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机理与反应历程(解析版)-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新教材新高考)_第1页
化学反应机理与反应历程(解析版)-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新教材新高考)_第2页
化学反应机理与反应历程(解析版)-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新教材新高考)_第3页
化学反应机理与反应历程(解析版)-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新教材新高考)_第4页
化学反应机理与反应历程(解析版)-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新教材新高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考点精讲精练】复习讲义

考点45化学反应机理与反应历程

疆本讲•讲义概要

一、基元反应、过渡态理论

知识精讲

二、常见反应历程(或机理)图像分析

选择题:20题建议时长:60分钟

课后精练

实际时长:________分钟

非选择题:5题

%夯基•知识精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基元反应、过渡态理论

1.基元反应和有效碰撞理论

(1)基元反应:大多数化学反应往往经历多个反应步骤才能实现,其中每一步反应都称为基元反应。

反应历程:基元反应反映了化学反应的历程,反应历程又称反应机理。

如:2Hl=⑸+12实际上经过下列两步反应完成:①2Hl一丛+21

②21T2

(2)许多化学反应都不是基元反应,而是由两个或多个基元步骤完成的。假设反应:Az+B=AzB是分两

个基元步骤完成的:

第一步2A(慢反应)

第二步2A+B-A2B(快反应)

对于总反应来说,决定反应速率的肯定是第一个基元步骤,即这种前一步的产物作为后一步的反应物

的连串反应的。决定速率的步骤是最慢的一个基元步骤。

+

如:过氧化氢H2O2在水溶液中把澳化氢HBr氧化为澳Br2的反应:H2O2+2H+2B「-Br2+2H2O,

反应机理为:

+

H2O2+H+Br-—*HBrO+H2O(慢反应)

+

HBrO+Br+H^Br2+H2O(快反应)

决定速率的就是第一个反应,且这个反应中HBrO不是最终产物,称为反应的中间产物或中间体。

(3)有效碰撞

①基元反应发生的先决条件是反应物的分子必须发生碰撞。

②反应物分子的每一次碰撞并不是都能发生反应,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叫作有效碰撞。发生有效

碰撞的两个条件是反应物分子能量足够和取向合适。

2.过渡态理论

(1)如图所示是两步完成的化学反应,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反应的反应物为A、B,中间体为C,生成物为D。

能量第一过渡态

第二过渡态②由A、B生成C的反应为吸热反应,由C生成D的反

JE[W

应为放热反应,总反应为放热反应。

“BV

③第一步为慢反应,第二步为快反应,决定总反应快慢的

D是第一步反应。

0反应过程

(2)基元反应过渡状态理论认为,基元反应在从反应物到产物的变化过程中要经历一个中间状态,这个状

态称为过渡态。

AB+C^-A.B..C]一A+BC

反应物过渡态产物

(3)过渡态是处在反应过程中具有最高能量的一种分子构型,过渡态能量与反应物的平均能量的差值相当

于活化能。

如:一澳甲烷与NaOH溶液反应的历程可以表示为:CH3Br+OH——►[Br...CH3...OH]——+CH30H

反应物过渡态产物

一浪甲烷与NaOH溶液反应历程示意图

二、常见反应历程(或机理)图像分析

1、常见反应历程(或机理)图像分析

图像解读

催化剂与化学反应:

(1)在无催化剂的情况下:Ei为正反应的活化能;

万2为逆反应的活化能;田一为为此反应的焰变

(A/7)o

(2)有催化剂时,总反应分成了两个反应步骤(也可

能为多个,如模拟演练题1中图像所表示的),反

应①为吸热反应,产物为总反应的中间产物,反

应②为放热反应,总反应为放热反应。

(3)催化剂的作用:降低田、E2,但不影响△〃,

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取决于起点(反应

物)能量和终点(生成物)能量的相对大小

“环式”反应:

对于“环式”反应过程图像,位于“环上”的物质一

般是催化剂或中间体,如⑤、⑥、⑦和⑧,“入

环”的物质为反应物,如①和④,“出环”的物质为

生成物,如②和③

催化剂与中间产物:

催化剂:在连续反应中从一开始就参与了反应,

在最后又再次生成,所以仅从结果上来看似乎并

没有发生变化,实则是消耗多少后续又生成了多

少。

中间产物:在连续反应中为第一步的产物,在后

续反应中又作为反应物被消耗,所以仅从结果上

来看似乎并没有生成,实则是生成多少后续有消

耗多少。

例1:在含少量r的溶液中,H2O2分解的机理为:

H2O2+rtH2O+10-慢

H2O2+IO-^O2+I-+H2O快

1,2-丙二醇脱氧脱水反应的催化循环机理在该反应中r为催化剂,io为中间产物。

例2:而在机理图中,先找到确定的反应物,反应

物一般是通过一个箭头进入整个历程的物质,(产

物一般多是通过一个箭头最终脱离这个历程的物

质)与之同时反应的就是催化剂,并且经过一个完

整循环之后又会生成;中间产物则是这个循环中

的任何一个环节。如下图中,MoC>3则是该反应的

催化剂,图中剩余的三个物质均为中间产物。

能垒与决速步骤:

能垒:简单可以理解为从左往右进行中,向上爬

坡最高的为能垒,而包含此能垒的反应我们称之

为决速步骤,也成为慢反应。

例如图中,从第一个中间态到过渡态2的能量就

是能垒,而HCOO*+H*=CC)2+2H*是在Rh做催化

剂时该历程的决速步骤。

注意:

①能垒越大,反应速率越小,即多步反应中能垒

最大的反应为决速反应。

②用不同催化剂催化化学反应,催化剂使能垒降

低幅度越大,说明催化效果越好。

③相同反应物同时发生多个竞争反应,其中能垒

越小的反应,反应速率越大,产物占比越高。

2.催化反应机理题的解题思路

(1)通览全图,找准一“剂”三“物”

一“剂”指催化催化剂在机理图中多数是以完整的循环出现的,以催化剂粒子为主题的多个物种一定

剂在机理图中的主线上.

反应物通过一个箭头进入整个历程的物质是反应物;

三“物”指反应

物、生成物、中生成物通过一个箭头最终脱离整个历程的物质一般多是产物;

间物种(或中间

通过一个箭头脱离整个历程,但又生成生成物的是中间体,通过二个箭头进

体)中间体

入整个历程的中间物质也是中间体,中间体有时在反应历程中用“[『标出;

(2)逐项分析得答案:根据第一步由题给情境信息,找出催化剂、反应物、生成物、中间体,再结合每一

选项设计的问题逐项分析判断,选出正确答案。

提能•课后精练

1.化合物K发生Fries重排机理如下:

K中间体I中间体II中间体IIIL

/=\/CH3

中间体IIf中间体ni时,因反应位点的不同,还会生成(M)O其中L的沸点为218OC,M

的沸点为324。(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中间体n中Al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

B.分离L和M的操作为蒸储

C.ImolK和ImolL均能与4moi凡发生加成反应

CH3COO

…排的产…J、

D.

0

CH3

【答案】c

【详解】A.中间体n中A1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杂化方式为sp3,A正确;

B.L的沸点为218。。M的沸点为324。。两者沸点相差较大,可以用蒸储的方法分离L和M,B正确;

C.K中只有苯环能与H2反应,酯基不与H2反应,贝IlmolK与3m0旧2反应,ImolL与4m01%发生加成反

应,C错误;

CH3COOOH

D.由Fries重排机理可知,(Tj发生Fries重排的产物之一为,D正

CH3O

确;

故选C。

2.我国科研人员研究了在Cu-ZnO-ZrO2催化剂上CO2加氢制甲醇过程中水的作用机理,其主反应历程如图

所示(H2-*H+*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催化剂不能提高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过程中原子利用率

B.该反应过程中,涉及了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生成

C.第③步的反应式为*H3co+H2OTCH3OF+HO

D.向该反应体系中加入少量的水能增加甲醇的产率

【答案】C

【详解】A.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故不能提高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过程

中原子利用率,A正确;

B.从题干图示可知,该反应过程中,涉及了H2、CO?、H2O中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甲醇、H2O中极性键的

生成,B正确;

C.从题干图示可知,第③步中*H3c0、H2O生成CH30H和*HO,反应方程式为

*H3CO+H2O^CH3OH+*HO,C错误;

D.反应历程第③步需要水,所以向该反应体系中加入少量的水能增加甲醇的产率,D正确;

故答案为:Co

3.在纳米多孔BiVO”光电极上将甘油氧化的过程中C—C键断裂与C—C键形成机理如图所示。

HHH

III

H-C-OHH-C-OHH-C-OH

H-C-OHH-C-OHH-C=O

H-C-OHH-C-OH

5ddH-C=O

>HC-CAC-C>

s(电)藕AsH-C-OH

H断裂I

ffiH

IH-ODOH

H-C-OH

H-C-OHH-C-OHH-C=O

H-C-OHH-C-OHH-C-OH

l।I

HHH

甲乙丙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有机物甲极易溶于水且与丙互为同系物B.上述转化过程只包含。键的断裂和形成

C.丙能发生取代、加成、还原和氧化反应D.每个甲分子中含有3个手性碳原子

【答案】c

【详解】A.甲含较多羟基,极易溶于水,但是丙含羟基、醛基,与甲不互为同系物,A项错误

B.上述转化中,断裂碳碳单键(b键),形成了碳碳单键和碳氧双键(含b、)键),B项错误;

C.丙含醛基,能发生加成、氧化、还原反应,还含羟基,能发生取代反应(酯化反应),C项正确;

D.甲分子不存在手性碳原子,D项错误;

答案选C。

4.消除天然气中H2s是能源领域的热点,利用CuFe?。4表面吸附H2s时,研究表明有两种机理途径,如图

所示。

85.6

----途径]

0-135/•J

70-

0——途径2

白-21.1

*表示催化剂吸附物种

-342.3-362,6

女卜於03:9/=^

箕'/一347%_513.。)--

X

-443.5\----\-580.5-586.3

—56711

H2sH,S*过渡态H*+HS*过渡态5H*,S*过渡态H*+OH*+S*H2O*+S*

吸附历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途径1历程中最大能垒为204.5k»mo『

B.使用催化剂该吸附过程释放能量减少

C.H2S*=HS*+H*的速率:途径1〈途径2

D.CuFe?。,在吸附过程中提供了。原子

【答案】B

【详解】A.由图示可知,途径1历程中最大能垒为(-362.6kJ/mol)-(-567.1kJ/mol)=204.5kJ-moL,故A正

确;

B.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影响吸附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故B错误;

C.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小,则H2s*=1«*+11*的速率:途径1〈途径2,故C正确;

D.吸附过程中有氧原子参加,而H2s中不含氧原子,所以CuFe?。,在吸附过程中提供了。原子,故D正

确;

故答案为:Bo

5.Wolff-Kishner-黄鸣龙还原反应机理如下(R、R均代表烽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朋的沸点高于氨气,原因是分子间氢键数目更多,且相对分子质量更大

B.过程①发生加成反应,过程②、③均发生消去反应

R—CH—R'R'

+0H-

C.过程④的反应历程可表示为^=NHR_iH+N2T+H2O

D.应用该机理,(J可以在碱性条件下转变为I,

CH

3CH3

【答案】B

【详解】A.朋和氨气都是分子晶体,肿分子中含有两个氨基,相对分子质量大于氨气,分子间形成的氢键

数目多于氨气,所以肿分子的分子间作用力强于氨气,沸点高于氨气,A正确;

R—CH—RQH-R—CH—R'

B.过程③发生的反应为||——>|,反应中分子的不饱和度不变,不可能属于消

NNH2N=NH

去反应,B错误;

c.过程④的反应物是和OH-,生成物是R_&r用和HO

2其反应为

R-CH—R'R'

I+OH—►I+N22T1+H7OC正确・

N=NHR-CH2,止明,

D.由图可知,该反应的总反应为碱性条件下?与肺反应生成R-CH:TV、氮气和水,则碱性条件

R—C—R'

与肿反应能转化为,D正确;

故答案为:Bo

6.二甲醛魏基化在分子筛催化剂上的反应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H3COOCH3

OSi

II/

HC—c—qSi

3\

HC—oAlHOCH/°

3\/3

HO一为

Si/

/

SiSi

A.反应涉及0—H键断裂和C—0键、C—C键生成

B.根据以上机理,反应的主产物为甲酸乙酯

C.甲醇经脱水反应可生成原料二甲醛

D.CH30cH3和CO均为极性分子

【答案】B

【详解】A.由图可知,反应涉及O—H键断裂和C—O键、C—C键生成,故A正确;

B.根据以上机理,反应的主产物为乙酸甲酯,故B错误;

C.甲醇经分子间脱水反应可生成二甲醛,故C正确;

D.CH3OCH3和CO正负电荷中心均不能重合,属于极性分子,故D正确;

故选:B„

7.SiCl’的水解机理如下图所示(“口”代表Si的3d轨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H

A.上述过程涉及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B.水解过程中Si的杂化方式有变化

C.NCL的水解机理与SiCL相同D.相同条件下,SiCL比CC1,易水解

【答案】c

【详解】A.上述过程涉及Si-Cl极性键的断裂和Si-O极性键的形成,A正确;

B.水解过程的第一步中Si原子的成键数目由4增大为5,Si的杂化方式有变化,从最初的sp3杂化变为sp3d

杂化,B正确;

C.NCh水解时H2O中的H原子与NCL上的孤电子对结合,O与C1结合形成HC1O,而SiCl,上无孤电子

对,故NCh的水解机理与SiCl,不相同,C错误;

D.C为第二周期元素,只有2s、2P轨道可以成键,最大配位数为4,无空轨道可以接受水的配位,因此不

易水解。所以相同条件下,SiCL比CC1,易水解,D正确;

答案选C。

8.一种催化还原NO的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

中间体X为[(NH3)2CU-O-O-CU(NH3)2]

中间体Y为[(^3)2仪小尸巡3)2产

中间体Z为[踊3)2(:1Ju(NH3)2产

A.中间体X和Z中0和Cu的化合价均不变

B.使用催化剂[CU(NH3)4「,可以提高NO的反应速率和平衡转化率

C.过程①中既有极性键的断裂,也有极性键的形成

催化剂

D.该催化还原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NO+2NH3^=2N2+3H2O

【答案】C

【详解】A.中间体X中,Cu化合价为+2价,O化合价为-1价,Z中Cu化合价为+3价,O化合价为

-2价,故A错误;

B.使用催化剂,可以提高NO的反应速率,但不能提高平衡转化率,故B错误;

C.由图可知,转化①中既有氮氧极性键的断裂,也有氢氧极性共价键的形成,故c正确;

催化剂

D.总反应方程式为4NO+4NH3+O24N2+6H2O,故D错误;

故选C。

9.利用反应C6H$-CH2cH3(g)+CC)2(g)-‘C6H5-CH=CH2(g)+CO(g)+H2(Xg)制取苯乙烯的机理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机理中有非极性键的断裂与形成

B.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Cc(("C6HH:5-CCHH2=CCHH)2)I(cC(COO2))

c.过程n中,H+与B2位点上cc>2中带部分负电荷的O作用生成H°、[夕。

D.该反应中每消耗ImolCO?,转移电子的数目约为4x6.02x1023

【答案】c

【详解】A.由图可知,图示机理中有碳碳非极性键的形成,没有碳碳非极性键的断裂,故A错误;

C(C6HS-CH=CH?)c(CO)c(H?O)

B.由方程式可矢n,反应的平衡常数7靛四5;1皿,2),故B错误;

C.由图可知,过程II中,乙苯产生的氢离子与B2位点上二氧化碳中带部分负电荷的氧原子作用生成

HO、#0,故C正确;

D.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消耗Imol二氧化碳,反应转移2moi电子,则转移电子的数目约为

2x6.02x10%故D错误;

故选C。

10.我国科研人员研究了在Cu-ZnO-ZrO2催化剂上CO2加氢制甲醇过程中水的作用机理,其主反应历程如

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过程中原子利用率达100%

B.带火标记的物质是该反应历程中的中间产物

C.向该反应体系中加入少量的水能增加甲醇的产率

D.第③步的反应式为*H3CO+H2O-CH3OH+*HO

【答案】A

【详解】A.根据图知,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和水,该反应中除了生成甲醇外还生成水,所以二氧

化碳加氢制甲醇的过程中原子利用率不是100%,A项错误;

B.根据图知,带*标记的物质在反应过程中最终被消耗,所以带*标记的物质是该反应历程中的中间产物,

B项正确;

C.反应历程第③步需要水,所以向该反应体系中加入少量的水能增加甲醇的收率,C项正确;

D.第③步中*H3c0、H2O生成CH30H和*HO,反应方程式为*H3co+1^0-CH3OH+*HO,D项正确;

答案选A。

11.已知TiC)2在光照下可以激发产生空穴(h+)和光电子(e-)。某课题组研究TiOz光催化降解室内污染物甲醛

的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能量

A.TiC)2每吸收32eV太阳能理论上可以产生10个h+

B.④反应的方程式为:HCHO+4-OH=CO2+3H2O

*nq

C.该过程总反应为:HCHO+O2CO2+H,O

光照

D.TiO2在光照下同样可以催化CaCC>3分解反应

【答案】D

【详解】A.由图可知,二氧化钛吸收3.2eV的能量,产生1个空穴,则吸收32eV太阳能理论上可以产生

10个空穴,故A正确;

B.由图可知,反应④的反应物为HCHO、QH,生成物为CO2、H2O,反应的方程式为

HCHO+4-OH=CO2+3H2O,故B正确,

T1Q

C.由图可知,总反应的反应物为HCHO、。2,生成物为CO2、H2O,反应的方程式为HCHO+C)2^

光照

CO2+H2O,故C正确,

D.催化剂具有专一性,二氧化钛不能催化碳酸钙分解反应,故D错误;

故选D。

12.我国科学家研究化合物M(s)催化CO?氢化生成甲酸的机理,其中由化合物M(s)生成化合物N(s)过程

的机理和相对能量曲线如下图所示。TSI、TS2均为过渡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相对能量/eV

TS2(11.28)

TS1(6.05)/'\

」.、/、

z'、一/\

一/P(2.08)

M+C02(0.00)\

N(-fT^3),

-反应过短

A.过渡态TSI比化合物P更稳定

B.过程M—P为化合物M生成化合物N的决速步骤

C.化合物M催化CO2氢化生成甲酸的反应过程中一定有Fe-O键的生成和断裂

D.由M(s)生成N(s)的热化学方程式:M(s)+CO2(g)=N(s)AH=-0.5IkJ.mof

【答案】C

【详解】A.由图可知,过渡态TS1比P能量高,则P更稳定,选项A错误;

B.由图可知,过程P-TS2为两步反应中活化能较大的反应,为慢反应,即为化合物M生成化合物N的

决速步骤,选项B错误;

C.化合物M为催化剂,反应前后结构不会改变,比较M、N的结构可知,当Fe-O键的断裂重新连接氢原

子生成M,所以一定有Fe-O键的生成和断裂,选项C正确;

D.图示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反应过程,能量变化为-11.63eV,所以当有Imol二氧化碳反应能量变化为

19236

-11.63eVx1.6x10-J/eVx6.02x10=1.12x10J=l120kJ,则该过程的热化学方程式为:M(s)+CO2(g)=N

(s)AH=-U20kJ-mol1,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13.Scripps研究所近期在温和条件下实现了苯乙酸的邻位羟基化反应,如图为其反应机理,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过程③中HQ?作为氧化剂B.机理中存在非极性键的断裂

C.机理中所涉及物质N原子杂化方式均为sp?D.在转化过程中PdX2为催化剂

【答案】C

【详解】A.Pd由Pdn变为P#的同时,凡。2降价,作为氧化剂,A正确;

B.Pd由Pdn变为Pd”的同时,HQ2断键为0-0,存在非极性键的断裂,B正确;

C.机理中所涉及物质N原子杂化方式为sp2、sp3,C错误;

D.PdCb在反应物苯乙酸前参与反应,后生成,为催化剂,D正确。

故选Co

14.一种利用Al/Cu/Pd三元金属颗粒复合材料去除水体中硝酸盐的技术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

NO^(aq)N();(叫)

[4二一'/,、"、(&)

]叫)

NONO;iads>[―一

NHjaq)H,(g),’<H**e"»Huds)\

f-7/\\

I,\,\Pd

H।、一—-H(ads»\

Hl;ids>*H+c"

NOjads)NH^ads)\Cu//

*X.

AI-*A|*"+3c'

Al

说明:-«ds"也东"坡催化剂较聚”

A.随水体pH增大,硝酸盐去除率降低

B.H(ads)可以促进NO:的脱氧,从而产生N?

C.该机理中三种金属均给出电子,体现还原性

D.金属铝表面的反应过程可表示为:2Al+NO[(ads)+7H+=2A13++NH3(ads)+2H2O

【答案】C

【详解】A.随水体pH增大,则溶液碱性增强,导致铝催化剂和碱反应,催化效率降低,硝酸盐去除率降

低,A正确;

B.由图可知,H(ads)可以和NONads)反应生成氮气,故可促进NO:的脱氧,从而产生N2,B正确;

C.由图可知,该机理中是铝离子给出电子体现还原性,而Cu、Pd没有失去电子,C错误;

D.金属铝表面的反应为在酸性条件下,NO[(ads)和铝在铝表面生成铝离子、NH3(ads),根据质量守恒可

知,还会生成H2O,可表示为:2Al+NC)2(ads)+7H+=2A13++NH3(ads)+2H2O,D正确;

故选C。

15.硫酸盐还原菌SRB是一类独特的原核生理群组,是一类具有各种形态特征,能通过异化作用将硫酸盐

作为有机物的电子受体进行硫酸盐还原的严格厌氧菌。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泛,通过多种相互作用发挥诸多

潜力。但在水体中,会促使许多金属及合金发生腐蚀。某种Fe合金在硫酸盐还原菌存在条件下腐蚀的机理

如图所示。

sotS2-

对于该反应机理相关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①若引入新的菌种,一定可以加速对金属的腐蚀

②硫酸盐还原菌(SRB)对金属的腐蚀作用是在无氧环境下进行的

③在硫酸盐还原菌(SRB)作用下,Fe腐蚀后最终会生成Fe2O3-xH2O

④SO:在SRB的作用下发生反应:$0:+8-+8可=$2一+41120(正极电极反应式)

⑤当ImolSOj在SRB的作用下转化为S2-时,理论上正极反应会消耗4mol水

⑥若溶液中的S2一会完全转化为FeS,则Fe腐蚀后生成Fe(OH)2和FeS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A.①②③B.①②⑤⑥C.②④⑥D.②③⑤

【答案】C

【详解】①若引入新的菌种,不一定能参与电极反应,故不一定会加速金属的腐蚀,①错误;

②根据示意图可判断硫酸盐还原菌(SRB)对金属的腐蚀作用是在无氧环境下进行的,②正确;

③在硫酸盐还原菌(SRB)作用下,Fe腐蚀后最终会生成FeS,③错误;

+2

④由图可知,正极上S0>得到电子结合氢离子生成硫离子,电极反应式为:SO^-+8e-+8H=S-+4H2O,

④正确;

⑤根据④的分析可知,当ImolSO『在SRB的作用下转化为硫离子时需要8moiH+,Imol水能产生Imol

H+,所以理论上正极反应会消耗8moi水,⑤错误;

⑥根据腐蚀原理,Fe失去电子变为Fe2+,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SO1得到电子变为S”,正极

+22+2

电极反应式为:SOt+8e+8H=S+4H2O,产生的离子进一步发生反应:Fe+S-=FeS;,

2+

Fe+2OH=Fe(OH)2;,根据反应过程中电子守恒可知:每有1molSOj参加反应,产生的S?-会形成1mol

FeS,转移8mol电子,则Fe腐蚀产生的4molFe?+中有1mol转化为FeS沉淀,同时产生3molFe(OH)2生

成,故Fe腐蚀后生成Fe(0H)2和FeS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moi:1mol=3:l,⑥正确;

正确的是:②④⑥;

故选C。

16.甲烷与氧气直接选择性转化为甲醇是当今催化领域的“梦想反应”,科学家用TiO?负载双组份催化剂(纳

米金和CoO*纳米簇)在室温和光照下完成了上述反应,选择性高达95%。机理如图A所示,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

+

A.Au表面反应为:O2+2e+H=HOO

B.图A中含碳微粒只存在2种杂化方式

C.有无催化剂CoO*纳米簇对合成甲醇的产量无影响

D.图B是通过"Oz+TV'。和I'Oz+Hj。同位素示踪分析氧化甲烷过程中的产品质谱测试图,由图可

知体系中产品C02中氧主要来源于H2O

【答案】D

【分析】由图A可知,氧气和氢离子在金表面得到电子生成HCOCT,甲烷在二氧化钛表面转化为・CH3,

HCOO•与,CH3结合为CH3OOH,CH3OOH转化为CH3OH,水在CoOx表面转化为PH,PH与甲醇反应

生成甲醛和二氧化碳;由图B可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含有16。和180,说明二氧化碳的氧原子来源于氧

气和水。

【详解】A.由分析可知,氧气和氢离子在金表面得到电子生成HC001反应方程式为

+

O2+2e-+H=HOO,故A正确;

B.由图可知,A中双键氧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杂化、单键氧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共有2种杂化方

式,故B正确;

C.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途径,降低反应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但化学平衡不移动,甲醇的产量不变,则

有无催化剂CoO,纳米簇对合成甲醇的产量无影响,故C正确;

D.由分析可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含有16。和180,说明二氧化碳的氧原子来源于氧气和水,故D错误;

故选D。

17.AgCN与CH3cHzBr可发生取代反应,反应过程中CN-的C原子和N原子均可进攻CH3cH?Br,分别生

成睛(CH3cH?CN)和异睛(CH3cH?NC)两种产物。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得到的反应历程及能量变化如图(TS为

过渡态,I、II为后续物)。

CH3

I产丁小尸

CH

V\2Ni

C--CH2

IIIBr/

异睛C、A”,\Ag-----Br

AgCN+CHCHBr\

CH3cHzNC+AgBr/32

—、、II/I\月青

|\CH3CH2CN+AgBr

CH3CH2N=C—Ag—Brl\x_

\CH3cH2c=N--Ag--Br

反应进程反应进程

由图示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CH3CH2Br生成CH3CH2CN和CH3CH2NC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过渡态TS1是由CN-的C原子进攻CH3CH2Br的a-C而形成的

C.I中“N-Ag”之间的作用力比n中“c-Ag”之间的作用力弱

D.生成CH3cH?CN放热更多,低温时CH3cH?CN是主要产物

【答案】D

【详解】A.由反应历程及能量变化图可知,两种路径生成的产物的总能量均低于反应物,故从CH3cH?Br

生成CH3cH?CN和CH3CH2NC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A项正确;

B.与Br原子相连的C原子为a-C,由反应历程及能量变化图可知,过渡态TS1是由CN的C原子进攻

CH^CHzBr的a-C,形成碳碳键,B项正确;

C.由反应历程及能量变化图可知,后续物I、n转化为产物,分别断开的是N-Ag和C-Ag,且后者吸收更

多的能量,故I中“N--Ag”之间的作用力比n中“c-Ag”之间的作用力弱,C项正确;

D.由于生成CH3cH?CN所需要的活化能高,反应速率慢,故低温时更容易生成CH3cH?NC,为主要产物,

D项错误;

故选D。

18.由叠氮有机物和快燃合成杂环化合物是“点击化学”的核心反应,在生物化学、超分子化学和材料化学研

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用一价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