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云南省昭通市永善、绥江县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2021-2022学年云南省昭通市永善、绥江县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2021-2022学年云南省昭通市永善、绥江县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2021-2022学年云南省昭通市永善、绥江县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2021-2022学年云南省昭通市永善、绥江县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云南省昭通市永善、绥江县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乡土本色费孝通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1.下列对“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生存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因此与土地分不开,为土地所束缚。B.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彼此的孤立与隔膜,所以才有三家村式的微型村落的存在。C.乡土社会里的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有机地聚合在一起,形成没有陌生人的“熟人”社会。D.无论是生活的环境还是所接触的人物,对乡民而言都是生而与俱,再熟悉不过的,于是他们选择固守乡土,终老于斯。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生活在乡土社会的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了解,没有隔阂,相比现代社会,更容易获得一种从心所欲的自由。B.依附于土地的乡民从小习得礼俗,与周围的人都熟如亲人,因为大家感情深厚,所以对他们来讲“从俗即是从心”。C.乡民之间的交往是基于彼此的熟悉和信任来进行的,法律不是调节乡土社会中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基本依据。D.乡土社会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土社会实际上就是熟人社会、礼俗社会,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法理社会,两者的人际交往原则有别。B.礼俗是乡土社会里应对社会生活的根本原则、抽象真理,也是人们处理具体事务时目的与手段间的普遍联系。C.乡土社会中,人们从熟悉里获得的认识是个别的。《论语》中孔子因人而异地解释“孝”,能让我们体会到这种特性。D.在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原有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暴露出弊端,“土气”一词因而有了贬义。【答案】1.A2.C3.B【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B.“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彼此的孤立与隔膜”错误,原文相关信息是“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因此选项说法错误。C.“乡土社会里的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有机地聚合在一起”错误,原文所说乡土社会是“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而“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有机地聚合在一起”不是乡土社会,而是法理社会。D.“他们选择固守乡土,终老于斯”说法有误,原文说“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可见“固守乡土,终老于斯”不是人们主动的选择,也无需选择。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和理解文本观点的能力。A.“相比现代社会,更容易获得一种从心所欲的自由”错误,原文说“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没有说比现代社会“更容易获得”。B.“因为大家感情深厚”有误,原文“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是说因为“熟悉”。D.“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有误,原文说“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意思与选项恰恰相反。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礼俗是乡土社会里应对社会生活的根本原则、抽象真理”错误,原文相关信息有“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可见礼俗不是一种抽象出来的原则,更不是目的与手段之间的普遍联系。故选B。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迅速走红,与纪录片一起走红的还有主人公——故宫文物修复师。55岁的王津师傅是他们的代表,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代钟表修复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进入故宫工作已经39年了。每天早八晚五,在办公室一坐就是一天,几十年如一日,和蒙尘多年的文物打交道。人们尊崇工匠精神,更多的是钦佩其所蕴含的认真细致、精雕细凿、精益求精、出神入化的技艺。其实,这些精湛非凡的工匠技术,并非仅有天赋便可成就。后天的刻苦学习、甘于寂寞、坚守如一,才是工匠精神形成的源头活水与真正底色。自古而今,在工匠精神的光芒下,成就无数巨匠大师。如在中国古代就有鲁班、李春、李冰等,他们几乎全靠手工制作,赢得了生前身后名。如果没有其儿时就从师学艺,没有汗水擦亮前路,没有坚持不懈地一直努力,当然就难以成就为一名巨匠之师。像过去,一个学徒工,要从小时候到长大成人,学上十多年才能出师。此中之艰苦,可想而知。如果没有一种安静如初的心态和坚守不谢的精神,学艺而成,青出于蓝,就很难做到。即使到了当代,像瑞士的钟表工业,一些意大利的制鞋业,仍然在沿用手工工艺,就是因为机器的流水线上,很难达到工匠手艺之精致的程度。像故宫钟表修复师,至今仍默默地坚守着这一古老行业,他们因此成了另类“网红”。这其实正是人们对其于时光的静谧中不惧寂寞、无声坚守之工匠精神的推崇与尊敬。当下时代,社会嬗变,人心浮躁,人们的脚步更为匆匆。其实,这样的环境与心态下,我们更需要有时能静下来、慢一些,让步伐走得更稳些;在耐心中更多些深入思考,让我们的行动来得更为扎实、有力些。在生活中,一些看似“慢”的行为,其实正孕育着快速提升的质变;在看似静无声息的环境里,其实正磨炼和生成着动若脱免的飞跃;在看似无言而寂寥的坚守中,其实也正昭示着成功目标的一步步逼近……所谓工匠精神,就是在这种不惮于寂寞、不畏于静默、不躁于坚守中,让技艺超凡脱俗,令手中精品迭出,成就更多传世经典,并让这种技艺与精神代代传承不息。如果大家都能多一些安静中坚守的工匠精神之底色,就能更多地修复那些尘世间的浮躁心态,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为从容淡定、执着内敛;让我们的工作,更为细致入微、飞得更高更远……(摘编自陈怀瑜《“安静与坚守”是工匠精神的底色》)材料二:一部《战争与和平》,草婴翻译了6年。他一生追求像原著一样的艺术标准,翻译作品始终遵从六道工序:研读原著、译文、读译文、请人朗读、交编审、打磨求“神韵”。连环画泰斗贺友直的作品被称为“把故事画活了”,生前却自称是个“大匠人”,“蜗居”闹市数十年,每日挥毫不止,在中国传统线描中融入西画写实造型方法,将线描艺术推向高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独具匠心,终而造诣精深,成其大器。匠心之道,看似无着处,实则有迹可循。有一本叫《匠人精神》的书,这样讲成为一流工匠的“守破离”:跟着师傅修业谓之“守”,在传承中加入自己想法谓之“破”,开创自己新境界谓之“离”。我们由此也可以引申为各行业的匠心之道。守,以理想为基,久久为功而不改初衷,精益求精而臻于至善;破,以思考为底,无思考则无变化,无变化则始终是老样子,学而思才能“芳林新叶催陈叶”;离,以创新为核,有非同寻常的构想,方能“人无我有,人有我强”。草婴、贺友直等的艺术造诣,可说是对此的生动诠释。善于“守破离”,何愁不能有所创造,有所成就?守,意味着长久等待和超常吃苦。当年,法拉第要弟子每天记录实验结果,弟子觉得这事枯燥乏味没意义,不久就走了。后来,法拉第因电磁学方面的重大发现而获得殊荣,面对一事无成又找上门来的弟子,他说自己不过是把弟子认为没意义的事坚持了10年,在记下数千个“NO”之后,终于写下了一个“YES”。今天,有的研究者缺少坐“十年冷板凳”的决心和毅力,耐不住寂寞,稳不住心神。有的人在立项资助“诱惑”下,频繁转换科研“频道”,甲地优惠到甲地,乙地优惠又跑回乙地。心上长草“守不住”,飘移不定,又如何能把一件事干到极致?破,意味着在突破和完善中超越。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是要后人不能止步于临摹,而要学其神韵善突破。一种现象存在已久,学某某而安于做“小某某”或“小小某某”,如同“受过训练的跳蚤”,即使盖板已拿掉,也不会越过原有高度。前人技艺再高,也终究有局限性。小疑小进,大疑大进。离,意味着在颠覆成见中寻求新发现。当年,女科学家麦克林托克发现“跳跃基因”。因其“离经叛道”,同行骂她疯了。多年后,其成果才得到承认,她也因此获诺贝尔奖。“破”属于推陈出新,是橫向进步;“离”属于颠覆性创新,是纵向进步。历史的高峰永无止境,“不日新者必日退”。“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匠心是精雕细刻和精益求精之心,是追求卓越不断超越之心,是破除成见不断创新之心。匠心之道贵在“守破离”。(摘编自刘根生(匠心之道“守破离”》)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认真细致、精雕细凿、精益求精、有出神入化技艺的工匠,能够赢得人们的尊崇,这体现了人们对工匠精神的重视。B.从容淡定、执着内敛的人生,更细致入微更高更远的工作,都要在安静中坚守工匠精神,这证明工匠精神贵在淡泊。C.跟着师傅修业,在传承中加入自己想法并开创新境界,也能引申为各行业的匠心之道,可见“守破离”的重要意义。D.齐白石认为,仅仅模仿别人是没有出路的,只有在别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不断创新,才能迎来事业的灿烂春天。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炉火纯青的工匠技术,天赋是至关重要的,当然,后天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但难补天赋不足。B.现实生活中,快节奏是常态,而一些想静下来、慢一点、走稳点的,却一念之间,就再赶不上了。C.匠心之道“守”很重要,讲究不忘初心、久久为功,还要能超常吃苦,文中法拉第的例子很典型。D.匠心之道的“守破离”中,“守”是关键,没有“守”,“破”就是无源之水,“离”就是空中楼阁。6.材料一和材料二开头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作用?【答案】4.B5.C6.共同点:两则材料开头都写了名人小故事。作用:①引出论述的话题。②作为事实论据证明文章的观点。③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这证明工匠精神贵在淡泊”分析错误,应该是证明了坚守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故选B。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天赋是至关重要的”“难补天赋不足”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二段“这些精湛非凡的工匠技术,并非仅有天赋便可成就。后天的刻苦学习、甘于寂寞、坚守如一,才是工匠精神形成的源头活水与真正底色”可知,天赋并不是至关重要的,而“后天的刻苦学习、甘于寂寞、坚守如一”才是至关重要的。B.“一念之间,就再赶不上了”与原文不符。根据材料一第七段“一些看似‘慢’的行为,其实正孕育着快速提升的质变……其实也正昭示着成功目标的一步步逼近”可知,其实有时候慢一点也可以成功。D.“‘守’是关键,没有‘守’,‘破’就是无源之水,‘离’就是空中楼阁”于文无据。材料二第二段的相关内容为“守,以理想为基……;破,以思考为底,……;离,以创新为核”;另外又有“守,意味着长久等待和超常吃苦”“破,意味着在突破和完善中超越”“离,意味着在颠覆成见中寻求新发现”等内容,并没有提到三者之间哪个更重要。故选C。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材料一开头写了《我在故宫修文物》中的王津师傅在故宫39年如一日的修复古代钟表的故事,而材料二中则在开头写了翻译家草樱用6年时间翻译《战争与和平》的故事。两则材料都以名人的故事开头,不仅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还由此而引出要论述的话题——材料一是关于“工匠精神”,材料二则是引出了“守破离”的话题。同时,这些故事本身就是证明文章的观点的事实论据,可以生动地证明文章论点正确性。所以,这种开头可谓是一举多得的好办法。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凤凰嘴范子平①那是个油菜花灿灿的明媚春天,在交通运输公司宣教科的几个女人,一个比一个漂亮的女人们,就热热闹闹地呱嗒呱嗒地侃起了大山。②张珍妮的丈夫是自来水公司的副经理,张珍妮说,他的先生天生爱吃,在家里三天两头是买肉做肉,烘烤、清蒸、红焖啥都做得像模像样、色香味俱全,业余时间都弄这上边去了,上个星期天,他爱人专门到市委招待所里跟厨师学做烤全羊。③毛蓁蓁的丈夫在供电公司宣传处当副处长,毛蓁蓁接着说,她的那位光吃不做,可吃得下色。上一周为了吃一盘正宗的清炖野甲鱼,专门领她跑到一百多里外的万弦湖风景区。④俗话说最后出台的是压轴戏,生来啥事都不好落到人后头的姜芸芸对这个话题最后说话,但她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她说,现在条件好了谁不爱吃爱喝?俺家的先生每逢过星期,每逢节假日就领着全家到省城吃大餐,省城有名的饭店都吃遍了。眼下吃惯了省城大饭店的鲍鱼米饭,生生上了瘾,三天不吃鲍鱼就胃痒痒。⑤女人们就是争强好胜,但这场呱嗒嘴之后,张珍妮的丈夫做烤全羊的话,毛蓁蓁的丈夫领着吃清炖甲鱼的话随着风吹走了,只有姜芸芸全家成天到省城吃大餐的话迅速传遍全城。特别是她撇着小嘴说的那句“三天不吃鲍鱼就胃痒痒”一时成了全城的名言。这也难怪,吃烤全羊吃野生甲鱼毕竟不稀罕,但吃鲍鱼在这个县城里还是较为少见的,更重要的是三个女人中,只有姜芸芸的丈夫有实权,县交通局的一把手,正局长,咋能不引起人们的注意呢?⑥这话传来传去终于传出了事情。听说是交通局内部也有人写信反映,县纪委来调查姜芸芸丈夫公款吃喝的事,直到这时她的丈夫才知道她在外面吹牛吃鲍鱼的事情,气得他到家逮住姜芸芸就是一顿臭骂。其实姜芸芸一共就吃过一次鲍鱼,还是她在省建筑公司的同学请客。虽说交通局长并没有领着全家用公款大吃大喝,但这公款吃喝的名声还是在小县城传了好长一段时间,更为严重的是,拔出萝卜带出泥,纪委来调查的结果,把交通局小金库的事情弄了出来,几十万的小金库全部没收入国库,而且给局长来了个行政警告处分。⑦有很长一段时间,姜芸芸都不大说话。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慢慢缓过劲来的姜芸芸又开始吹牛了,一次同学聚会,觥筹交错之间说起了建筑公司老总王老六,王老六承包了矿产局新行政大楼的建设,定金都交过了,但矿产局班子矛盾大,后续资金跟不上,现在工程进展不下去,弄得王老六把矿产局长臭骂一顿,说你要不当家就别跟我签协议!喝酒喝得红头涨脸的姜芸芸就说了,俺家那位在交通局威信高,吐口唾沫成钉!交通局要盖培训中心,这个推荐这个,那个推荐那个,俺家那位说了,别争,就是王老六!局里人提王老六公司的资质不够,俺家那位说,我啥也不看,我说王老六就王老六!协议签了局里上上下下连个屁都没人敢放!⑧谁知道隔墙有耳,不知道谁又把这件事给张扬出去了。全城都知道,交通局长盖培训中心大楼,说啥资质都不看,他说王老六就王老六,这不是暗中有交易吗?好几封举报信都过去了,纪委立案调查。调查来调查去,发现王老六仅仅是和交通局草签意向协议。一切都在前期摸底阶段,并没有姜芸芸说的那种胡乱拍板定案的情况。但是这样一闹大,交通局长就没法让王老六在交通局承包工程了。⑨交通局长更加生气,这一段时间回家老是板着个脸。姜芸芸知道错在自己,只好退避三舍,甚至,这一天是自己的生日也不好意思吱声,上午正要去做家常饭,老公打来电话说到街上去吃大餐,过你的生日。到了街上一个偏僻一些的酒店,老公又是点好菜,又是点生日蜡烛,叫姜芸芸好生意外。姜芸芸说,老公我向你认错,两次纪委调查都是因为我这张嘴——我这张乌鸦嘴!说完,伸出小手就朝自己那美丽的小樱桃嘴上来了那么一下子。⑩交通局长忙抓住姜芸芸的手,放在自己的大手里摩挲许久才放开,又满满斟了一杯红葡萄酒双手端上说,芸芸今天我敬你一杯!一个祝你生日快乐,第二个更重要的是感谢你的这张说话没遮拦的嘴,你不是乌鸦嘴是凤凰嘴,凤凰嘴!⑪姜芸芸满脸通红说老公你讽刺我!⑫老公说不是讽刺是真诚,现在王老六进去了,你知道他弄翻了多少人?咱城管局金局长、沙管局侯局长、土地局文局长都因为王老六进去了!刚上任不到一年的建委赵主任也进去了!还有几个在查着……想想王老六原来也是打算承包我们局培训中心工程的,要没有你在里边插一杠子,很难说我到时候能不能经得住诱惑,说不定我这次也得进去!纪委及时查查咱,看起来是坏事实际上是好事啊!能挡住不让咱往下坡滚!这个事情我越想越感谢你,来,为我们美丽的凤凰嘴干杯!7.下列对文中⑨⑩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两段写交通局长特意找个酒店为姜芸芸过生日,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高潮。B.这两段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手法,塑造了交通局长和姜芸芸的生动形象。C.在老公的意外之举面前,姜芸芸认错又自打嘴巴,说明她有愧的心理。D.对交通局长一系列的刻画,目的是表现他的感激之情,体现他真诚坦率的性格特点。8.本文以“凤凰嘴”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9.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是本文语言的重要特色,请举例简析。【答案】7.D8.①以“凤凰嘴”为题,巧设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②与文中“乌鸦嘴”相对,暗示情节发生转折,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③有很强的讽刺作用,突出主题。9.①语言生活化、口语化,读起来显得亲切自然。比如“呱嗒呱嗒地侃起了大山”“三天不吃鲍鱼就胃痒痒”“插一杠子”等,语言通俗易懂。②俗语的大量运用,使语言形象生动。如“拔出萝卜带出泥”“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吐口唾沫成钉”等,很有感染力。【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D.“体现他真诚坦率的性格特点”错误。由原文“还有几个在查着……想想王老六原来也是打算承包我们局培训中心工程的,要没有你在里边插一杠子,很难说我到时候能不能经得住诱惑,说不定我这次也得进去!纪委及时查查咱,看起来是坏事实际上是好事啊!能挡住不让咱往下坡滚”可知,体现的是侥幸没有“进去”,才有这一番表演。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标题是“凤凰嘴”,但是文章开篇却写三个女人呱嗒呱嗒地侃大山,与“凤凰嘴”没有联系。巧设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由句子“姜芸芸说,老公我向你认错,两次纪委调查都是因为我这张嘴——我这张乌鸦嘴!”可知,因为姜芸芸吹牛,导致纪委两次调查她老公,她自己说自己是“乌鸦嘴”。所以“凤凰嘴”与文中“乌鸦嘴”相对,暗示情节发生转折,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姜芸芸的嘴大肆吹牛,两次惹祸,本来是不好的习惯,然而讽刺的是,又因为姜芸芸没遮拦的嘴,才使交通局长侥幸没有“进去”,所以“凤凰嘴”有很强的讽刺作用,突出主题。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语言特色的能力。“那是个油菜花灿灿的明媚春天,在交通运输公司宣教科的几个女人,一个比一个漂亮的女人们,就热热闹闹地呱嗒呱嗒地侃起了大山”中的“呱嗒呱嗒地侃起了大山”;“眼下吃惯了省城大饭店的鲍鱼米饭,生生上了瘾,三天不吃鲍鱼就胃痒痒”中的“三天不吃鲍鱼就胃痒痒”;“还有几个在查着……想想王老六原来也是打算承包我们局培训中心工程的,要没有你在里边插一杠子,很难说我到时候能不能经得住诱惑,说不定我这次也得进去”中的“插一杠子”。这些句子语言生活化、口语化,读起来显得亲切自然。“虽说交通局长并没有领着全家用公款大吃大喝,但这公款吃喝的名声还是在小县城传了好长一段时间,更为严重的是,拔出萝卜出泥,纪委来调查的结果,把交通局小金库的事情弄了出来,几十万的小金库全部没收入国库,而且给局长来了个行政警告处分”中的“拔出萝卜带出泥”;“有很长一段时间,姜芸芸都不大说话。但江山易改性难移,慢慢缓过劲来的姜芸芸又开始吹牛了”中的“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喝酒喝得红头涨脸的姜芸芸就说了,俺家那位在交通局威信高,吐口唾沫成钉”中的“吐口唾沫成钉”。这些俗语的大量运用,使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①然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争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伤良曰谗,害良曰贼。是谓是、非谓非曰直。趣舍无定谓之无常,保利弃义谓之至贼。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②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③成;厌④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彼人之才性之相县⑤也,岂若跛鳘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他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入不远矣。(选自《荀子·修身》,有删改)(注)①菑:同“灾”,灾害。②折阅:折本,亏损。③崇:同“终”。④厌:同“压”,堵塞。⑤县:同“悬”。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B.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C.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D.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里的“小人”与儒家定义的“君子”相对,是指社会地位低的人。诸葛亮《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中的“小人”也是这个意思。B.江河,在古代主要是指长江和黄河。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和《过秦论》“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其中的“河”皆指黄河。C.马拉车走一天的路程叫“一驾”。《荀子·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和本文“夫骥一日而千里,驾马十驾则亦及之矣”中的“驾”含义相同。D.“谏争”同“谏诤”。在古代,如果父亲、君主做事违反义理,做儿子、臣子的应该直言劝告,尽谏诤之义,才是真正的孝顺和忠诚。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人亲近阿谀奉承自己的人,疏远规劝自己改正错误的人,把善良正直的话当作对自己的讥笑,把极端忠诚的行为看成是对自己的戕害。B.在对待是非上,明智的人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愚蠢的人却否定正确的,肯定错误的。正直的人对的就说对、错的就说错。C.修身的人修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就可因内心富贵而骄傲;重视道义轻视王公贵族;内心省却了杂念,就会觉得外物很轻。D.瘸腿的鳖一直走,不停下,也能到达目的地;六匹骏马拉车却不能到达,这是“做”和“不做”的不同。修身也应向瘸腿的鳖一样,贵在行动。1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2)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鳖之与六骥足哉?【答案】10.B11.A12.C13.(1)所以指责我而恰当的人,就是我的老师;赞同我而恰当的人,就是我的朋友。(2)各人的资质悬殊,哪会像瘸腿的鳖和六匹骏马之间那样大呢?【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志意修则骄富贵”和“进义重则轻王公”是并列关系的短语,结构一致,中间要断开,可以排除C项;“外物”是一个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外物轻矣”是主谓短语,不能断开,排除D项。此句的完整翻译:志向美好就能傲视富贵,把道义看得重就能藐视王公,内心醒明,那么身外之物就微不足道了。古书上说:“君子役使外物,小人为外物所役使。”就是说的这个道理。故选B。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这里的‘小人’与儒家定义的‘君子’相对,是指社会地位低的人”错误,结合“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肯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可知,文中的“小人”指品德低下、卑鄙无耻的人。故选A。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修身的人修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就可因内心富贵而骄傲”错误,曲解文意,原文第三段这句话“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中“修”是“美好”的意思,而不是“修身”之义。整句话的意思是“志向美好就能傲视富贵,把道义看得重就能藐视王公;内心醒明,那么身外之物就微不足道了”。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非”,批评,指责;“当”,恰当;“是”,肯定,赞同;“……者,……也”是判断句式。(2)“县”,同“悬”,悬殊;“岂”,哪里,怎么;“若”,像;“足”,大。参考译文:看到好的行为,感到美好就一定想把它保存在自己身上;看到不好的行为,感到忧惧就一定拿它来反省自己。善良的品行在自己身上,一定坚定不移地珍惜自己;不良的品行在自己身上,一定像有灾祸一样地厌恶自己。所以指责我而恰当的人,就是我的老师;赞同我而恰当的人,就是我的朋友;阿谀奉承我的人,就是害我的人。所以君子尊崇老师、亲近朋友,而极其憎恨那些害人的人。爱好善良的品行永不满足,受到劝告就能警惕,即使不想进步,可能吗?小人则与此相反,自己极其昏乱,却还憎恨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自己极其无能,却要别人说自己贤能;自己的心地像虎、狼,行为像禽兽,却又恨别人指出其罪恶。对阿谀奉承自己的人就亲近,对规劝自己改正错误的人就疏远,把善良正直的话当作对自己的讥笑,把极端忠诚的行为看成是对自己的残害,这样的人即使想不灭亡,可能吗?用善良的言行来引导别人的叫作教导,用善良的言行来附和别人的叫作顺应;用不良的言行来引导别人的叫作谄媚,用不良的言行来附和别人的叫作阿谀。肯定正确的(言行)否定错误的(言行)叫作明智,否定正确的(言行)肯定错误的(官行)叫作愚蠢。中伤贤良叫作谗毁,陷害贤良叫作残害。对的就说对、错的就说错叫作正直。取舍没有个定规叫作反复无常,为了保住利益而背信弃义叫作大贼。志向美好就能傲视富贵,把道义看得重就能藐视王公;内心醒悟,那么身外之物就微不足道了。古书上说:“君子役使外物,小人被外物役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身体劳累而心安理得的事,就做它;利益少而道义多的事,就做它。侍奉昏乱的君主而显贵,不如侍奉陷于困境的君主而顺行道义。所以优秀的农夫不因为遭到水灾旱灾就不耕种,优秀的商人不因为亏损而不做买卖,有志操和学问的人不因为贫穷困厄而怠慢道义。那骏马一天能跑千里,劣马走十天也就能到达了。所以一步半步地走个不停,瘸了腿的甲鱼也能走到千里之外;堆积泥土不中断,土山终究能堆成;塞住那水源,开通那沟渠,那么长江黄河也会枯竭;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就是六匹骏马拉车也不能到达目的地。各人的资质悬殊,哪会像瘸了腿的甲鱼和六匹骏马之间那样大呢?然而,瘸了腿的甲鱼能够到达,六匹骏马却不能到达,这没有其他的缘故啊,有的去做,有的不去做罢了。路程即使很近,但不走就不能到达;事情即使很小,但不去做就不能成功。那些活在世上而闲散时间很多的人,他们即使能超出别人,也绝不会很远的。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被檄夜赴邓州幕府元好问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羸马月三更。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①官有程?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②识姓名。(注)①岂不怀归:出自《诗经·小雅·出车》,表思归故里。②春官:指礼部。礼部执掌人才推荐、选拔、考试诸事。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中“鸟羽轻”意义双关:征召文书上插有鸟羽,表示紧急;文书传送快,如同飞鸟一般的迅疾。B.“敝裘羸马月三更”,紧承首句,“月三更”更是扣紧题目中的“夜赴”,写出了诗人连夜赶路的情景。C.“未能免俗私自笑”,通过细节描写,传神地写出诗人被官府征召后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悦之态。D.第二联中“官有程”三字,直接点明官府征召有期限要求,诗人接到文书后,不得不日夜兼程,向邓州进发。15.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4.C15.①借景抒情。如“敝裘羸马月三更”写诗人穿着破裘,骑着瘦马,半夜里在月下赶路。此句用列锦手法,以三个名词性词组,巧妙地构成了一幅清冷而略带凄凉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赶路之早,而且隐含着国家时局的艰难和个人心境的伤感。②虚实相生。本诗第一、三联叙事写景,是实写;第二、四联说理抒情,是虚写。虚实相生,疏密有致,波澜层出,体现了诗人的艺术匠心。③巧用典故。“岂不怀归”语出《诗经·小雅·出车》,全句意思是说“我并不是不想家,但因为官府征召有期限,不得不这样急急忙忙地赶路”,诗人借用典故,表现了以国事为重的可贵精神。【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手法、语言的能力。C.“诗人被官府征召后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悦之态”错误。最后一联中“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识姓名”已经表明作者的态度了,他不愿为官,只愿过乡间农家生活。故选C。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由首联中“敝裘羸马月三更”这一句来看,这是描写诗人接到文书后的情形,当诗人接到幕府的紧急文书后,一刻也不敢迟延,立即连夜动身赴召。“敝裘”“羸马”“月”连续使用三个名词或名词性词语展现了当时的画面,三更半夜,春寒料峭,月色凄迷,世人这时都在温暖的梦乡中,而诗人却因为身在仕籍,“被檄”告别妻子儿女,孤零零地一个人夜踏征程。再看看身上披的“敝裘”,坐下骑的“羸马”,不明言怨而怨气已九曲回肠,这是借景抒情。由诗歌标题“被檄夜赴邓州幕府”可知,诗人接到诏书连夜赶赴邓州幕府,首联“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羸马月三更”扣题,写“被檄夜赴邓州幕府”的情景,颈联“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写次日白天路上所见之景,这些都是实写;颔联写“夜赴邓州”的感想,诗人向以归隐为超凡脱俗,而今虽在丁忧,仍不免被征为官,难以脱卸世事,故联想起“未能免俗”的典故来,不禁自觉好笑,尾联“此生只合田间老”是抒写自己的心志,诗人见景生情,认为自己生性闲淡疏放,这陂塘春鸭、桑柘晚烟,景色如画,正是自己向往依居、终老天年的理想所在,这些是虚,这是使用虚实相生的技巧。由注释一可知,颔联后一句“岂不怀归官有程”使用典故,以此说明自己并非留恋官职而甘于抛妻别子,而是因为军令如山,期程紧急,表现了以国事为重的可贵精神。六、情景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2)《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韵”“矣”“臾”“受”。七、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人民生来就__________地属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这个民族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种国家和民族__________渗透到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中国人民历来把“国”与“家”相连,把“国”视为“家”的扩大,“国家”成为我们中华儿女最为__________而深厚的身体和精神家园。除了外患所迫,中国鲜有企图从内部分裂国土的__________子孙。即使在内忧外患最为深重的时候,中国也少有无政府状态,民族意识往往更加强烈。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饱受屈辱。但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又让我们看到了民族复兴的光明愿景。不能不说,人民强烈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并保持社会稳定的强大推动力量。在人类实现大同社会之前,或者在人类实现无国家、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之前,这种民族主义意识始终是一种现代的和先进的制度。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毫无疑问归属感稳定不肖B.不容置喙归宿感稳定不肖C.不容置喙归属感稳固不孝D.毫无疑问归宿感稳固不孝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国家”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有理。B.下城区作为杭州首个“城市大脑区块链”试点区域,在复工复产过程中应用了区块链技术。C.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D.老张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哪家超市有免费试吃的,哪个商场可以很容易把厕纸带走。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人类实现大同社会之前,或者在人类实现无阶级、无国家的共产主义社会之前,这种民族主义意识始终是一种现代的和先进的制度。B.在人类实现无阶级、无国家社会之前,或者在人类实现大同的共产主义社会之前,这种民族主义意识始终是一种现代的和先进的制度。C.在人类实现大同社会之前,或者在人类实现无阶级、无国家的共产主义社会之前,这种民族主义意识始终是一种现代的和先进的意识。D.在人类实现大同社会之前,或者在人类实现无国家、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之前,这种民族主义意识始终是一种先进的和现代的意识。【答案】17.A18.A19.C【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毫无疑问:没有一点疑问的。不容置喙: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语境强调中国人民生来就属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这个观点是没有疑问的,故此处应选“毫无疑问”。归属感:指个人自己感觉被别人或被团体认可与接纳时的一种感受,也指心理上的安全感与落实感。归宿感:回到家的感觉。语境说的是国家和民族,故此处应选“归属感”。稳定:稳固安定;没有变动;使稳定。稳固:安稳而巩固;使稳固。语境强调没有变动的身体和精神家园,故此处应选“稳定”。不肖:品行不好(多用于子弟)。不孝:不孝顺。语境说的是企图从内部分裂国土的子孙,是不好的,故此处应选“不肖”。故选A。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原文中“国家”的引号作用是强调。A.此处引号的作用是强调;B.此处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特定称谓;C.此处引号的作用是直接引用,引用古诗句来评价徐悲鸿笔下的马;D.此处引号的作用是表示反语,这里的“聪明”是一种讽刺。故选A。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阶级出现是国家形成的基础,故“阶级”应排在“国家”之前,排除D项。二是搭配不当,“意识”与“制度”不搭配,排除A、B两项。故选C。八、简答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各类消毒剂中,酒精的能力不容小觑。不过,很多人都有一个关于酒精的认知误区,那就是“酒精浓度越高,①”。其实,消毒用的酒精浓度应该在70%~75%,酒精浓度过高,反而不利于酒精向病原体内部渗透,达不到消毒作用。酒精②,而且在浓度为60%~80%时,这种渗透作用最好,可以进入病原体体内,破坏病原体的完整性,导致病原体裂解。但是,浓度达到90%时,会使病原微生物表面的蛋白质较快凝固,在病原微生物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壳,阻碍酒精进入微生物内部。需要强调一点,绝大多数白酒的酒精浓度在20%~65%,而用于消毒的医用酒精推荐浓度是70%~75%。白酒达不到医用酒精杀灭微生物的效果,③,白酒可以用作消毒的应急处理。20.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21.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5个字。【答案】20.①消毒效果越好②有较强的渗透作用③但没有酒精时21.①酒精消毒并非浓度越高越好。②高浓度酒精不易发挥渗透作用。③白酒不能替代医用酒精。【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上文说很多人都有一个关于酒精的认知误区,下文说酒精并非浓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所以应该填入“消毒效果越好”之类的内容;第②处,由下文“这种渗透作用最好”可知,此处应填入“有较强的渗透作用”之类的内容;第③处,由上文“白酒达不到医用酒精杀灭微生物的效果”和下文“白酒可以用作消毒的应急处理”可知,此处应填入“但没有酒精时”之类的内容。2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段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结合文段概括要点,然后注意要用否定句形式表述。第一段,关键句是“酒精浓度过高,反而不利于酒精向病原体内部渗透,达不到消毒作用”,可以概括为:酒精消毒并非浓度越高越好;第二段,关键句是“浓度达到90%时,会使病原微生物表面的蛋白质较快凝固,在病原微生物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壳,阻碍酒精进入微生物内部”,可以概括为:高浓度酒精不易发挥渗透作用;第三段,关键句是“白酒达不到医用酒精杀灭微生物的效果”,可以概括为:白酒不能替代医用酒精。九、材料作文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躺平”,网络流行词,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表现,如职场白领逃离大城市,转身回到三四线的家乡,从此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日常工作中,没有什么目标感,每天应付完成基本任务即可;大龄男女青年不恋爱、不结婚,不买车、不买房,一个人挣钱一个人花……当下社会,“躺平”已成为部分年轻人的生活态度。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你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珍惜韶华、奋发有为“躺平族”青年作为一个群体代称和生活理念,正在引发讨论。与拼搏努力争取成功相对,“躺平族”在各种压力面前选择逃避。相比奋斗的收获,他们更愿意过与世无争的生活,甚至一躺了之。这种自外于传统主流观念的青年处世方式,值得引起社会的重视。特定文化现象的出现往往根源于经济社会的转型。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面临高失业叠加高通胀的经济“滞胀”危机,朋克文化在承受巨大压力的社会底层中迅速兴起壮大,年轻人以简单的音乐结构、非主流的着装和无所顾忌的言语方式等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抗争。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经济泡沫的破裂之后,日本开始了长时间的经济停滞,催生了不出社会、自我封闭的“蛰居族”,并逐渐形成了大前研一笔下的“低欲望社会”;而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深度影响全球经济的背景下,不上学、不工作、不进修的“尼特族”日益发展壮大,逐步演变为当下世界性社会问题。“躺平族”的兴起也有着深层次的经济社会背景。一方面,当下中国正在经历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增长换挡降速和产业结构深度调整,行业发展空间受限,竞争更加激烈,最终反映到个人层面工作和生活上的“内卷”上。另一方面,中国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为多元化的生活方式选择创造了条件。在物质相对丰裕的当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