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公司软件开发流程规范化管理手册_第1页
软件公司软件开发流程规范化管理手册_第2页
软件公司软件开发流程规范化管理手册_第3页
软件公司软件开发流程规范化管理手册_第4页
软件公司软件开发流程规范化管理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软件公司软件开发流程规范化管理手册TOC\o"1-2"\h\u26433第1章引言 550181.1背景与目的 5313731.2适用范围 5251321.3参考文献 529848第2章软件开发基本流程 5177722.1软件开发生命周期 5201852.1.1需求分析 6169642.1.2设计 6283192.1.3编码 6298682.1.4测试 693032.1.5部署与维护 6261892.2各阶段任务与输出 6108052.2.1需求分析 628332.2.2设计 6176522.2.3编码 669962.2.4测试 6327142.2.5部署与维护 71542.3流程裁剪与优化 712172.3.1根据项目规模和复杂度,适当调整阶段划分和时间分配。 7289172.3.2结合项目特点,选择合适的开发方法和工具。 7238282.3.3强化跨阶段沟通,保证各阶段输出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7303252.3.4定期对开发流程进行回顾和总结,不断优化流程,提高开发效率。 7326第3章需求分析与管理 7193023.1需求获取 779393.1.1确定需求获取目标 7310083.1.2选择需求获取方法 7274163.1.3制定需求获取计划 7221993.1.4执行需求获取 7184243.1.5需求验证 7117263.2需求分析 735023.2.1需求分类 7162153.2.2需求优先级排序 8261623.2.3需求依赖关系分析 8284283.2.4需求冲突解决 824163.2.5需求风险评估 8214673.3需求规格说明书 8160083.3.1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 873323.3.2需求规格说明书评审 8297133.3.3需求规格说明书更新 8296913.4需求变更管理 839343.4.1需求变更申请 888983.4.2需求变更评估 8212793.4.3需求变更实施 8288933.4.4需求变更记录 8327223.4.5需求变更跟踪 831829第4章系统设计 894324.1架构设计 8170474.1.1架构概述 938944.1.2架构模式选择 9134964.1.3架构设计原则 9274564.2模块划分与接口设计 9140634.2.1模块划分 963394.2.2接口设计 9114104.3数据库设计 9280164.3.1数据库选型 9321004.3.2数据库设计原则 10162674.3.3数据表设计 1097234.4设计评审 1090094.4.1设计评审目的 10134274.4.2设计评审流程 10221924.4.3设计评审内容 1023520第5章编码与实现 10324575.1编码规范 10235715.1.1命名规则 1066125.1.2代码格式 11104085.1.3代码结构 1123255.2代码审查 11208665.2.1审查目的 11188965.2.2审查流程 11235.2.3审查标准 119845.3版本控制 11144035.3.1版本控制工具 114255.3.2分支管理 12164995.3.3提交规范 1216195.4代码重构 12298005.4.1重构目的 12224645.4.2重构原则 1279105.4.3重构时机 1218454第6章测试与质量保证 1266696.1测试策略与计划 1280086.1.1目的 12130926.1.2测试目标 1336056.1.3测试范围 13302456.1.4测试方法 13240616.1.5测试标准 13281586.1.6测试团队 1352416.1.7测试计划 13189636.2单元测试 13187096.2.1目的 13234986.2.2测试内容 13263496.2.3测试方法 13257096.2.4测试工具 1354106.2.5测试覆盖率 13137156.3集成测试 13291896.3.1目的 137846.3.2测试内容 13239906.3.3测试方法 14168056.3.4测试工具 1488736.3.5测试环境 14245356.4系统测试 14131976.4.1目的 14212076.4.2测试内容 14125816.4.3测试方法 14326166.4.4测试工具 14163936.4.5测试环境 1418206.4.6测试报告 1413684第7章部署与上线 1411267.1部署计划 1470527.1.1目的与原则 14215897.1.2部署计划内容 15206707.2环境准备 15171297.2.1硬件环境 15253817.2.2软件环境 15223777.3数据迁移与转换 1541277.3.1数据迁移 15102837.3.2数据转换 15208487.4上线支持与问题处理 1565527.4.1上线支持 15278187.4.2问题处理 1619076第8章项目管理 16242478.1项目计划与监控 16163968.1.1项目启动 1632468.1.2项目计划 16137208.1.3项目监控 16113578.2风险管理 16229618.2.1风险识别 16108078.2.2风险评估 16181278.2.3风险应对 16162538.2.4风险监控 16161998.3沟通与协作 17171128.3.1项目沟通 17117818.3.2团队协作 17201748.3.3客户关系管理 17147748.4项目收尾与总结 17298648.4.1项目验收 17262438.4.2项目总结 17101868.4.3知识积累 17252498.4.4奖惩机制 1711403第9章软件维护与优化 17154069.1软件问题定位与修复 17284319.1.1问题报告收集 17295019.1.2问题分析 1824839.1.3问题修复 18125439.1.4修复验证 18163899.2功能优化 18300529.2.1功能分析 1867589.2.2功能优化策略 18221959.2.3功能优化实施 19286099.2.4功能优化效果评估 1927899.3功能扩展与升级 19220179.3.1功能需求分析 19288689.3.2功能设计 19305059.3.3功能开发与测试 19161599.3.4功能上线 19307819.4软件退役 19293359.4.1退役评估 19185219.4.2退役计划 1958389.4.3退役实施 2086259.4.4退役总结 2011767第10章培训与指导 20493410.1培训计划与材料 202102810.1.1培训目标 202498410.1.2培训内容 201785810.1.3培训材料 201577710.1.4培训时间与地点 20540410.2培训实施与评估 20328510.2.1培训方式 201456210.2.2培训讲师 20460710.2.3培训组织与管理 202714710.2.4培训评估 20158810.3常见问题解答 21652710.3.1软件开发流程相关问题 212719010.3.2技术问题 212111110.3.3项目管理问题 212353910.4持续改进与建议反馈 211752310.4.1持续改进 212279410.4.2建议反馈 212308510.4.3培训成果应用 21第1章引言1.1背景与目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产业已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软件公司在面临激烈市场竞争的同时也需关注软件开发的质量与效率。规范化管理作为提升软件质量、缩短开发周期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本手册旨在规范公司软件开发流程,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保证软件产品质量,降低开发风险,提升客户满意度。1.2适用范围本手册适用于公司内各类软件开发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定制软件开发、产品研发、系统集成、软件维护等。涉及的项目类型包括:瀑布模型、敏捷开发、迭代开发等。本手册规定了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各项活动、任务、角色、职责及输出物,以指导项目团队有序、高效地开展工作。1.3参考文献(1)软件工程国家标准GB/T85662007《软件工程术语》(2)软件工程国家标准GB/T143942008《计算机软件可靠性与可维护性管理》(3)软件工程国家标准GB/T155322008《软件工程风险管理》(4)软件工程行业标准JB/T114572013《软件项目管理规范》(5)敏捷开发实践指南《敏捷项目管理与Scrum实战》(6)瀑布模型软件开发过程指南《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第2章软件开发基本流程2.1软件开发生命周期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是指从软件项目启动到软件退役的整个过程中,经历的一系列阶段。本节将详细介绍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以保证软件开发过程的规范化管理。2.1.1需求分析在需求分析阶段,项目团队与客户沟通,收集和整理客户需求,明确软件的功能、功能、界面等要求,为后续开发工作提供依据。2.1.2设计设计阶段包括总体设计、详细设计两个子阶段。总体设计确定软件的架构、模块划分、接口等;详细设计则对每个模块进行具体设计,包括数据结构、算法、接口等。2.1.3编码编码阶段是将设计阶段的成果转化为计算机程序的过程。开发人员根据详细设计文档,编写代码,同时遵循公司编码规范,保证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2.1.4测试测试阶段是对软件进行功能、功能、兼容性等方面的验证,保证软件质量达到预期。测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等。2.1.5部署与维护部署阶段是将软件部署到客户现场,并进行现场支持。维护阶段则负责对软件进行持续优化和修复,以满足客户需求。2.2各阶段任务与输出2.2.1需求分析任务:收集、整理、分析客户需求。输出:需求规格说明书。2.2.2设计任务:进行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输出:总体设计文档、详细设计文档。2.2.3编码任务:编写代码,遵循编码规范。输出:、单元测试报告。2.2.4测试任务:对软件进行功能、功能、兼容性等方面的测试。输出: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报告。2.2.5部署与维护任务:部署软件,提供现场支持,进行持续优化和修复。输出:部署文档、维护报告。2.3流程裁剪与优化为适应不同项目特点和需求,软件公司可对基本开发流程进行裁剪与优化。以下是一些建议:2.3.1根据项目规模和复杂度,适当调整阶段划分和时间分配。2.3.2结合项目特点,选择合适的开发方法和工具。2.3.3强化跨阶段沟通,保证各阶段输出的一致性和完整性。2.3.4定期对开发流程进行回顾和总结,不断优化流程,提高开发效率。注意:流程裁剪与优化应在保证软件质量的前提下进行,避免因过度追求效率而影响产品质量。第3章需求分析与管理3.1需求获取3.1.1确定需求获取目标针对项目背景和目标,明确需求获取的范围、深度和关键要素。3.1.2选择需求获取方法根据项目特点,选择合适的需求获取方法,如访谈、问卷调查、用户故事、工作坊等。3.1.3制定需求获取计划确定需求获取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及所需资源。3.1.4执行需求获取按照计划进行需求获取活动,保证各方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得到充分理解和记录。3.1.5需求验证对获取到的需求进行验证,保证需求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3.2需求分析3.2.1需求分类对获取到的需求进行分类,如功能性需求、非功能性需求、业务需求等。3.2.2需求优先级排序根据项目目标、风险和资源等因素,对需求进行优先级排序。3.2.3需求依赖关系分析分析需求之间的依赖关系,保证在实施过程中遵循正确的顺序。3.2.4需求冲突解决对存在冲突的需求进行协调和解决,保证项目顺利进行。3.2.5需求风险评估评估需求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3.3需求规格说明书3.3.1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按照规范化的格式,详细描述每个需求的内容、功能、功能等。3.3.2需求规格说明书评审组织相关人员对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评审,保证需求的正确性和可行性。3.3.3需求规格说明书更新根据评审意见和项目进展,对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更新和完善。3.4需求变更管理3.4.1需求变更申请当项目过程中出现需求变更时,需按照规定流程提交需求变更申请。3.4.2需求变更评估评估需求变更对项目范围、进度、成本等方面的影响,确定是否批准变更。3.4.3需求变更实施经批准的需求变更,按照变更管理流程进行实施。3.4.4需求变更记录记录需求变更的详细信息,包括变更原因、影响范围、处理结果等。3.4.5需求变更跟踪对已实施的需求变更进行跟踪,保证变更效果符合预期。第4章系统设计4.1架构设计4.1.1架构概述在系统设计阶段,首先应对软件的整体架构进行规划。架构设计是保证软件系统具有良好可扩展性、可维护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关键环节。本节主要阐述软件系统的整体架构设计。4.1.2架构模式选择根据项目需求、业务场景和技术特点,选择合适的架构模式。常见的架构模式包括:分层架构、微服务架构、事件驱动架构等。4.1.3架构设计原则遵循以下原则进行架构设计:(1)高内聚、低耦合:保证模块之间的关联性最小,提高模块的独立性。(2)可扩展性:设计易于扩展的系统,以便在需求变更时,能够快速适应。(3)稳定性:保证系统在各种情况下都能稳定运行,具备故障隔离和恢复能力。(4)安全性:从系统层面保障数据安全和访问控制。4.2模块划分与接口设计4.2.1模块划分根据业务需求,将系统划分为多个功能模块。模块划分应遵循以下原则:(1)功能单一:保证每个模块具有明确的职责,避免功能交叉。(2)可复用性:提高模块的复用性,减少重复开发工作。(3)独立性:模块之间相互独立,降低模块间的依赖关系。4.2.2接口设计接口设计是模块间通信的桥梁,应遵循以下原则:(1)简洁明了:接口设计应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和实现。(2)功能完整:保证接口能完整地描述模块间的业务逻辑。(3)高内聚、低耦合:接口设计要尽量降低模块间的耦合关系,提高模块独立性。4.3数据库设计4.3.1数据库选型根据项目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类型(如关系型数据库、NoSQL数据库等)。4.3.2数据库设计原则遵循以下原则进行数据库设计:(1)数据一致性:保证数据在不同模块、不同时间点的数据一致性。(2)数据完整性:通过设置合理的约束,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有效性。(3)功能优化:针对业务场景,对数据库进行功能优化,提高查询效率。4.3.3数据表设计根据业务需求,设计数据表结构,包括表名、字段、数据类型、索引等。4.4设计评审4.4.1设计评审目的设计评审旨在保证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完整性和可行性,提前发觉潜在问题,降低项目风险。4.4.2设计评审流程(1)组织评审会议,邀请项目组成员及相关人员参加。(2)评审人员针对设计方案进行充分讨论,提出改进意见。(3)设计人员根据评审意见,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4)评审通过后,输出设计评审报告,作为后续开发工作的依据。4.4.3设计评审内容设计评审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1)架构设计:检查架构模式、设计原则的遵循情况。(2)模块划分与接口设计:评估模块划分的合理性,接口设计的正确性。(3)数据库设计:审核数据表结构、索引设置等是否符合设计原则。(4)系统功能、安全性、可扩展性等方面的考虑。第5章编码与实现5.1编码规范5.1.1命名规则为了保证软件代码的可读性和易于理解,编码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命名规则:(1)变量名、函数名、类名等应具有描述性,能够准确表达其功能。(2)使用英文命名,遵循驼峰命名法或下划线命名法。(3)避免使用拼音或缩写,除非是广泛认可的缩写。(4)变量名、函数名、类名等应具有一定的前缀,以区分不同模块或功能。5.1.2代码格式代码格式对于维护和团队协作,以下是一些基本要求:(1)保持代码缩进一致,推荐使用4个空格作为缩进单位。(2)代码行长度不超过120个字符。(3)使用空行分隔不同的逻辑块,增加代码可读性。(4)在适当的位置添加注释,说明复杂的逻辑或关键代码。5.1.3代码结构代码结构应清晰,遵循以下原则:(1)模块化设计,将功能相似的代码块划分到同一个模块或函数中。(2)封装性,将具体的实现细节隐藏在类或函数内部。(3)避免全局变量滥用,减少代码间的耦合关系。5.2代码审查5.2.1审查目的代码审查旨在提高代码质量,减少潜在缺陷,提升团队协作能力。5.2.2审查流程(1)开发者完成编码后,将代码提交至代码审查平台。(2)代码审查员根据审查标准对代码进行审查,提出修改意见。(3)开发者根据审查意见进行修改,并重新提交。(4)审查员确认修改无误后,结束审查。5.2.3审查标准审查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功能是否符合需求文档。(2)代码是否遵循编码规范。(3)代码是否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4)代码是否存在功能瓶颈。5.3版本控制5.3.1版本控制工具公司统一使用Git作为版本控制工具。5.3.2分支管理(1)主分支(Master):用于存储稳定的、已发布的代码。(2)开发分支(Develop):用于开发新功能或修复缺陷。(3)功能分支(Feature):用于开发特定功能的分支,完成后合并回开发分支。(4)修复分支(Hotfix):用于紧急修复已发布代码的分支,完成后合并回主分支。5.3.3提交规范提交代码时,遵循以下规范:(1)提交信息应简洁明了,描述本次提交的主要内容。(2)提交前保证代码通过编译,并运行所有测试用例。(3)避免提交无意义的修改,如格式调整等。5.4代码重构5.4.1重构目的代码重构旨在优化代码结构,提高代码可读性和可维护性,降低软件维护成本。5.4.2重构原则(1)不改变软件外部行为和功能。(2)小步前进,逐步优化,避免一次性大规模重构。(3)保证重构后的代码质量不低于原有代码。5.4.3重构时机以下情况可考虑进行代码重构:(1)代码存在明显的功能瓶颈。(2)代码结构混乱,难以维护。(3)代码重复率较高,可提取公共模块。(4)新功能开发时,发觉原有代码不符合新的设计要求。第6章测试与质量保证6.1测试策略与计划6.1.1目的为保证软件产品质量,制定测试策略与计划,明确测试目标、范围、方法和标准。6.1.2测试目标验证软件功能、功能、稳定性和可靠性,保证软件满足用户需求及设计规范。6.1.3测试范围涵盖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等阶段。6.1.4测试方法采用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灰盒测试、自动化测试等方法。6.1.5测试标准遵循国家和行业标准,以及公司内部相关规范。6.1.6测试团队明确测试团队职责,包括测试工程师、开发工程师、项目经理等。6.1.7测试计划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包括测试阶段、测试内容、测试资源、测试时间表等。6.2单元测试6.2.1目的验证单个模块的功能、功能和接口是否符合设计要求。6.2.2测试内容对模块的输入、输出、边界条件、异常情况等进行测试。6.2.3测试方法采用白盒测试方法,结合代码审查和静态分析。6.2.4测试工具使用JUnit、NUnit等单元测试框架。6.2.5测试覆盖率保证单元测试覆盖率不低于80%,关键业务逻辑100%覆盖。6.3集成测试6.3.1目的验证多个模块组合在一起后的功能、功能和接口是否符合设计要求。6.3.2测试内容对模块间的接口、数据交互、业务流程等进行测试。6.3.3测试方法采用灰盒测试方法,结合自动化测试和手工测试。6.3.4测试工具使用Selenium、JMeter等自动化测试工具。6.3.5测试环境搭建与实际运行环境相似的集成测试环境。6.4系统测试6.4.1目的验证整个软件系统的功能、功能、稳定性和可靠性。6.4.2测试内容对系统功能、功能、安全性、可用性、兼容性等进行测试。6.4.3测试方法采用黑盒测试方法,结合自动化测试和手工测试。6.4.4测试工具使用QTP、LoadRunner等系统测试工具。6.4.5测试环境搭建与实际运行环境相似的系统测试环境。6.4.6测试报告编写系统测试报告,包括测试结果、问题汇总、风险评估等。第7章部署与上线7.1部署计划7.1.1目的与原则部署计划旨在保证软件产品在上线过程中的顺利进行,降低风险,提高成功率。部署计划应遵循以下原则:可行性:保证部署计划在实际操作中可行;安全性:保证部署过程中数据安全和系统稳定;高效性:提高部署效率,降低人力和时间成本;灵活性:适应不同项目和环境的需求,具备一定程度的可调整性。7.1.2部署计划内容部署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部署目标:明确部署的目标和范围;部署时间表:制定详细的部署时间节点;部署策略:根据项目特点,选择合适的部署方式;资源需求:列出部署过程中所需的资源,如硬件、软件、人员等;风险评估:分析部署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并提出应对措施;沟通与协作:明确项目成员在部署过程中的职责与协作关系。7.2环境准备7.2.1硬件环境根据项目需求,准备合适的硬件设备,如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等;保证硬件设备功能稳定,满足软件运行需求;搭建硬件环境时,注意设备之间的连接和配置。7.2.2软件环境安装所需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软件;保证软件版本与项目需求一致;配置软件环境,优化功能,提高系统稳定性。7.3数据迁移与转换7.3.1数据迁移根据项目需求,制定数据迁移计划;保证数据迁移过程中的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在迁移过程中,监控数据迁移进度,及时处理迁移过程中的问题。7.3.2数据转换对源数据进行清洗、转换,保证数据质量;根据目标系统需求,进行数据映射和转换;验证数据转换结果,保证数据准确性。7.4上线支持与问题处理7.4.1上线支持制定上线支持计划,明确支持范围和职责;针对关键业务和操作,提供培训和指导;在上线过程中,提供实时监控和问题解决。7.4.2问题处理建立问题反馈和解决机制,保证问题能够及时被发觉和处理;对问题进行分类和优先级排序,合理分配资源;定期总结问题处理经验,优化上线支持流程。第8章项目管理8.1项目计划与监控8.1.1项目启动在项目启动阶段,项目经理需组织项目团队,明确项目目标、范围及预期成果。同时制定项目章程,确定项目组织结构、职责分工及资源配置。8.1.2项目计划制定详尽的项目计划,包括进度计划、资源计划、成本计划、质量计划、风险管理计划等。项目计划需充分考虑项目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8.1.3项目监控项目经理需对项目进度、成本、质量、范围等方面进行持续监控,保证项目按计划推进。在项目监控过程中,及时发觉并解决问题,保证项目目标的达成。8.2风险管理8.2.1风险识别项目团队需对项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包括技术风险、人员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8.2.2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分析风险的概率、影响程度及潜在损失。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8.2.3风险应对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减轻、风险转移和风险接受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持续跟踪风险,及时调整应对措施。8.2.4风险监控项目经理需对项目风险进行持续监控,保证风险应对措施的有效性。在风险发生时,及时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对项目的影响。8.3沟通与协作8.3.1项目沟通建立有效的项目沟通机制,保证项目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项目沟通包括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涉及项目团队、客户、供应商等各方。8.3.2团队协作加强项目团队内部协作,明确团队成员职责,提高团队协作效率。项目经理需关注团队氛围,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和合作。8.3.3客户关系管理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保证项目需求、进度等方面的沟通顺畅。及时响应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8.4项目收尾与总结8.4.1项目验收项目完成后,组织项目验收,保证项目成果符合预期目标。验收内容包括项目范围、质量、成本等方面。8.4.2项目总结项目团队对项目过程进行总结,分析项目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类似项目提供借鉴。8.4.3知识积累将项目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最佳实践等知识进行积累和分享,提高组织项目管理水平。同时对项目文档进行归档,为组织知识库建设提供支持。8.4.4奖惩机制根据项目成果和团队成员表现,实施奖惩机制,激励团队成员积极投入到新的项目中。同时对项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不断提升项目管理水平。第9章软件维护与优化9.1软件问题定位与修复9.1.1问题报告收集在软件维护与优化阶段,首先应对用户报告的问题进行收集和整理。问题报告应包括问题现象、发生环境、重现步骤等详细信息。9.1.2问题分析对收集到的问题报告进行分析,定位问题原因。问题分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软件功能模块分析;(2)数据流程分析;(3)代码审查;(4)系统环境分析。9.1.3问题修复根据问题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修复方案。修复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修复目标;(2)修复方法;(3)预期效果;(4)修复时间表。9.1.4修复验证完成问题修复后,需对修复结果进行验证,保证问题得到解决,并避免引入新的问题。9.2功能优化9.2.1功能分析对软件系统进行功能分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系统响应时间;(2)资源利用率;(3)系统稳定性;(4)扩展性。9.2.2功能优化策略根据功能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优化策略。功能优化策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代码优化;(2)数据库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