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4高考真题各题型【教考衔接】题完全梳理_第1页
2021-2024高考真题各题型【教考衔接】题完全梳理_第2页
2021-2024高考真题各题型【教考衔接】题完全梳理_第3页
2021-2024高考真题各题型【教考衔接】题完全梳理_第4页
2021-2024高考真题各题型【教考衔接】题完全梳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4年高考真题各题型【教考衔接】题完全梳理一、现代文阅读【教考衔接】题完全梳理(一)文本与教材的关联信息类文本阅读2022年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包括关于袁隆平及其杂交水稻技术的文章,这与统编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中写袁隆平的人物通讯《喜看稻菽千重浪》相呼应。2024年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阅读中关于古建筑修缮的材料,与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三单元中梁思成《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有着密切的关联。文章中涉及的古建筑修缮方法、原理等知识点,在统编教材中有所提及或铺垫,为学生理解和解答题目提供了基础。2024年新课标Ⅰ卷现代文阅读I的材料一摘自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虽然这篇文章可能未直接收入统编教材,但中学语文教材中收录有多篇毛泽东同志的文章,如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反对党八股》、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的思想从哪里来》等,这些文章在思想内容、写作风格等方面与《论持久战》有相似之处。因此,考生在阅读《论持久战》选段时,可以调动教材中相关文章的阅读经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答题思路。文学类文本阅读2021年新课标1卷中国现当代诗人卞之琳的短篇小说《石门阵》,该小说渗透了对红色主题的传承,展现了抗战时期人民群众对日寇的同仇敌忾和对国泰民安生活的渴望。这与统编教材中强调的红色文化传承、革命传统教育等内容相呼应,体现了高考命题对教材教学目标的落实。2023年新课标Ⅱ卷《社戏》作者是沈从文,在统编语文教材中,沈从文的《边城》被编入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并节选了三至六章,为学生理解沈从文的创作风格提供了基础。《社戏》节选与统编教材中的《边城》等作品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都展现了湘西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体现了沈从文对乡土社会的深情描绘。2022年全国甲卷文学类阅读选用王愿坚的《支队政委》这篇文章,在统编语文教材中,王愿坚的《党费》被编入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这为学生理解王愿坚的创作风格提供了基础。文学类文本阅读2024年新课标1卷徐则臣的《放牛记》,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种回忆性的散文在统编教材中也有多篇,如必修上册中的《我与地坛》、《故都的秋》等,这些文章在情感表达、叙事手法等方面具有共性,学生可以借鉴教材中同类文章的分析方法来解读《放牛记》。2024年新课标Ⅱ卷《千里江山图》节选自当代作家孙甘露的长篇小说,小说以1933年党中央机关从上海到瑞金的战略大转移为背景,讲述了地下特别行动小组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完成任务的故事。这一内容与统编语文教材中强调的革命文化和红色传承教育高度契合,如选必中第二单元《党费》《荷花淀》、必修上第一单元《百合花》等篇目,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解革命历史,增强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二)题目与教材的关联【原题呈现】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4分)【教考衔接】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这句话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的待人之道。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性的体现。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和中国价值的理念。2022年新课标I卷【题目意图及审题思路】(1)题干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体现出中国的是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和中国价值的理念。(2)“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是强调出自《论语》的这一句话,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黄金准则,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性。(3)整个题干,是以《论语》中的话为情境材料,体现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即民族的就是世界的。2022年新课标I卷【原题呈现】9.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教考衔接】

关于散文的双线结构在必修上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有所体现。一条线索是作者观赏荷塘月色的游踪。一条线索是作者的情感线索。游踪线索是文章的外在结构,描述了作者从家出发,经过小径到荷塘,最后返回家的过程。这一线索通过空间的变化展现了作者的行动轨迹,从出门到荷塘,再到回家,形成了一个圆形的结构。情感线索是文章的内核,描述了作者的情感变化。从“心里颇不宁静”开始,作者感到淡淡的哀愁;在荷塘边,面对美景,心情暂时愉悦;但回到现实后,苦闷和哀愁再次涌上心头。这种情感的变化贯穿全文,形成了文章的情感主线。2020年新课标I卷【题目意图及审题思路】(1)《建水记》一方面从城外的临安车站开始,依次穿过城门、街道、商场、胡同小巷,最后进入家庭院落。这种空间线索使得读者能够跟随作者的步伐,逐步了解建水城的各个角落。另一方面同时描述了建水城的“原始之城”和今日的建水城,通过时间的延续来展现古城的历史文化传承与当下日常生活的交融,表现其经久不衰的生命活力。(2)第9题与《荷塘月色》的双线结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时也各有特色。所以如果学生掌握了《荷塘月色》的双线结构的手法,对理解本题肯定有借鉴作用。2020年新课标I卷【原题呈现】9.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教考衔接】冰山理论出现在统编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中,具体体现在《老人与海》这一节选的课文中。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运用了冰山理论,即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而水下的部分则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象补充。这种写作手法使得作品情节简单,语言简约但意蕴丰富,是作品的点睛之处。2020年全国Ⅰ卷【题目意图及审题思路】(1)题目中小说1、2、9、10、11段,用大量笔墨,细致描绘了尼克和乔治滑雪的情景,12-35段写二人在小客栈的逗留,文章并未写二人其它的生活情景,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而读者可以通过二人对滑雪的喜爱与渴盼,通过二人离别时一再相约的情景,想象二人滑雪之外的生活,这是文本隐藏的内容。文章结尾既有二人对滑雪的渴望,又有二人因为再难滑雪的惘然,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为何不能在滑雪,两人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将来二人到底能不能滑雪等,引人遐思。(2)《老人与海》中显性情节:小说主要描述了圣地亚哥捕鱼斗鲨的过程以及他与小男孩曼诺林的友谊。这些情节构成了小说的骨架,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把握故事的主线。隐性情节:圣地亚哥过去的经历、他的内心世界、他与大海的关系以及他对生活的态度等隐性情节则隐藏在水下,需要读者通过想象和推理来填补。所以两篇文章都体现了海明威的这一文学创作手法。2020年全国I卷【原题呈现】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未来·回忆·成长;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河流。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教考衔接】第9题要求围绕给定的关键词写一则文学短评的思路,这一新题型源自统编教材高中必修上册的学习任务“学写文学短评”。题干中给出的甲、乙两组不同的关键词,也正契合了教材对初学者如何写文学短评的指导方向。2023年新课标1卷【题目意图及审题思路】甲组关键词“未来”“回忆”“成长”提示学生抓住阅读中最令人印象深刻之处,即所写内容既是“未来”的想象、又是往事的“回忆”,延伸至对“成长”主题的认识。乙组关键词“河流”作为文中最重要的意象,引导学生从这一小切口深入,体会其重要性,进而思考其意义。2023年新课标I卷二、文言文阅读【教考衔接】题完全梳理(一)文本与教材的关联2024年新课标1卷《资治通鉴•汉纪》中李陵请命抗击匈奴、战败后投降的一段,以及王夫之《读通鉴论》中针对此事的评论。这些材料不仅展现了具体的历史事件,还涉及了历史人物的评价,与教材中选必中第三单元《苏武传》关于古代历史、人物传记等内容相呼应。2024年新课标Ⅱ卷选取自经典著作,如《史记》等先秦两汉的经典作品。这些经典著作在统编语文教材中也有涉及,如选必中《屈原列传》必修下《鸿门宴》等。体现了教材与高考在选材上的一致性。一方面某些文言文阅读试题的选文直接来源于教材中的篇目的相关文本,或者与教材中某些篇目中事件、人物有关联。CURRENTSTATUS2021年新课标1卷选取了《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中的段落,通过再现唐太宗即位后,大臣直言进谏、和太宗探讨治国道理的历史事件,与必修下册《谏太宗十思疏》关联,这一选材不仅强调了传统的文化意义,也对当今治国有借鉴意义,将“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融入试题之中。这与课本中强调的历史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相呼应,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22年新课标1卷文言文选用的是《战国策·魏策三》中的“秦将伐魏”篇章,通过孟尝君田文为魏国出谋划策、奔走于各国之间借兵救魏的故事,展现了忠君爱国的高尚情操和强烈的责任担当。这与课本中多次强调的忠君爱国、为国分忧的主题思想高度契合。如《烛之武退秦师》。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的材料也往往与教材中的课文在主题、风格、作者等方面存在密切联系。例如,都可能关注忠孝节义、家国情怀等主题,引导考生深入思考这些传统价值观的现代意义。这种联系使得考生能够借助教材知识来辅助理解新材料,降低阅读难度。2023年新课标1卷《孔丛子·答问》作为继《论语》之后儒学的重要文献,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这与高中语文课本中对于儒家文化的重视相呼应。高中语文课本中收录了大量儒家经典篇目,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二)题目与教材的关联2024年新课标Ⅰ卷选项涉及选必上第二单元《老子》四章、选必下第一单元《孔雀东南飞》和选必下第三单元《项脊轩志》三篇文章的重点词。2024新课标Ⅱ卷选项涉及必修上《师说》、必修下《鸿门宴》的重点词。2024全国甲卷选项涉及必修上《赤壁赋》的重点词。2022年全国甲卷选项涉及必修上《鸿门宴》和《赤壁赋》的重点词。2022年全国乙卷选项涉及必修上《短歌行》、选必中《屈原列传》和选必下《孔雀东南飞》的重点词。2023年新课标Ⅰ卷选项涉及选必上《兼爱》的重点词。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在命题思路和考查重点上与教材保持一致,强调对文言文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综合考查。试题中的某些题目直接关联教材中的知识点,主要体现在第11题上。三、古诗鉴赏【教考衔接】题完全梳理(一)文本与教材的关联一是高考古代诗歌选材有时会直接引用教材中的篇目或作者的其他作品。2020年新课标Ⅰ卷选用了杜甫的《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的《登高》《蜀相》《客至》都入选统编教材。2021年全国乙卷选用辛弃疾的《鹊桥仙•赠鹭鸶》,而我们必修上册课本就选用了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一词。2022年新课标2选用了李白的《送别》,必修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选择性必修下册《蜀道难》都是李白的作品。2023年全国乙卷选择了陆游的《破阵子》,2021年新课标Ⅱ卷选了其《示儿子》一诗,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背诵部分就有陆游的《书愤》一诗。二是高考古代诗歌选材与教材中篇目在主题、意象等方面存在相似性或者在艺术手法上与教材中篇目存在呼应。2021年新高考Ⅰ卷诗歌选材《寄江州白司马》,在背景上关联白居易《琵琶行》。2024新高考Ⅰ卷诗歌选材刘克庄《雨宿千岁庵听泉》,在主题上和内容上直接关联选必下《兰亭集序》。2024年新高考Ⅱ卷在立意上关联辛弃疾《破阵子》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补充篇目刘克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2024年全国甲卷在关键意象上关联《庄子·逍遥游》。三是高考古代诗歌选材在语言风格上与教材中篇目存在相似性。2021全国乙卷选取的辛弃疾《鹊桥仙·赠鹭鸶》,与初中教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清平乐•村居》相似。2022年新课标Ⅰ卷选取的魏了翁《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与必修上册《归园田居》相似。(二)题目与教材的关联2024新高考Ⅰ卷C、D选项直接关联选必下《兰亭集序》2024年新高考Ⅱ卷B选项直接关联辛弃疾《破阵子》2024年全国甲卷C选项关联《庄子·逍遥游》》2020年新高考Ⅰ卷D选项考查了杜甫诗歌的风格2021年新高考Ⅰ卷A项关联《琵琶行》的创作背景,B项关联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021年全国乙卷D选项考查原诗中“听”的理解,“听”为“听凭”,关联选择性必修下李密《陈情表》高考古诗文阅读试题在命题思路和考查重点上与教材保持一致,强调对文言文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综合考查。试题中的某些题目直接关联教材中的知识点,需要考生调动教材中的相关知识进行理解和分析【原题重现】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15.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2022年全国乙卷【教考衔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位于统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部分,原诗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诗人排遣离愁的句子是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大意是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如同近邻一样。此句写出友谊不受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深厚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诗人认为只要心意相通,情谊深厚,就不必为离别而难过。《白下驿饯唐少府》中,诗人排遣离愁的诗句是尾联“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这两句写出了友人此去长安距离遥远。“日近长安远”典故出自《世说新语》,比喻向往帝都而不得至,多寓功名事业不遂,希望和理想不能实现之意。诗人在此反用其意,祝愿友人到了长安之后,大有作为。所以,诗人是用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来排遣离愁。2022年全国乙卷【原题重现】

湖上晚归林逋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2023新课标Ⅱ卷【教考衔接】

必修上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其中“瀛洲”的课下注解是“古代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另两座叫蓬莱、方丈。”选必下《登快阁》:“快阁东西倚晚晴。”晚晴,是指傍晚雨后初晴。《归园田居》:“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在田园诗中,“狗吠”“鸡鸣”体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归园田居》中,诗人在用白描描绘乡村日常生活图景时,使用了动静结合、多种感官、远近结合等艺术技巧。2023年新课标Ⅱ卷【原题重现】

雨宿千岁庵听泉刘克庄因爱庵前一脉泉,襆衾来此借房眠。骤闻将谓溪当户,久听翻疑屋是船。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16.诗中以对比的方式,对泉声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赏析。(6分)

2024新课标Ⅰ卷【教考衔接】

《木兰诗》:“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其中的“当户”意指“对着窗户”,与选诗中的“骤闻将谓溪当户”中的“当户”意思相同。《望海潮》中“怒涛卷霜雪”以“怒”写“涛”,写出江潮的迅猛汹涌。在《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中,诗人通过对比描写琵琶曲时而高亢,时而幽咽的变化。2024新课标Ⅰ卷16.诗中以对比的方式,对泉声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赏析。(6分)【教考衔接】

(1)颔联先写了骤然听泉声时,感觉是一条溪水从门前流过,后写久听后感觉水声逐渐弥漫四周,使人有身处舟中的感觉。颈联先写泉流汹涌,听来壮阔雄伟;后写泉水滴沥,听来清亮圆润。(2)《雨宿千岁庵听泉》用对比手法写泉声的变化,与《琵琶行》用对比手法写琵琶曲的变化有很大相似性,同时又各有特色。如果学生课文理解到位,对本题的解答一定有帮助。2024新课标Ⅰ卷四、语用题【教考衔接】题完全梳理(一)文本与教材的关联2021年全国甲卷语言文字运用Ⅰ材料关键词是“家常菜通识课”,引导学生走近生活,感受劳动之美,探寻劳动价值,从而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精神品质。这与统编语文教材中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强调的劳动教育理念相契合,引导学生树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理念。。2022年全国甲卷语言文字运用Ⅰ材料介绍“博物馆+高科技”,试题情境是博物馆运用高科技手段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观展体验的说明性文字,引导学生了解高科技手段给文物观赏带来的巨大变化。这与必修下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相联系,是人们借助各种传播媒介了解社会的具体体现。试题中的语料可能涉及与教材中相似的话题或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点。(二)题目与教材的关联试题中的成语填空、标点符号的用法、词义辨析、修辞手法分析等题型,直接对应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和教学建议。

2020年新高考Ⅰ卷第18题B选项关联选必中《荷花淀》,破折号在选必上《复活》中有丰富的用例。2022年全国甲卷21题考查修辞手法,A项选自必修上《琵琶行》,D项选自选必下鲍照《拟行路难》。2023年新课标Ⅱ卷第20题考查“谁”的意义与用法,选项A来自《沁园春•长沙》,选项D来自初中教材《谁是最可爱的人》。2024年新高考Ⅱ卷第22题考查“相信”在具体语境下的运用,D选项选自选必下《边城》。2024年全国甲卷第17题考查“要”在具体语境下的不同意义,C选项选自必修上《哦,香雪》。第19题考查修辞手法,D选项选自必修上《荷塘月色》。直接选取教材用例2020年新课标Ⅱ卷第18题词语使用的辨识,与必修上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中的专题一“丰富词语积累”和专题三“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相关联,考查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2021年全国乙卷第21题要求运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简述段落内容,这与选必上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相关联,考查学生对因果关系的理解。关联单元学习任务2022年全国乙卷第20题简述“打笔仗”的含义并分析它得名的缘由,与必修上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中的专题一“丰富词语积累”相关联。该专题下要求学生制作“词语档案”,档案内容包括词语的来源、含义,体现社会生活哪些领域的变化,反映了什么样的文化现象等。2024年新课标Ⅰ卷第21题考查逻辑分析,判断“恢复疲劳”是不合逻辑,还是可以使用。这种考查直接关联选必上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专题一“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其中任务2就是辨析日常语言表达中的逻辑错误,试题中的“恢复疲劳”确实就是其典型例证。需要注意的是,在语言使用中,会有一些故意违反逻辑的表达,而这种的表达起到了特殊的表达效果。从这个角度看,“恢复疲劳”是可以使用的。关联单元学习任务2023年全国甲卷【原题呈现】事有凑巧,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方,我听见过三位老师讲“破釜沉舟”这个成语。第一位教师是这样讲的:“‘破釜沉舟’表示坚决的意思。做事一定要坚决。无论做什么,只要是正当的、应该做的事,就必须抱定只许前进而不许后退、只许胜利而不许失败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成功。如果(

),工作还没开始就准备下失败的退路,那样一定不会成功。①当然,②前进的目的必须正确。③在这一点上,④我们不能跟古人相提并论。由于时代的局限,古人,尤其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人,做事的目的在今天看来很多是成问题的,下定决心做好事是应当的,如果坚决做坏事,那就不应当了。”第二位教师是另一种讲法,他说:“‘釜’就是锅,‘舟’就是船。‘破’和‘沉’都是动词。‘破釜’是‘使釜破’的意思,也就是把锅砸碎;‘沉舟’是‘使舟沉’的意思,也就是把船凿沉。这样用法的动词叫作‘使动词’。同是做饭的工具,古代叫‘釜’,现代叫‘锅’;同是水上运输工具,古代叫‘舟’,现代叫‘船’;这是古今词汇的演变。像古代叫‘冠’,现代叫‘帽子’,古代叫‘履’,现代叫‘鞋’,都是这种情形。曹植《七步诗》里有‘豆在釜中泣’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的‘釜’和‘舟’跟‘破釜沉舟’里的‘釜’和‘舟’意思相同。”第三位教师讲得比较简单,话说得比较少。他这样讲:“项羽渡河进攻秦朝的军队,渡河之后,把造饭的锅砸碎,把船凿沉,断了自己的退路,以示有进无退的决心,终于把秦军打败了。后来大家就用‘破釜沉舟’这个成语表示下定最大的决心,不顾任何牺牲的意思。”21.星球小学邀请你给学生讲解成语。请从下列三个成语中任选一个,借鉴第三位教师的讲解方法,拟出讲解要点。要求阐释准确,语言流畅,不超过60个字。(6分)卧薪尝胆

庖丁解牛

一鼓作气【教考衔接】庖丁解牛”来自必修下《庖丁解牛》,“一鼓作气”来自初中教材《曹刿论战》。这里面的成语都来源于历史故事,蕴含丰富,包含丰富的文化信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必修上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专题一“丰富词语积累”中有学习任务“丰富熟语积累,让语言多姿多彩”,要求学生搜集、整理成语,从词语来源、含义,体现的文化现象等方面制作“词语档案”。2023年全国甲卷【题目意图及审题思路】

(1)“项羽渡河进攻秦朝的军队,渡河之后,把造饭的锅砸碎,把船凿沉,断了自己的退路,以示有进无退的决心,终于把秦军打败了。”这是先讲解了与成语有关的故事,解释成语的基本意思;“后来大家就用‘破釜沉舟’这个成语表示下定最大的决心,不顾任何牺牲的意思”,这是讲解了成语的引申意义,即现在的含义。讲解时先要介绍成语的来源故事,即本义;再阐述成语蕴含的道理,即引申义。(2)必修上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专题一“丰富词语积累”关注成语的积累;专题三“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在“一词多义”的任务下,要求梳理多义词的各个义项之间的关系。2023年全国甲卷五、作文【教考衔接】题完全梳理(一)命题文本材料与教材相关联2022年全国甲卷试题选择《红楼梦》中众人给大观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提名这一情节,向学生解释了何为借用,何为化用,何为创新,以此创设了写作的情境。试题材料密切联系《红楼梦》,关联必修下第七单元《红楼梦》整本书阅读。2023年新课标Ⅰ卷作文材料亲切平实,对了故事的力量和影响力进行了明晰的解释,其核心观点是“好故事是有力量的”,切合“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主题,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发展和国家命运,为通过讲好故事营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作文材料关联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单元研习任务三——围绕“文化走出去”,写作申论。该研习任务的话题材料就是关于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二)命题立意与教材相关联2020年新课标1卷以中外名人的言论和疫情中捐献物资上的标语为设题情境,旨在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发展的、辩证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提高其品德修养,塑造其健康人格,培育其大爱大德大情怀,思考自己之于这个时代的责任和使命,展现出当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采,发出中国声音。从行文立意上,试题关联必修下第五单元,人文主题是“使命与抱负”,该单元学习任务一是以《我们的使命》为题写一篇演讲稿。2020年新课标Ⅱ卷作文是以选择地名写推荐词为试题情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地名文化内涵,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会中华文化的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这与必修上第4单元“家乡文化生活”“了解家乡的人和物,关注家乡的文化与风俗,深入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