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行业航天器设计与研发方案_第1页
航空航天行业航天器设计与研发方案_第2页
航空航天行业航天器设计与研发方案_第3页
航空航天行业航天器设计与研发方案_第4页
航空航天行业航天器设计与研发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航空航天行业航天器设计与研发方案TOC\o"1-2"\h\u21680第一章航天器设计与研发概述 219711.1航天器设计的基本原则 235881.2航天器研发流程简介 310671第二章航天器总体设计 3257992.1�航天器总体设计方案 3315932.2航天器系统组成与功能 4187362.3航天器总体设计参数优化 511909第三章航天器结构与机构设计 5182983.1航天器结构设计要点 5171283.2航天器机构设计方法 6230833.3航天器结构与机构可靠性分析 68816第四章航天器动力系统设计 7244194.1航天器动力系统概述 7264834.2航天器动力系统设计原则 7209844.3航天器动力系统功能优化 83067第五章航天器控制系统设计 8113075.1航天器控制系统概述 8287015.2航天器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8187395.2.1控制策略选择 8224985.2.2控制器设计 810115.2.3执行机构和控制律的实现 9178155.2.4传感器和计算机的选择与配置 911755.3航天器控制系统功能评价 931617第六章航天器导航与测控系统设计 9317306.1航天器导航与测控系统概述 921186.2航天器导航系统设计 9170926.2.1导航系统设计原则 1070516.2.2导航系统设计内容 10175036.3航天器测控系统设计 1032246.3.1测控系统设计原则 1059516.3.2测控系统设计内容 102815第七章航天器载荷设计与集成 11316337.1航天器载荷概述 11290817.2航天器载荷设计方法 11303957.2.1载荷需求分析 11139127.2.2载荷选型与优化 11154617.2.3载荷布局与接口设计 1114737.2.4载荷可靠性设计 11226797.3航天器载荷集成与测试 11202297.3.1载荷集成 11276167.3.2载荷测试 1228176第八章航天器热控系统设计 1245198.1航天器热控系统概述 12192248.2航天器热控系统设计方法 1225818.2.1热控系统设计原则 12172468.2.2热控系统设计流程 12195118.2.3热控系统设计要点 1333948.3航天器热控系统功能评价 132633第九章航天器电磁兼容与防护设计 1366369.1航天器电磁兼容概述 13167179.1.1电磁兼容的定义与重要性 14186879.1.2航天器电磁兼容要求 14302949.2航天器电磁兼容设计方法 14100469.2.1设计原则 1459359.2.2设计步骤 14304789.3航天器电磁防护措施 15249099.3.1电磁屏蔽 15312779.3.2电磁滤波 1523419.3.3电磁隔离 15281969.3.4电磁兼容接地 15279999.3.5电磁兼容测试与验证 1531032第十章航天器试验与验证 151548810.1航天器试验概述 152966510.2航天器试验方法 162687810.2.1部件级试验 16693910.2.2系统级试验 162633110.2.3地面模拟试验 162304310.3航天器验证与评价标准 16第一章航天器设计与研发概述1.1航天器设计的基本原则航天器设计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技术活动,其基本原则如下:(1)安全性原则:航天器设计应保证任务执行过程中的人员安全和设备完好。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种潜在风险,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降低发生的概率。(2)可靠性原则:航天器设计应保证设备在长时间、复杂环境下的稳定运行。可靠性是航天器设计的重要指标,需要在设计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提高设备的可靠性。(3)适应性原则:航天器设计应充分考虑不同任务需求和环境条件,保证设备具有较好的适应性。适应性包括对空间环境的适应性、对载荷的适应性以及对任务需求的适应性。(4)经济性原则:航天器设计应考虑成本效益,力求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降低成本。经济性原则要求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合理选择材料和工艺,优化设计方案。(5)可维护性原则:航天器设计应考虑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维护和维修需求,保证设备易于维护。可维护性原则要求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注重设备的模块化、标准化和通用化。1.2航天器研发流程简介航天器研发流程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需求分析:在航天器研发初期,首先进行需求分析,明确任务目标、技术指标、功能要求等。需求分析是保证航天器研发方向正确的基础。(2)方案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进行方案设计。方案设计包括总体设计、分系统设计、关键技术研究等,为后续详细设计提供依据。(3)详细设计:在方案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详细设计。详细设计包括结构设计、电路设计、软件设计等,为后续生产制造和试验提供图纸和技术文件。(4)生产制造:根据详细设计文件,进行生产制造。生产制造包括零部件加工、组件装配、系统总装等,保证航天器设备的质量。(5)试验验证:在生产制造完成后,进行试验验证。试验验证包括环境试验、功能试验、功能试验等,以检验航天器设备的功能和可靠性。(6)系统集成与测试:将各个分系统集成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集成与测试。此阶段主要包括硬件集成、软件集成、接口测试等。(7)发射与运行:在系统集成与测试合格后,进行发射与运行。发射阶段包括发射场试验、发射操作等;运行阶段包括在轨测试、任务执行等。(8)维护与退役:在航天器运行过程中,进行维护与退役。维护包括定期检查、故障排除等;退役包括设备回收、数据整理等。第二章航天器总体设计2.1�航天器总体设计方案航天器总体设计方案是航天器研发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其目标是保证航天器在满足任务需求的前提下,具备良好的功能、可靠性和经济性。航天器总体设计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任务需求分析:根据任务目标、载荷特性、轨道参数等,明确航天器的功能需求、功能指标和技术要求。(2)航天器构型设计:根据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航天器构型,包括模块化设计、总体布局、结构形式等。(3)分系统设计与集成:针对航天器的各个分系统,进行功能划分、功能优化和接口协调,实现各分系统的集成。(4)总体功能优化:通过调整航天器各分系统的参数,优化航天器的总体功能,提高任务成功率。(5)可靠性设计与分析:针对航天器各分系统及整体,进行可靠性设计、分析和验证,保证航天器在任务过程中具备较高的可靠性。2.2航天器系统组成与功能航天器系统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载荷系统:负责完成航天器的主要任务,如遥感、通信、导航等。(2)平台系统:为载荷系统提供支撑和保障,包括结构、热控、电源、推进、测控等分系统。(3)控制系统:实现对航天器的姿态控制、轨道控制等功能。(4)通信系统:实现航天器与地面之间的信息传输。(5)导航系统:为航天器提供精确的位置和速度信息。(6)数据处理与存储系统:对航天器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存储和传输。(7)安全系统:保证航天器在异常情况下具备自主保护能力。以下是各系统的主要功能:(1)载荷系统:实现航天器的任务目标,如遥感、通信、导航等。(2)平台系统:为载荷系统提供稳定的支撑、保障能源供应、实现姿态和轨道控制等。(3)控制系统:实现对航天器的姿态控制,保证航天器在预定轨道上稳定运行。(4)通信系统:实现航天器与地面之间的信息传输,包括遥控指令、遥测数据等。(5)导航系统:为航天器提供精确的位置和速度信息,实现自主导航。(6)数据处理与存储系统:对航天器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存储和传输,以满足用户需求。(7)安全系统:在航天器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自主采取措施,保证航天器安全。2.3航天器总体设计参数优化航天器总体设计参数优化是提高航天器功能、降低成本、缩短研发周期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对航天器总体设计参数优化的几个方面:(1)质量优化:通过优化航天器各分系统的质量分配,提高航天器的整体功能。(2)体积优化:通过优化航天器各分系统的体积分配,降低航天器的体积,提高发射效率。(3)能源优化:通过优化航天器能源系统设计,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成本。(4)热控优化:通过优化航天器热控系统设计,提高热控功能,降低热控成本。(5)可靠性优化:通过优化航天器各分系统的可靠性设计,提高航天器的整体可靠性。(6)接口优化:通过优化航天器各分系统的接口设计,提高接口兼容性,降低集成难度。(7)制造成本优化:通过优化航天器制造成本,降低航天器研发成本。通过对航天器总体设计参数的优化,可以提高航天器的功能,降低成本,为航天器的研发提供有力支持。第三章航天器结构与机构设计3.1航天器结构设计要点航天器结构设计是保证航天器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实现结构轻量化、高刚度和高可靠性。以下是航天器结构设计的主要要点:(1)明确设计要求:根据航天器的任务需求,明确结构设计的目标、功能指标和约束条件。(2)合理选择材料:根据航天器各部位的使用环境,选择具有良好功能的材料,如高强度、低密度、耐腐蚀等。(3)优化结构布局:合理布局结构组件,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刚度和可靠性。(4)采用先进的连接技术:采用焊接、铆接、粘接等先进连接技术,提高结构连接的可靠性。(5)考虑动力学特性:分析航天器的动力学特性,如振动、冲击等,保证结构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6)考虑热防护设计:针对航天器在返回大气层时的高温环境,设计合理的热防护系统。3.2航天器机构设计方法航天器机构设计是实现航天器功能的关键环节,其主要任务是保证机构在极端环境下的正常运行。以下是航天器机构设计的主要方法:(1)明确机构功能:根据航天器的任务需求,明确机构的功能和功能指标。(2)选择合适的机构类型:根据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机构类型,如齿轮机构、凸轮机构、连杆机构等。(3)进行机构运动学分析:分析机构的运动规律,保证机构在运动过程中满足功能要求。(4)进行机构动力学分析:分析机构的受力情况,保证机构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5)优化机构设计:通过优化设计,提高机构的可靠性、精度和寿命。(6)考虑环境适应性:针对航天器的特殊环境,如高温、低温、辐射等,设计具有良好环境适应性的机构。3.3航天器结构与机构可靠性分析航天器结构与机构的可靠性分析是保证航天器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以下是航天器结构与机构可靠性分析的主要方面:(1)材料可靠性分析:分析航天器结构材料在极端环境下的功能变化,评估材料的可靠性。(2)结构连接可靠性分析:分析连接部位在受力、温度等环境因素下的可靠性。(3)机构运动可靠性分析:分析机构在运动过程中的可靠性,包括运动精度、寿命等。(4)环境适应性分析:分析航天器结构与机构在不同环境下的可靠性,如温度、湿度、辐射等。(5)故障树分析:通过构建故障树,分析航天器结构与机构潜在的故障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6)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分析航天器结构与机构可能出现的故障模式及其对系统功能的影响,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第四章航天器动力系统设计4.1航天器动力系统概述航天器动力系统是保证航天器正常运行的核心系统之一,其主要功能是为航天器提供必要的推力,实现航天器的姿态调整、轨道转移、轨道保持等任务。航天器动力系统主要包括推进系统、电源系统、热控制系统等部分。本章将重点讨论推进系统的设计与研发。4.2航天器动力系统设计原则在设计航天器动力系统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满足任务需求:根据航天器任务特点,合理选择动力系统类型、规模和功能指标,保证动力系统满足任务需求。(2)高可靠性:动力系统是航天器关键系统,其可靠性对任务成功。设计过程中应注重提高系统可靠性,降低故障概率。(3)模块化设计:动力系统应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生产和维护,降低成本。(4)重量优化: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轻动力系统重量,以提高航天器整体功能。(5)节能环保:动力系统设计应考虑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4.3航天器动力系统功能优化为了提高航天器动力系统功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1)提高推进剂利用率:通过优化推进剂喷射方式、提高燃烧效率等手段,提高推进剂利用率。(2)降低系统阻力:优化航天器外形设计,降低空气阻力和其他阻力,提高动力系统功能。(3)采用新型动力技术:研究新型推进技术,如电推进、核推进等,提高动力系统功能。(4)提高控制系统精度:优化控制系统设计,提高控制系统精度,保证航天器姿态稳定和轨道控制精度。(5)强化热管理系统:优化热管理系统设计,保证动力系统在各种工况下的热平衡,提高系统稳定性。通过以上措施,有望进一步提高航天器动力系统功能,为航天器完成任务提供有力保障。第五章航天器控制系统设计5.1航天器控制系统概述航天器控制系统是航天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保证航天器在轨道上的稳定飞行,实现对航天器的精确控制。航天器控制系统包括传感器、执行机构、控制器和计算机等部分,通过对航天器姿态、轨道和动力系统进行控制,实现航天器的各项任务。5.2航天器控制系统设计方法5.2.1控制策略选择航天器控制系统设计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常见的控制策略有PID控制、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和鲁棒控制等。根据航天器的任务需求、动力学特性和外部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精度。5.2.2控制器设计控制器设计是航天器控制系统设计的核心环节。根据所选控制策略,设计相应的控制器。例如,在PID控制策略下,设计PID参数;在模糊控制策略下,设计模糊规则和隶属度函数等。5.2.3执行机构和控制律的实现执行机构是实现航天器控制指令的关键部分。根据控制策略和控制参数,设计执行机构的控制律,实现航天器的姿态调整、轨道机动等功能。5.2.4传感器和计算机的选择与配置传感器用于实时获取航天器的姿态、轨道和动力系统参数。根据航天器的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并配置相应的计算机系统,实现对航天器的实时监控和控制。5.3航天器控制系统功能评价航天器控制系统功能评价是衡量控制系统设计合理性和效果的重要指标。以下从几个方面对航天器控制系统功能进行评价:(1)稳定性:评价控制系统在受到外部扰动时,能否保持航天器的稳定飞行。(2)控制精度:评价控制系统对航天器姿态和轨道的控制精度,包括姿态误差、轨道误差等。(3)响应速度:评价控制系统对控制指令的响应速度,包括姿态调整时间、轨道机动时间等。(4)鲁棒性:评价控制系统在参数摄动、外部扰动等不确定性因素下的功能稳定性。(5)能耗:评价控制系统在执行控制任务过程中的能耗情况。通过对航天器控制系统功能的评价,可以找出系统设计的不足之处,为进一步优化控制系统提供依据。第六章航天器导航与测控系统设计6.1航天器导航与测控系统概述航天器导航与测控系统是保证航天器安全、准确执行任务的关键组成部分。该系统主要由导航系统、测控系统两部分组成。导航系统负责为航天器提供实时、准确的导航信息,保证航天器在预定轨道上正常运行;测控系统则负责对航天器进行实时监控、控制,以及与地面站之间的信息传输。6.2航天器导航系统设计6.2.1导航系统设计原则航天器导航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高度集成化:导航系统应具备高度集成化的特点,将多种导航设备、传感器、计算机等集成在一起,实现多功能、高效运行。(2)高可靠性:导航系统应具备高可靠性,保证在复杂环境下稳定工作,为航天器提供准确、实时的导航信息。(3)自主导航:导航系统应具备自主导航能力,减少对地面站的依赖,提高航天器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6.2.2导航系统设计内容航天器导航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导航传感器选型:根据航天器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导航传感器,如惯性导航系统、卫星导航系统、星光导航系统等。(2)导航算法设计:设计适用于航天器导航任务的算法,实现导航信息的融合、滤波、预测等功能。(3)导航系统软件设计:编写导航系统软件,实现导航算法、设备控制等功能。6.3航天器测控系统设计6.3.1测控系统设计原则航天器测控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实时性:测控系统应具备实时性,能够实时监控航天器状态,及时处理故障。(2)高可靠性:测控系统应具备高可靠性,保证在复杂环境下稳定工作,为航天器提供有效的控制指令。(3)模块化设计:测控系统应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扩展和维护。6.3.2测控系统设计内容航天器测控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测控设备选型:根据航天器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测控设备,如雷达、通信设备、数据处理设备等。(2)测控算法设计:设计适用于航天器测控任务的算法,实现航天器状态的实时监控、控制指令的等功能。(3)测控系统软件设计:编写测控系统软件,实现测控算法、设备控制等功能。(4)测控系统抗干扰设计:针对航天器测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电磁干扰、信号衰减等问题,设计抗干扰措施,提高测控系统的稳定性。第七章航天器载荷设计与集成7.1航天器载荷概述航天器载荷是指航天器上携带的有效载荷,主要包括科学实验设备、通信设备、导航设备、遥感设备等。载荷是航天器执行任务的核心部分,其功能和功能直接影响航天器任务的完成质量和效率。航天器载荷设计是航天器设计与研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7.2航天器载荷设计方法7.2.1载荷需求分析在航天器载荷设计前,首先需要进行载荷需求分析。分析内容包括任务需求、载荷类型、功能指标、重量和体积限制等。通过对任务需求的深入分析,明确载荷的主要功能和功能要求。7.2.2载荷选型与优化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对载荷进行选型。选型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载荷的功能、重量、体积、功耗等因素,以及与其他载荷和航天器系统的兼容性。在此基础上,进行载荷优化设计,提高载荷功能和可靠性。7.2.3载荷布局与接口设计在航天器内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载荷布局和接口设计尤为重要。布局设计要充分考虑载荷间的相互影响、热环境、电磁兼容等因素。接口设计则要保证载荷与航天器其他系统之间的信息传输、能源供应、控制指令等功能的实现。7.2.4载荷可靠性设计为保证航天器任务的顺利进行,载荷可靠性设计。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载荷在极端环境下的功能稳定性、抗干扰能力、故障诊断和处理能力等。7.3航天器载荷集成与测试7.3.1载荷集成航天器载荷集成是指将载荷与航天器其他系统进行物理连接和功能融合的过程。集成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载荷与航天器其他系统的接口匹配;(2)合理布局载荷,降低内部电磁干扰;(3)提高载荷安装可靠性,便于维护和更换;(4)充分考虑载荷的热环境,保证热平衡。7.3.2载荷测试航天器载荷测试是验证载荷功能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测试内容主要包括:(1)功能测试:检查载荷各项功能是否正常;(2)功能测试:评估载荷功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3)环境测试:模拟空间环境,验证载荷在极端环境下的功能稳定性;(4)可靠性测试:通过长时间运行,评估载荷的故障率和寿命。通过以上测试,保证航天器载荷在发射、运行和回收过程中能够正常工作,为航天器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有力保障。第八章航天器热控系统设计8.1航天器热控系统概述航天器热控系统是保证航天器在空间环境中正常运行的关键系统之一。其主要功能是维持航天器内部温度的稳定,保证电子设备、光学仪器等关键部件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工作。航天器热控系统主要包括热源、热汇、传热介质、控制元件和传感器等部分。8.2航天器热控系统设计方法8.2.1热控系统设计原则航天器热控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满足航天器各部件的温度要求,保证系统正常运行;(2)具有较高的热效率,减少能源消耗;(3)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便于维护;(4)具备一定的自适应能力,适应空间环境变化。8.2.2热控系统设计流程航天器热控系统设计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需求分析:根据航天器任务需求,确定热控系统的功能指标、温度范围等参数;(2)方案论证:分析航天器热源、热汇特点,选择合适的传热方式、控制策略等;(3)系统设计:根据方案论证结果,设计热控系统的具体结构、参数和接口;(4)仿真验证:利用仿真工具,对热控系统功能进行预测和分析;(5)试验验证:通过地面试验和空间试验,验证热控系统的功能和可靠性;(6)优化改进:根据试验结果,对热控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8.2.3热控系统设计要点(1)热源与热汇的合理配置:根据航天器各部件的热特性,合理布局热源和热汇,降低热传导和热辐射的不利影响;(2)传热介质的选择:根据热控系统的热效率和可靠性要求,选择合适的传热介质;(3)控制策略的优化:采用自适应控制策略,提高热控系统的自适应能力和稳定性;(4)系统组件的可靠性设计:考虑航天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提高热控系统组件的可靠性。8.3航天器热控系统功能评价航天器热控系统功能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温度控制精度:评价热控系统对航天器内部温度的控制精度,保证关键部件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工作;(2)热效率:分析热控系统的热效率,评估能源消耗情况;(3)系统稳定性:评估热控系统在空间环境变化下的稳定性,保证系统正常运行;(4)自适应能力:评价热控系统对空间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降低环境因素对航天器功能的影响。第九章航天器电磁兼容与防护设计9.1航天器电磁兼容概述9.1.1电磁兼容的定义与重要性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EMC)是指在同一电磁环境下,航天器各系统、设备、组件之间能够正常工作,不互相干扰,同时不对外部电磁环境产生影响。电磁兼容是航天器设计的关键指标之一,直接关系到航天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9.1.2航天器电磁兼容要求航天器电磁兼容要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抗干扰能力:航天器各系统、设备、组件在规定的电磁环境下,能够承受一定强度的电磁干扰,保持正常工作;(2)电磁辐射限制:航天器各系统、设备、组件的电磁辐射强度不超过规定的限值;(3)电磁敏感性限制:航天器各系统、设备、组件对电磁干扰的敏感度不超过规定的限值。9.2航天器电磁兼容设计方法9.2.1设计原则航天器电磁兼容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全过程管理:从航天器研发、生产、测试到运行阶段,对电磁兼容进行全过程管理;(2)系统性设计:综合考虑航天器各系统、设备、组件之间的电磁兼容性,进行系统性设计;(3)预防为主: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电磁兼容问题,预防电磁干扰的产生;(4)适应性设计:针对不同电磁环境,采取相应的电磁兼容措施。9.2.2设计步骤航天器电磁兼容设计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电磁兼容要求分析:根据航天器任务需求,分析电磁兼容要求;(2)电磁兼容设计方案制定:根据电磁兼容要求,制定电磁兼容设计方案;(3)电磁兼容设计实施:在航天器设计过程中,实施电磁兼容设计;(4)电磁兼容测试与评估:对航天器进行电磁兼容测试,评估电磁兼容功能。9.3航天器电磁防护措施9.3.1电磁屏蔽电磁屏蔽是航天器电磁兼容设计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选用具有良好电磁屏蔽功能的材料;(2)采用电磁屏蔽结构,如金属壳体、导电涂层等;(3)优化航天器布局,减小电磁干扰源与敏感设备之间的距离。9.3.2电磁滤波电磁滤波是抑制航天器内部电磁干扰的有效手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选用合适的电磁滤波器,如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等;(2)合理设置滤波器的参数,满足电磁兼容要求;(3)优化滤波器的布局,减小滤波器对航天器功能的影响。9.3.3电磁隔离电磁隔离是防止电磁干扰传播的关键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选用具有良好电磁隔离功能的组件,如继电器、变压器等;(2)优化航天器布局,增加电磁干扰源与敏感设备之间的距离;(3)采用电磁隔离技术,如光耦、磁耦等。9.3.4电磁兼容接地电磁兼容接地是航天器电磁兼容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