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期中测试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江西省南昌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期中测试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江西省南昌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期中测试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江西省南昌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期中测试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江西省南昌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期中测试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南昌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1.下列古代文明或工艺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在甲骨上刻文字B.指南针指引航海C.用泥土烧制陶瓷D.用石块修筑长城2.人类的发展进步离不开科学家的贡献。对下列科学家贡献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徐寿:创造了部分元素的汉语名称B.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C.拉瓦锡:用红磷燃烧法测得空气的组成D.汤姆孙:发现电子3.对下列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A.一滴水里有1.67×1027个水分子,说明分子体积小B.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由于分子的体积变大C.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的快,是由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变快D.H2O2与H2O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种类不同4.实验室中的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过滤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量取液体 D.滴加液体5.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酒精有可燃性,可用于医疗消毒 B.氦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保护气C.氮气难溶于水,可用于制取氮肥 D.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供给呼吸6.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A.纯净物:洁净的空气、水、氮气B.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氢气、氦气、汞C.空气污染物:NO2、SO2、CO2D.氧化物:冰、氧化铜、四氧化三铁7.下列相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二氧化碳气体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色的火焰,产生大量白色烟雾8.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素养,下列模型不正确的是()A.地壳中元素含量 B.氮元素的化合价C.原子结构 D.化学反应关系9.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B.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C.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D.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10.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O2的质量B.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D.电解一定质量的水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共3小题)11.对下列化学用语中“2”所表示意义的理解,正确的是。A.中的“2”表示一个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B.中的“2”表示两个一氧化碳分子C.中的“2”表示两个氧元素D.中的“2”表示12.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卓越贡献。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4.8g

B.铟原子的质子数是66C.铟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18

D.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1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检验蜡烛燃烧后的白烟是否为可燃物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白烟B收集较纯净的氧气用排水法,导管口冒气泡立即开始收集C除去氮气中的氧气将点燃的木炭放入D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三、填空与简答(本大题共4小题)14.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回答下列问题

(1)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图1中甲是。(2)在铜、氯化钠、二氧化碳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填物质化学式)。(3)图2中A表示离子结构示意图,则该微粒是。(填离子符号)。(4)图2中A、C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不同。(5)如图微观示意图中,能表示化合物的是(填序号),能表示3个分子的是。15.学习化学知识后,观察物质世界就要从化学角度来观察。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为水的电解,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当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有气泡产生,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负极产生的气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通过该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水是由组成的。(2)在图1和图2所示水发生的两种变化中,从微观角度看,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3)在图3和图4示意的净水原理中,能降低水的硬度的净水方法有(填操作)。16.“生命吸管”是一种将污水净化为饮用水的吸管装置,能为飓风、地震或其它灾难的受害者提供安全的饮用水,还可以成为人们户外旅行和野外工作时随身携带的取水秘密“武器”,主要净水原理如图所示:(1)过程②中利用了活性炭的性,除去水中的。(2)过程③中离子交换树脂能去除水中的钙离子,软化水质,钙离子的符号为。(3)过程④中超滤膜的过滤效果(选填“高于”或“低于”)过程①中的过滤棉。(4)用“生命吸管”净化后的水属于(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5)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请写出一条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具体做法。17.利用氢气(H2)和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N2)可以合成氨气(NH3),下列是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图:(1)工业上,分离空气的常用方法有两种Ⅰ、将空气液化后再汽化,液态空气汽化时首先分离出氮气。则N2的沸点O2的沸点(选填“高于”或“低于”)。Ⅱ、利用分子筛吸附氮气和氧气能力的差异将二者进行分离。(2)以上工艺中,合成氨气的文字表达式:,生产过程中可重复循环使用的物质是。(3)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氮原子,“”表示催化剂,观察下列微观图,合成氨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顺序为(将下面三张图用序号排列)。四、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1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1的B装置中,常用作实验室热源的仪器名称为。(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为(填写字母标号,下同),制取时还需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目的是。若将收集到的氧气用于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可在瓶底留少量水,此实验中瓶底水的作用为。(3)某同学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选择了图1中的AC作为发生装置,该装置的优点为。(4)用图2装置收集一定体积的氧气,装置接口连接的顺序依次为→→。五、科学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19.化学社团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比较植物种类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影响。【查阅资料】①压强传感器可以测量密闭体系内气体压强的变化。②过氧化氢分解为放热反应。③除了二氧化锰、硫酸铜以外,动、植物细胞中含有的过氧化氢酶也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但温度过高时,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活性会降低。【实验步骤】①连接具支试管与压强传感器(如图1所示),取2.0g植物碎末放入具支试管中。②量取2mL3%过氧化氢溶液,倒入具支试管中并立即塞上橡胶塞,采集数据。③更换相同质量,不同种类的植物碎末,重复实验①和②。④不加入植物碎末,重复实验①和②,作为空白组。⑤将采集到的数据用电脑进行处理,得到反应前后压强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2。【实验分析】(1)实验中设置空白组的作用是。(2)由图2可知,催化效果最好的是。(3)写出在过氧化氢酶作催化剂时,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文字表达式。(4)上海青叶作催化剂时,200s前曲线迅速升高的原因是。(5)根据资料推测:过氧化氢酶质量过大,可能导致反应速率突然变慢,理由是。(6)社团中的小李同学还想探究猪肝是否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他在实验中,除了需要证明其能改变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还需要证明反应前后其和不变。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20.绿原酸是传统中药金银花中的主要抗菌、抗病毒药理成分之一,其化学式为C16HxO9,已知绿原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54,请你计算:(已知三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H-1C-12O-16)(1)绿原酸由种元素组成。(2)C16HxO9中x=。(3)绿原酸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填最简比)。(4)绿原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精确到0.1%)。(5)17.7g绿原酸中氧元素的质量为g。

参考答案1.【答案】C【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详解】A、在甲骨上刻文字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指南针指引航海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用泥土烧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用石块修筑长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2.【答案】C【详解】A、徐寿创造了部分元素的汉语名称,选项正确;B、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规律,并绘制元素周期表,选项正确;C、拉瓦锡用加热金属汞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选项错误;D、汤姆逊发现了电子,选项正确。故选C。3.【答案】B【详解】A、一滴水里有1.67×1027个水分子,说明分子体积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B、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分子本身的体积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C、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阳光下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H2O2与H2O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种类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B。4.【答案】B【详解】A、过滤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图中操作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故A错误;B、检查装置气密性必须形成密封体系:先连接装置,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再将手紧握试管外壁,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故B正确;C、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C错误;D、胶头滴管要垂悬在试管口上方,故D错误。故选B。5.【答案】B【详解】A、酒精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酒精可用于医疗消毒,是因为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不符合题意;B、氦气化学性质不活泼,通常可作保护气,符合题意;C、氮气含氮元素,可用于制取氮肥,不符合题意;D、氧气具有氧化性,能供给呼吸,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气焊等,不符合题意。故选B。6.【答案】D【详解】A、纯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选项分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B、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故B选项分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CO2属于空气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C选项分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D、冰、氧化铜、四氧化三铁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故D选项分类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7.【答案】B【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C、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发出黄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红色的火焰,产生大量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8.【答案】C【详解】A.地壳中的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为:氧、硅、铝、铁、钙,则模型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B.氨气中氢元素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氨气中氮元素显-3价;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故氮气中氮元素化合价为0;硝酸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氮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化合价正负代数和为0,(+1)+x+(-2)×3=0,x=+5,则模型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则模型表述错误,符合题意;D.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是并列关系,两者都属于化学反应,则模型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9.【答案】D【详解】A、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错误,如水分子和氖原子质子数相同,不是同种元素,故选项错误;B、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错误,如中子不显电性,故选项错误;C、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错误,如高锰酸钾属于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故选项错误;D、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因此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正确,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构成、物质的分类等,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0.【答案】C【详解】A、二氧化锰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只会改变反应的速率,但是不会改变生成物的量,所以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情况下产生O2,有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但是最后生成氧气的质量相同,故A错误;B、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放出热量,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由于消耗了氧气,最后压强低于原来的压强,故B错误;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氧气的质量逐渐增大,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故C正确;D、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约为4:32=1:8,故D错误;故选:C。11.【答案】B每个氧(气)分子中含两个氧原子【详解】A、Fe2+中的“2”表示一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B、2CO中的“2”表示两个一氧化碳分子,故B正确,符合题意;C、2O中的“2”表示两个氧原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D、O2中的“2”表示每个氧(气)分子中含两个氧原子。故选:B;每个氧(气)分子中含两个氧原子。12.【答案】C失去【详解】A、元素名称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4.8,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常省略不写,,错误;B、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由图可知,铟原子的原子序数为49,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则铟原子的质子数是49,错误;C、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49=2+8+x+18+3,可求得x=18,正确;D、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故选C。填:失去。13.【答案】A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振荡(或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燃着的小木条)【详解】A、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白烟,根据蜡烛是否重新燃烧,可检验蜡烛燃烧后的白烟是否为可燃物。A实验操作正确;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导管口冒气泡立即开始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气体是空气,会造成收集的氧气不纯净。B实验操作不正确;C、木炭燃烧会消耗氧气但会增加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的原则。C实验操作不正确。故选A;D、由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分别将两种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能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无现象的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也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或燃着的木条鉴别。14.【答案】(1)原子(2)NaCl(3)O2-(4)质子数/核电荷数(5)BAB【详解】(1)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可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故图1中甲是原子;(2)铜由铜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故由离子构成的是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3)图2中A表示离子结构示意图,质子数=原子序数,8号元素是氧元素,则该微粒是氧离子,氧离子是氧原子得到2个电子后形成的,从而带上2个单位的负电荷,表示为:O2-;(4)元素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图2中A、C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质子数或核电核数不同;(5)A、该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该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表示单质;B、该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该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表示化合物;C、该物质由两种分子构成,表示混合物;D、该物质由同种原子构成,表示单质。故表示化合物的是B;由图可知,A、B可以表示3个分子;C中含4个分子;D可表示3个原子,故能表示3个分子的是AB。15.【答案】(1)水氢气+氧气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氢元素和氧元素(2)分子的种类是否改变(3)蒸馏【详解】(1)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二者的体积比为1:2,氢气具有可燃性,故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负极产生的气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图1水的电解实验中,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水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产生了新分子氢分子和氧分子。而图2水的沸腾实验中,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水分子的种类不变,只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故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分子的种类是否改变。(3)图3为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净化,该过程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能降低水的硬度;图4为蒸馏的净水操作,该过程可以除去水中的钙镁化合物,降低水的硬度,故填:蒸馏。16.【答案】(1)吸附色素和异味(2)Ca2+(3)高于(4)混合物(5)淘米水浇花【详解】(1)过程②中为除去颜色和异味,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以除去颜色和异味;(2)钙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根据离子符号的写法,所带电荷写在右上角,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则钙离子为Ca2+;(3)过程④中超滤膜可以杀菌消毒,效果高于过程①中的过滤棉;(4)用“生命吸管”净化后的水中仍含有杂质,属于混合物;(5)节约用水的具体做法是淘米水浇花。(合理即可)17.【答案】(1)低于(2)氮气+氢气氨气氮气、氢气(3)③②①【详解】(1)将空气液化后再汽化,液态空气汽化时首先分离出氮气。说明氮气的沸点比氧气低;(2)由图可知,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氨气,文字表达式为:;实际生产过程中将没有反应完全的N2和H2送回合成塔,故可以重复利用的物质是氮气和氢气;(3)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合成氨的过程就是氮气和氢气先分解成氮原子和氢原子,然后重新组合成氨气分子,故微观顺序为③②①。18.【答案】(1)酒精灯(2)BDF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3)可以控制反应速率(4)bca【详解】(1)图1的B装置中,常用作实验室热源的仪器名称为:酒精灯;(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BD,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收集装置可选F,故填:BDF;制取时还需要在试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