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本试题卷共6页,28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考场/座位号、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卷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秦朝行政“有事请殿(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羁)请”,“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觱(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上述规定()A.维持了长治久安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体现了刑法严苛 D.保证了科学决策【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觱(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可知,秦朝规定紧急文书必须马上送走,非紧急文书应当在一天内处理完毕,不可久留,否则要按照法律论处,可见秦朝有着严密的文书行政管理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B项正确;秦朝的文书制度并不能保证秦朝的长治久安,排除A项;文书制度并不能体现出刑法严苛,排除C项;D项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2.罗马共和国初期,贵族氏族共有61个,到公元前4世纪仅剩下24个。公元前5世纪,罗马贵族和平民人口的比例大约为1:10,到公元前3世纪,罗马贵族与平民人口的比例约为1:20。由此可知,罗马()A.法律制度逐渐完善 B.民主制度不断发展 C.帝国疆域持续扩大 D.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根据材料可知,在罗马共和国发展过程中,贵族人口比例降低,而平民人口比例逐渐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共和国初期贵族垄断权力,平民为了维护自身权利,与贵族展开了长期的斗争,在这一过程中,平民的政治影响力和势力与日俱增,贵族失去众多特权,地位逐渐下降,经济削弱,家族规模缩小,人口减少,其政治格局发生变化,D项正确;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也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之一,排除A项;罗马共和国并未建立民主制度,排除B项;此时罗马处于共和国时期,罗马进入帝国阶段在公元前1世纪,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3.中世纪早期,日耳曼各王国对部落时代的习惯法进行编订形成了日耳曼法,与罗马法并行使用。日耳曼法保留了公社土地所有制,其规定的契约种类较少,债权与债务关系较为简陋。这说明日耳曼法()A.是近代西方法制的渊源 B.推动封建庄园经济发展C.折射出社会发展水平低 D.比传统罗马法更为先进【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日耳曼法保留了公社土地所有制,其规定的契约种类较少,债权与债务关系较为简陋”和所学可知,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小国。在入侵罗马之前,日耳曼人还停留在氏族社会时代,当他们进入罗马之后,落后的社会和先进的文明发生了巨大的碰撞。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其法律规定也具有保守性,与经济相配套的法律规定并不完善,因此材料所述规定折射了当时的经济水平,C项正确;近代西方法律的源头是罗马法,排除A项;庄园经济属于土地私有制,与材料“公社土地所有制”不符,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日耳曼法落后一面,并未比传统罗马法更为先进,排除D项。故选C项。4.下表所示为1943年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与会代表占比情况。由此可知()代表成分员政府人员少数民族商界和宗教学者民运领袖占比(%)14.213.53.11.418.812.8代表成分国民党员军界妇女地主士绅其他占比(%)3.86.65.617.42.8A.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C.根据地基层治理体系完备 D.政权体现人民民主色彩【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的与会代表中有少数民族、学者、商界等人员,甚至有国民党员等,体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各阶层参与边区参议会,反映了当时涉及人员广泛,体现了人民民主的色彩,D项正确;参议会是边区议政机构,并未反映抗战的信息,排除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于1937年,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参议会与会代表涉及各个阶层,与基层治理关系不大,排除C项。故选D项。5.庆历新政时,副宰相范仲淹无法逾越宰相和其他执政官掌控改革大权,导致改革失败。王安石变法首先不是颁布具体变法措施,而是设立了“制置三司条例司,掌经画邦计,议变旧法以通天下之利”。王安石的做法()A.提供了改革必要条件 B.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C.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D.破坏了宋朝的中央官制【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北宋(中国)。据材料,王安石变法期间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作为变法的领导结构,负责筹划与制定新的财政经济政策,变更旧法,议定新法并颁布施行,有利于新法的实施和推广,提供了改革的必要条件,A项正确;制置三司条例司是领导变法的中央机构,不需要多大的财政支出,排除B项;王安石变法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失败,“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说法不恰当,排除C项;制置三司条例司是临时机构,主要职责是领导变法,而非破坏了宋朝的中央官制,排除D项。故选A项。6.下表是魏晋时期朝廷选举入仕情况的统计。由此可知魏晋时期()历史时期出身不同门第占总数比例(%)高门士族寒门曹魏61.66.332.1西晋54.235.610.2A.贵族政治走向衰落 B.士阶层迅速崛起 C.选官制度重视门第 D.科举制存在弊端【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魏晋时期(中国)。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曹魏和西晋时期,出身高门士族的比例都超过了一半,说明这一时期的选官制度重视门第,C项正确;在秦朝官僚政治已经取代贵族政治,排除A项;士阶层迅速崛起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实,排除B项;科举制是隋唐时期开始实行的,排除D项。故选C项。7.自英国首创文官制度后,文官制度的发展超出了设计者的预期。政务官往往没有多大实权,而权力大多掌握在事务官手中。同时事务官有自己的一套人马,形成拥有实权的小官僚集团,易造成事务官的实际地位高于政务官的局面。该现象()A.严重影响了政府工作的连续性 B.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C.凸显了政治和管理分离的弊端 D.破坏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材料“政务官往往没有多大实权,而权力大多掌握在事务官手中”“务官有自己的一套人马,形成拥有实权的小官僚集团,易造成事务官的实际地位高于政务官的局面”体现的是在近代英国文官制度下,事务官权力大于政务官,远超设计者的预期,凸显了政治和管理分离的弊端,C项正确;在文官制度下,政府工作不受党派斗争影响,排除A项;材料与提高行政效率无关,排除B项;文官制度是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排除D项。故选C项。8.1905年袁世凯等人上奏《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指出“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设立学堂“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们“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也。”该奏折被照准()A.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开展 B.达到了强化专制独裁目的C.维护了清政府的长治久安 D.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与“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主张建立学堂,以培养适合时代法发展的新人才,这也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D项正确;维新变法运动在1898年就以结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本题主旨为“教育近代化”,而“达到了强化专制独裁目的”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维护了清政府的长治久安”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9.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在新占领区指派管理人员时经常有地缘的考量,省以上的军政大员以当地人治理当地,区县一级的行政干部多是外来者。这一做法()A.有效维护了地方稳定 B.加速了解放全国步伐C.有利于基层民主建设 D.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根据材料“中共中央在指派新占领区的省以上的军政大员时,经常有地缘的考量,以当地人治理当地”可知,中央此举是为了用这种方式来得到新占领地区的拥护和支持,同时区县一级的行政干部多是外来者也能够防止地方主义以有效维护了地方稳定,A项正确;本题主旨为“地方治理”,而“加速了解放全国步伐”不符合主旨,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基层民主,主要涉及地方行政管理,排除C项;材料主要涉及地方行政管理的官员任命原则,没有提及地方行政效率,排除D项。故选A项。10.据统计,在《唐律疏议》中涉及到孝的条款有58条,约占全部条款的11%左右。其中“恶逆”“不孝”列入“十恶”之罪,如果对待父母不能“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则为“恶逆、不孝”,一律加以严惩,轻则处以笞、杖,重则处以绞、斩。这说明唐律()A.具备了封建礼仪全部特点 B.彰显了儒学的独尊地位C.凸显了礼与法的紧密结合 D.体现了刑罚严苛的特点【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在《唐律疏议》中涉及到孝的条款有58条,约占全部条款的11%左右”与“为‘恶逆、不孝’,一律加以严惩,轻则处以笞、杖,重则处以绞、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律疏议》的内容中吸收许多的儒家思想观念,将违背儒家“忠孝”等核心价值的行为定为“大罪”,这凸显了礼与法的紧密结合,C项正确;“具备了封建礼仪全部特点”的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本题主旨为“法律的儒家化”,而“儒学的独尊地位”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体现了刑罚严苛的特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11.洪武五年二月,明朝政府认为百姓“不知禁令,往往误犯刑宪”,于是下令在府县、乡里等广设申明亭,“凡境内人民有犯者,书其过,名榜于亭上,使人有所惩戒”。此举表明()A.政府重视基层民众教化 B.德治与法治有机结合C.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D.乡约逐渐趋向法律化【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材料“不知禁令,往往误犯刑宪”与“凡境内人民有犯者,书其过,名榜于亭上,使人有所惩戒”可知,明政府将地方上不懂礼仪或不知禁令误违法律的民众姓名和罪过写在申明亭警示百姓,体现明政府重视基层民众的教化,从而实现稳定社会秩序的目的,D项正确;材料只强调地方教化,未强调德治与法治的结合,排除B项;本题主旨为“基层教化”,而“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此类中没有涉及乡约与法律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12.公元9世纪,基督教势力开始迅速扩张,教会法不仅掌控着宗教世界,同时也伸向了世俗社会。“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激发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圣经》中诚实公正的观念、自由人权的理念、社会契约和自然法的一些基本原则也与宗教的新潮文化有着密切关系。这表明()A.基督教是西方近代法律的源头 B.启蒙思想理论源于基督教经典C.西方民主制度建立得益于教会 D.宗教文化影响近代法律的面貌【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材料“‘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激发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圣经》中诚实公正的观念、自由人权的理念、社会契约和自然法的一些基本原则也与宗教的新潮文化有着密切关系”体现的是中世纪欧洲基督教对近代法律的影响,即宗教文化影响近代法律的面貌,D项正确;古罗马法律是西方近代法律的源头,排除A项;启蒙思想是近代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与基督教经典无关,排除B项;西方民主政治的发源地是古希腊,近代民主政治的建立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与教会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3.汉武帝时期,先后在两粤、西南夷等地区建立了17个“初郡”,并对其采取“且以其故俗治”、“毋赋税”的政策。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A.践行以和为贵思想 B.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C.压制西南少数民族 D.克服郡国并行的弊端【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此类可知,汉武帝时在两粤、西南夷等地区设“初郡”,并且采取“且以其故俗治”、“毋赋税”的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在西南地区采取特别的行政管理,体现“因俗而治”的特点。目的在将这些地区纳入中央的管理体系,这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B项正确;本题主旨“边疆管理”,而“以和为贵思想”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压制西南少数民族”在材料中的。没有体现,排除C项;“克服郡国并行的弊端”的措施是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排除D项。故选B项。14.有学者指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对国家主权的承认,使外交活动在各国公开承认的统治阶层之间进行成为可能。”由此可见,这一和约()A.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B.造成了欧洲多年的混乱局面C.标志着近代外交制度的确立 D.提供了解决国际争端的范例【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对国家主权的承认,使外交活动在各国公开承认的统治阶层之间进行成为可能”可知,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其承认了国家主权,有助于各国主权意识提升,进而促进国家认同,促进民族国家发展,A项正确;1648年,交战各方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了欧洲的混战局面,排除B项;17世纪时,欧洲国家的君主们不再满足仅仅派遣临时使者与他国保持联系,而是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在此基础上,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无关,排除C项;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但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5.明太祖规定继承官职的土司后代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要求各地土官纷纷入国子监学习;康熙平定三藩后,允许云南当地少数民族官员的族属子弟应试,考取的学生在各府登记后,呈吏部察核。这些政策()A.推动了边疆与内地管理的一体化 B.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理念C.有效解决了少数民族地区危机 D.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据材料,明太祖、康熙皇帝提出少数民族和汉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主张平等对待少数民族,吸收少数民族子弟进入政府机关,有利于转变华夷之别的观念,削减民族隔阂,增强民族凝聚力,D项正确;结合所学,明清时期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特点,因地制宜采取与汉族地区不同的政策,而非“一体化”管理,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特点采取适当的治理措施,无法体现“因俗而治”,排除B项;“解决了危机”说法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危机仅凭皇帝个人主张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排除C项。故选D项。16.元稹在《阴山道》中写道:“年年买马阴山道,马死阴山帛空耗。元和天子念女工,内出金银代酬犒。臣有一言昧死进,死生甘分答恩焘。费财为马不独生,耗帛伤工有他盗。”诗句可以佐证绢马贸易()A.丰富了少数民族的物质需求 B.极大改善了唐朝的军队装备C.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融合发展 D.给大唐王朝带来沉重的负担【答案】D【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范围为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年年买马阴山道,马死阴山帛空耗。元和天子念女工,内出金银代酬犒”可知,元稹认为买马使得国家财政空耗,绢马贸易给国家财政带来了负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绢马贸易给少数民族带来的影响,排除A项;B项与材料内容相反,排除B项;诗句中未涉及到民族文化交融,排除C项。故选D项。17.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下图所示的现象()A.确保了边疆经济的高度繁荣 B.完善了基层民主制度建设C.提升了少数民族的自治能力 D.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少数民族干部人数不断增多,到2014年时,西藏少数民族干部数量就达到10万人之多,以西藏为例,其少数民族干部人数五十年间增长七倍多,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量少数民族干部的出现,提升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能力,加强了少数民族的自治能力,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边疆地区的经济,无法得出“确保了边疆经济的高度繁荣”的结论,排除A项;这一局面提升了少数民族的自治能力,材料看不出基层民主制度是否完善,排除B项;这一局面提升了少数民族的自治能力,“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说法不恰当,排除D项。故选C项。18.由下图可以看出,现行的美元本位制()A.发挥了政府宏观调控作用 B.促进了多边组织的平等协商C.实现了世界贸易的自由化 D.强化了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在美元本位制下,东亚国家通过向美国出口原材料等初级产品来获得美元,东亚国家的美元大部分以购买债券的形式流回美国;欧洲和拉美国家则向美国购买美元计价的金融资产,然后以资本的方式回流美国。其中,美国处于中心国,这有利于强化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D项正确;材料表明现行的美元本位制强化了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未涉及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排除A项;材料表明现行的美元本位制强化了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未体现多边组织的平等协商,排除B项;材料表明现行的美元本位制强化了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世界贸易的自由化”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19.《国际联盟盟约》规定会员国“必须减缩各本国军备至适足保卫国家安全及共同履行国际义务的最少限度”,会员国要“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这一规定()A.确保了一战后国际秩序的稳定 B.确立国际法主体是主权国家C.对侵略战争有一定程度的制约 D.消除了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时空是20世纪前期的世界。根据材料“必须减缩各本国军备至适足保卫国家安全及共同履行国际义务的最少限度”及所学可知,国际联盟的主要宗旨是维护和平、裁减军备、进行国际裁军和采取仲裁制度、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这对侵略战争有一定程度的制约,C项正确;“确保了一战后国际秩序的稳定”的说法夸大了国际联盟的作用,排除A项;确立国际法主体是主权国家的是1648年的 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体系的确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消除了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的说法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C项。20.1957年12月14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国家间和平与善邻关系》的决议,要求各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同时也要求“依照宪章”,发展和平与善邻关系。这表明国际法()A.确立了国际政治新秩序 B.促进了区域集团化发展C.忽略了国家的主权观念 D.表达了友好协作的意愿【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7年12月14日(世界)。根据材料可知,该国际法要求各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发展和平与善邻关系,表达了友好协作的意愿,D项正确;国际政治新秩序尚未确立,排除A项;该国际法表达了友好协作的意愿,未体现对区域集团化的影响,排除B项;该国际法要求各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尊重国家的主权,排除C项。故选D项。21.1948年12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宣告把华北银行、北海银行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为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截至1949年底,除了东北、西藏、新疆等地区外,人民币已基本占领全国市场。这一举措()A.改变了原有的经济政策 B.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C推动了解放区经济建设 D.消灭了非法投机活动【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华北人民政府宣告把华北银行、北海银行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为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与“除了东北、西藏、新疆等地区外,人民币已基本占领全国市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北、华东、西北三个解放区货币的统一,为建立全国统一的人民币市场奠定了基础,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B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对于原有的经济政策的变革,排除A项;本题主旨为“人民币市场”,而“解放区经济建设”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消灭了非法投机活动”的说法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B项。22.如下表所示,根据不同时期的史籍记载,均田制下受田对象年龄在发生变化,据此分析合理的是()户籍年代受田对象年龄(岁)史籍出处北魏时期15~70《魏书·食货志》北周时期18~59《隋书·食货志》隋朝初期21~59《隋书·食货志》唐朝中期25~55《唐会要》A.社会管控更加严格 B.经济重心南移加快 C.土地兼并现象消失 D.赋役改革迫在眉睫【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图表可知,在唐朝中期进行均田的对象年龄发生变化:最低年龄上调至25岁,最高年龄下调至55岁,这说明国家掌握的无主土地在减少,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均田制下,均田户数较少,受田户数比例更低,实际应受田远远没有达到国家规定要求。主要是因为唐朝中期土地兼并加剧,政府掌握的土地数量减少,出现无地可分的局面,导致均田制走向解体,租庸调制无法维持国家的财政收入,从而推动了赋役制度的改革,D项正确;在唐朝中期后,社会的管控在松弛,“社会管控更加严格”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在唐朝的“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南移加快,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土地兼并现象消失”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D项。23.据史料记载,唐朝初年户均人口为4.31人,除去官宦、贵族、地主等大户人家外,普通农户家庭人口可能更少。而到了唐朝后期,户均人口数增加至6.63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A.重农政策的推行 B.门阀士族的衰落 C.税收制度的调整 D.藩镇割据的冲击【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税法明确规定“户无主客”“人无丁中”都是纳税对象,纳税数额的标准在于“以贫富为差”,农民和官僚贵族同是两税的税户,而且对农户承诺不随意增加税额。因此助推了当时的户均人口数的增长,C项正确;材料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排除A项;门阀士族的衰落和科举制的推行有关,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藩镇割据造成的社会动荡,是造成人口减少的因素,非增加,排除D项。故选C项。24.1969年,英国开启了社区发展计划,将其作为减轻城市贫困的重要手段。国家选择了12个城市的贫困地区进行实验,涉及就业、收入、住房、重建、教育和特殊群体服务等方面。至1976年,政府却削减资金,最终导致项目结束。这一过程表明()A.居民缺乏参与社区管理的意识 B.政府主导社区治理的发展方向C.经济阻碍社会治理方式的变革 D.社区基层自治组织形成并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9-1976年(英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英国国家的发展状况影响社区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政府对社会的治理,没有说明居民的管理意识,排除A项;经济状况会影响社会治理方式的变革,排除C项;材料主要说明政府对社区自治的影响,不能看出其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25.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培养好的风气,最主要的是走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1981年,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等九单位联合向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发出倡议,开展以“五讲”“四美”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礼貌活动。此举()A.提高了青年学生的法治意识 B.完善了公民的美育课程体系C.营造了改革创新的社会氛围 D.助力了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80、90年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我国大力提倡精神文明建设,通过走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两条路线培养良好社会风气,并联合各部门开展以“五讲”“四美”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礼貌活动,这些措施助力了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D项正确;材料内容有助于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未涉及法治,排除A项;材料内容有助于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并不是为了完善公民的美育课程体系,排除B项;材料内容有助于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与营造改革创新的社会氛围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6小题20分,第27小题18分,第28小题12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设“通判州军事”一至二员,与知州同领州事,裁处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等。各州公文,知州须与通判一起签押方能生效。通判还有权监督和向朝廷推荐本州的官员。知州不法,通判可奏告朝廷。——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宋史》材料二第五章国务员第四十三条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第四十四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三第三条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他有权赦免;大赦只能由法律批准。他统率武装部队。他任命所有文武官员。总统主持国家典礼;接受外国的公使和大使。共和国总统的每一项法令都必须由一名部长副署。——《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设立副署机关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设置副署权的目的及其结果。(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的背景。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副署权的认识。【答案】(1)意义:借鉴唐五代以来藩镇割据之弊,设通判掌副署权,分割地方行政长官的权力、监督知州,加强了中央集权。(2)目的:《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其目的在于监督、限制总统的行政权,具有限制袁世凯专权的现实意义。结果:袁世凯实行独裁专制统治。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和《修正大总统选举法》,1916年恢复帝制并最终失败。(3)背景:法国大革命波澜壮阔,国内政治斗争激烈;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覆灭,第三共和国建立;共和派和君主派势均力敌,“一票共和”。认识:副署权,是国家政治权力分配的一种形式,有效防止了相关权力机关的专权、独断。在君主专制制度内,宋在中央、或在地方分权、副署的规定,终究是为维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而《临时约法》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则通过立法规定的副署权,在三权分立体制之外,进一步防止独裁,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解析】【小问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时期(中国)。意义:根据材料一“通判还有权监督和向朝廷推荐本州的官员。知州不法,通判可奏告朝廷”和所学可知,借鉴唐五代以来藩镇割据之弊,设通判掌副署权,分割地方行政长官的权力、监督知州,加强了中央集权。【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一小问目的:根据材料二“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和所学可知,《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其目的在于监督、限制总统的行政权,具有限制袁世凯专权的现实意义。第二小问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公然破坏民主共和制,实行独裁专制统治,如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和《修正大总统选举法》,1916年恢复帝制并最终失败。【小问3】本题是背景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法国)。第一小问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国内政治斗争激烈、法兰西第二帝国覆灭,第三共和国建立及“一票共和”等角度进行分析。第二小问认识:根据材料一“各州公文,知州须与通判一起签押方能生效”、材料二“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材料三“共和国总统的每一项法令都必须由一名部长副署”和所学可知,可从副署权的含义、在专制社会和民主社会的目的及产生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如副署权,是国家政治权力分配的一种形式,有效防止了相关权力机关的专权、独断。在君主专制制度内,宋在中央、或在地方分权、副署的规定,终究是为维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而《临时约法》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则通过立法规定的副署权,在三权分立体制之外,进一步防止独裁,维护民主共和制度。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市民们的最初动机只是一种求生存的需要,只是想从领主那里要来人身自由的权利,要来自由经营工商业的权利。他们来到城市,是为了自己能有新的生活,而不是重入别的领主的枷锁。当他们的个人要求汇聚在一起时,就变成了一种集体指向,取得自治权就成为共同目标,因为城市自治是市民个人自由的前提。——刘景华《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材料二1830—1880是英国地方政府改革和发展的实质性阶段。……随着选举权的扩大,地方政府体制改革的第一次高潮也出现了。1834年《济贫法》改革、1847年《乡镇改革法》、1848年和1875年卫生改革、1870年《公共教育法》等相继出台,确立起英国地方政府新的管理体制。地方行政机构不再由中央任命,而由地方选举产生。上述每一个立法都规定建立一个互相分开并均由地方选举产生的地方行政机构。——张钢,李廷《英国地方政府管理》材料三治理模式主要特征美国(1)社区被赋予自主规划和治理的权限;(2)第三部门发展程度较高,在城市社区治理过程中发挥较大作用;(3)借助市场化机制完善社区治理。英国(1)建立了政府、NGO、NPO、社区、私人企业等多方的多方互助合作关系;(2)政府下放权力,培育社区自治能力。日本(1)社区居民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2)市民组织和町内会等组织成为了社区居民多方式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途径——边防,吕斌《基于比较视角的美国、英国及日本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世纪城市“自治”的实质,并简析其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英国地方政府改革的背景和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基层治理发展的总体趋势。【答案】(1)实质:摆脱封建束缚。作用:促进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及世俗文化的繁荣;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促进了议会制度的出现。(任意答出两点即可)(2)历史背景:英国具有城市自治传统;工业革命的发展;近代自治市制度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发展。特点:议会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各级政府独立运作。(3)趋势:更加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共同作用;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公众、志愿者和私人部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西欧。第一小问实质,根据材料一“只是想从领主那里要来人身自由的权利,要来自由经营工商业的权利”可知,摆脱封建束缚。第二小问作用,根据材料一“要来自由经营工商业的权利”可知,促进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及世俗文化的繁荣;结合所学可知,中古时期,城市还以金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