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河北省保定市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河北省保定市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河北省保定市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河北省保定市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保定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

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贴条形码区”。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

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

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

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人类本质上不仅是自我中心的,而且还容易陷入社会中心的思维和行为。群体为我们

提供了安全保障,以至于我们将它们的规则、诫命以及禁忌内化了,并不加思考地遵从。

同辈群体特别容易主导我们的生活。我们对群体价值下意识地接受,导致了无意识水平的

标准:“它是真实的,因为我们相信它。”信念似乎没有如此荒唐,但确实有一些人类群

体非理性地将其当成是理性的予以接受。

我们不仅接受我们所属群体的信念体系,而且,也是最重要的,我们是按照这些信念

系统行事的。比如,很多群体从本质上是反智的,群体会期望它的成员坚持任何畸形行为

。比如,一些青年群体期望它的成员用言语和身体虐待群体外的人(以作为具有力量和勇

气的证据);而有些群体在工作周内一起分享午餐,参与传播在同一工作场所中的其他人

的流言蜚语。

除了我们所处的面对面的群体之外,我们还被更大规模的社会力量间接地影响着,这

些社会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社会中的成员关系。比如,在资本主义社会,支配性

的思维就是人们应该尽可能多地挣钱。尽管这种形式的思维可能会引发争论,它鼓励着人

们去接受富人与穷人之间所存在的巨大鸿沟,鼓励人们将其当成是正确的和正常的。

人类从本质上是社会中心性的。我们必须具备这样的观念,那就是因为我们所有人都

是各种社会群体的成员,我们的行为折射了所属群体的诫命和禁忌。我们所有人在或大或

小的程度上,都不加批判地遵从了我们所属群体的规则和期望。当我们认识到这一点时,

我们就可以开始分析和评估我们所遵从的是什么。我们就可以积极地分析我们的同辈群体

,以及那些与我们群体存在联盟关系的群体的规则和禁忌。我们就可以理性地弄清楚群体

的期望,以确定它们在多大程度上是理性的。当我们识别出了非理性的期待时,我们便能

拒绝坚持那些期待所形成的要求。我们就可以将自己归属的群体从那些臭名昭著的非理性

群体转换成更理性的群体。

(摘编自莎伦•白琳等《权衡:批判性思维的探究与应用》,仲海霞译)

材料二:

探究是在不断进行着的讨论或者辩论中发生的。而且这些可以进行探究的辩论,并不

是一下子冒出来的。当一个问题被提出异议或产生争议时,讨论和争辩可能已经存在一段

时间了。很多一度被认为是事实的想法一一例如,原子是最小的物质颗粒,或者哥伦布发

现了美洲大陆,或者女人不具备进行选举投票的智商一一都在新的证据和论证的支持下被

推翻了。历史上的一些持续性的讨论,导致了现在关于各种问题的想法。对于那些现在仍

然存有争议的问题,我们的辩论还将继续下去。因此,具备关于一个问题的争论的历史方

面的知识是很重要的。为了理解导向现有观点的那些论辩,从而能够做出探究所要求的那

种比较性的判断,这样的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认识到我们的知识状态是在不断进化的,对于投入一个探究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因

为我们所知道的东西总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我们从来都不能确定我们是否已经掌握了真

理。因此,我们的判断也总是暂时的。新的信息可能被发现,新的论证可能被提出来,从

而给予我们新的理由修正或者改变我们的观点。这可以发生在社会的层面,比如现在我们

认为奴隶制度是不道德的;也可以发生在学科的层面,比如天文学家拒绝了宇宙的地心说

,而认同日心说。它也可以并且也应该发生在个人的层面。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探究中需

要力图做出一个有充分理由支持的判断,但是,我们同样需要认识到,我们的判断可能是

错的。我们需要认识到我们是可错的,这种认识会使我们抱有一种谦虚的态度、开放的胸

怀,并严肃地考虑跟我们的观点相左的意见。

尽管我们所有的知识都是可错的,然而,对于不同问题的确信程度或者可能得到的确

信程度,还是存在着一些差异。一些问题已经被解决了,比如血液是否在身体中循环、地

球是否绕太阳运动。其他一些则仍然是继续探究的主题,比如宇宙的起源,或者克隆哺乳

动物在伦理上是否说得通。还有其他一些问题一一诸如“正义是什么”这样的哲学问题一

一己经存在了上千年,而且几乎不大可能被彻底解决。而且,就算是对于一些已经解决的

问题,也总是存在着修正的可能性。比如,尽管胃溃疡是由压力导致的这样的观点已经被

细菌学说取代,但现在又有解释认为压力仍然可能是胃溃疡的另外一个原因性因素。

尽管我们的目标是不断增进我们的知识,然而意识到这一点同样重要,即在历史上知

识并不总是以线性的、进步的方式演化的。例如,一些古老的文化中关于女性地位的观点

,我们现在看来会觉得比后来的欧洲文明中的观点更为进步。从而,批判性评价至关重要

对我们自己的观点仔细地、以批判性的眼光进行评价,将有助于在探究中保持开放性

o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重要的是意识到我们观点中存在的弱点。大概没有什么立场是毫无

错误或者弱点的,不管它有多么周到。认识到这些弱点,标志着我们以一种公平和开放的

方式考虑我们自己的观点。而且,在辩论中公开地承认弱点,这反映出一种想要寻求最佳

观点的态度,而不是无论如何都要赢。

(摘编自莎伦•白琳等《权衡:批判性思维的探究与应用》,仲海霞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群体为其成员提供安全保障,并从思想和行为上影响个体,可能导致个体做出反智行为

以满足所属群体的期望。

B.社会力量间接影响个体,如资本主义社会支配性思维鼓励人们接受贫富的巨大差距,并

把它当成是正确的和正常的。

C.材料二第一段举“原子是最小的物质颗粒”等三个想法后来被推翻了的例子,是为了证

明我们的知识是可错的。

D.批判性探究不仅应考虑其社会、历史、学科等方面因素,还要审视自己的观点,认识到

自己的判断可能是错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易内化并遵从所属群体的规则,因此个体思维常受群体影响而缺乏独立性。

B.我们只有把所属的非理性群体转为理性群体,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和评估同辈。

C.探究在辩论中发生,既可能帮助我们暂时解决一个问题,也可能带来新的问题。

D.知识演化的方式并不总是线性和进步的,后来的观点有时并不优于原来的观点。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的观点的一项是()

A.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提出“仁爱”“礼制”等思想,影响深远。

B.屠呦呦历经多年探索,不断修正观点,发现青蒿素的抗疟功效。

C.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其理论至今仍被物理学界广泛认可和接受。

D.企业在市场调研后,根据消费者反馈调整产品策略以适应市场。

4.材料二第二、三段多处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请简要分析其特点和效果。

5.学校即将举办一场以“批判性思维与个人成长”为主题的辩论赛,正方观点为“批判性

思维对个人成长不可或缺”,反方观点为“批判性思维对个人成长并非不可或缺”。假设

你是正方辩手,请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设计一个用于反驳反方观点的辩论提纲。要求:

至少提出两个分论点。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童年情景

余华

应该是《梦幻曲》指引我进入《童年情景》的,这是舒曼二十八岁时创作的钢琴套曲

,十三首迷人的标题小曲勾起一个个不一样的童年,人们的童年情景因此回来,我的也回

来了。

我的童年里没有木马游戏,我第一次见到木马是我儿子骑在上面,转了一圈又一圈,

前后左右是其他孩子骑在高高低低的木马上,那是在北京石景山游乐场。尽管如此,旋律

生动的《木马游戏》仍然让我想到自己拿着弹弓去偷袭树枝上叽叽喳喳的麻雀,这是我的

童年游戏。没有一次成功,每次弹弓射出的石子,不是打中树干就是擦着树叶飞去,麻雀

腾空飞散,逃之夭夭,我一次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有一次射偏后

打碎一户人家的窗玻璃,轮到我逃之夭夭。那么多年过去后,《木马游戏》里的琴键之声

,让我的情绪转化成思绪,回到童年的玻璃破碎声中。

我的童年里也没有壁炉,我第一次见到壁炉是三十五岁首次出国在巴黎的一家餐厅里

o我凝视壁炉里欢快跳跃的火焰,想到童年时煤球炉里烧红的煤球,火焰在煤球炉里没有

欢快的样子,它不会跳跃,只会上升。然后我告诉坐在身旁的一位法国汉学家,在我童年

的时候,火不用来取暖,只用来做饭烧水。我说浙江家乡的冬天十分寒冷,最冷时达到零

下三度甚至四度,那时候屋子里没有暖气。雪天里我穿着单薄的球鞋去上学,放学回家时

双脚已经麻木,我把穿着球鞋的双脚架在煤球炉的边沿,烤火取暖,让双脚重新获得存在

感。几次烤火成功之后,因为大意,右脚球鞋的胶底烧着了,我跳起来踩灭火焰,烧焦的

鞋底有了一个无法弥补的洞。那个冬天我失去了球鞋,靠一双棉鞋行走在雪中雨中,棉鞋

浸湿后不再保暖,我的双脚在寒冷里增加了潮湿的感觉。《在壁炉旁》的旋律柔和安宁,

家人围坐在壁炉旁轻声说话的安静情景清晰可见。在这个温暖的曲子里,我感受到的是相

反方向的童年,一双寒冷孤独的脚走过来的童年。

我的童年里有《入眠》。《入眠》的节奏微微摇晃,摇篮似的摇晃,舒缓的旋律显示

孩子逐渐入睡的过程。中间部分的转调让乐曲短暂地走向另一个方向、一个情绪不稳定的

方向。正是转调的出现,让我回到自己童年的《入眠》。春天或者秋天的童年,尤其是夏

天的童年,天还没有黑,鸟儿还在鸣叫,其他孩子还在奔跑嬉闹,我的父母却逼迫我上床

睡觉,我心里充满委屈,羡慕还在外面玩耍的孩子。心怀不满是我的转调,转调结束后,

我渐渐走入睡眠,越走越深。

《梦幻曲》是这组钢琴套曲的灵魂,所有美好的童年情景汇聚到了这首细腻动人和静

谧甜美的乐曲里,这可能是舒曼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它经常从《童年情景》里脱离出来

,被艺术家们单独演奏,而且改编成各种乐器的独奏曲。我不知道第一次听到是什么时候

什么地点,也不知道听过多少遍,当我知道这是舒曼《梦幻曲》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

:原来它叫《梦幻曲》。

不知道什么原因,刚开始的时候,我听完这首梦幻般和弦的乐曲之后,记忆就会给我

推送过来一个残酷的往事。我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一个同学的父亲自杀身亡,这个同学早

晨背着书包来上学,站在操场的一个角落不停哭泣。我们正在打乒乓球,不是正规的乒乓

球桌,只是一张放在操场边上的长桌子,桌面有几条裂缝,乒乓球落在裂缝上会出现不规

律的变向。长桌中间放着一排砖头,充当球网,我们用的球拍没有胶皮。当时长桌两端各

有十多个同学排队,输了一球的下去,赢球的继续打。我们一边打乒乓球,一边对着那个

哭泣的同学喊叫,让他加入进来。在我们不断喊叫的邀请声里,他哭泣地走过来排队,轮

到他打球的时候仍在哭泣,可是他手感不错,连赢两球。赢下第一个球他不再哭泣,赢下

第二球他笑了,是笑出了声音的笑。

为什么舒曼优美的《梦幻曲》会在我这里勾起这个残酷往事,我想应该是这个往事结

尾时的自然转折,这就是人生旅途上的梦幻曲。这个同学没有像我们那样放下书包,而是

背着书包打球,并且连赢两球,他由衷的笑声在我记忆里响起时,每次都让我感慨生活的

强大,生活能够在悲伤里剪辑出欢乐。

二0二四年六月一日

(选自余华散文集《山谷微风》)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梦幻曲》开篇,后面又说《梦幻曲》是《童年情景》钢琴套曲的灵魂,说明文

章整体上是围绕《梦幻曲》来写童年生活的回忆与思考的。

B.《木马游戏》引发了作者对自己的童年与儿子童年生活的对比,不仅表达了对孩子的羡

慕之情,也反衬出自己童年生活的单调无聊与内心的失落。

C.文章运用细节描写再现了小学时我和同学打乒乓球的情景,语言朴实平易,将读者带入

那段无忧无虑的往昔岁月,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D.文章结尾处提及同学父亲身亡的残酷往事,与《梦幻曲》的情感色彩并不相符,但这一

反差却引发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读来更觉意韵深远。

7.关于文中描述由《在壁炉旁》联想到煤球炉边取暖的情节的这个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壁炉里欢快跳跃的火焰让作者感到温暖,也引发了作者对童年冬日寒冷的回忆。

B.虽然单薄的球鞋并不足以抵御冬天的寒冷,但是潮湿的棉鞋更让作者感到难受。

C.作者将眼前图景与记忆中的童年作对比,突出童年生活的地域差异和时代差异。

D.划线句的描写细腻生动,充满画面感,表达出作者对童年艰苦生活的深刻记忆。

8.文章以音乐为媒介,抒写对童年的回忆、对生活的感悟。请分析这种写作方式的作用。

9.谈及散文集《山谷微风》的写作,余华曾说:“紧张还是放松,都是生活给予的,什么

时候给予什么,是生活的意愿,我们没的选择,只有接受。”从本文看,这句话体现了作

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你简要概括,并结合本文的具体内容与高中教材中作家作品的相关

事例加以解说。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也。少好学,师事同郡谯周,仕蜀为观阁令史。宦人黄皓

专弄威权,大臣皆曲意附之,寿独不为之屈,由是屡被谴黜。遭父丧,有疾,使婢丸药,

客往见之,乡党以为贬议。及蜀平,坐是沉滞者累年。司空张华爱其才,以寿虽不远嫌,

原情不至贬废,举为孝廉。撰《蜀相诸葛亮集》,奏之。除著作郎,领本郡中正。撰魏吴

蜀《三国志》,凡六十五篇。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夏侯湛时著《魏书》,见寿

所作,便坏己书而罢。张华深善之,谓寿曰:“当以《晋书》相付耳。”其为时所重如此

。或云丁仪、丁嚏有盛名于魏,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丁

不与之,竟不为立传。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诸葛瞻又轻寿

o寿为亮立传,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言瞻惟工书,名过其实。议者以此少之。张

华将举寿为中书郎荀勖忌华而疾寿遂讽吏部迁寿为长广太守辞母老不就。元康七年,病卒

,时年六十五。梁州大中正、尚书郎范^等上表曰:“昔汉武帝诏曰:'司马相如病甚,

可遣悉取其书。'使者得其遗书,言封禅事,天子异焉。臣等案:故治书侍御史陈寿作《

三国志》,辞多劝诫,明乎得失,有益风化,虽文艳不若相如,而质直过之,愿垂采录。

”于是诏下河南尹、洛阳令,就家写其书。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二》)

材料二:

肇有人伦,是称家国。史氏有事涉君亲,必言多隐讳,虽直道不足,而名教存焉。其

有舞词弄札,饰非文过,若王隐、虞预毁辱相凌,子野、休文释纷相谢。用舍由乎臆说,

威福行乎笔端,斯乃作者之丑行,人伦所同疾也。亦有事每凭虚,词多乌有:或假人之美

,藉为私惠;或诬人之恶,持报己仇。若王沈《魏录》述贬甄之诏,陆机《晋史》虚张拒

葛之锋,班固受金而始书,陈寿借米而方传。此又记言之奸贼,载笔之凶人,虽肆诸市朝

,投畀豺虎可也。陈氏《三国志•刘后主传》云:“蜀无史职,故灾祥靡闻。”案黄气见

于秣归,群鸟堕于江水,成都言有景星出,益州言无宰相气,若史官不置,此事从何而书

?盖由父辱受髡,故加兹谤议者也。

(节选自刘知几《史通•内篇•曲笔》)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

黑。

张华将举A寿为中书郎B荀勖忌华C而疾寿D遂讽吏部E迁寿为长广太守F辞母G老不就。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认为……好,意动用法,与《鸿门宴》“素善留侯张良”的“善”用法不同。

B.见,指代自己,与《答司马谏议书》“冀君实或见恕也”的“见”用法相同。

C.乎,相当于“于”,与《赤壁赋》“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的“乎”用法不同。

D.文,文章,与《兰亭集序》“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的“文”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宦官黄皓独揽权柄,大臣多攀附逢迎,只有陈寿不屈从。为父守丧期间,陈寿生病,使

婢女伺侯服药引发非议。这些都影响了他的仕途升迁。

B.时人称赞陈寿善于叙写史事,夏侯湛、范■等人也都认可陈寿有记述历史的才能,连天

子也惊异于他的才华,于是派人到他家抄写他的著作。

C.刘知几认为记述历史因为涉及君主、父亲而用词多有隐讳,虽然直道不足,但却维护了

名教。但玩弄文词、诋毁侮辱他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D.《晋书》客观记述了陈寿不秉笔实录而受非议的事实;而《史通》在阐述作者史学观点

的同时,则态度鲜明地批判了陈寿记史时的曲笔行为。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司空张华爱其才,以寿虽不远嫌,原情不至贬废,举为孝廉。

(2)用舍由乎臆说,威福行乎笔端,斯乃作者之丑行,人伦所同疾也。

14.史官由于某种原因,不据事直书,有意掩盖事情真相,谓之曲笔。据材料看,陈寿在

创作史书时亦有曲笔,体现在哪些事例上?请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河北民

王安石

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

老小相依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

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北民家家生男育女,学习耕织,可是一旦朝廷战败便要成为俘虏侍奉敌国。

B.三至八句铺叙河北民所受的“苦辛”,九、十句进一步渲染悲惨愁苦的气氛。

C.目睹河北民的苦难生活,诗人不禁遥想“贞观之治”的美好景象,心生感慨。

D.本诗借助河北民巧妙展现了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局面,体现了现实主义精神。

16.王安石早年创作诗歌学习杜甫,本诗既有几分逼近杜诗的“沉郁”,又有得力于杜诗

“顿挫”的妙处。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新学期伊始,班主任使用《离骚》中“,”两句话,告诉

学生岁月不居、青春易逝,一定要珍惜稍纵即逝的光阴。

(2)秋瑾的“为国牺牲敢惜身”表现出一种以身许国、无私奉献的中国精神,而唐代

高适《燕歌行》中“,"两句写士兵浴血沙场,不为个人功名

,就体现了这种精神。

(3)流水无情亦有情。古人创作诗文,常借流水寓相思离别之伤、生命短暂之慨、盛

衰无常之叹、人生失意之愁等,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近些年来,“新中式”的流行,成为当今社会令人瞩目的现象,从服饰延伸到家居、

饮食、旅行等生活各个领域。“新中式”浪潮带来的是全方位的本土生活复兴。如今中国

生活美学家们,就在践行着茶、香、花、琴、书、画、乐、舞、服、妆各种“美之道”,

从而获得更为幸福的生活。由此来看,“新中式”已从一种崛起的美学风格上升为一种常

态化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追求,并不是单纯为了实用,更有着对美的追求。

“新中式”看似是在复古,(甲)。它并不是要回到那个传统中国,传统当随时代,

要与当今生活相匹配,“新中式”的发展,力求以传统文化外在的“形”来复兴其内在的

“神”。①在创新的过程中,②抄袭成风、缺乏新意的现象必然会出现,③虽然这只是短

期现象,④通过规范产业的方式就可以“开源节流”,⑤开优质之源,节劣质之流,⑥不

必过于激烈的文化批判。

“新中式”的海外传播尚待假以时日,才能获得国际上的普遍认同。可喜的是,如今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穿着汉服到了世界各地,从旅游景区到毕业典礼,都可以看到身着汉服

的身影。如今,中国文化到了“扬帆出海”的时代了,但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并不是去

“送文化”,而是要“种文化”。这一“送”与一“种”,其实有着本质差异,“送文化

”只能消费一时,(乙)。所以,这一轮的文化出海,就是要去海外播撒“新中式”的种

子。在传播之前,还有一份工作亟待完成:那就是选择优质且定型化的“新中式”文化,

这就需要设立“新中式”的各种标准。与此同时,如何打造中国自己“新中式”的文化品

牌和美学品牌,才是A。现在本土只有“新中式”产业的集聚,却没有高品质的品牌

,只有文化形象而缺乏文化内蕴,就难以在世界高端品牌领域中争得B,这是需要

加以改变的现状。

18.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新中式”下定义,不超过50个字。

19.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1.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等流

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2.文中“种文化”的表达很有趣味,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4年5月习近平主席访欧,领导人会谈间习近平主席提到了三句中国古语:“君子和而

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与“相知无远近,万里尚

为邻”。第一句是说君子在与人相处时保持和谐但不随波逐流,坚守中立而不偏倚才是真

正的强大。另两句是说志同道合的人,纵有山海阻隔,亦如比邻一样亲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河北省保定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

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贴条形码区”。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

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

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

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人类本质上不仅是自我中心的,而且还容易陷入社会中心的思维和行为。群体为我们

提供了安全保障,以至于我们将它们的规则、诫命以及禁忌内化了,并不加思考地遵从。

同辈群体特别容易主导我们的生活。我们对群体价值下意识地接受,导致了无意识水平的

标准:“它是真实的,因为我们相信它。”信念似乎没有如此荒唐,但确实有一些人类群

体非理性地将其当成是理性的予以接受。

我们不仅接受我们所属群体的信念体系,而且,也是最重要的,我们是按照这些信念

系统行事的。比如,很多群体从本质上是反智的,群体会期望它的成员坚持任何畸形行为

。比如,一些青年群体期望它的成员用言语和身体虐待群体外的人(以作为具有力量和勇

气的证据);而有些群体在工作周内一起分享午餐,参与传播在同一工作场所中的其他人

的流言蜚语。

除了我们所处的面对面的群体之外,我们还被更大规模的社会力量间接地影响着,这

些社会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社会中的成员关系。比如,在资本主义社会,支配性

的思维就是人们应该尽可能多地挣钱。尽管这种形式的思维可能会引发争论,它鼓励着人

们去接受富人与穷人之间所存在的巨大鸿沟,鼓励人们将其当成是正确的和正常的。

人类从本质上是社会中心性的。我们必须具备这样的观念,那就是因为我们所有人都

是各种社会群体的成员,我们的行为折射了所属群体的诫命和禁忌。我们所有人在或大或

小的程度上,都不加批判地遵从了我们所属群体的规则和期望。当我们认识到这一点时,

我们就可以开始分析和评估我们所遵从的是什么。我们就可以积极地分析我们的同辈群体

,以及那些与我们群体存在联盟关系的群体的规则和禁忌。我们就可以理性地弄清楚群体

的期望,以确定它们在多大程度上是理性的。当我们识别出了非理性的期待时,我们便能

拒绝坚持那些期待所形成的要求。我们就可以将自己归属的群体从那些臭名昭著的非理性

群体转换成更理性的群体。

(摘编自莎伦•白琳等《权衡:批判性思维的探究与应用》,仲海霞译)

材料二:

探究是在不断进行着的讨论或者辩论中发生的。而且这些可以进行探究的辩论,并不

是一下子冒出来的。当一个问题被提出异议或产生争议时,讨论和争辩可能已经存在一段

时间了。很多一度被认为是事实的想法一一例如,原子是最小的物质颗粒,或者哥伦布发

现了美洲大陆,或者女人不具备进行选举投票的智商一一都在新的证据和论证的支持下被

推翻了。历史上的一些持续性的讨论,导致了现在关于各种问题的想法。对于那些现在仍

然存有争议的问题,我们的辩论还将继续下去。因此,具备关于一个问题的争论的历史方

面的知识是很重要的。为了理解导向现有观点的那些论辩,从而能够做出探究所要求的那

种比较性的判断,这样的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认识到我们的知识状态是在不断进化的,对于投入一个探究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因

为我们所知道的东西总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我们从来都不能确定我们是否已经掌握了真

理。因此,我们的判断也总是暂时的。新的信息可能被发现,新的论证可能被提出来,从

而给予我们新的理由修正或者改变我们的观点。这可以发生在社会的层面,比如现在我们

认为奴隶制度是不道德的;也可以发生在学科的层面,比如天文学家拒绝了宇宙的地心说

,而认同日心说。它也可以并且也应该发生在个人的层面。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探究中需

要力图做出一个有充分理由支持的判断,但是,我们同样需要认识到,我们的判断可能是

错的。我们需要认识到我们是可错的,这种认识会使我们抱有一种谦虚的态度、开放的胸

怀,并严肃地考虑跟我们的观点相左的意见。

尽管我们所有的知识都是可错的,然而,对于不同问题的确信程度或者可能得到的确

信程度,还是存在着一些差异。一些问题已经被解决了,比如血液是否在身体中循环、地

球是否绕太阳运动。其他一些则仍然是继续探究的主题,比如宇宙的起源,或者克隆哺乳

动物在伦理上是否说得通。还有其他一些问题一一诸如“正义是什么”这样的哲学问题一

一已经存在了上千年,而且几乎不大可能被彻底解决。而且,就算是对于一些已经解决的

问题,也总是存在着修正的可能性。比如,尽管胃溃疡是由压力导致的这样的观点已经被

细菌学说取代,但现在又有解释认为压力仍然可能是胃溃疡的另外一个原因性因素。

尽管我们的目标是不断增进我们的知识,然而意识到这一点同样重要,即在历史上知

识并不总是以线性的、进步的方式演化的。例如,一些古老的文化中关于女性地位的观点

,我们现在看来会觉得比后来的欧洲文明中的观点更为进步。从而,批判性评价至关重要

O

对我们自己的观点仔细地、以批判性的眼光进行评价,将有助于在探究中保持开放性

o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重要的是意识到我们观点中存在的弱点。大概没有什么立场是毫无

错误或者弱点的,不管它有多么周到。认识到这些弱点,标志着我们以一种公平和开放的

方式考虑我们自己的观点。而且,在辩论中公开地承认弱点,这反映出一种想要寻求最佳

观点的态度,而不是无论如何都要赢。

(摘编自莎伦•白琳等《权衡:批判性思维的探究与应用》,仲海霞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群体为其成员提供安全保障,并从思想和行为上影响个体,可能导致个体做出反智行为

以满足所属群体的期望。

B.社会力量间接影响个体,如资本主义社会支配性思维鼓励人们接受贫富的巨大差距,并

把它当成是正确的和正常的。

C.材料二第一段举“原子是最小的物质颗粒”等三个想法后来被推翻了的例子,是为了证

明我们的知识是可错的。

D.批判性探究不仅应考虑其社会、历史、学科等方面因素,还要审视自己的观点,认识到

自己的判断可能是错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易内化并遵从所属群体的规则,因此个体思维常受群体影响而缺乏独立性。

B.我们只有把所属的非理性群体转为理性群体,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和评估同辈。

C.探究在辩论中发生,既可能帮助我们暂时解决一个问题,也可能带来新的问题。

D.知识演化的方式并不总是线性和进步的,后来的观点有时并不优于原来的观点。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的观点的一项是()

A.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提出“仁爱”“礼制”等思想,影响深远。

B.屠呦呦历经多年探索,不断修正观点,发现青蒿素的抗疟功效。

C.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其理论至今仍被物理学界广泛认可和接受。

D.企业在市场调研后,根据消费者反馈调整产品策略以适应市场。

4.材料二第二、三段多处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请简要分析其特点和效果。

5.学校即将举办一场以“批判性思维与个人成长”为主题的辩论赛,正方观点为“批判性

思维对个人成长不可或缺”,反方观点为“批判性思维对个人成长并非不可或缺”。假设

你是正方辩手,请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设计一个用于反驳反方观点的辩论提纲。要求:

至少提出两个分论点。

【答案】1.C2.B

3.B4.

①选择贴近生活的事例,便于读者理解。

②选用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增强文章说服力。

③围绕一个论点多个事例组合,内容丰富且具有说服力。

5.

示例:

①不具备批判性思维意识和能力,人们极容易被社会和所属群体裹挟,盲从他人并做出错

误决策。

②不具备批判性思维意识和能力,人类就无法挑战、修正并增进自己的知识,不利于个人

成长。

【解析】

【导语】这两则材料探讨了人类思维和行为受制于群体和社会力量的现象,及探究和批判

性思维的重要性。第一则材料强调了群体对个体行为和观念的无意识影响,倡导反思和理

性判断,以改进非理性思维。第二则材料论述了知识的动态演化过程,指出批判性思维和

探究的重要性,需要具备承认错误的开放心态,以迎接新的信息和观点。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是为了证明我们的知识是可错的”错误。由原文“对于那些现在仍然存有争议的问题

,我们的辩论还将继续下去。因此,具备关于一个问题的争论的历史方面的知识是很重要

的”,可知这例子是为了证明探究是在不断进行着的讨论或者辩论中发生的,具备相关历

史知识是很重要的。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推断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B.“只有把所属的非理性群体转为理性群体,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和评估同辈”错误。根

据原文“当我们识别出了非理性的期待时,我们便能拒绝坚持那些期待所形成的要求。我

们就可以将自己归属的群体从那些臭名昭著的非理性群体转换成更理性的群体”可知,只

有当我们分析评估群体规则、识别并拒绝非理性要求,我们的群体才能转为理性群体;选

项中将前提与结果倒置。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重点论述知识的动态演化过程,强调批判性思维和探究的重要性。

A.强调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及其影响,并未体现批判性思维和不断探究的过程,与材料二的

观点不契合。

B.体现了科学家在科研过程中不断探究、修正观点,最终取得突破的过程,与材料二的观

点一致;同时,屠呦呦的科研过程也隐含了对知识的批判性评价,因为她需要不断评估和

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方法,以找到正确的答案。

C.强调知识的正确性和持久性,不符合材料二的观点。

D.虽然体现了对市场的反馈和调整,但并未涉及到知识的探究、可错性或批判性评价,不

符合材料二的观点。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和论证效果的能力。

①选择贴近生活的事例,比如血液是否在身体中循环,尽管胃溃疡是由压力导致的这样的

观点已经被细菌学说取代,但现在又有解释认为压力仍然可能是胃溃疡的另外一个原因性

因素;这些例子和人的身体息息相关,在生活中会不可避免的碰到和讨论,因此更能引起

兴趣,更便于读者理解。

②选用具有代表性的事例,比如现在我们认为奴隶制度是不道德的,比如天文学家拒绝了

宇宙的地心说,而认同日心说;“奴隶制”、“地心说”和“日心说”这些在人类历史上

都是著名的探究实例,非常典型,列举这些代表性事例,更加详实权威,增强文章说服力

③围绕一个论点多个事例组合,如为了论证“我们的判断也总是暂时的。新的信息可能被

发现,新的论证可能被提出来,从而给予我们新的理由修正或者改变我们的观点”,分别

从社会层面,如现在我们认为奴隶制度是不道德的;学科层面,如天文学家拒绝了宇宙的

地心说,而认同日心说;个人层面,如每个人在自己的探究中需要力图做出一个有充分理

由支持的判断,但要认识到自己的判断可能是错的这三个角度举例;使得文章内容丰富,

更能说明事理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探究某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示例:

①材料一认为人类本质上易陷入社会中心的思维和行为,会不加批判地遵从所属群体的规

则和期望。如一些群体可能存在反智行为,若我们缺乏批判性思维,就可能盲目跟从,做

出不理性的行为。而拥有批判性思维,我们就能分析和评估所遵从的群体规则,识别出其

中非理性的期待并拒绝坚持;因此,如果不具备批判性思维,人们就容易被社会和所属群

体裹挟,盲目跟从他人,并做出错误决策和行为。

②材料二认为我们的知识状态是在不断进化的,且所有知识都是可错的。在个人成长过程

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和观点,若没有批判性思维,我们可能会一味地接受既有

观点,而无法发现其中的错误或不足。但当我们运用批判性思维时,就会像屠呦呦发现青

蒿素那样,在不断的探究中,根据新的信息和论证,修正自己的观点,完善知识体系,从

而实现个人知识的不断增长;因此,如果不具备批判性思维,人就容易在老旧观点里难以

发现不足,不能及时修正并增进自己的知识,这显然不利于个人成长。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童年情景

余华

应该是《梦幻曲》指引我进入《童年情景》的,这是舒曼二十八岁时创作的钢琴套曲

,十三首迷人的标题小曲勾起一个个不一样的童年,人们的童年情景因此回来,我的也回

来了。

我的童年里没有木马游戏,我第一次见到木马是我儿子骑在上面,转了一圈又一圈,

前后左右是其他孩子骑在高高低低的木马上,那是在北京石景山游乐场。尽管如此,旋律

生动的《木马游戏》仍然让我想到自己拿着弹弓去偷袭树枝上叽叽喳喳的麻雀,这是我的

童年游戏。没有一次成功,每次弹弓射出的石子,不是打中树干就是擦着树叶飞去,麻雀

腾空飞散,逃之夭夭,我一次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有一次射偏后

打碎一户人家的窗玻璃,轮到我逃之夭夭。那么多年过去后,《木马游戏》里的琴键之声

,让我的情绪转化成思绪,回到童年的玻璃破碎声中。

我的童年里也没有壁炉,我第一次见到壁炉是三十五岁首次出国在巴黎的一家餐厅里

O我凝视壁炉里欢快跳跃的火焰,想到童年时煤球炉里烧红的煤球,火焰在煤球炉里没有

欢快的样子,它不会跳跃,只会上升。然后我告诉坐在身旁的一位法国汉学家,在我童年

的时候,火不用来取暖,只用来做饭烧水。我说浙江家乡的冬天十分寒冷,最冷时达到零

下三度甚至四度,那时候屋子里没有暖气。雪天里我穿着单薄的球鞋去上学,放学回家时

双脚已经麻木,我把穿着球鞋的双脚架在煤球炉的边沿,烤火取暖,让双脚重新获得存在

感。几次烤火成功之后,因为大意,右脚球鞋的胶底烧着了,我跳起来踩灭火焰,烧焦的

鞋底有了一个无法弥补的洞。那个冬天我失去了球鞋,靠一双棉鞋行走在雪中雨中,棉鞋

浸湿后不再保暖,我的双脚在寒冷里增加了潮湿的感觉。《在壁炉旁》的旋律柔和安宁,

家人围坐在壁炉旁轻声说话的安静情景清晰可见。在这个温暖的曲子里,我感受到的是相

反方向的童年,一双寒冷孤独的脚走过来的童年。

我的童年里有《入眠》。《入眠》的节奏微微摇晃,摇篮似的摇晃,舒缓的旋律显示

孩子逐渐入睡的过程。中间部分的转调让乐曲短暂地走向另一个方向、一个情绪不稳定的

方向。正是转调的出现,让我回到自己童年的《入眠》。春天或者秋天的童年,尤其是夏

天的童年,天还没有黑,鸟儿还在鸣叫,其他孩子还在奔跑嬉闹,我的父母却逼迫我上床

睡觉,我心里充满委屈,羡慕还在外面玩耍的孩子。心怀不满是我的转调,转调结束后,

我渐渐走入睡眠,越走越深。

《梦幻曲》是这组钢琴套曲的灵魂,所有美好的童年情景汇聚到了这首细腻动人和静

谧甜美的乐曲里,这可能是舒曼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它经常从《童年情景》里脱离出来

,被艺术家们单独演奏,而且改编成各种乐器的独奏曲。我不知道第一次听到是什么时候

什么地点,也不知道听过多少遍,当我知道这是舒曼《梦幻曲》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

:原来它叫《梦幻曲》。

不知道什么原因,刚开始的时候,我听完这首梦幻般和弦的乐曲之后,记忆就会给我

推送过来一个残酷的往事。我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一个同学的父亲自杀身亡,这个同学早

晨背着书包来上学,站在操场的一个角落不停哭泣。我们正在打乒乓球,不是正规的乒乓

球桌,只是一张放在操场边上的长桌子,桌面有几条裂缝,乒乓球落在裂缝上会出现不规

律的变向。长桌中间放着一排砖头,充当球网,我们用的球拍没有胶皮。当时长桌两端各

有十多个同学排队,输了一球的下去,赢球的继续打。我们一边打乒乓球,一边对着那个

哭泣的同学喊叫,让他加入进来。在我们不断喊叫的邀请声里,他哭泣地走过来排队,轮

到他打球的时候仍在哭泣,可是他手感不错,连赢两球。赢下第一个球他不再哭泣,赢下

第二球他笑了,是笑出了声音的笑。

为什么舒曼优美的《梦幻曲》会在我这里勾起这个残酷往事,我想应该是这个往事结

尾时的自然转折,这就是人生旅途上的梦幻曲。这个同学没有像我们那样放下书包,而是

背着书包打球,并且连赢两球,他由衷的笑声在我记忆里响起时,每次都让我感慨生活的

强大,生活能够在悲伤里剪辑出欢乐。

二0二四年六月一日

(选自余华散文集《山谷微风》)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梦幻曲》开篇,后面又说《梦幻曲》是《童年情景》钢琴套曲的灵魂,说明文

章整体上是围绕《梦幻曲》来写童年生活的回忆与思考的。

B.《木马游戏》引发了作者对自己的童年与儿子童年生活的对比,不仅表达了对孩子的羡

慕之情,也反衬出自己童年生活的单调无聊与内心的失落。

C.文章运用细节描写再现了小学时我和同学打乒乓球的情景,语言朴实平易,将读者带入

那段无忧无虑的往昔岁月,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D.文章结尾处提及同学父亲身亡的残酷往事,与《梦幻曲》的情感色彩并不相符,但这一

反差却引发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读来更觉意韵深远。

7.关于文中描述由《在壁炉旁》联想到煤球炉边取暖的情节的这个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壁炉里欢快跳跃的火焰让作者感到温暖,也引发了作者对童年冬日寒冷的回忆。

B.虽然单薄的球鞋并不足以抵御冬天的寒冷,但是潮湿的棉鞋更让作者感到难受。

C.作者将眼前图景与记忆中的童年作对比,突出童年生活的地域差异和时代差异。

D.划线句的描写细腻生动,充满画面感,表达出作者对童年艰苦生活的深刻记忆。

8.文章以音乐为媒介,抒写对童年的回忆、对生活的感悟。请分析这种写作方式的作用。

9.谈及散文集《山谷微风》的写作,余华曾说:“紧张还是放松,都是生活给予的,什么

时候给予什么,是生活的意愿,我们没的选择,只有接受。”从本文看,这句话体现了作

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你简要概括,并结合本文的具体内容与高中教材中作家作品的相关

事例加以解说。

【答案】6.D7.C

8.①钢琴曲作为线索,勾连了多个关于童年的场景和事件,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内容更

加丰富多元。

②文章巧妙地运用音乐的情感转折来表达情感变化,突出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的多重情感和

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③文章将钢琴曲与童年回忆相结合,让读者在文字中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营造出了一种

独特的艺术氛围,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9.①这句话体现了作者面对生活的随遇而安、不气馁、不抱怨的人生态度。或:这句话体

现了作者面对生活的磨难,能坦然接受,能够“在悲伤里剪辑出欢乐”的人生态度。

②作者的童年游戏只是用弹弓偷袭麻雀,但回忆时还能感受到当时释放儿童天性的快乐,(

或:文中写一个同学在家庭遭遇变故后,哭泣着打乒乓球,并重拾笑容的情节,)体现了学

会接受现实并从中寻找快乐的人生态度。

③史铁生在地坛中坐着轮椅独自度过绝望而漫长的岁月,最终和命运和解,并从中找到了

生命的意义。(或:苏轼“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陷入仕途低谷,却最终以“一蓑烟雨任

平生”的超脱态度完成了自我的精神救赎。)这也是一种坦然面对、从容接受的人生态度。

【解析】

【导语】作者由舒曼的钢琴套曲《童年情景》中的《木马游戏》《在壁炉旁》《入眠》《

梦幻曲》这几首小曲,而引发自己的童年生活回忆。尽管自己的童年缺乏这些曲子中描绘

的细节,但每首乐曲都唤起了不同的记忆,比如打碎玻璃的童年游戏、冬日煤球炉旁取暖

的经历、童年入睡的不情愿以及目睹同学父亲去世后的乐观片段。这些记忆让他深切感受

生活的丰富与强大,蕴含着悲欢交织的人生哲理。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文章整体上是围绕《梦幻曲》来写童年生活的回忆与思考的”错,从整体看,文章重

点围绕《梦幻曲》展开,同时还有《木马游戏》《在壁炉旁》《入眠》三支曲子。

B.“也反衬出自己童年生活的单调无聊与内心的失落”错,作者用弹弓偷袭麻雀,虽然有

打碎玻璃的惊恐,但整体上反映了释放儿童天性的快乐。

C.“无忧无虑的往昔岁月”错,小学时我和同学打乒乓球的情节不能说明童年生活的无忧

无虑,而是表现了“生活能够在悲伤里剪辑出欢乐”。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C.“眼前图景”错,应该是钢琴曲描绘的图景;“突出童年生活的地域差异和时代差异”

错,对比突出的是别人的童年和我的童年的不同,而不是地域差异与时代差异。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构思技巧的能力。

作者将音乐与回忆相互交融,写法独特新颖,分析这种写法的效果,可以从结构作用、情

感主题以及阅读效果等角度思考。

①结构上,文章通过《梦幻曲》《木马游戏》《在壁炉旁》《入眠》这几首钢琴曲,而唤

起不同的童年记忆:如《木马游戏》引出童年的游戏经历,如弹弓打鸟的趣事;《在壁炉

旁》让作者回忆起冬日取暖的生活细节;《梦幻曲》更是承载了生活中悲喜交加的事件。

这样一来,音乐不仅是文章内容的载体,也成了文章的结构线索,通过音乐,凝聚了不同

的体验和回忆,巧妙而新颖,如串珠成链,避免了因为自由联想带来的散乱,使文章结构

更加紧凑、内容更加丰富多元。

②情感上,每首音乐都蕴含着特定的情感色彩,能够引发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感悟,如《木

马游戏》唤起了作者童年顽皮、尝试偷袭麻雀却屡遭失败的无奈,而《梦幻曲》则在残酷

现实中引发出对欢乐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力量的感叹。作者借助舒曼《童年情景》中的这

些音乐作品,将听觉体验转化为文字叙述,唤起了对个人成长经历中不同片段的怀念与感

悟,突出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的多重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③阅读效果上,音乐作为媒介,激发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并通过具体的音乐曲目联想

到不同的童年情景,这种方式赋予了文章一种交响乐般的结构,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氛

围,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在音乐与文字的交融中,感受作者对人生经历的细

腻描绘和深刻思考,进而增强情感的共鸣和记忆的深刻性。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

①首先理解、分析余华的这句话,提炼出其中的深刻内涵。这句话中的“紧张”和“放松

”,象征着生活中的困境与安逸、挑战与舒适等各种状况,无论生活带来什么,我们都无

法选择或改变其发生,只能接受并调整自己的状态去应对。作者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一种

顺应生活的态度,强调对生活给予的任何情况都要坦然接受,都要积极面对生活。

②其次结合文本内容,概括文中体现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在文中用音乐串联了他

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既写到了童年物质匮乏、生活艰难的苦涩,也有对童年快乐的怀念。

从全文看,生活给予了他“紧张或放松”,无论是弹弓打鸟的趣事,还是冬日取暖的生活

细节,亦或是一位同学遭遇父亲去世却能够在哭泣之后“笑出了声音”,生活中总是有许

多悲喜交加的事件。作者于文字间流露出坦然接受的态度,并抒发了“生活能够在悲伤里

剪辑出欢乐”的感慨,即学会接受现实并从中寻找快乐的人生态度。

③最后是从教考衔接角度,结合高中教材中的相关事例,进行印证分析。高中教材中,体

现积极、坦然面对人生起伏的事例较多,如《我与地坛》,史铁生横遭变故,他的世界顿

时由五彩斑斓变得黯淡无光,只有地坛成了他的慰藉。他执着于探寻生命的意义,坦然面

对和接受现实,最终参悟,和命运和解,从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又如苏轼“乌台诗案”

后被贬黄州,面对被大浪淘洗的历史人物与荡然无存的丰功伟绩,他破译了水与月中蕴含

的哲理,消解了“拣尽寒枝不肯栖”的惊惶,放下生命中的痛楚,坦然面对、从容接受,

“一尊还酹江月”“一蓑烟雨任平生”,成就了独一无二的苏东坡。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也。少好学,师事同郡谯周,仕蜀为观阁令史。宦人黄皓

专弄威权,大臣皆曲意附之,寿独不为之屈,由是屡被谴黜。遭父丧,有疾,使婢丸药,

客往见之,乡党以为贬议。及蜀平,坐是沉滞者累年。司空张华爱其才,以寿虽不远嫌,

原情不至贬废,举为孝廉。撰《蜀相诸葛亮集》,奏之。除著作郎,领本郡中正。撰魏吴

蜀《三国志》,凡六十五篇。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夏侯湛时著《魏书》,见寿

所作,便坏己书而罢。张华深善之,谓寿曰:“当以《晋书》相付耳。”其为时所重如此

o或云丁仪、丁廛有盛名于魏,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丁

不与之,竟不为立传。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诸葛瞻又轻寿

o寿为亮立传,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言瞻惟工书,名过其实。议者以此少之。张

华将举寿为中书郎荀勖忌华而疾寿遂讽吏部迁寿为长广太守辞母老不就。元康七年,病卒

,时年六十五。梁州大中正、尚书郎范^等上表曰:“昔汉武帝诏曰:'司马相如病甚,

可遣悉取其书。'使者得其遗书,言封禅事,天子异焉。臣等案:故治书侍御史陈寿作《

三国志》,辞多劝诫,明乎得失,有益风化,虽文艳不若相如,而质直过之,愿垂采录。

”于是诏下河南尹、洛阳令,就家写其书。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二》)

材料二:

肇有人伦,是称家国。史氏有事涉君亲,必言多隐讳,虽直道不足,而名教存焉。其

有舞词弄札,饰非文过,若王隐、虞预毁辱相凌,子野、休文释纷相谢。用舍由乎臆说,

威福行乎笔端,斯乃作者之丑行,人伦所同疾也。亦有事每凭虚,词多乌有:或假人之美

,藉为私惠;或诬人之恶,持报己仇。若王沈《魏录》述贬甄之诏,陆机《晋史》虚张拒

葛之锋,班固受金而始书,陈寿借米而方传。此又记言之奸贼,载笔之凶人,虽肆诸市朝

,投畀豺虎可也。陈氏《三国志•刘后主传》云:“蜀无史职,故灾祥靡闻。”案黄气见

于桃归,群鸟堕于江水,成都言有景星出,益州言无宰相气,若史官不置,此事从何而书

?盖由父辱受髡,故加兹谤议者也。

(节选自刘知几《史通•内篇•曲笔》)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

@0o

张华将举A寿为中书郎B荀勖忌华C而疾寿D遂讽吏部E迁寿为长广太守F辞母G老不就。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认为……好,意动用法,与《鸿门宴》“素善留侯张良”的“善”用法不同。

B.见,指代自己,与《答司马谏议书》“冀君实或见恕也”的“见”用法相同。

C.乎,相当于“于”,与《赤壁赋》“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的“乎”用法不同。

D.文,文章,与《兰亭集序》“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的“文”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宦官黄皓独揽权柄,大臣多攀附逢迎,只有陈寿不屈从。为父守丧期间,陈寿生病,使

婢女伺侯服药引发非议。这些都影响了他的仕途升迁。

B.时人称赞陈寿善于叙写史事,夏侯湛、范II等人也都认可陈寿有记述历史的才能,连天

子也惊异于他的才华,于是派人到他家抄写他的著作。

C.刘知几认为记述历史因为涉及君主、父亲而用词多有隐讳,虽然直道不足,但却维护了

名教。但玩弄文词、诋毁侮辱他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D.《晋书》客观记述了陈寿不秉笔实录而受非议的事实;而《史通》在阐述作者史学观点

的同时,则态度鲜明地批判了陈寿记史时的曲笔行为。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司空张华爱其才,以寿虽不远嫌,原情不至贬废,举为孝廉。

(2)用舍由乎臆说,威福行乎笔端,斯乃作者之丑行,人伦所同疾也。

14.史官由于某种原因,不据事直书,有意掩盖事情真相,谓之曲笔。据材料看,陈寿在

创作史书时亦有曲笔,体现在哪些事例上?请简要概括。

【答案】10.BDF

11.D12.B

13.

(1)司空张华欣赏他的才华,认为他虽然不能远避嫌疑,但推究情理不至于被贬黜废弃,

于是推举(他)为孝廉。

(2)(史料)取用或放弃全凭主观猜测,奖惩在自己的笔下执行,这是作者的丑恶行径,

是人们共同厌恶的。

14.

①因要米不得,陈寿不为享有盛名的丁仪、丁廛立传。

②为诸葛亮立传时,陈寿因私怨贬低诸葛亮和诸葛瞻的才学。

③陈寿因父亲受刑一事在《三国志•刘后主传》中谤议蜀国没有史官,史实记载不详。

【解析】

【导语】本文选自《晋书》和《史通》,介绍陈寿才华出众但仕途坎坷,因不迎合权贵而

屡遭挫折。著有《三国志》,为后世称道,但因其父受辱、与米案相关,被部分学者如刘

知几指责曲笔。材料一呈现陈寿的为人与成就,肯定其贡献;材料二则批评其历史记述的

不实之处。二者评价中存在矛盾,反映了历代对史学工作的不同标准和争议。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张华将荐举陈寿做中书郎,荀勖因忌恨张华而讨厌陈寿,便暗示吏部改任陈寿为长

广太守。陈寿以母亲年老推辞不就职。

“张华”是主语,“举”是谓语,“寿为中书郎”是宾语,结构完整,句意清晰,在B处断

开;

“荀勖”是主语,“忌华而疾寿”是并列结构,作句子的谓语和宾语,结构完整,在D处断

开;

“讽吏部迁寿为长广太守”是动宾结构,承前省略主语“荀勖”,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

,在F处断开。

故选BDF。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认为……好;/与人交好。句意:张华认为他写的很好。/一向与留侯张良交好。

B.正确。句意:你送一千斛米给我。/希望你或许能够原谅我。

C.正确。相当于“于”,介出对象;/形容词词尾。句意:明辨政治得失。/山峰和江河相

互盘绕,草木茂盛苍翠。

D.错误。意思不同,文中“文”,动词,掩饰;/文章。句意:粉饰、掩盖过失、错误。/

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连天子也惊异于他的才华”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