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03讲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目录
01模拟基础练
02重难创新练
03真题实战练
基础训练第一组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题目。
过景空寺故融公兰若®
孟浩然
池上青莲宇②,林间白马®泉。
故人成异物④,过客独潸然。
既礼新松塔⑤,还寻旧石筵⑥。
平生竹如意⑦,犹挂草堂前。
【注】①兰若:梵语,和尚住处。②青莲宇:指佛寺。③白马:白马山,位于湖北。④异物:谓死而
形化为鬼,是为异物。⑤新松塔:为融公葬处,周围植以新松而故名。⑥石筵:讲经之处。⑦竹如意:又
名爪杖。手所不能到处,用此可以搔抓如意,故名。
本诗首联与白居易《遗爱寺》“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都描写了佛寺的周
边风景,使用的表现手法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此诗是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深秋诗人在蜀州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所写,当时
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为春秋时隐士,七十岁还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
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此行需经此地。
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诗歌颈联。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题目。
采桑子①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槐,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①这首词是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时写的十首《采桑子》中的第四首。
这首词运用了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情景交融,真切动人。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题目。
题农父庐舍
(唐)丘为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湖上春已早,田家日不闲。
沟膝©流水处,耒弗②平芜间。
簿暮饭牛罢,归来还闭关。
插秧歌
(宋代)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鳌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噢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苛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①沟藤:沟渠和田填。②耒耙:古代种像犁的翻土农具,也做农具的统称。
同样是农村题材,两首诗在表现手法、语言风格方面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题目。
宿青草湖,
杜甫
洞庭犹在目,青草续为名。
宿桨依农事,邮签②报水程。
寒冰争倚薄,云月递微明。
湖雁双双起,人来故北征。
【注】①青草湖:古五湖之一,也叫巴丘湖,在古洞庭湖的南方。②邮签:驿馆夜间报时的更筹。
请分析诗歌尾联的主要表现手法和情感。
基础训练第二组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题目。
赠怀素草书歌(节选)
李白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
飘风躲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
南宋诗论家刘克庄高度评价本诗,说:“自有草书以来,未有能形容此妙者。”但也有学者怀疑本诗非李
白所作。请你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本诗(节选部分)与李白诗作《将进酒》的相似之处,以作为本诗
确为李白所作的佐证。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题目。
暗香
[宋]姜夔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噢: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气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④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忆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
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注:①何逊:南朝梁代诗人。②瑶席:丰盛美好的宴席。③叹寄与路遥:南朝时陆凯与范友善,自江
南寄梅花与范晔。④翠尊:绿色的酒杯,这里指酒。
简要分析本词的表现手法。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题目。
小寒食舟中作®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鹃冠久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小寒食:指寒食的次日,清明前一天。这首诗写于大历五年(770年)春诗人淹留潭州(今长
沙)时。②鹃(he)冠:传说为楚隐者鹃冠子所戴的鹃羽所制之冠。
颈联的内容与前后内容之间有怎样的联系?请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题目。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杜甫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范羹②?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注】①李十二白:与诗中“李侯”均指李白。范十:李、杜的朋友,诗中“北郭生”亦指他;②茄羹:味
道鲜美的藤菜羹,代指家乡风物。
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10.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题目。
拟行路难•其二
[南北朝]鲍照
洛阳名工铸为金博山
千斫复万镂,上刻秦女②携手仙。
承君清夜之欢娱,列置帏里明烛前。
外发龙鳞之丹彩,内含麝芬之紫烟。
如今君心一朝异,对此长叹终百年。
注:①金博山,香炉的名称,因炉盖形状像重叠的山形而得名。一般用铜器制作,称之为“金”。②秦女,
即春秋时秦穆公的女儿弄玉,传说与丈夫双双骑凤升天而去。
此诗是一首在构思上别出心裁的弃妇诗,请结合诗句说说它的构思之妙。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是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的“画图”二字可谓诗眼,其后五句细腻生动地描写了画图中景象,尾联以不舍之情作结。
B.中间四句精当传神的描写,是首句中的“画图”的具体描绘,是末两句的“勾留”之情的基础。
C.颔联和颈联中,诗人以华美新奇的笔触,用一连串精妙的拟人,勾画出西湖山水的旖旎风光。
D.诗人在山水诗中嵌入农事,别出心裁地把农事诗化了,不仅体现出作者对湖区劳动者的关怀,同时
在诗的写作上也是一种变格、一种出新。
2.此诗作于白居易在杭州为官时,同一时期他还创作了《钱塘湖春行》一诗,同为描写西湖春光,两首诗
在意象选择和画面营造上各有侧重,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3.在词史上,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但在这首词中,作者把两种风格融合在一起。请你结合此词上阕
的内容作简要的赏析。
4.作者平时所说“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
谢民师书》)。请你结合此词下阕的内容分析作者采用何种表达技巧体现这一艺术特色的。
三、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各题。
天农寺同景玉桐君①
施润章
远山齐木杪②,一带晚烟横。
月照竹林早,露从衣袂生。
云中孤塔隐,峰顶怪禽鸣。
偶借支公榻③,萧然梦亦清。
[注]①这首诗写于康熙七年(1668年)夏末秋初,诗人由家乡赴浙江杭州、绍兴一带游览之时。景玉桐是诗人
的朋友。②木杪(mimo):树梢。③支公榻:指代天衣寺的床榻。“支公”指东晋佛学家支遁,好谈玄理,曾与
定居在会稽的书法家王羲之交游。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天衣寺远处的山影与树梢相齐,后句写远山前漂浮着玉带似的雾霭。
B.“露从衣袂生”,“生”字用得很形象,滴滴夜露打湿衣袖显示出初秋之夜的清冷。
C.“峰顶怪禽鸣”写怪禽的鸣叫,一个“怪”字,表现了诗人的厌烦之情。
D.诗歌虚实结合,前三联实写所见之景,后一联想象梦中,感触,虚实相生,突出了环境的清幽。
6.请结合诗句赏析这首诗的写景技巧(艺术)。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晨起
陆游
初听高枝鹑央鸟鸣,旋闻深井辘静声。
埋笼小台犹疑雨,日射东窗顿作晴。
古洗注汤供浇濯,春畦摘菜助焦烹。
老人颓惰虽堪笑,终胜胸中怀不平。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鸭蜴鸣”“辘胡声”“初听”“旋闻”,从听觉的角度描绘出田园初醒宁静又不失活力的景象。
B.颔联“犹疑”“顿作”,凝练生动,一个情迁自然、心系晴雨的诗人形象呼之欲出。
C.颈联通过“古洗注汤”和“春畦摘菜”两个动作的细节描写表现了诗人晨起的习书之乐与饮食之乐。
D.尾联直抒胸臆,以“颓惰”“堪笑”自嘲,但难掩避世隐居的自得自适之情,心中的不平得以消释化解。
8.这首诗如同陆游闲居乡野的生活纪录片,直观形象地再现了诗人晨起的生活轨迹。请赏析本诗的叙事艺
术。
五、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唐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9.下列对本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首联可以看出,诗人谪居多年,心情苦闷,受朋友窦员外邀请,来到他的崇德里新居,看到街西
美丽的风景,禁不住喜笑颜开。“开颜”二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写清光门外有一渠水缭绕着院子,从墙头望出去,可以看到远山的点点秋色;颈联写院子里种
植着很多松树,晚上可以欣赏明月松间照的美景;还栽种了很多芍药,等到春天就可以欣赏芍药花开满
园的美丽景色。
C.尾联写诗人和窦员外“在此间”相识,成为志趣相投的好朋友,表达了闲适愉悦的心情。
D.本诗语言清新隽秀,景色秀丽幽静,表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心态,表达了诗人的赞美恭维之意,羡
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
10.请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六、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上早秋④
袁凯
靡靡菰蒲已满陂,菱花菱叶更参差。
即从景物看身世,却怪飘零枉岁时。
得食野凫争去远,避风江鹳独归迟。
干戈此日连秋色,头白犹多宋玉②悲。
[注]①此诗作于丙申年(公元1356年),袁凯时年四十岁。②宋玉,战国时诗人,曾作《九辩》,其中有“贫
士失职而志不平”等语。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眼前江边寻常的景物入手,笔墨简练,渲染了江上的早秋氛围,自然引出下文。
B.颔联季节已过盛夏,诗人由自然之秋联想到身世之秋。暗含功业无就的感慨。
C.尾联上句紧承上文,隐隐听到诗人叹息之声,下句用典对无可奈何的人生表达了自嘲。
D.本诗语言朴素自然,“天然去雕饰”,寄慨深远又蕴藉含蓄,与杜甫诗歌有几分相似。
12.中国古代律诗在章法结构中有“起、承、转、合”的传统,请从“转”的角度赏析颈联。
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草书屏风
[唐]韩健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13.下列各项中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问句突起,见到屏风那一瞬间的惊喜之态溢于言外。诗人能一眼断定这是怀素的书法作品,
充分说明他十分熟悉怀素作品的风格。
B.颔联正面描写屏风上的整幅墨迹,采用映衬手法,用“尘色染”来反衬“墨痕浓”,以此突出怀素作品
笔酣墨畅、痛快淋漓的特点。
C.颈联具体描绘了屏风之上的画面,将“怪石”“秋涧”“寒藤”“古松”等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寒山
秋涧”图,传递出苍劲古朴的意境之美。
D.诗歌起笔点题,进而承“怀素踪”一词,对怀素作品展开由浅转深、由粗转精的描写,最后用独特的
方式亮明诗人的情感,收束全诗。整首诗结构谨严,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14.《书论选读》这样评价此诗:“(该诗)通过生动精辟的语言形式,极其深刻地描述了怀素作品的飞动
气势和苍劲形象。”请结合诗歌的颈联和尾联,就此评价作简要分析。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从军行
李白
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汽
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②。
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
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
[注]①金微山:古山名,即今阿尔泰山。②明月环:古代大刀的圆形刀柄。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融记叙、描写、议论于一体,表现出诗人刚健的豪迈情怀和英雄气概。
B.从“玉门”到“金微山”,既言地点,又通过空间的推移,表现我军将士杀敌的决心。
C.“梅花曲”为古代诗人所常用,李白通过这一意象委婉表达了对将士远离故土的同情。
D.尾联的“单于”“长驱”“铁关”分别对应“虏”“逐”“玉门”,结构自然圆合。
16.这首诗的描写非常精彩,请简要赏析。
九.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王实甫②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③香风阵阵,掩重门暮
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搂
带宽三寸。
【注】①中吕:宫调名,元曲常用宫调之一。②王实甫:元代著名戏曲家。③内阁:深闺,内室。
17(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曲中多次运用“隐隐”“粼粼”等叠词,起到了渲染的作用,强化了女主人公内心俳恻幽怨的情怀。
B.“对桃花醉脸醺醺",写女子借酒消愁,增强了女主人公玉肌消减、衣带渐宽的形象感,哀婉动人。
C.“怕黄昏忽地又黄昏”,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一个“怕”字,写出主人公孤苦之甚和相思之深。
D.作品语言雅俗兼具,通俗处明白如话,“忽地”“怎地”等口语词的运用,给人以浓郁的生活气息。
(2)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指出,“虚”和“实”辩证地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请结合本曲
对此做简要赏析。
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枕上作
【宋】陆游
萧萧白发卧扁舟,死尽中朝旧辈流。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
郑虔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老不侯。犹有少年风味在,吴笺著句写清愁。
【注】郑虔:唐代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书画诗曾被唐玄宗赞为三绝;但晚年生活贫困而嗜酒。李
广,汉代大将,一生屡建奇功,但命运坎坷,终未封侯。吴笺:吴地所产的一种用于书写的小幅纸张。
18.下列对诗歌的鉴赏,不正确的「项是()
A.首联承题,写白发孤舟,诗人想到当年那些和自己意气相投、以恢复万里河山为理想的老友相继辞
世,而今自己风烛残年,不禁满腔悲愤。
B.颔联写景虚实结合,以景衬情。秋风秋雨声惊醒了诗人的梦,把他从魂牵梦绕的万里关河拉回现实,
四山秋色和着连天风雨齐齐向他袭来。
C.颈联“郑虔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老不侯”,借用典故抒发了诗人为国效力的志向和报国无门的愤懑。
D.尾联抒情委婉含蓄,这一生无法实现杀敌报国、收复失地之志,只能挥笔写清愁,颇有“白头不试
平戎策,虚向江湖过残生”的遗憾。
19.清沈德潜《说诗碎话》云:“诗贵性情,亦须论法。”律诗在章法结构上很讲究,请结合全诗分析本诗的
行文脉络。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
陈与义0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②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①陈与义:北宋末南宋初爱国词人,本词是作者避金兵流寓湖湘一带逢端午感怀而作。②戎葵:即向
日葵,花有向阳特征。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以互相映衬的笔法,抒写“榴花不似舞裙红”,用鲜艳灿烂的榴花比鲜红的舞裙,回忆过去春风
得意、声名盛大时的情景。
B.从“高咏”到“歌罢”一曲《楚辞》的时空之中,词人以一“酬”字,交代了时间的过渡,“酬”有对付、打
发之意。
C.“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两句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一尊还酹江月”在行为举止和表达
情感上是相同的。
D.词人在对“天涯节序匆匆”的惋惜声中,在对“戎葵凝笑墙东”的欣赏中,在对“酒杯深浅去年同”的追忆
里,表达了“隐然眉睫间”的豪放的悲壮情调。
2.本词下片“万事一身伤老矣”一句,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
饭否?”在情感与表达技巧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鹏鸽飞。
【注】①勾践破吴: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此后他卧
薪尝胆20年,于公元前473年灭吴。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这首诗的题目“越中览古”来看,这是诗人游览春秋时期越国古迹所写。
B.锦衣:华丽的衣服,演化成“衣锦还乡”一语,文中指战士得胜之后,穿着华服得意归来的样子。
C.“只今惟有鹏鸽飞”感慨如今的越王宫残破荒废,只有鸟儿乱飞的凄凉。
D.这首诗歌讽刺了越王勾践得胜归来后的骄奢淫逸和纵情寻乐。
4.本诗歌历来为人称道,请对其表达技巧进行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春日赋示杨生子换(其四)
张惠言
今日非昨日,明日复何如?竭⑸来真悔何事,不读十年书。为问东风吹老,几度枫江兰径,千里转平
芜。寂寞斜阳外,渺渺正愁予!
千古意,君知否?只斯须。名山料理身后,也算古人愚。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天地入吾庐。
容易众芳歇;莫听子规呼。
【注】竭:离开。
5.下列对词句的分析,不正理的一项是()
A.“今日非昨日,明日复何如”是说今天否定昨天,明天否定今天,一天天地无所作为。
B.“揭来真悔何事,不读十年书”是说年华逝去,最让人后悔的是没有认真读书以修身。
C.“千古意”是指人类千古长存的内心向往,只要生命尚存,古今之人都不肯停止追寻。
D.“名山料理身后,也算古人愚”是说古人用著书立说来求得不朽,并不是高明的做法。
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为问东风吹老”三句以具体意向“兰径”转“平芜”来表现春光正宜人。
B.“渺渺正愁予”语承上句“寂寞斜阳外”,是说理想远在天外,无法实现。
C.“一夜庭前绿遍”三句动静结合,描写出天地大好春色都进入了我的房屋。
D.“容易众芳歇”两句以景作结,含蓄隽永,劝学生春光易逝,应及时欣赏。
7.为使学生杨子搂明白自己的思想,作者使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结合词句赏析。
四、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各题。
甲:题君山
方干
曾于方外见麻姑①,闻说君山自古无。
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
乙:题君山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②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①麻姑: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仙。②水仙:传说中的水中女神,即湘君姊妹。
8.甲诗中的“方外”的意思是0
9.试分析两首诗的表达技巧有何异同?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还郊
王勃
闲情兼嘿语®,携杖赴岩泉。
草绿萦新带,榆青缀古钱。
鱼床②侵岸水,鸟路入山烟。
还题平子赋®,花树满春田。
【注】①嘿语:沉默。“嘿”通“默”。②鱼床:编竹木如床席大,上投饵料,沉入水中,供鱼栖息。③平子赋:
东汉张衡,字平子,仕途不得志。著有《归田赋》,后喻精美文章,或咏归隐及哀愁。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兼嘿语”暗示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缺少志同道合者,希望在山水中得到精神安慰。
B.颔联紧扣“春日”着笔,观察细致,比喻形象,既有色彩的描写,又有事物形状的描摹。
C.颈联,“侵”“入”两个动词,化静为动,准确形象,表现了春天勃勃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
D.中间两联,情景交融,设想灵巧,表达新颖,描绘出一幅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春光图景。
11.尾联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阅读下面的古诗,根据要求答题。
浣溪沙®
苏轼【宋代】
旋抹红妆看使君②,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鸯④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注】①作者任徐州太守,时值春旱,往石潭求雨而喜获甘霖,初夏,又往石潭谢雨,途经村落,作词以
记录沿途观感。②使君:作者自己。③收麦社:麦子丰收后祭神的仪式活动。④乌莺:乌鸦和老鹰。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用词精炼传神,仅用了一个“旋”字,就形象生动的展现出了姑娘们精心装扮自己,唯恐被其他
人比下去的神态。
B.作者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门看太守的人很多,挤倒了篱笆墙,踩破花裙子,生动描绘出当时
热闹的场面。
C.上阕写村人对我充满了好奇,争相出门观望,下阕写村子祭神仪式热闹非凡,都是作者沿途所见所
闻,所以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D.整首词用词浅近易懂,清新自然,很有生活气息,与对乡村人物、场景的刻画相得益彰,充分体现
了作者高超的表达技巧。
13.下阕作者写村民祭神欢庆,做到了“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结合诗句做简要赏析。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鹉坞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⑴
辛弃疾
春入平原奔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
有桑麻。青裙缩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⑵。
【注】(1)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而不得不闲居在江西上饶,时年42岁。(2)外家:女子出嫁后称娘家
为外家。
14.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入平原养菜花”写芹菜花开满了田野,表现农村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春天之景。
B.“新耕南后落群鸦”写土地耕好了,又适逢春雨,群鸦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充满生意的景象。
C.“闲意态,细生涯”写的是村民的生活状态:村民们悠闲自在,生活井然有序。
D.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被罢官闲居农村时不为俗事所扰,心系田园,悠闲自得的心情。
15.这首词在表达技巧上很有特色,词人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八、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望君山㈤
杨基
洞庭无烟晚风定,春水平铺如练净。
君山一点望中青,湘女梳头对明镜。
镜里芙蓉夜不收,水光山色两悠悠。
直教流下春江去,消得巴陵万古愁。
[注]君山:又名湘山,实则是屹立于洞庭湖口的小岛。相传舜的妃子湘君(即湘妃、湘女)游此,故名。
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直写诗人登临岳阳楼远望洞庭所见的景象:暮色降临,夜朗风定,湖水清澈,如练铺开,水波
不兴。
B.第二、三联,着力描绘君山的美丽景色。“一点”表明是远望,“青”是指君山的颜色。诗人已完全
陶醉于悠悠的青山绿水之中。
C.尾联写清澈的洞庭湖水能够涤荡清除巴陵万古愁,既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春水的喜爱赞美之情,也抒
发了诗人内心的忧愁。
D.题目“登岳阳楼望君山”点明了事件,“望君山”三字统领全诗:前三联写望中景色,第四联写望中所
感。
17.本诗运用了比喻修辞和奇特的想象,试对这两种表达技巧各举两例加以赏析。
九、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终风
《诗经•椰风》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终风且噎,不日有噎。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噎噎其阴,虺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
【注释】终风:长风。敖:通傲莫往莫来:不往不来。噎:日色昏暗。愿言:期望。言,衬词,无义。虺
虺:雷鸣声。怀:永远怀念。
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章,在终日的大风天气里,她想起了曾经和他在一起的时光(他是那么的亲近或者轻薄),不
由得心生感伤。
B.第二章自问自答。他爱不爱我?肯不肯来看我?他终究没有来。对方的不往不来使她开始思念起他
来。
C.第三章中“愿言则嚏”意思是:(“我”)期望(如果你在想“我”),那么(就让“我”)打个喷嚏。这
刻画人物心理的手法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尾联一样。
D.这首弃妇诗以第一人称角度、女子口吻写女子的爱情遭遇与心情,跟《氓》表达的主题一致。
19.此诗使用了较多的表达技巧,请选取两个加以简析。
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头郎①
李贺
黄头郎,捞拢②去不归。南浦③芙蓉影,愁红独自垂。
水弄湘娥佩©,竹啼山露月。玉瑟调青门⑤,石云湿黄葛。
沙上靡芜花,秋风已先发。好持扫罗荐⑥,香出鸳鸯热。
【注】①黄头郎:押运管理船运的下级官吏。②捞拢:摇船荡桨。③南浦:南面的水边。古人送别之地的
习称。④湘娥:湘妃。即舜帝二纪娥皇与女英。佩:系在腰间的玉饰。⑤青门:曲调名。一说是长安城东
南的城门。⑥罗荐:用丝罗做的垫褥。
2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中,“捞拢”一词暗含了造成夫妻分离、家人不能团聚的原因,“去不归”表面上是叙述,其
中却包含着妻子的幽怨之情。
B.“南浦”两句,写送别丈夫的水边,一支荷花,影影绰绰,那红色显得那样的哀愁,独自低垂着头。这里
是写荷花,但更是写人。
C.暮云升起,沾湿葛藤,秋风中,沙上靡芜花开,少妇想到要把罗荐打扫好,在鸳鸯炉上点燃香料,让丈夫
一到家就感受温暖芳香。
D.全诗由“思念”和“盼归”两部分组成,前后呼应,语言悲壮慷慨,境界哀怨婉转,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中
的思妇怀人这一主题。
21.诗中“水弄湘娥佩,竹啼山露月”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析这两句诗的妙处。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
王氏能远楼
范椁
游英美天池鹏,归莫问辽东鹤®。
人生万事须自为,珪步江山即寥廓。
请君得酒勿少留,为我痛酌王家能远之高楼。
醉捧勾吴匣中剑,斫断千秋万古愁。
沧溟朝旭射燕甸,桑枝正搭虚窗面。
昆仑池②上碧桃花,舞尽东风千万片。
千万片,落谁家?愿倾海水溢流霞®。
寄谢尊前望乡客,底须惆怅惜天涯。
【注】①辽东鹤,传说中的辽东人丁令威修道升仙,化鹤归飞之事。②昆仑池,传说是西王母的居所,池
上种有碧桃,吃了可以长生不老。③流霞,神话传说中的仙酒,这里代指美酒。
2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是说人活世间,与其羡慕天池鹏和辽东鹤能够随心所欲,不如发愤图强,靠自己的努力锐意
进取,最终达到登高博见之境界。
B.“醉捧勾吴……”二句与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句意有相似之处,但语气上更斩
钉截铁,立意较为积极。
C.“痛酌”与“醉捧”相呼应,写诗人举杯痛饮后,捧着利剑,酒意未散,步履摇晃,刻画出壮志未酬、
报国无门的诗人形象。
D.结句寄语思乡的朋友,不必乡愁百结、惆怅无涯,又紧扣楼名“能远”的题意,表现诗人乐观、旷达
的生活态度。
23.这首诗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将实景与幻境融合,请结合诗句赏析这一艺术特色。
十二、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第十出《游园》的一折戏写杜丽娘在侍女春香的引逗下违背父母、塾
师的训诫,走出深闺,来到家中的后花园,看到一个美丽的新天地的情景时,有下面的两段曲词。阅读这
两段曲词,完成下面小题。
游园(选段)
汤显祖
【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①,没揣②菱花®,偷人半面,迤逗④的彩
云偏。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皂罗袍】原来娓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
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⑤忒看的这韶光贱!
【注】①花钿:古代妇女两边的装饰物。②没揣:没料到。③菱花:镜子的代称。④迤逗:勾弓I。⑤
锦屏人:深闺中人。
24.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步步娇】描写女主人公在游园前精心梳妆打扮,曲子把女主人公细腻复杂的内心活动表现得淋漓
尽致。
B.【皂罗袍】首句“原来姓紫嫣红开遍”,可以看出幽闭深闺的少女从未涉足园林,此次偷偷溜出,看
到园中万紫千红、百花盛开的景象,给她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叩开了她的心扉。
C.【步步娇】末句“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自接受女德教育的杜丽娘,时刻谨记不可有出格的举止,
重在表现女主人公被幽禁在深闺中的寂寞忧愁。
D.【皂罗袍】由“断井颓垣”的残败画面可知,杜丽娘的情绪己跌落谷底,但她仍不忘“良辰美景”“云霞
翠轩”等美好的事物,短短几句真实地抒发了她对美好青春被禁锢的埋怨与叹息。
25.【步步娇】【皂罗袍】这两支曲子在艺术特色上有怎样的共通之处?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十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次鄂州
卢纶
云开远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有线电视传输网络无线充电技术应用考核试卷
- 皮革服装绿色制造实践考核试卷
- 绢纺厂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与实施考核试卷
- 2025年深圳市个人房产买卖合同
- 2025工程合同补充协议书范本
- 2025年自建房屋租赁合同范本
- 第01讲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原卷板)
- 苏州市厂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工业建筑钢结构厂房施工方案组织设计技术标技术交底措施要求资料
- 全市煤矿“一矿一策”安全监管监察实施方案
- 职工离岗创业合同二零二五年
- 二年级下册递等式计算练习400题及答案
- (全国通用)三甲人民医院诊断证明书请假条模板(广东佛山)
- 医院应急调配机制
- (格式已排好)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计算机应用基础(专)》终结性考试大作业答案任务一
- 市政工程监理规划范本(完整版)
- 起重机械产品质量证明书与合格证样表剖析
- 《机电传动控制》模块化实验装置设计
- 中秋节英文PPT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单元练习题全册
- 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证明
- 用款申请单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