出国家的文明程度和民族凝聚力,提升国际地位。构建社会和谐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关注民生,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2)优化社会政策。通过调整社会政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减少社会冲突。(3)强化法治保障。依法治国,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合法权益。(4)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引导社会成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6.4社会冲突与和谐的平衡社会冲突与和谐是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在社会发展中,保持冲突与和谐的平衡。冲突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适度的冲突有助于暴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改革。但是过度的冲突可能导致社会动荡,影响社会稳定。和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谐的社会氛围有利于社会成员的团结协作,推动社会全面发展。但过度的和谐可能导致社会停滞,缺乏创新动力。因此,在处理社会冲突与和谐的关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坚持适度原则。在冲突与和谐之间寻找平衡点,既不压抑冲突,也不放任冲突。(2)注重动态调整。社会发展的变化,及时调整社会政策,保持冲突与和谐的平衡。(3)强化法治保障。依法治国,维护社会秩序,保证冲突与和谐在法治轨道上运行。(4)培育社会共识。通过教育、宣传等手段,培养社会成员的共同价值观,增强社会凝聚力。第七章社会政策与福利7.1社会政策的内涵与目标社会政策是指国家为了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和谐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和计划。社会政策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基本生活:社会政策旨在保证公民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如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2)促进社会公平:社会政策通过调整收入分配、优化资源配置,以实现社会公平。(3)维护社会稳定:社会政策通过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和谐。(4)促进社会发展:社会政策关注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社会政策的目标主要包括:(1)缓解贫困:通过社会政策,降低贫困发生率,提高贫困地区的生活水平。(2)保障教育:保证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提高教育质量。(3)改善就业:通过政策引导,提高就业率,促进劳动力市场稳定。(4)维护社会安全:加强社会治安,保障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7.2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社会福利制度是国家为保障公民基本生活、提高生活质量而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养老保险制度:保证老年人享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2)医疗保险制度: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减轻家庭医疗负担。(3)失业保险制度:为失业者提供生活救助,帮助他们重新就业。(4)住房保障制度:保障公民享有合适的住房条件。(5)教育保障制度:保证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扩大保障范围:逐步将更多的人群纳入社会福利制度。(2)提高保障水平: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保障标准。(3)优化制度设计:保证社会福利制度的可持续性和公平性。(4)加强监管:保证社会福利资金的合理使用和监管。7.3社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社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问题识别: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明确政策目标。(2)政策设计:根据问题识别,设计针对性的政策方案。(3)政策评估: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调整政策方案。(4)政策实施:将政策方案付诸实践,保证政策落地。(5)政策调整:根据实施效果,对政策进行优化和调整。7.4社会政策与社会发展社会政策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良好的社会政策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提高民生福祉,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反之,社会政策的缺失或不完善可能导致社会问题加剧,阻碍社会发展。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高度重视社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通过不断调整和完善社会政策,我国成功地实现了从贫困到富裕的跨越,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社会政策与社会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创新社会治理体系,以实现全面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财务管理实践
- 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实践
- 中药材种植与加工技术汇报
- 图形创意设计课程设计
- 小班划船主题课程设计
- AI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案例分析
- 整流滤波电路课程设计
- 实验课选课系统java课程设计
- 幼儿园高矮游戏课程设计
- 微小电流测量仪课程设计
- 心脏瓣膜病学习课件
- 康复科学科建设规划
- 《薪酬福利管理制度》课件
- 储能技术 习题答案汇总 (梅生伟)第1-9章
- 《李凭箜篌引》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物业服务前置方案
- 智慧树知到《艾滋病性与健康》见面课答案
- 新能源汽车技术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报告
- 市政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提取和使用计划
- 15D501 建筑物防雷设施安装
- 表C.1.1 工程概况表(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