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题专项训练02(解析版)-2024年贵州中考理科综合(物理)新题型练习_第1页
20题专项训练02(解析版)-2024年贵州中考理科综合(物理)新题型练习_第2页
20题专项训练02(解析版)-2024年贵州中考理科综合(物理)新题型练习_第3页
20题专项训练02(解析版)-2024年贵州中考理科综合(物理)新题型练习_第4页
20题专项训练02(解析版)-2024年贵州中考理科综合(物理)新题型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班级:九年级()班姓名:贵州2024年中考理科综合(物理)20题专项训练(解析版)1.如图甲所示是一种公园内常见的草坪喷水器,喷水的瞬间喷头便能自动转动起来。小林猜想,草坪喷水器的旋转速度可能与孔的大小和孔的数量有关。于是利用空金属罐、细线、铁钉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a.在金属罐侧壁上的A点处,用如图丙所示的方法打一个孔,这样罐中的水流出时方向如图丁所示(图丙和图丁为俯视图);b.用细绳将金属罐悬挂起来,用手堵住A点小孔,并把金属罐中加满水;c.松手后,随着水从空喷出,金属罐便会转动起来。(1)喷水的同时金属罐会转动起来的原因是;由图丁可知,可乐罐转动的方向是(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2)小明改变孔的大小和数量,重复上述实验,并记录10s内金属罐旋转的圈数,得到表中数据:实验次数孔的大小孔的数量金属罐旋转圈数1小1112小2153小3214中1155中2266大1227大230通过分析表中第次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结论:孔的数量一样时,孔越大,金属罐旋转的圈数越多;(3)通过分析表中第1、2、3次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结论是:;(4)请分析在不断地喷水过程中,金属罐能否匀速转动?(选填“能”或“不能”)。理由是。【答案】(受到水对金属罐的反作用力顺时针1、4、6孔的大小一样时,孔的数量越多,金属罐旋转的圈数越多不能见解析【详解】(1)[1][2]喷水的同时金属罐会转动起来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给金属罐一个反作用力,由图乙可知,喷水方向是逆时针,金属罐受到水的反作用力,因此金属罐转动的方向是顺时针。(2)[3]题中控制孔的数量相同,比较金属罐旋转圈数与孔的大小的关系,由表格可知,应分析第1、4、6次实验。(3)[4]由表格数据可知,第1、2、3次实验中,孔的大小相同,数量不同,孔的数量越多,金属罐旋转圈数越多。(4)[5][6]在不断地喷水过程中,金属罐不能匀速转动,因为当水越来越少时,液体压强随水深度的减小而减小,喷水速度越来越慢,金属罐受到喷出水的作用力越来越小,其速度大小会越来越慢。2.篮球运动员传球时,小明好奇篮球撞击地面后反弹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与同学讨论后,他们觉得可以用弹性小球代替篮球,对小球撞击水平地面后的反弹方向进行探究,并提出了三种猜想。猜想1:与小球撞击地面前是否旋转有关;猜想2:与小球撞击地面时的入射方向有关;猜想3:与地面的粗糙程度有关。(1)联想旋转的乒乓球打到台面后,反弹的路线发生明显变化,由此判断猜想1是的;(2)同学们设计图甲所示的装置,每次都让弹性小球从压缩相同长度的弹簧的下端,由静止弹出并撞击地面,记录数据如下表:夹角α20.0°30.0°45.0°60.0°70.0°夹角β玻璃地面25.5°34.7°49.2°63.5°72.8°木板地面28.6°37.3°51.6°65.4°74.1°水泥地面30.9°39.2°53.9°67.5°76.6°①分析数据可得到β与α的定性关系:当地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小球入射方向与地面的夹角α越大,小球撞击地面后的反弹方向与地面的夹角β就越,说明猜想2是正确的;②对于猜想3,小明认为表中α一定时,各次测得的β不等,这是由于测量误差引起的,所以猜想3是错误的。你(选填“赞成”或“不赞成”)小明的观点;(3)用每隔130s曝光一次的频闪照相机拍摄到某次小球从地面O位置反弹至D位置的照片,如图乙所示,小球是从图乙中的(选填“A”“B”或“C(4)当α一定时,随着地面粗糙程度变小,β与α越接近,由此推理,如果地面没有摩擦,则β与α应相等,请写出一个用此思想方法研究物理问题的实例:。【答案】正确大不赞成C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详解】(1)[1]联想旋转的乒乓球打到台面后,反弹的路线发生明显变化,即反弹方向发生变化,由此判断猜想1:与小球撞击地面前是否旋转有关是正确的。(2)[2]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道,小球入射方向与地面的夹角α越大,小球撞击地面后的反弹方向与地面的夹角β,不管是玻璃地面、木板地面、水泥地面,这夹角都是越大的,说明猜想2是正确。[3]不赞成;如果是由误差引起的,则不管地面的粗糙程度如何变化,小球撞击地面后的反弹方向与地面的夹角β可能偏大也可能偏小,但分析表中数据发现,当小球的入射方向与地面的夹角α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小球撞击地面后的反弹方向与地面的夹角β越大,说明β是受接触面粗程度的影响,而不是误差造成的。(3)[4]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反弹方向与地面的夹角β,总是大于入射方向与地面的夹角α,从图乙可以看到,反弹方向与地面的夹角为50°,那么入射方向与地面的夹角是小于50°的,小球是从图乙中的C位置开始入射的。(4)[5]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发现,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越远,由此推理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个实例也用到了科学推理的方法。3.一天饭后,小明同学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他忙拿干抹布去擦,却很难将水擦干,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他感到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只是告诉他:“我拿的抹布是棉布做的,你手里的抹布是涤纶的”。他很想知道抹布的吸水能力与布料种类的关系,于是他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1)所需的器材: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质量相同,不同的布料各一块,足够的水;(2)主要步骤:将三个烧杯中倒入质量的水,分别将三块布放入各个烧杯中让水浸透,然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用体现抹布的吸水能力。布料种类涤纶麻棉杯中所剩水量最多较少最少布块所含水量最少较多最多(3)结论:其他条件相同时,材料制成的抹布吸收最多;(4)应用:炎热的夏天,如果人体皮肤被汗浸透,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因此,从吸水多少这个角度说,应尽量采用类的布料来制作夏装。【答案】种类相同剩余水量棉棉【详解】(1)[1]探究抹布的吸水能力与布料种类的关系,要控制其他因素相同,改变布料种类,因此所需的器材: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质量相同,种类不同的布料各一块,足够的水。(3)[2]根据控制变量法得,主要步骤:将三个烧杯中倒入质量相同的水,分别将三块布放入各个烧杯中让水浸透,然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3]用天平测量剩余的水的质量,来体现抹布的吸水能力,剩余的水的质量越少,说明抹布的吸水能力越强。(4)[4]由表格中信息可得结论:其他条件相同时,棉材料所含的水量最多,剩余的水最少,说明其他条件相同时,棉材料制成的抹布吸收最多。(5)[5]棉质抹布的吸水能力最强,炎热的夏天,如果人体皮肤被汗浸透,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因此,从吸水多少这个角度说,应尽量采用棉类的布料来制作夏装。4.同学们参观省科技馆后,仿做了“牛顿车”进行探究实验,如图甲所示,将橡皮筋的两端拴在小车右端的两个小钉上,用一根细线拴住橡皮筋中部,线的另一端拴在小车左端的小钉上,使橡皮筋被拉长了,这时将电池放在橡皮筋中间如图所示的位置,用火烧断细线后,电池向右运动,而小车向左运动。(1)该实验现象应用到的物理原理是:(写出一条即可);(2)小芳想探究小车运动的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根据所学物理知识和生活感受,作出以下猜想:猜想一:小车运动的距离与小车的质量有关;猜想二:小车运动的距离与橡皮筋的伸长量有关.①要验证猜想一,实验中应保持橡皮筋的伸长量不变,只改变,测量并记录小车运动的距离;②验证猜想二时,小芳将小车放在水平木板上,保持小车质量不变,只改变橡皮筋的伸长量,测量并记录小车运动的距离,并作出了小车运动的距离s随橡皮筋伸长量x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图像可以判断猜想二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③小车运动的距离还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提出一种合理猜想:;(3)如果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忽略一切阻力),用火烧断细线后,小车最终将;(4)用火烧断细线后,能量转化的情况是,在整个能量转化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选填“不变”或“变小”)。【答案】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小车的质量正确橡皮筋的粗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内能不变【详解】(1)[1]用火烧断细线后,电池向右运动,而小车向左运动,电池和小车受到了力的作用,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①[2]在验证猜想一:小车运动的距离与小车的质量有关时,根据控制变量的思想,可知需要改变的是小车的质量。②[3]根据图像可以知道,小车运动的距离随着橡皮筋的伸长量的增大而增加,说明猜想二是正确的。③[4]小车运动的距离可能还与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橡皮筋的根数、橡皮筋的粗细、电池的质量等因素有关。(3)[5]若将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用火烧断细线后,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小车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4)[6][7]用火烧断细线后,橡皮筋的弹性势能一部分转化成了小车和电池的动能,一部分转化成了内能,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总的能量是不变的。5.在骑自行车时,我们会发现车速越快,空气阻力越大。由此小吴同学猜想: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利用无风的周末,小吴让爸爸和他一起完成实验:打开汽车天窗,将如图所示装置固定在车顶。汽车依次以6m/s、12m/s、18m/s、24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各匀速行驶一段距离,记录数据如下(根据二力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小近似等于小车及挡板受到的空气阻力):汽车速度v/(m·s-1)6121824弹簧测力计示数F/N0.20.61.22.1(1)小吴通过观察来知道物体受空气阻力的大小;(2)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物体运动速度越大,所受空气阻力越;(3)小吴思考:下雨时,从足够高的空中下落的雨滴速度会不会一直增大,其所受的空气阻力会不会也一直增大?爸爸告诉小吴,若雨滴所受空气阻力大于重力,则雨滴下落速度减小;若下落雨滴所受空气阻力小于重力,则雨滴下落速度增大。请结合以上材料分析:一滴质量为6g的雨滴从高空下落时(假设天气无风,雨滴下落高度足够大),所受到的最大阻力f=N,此后雨滴做运动;(4)小吴认为运动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还与物体的形状有关,请你帮他简要的设计出该实验方案。

【答案】弹簧测力计示数大0.06匀速见解析【详解】(1)[1]空气的阻力无法直接进行测量,因此,我们采用转换法的思想,通过二力平衡将空气的阻力转换为弹簧测力计对小车的拉力,从而进行间接测量;所以,小吴通过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来知道物体受空气阻力的大小。(2)[2]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当速度越大时,测力计示数越大,即阻力越大,但其比值不是定值。(3)[3][4]若雨滴所受空气阻力小于重力,则雨滴下落速度继续增大,所以当雨滴达到一定速度时,阻力等于重力,则f=G=mg=6×10-3kg×10N/kg=0.06N由于重力和阻力相等,雨滴受力平衡,所以雨滴将匀速下降;(4)[5]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实验时应控制风速不变,所以具体步骤是:保持车速不变,在小车上放置形状不同的挡板,分别测出小车所受到的空气阻力,进行比较得出结论。6.2023年4月,我市组织开展科技系列竞赛活动,图甲是水火箭50米打靶模拟赛场,图乙的水火箭是一种广受学生喜爱的科技制作;在可乐瓶中装入适量的水,用带有打气管的瓶塞将瓶口塞住,配置上火箭顶端的导流罩就完成了水火箭的制作,其结构示意如图丙所示;将水火箭置于地面,利用打气筒通过打气管向瓶内打气,当瓶内压强足够大时,瓶塞脱落,瓶内的水向后喷出,水火箭迅速飞起;在一次训练中,琦琦对水火箭水平方向飞行距离的影响因素产生了兴趣,接着他作出以下猜想:Ⅰ.可能与加水质量的多少有关系Ⅱ.可能与发射的角度有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水火箭容积变化和空气阻力)

(1)在探究猜想Ⅰ时,使用同一支水火箭,依次加0g,50g,100g,150g,200g,250g水,每次用同样的打气筒加压15次,每组实验进行三次,调整箭体与水平地面夹角为40度,实验时无风,测量发射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记录如下表:水的质量(g)水平距离(m)050100150200250第一次3.2040.144.371.655.646.2第二次3.2535.342.666.359.242.4第三次3.4033.650.563.156.348.9平均值3.2836.3345.8067.0057.0345.83根据实验数据得出:当水的质量为g时水火箭水平方向飞行距离最远;(2)瓶内的水向后喷出,水火箭向前运动,这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3)当水火箭竖直向上发射时,无法直接测量水火箭发射的最大高度,这时可以测量水火箭从发射到落地时的来间接反映发射的高低情况;(4)探究猜想Ⅱ时,选用同一支水火箭,控制水量和气压一定,依次改变其发射角度(“发射角度”指水火箭与水平面的夹角大小)为25°、35°、45°、55°、65°;并记录水平方向飞行距离如下表:发射角度(度)2535455565水平距离(m)31.3243.6053.0749.8235.42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水平方向飞行距离与发射角度的关系为;(5)除上述探究过的影响因素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水火箭的飞行距离:(写出一条)。【答案】150相互时间飞行距离随发射角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水火箭自身的质量【详解】(1)[1]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当质量从0g,50g,100g,150g过程中水火箭水平方向飞行距离在增大,当质量为200g时水火箭水平方向飞行距离在减小,故质量为150g时水火箭水平方向飞行距离最远。(2)[2]瓶内的水向后喷出,水火箭给水一个向后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给水火箭一个向前的力,水火箭向前运动。(3)[3]火箭上升的高度越高,到落地时所需的时间就越大,所以实验中可以测量水火箭从发射到落地的时间来间接反映这个高度。(4)[4]分析数据可知,发射角度由25°到45°时,飞行距离逐步变远,而超过45°以后,飞行距离随着发射角度的增加却越来越近,结论是,飞行距离随发射角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5)[5]除上述探究过的影响因素外,水火箭自身的质量可能会影响水火箭的飞行距离。7.小明和小华在观摩一次自行车比赛中,看到运动员在转弯时,身体和自行车都是向弯道内侧倾斜的,如图甲所示。(1)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为什么要向弯道内侧倾斜呢?小明提出了疑问,一旁的小华说:“要想转弯,必须受力,身体倾斜是为了给自行车一个向内侧转弯的力”,小明觉得小华“要想转弯,必须受力”的观点很有道理,因为。运动员骑车转弯时,受到的力(选填“是”、“不是”、“不一定是”)平衡力;(2)我们平时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的倾斜没有这么明显,可为什么比赛时选手倾斜得这么明显呢?且靠近内道的选手转弯时比外道选手倾斜得更明显,使骑行的自行车转弯的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明和小华提出了两种猜想:猜想一:可能与骑行的速度有关;猜想二:可能与圆弧形跑道的半径有关。(3)接着,小明和小华一起设计实验,并在实验室里通过实验验证猜想一。把半径为0.5m的半圆轨道置于压力传感器上时,传感器示数为1N,让质量为30g的同一小钢球分别从距离传感器表面不同高度的弧面A、B、C三处自由滚下,如图乙所示,观察、记录每次压力传感器达到的最大示数(注:小钢球到达最低点时的示数最大),记录如下表。小钢球初始位置ABC距压力传感器高度/m0.50.40.3压力传感器达到的最大示数/N1.901.781.66到达最低点时,速度最快的是球,该实验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自行车转弯半径相同时,,使自行车转弯的力越大;若要验证猜想二,需对上述实验进行两项改变:(不考虑小钢球与轨道之间的摩擦)①要让同一小钢球从同一高度处自由滚下;②;(4)小红结合上述探究和生活实际,又提出新的猜想:让骑行的自行车转弯需要的力还可能与有关,于是他们又开始了新的探究……【答案】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A速度越大改变圆弧形跑道的半径人和自行车的总质量【详解】(1)[1][2]骑自行车转弯时,自行车的运动状态不断发生改变,而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员骑车转弯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受非平衡力作用。(3)[3][4]根据表格数据知:距压力传感器高度越高,压力传感器示数越大,所以球A的速度最大,故可得出:在自行车转弯半径相同时,速度越大,使自行车转弯所需要的力越大。[5]若要验证猜想二即骑行的自行车转弯的力的大小,可能与圆弧形跑道的半径有关,需要控制小球的质量相同、下落的高度相同,圆弧形跑道的半径不相同,故需要改变圆弧形跑道的半径;让同一小球在不同轨道上距压力传感器的同一高度自由滚下。(4)[6]图中压力传感器在半圆轨道下方,其压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大小可能有关,且实验中每次都是用质量为30g的小钢球进行实验,由此探究方法可知,骑行的自行车转弯的力的大小还可能与人和自行车的总重力有关。8.小明在广场看到小朋友玩套圆游戏,如图甲所示。他注意到水平抛出的套圈的落地点时近时远。善于思考的他想:套圈的落地点到抛出点的水平距离和哪些因素有关呢?他用小球来代替套圈;并选用高度可调的桌子和圆弧轨道(末端水平)等器材来模拟套圈实验,并做出了如下猜想:猜想1:与小球在轨道上静止释放时的高度h有关;猜想2:与水平抛出点的离地高度H有关;

(1)为便于实验数据的采集,落地点处地面的材料应选用(选填“光滑木板”或“橡皮泥”);(2)实验中使小球从圆弧轨道(选填“相同”或“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可控制小球到达水平轨道时的速度相同;(3)实验过程中小明收集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序号轨道末端水平部分离地面的高度H/m小球在轨道上由静止释放时的高h/m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s/m10.50.10.4520.50.20.6330.50.30.7841.00.10.6351.00.20.69①根据表中1、4或2、5实验数据对比分析,可以验证猜想;②小明通过分析表中数据1、2、3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落地点与抛出点水平距离s与小球在轨道上静止释放时的高度h成正比。请判断小明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选填“正确”或“不正确”)你的判断依据是:;(4)接着小明又想探究小球抛出的水平距离与小球的质量是否有关。请你简述设计方案:,由此得出结论。【答案】橡皮泥相同2不正确见解析见解析【详解】(1)[1]实验中要测量水平抛出物体的落地点和抛出点的水平距离,要准确找到落地点,落地点的材料要选择保留痕迹的材料,所以应选择橡皮泥。(2)[2]小球从斜槽相同高度由静止释放,小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小球的重力势能相同,动能相同,则小球到达水平槽时速度相同。所以,实验中应使钢球从圆弧轨道相同的高度由静止释放。(3)①[3]根据表中1、4或2、5实验数据可知,小球在轨道上由静止释放时的高度相同,改变轨道末端水平部分离地面的高度,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不同,可以验证猜想2。②[4][5]由1、2、3知道,轨道末端水平部分离地面的高度H不变,第2次小球在轨道上由静止释放时的高度是第1次高度的2倍,第2次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是第1次的0.63落地点与抛出点水平距离s与小球在轨道上静止释放时的高度h不成正比,小明的结论不正确。③[6]探究小球抛出的水平距离与小球的质量是否有关,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多次改变小球的质量,观察小球抛出的水平距离是否相同。9.如图甲是小明观看到“真人不倒翁”的场景,查阅资料发现原来表演者脚下有一个半圆形底座。好动脑的他提出问题:不倒翁底座的稳定性好差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并提出猜想:①与半球的半径大小有关;②与半球的质量大小有关;③与立在上面的物体的重心高低有关。

于是,他做了多个半径不同的半球模型如图乙所示,制作了一块泡沫,留三个孔,将同一个铁球分别塞在泡沫高低不同的位置O1、O2、O3来改变物体的重心,如图丙所示。实验中,他将塞有铁球的泡沫固定在实心的半球上,然后用力推动不倒翁,他通过观察不倒翁刚好翻倒时泡沫物体转过的角度a的大小,来比较不倒翁稳定性的好差。为验证自己的猜想,他测得了多组数据并记录在如表中:序号半球半径r/m半球质量m/kg重心高度h/m翻倒时重物转过的角度a/°10.280.23020.380.24530480.26040.250.22550.2150.25060.380.43570.380.625(1)当重物固定在半球上在偏离竖直方向10°时,重物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选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2)为验证猜想①,应选择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在半球质量、重心高度相周的情况下;半球的直径越大,稳定性越;(选填“好”或“不好”)(3)要验证猜想②,小明对比第2、5次实验,验证猜想(选填“能”或“不能”);(4)自行车运一袋25kg的大米,将如图的米袋(选填“横放”或“竖放”)会更稳定。【答案】不是1、2、3好不能横放【详解】(1)[1]当重物固定在半球上在偏离竖直方向10°时,重物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不在同一直线上,重物会摆动回去,故此时重物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不是一对平衡力。(2)[2][3]为验证猜想①,与半球的半径大小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应保持球的质量、重心高度相同,半径不同,故应选择1、2、3组数据,球的质量、重心高度相同,半径越大,翻倒时重物转过的角度越大,故得出的结论是:在半球质量、重心高度相同的情况下,半球的直径越大,稳定性越好。(3)[4]要验证猜想②,与半球的质量大小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应保持球的半径、重心高度相同,质量不同,对比第2、5次实验,半径与质量均不同,不能验证猜想。(4)[5]根据实验2、6、7组数据,球的质量、半径相同,重心高度越小,翻倒时重物转过的角度越大,可知在半球质量、半球的半径相同的情况下,重心高度越小,稳定性越好,故米袋应横放降低重心,增加稳定性。10.小明同学骑自行车上学途中,要经过一段上坡路。他思考:物体以相同初速度冲上斜坡后运动的最大距离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呢?他和小华思考后提出以下猜想:猜想一:可能与斜坡的粗糙程度有关;猜想二: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猜想三:可能与斜坡的倾角大小有关。他们将与水平面平滑连接的长木板以角度θ(可改变)倾斜固定,并找来质量不同的小木块若干、较光滑的斜面M(物块在斜面M上滑动时可忽略物块所受的摩擦力)和轻弹簧P等实验器材进行探究。(1)他们上网查找得知:初速度相同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在路面滑行时,路面越粗糙,汽车滑行的距离越短。由此他们思考认为猜想一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2)为了验证猜想二,小明在老师的帮助下一起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实验时将质量的小木块从斜面M的高度自由滑下,就可以使木块以的初始速度滑上长木板,通过比较木块冲上长木板的最大距离就可以验证猜想二(以上三格均选填“相同”或“不同”);小华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他认为只要让不同质量的小木块分别将同一弹簧压缩到相同程度后自由释放,也可以验证猜想二。老师告诉小华这一设计方案是不可行的,理由是:;(3)他们保持长木板的粗糙程度和木块的初速度相同,分别改变木块的质量m和长木板的倾角θ,测得木块冲上长木板后运动的最大距离x,实验数据记录如表;m/kg1.21.00.50.3θ/°102030304045455055556065x/m1.761.571.451.451.381.371.371.361.371.371.391.42分析数据可知:①最大距离x与质量m(选填“有关”或“无关”);②最大距离x随长木板倾角θ变化的关系是:θ角增大时,。【答案】正确不同相同相同不能控制初速度相同无关上滑的最大距离x先减小后增大【详解】(1)[1]初速度相同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在路面滑行时,路面越粗糙,汽车滑行的距离越短,说明物体以相同初速度冲上斜坡后运动的最大距离与斜坡的粗糙程度有关,故猜想一正确。(2)[2][3][4]为了验证猜想二,即物体以相同初速度冲上斜坡后运动的最大距离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需要控制速度相同,质量不同,即使质量不同的木块从同一高度滑下,就可以使木块以相同的初始速度滑上长木板,通过比较木块冲上长木板的最大距离就可以验证猜想二。[5]让不同质量的小木块分别将同一弹簧压缩到相同程度后,弹性势能相同,释放后,转化成的动能相同,由于质量不同,速度不同,木块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不相同,所以不能验证猜想二。(3)[6]由表格数据知当长木板的倾角θ一定,质量不相同时,木块冲上长木板后运动的最大距离x相同,说明最大距离x与质量m大小无关。[7]由实验数据可以发现,从10°到50°这个过程,物体的上升的高度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加在减小;从50°到65°这个过程,物体的上升的高度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加在增大;故得结论:随倾角θ的增大,木块上滑的最大距离x先减小后增大。11.细心的聪聪发现烧菜的锅有铁锅、铝锅、铜锅,经仔细观察发现这些锅的大小,厚度也不相同,于是他想:哪种材质的锅导热性能更好?为了验证猜想,他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准备的实验器材有:铜条、铁条、铝条,酒精灯、支架,蜡烛,火柴。(1)用蜡在金属条上等间距固定火柴棍,用酒精灯对金属条的连接端进行加热,通过比较蜡受热熔化使火柴棍掉落的时间先后顺序来比较金属导热性的好坏,这种研究方法在物理学上叫做(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2)蜡的熔化过程是通过(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使其内能增加的;(3)聪聪使用的实验器材中缺少的测量工具是;(4)进行实验如图乙所示,并在下表记录了加热过程中火柴棍掉落所用的时间:掉落根数时间/s种类铜条铝条铁条1根2035602根4060803根608095分析数据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选填“铜”“铝”或“铁”)材料的导热性最好;(5)你认为材料的导热性可能还跟哪些因素有关?。【答案】转换法热传递秒表铜材料的导热性可能跟材料的大小有关(或者材料的导热性可能跟材料的厚度有关,答案合理即可)【详解】(1)[1]实验中,通过比较蜡受热熔化使火柴棍掉落的时间先后顺序来比较金属导热性的好坏,这种研究方法在物理学上叫做转换法,把不能直接观察的物理现象转化为容易观察的现象,方便实验。(2)[2]给金属条加热,金属条受热使蜡熔化,蜡的熔化过程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其内能增加的。(3)[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需要记录火柴棍掉落需要的时间,因此使用的实验器材中缺少的测量工具是秒表。(4)[4]分析数据可知,铜条上火柴根掉落所用时间最短,说明热量传递的更快,可得结论:其他条件相同时,铜材料的导热性最好。(5)[5]由实验可知,蜡的熔化是通过金属传递的热量实现的,由此可猜想,材料的导热性可能还跟材料的材料的大小、厚度有关,材料越大,越厚导热性能越差。12.暑假,小明发现妈妈从冰箱冷藏室取出的食用油,从油壶倒出时向下流动速度非常慢。于是他猜想液体的黏性可能与温度有关,并和好朋友展开了项目式学习探究,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任务一】实验探究(1)将三个相同的并装有相同体积花生油的油壶,一个放在阳光下,一个放在空调制冷的室内,另一个放在冰箱中,两个小时之后测量壶内油的温并记录。用三支相同的胶头滴管分别从三个油壶中取一滴油,滴入三个规格和倾斜程度(选填“相同”或“不同”)的试管口,使其自然流到试管底部,测量并记录油滴从试管口流到试管底部所用的时间,实验数据如表所示,油的温度/℃38255油滴从试管口流到管底部所用的时间/s2715说明:探究过程中,小明是通过比较来反映液体黏性大小的;【任务二】处理信息(2)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结合生活经验,猜想液体的黏度可能还与有关;【任务三】生活应用(4)清洗油烟机的油污时,建议使用温度较(选填)的水。【答案】相同油滴从试管口流到管底部所用的时间同种液体,温度越低,黏性越大液体种类高【详解】(1)[1][2]根据表格数据知,通过油滴从试管口流到管底部所用的时间显示了液体黏性大小,因而滴入三个规格和倾斜程度相同的试管口,使其自然流到试管底部,测量时间。(2)[3]分析表格数据,随着液体的温度降低,流淌的时间增大,说明液体黏性变大,故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温度越低,黏性越大。(3)[4]通常水比油流淌速度快,猜想液体的黏度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4)[5]清洗油烟机的油污时,要油污尽快脱离油烟机,即液体黏性较小更好,因而应该提高温度,使用温度较高的水。13.小明注意家里摆钟的钟摆在有规律地摆动,经认真观察发现钟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刚好是1秒,就想:是不是所有的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都是1秒呢?于是,他请教了物理老师,知道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叫做周期,在老师的指导下他设计如图1所示的单摆(即细绳下系一小钢球)进行探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实验次数12345678摆长L0.300.400.500.600.700.800.901.00周期T1.11.31.41.51.71.81.92.0周期平方T1.21.62.02.32.93.23.64.0(1)探究该实验所需物理器材有:铁架台、绳子、小球、和。(2)从表中数据可知,单摆的摆长L越长,周期T越(选填“长”或“短”)。(3)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2中作出单摆周期的平方T2与摆长L(4)分析图2所示图像,可知实验中用的单摆T2与L成(5)由表中实验记录可知,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时间比较短,直接测量摆动一次的时间误差比较大。你认为小明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是怎么做的?()。(6)生活中若摆钟走慢了,应如何调整钟摆的长度?()【答案】刻度尺和秒表长正比可测出单摆来回摆动多次(如30次)的时间,再计算出来回摆动1次的时间将表的摆长调短些【详解】(1)[1]由表中数据,要测量摆长及周期,故需要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和秒表。(2)[2]由表格数据可知,摆长越长,摆动一次所需时间越长,(3)[3]根据表中数据描点,然后用直线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4)[4]根据图像可知,单摆周期的平方T2与摆长l(5)[5]因为单摆摆动一个周期所需时间很短,所以可以采用累计法进行分析计算,可测出单摆来回摆动多次(如30次)的时间,再计算出来回摆动1次的时间。(6)[6]若摆钟走慢了,说明钟表的摆动周期长了,所以应该将表的摆长调短些。14.如图所示,小明在打篮球时远投三分总是沾不到篮板,他想怎样才能将篮球投得更远呢?他通过查阅资料,知道篮球被投出后所做的运动叫做斜抛运动,于是他做了以下探究:【提出问题】篮球抛出的距离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篮球抛出的距离可能与有关;【进行实验】他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来做实验,保持容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