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耒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湖南省耒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湖南省耒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湖南省耒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湖南省耒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范围:纲要上第1-15课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分)夏、商、周三族始祖与祖先崇拜传统各异,却都是在黄帝建立的大部落联盟中发展起来的,他们已初步把不同来源的祖先汇聚成以黄帝为始祖的系统,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B.宗族观念逐渐强化C.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D.世袭制度不断延续2.在周朝的文献中,经常出现“我邦我家”“我邦家内外”“君子万年,保其家邦”等表述。这说明西周()A.注重政治与血缘的结合B.开创了国家管理新模式C.重新构建社会基本秩序D.实现神权与王权相结合3.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提出:“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以下主张与其思想吻合的是()A.克己复礼,民贵君轻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法不阿贵,以法治国4.西汉之初,煮盐、冶铁及铸钱等手工业允许民间私营。汉武帝于元狩六年、元鼎四年、元封元年,分别颁布诏令,规定煮盐、冶铁及铸钱等手工业只可官营。这反映出汉武帝时()A.手工业的生产技术高超B.经济政策适应政治需求C.私营手工业基本被消灭D.诸侯王势力被成功分解5.“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下列与《三字经》中概述的时期相符的历史描述是()A.战乱频繁,藩镇割据现象严重B.科举盛行,人才选拔公平公正C.民族交融,江南经济获得开发D.佛教传入,对外交往趋于活跃6.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提升社会文化水平B.排除世家子弟入仕C.选拔最优秀的官吏D.鉴别官员道德水平7.唐初,置中书省出诏令,门下省掌封驳审议,意在二者“以相检察”,但由于各自不能“舍己从人”,故行之不久,两者日有争论,遂成怨隙。为解决该问题,唐统治者采取的有效措施是()A.复兴儒学,提升官员素质B.强化法治,颁布《唐律疏议》..C.变革政制,改变议事规则D.更换人事,罢免违纪官员8.魏晋南北朝时,高门大姓非常重视家谱的编修。与此同时,谱牒作伪现象严重,如“荒伧人王泰宝买袭琅邪谱”。一旦作伪成功,寒门之人就得以享受世家大族的特权,包括步入仕途。这反映了当时()A.士族专权不利于社会稳定B.政治权力划分取决于宗法关系C.士族专权削弱了中央集权D.士族对社会政治有较大影响力9.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民族融合的过程实质上是()A.封建化过程 B.农业化过程 C.工业化过程 D.汉化过程10.宋代御史台以御史中丞为台长,宰相亲戚和由宰相推荐任用的官吏不得为台长。习惯上,御史中丞弹劾宰相,宰相必须辞职,由副相升任宰相,御史中丞则得以进身为执政。宋代此举旨在()A.提高行政效率 B.提升御史台职权C.加强中央集权 D.防止权臣的专权11.元代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可见行省制度有助于()A.传达行政命令B.防止地方割据C.提高地方行政效率D.扩大国家的疆域12.“(明代)大学士成为没有宰相名义的宰相…但大学士毕竟不同于正式宰相,正式宰相可以单独推行政令,大学士便无此权。他只能依靠‘票拟’签注意见,来窃弄皇帝的权力,只有黑市地位,没有法定地位。”作者意在表达()A.大学士权力无制度保障 B.设立大学士有利于限制皇权C.大学士擅长于玩弄权术 D.大学士只是没有名义的宰相13.清代密折大约始于顺治时期。康熙帝时期只有宠臣才有权使用密折,至雍正朝时密折制度太盛,并得以推行和完善。清朝密折制()A.反映了大臣权力迅速增强 B.表明丞相制度的恢复C.加强了对臣子的监控力度 D.削弱了军机处的权力14.如图是明清时期的权力空间布局示意图,明朝内阁距皇帝寝宫乾清宫1000米,清朝军机处距皇帝寝宫养心殿50米,几乎形成一条直线,同时也暗含了一条隐秘的政治轴线。这条“隐秘的政治轴线”是指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C.行政中心逐渐北移 D.官员地位不断提升15.明朝中后期,在著名的丝织业中心苏州和杭州,一些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利用积累的资金,购买几张至几十张织机,开设机房——手工工场,雇佣几名至几十名机工进行生产。这种“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属于()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重农抑商下的商品经济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D.相当完善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16.据清代叶梦珠《阅世编》载,晚明上海“棉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两,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材料反映出明代()A.商业较繁盛但是缺乏竞争B.农产品出现商品化趋势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商业资本活跃D.上海的对外贸易发达17.《朱子语类》写道:“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理)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朱熹的主要目的是()A.主张君权神授B.阐述宗教哲学C.维护封建道德D.规范人际关系18明代有人在评论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观点时说:以身践之,则书与我为一;以言视之,则判然二耳自公“致良知”之说兴,士之获闻者众矣,其果能自致其良知,卓然践之以身否也?此人言论的本意是()A.倡导脚踏实地、身体力行的学风

B.抨击程朱理学脱离现实的弊病C.弘扬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治学理念

D.论证知行合一与致良知的共性19.康熙年间大力推行鼓励垦荒的措施。康、雍之际,全国垦田数已超过明朝后期水平。雍、乾两朝,随着边疆和天下压山区的开发,垦田数继续上升。乾隆末年,人口突破三亿,人口的急剧增长带来了()A.劳动生产率的提高B.人地矛盾日益突出C.粮食产量的不断攀升D.贫富分化日益严重20.清代非常重视对全国性地图、地方志的暴修。从康熙到道光,清政府先后三次纂修《大清一统志》,并且对台湾、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进行了详细的测量。这反映了清代()A.近代国家主权观念已兴起B.政府致力于巩固一统局面C.具有强烈的边患危机意识D.测绘技术水平在迅速提高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21.(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一天子。——董仲舒《春秋繁露·为人者天》材料三汉初是“黄老”“申韩”之学并行的……原来一个人治天下,无论怎样凭恃武力,总不能全不讲教化。而讲教化,只有儒家之学最长。而且汉武帝,是个喜欢铺张场面的人,而巡守封禅……典礼,也只有儒家知道。——吕思勉《中国通史》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4分)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核心思想。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有何特色?并指出董仲舒新儒学被统治者采用的理由。(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唐朝前期的一百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联系,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当时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等活动。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书法、绘画、音乐、歌舞、石窟和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唐朝对外交往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都城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盛唐气象的表现。(5分)简析盛唐气象出现的原因(5分)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而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率,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设官分职,相互维系、相五牵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材料二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有一个新的变化,当时的商业最为发达的是都城开封,开封的商业街区分布和唐时的长安和洛阳明显不同,不在限定于特定地方,而是分布在全城,到处是手工作坊,到处是商店,酒楼,茶馆,旅社,行商坐贾,人来车往,热闹非常。市场上的商品从金银器具到水产果品,应有尽有,街道上的营业,既有日市,也有夜市。1,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加强对地方控制的主要措施。(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城市发展出现的新变化及原因。(5分)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社会已落后于西方但历史经常被迷雾笼罩着。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只有岁月推移,迷雾消散,矛盾激化,百孔千疮才逐渐暴露。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康熙大帝是一个运筹帷惺、力挽狂澜的中国皇帝,具备非凡过人的雄才大略。然而,他最终却没能跨越封建体制雷池半步,他所开创的盛世王朝,与工业革命失之交臂,盛极而衰,很快滑向萧条冷落的帝国黄昏。---摘编自王龙《天朝向左,世界向右:近代中西交锋的十字路口》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康熙帝是一个运筹帷幄、力挽狂澜的中国皇帝?(5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所开创的盛世王朝,与工业革命失之交臂”的原因。(5分)解析卷(范围:纲要上第1-15课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分)1.夏、商、周三族始祖与祖先崇拜传统各异,却都是在黄帝建立的大部落联盟中发展起来的,他们已初步把不同来源的祖先汇聚成以黄帝为始祖的系统,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A.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B.宗族观念逐渐强化C.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D.世袭制度不断延续2.在周朝的文献中,经常出现“我邦我家”“我邦家内外”“君子万年,保其家邦”等表述。这说明西周(A)A.注重政治与血缘的结合B.开创了国家管理新模式C.重新构建社会基本秩序D.实现神权与王权相结合3.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提出:“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以下主张与其思想吻合的是(B)A.克己复礼,民贵君轻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法不阿贵,以法治国4.西汉之初,煮盐、冶铁及铸钱等手工业允许民间私营。汉武帝于元狩六年、元鼎四年、元封元年,分别颁布诏令,规定煮盐、冶铁及铸钱等手工业只可官营。这反映出汉武帝时(B)A.手工业的生产技术高超B.经济政策适应政治需求C.私营手工业基本被消灭D.诸侯王势力被成功分解5.“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下列与《三字经》中概述的时期相符的历史描述是(C)A.战乱频繁,藩镇割据现象严重B.科举盛行,人才选拔公平公正C.民族交融,江南经济获得开发D.佛教传入,对外交往趋于活跃6.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A.提升社会文化水平B.排除世家子弟入仕C.选拔最优秀的官吏D.鉴别官员道德水平7.唐初,置中书省出诏令,门下省掌封驳审议,意在二者“以相检察”,但由于各自不能“舍己从人”,故行之不久,两者日有争论,遂成怨隙。为解决该问题,唐统治者采取的有效措施是(C)A.复兴儒学,提升官员素质B.强化法治,颁布《唐律疏议》..C.变革政制,改变议事规则D.更换人事,罢免违纪官员8.魏晋南北朝时,高门大姓非常重视家谱的编修。与此同时,谱牒作伪现象严重,如“荒伧人王泰宝买袭琅邪谱”。一旦作伪成功,寒门之人就得以享受世家大族的特权,包括步入仕途。这反映了当时(D)A.士族专权不利于社会稳定B.政治权力划分取决于宗法关系C.士族专权削弱了中央集权D.士族对社会政治有较大影响力9.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民族融合的过程实质上是(A)A.封建化过程 B.农业化过程 C.工业化过程 D.汉化过程10.宋代御史台以御史中丞为台长,宰相亲戚和由宰相推荐任用的官吏不得为台长。习惯上,御史中丞弹劾宰相,宰相必须辞职,由副相升任宰相,御史中丞则得以进身为执政。宋代此举旨在(D)A.提高行政效率 B.提升御史台职权C.加强中央集权 D.防止权臣的专权11.元代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可见行省制度有助于(B)A.传达行政命令B.防止地方割据C.提高地方行政效率D.扩大国家的疆域12.“(明代)大学士成为没有宰相名义的宰相…但大学士毕竟不同于正式宰相,正式宰相可以单独推行政令,大学士便无此权。他只能依靠‘票拟’签注意见,来窃弄皇帝的权力,只有黑市地位,没有法定地位。”作者意在表达(A)A.大学士权力无制度保障 B.设立大学士有利于限制皇权C.大学士擅长于玩弄权术 D.大学士只是没有名义的宰相13.清代密折大约始于顺治时期。康熙帝时期只有宠臣才有权使用密折,至雍正朝时密折制度太盛,并得以推行和完善。清朝密折制(C)A.反映了大臣权力迅速增强 B.表明丞相制度的恢复C.加强了对臣子的监控力度 D.削弱了军机处的权力14.如图是明清时期的权力空间布局示意图,明朝内阁距皇帝寝宫乾清宫1000米,清朝军机处距皇帝寝宫养心殿50米,几乎形成一条直线,同时也暗含了一条隐秘的政治轴线。这条“隐秘的政治轴线”是指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B)C.行政中心逐渐北移 D.官员地位不断提升15.明朝中后期,在著名的丝织业中心苏州和杭州,一些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利用积累的资金,购买几张至几十张织机,开设机房——手工工场,雇佣几名至几十名机工进行生产。这种“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属于(C)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重农抑商下的商品经济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D.相当完善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16.据清代叶梦珠《阅世编》载,晚明上海“棉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两,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材料反映出明代(C)A.商业较繁盛但是缺乏竞争B.农产品出现商品化趋势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商业资本活跃D.上海的对外贸易发达17.《朱子语类》写道:“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理)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朱熹的主要目的是(C)A.主张君权神授B.阐述宗教哲学C.维护封建道德D.规范人际关系18明代有人在评论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观点时说:以身践之,则书与我为一;以言视之,则判然二耳自公“致良知”之说兴,士之获闻者众矣,其果能自致其良知,卓然践之以身否也?此人言论的本意是(A)A.倡导脚踏实地、身体力行的学风

B.抨击程朱理学脱离现实的弊病C.弘扬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治学理念

D.论证知行合一与致良知的共性19.康熙年间大力推行鼓励垦荒的措施。康、雍之际,全国垦田数已超过明朝后期水平。雍、乾两朝,随着边疆和天下压山区的开发,垦田数继续上升。乾隆末年,人口突破三亿,人口的急剧增长带来了(B)A.劳动生产率的提高B.人地矛盾日益突出C.粮食产量的不断攀升D.贫富分化日益严重20.清代非常重视对全国性地图、地方志的暴修。从康熙到道光,清政府先后三次纂修《大清一统志》,并且对台湾、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进行了详细的测量。这反映了清代(B)A.近代国家主权观念已兴起B.政府致力于巩固一统局面C.具有强烈的边患危机意识D.测绘技术水平在迅速提高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21.(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一天子。——董仲舒《春秋繁露·为人者天》材料三汉初是“黄老”“申韩”之学并行的……原来一个人治天下,无论怎样凭恃武力,总不能全不讲教化。而讲教化,只有儒家之学最长。而且汉武帝,是个喜欢铺张场面的人,而巡守封禅……典礼,也只有儒家知道。——吕思勉《中国通史》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4分)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核心思想。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有何特色?并指出董仲舒新儒学被统治者采用的理由。(6分)1,态度:孟子:农商平等;2分商鞅:重农抑商。2分认识: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2分2,核心思想:君权神授。2分特色: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等学说,是一种新儒学体系。2分理由:儒家擅长教化和典礼;君权神授顺应统治需要有利于维护统治;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唐朝前期的一百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联系,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当时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等活动。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书法、绘画、音乐、歌舞、石窟和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