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优化实务手册_第1页
供应链管理优化实务手册_第2页
供应链管理优化实务手册_第3页
供应链管理优化实务手册_第4页
供应链管理优化实务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供应链管理优化实务手册TOC\o"1-2"\h\u10677第一章供应链管理概述 224901.1供应链管理基本概念 216481.2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 2163011.3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 313513第二章供应链战略规划 397732.1供应链战略规划的原则 316122.2供应链战略规划的方法 455632.3供应链战略规划的步骤 412790第三章供应链合作伙伴管理 5122563.1合作伙伴选择与评估 5265603.1.1合作伙伴选择原则 5284073.1.2合作伙伴评估方法 5168253.2合作伙伴关系建立与管理 5290403.2.1合作伙伴关系建立 517343.2.2合作伙伴关系管理 6174133.3合作伙伴绩效评价 652423.3.1评价指标体系 6191233.3.2评价方法 612461第四章供应链库存管理 798554.1库存管理的基本策略 7186124.2库存控制技术与方法 798014.3库存优化与降低库存成本 84964第五章供应链物流管理 88185.1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8297815.2物流成本控制 9280195.3物流服务质量提升 912789第六章供应链信息管理 9216436.1供应链信息系统的构建 9239126.1.1确定系统目标与需求 9282006.1.2系统设计 105926.1.3系统开发与实施 10228606.1.4系统评估与优化 1097136.2供应链信息共享与协同 10264706.2.1信息共享机制 1062186.2.2信息协同策略 1090916.2.3信息共享与协同平台 10284406.3供应链大数据分析 11122316.3.1数据采集与清洗 114856.3.2数据存储与管理 1150536.3.3数据挖掘与分析 11142186.3.4数据可视化 1110836第七章供应链风险管理 11145467.1供应链风险识别与评估 1152397.1.1风险识别 11310057.1.2风险评估 12321577.2供应链风险防范与应对 12197647.2.1风险防范 12107097.2.2风险应对 12188677.3供应链风险监控与预警 13166507.3.1风险监控 13116877.3.2预警机制 1310647第八章供应链成本管理 138648.1供应链成本构成与分类 1452288.2供应链成本控制策略 14124178.3供应链成本优化方法 1512104第九章供应链质量管理 15142879.1供应链质量管理原则 15219759.2供应链质量管理方法 15169849.3供应链质量改进与提升 168376第十章供应链协同管理 162940910.1供应链协同理念 162706010.2供应链协同机制设计 172400410.3供应链协同效果评价与改进 17第一章供应链管理概述1.1供应链管理基本概念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简称SCM)是指在产品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物流配送,到最终产品交付给消费者的全过程中,通过有效整合企业内部与外部资源,实现供应链各环节协同运作,以提高整体运作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的一种管理策略。供应链管理涉及的主要环节包括:供应商管理、生产管理、库存管理、物流管理、销售与客户服务等。其核心目标是实现供应链的整体优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2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降低成本:通过优化供应链各环节的运作,降低采购成本、生产成本和物流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2)提高效率:优化供应链管理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降低库存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响应速度。(3)提升客户满意度:通过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保证产品按时交付,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4)增强企业竞争力:供应链管理有助于整合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5)适应市场需求:供应链管理有助于企业及时调整生产计划,适应市场变化,降低市场风险。1.3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供应链管理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供应链协同:企业将更加注重与供应商、分销商、客户等合作伙伴的协同作战,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2)智能化供应链:借助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供应链的智能化管理和决策支持。(3)绿色供应链:在供应链管理中,注重环保、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4)全球化供应链:企业将拓展国际市场,构建全球化供应链体系,以提高全球竞争力。(5)供应链金融:企业将通过供应链金融手段,优化资金运作,降低融资成本。供应链管理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趋势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企业应关注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动态,不断优化供应链体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第二章供应链战略规划2.1供应链战略规划的原则供应链战略规划是企业实现供应链整体优化、提高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在进行供应链战略规划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客户需求是供应链战略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企业应充分了解客户需求,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最终目标。(2)整体优化:供应链战略规划应从整体角度出发,对供应链各环节进行协同优化,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3)动态调整:供应链战略规划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根据市场环境、企业战略和客户需求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4)风险控制:在供应链战略规划中,应充分考虑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保证供应链的稳定运行。(5)可持续发展:供应链战略规划应注重长期发展,关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等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2.2供应链战略规划的方法供应链战略规划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系统分析法:通过分析供应链各环节的相互关系,找出关键因素,对供应链进行整体优化。(2)目标分析法: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和客户需求,设定供应链战略目标,并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3)成本效益分析法:评估供应链各环节的成本和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整体效益。(4)价值链分析法:分析供应链各环节的价值创造和传递过程,找出价值增值点,提高供应链竞争力。(5)合作伙伴关系管理法:通过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供应链协同效应,提高供应链整体竞争力。2.3供应链战略规划的步骤供应链战略规划的步骤如下:(1)明确供应链战略目标: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和客户需求,明确供应链战略目标,如降低成本、提高响应速度、提升客户满意度等。(2)分析供应链现状:对供应链各环节进行分析,了解现有资源、能力和瓶颈,为后续规划提供依据。(3)制定供应链战略方案:根据供应链现状和战略目标,制定相应的供应链战略方案,包括供应链结构、合作伙伴选择、物流模式等。(4)评估供应链战略方案:对制定的供应链战略方案进行评估,分析其可行性和效益,选择最优方案。(5)实施供应链战略:将供应链战略方案付诸实践,进行具体的供应链管理和运作。(6)监控与调整:对供应链战略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及时发觉问题并调整战略方案,保证供应链战略目标的实现。第三章供应链合作伙伴管理3.1合作伙伴选择与评估3.1.1合作伙伴选择原则在供应链管理中,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以下为合作伙伴选择的基本原则:(1)业务兼容性:保证合作伙伴的业务领域与公司战略目标相匹配,具备较强的业务协同能力。(2)资源互补性:选择具有互补资源的合作伙伴,以实现资源共享、降低成本、提高效率。(3)信誉与稳定性:考察合作伙伴的信誉和稳定性,保证合作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4)技术创新能力:关注合作伙伴的技术创新能力,以保证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3.1.2合作伙伴评估方法合作伙伴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层次分析法(AHP):通过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对合作伙伴进行定量评估。(2)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利用线性规划方法,对合作伙伴的相对效率进行评估。(3)主成分分析法(PCA):通过降维处理,提取关键指标,对合作伙伴进行综合评价。(4)人工神经网络法(ANN):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对合作伙伴的绩效进行预测和评价。3.2合作伙伴关系建立与管理3.2.1合作伙伴关系建立(1)明确合作目标:在合作之初,双方应明确合作目标,保证合作关系的顺利推进。(2)制定合作计划:双方共同制定合作计划,包括合作内容、时间节点、责任分配等。(3)签署合作协议:在合作计划明确后,双方签署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4)建立沟通机制: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保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能够及时解决问题。3.2.2合作伙伴关系管理(1)定期评估:对合作伙伴的绩效进行定期评估,以了解合作效果,调整合作策略。(2)信任建设:信任是合作伙伴关系稳定发展的基础,双方应积极建立信任关系。(3)信息共享:加强信息共享,提高供应链协同效率,降低合作风险。(4)争议解决:建立有效的争议解决机制,保证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3.3合作伙伴绩效评价3.3.1评价指标体系合作伙伴绩效评价应建立全面、客观、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方面:(1)业务能力:评价合作伙伴在业务领域的专业能力和竞争力。(2)合作效果:衡量合作伙伴在合作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如项目进度、质量、成本等。(3)服务质量:评估合作伙伴提供的服务水平,如响应速度、解决问题能力等。(4)合作态度:考察合作伙伴在合作过程中的态度,如诚信、合作意愿等。3.3.2评价方法合作伙伴绩效评价方法可参考以下几种:(1)综合评价法:结合多种评价方法,对合作伙伴的绩效进行全面评价。(2)模糊综合评价法:利用模糊数学理论,对合作伙伴的绩效进行综合评价。(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合作伙伴案例,对合作伙伴的绩效进行评价。(4)实证分析法: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对合作伙伴的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第四章供应链库存管理4.1库存管理的基本策略库存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库存管理策略能够有效降低库存成本,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益。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库存管理基本策略:(1)周期盘点法:通过定期对库存进行盘点,保证库存数据的准确性,以便及时调整采购策略。(2)ABC分类法:根据物品的重要程度和消耗量将库存分为A、B、C三类,分别采取不同的库存控制策略。(3)固定订货量法:根据历史销售数据和预测,设定固定的订货量,以保持库存的稳定。(4)定期订货法:根据预测的销售需求,设定固定的订货周期,以减少库存积压。(5)动态库存管理:根据实时销售数据和库存状况,动态调整库存水平,以应对市场变化。4.2库存控制技术与方法库存控制技术与方法是保证库存管理顺利进行的关键。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库存控制技术与方法:(1)库存预警系统:通过对销售数据、库存水平和采购周期的实时监控,提前预警库存积压或短缺风险。(2)库存优化算法:采用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等数学方法,优化库存水平,降低库存成本。(3)供应链协同管理:通过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共享,实现库存协同管理,提高整体运营效率。(4)库存数据挖掘: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库存数据中的潜在规律,为库存管理提供决策依据。(5)库存管理软件:运用专业的库存管理软件,实现库存数据的实时查询、统计和分析。4.3库存优化与降低库存成本库存优化与降低库存成本是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核心目标。以下是一些建议:(1)合理设置安全库存:根据历史销售数据和预测,合理设置安全库存水平,避免库存积压和短缺。(2)优化采购策略:通过采购协同、供应商评估和合同谈判等手段,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3)提高库存周转率:通过改进生产计划、提高产品质量和优化物流配送,提高库存周转率,降低库存成本。(4)实施精细化管理:对库存进行精细化管理,包括库存分类、库存盘点、库存预警等,保证库存数据的准确性。(5)加强供应链协同:与供应商、分销商等合作伙伴建立紧密的协同关系,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降低整体库存成本。第五章供应链物流管理5.1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实现物流活动的高效率、低成本和优质服务。在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过程中,企业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物流网络布局:根据企业的业务范围、市场需求、运输成本等因素,合理规划物流网络,确定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中转仓库等设施的位置和规模。(2)运输方式选择:结合货物特性、运输距离、成本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如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3)物流设施设备配置:根据物流作业需求,配置合适的物流设施设备,如货架、叉车、输送带等。(4)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构建物流信息系统,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提高物流效率。(5)物流流程优化:对物流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消除不必要的环节,降低物流成本。5.2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成本控制是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物流成本控制措施:(1)采购成本控制:通过合理的采购策略和供应商管理,降低原材料和商品的采购成本。(2)运输成本控制:优化运输路线,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3)库存成本控制:通过库存管理和优化,降低库存成本,减少资金占用。(4)包装成本控制:优化包装设计,降低包装成本,同时提高包装质量。(5)配送成本控制:优化配送路线和方式,提高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5.3物流服务质量提升物流服务质量是衡量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以下是一些提升物流服务质量的措施:(1)客户需求分析:深入了解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物流服务。(2)物流时效性提升:优化物流流程,提高物流时效性,保证货物按时送达。(3)物流服务质量评价:建立物流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对物流服务进行全面评估。(4)物流服务创新:不断摸索新的物流服务模式,如电商物流、冷链物流等。(5)物流团队建设:加强物流团队培训,提高物流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第六章供应链信息管理6.1供应链信息系统的构建供应链信息系统的构建是供应链管理优化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实现供应链各环节信息的有效整合与传递。以下是构建供应链信息系统的关键步骤:6.1.1确定系统目标与需求在构建供应链信息系统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系统的目标与需求。这包括了解企业内部各部门的需求、外部合作伙伴的需求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从而为系统设计提供依据。6.1.2系统设计根据目标与需求,进行供应链信息系统的设计。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模块化设计:将系统划分为多个功能模块,便于维护与扩展。(2)数据一致性:保证系统中各模块之间数据的一致性。(3)开放性:系统应具备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互的能力。6.1.3系统开发与实施在系统设计完成后,进行系统开发与实施。开发过程中,应采用成熟的技术和平台,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实施过程中,要关注用户培训、数据迁移等问题,保证系统顺利上线。6.1.4系统评估与优化供应链信息系统上线后,需要定期进行系统评估与优化。这包括对系统功能、功能、用户体验等方面的评估,以及对系统运行的实时监控,以便及时发觉并解决问题。6.2供应链信息共享与协同供应链信息共享与协同是供应链管理优化的关键环节,有助于提高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率。以下为供应链信息共享与协同的主要内容:6.2.1信息共享机制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保证供应链各环节信息的实时传递。这包括:(1)内部信息共享: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2)外部信息共享:与外部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共享。6.2.2信息协同策略制定信息协同策略,实现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协同作业。以下为常见的协同策略:(1)需求协同: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供应链各环节的生产和库存计划。(2)供应协同:根据供应商的供应能力,调整采购计划。(3)物流协同:根据物流状况,优化运输和仓储计划。6.2.3信息共享与协同平台构建信息共享与协同平台,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集成。平台应具备以下功能:(1)信息发布:发布供应链各环节的实时信息。(2)信息查询:查询供应链各环节的历史信息和实时信息。(3)协同作业:实现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协同作业。6.3供应链大数据分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以下为供应链大数据分析的主要内容:6.3.1数据采集与清洗采集供应链各环节的数据,包括生产数据、库存数据、销售数据等。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去除无效和错误的数据。6.3.2数据存储与管理将清洗后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并建立数据索引,方便后续的数据查询和分析。6.3.3数据挖掘与分析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供应链大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以下为常见的分析内容:(1)需求预测:根据历史销售数据,预测未来的市场需求。(2)库存优化:根据库存数据和销售数据,优化库存策略。(3)供应链风险分析:分析供应链中的潜在风险,并提出应对措施。6.3.4数据可视化将数据分析结果以图表、报表等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便于企业决策者快速了解供应链的运行状况。第七章供应链风险管理7.1供应链风险识别与评估7.1.1风险识别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基础在于风险的识别。企业应通过以下方法对供应链风险进行系统识别:(1)内外部环境分析: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市场等因素,以发觉潜在风险。(2)供应链环节梳理:对供应链各环节进行详细梳理,包括采购、生产、物流、销售等,识别各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3)专家访谈与问卷调查:邀请供应链管理专家进行访谈,同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以发觉风险点。(4)历史数据分析:分析历史数据,发觉供应链运行过程中的异常情况,从而识别潜在风险。7.1.2风险评估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企业应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以确定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以下为风险评估的几种方法:(1)定性评估:通过专家判断、类比分析等方法,对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定性评估。(2)定量评估:运用数学模型、统计数据等方法,对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定量评估。(3)风险矩阵:将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组合,形成风险矩阵,以确定风险的优先级。7.2供应链风险防范与应对7.2.1风险防范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对供应链风险进行防范:(1)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风险管理策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减轻、风险转移等。(2)完善供应链体系:优化供应链结构,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降低风险暴露。(3)加强供应商管理:建立严格的供应商选拔和评估体系,保证供应商的质量和信誉。(4)建立应急机制: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制定应急预案,保证在风险发生时能够迅速应对。7.2.2风险应对在风险发生后,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应对:(1)启动应急预案:根据风险类型,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保证供应链的正常运行。(2)调整供应链策略:根据风险实际情况,调整供应链策略,降低风险影响。(3)加强沟通协调:与供应商、客户等合作伙伴保持紧密沟通,共同应对风险。(4)调查与总结:对风险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未来风险管理水平。7.3供应链风险监控与预警7.3.1风险监控企业应建立供应链风险监控体系,对供应链运行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以下为风险监控的主要内容:(1)供应链关键指标监控:对供应链运行过程中的关键指标进行监控,如库存水平、订单履行率等。(2)供应商绩效监控:对供应商的绩效进行定期评估,保证供应商的质量和信誉。(3)市场环境监控: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发觉潜在风险。7.3.2预警机制企业应建立预警机制,提前发觉风险信号,以下为预警机制的关键环节:(1)数据收集与处理:收集供应链相关数据,通过数据挖掘、分析等方法,发觉风险信号。(2)预警指标设置:根据风险类型,设定相应的预警指标,如库存波动、供应商信誉等。(3)预警信息发布:当预警指标达到临界值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启动应急预案。(4)预警系统优化:根据实际运行情况,不断优化预警系统,提高预警准确性。第八章供应链成本管理8.1供应链成本构成与分类供应链成本是指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产品分销到最终消费的各个环节所发生的全部成本。供应链成本构成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原材料成本:原材料成本是供应链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原材料采购成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等。(2)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包括直接人工成本、直接材料成本、制造费用等。(3)物流成本:物流成本包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配送成本、包装成本等。(4)管理成本:管理成本包括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人力成本、信息成本、协调成本等。(5)销售成本:销售成本包括销售渠道建设成本、广告宣传成本、售后服务成本等。(6)风险成本:风险成本包括供应链中断风险、库存风险、质量风险等所带来的损失。8.2供应链成本控制策略供应链成本控制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环节,以下几种策略:(1)采购成本控制:通过合理采购策略,如集中采购、长期合作协议、供应商评价等,降低采购成本。(2)生产成本控制: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直接人工成本、直接材料成本和制造费用。(3)物流成本控制:优化物流网络,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和配送成本。(4)管理成本控制:提高供应链管理信息化水平,降低信息成本和协调成本。(5)销售成本控制:优化销售渠道,提高销售效率,降低销售渠道建设成本、广告宣传成本和售后服务成本。(6)风险成本控制:建立风险管理体系,降低供应链中断风险、库存风险和质量风险。8.3供应链成本优化方法供应链成本优化是提高供应链整体竞争力的关键,以下几种方法:(1)供应链协同:通过加强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协同,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降低整体成本。(2)供应链整合:整合供应链资源,优化供应链结构,提高整体运营效率。(3)供应链创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供应链运营效率,降低成本。(4)供应链外包: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整体竞争力。(5)供应链金融:利用金融手段,优化供应链资金流,降低资金成本。(6)供应链人才培养:加强供应链人才培养,提高供应链管理能力,降低管理成本。第九章供应链质量管理9.1供应链质量管理原则供应链质量管理是指在供应链各环节中,通过系统的方法和手段,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以下为供应链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1)客户导向原则:供应链质量管理应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关注客户满意度,持续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2)系统管理原则:将供应链视为一个整体,实现各环节之间的协同,保证整个供应链的质量要求得到满足。(3)预防为主原则:在供应链各环节中,注重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降低质量风险。(4)数据驱动原则:利用数据分析,发觉质量问题和改进点,推动供应链质量提升。(5)持续改进原则:通过不断优化供应链管理流程,提高供应链整体质量水平。9.2供应链质量管理方法以下为几种常见的供应链质量管理方法:(1)全面质量管理(TQM):通过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要素优化,实现供应链质量管理目标。(2)六西格玛管理:运用统计方法,降低缺陷率,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3)供应商质量评价与选择:根据供应商的质量表现、交货能力、服务水平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和选择。(4)质量成本分析:分析供应链各环节的质量成本,找出改进点,降低整体质量成本。(5)质量风险管理:对供应链中的质量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保证产品质量安全。9.3供应链质量改进与提升供应链质量改进与提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优化供应链流程:分析现有供应链流程,发觉质量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流程优化。(2)加强供应商管理: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推动供应商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