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2025届高考地理复习专项突破_第1页
气候变化-2025届高考地理复习专项突破_第2页
气候变化-2025届高考地理复习专项突破_第3页
气候变化-2025届高考地理复习专项突破_第4页
气候变化-2025届高考地理复习专项突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频考点23气候变化

【思维导图】

冷暧干湿的变化

表现距今1万年前.变化周期长

距今I万年来.波动上升

近百年.变强趋势

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津畿向内陆推进

海用线变化

<变冷,冰川扩展"海平面降低,海岸线向海洋推进

概念I依靠海水温度和甚度击度驱动的全球洋流循环系统

-//成因,北大西洋与南冰洋之间部分和温差对流而成

水域/温盐环流〃-----------------------------------------------

----------i-----------------------《过程,全球变暖.北极冰"I加速消融.淡水稀释北大西洋暖流,下沉困难.补绐速度减慢

\\♦果I♦低纬度间热」交换减少,欧洲、北美遭遇寒冬

短时间气温升高.冰川融水最增多.面积暂时增大

内流湖泊面职变化

<长时期,变暖使蒸发大于冰川融水补给,面积减小

水平方向气温升芭.分布范围向高纬权张

气温

垂直方向气温升高,分布范圈向高海拔扩大

水分

证据期房——提前发芽开花,易遭受假春寒

花期推迟

植物生长状况

成熟期延迟

芦冬冻米次数减少

潦客频繁

〈初冬和早春冻害次数埴多

林线

年繁

陆地

冻土

变暖

面积变小气温因素/阳坡

气候变化\下垫面比热容

变暖,升高

大陆冰川更冷,降低

寒冷期冰川侵蚀作用为主,形成U型谷

温暖期,海平面上涨淹没谷地一

冰川地貌

寒冷期,岩石冻结在冰"I中,且易于保存

昌暧期,的冰III移动而迁移

自然处于温暧期

典坦森林逃毁

—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氟利昂)排放

物种灭绝

生物留

生存范围变化

淹没沿海低地

海水侵蚀作用加强

海平面上涨

陆地污水排放受阻

两极冰川愚化港口航道功能受影响

自然环境水图温盐环流受阻

改变部分区域降水量及分布

水循环阜涝灾害频次、强度增加

加副局部水资源供需矛盾

大气图厄尔尼诺的影响加副

影响土地荒谟化

岩石要

土地盒演化

影响

高年度有利于作物生长

空业,中低纬度水分亏缺,.粮食减产

酎旱耐高温作物培育市场广阔

人类活动.♦体的企业受届制

3「,三一*.一:」

能源消耗总体增加

增加低纬制冷耗能

发展节水节能技术

影响生产效率和质量

♦善能懑结构

减少植被破坏

植树造林

增加吸收

固碳

培育新品种

调羹农业结构

玲/在

解决措施建防护匾

克能不

,技术手段讦发.尹配

固碳技术

直接控制

政策手段

经济手段

【解题技巧】

气候变化主要考气候变化的影响,其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1、影响粮食安全

气候变化对全球粮食产量以不利影响为主。气候变化导致小麦和玉米平均每10年分别

减产1.9%和1.2%。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种植结构和耕种制度改变、粮

食产量波动,以及农业灾害加重等诸多方面。近30年,因热量资源增加,我国南方双季稻

可种植北界北推近300千米,冬小麦种植北界北移西扩20~200千米,促进了作物的稳产

高产。但气候变化也使小麦和玉米单产分别降低1.27%和1.73%,全国耕地受旱面积增加。

2、影响水资源安全

降水变化和冰雪消融改变了水文系统,影响水资源量和水质,导致淡水资源缺乏。20世

纪中叶以来,全世界200条主要河流中约有1/3的河流径流量明显减少。

3、影响生态安全

气候变化已经改变了许多生物物种的地理分布、季节活动、迁徙模式、生物多样性等。

部分陆地区域的物种平均每10年向极地和高海拔地分别推移17千米和11米。气候变化引

起海洋酸化,影响海洋生态,如珊瑚死亡、渔业受损等。气候变化造成我国水土流失、生态

退化、物种迁移等。东北地区西部盐渍化和沙化土地扩展,西北地区沙漠化和荒漠化速度加

快,西南地区石漠化显现。草原植被生产力显著降低,林火灾害范围和频次加大,有些地区

甚至出现了物种消失。

4、影响人类健康

目前,气候变暖已导致一些地区与炎热有关的人类死亡率增加,与寒冷有关的死亡率下

降。气候变化导致许多疾病媒介分布范围和季节在我国有所扩展,如疟疾、登革热、黄热病

以及一些病毒性脑炎。

4、影响工业发展

与气候相关的工业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会受影响。比如减少高纬度地区供暖的能源

消耗,增加低纬度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使产生大量温室气体的工业承受更多的政策性压力

和税收负担,利于节水节能技术、耐高温耐干旱的培育技术的发展。

6、全球变暖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进而导致沿海低地被淹;沿海海水入侵加重,

土地盐渍化加重;影响沿海水产养殖等。

7、改变降水,旱涝多发,极端气候多发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存在时间和空间的差异,对局部和全球的大气环流、水循环都会产生

影响,这样就会导致极端气候多发。

比如全球尺度,高纬度地区升温更明显,导致高纬度地区冰川融化增多,蒸发加剧,进

而又对全球的大气环流产生影响,影响全球降水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对季风强弱产生影响,进而又对我国降水产生影响。

【专项突破】

一、单选题

如图为植被覆盖率变化与气温变化关系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推断甲、乙、丙、丁代表的含义分别为()

①碳吸收、排放变化②地表反射率变化③大气逆辐射变化

④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变化⑤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变化

A.(WWB.®@(SX2)c.0WX3)D.⑤

2.据图示原理推断,近年来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提高,最可能使()

A.全球气温下降、降水增多B,全球碳吸收总量增加,温室效应减弱

C.黄土高原地表反射率降低D.黄土高原地区蒸腾作用增强,加剧干旱

【答案】1.C2.C

【解析】「读图可知,甲会影响温室效应强度变化,因此甲代表碳吸收、排放变化,

是①;植被覆盖率变化导致下垫面变化,水汽含量变化影响丁,水汽可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使大气升温,使大气逆辐射增强,因此丁代表大气逆辐射变化,是③;地表反射率越高,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越低,因此下垫面变化影响地表反射率变化,从而影响地面吸收的太阳

辐射变化,因此乙代表②,丙代表④,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植被的反射率低,近年来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提高,最可能使黄土高原地表反射率

降低,C正确;主要影响黄土高原局部地区,对全球气温影响小,A错误;植被可以起到

固碳作用,黄土高原固碳作用会导致全球碳吸收总量增加,但是如果碳释放超过碳吸收,

温室效应还是会增强,B错误;植被覆盖率提高蒸腾作用增强,水汽增多,气候更湿润,D

错误,故选C。

【点睛】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大量燃烧煤炭、石油等产生大量温

室气体;二是肆意砍伐原始森林,使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

随着深度增加,海水各层的物理性质不同,被称为“层化”。全球变暖过程中,海洋

吸热最多,不但使海水“层化”现象加剧,还会影响海洋渔场的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

题。

3.全球变暖以来,海洋吸收热量最多的主要原因是()

①海洋面积大②海水比热容大,升温幅度大

③海洋生物密集,消耗热量多④海水透明度高,反射率低

A.(1X2)B.(2X3)C.(3)@D.①④

4.全球变暖使海洋“层化”现象加剧,根本原因是表层海水()

A.升温快B.蒸发弱C,盐度低D.密度大

5.“层化”现象加剧对海洋渔场的影响是()

A.海水垂直运动减弱,鱼向深海集中

B.海水垂直差异增大,鱼类品种增多

C.表层营养盐类减少,鱼类饵料不足

D.鱼类垂直迁移减少,渔场面积扩大

【答案】3.D4.A5.C

【解析】3.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且海水透明度高,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低,吸收率

高,①④正确;海水的比热容大于陆地,升温幅度小,②错误;海洋生物消耗热量,不是

影响海洋吸收热量的主要因素,③错误。故选D。

4.全球变暖,大气辐射加强,海洋表层获得更多的大气辐射,首先升温,且升温幅度

大,随着表层海水热量逐渐向下传递,海水垂直温差加大,海水‘‘层化"现象加剧,A正

确;海水表层蒸发强,导致盐度升高,BC错误;密度大会加强海水的垂直对流,使“层

化”现象消失,D错误。故选A。

5.表层海水中的营养盐类多来自海底,“层化”现象会使海水垂直运动减弱,造成表

层海水营养盐类减少,鱼类饵料不足,C正确;深海海水温度较低,不适宜鱼类生存,A

错误;海水温度垂直差异增大,表层海水饵料减少,鱼类品种不会增多,B错误;“层

化”是海水的垂直差异,与渔场的水平范围无关,D错误。故选C。

【点睛】海洋层化导致海水上下对流减弱,上层海水增温更快,并且底层上涌的营养

物质减少,破坏海洋上层生态系统,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热量差异加大表层海水和深层海水

密度梯度差异,并导致上层海水层化日益严重,表面海水的密度变得越来越小。海洋的层

化减小了上层海洋的混合与运输能力,作为大气与中层和深层海洋交换媒介的上层海洋,

变得更加的独立,限制了海洋对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的吸收能力也限制了深层生物对

于太阳辐射的吸收,导致海洋层化越来越严重,大气和深层生物的联系减弱,上层生物和

下层生物的交流减弱,减少了上下海水的交换生态系统变得不稳定最终破坏着上下两层的

生态系统,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

多年冻土发育的高原或平原地区,大大小小的热融塌陷湖星罗棋布。热融塌陷湖形成

以后,湖水对湖底土层的传热作用,使底部土层增温,活动层的深度加大,地下冰激化速

度加快,湖泊进一步沉陷,直到湖底地下冰全部融化后,湖泊才停止下沉和扩大。图4为

热融湖演化过程中的碳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冰楔多年冻土层

注:甲烷、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图中箭头粗细代表数量多少

6.乙阶段,多年冻土层中热融湖演化加速的主导因素是其()

A.厚度B.岩性C.气体D.水分

7.热融湖由“碳排放”转折成为“碳汇”的阶段是()

A.甲一'乙B,乙一丙C,丙一丁D.丁一■甲

8.近年来,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热融湖发展迅速,主要是因为青藏高原地区()

A.地表气温升高B.地壳运动加剧

C.大气降水增加D.地热排放增多

【答案】6.C7.B8.A

【解析】6.乙阶段释放出甲烷等温室气体,增加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大气吸收地

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加,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使气候变暖加剧,热融湖演化加

速,C正确,与厚度、岩性、水分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

7.读图可知,乙阶段热融湖吸收少量“二氧化碳,向空气中释放大量甲烷气体,增加

碳排放,大气中碳含量增加,热融湖成为碳源;丙阶段随着水生植物增加,植物通过光合

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碳从大气圈进入到生物圈和岩石圈,热融湖成为“碳汇”,故热

融湖由“碳排放”转折成为“碳汇”的阶段是乙一丙,B正确;甲阶段没有二氧化碳的吸

收和释放,丁阶段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甲烷数量差不多,没有“碳排放”和“碳汇”,故

ACD错误。故选B。

8.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加剧,青藏高原地区地表气温升高,会加

剧冻土融化,弓I起地表塌陷,导致热融湖迅速发展,A正确;青藏高原是板块碰撞挤压形

成的,地壳运动一直持续,B错误;大气降水不是导致热融湖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C

错误;地热资源存在时间长,影响时间较长且持续,D错误。故选A。

【点睛】平坦地表因地下冰的融化而产生各种负地貌,称热融沉陷。由热融沉陷形成

的地貌有沉陷漏斗(直径数米)、浅洼地(径长数百米)、沉陷盆地等。当这些负地貌积水

时,就形成热融湖。

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省。下图为长三角地区2005〜2020年碳排

放和碳汇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由图可知,2005~2020年长三角各省碳排放()

A.上海市持续下降B.安徽省波动较小

C.江苏省持续增长D.浙江省一直处在低位

10.为降低各省的碳排放量,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大力植树造林B.优化产业结构

C.迁移企业至城郊D.扩大电力企业规模

【答案】9.C10.B

【解析】9.由图可知,上海市的碳排放量先升后降,A错误;安徽的波动较大,B错

误;江苏持续增长,C正确;浙江高于上海,D错误。故选C。

10.优化产业结构可以减少碳排放量,B正确;大力植树造林可以增加对二氧化碳的

吸收,但不能降低碳排放,A错误;扩大电力规模会增加碳排放量,D错误;迁移企业至

城郊不能戒少碳排放,只是改变排放的地点,C错误。故选B。

【点睛】减少碳排放量其实就是低碳生活,主要在生活作息,注意节电,节油,节

气,从点滴做起。低碳生活包括:低碳电器,低碳汽车,低碳饮食,低碳生活准则。

二、综合题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达里湖原是内蒙古第二大淡水湖,二百多年来达里湖不断萎缩,引起了严重的生态问

题。研究人员对达里湖湖底沉积物进行了采样分析,研究发现,镁钙比值(Mg/Ca)可以

很好地指示环境温度变化(镁在低温环境下生成沉淀的速率会降低),而钛(Ti)通常作为

陆源碎屑的指标。该区域人类活动主要为农牧、采矿和工业生产,2000年以来,该区域农

牧、采矿、工业生产发展较快。图为Mg/Ca和Ti比随时间变化曲线

04411----------1----------1----------1----------1--------1—*annn।______i______i______i______i______i

180018401880192019602000年180018401880192019602000年

⑴指出湖水中钛含量的影响因素。

(2)据图判断自1900年以来达里湖流域的气候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

⑶自2000年以来,达里湖不断萎缩,说明其原因。

【答案】(1)农牧业的发展、矿产资源的开采、工业生产产生的钛源;湖水水量变化;

沉积物的数量变化。

(2)气候呈变暖趋势。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排放大量温室气体,造成气候变暖;植被

破坏、湖泊萎缩严重,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下降。

(3)农牧业和周边城市快速发展,大量引用达里湖水源;采矿和工业生产消耗了大量水

源;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湖水蒸发加剧;全球变暖也可能导致降水减少,湖泊受到的补给

量减少。

【分析】本大题以达里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相关内容,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

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材料可知,钛通常作为陆源碎屑的指标,说明湖水中的钛主要来自

陆地;根据材料可知,达里湖中的钛元素呈增加趋势,而该区域人类活动主要为农牧、采

矿和工业生产,而这些活动会破坏地表,使土层或岩层内的钛随着地表径流进入达里湖

中,使湖水钛含量增加;材料中体现该湖在二百多年来呈现不断萎缩的趋势,而该湖的钛

含量呈增加趋势,由此可判断湖水水量减少,则钛含量可能增加;根据材料可知,湖水中

的钛多来自陆源碎屑,而这些碎屑物进入湖中多以沉积物的形式存在,若进入湖水中沉积

物数量较大,则其中蕴含的钛量也可能较大。

(2)根据材料可知,镁在低温环境下生成沉淀的速率会降低,而图中体现在1900年

以来镁钙比值呈增加趋势,说明达里湖流域的气候呈年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类

的生产生活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排放了较多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由于达里湖

流域发展农牧、采矿和工业生产等活动,使得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同时根据材料可知,

该湖近二百多年来呈不断萎缩趋势,使得植被和湖泊对流域内小气候的调节作用下降,流

域内气候变暖较为明显。

(3)根据材料可知,2000年以来,该区域农牧、采矿、工业生产发展较快。农牧业

不断发展,需要大量水源灌溉农作物和喂养牲畜,使得对达里湖水源的使用量不断增加;

同时采矿业和工业生产都是用水量较大的产业,该地区位于内蒙古,降水相对较少,流域

内产业发展湖水的使用量大于补给量,使湖泊水量不断减少;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由于全

球气候变暖,导致流域内蒸发加剧,湖水通过蒸发不断流失;同时气候变暖也可能导致局

地气候变干,造成流域内降水减少,使得湖泊受到的补给量减少,从而造成湖泊面积萎

缩。

12.阅读2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塔林多见于中低纬度高山地区的山谷冰川上,高达数十米,形态各异,一座座耸立

在冰面上,错落分布,如珠穆朗玛峰北坡。冰塔林的形成条件苛刻,谷底要有适当的坡度

和起伏,使冰川各部分流动速度不同,在冰川运动过程中产生褶皱和断裂。适当风速可降

低冰川表面温度、湿度,一定程度上减缓冰川消融。在冰川消融季要有适当的太阳辐射和

太阳高度角(70°-80°)加速冰川裂隙消融,使冰面凹凸不平的冰川产生消融差异,形成高

差悬殊、千姿百态的冰塔林。图为珠峰北坡冰塔林景观图

⑴简述冰塔林的形成过程。

(2)推测高纬度地区冰塔林分布较少的原因。

⑶预测全球气候变暖对珠峰北坡冰塔林的影响。

【答案】(1)太阳辐射加速冰川消融,冰川沿谷底向下滑动;地面起伏,冰川各部分

运动速度不同,在运动过程中产生褶皱和断裂,使冰面凹凸不平;冰层断裂,随着融水侵

蚀和下切,裂隙逐渐加深;太阳辐射及风速差异使凹凸不平冰面产生消融差异,形成高差

悬殊、千姿百态的冰塔林。

(2)纬度高,气温低,冰川分布广,但低温导致冰川流动缓慢;纬度高,太阳辐射

弱,冰面不易融化;太阳高度角小,阳光不易照射到冰川裂隙,难以形成消融差异。

(3)由于气温升高,冰塔林分布的海拔高度上升;冰塔林分布面积缩小;冰塔林融化

差异减小,高差减小;随着气候不断变暖,冰塔林最终可能会消失。

【分析】本题以冰塔林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自然环境整体性,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由于高山地区空气稀薄,太阳辐射较强,使得高山之上

冰川加速融化,冰川沿谷地向下滑动;由于地势起伏状况不同,冰川各部位运动速度不

同,在运动过程中产生褶皱和断裂,使冰面凹凸不平;此时由于冰层断裂,随着冰川融水

侵蚀和下切,裂隙逐渐加深;由于太阳辐射及风速差异使凹凸不平冰面产生消融差异,形

成高差悬殊、千姿百态的冰塔林。

(2)结合所学知识,高纬度地区气温较低,冰川面积较大,但是太阳辐射较弱,冰面

不易融化,同时纬度较高导致该地区太阳高度角小,阳光不易照射到冰川裂隙,难以形成

消融差异,加上低温使得冰川流动缓慢。

(3)结合所学知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冰川面积减小,导致冰塔林分布

的海拔高度上升,此时冰塔林分布面积缩小;同时气温升高,冰川融化程度加深,导致冰

塔林融化差异减小,高差减小;随着气候不断变暖,冰塔林最终可能会消失。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球上基于高山冰川一积雪一冻土等的水系统被形象称为“水塔”,青藏高原下垫面

冰川、冻土、湖泊等广泛发育,被誉为“地球第三极”和“亚洲水塔”。2019年12月18

日发布的青藏科考最新成果表明,亚洲水塔是全球最重要、最脆弱和风险最大的水塔,作

为全球变暖最强烈的地区之一,气候变暖变湿正引起亚洲水塔的失衡。研究表明,20世纪

8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上的气温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下图为1979—2015年青藏高原和全球

的年平均温度的距平变化趋势。

6

O.

6

.4

.2

06.O

2

-O.

O.

-.4

.6

-

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

一青藏高原距平温度

一青藏高原距平温度线性回归:每10年0.1711

……全球距平温度

…全球距平温度线性回归:每1眸0.124℃

⑴根据上图,描述1979年以来青藏高原气温变化的整体趋势特征。

⑵根据1979—2015年青藏高原气候变化趋势,大致推测在此变化趋势条件下,本区

域内冰川、永久性冻土、湖泊的面积和极端天气现象发生频次的变化情况。

⑶说明青藏高原地区冰川面积的变化对该区域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

(4)说明研究青藏高原的变化对维护我国生态安全的意义。

【答案】(1)青藏高原气温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青藏高原气温上升幅度大于全球平均

值;青藏高原气温波动幅度也大于全球平均值。

(2)冰川面积减少;永久性冻土面积缩小;湖泊面积扩大;极端天气现象发生频次增

加。

(3)冰川和永久性冻土融化,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下降;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地面辐

射增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使青藏高原平均气温升高;大气逆辐射增强使青藏高

原的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减小。

(4)青藏高原是“亚洲水塔”,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防风固沙等功能;研

究青藏高原的变化为分析当前气候变化及环境变化提供思路;丰富人们对青藏高原的认

知,为生态修复、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分析】本题以青藏高原湖泊及气温变化为背景材料,涉及大气受热过程、地理环境

的整体性等知识点,重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地理知识的能

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及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读图:根据青藏高原气温距平变化特征曲线可知青藏高原气温整体呈波

动上升趋势;对比青藏高原和全球气温距平变化特征曲线的差异可知青藏高原气温上升幅

度大于全球平均值,青藏高原气温波动幅度大于全球平均值。

(2)根据上题可知,青藏高原气温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随着气温升高,冰川融化,

冻土解冻,冰川面积减少,永久性冻土面积缩小;高山冰雪融水增多,湖泊水量增多,水

位上升,面积变大。气候变度加剧了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性,更易导致族端天气事件及至。

(3)大气受热过程可简单概括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太阳辐射经

过大气层被大气削弱后射向地面,投射到地面的太阳辐射,并非完全被地面所吸收,其中

一部分被地面所反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会产生地面辐射,将一部分能量返回到近地面

大气,而在这一阶段还会产生大气逆辐射,将一部分的能量返还回地面,对地面起保温作

用。冰雪的反射率高,随着冰雪和冻土融化,对太阳辐射反射率减少,地面吸收太阳辐射

增多,地面温度升高,地面辐射增强;大气主要通过吸收地面辐射而升温,大气吸收地面

辐射增多使青藏高原平均气温升高;气温升高,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使青藏

高原的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减小。

(4)青藏高原是除南极和北极以外冰雪储量最大的地区,被称为“亚洲水塔”,是我

国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防风固沙等功能;气候变暖

变湿正引起亚洲水塔的失衡,研究青藏高原的变化为分析当前气候变化及环境变化提供思

路;该地区生态脆弱,研究青藏高原的变化可丰富人们对青藏高原的认知,为生态修复、

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昌昌故城位于秘鲁北部,为古代美洲奇穆王国的首都,于850-1470年逐渐建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