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盟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册11月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深圳市盟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册11月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深圳市盟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册11月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深圳市盟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册11月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深圳市盟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册11月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

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

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上册。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逻辑,是有效思维的判断标准。要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必须讲逻辑。语文教学该如何讲逻辑?重要

的是要让逻辑思维训练和学习任务紧密结合,向教学过程自然渗透。

文本解读常常需要在语境中推断词义,这种方法运用得好,既是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又是逻辑推

理的示范或训练。如《史记•刺客列传》中写荆轲竭力劝说燕太子丹允许他取樊於期的人头献给秦王时,

有这样一句话:“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

句中的“乃”翻译为“就”还是“才”?翻译为“才”在语意上是说得通的,但是,仔细推敲,就会

发现不甚合理:“才”表示必要条件,即没有樊於期的人头就肯定杀不了秦王,但有了樊於期的人头也未必

杀得了秦王;“就”表示充分条件(有了前面的条件就一定有后面的结果),即有了樊於期的人头就一定杀

得了秦王(当然,这也意味着要杀秦王可能未必要取樊於期的人头)。荆轲面对''不忍”的太子,一定要勾

画出杀秦王高度可能的愿景才行,从这一点来看,翻译成“就”要比“才”合理。在文本解读中抓住几例

像这样的逻辑推理和学生探讨,不仅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还会有助于他们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和心态。

一段话在字面的意思之外可能还隐藏着重要信息,想要捕捉到这些信息,往往需要细致的逻辑推理。

例如:

“(四叔)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

(《祝福》)

根据这段话,可以推理出关于“我”和四叔的重要信息。首先,“我”是新党或支持新党的人;其次,

四叔不仅守旧而且消息闭塞。根据“所骂的还是康有为”的“还”字,可推知康有为等人在当时已算不得

新党了。这点在《祝福》开头的第一句话“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便可得到印证,有新历才谈得上“旧

历”,而启用新历是辛亥革命之后的事情。也就是说,辛亥革命之后,四叔骂新党骂的却还是康有为,足见

其消息闭塞。

另外,逻辑对于写作也是有意义的。中学生写作时大多选择写议论文。在证明某个观点时,可指导学

生想象一个“虚拟论敌”。这位“论敌”可能会针对论点举出反例或从论点推出错误,也可能会质疑论据及

隐含前提的可靠性,抑或指出论证中存在的逻辑问题。面对这些,我们需要再进一步考虑怎样使自己的论

证免于受到攻击或能抵御攻击。

例如,让学生构思“兼听则明”的论文提纲,可以先让他们找出反例,再让他们限定前提、构建框架。

反例可以有“三人市虎”“父子骑驴”,表明听得越多越糊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仅仅听“宫妇左右”

“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评价还不能形成正确认知,可李世民有时只听魏征一个人的建议就够了。学生

可在充分思考以上反例的基础上指出论证关键——“兼听”在“多”,更在“异”(听到不同观点),并由此

限定前提——听者要有胸怀,善辨别,从而总结出“兼听则明”的原则——独立思考,为我所用。

逻辑,说到底是对有效思维规则的概括,学生努力遵守逻辑来思考,就仿佛在聆听高于自己的声音,

心灵会逐步走向作品的核心,甚至拓展出未曾有过的境界,生成未曾有过的观点。

(摘编自徐飞《讲逻辑,把语文思维教育落到实处》)

材料二:

无数生动的例证足以说明,如果不具备起码的逻辑知识,人就容易被谬误和诡辩所糊弄,就不能清晰、

有条理地思考和说理,就容易做出错误的选择。先看几个简单的例子:

例1:如果我想出国工作,我就必须学好外语;我不想出国工作,所以,我不必学好外语。

这个推理是不正确的,因为“想出国工作”只是“必须学好外语”的充分条件,却不是必要条件。随

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也随着中国搞市场经济,有许多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有许多外国人来中国工作

或经商,即使有些人不出国,也有很多机会与外国人打交道或做生意,因此,若可能的话,仍有必要学好

某门外语。

例2:你不能证明你没有患癌症,因此,你患了癌症。我这里有治疗癌症的特效药,你赶快掏钱买吧。

你的命都快要没了,捂着那些钱有什么用?

例2犯有“诉诸无知”的错误,即错误的前提:断定一件事物是正确的,只需因为它未被证明是错误;

或断定一件事物是错误的,只需因为它未被证明是正确。这是骗子的逻辑,是不正确的推理,就像下面这

个不正确的推理一样:“你不能证明你没有犯案,因此,这件罪案就是你干的。”司法上有“无罪推定”原

则:除非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一个人犯罪,否则那个人就是无罪的。

下面看著名的“美诺悖论"j':

(1)或者你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或者你不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

(2)如果你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研究是不必要的。

(3)如果你不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研究是不可能的。

(4)所以,研究或者是不必要的,或者是不可能的。

仅从字面看,(1)(2)(3)三个前提似乎都是正确的,但问题在于(1)中“你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

这个推定是有歧义的:

(A)你知道你要研究的那个问题。

(B)你知道你要研究的那个问题的答案。

在(A)的意义上,(3)是真的,但(2)却是假的;在(B)的意义上,(2)是真的,但(3)却是假

的。故(2)(3)两个前提不在同一种意义上为真。从一对真的前提,即(2B)和(3A),却推不出任何结

论,因为它们说的不是一回事。

(摘编自陈波《中学生应该学点逻辑》)

【注】美诺悖论:古希腊一位富家子弟美诺在与苏格拉底对话中提出的一个论证,记载于《柏拉图对

话集•美诺篇》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语文教学讲逻辑,重要的是让逻辑思维训练和学习任务紧密结合,要多安排逻辑思维学习任务。

B.材料一中使用《史记•刺客列传》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在语境中推断词义是解读文本的好办法。

C.如果一个人擅长诡辩,说明他不具备起码的逻辑知识,因此不能清晰、有条理地思考和说理。

D.材料二例1错在把充分条件误认为必要条件;例2“诉诸无知”错在推断时故意将未知当依据。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二都是以逻辑为论证话题,但前者重在从老师角度谈教法,后者重在从生活角度谈辨识。

B.通过对《祝福》中“还”字进行语义挖掘,既可一窥当时的政治形势,又可知鲁四老爷的守旧闭塞。

C.在写作议论文时,想象一个攻击性的“虚拟论敌”,可以帮助我们完善自己的论点、论据和论证。

D.根据材料二对“美诺悖论”的阐释,可以判断中国古代“自相矛盾”的推理过程符合这一特征。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虚拟论敌”反驳“玩物丧志”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玩物一定丧志吗?不玩物就不丧志吗?

B.玩物会丧志,所以人不应该有喜好。

C.宋代著名理学家程颖认为博闻强识是“玩物丧志”。

D.文学编辑马未都沉迷于收藏,后来成为著名的收藏家。

4.逻辑谬误常常会发生,著名的“濠梁之辩”中就出现了逻辑谬误,很多人都指摘庄子偷换概念,却忽视

了惠子的逻辑谬误,请简要分析“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这句话的

逻辑谬误。(4分)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狄更斯

当清晨我苏醒的时候,我的脚异常疼痛,全身都僵硬了。我知道,我若想到达目的地,今天就不能再

走那么多路了。因此我那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卖掉我的外套。我把外套脱了下来,试着学习没有外套应该怎

么生活。我用胳膊夹起外套,开始挨个儿地去收衣服的店看。

那个地方可是一个最理想的买卖旧衣的地方,那儿的旧衣店多极了,而且店老板都站在门口等待着顾

客。但他们的店门口大多挂着一两件威风的带着肩章的军衣,因而我被他们的排场给吓住了。我来回走了

好几趟,也没敢把我的外套拿出来。

由于胆怯,我只能更加注意那种不起眼的店铺。终于,在一条肮脏小街的拐角,我看中了一家店。店

旁的围墙边长着有刺的尊麻,店里到处挂着旧水手服。此外还有几张床、生锈的枪,还有一些用油布做的

帽子和几个装满了生锈钥匙的盘子,那些钥匙什么样的都有,足以打开这世间所有的门。

我小心翼翼地走进这间又低又小的屋子,屋子里有一扇窗,但上面却挂着衣服,反倒让店里的光线显

得更阴暗。我的心从进来时就一直打着鼓。突然,一个丑陋不堪的老头从一个很脏的小屋中冲了出来,一

把抓住我的头发。他长得实在是太可怕了,他的下半截脸上长满了斑白的胡子,身上的法兰绒背心脏得要

命,而且带着一身的酒气。在他刚出来的那个像窝一样的屋里,放着一张被缝满了补丁的床单盖着的床,

屋里也有一扇小窗子,窗外是尊麻和一头病了腿的驴。

“喂,你进来干什么?”那老头龊着一嘴的牙问我,那难听的鼻音让人毛骨悚然:''喂,你进来干什么?

喂,噜噜,噜噜!”

他一连串的话,把我吓呆了,尤其是他从嗓子眼里冒出的最后那几个让人听不懂的词,我吓得连话都

不会说了,可是老头却依然揪着我的头发说:“喂,你进来干什么?喂,噜噜!”他好容易才说出最后这个

“噜噜”,他的眼睛差点也给憋出来。

“我想问您一下,"我一边发抖一边说,“您要不要买外套?”

“喂,让我看看吧!”老头叫道,“喂,我的心烧起来了,把外套给我看看!”

说着说着,他放开了鸟爪一般抖动着的、抓着我头发的手,然后戴上了眼镜,我觉得那眼镜也并不能

让他的眼睛明亮多少。

“喂,你准备卖多少钱?”看完后他叫道,“喂,噜噜,你准备卖多少钱!”

“半克朗。”我定了定神说。

“喂,我的心肝,”老头叫道,“喂,我的手和脚,不可以!十八便士。噜噜!”

每当他说这两个字时,他的眼睛都有掉出来的可能。他说话总用一种腔调,就像一阵风,先从底下刮

上来,然后再从上而刮下去,我觉得这么比喻是最恰当的。

“行,”我说道,我为能把衣服顺利卖出去而高兴,“那就十八便士吧!”

“喂,”老头一边把外套扔到架子上,一边叫,“你给我出去!喂,噜噜,别想要钱,换东西吧。”

我这辈子从来没有像这次这么害怕过,可是我还是苦苦哀求他,说我只需要钱,不需要东西。我可以

出去,像他要求的那样,在外边等。我出了房子,找到一个阴凉的角落坐了下来。我在那里坐了不知有多

久,那个角落从阴凉变得有阳光,再从有阳光又变得阴凉,而我就那么呆坐着,等着他出来给我钱。

我现在想,希望再不要与什么酒鬼做生意了。从孩子们写他的话中我才知道:他正是以酒鬼之名名闻

当地的。那些孩子一会儿一会儿地来找他,大声地骂他。这让他非常气愤,于是时不时地冲出来追那些孩

子,而孩子们一见他出来拔腿就跑。他有时气极了,就把我也当作那群孩子中的一个,嘴里嘟嚏着说要把

我撕成八块。可忽然又想起我是谁,便又重新返回屋里。那些孩子看见我衣衫不整,而且又那么耐心和老

实地待在店外面,以为我是这间店里的人,总是朝我扔石头,或用别的方法折磨我。

那个老头用各种方法想让我跟他换东西。他要么拿出根鱼竿,要么拿出一把提琴,要么就是一顶尖尖

的帽子,要么就拿出一根笛子。但我只是那么坐着,对他的要求一概不接受。而且每次都泪流满面地要求

他要么给我钱,要么还我衣服。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从门口露出那张可怕的脸喊道:“喂,再给你两便士,行了吧?”

“不行,”我说,“那样我就要被活活饿死了。”

“喂,我的心肝,那给你三便士,你该走了吧?”

“我真是在等着钱用,要不然你不给都行,”我说,“可我真的需要钱呀!”

“喂,噜——噜!”我真不知该怎么形容他这时的样子,他那奸诈的脑袋从门后探了出来盯着我:“四

便士,总可以了吧?”

我那时是那么的疲惫与困乏,听他说给四便士,便答应了。我用我那发抖的手从他爪子一样的手里接

过了钱。太阳已落山了,我是那么的饿和渴,于是又花了三便士,才恢复了过来。我趁着精神不错,于是

又跛着腿向前走了七英里。

这天晚上,我仍然睡在一堆干草上。我先在小河里泡了泡我的脚,然后用一些凉爽的叶子把它们包好。

然后就躺在草上,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早晨,我发现我走的路两边都是蛇麻地和苹果园,那正是一个

苹果成熟的季节,而在一些蛇麻地中,已经有人在工作了。我被周围的环境深深吸引住了,我决定今晚就

睡在这蛇麻地中,我觉得那一排排被绿叶缠着的杆子就像我的一个个伙伴。

(有删改)

【注】本文选自《大卫•科波菲尔》第十三章。本章内容是,大卫•科波菲尔逃离伦敦,历尽种种坎

坷,最终到达了姨奶奶贝茨小姐的家,并受到了热情款待。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清晨我苏醒的时候,我的脚异常疼痛,全身都僵硬了”“今天就不能再走那么多路了”这几句描写表

明大卫昨天走了很多路。

B.那个地方有很多旧衣店,但是这些店门口大多挂着威风的军衣,大卫被这种排场震慑住了,只好找到街

角一家不起眼的店卖衣服。

C.从孩子们骂店主的话中,大卫得知店主是当地有名的酒鬼,才感到害怕,后悔与酒鬼做生意,但由于缺

钱而又不得不坚持。

D.店主拿走大卫的衣服,把大卫赶出屋子,大卫为了得到钱,一直待在店门口,经过长时间的交涉,终于

得到了四便士。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从第一天早上写到第二天早上,从城里写到乡村,描绘了各类人物形象,全面地展示了当时的社会

风貌。

B.小说中的描写隐含着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如酒鬼对“我”的蛮横态度的描写,以及孩子们对“我”

的态度的描写。

C.“那个角落从阴凉变得有阳光,再从有阳光又变得阴凉”,这一句环境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我”的心理变

化过程。

D.“我觉得那一排排被绿叶缠着的杆子就像我的一个个伙伴”,这句话从儿童的视角来写蛇麻,凸显了大卫

内心的孤独。

7.文章刻画了老头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8.《大卫•科波菲尔》中,大卫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成长为一位卓有成就的作家。从节选的这部分的内

容来看,大卫的行为能给你哪些启示?(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3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五石之瓠

《庄子》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举我大瓠之种,我杪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

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喏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拾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锻手之

药者,世世以济避统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日:'我世世为济湃统,不过数金,今一朝而

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洋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能不锻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济湃'统,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9.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魏王烬我大瓠之种贻:赠送

B.我村之成而实五石树:种植

C.请与之与:给

D.以说吴王说:游说

10.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吾为基无用而搭之/基“恕”乎

B.世世以济僻统为事/不足以事父母

C.聚族画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合抱石木

11.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非不愕然大也

A.自见者不明B.治之于未乱

C.恻隐之心,仁之端也D.蚓无爪牙之利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材料一:

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

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方商君,富国举兵;楚、魏用吴起,战胜穹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

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材料二:

孟子见梁惠王。王日:“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目:“王!何必曰'利'?

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日'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日'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

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

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展。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日'仁

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曰:“晋国①,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

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口:“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誉仁政

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奉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

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

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①晋国:指梁国,即魏国。春秋末期,晋国分为赵、魏、韩三国,所以梁惠王用晋国指代魏国。

13.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用,任用,与《〈老子〉四章》中“有车之用”的“用”意思不同。

B.“富国强兵”的“强”与“战胜弱敌”的“弱”用法不同。

C.施,实行,与《兼爱》中“恶施不孝”的“施”意思相同。

D.事,事奉,与《〈论语〉十二章》中“迩之事父”的“事”意思相同。

1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师从子思,在学成之后,游说齐宣王、梁惠王,但没有成功,后来回到家乡,与学生著书立说。

B.在孟子活动的时代,诸侯致力于“合纵连横”的攻伐谋略,把能攻善伐看作贤能,他们需要商君、吴起

这类人才。

C.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询问孟子将如何有利于梁国,孟子指出梁惠王求利心切的危害,主张要推行仁

义。

D.梁惠王执政时期,对外作战屡屡失败,梁惠王向孟子询问一雪前耻的办法,孟子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15.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16.孟子“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2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7〜18题。

南歌子

苏轼

带酒冲山雨,和衣睡晚晴。不知钟鼓报天明。梦里栩然蝴蝶、一身轻。

老去才都尽,归来计未成。求田问舍①笑豪英。自爱湖边沙路、免泥行。

【注】①求田问舍:据《三国志•陈登传》记载,刘备指责许汜有国士之名,却求田问舍,言无可采,

胸无大志。

1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人带着酒冒雨出门,回来和衣而睡,睡到天亮都浑然不知,可见词人旅行的疲惫。

B.“梦里”两句化用庄周梦蝶的典故,描绘奇幻的梦境,表达了对人生变幻无常的感叹。

C.本词叙事成分较多,与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以抒情为主的风格不同。

D.本词语言明白晓畅、自然贴切,看似不经意写来,而意到语工,营造出清朗空明的意境。

18.本词下片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他人”不论好坏,都能促使我们进步,只要我们能践行《〈论语〉十二章》中所说的“,”

两句话。

(2)《诗经•秦风•无衣》中“”"”“修我甲兵”三句写战士修缮武器装备,整装待发。

(3)古诗词常常会写“望月怀人”,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

(4)人们常常会感到,人生短暂,美好的年华消逝得飞快,正如李白《将进酒》中“,”两

句所描绘的那样。

(5)离别会让人“无语凝噎”,而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两句则表明

生死两隔的两人在梦中重逢更是如此。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大地上,农人和牛在劳作。季节在庄稼的颜色中更替,青了,黄了,又青了,又黄了...此外,天地

似乎再无变化。天地间的人和牛,却在和庄稼一次次的亲密接触中老了。劳务的繁忙,使农民和牛都没有

心力思考,没有时间伤怀,他们坦然接受随时间到来的一切,包括死亡。或许你会以为牛老了以后,与它

朝夕相处的农人会为之伤心许久,但实际上农人却无暇顾及,他们必须赶紧买来一头健壮的牛,接替老牛。

一个农民,一生少不了要送走几头牛。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牛老了,牙口不好了,再拖下去就吃得少

了,干不动了。农人跟不着,.―假算着,…拖延看,一区担忧着,…于是等不了牛在少食中变瘦,咬咬牙就把牛卖

给了屠宰场。

如果你认为杀牛是一种残忍,那是因为你不懂得大地的逻辑,不懂得劳作的逻辑。大地是不会浪费的,

而劳作是讲收成的。当这个逻辑被破坏时,必有生命为之终结,才能有生命因此而存续。越是那些卑微的

角落,生命的出场和退散越干脆利落,没有半点迟疑和留恋。这大地上的人,终究是要像秋后的落叶般变

成草木的肥料,大地上劳作的生灵,死后也要发挥最后的价值。

20.下列选项中,与文中画横线处的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电报称:”……红军长途行军,疲惫不堪,企图进入陕北会合刘志丹……”

B.全县的千河万流,淤塞的河渠,阻水的路基、涵闸……也调查得清清楚楚。

C.“当、当、当……”不久前,关闭了近白日的黄鹤楼重新开门迎客。

D.我想见见您……我……

21.下列选项中的“是”,与文中加点的“是”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他不能辨明是非。B.放的是地方。

C.房子前面是禾场。D.他是送信的。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果写成“农人眼瞅,估算,拖延,又担忧”,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

长征是“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令人感叹的是,长征其实也是“一群年轻人的进发”。

()o就是这群胸怀理想的年轻人,在这条淬火成钢的道路上舍生忘死,抛洒热血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青

春之歌。

①现在有很多年轻人回到踏上长征路,②用脚步与先辈对话,③切身感受这一传奇史诗。④一名20多

岁的网络主播,⑤用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艰苦卓绝的英雄故事,⑥观察长征沿线地区的发展变化。⑦在一

名“95后”大学生重走长征路时,⑧为过去不了解红军的艰辛而流泪。⑨长征精神必将传染一代又一代人,

⑩促使他们探寻走向胜利的密码。

23.下列选项中,填入文中括号内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因为在这支队伍里,大约54%的人是24岁以下的年轻人

B.因为在这支一往无前的队伍里,大约54%的人是24岁以下的年轻人

C.因为24岁以下的年轻人占了这支一往无前的队伍的约54%

D.然而,在这支一往无前的队伍里,大约54%的人是24岁以下的年轻人

24.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

不得改变原意。(6分)

四、写作(60分)

2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在中国历史上,一旦中华民族出现了危机,就会有许许多多英雄挽救民族危亡。在和平年代,中华民

族仍然需要英雄,也涌现了很多英雄。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2024〜2025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A项,”要多安排逻辑思维学习任务”错,原文是“让逻辑思维训练和学习任务紧密结合,向教学过

程自然渗透”。B项,“是为了说明在语境中推断词义是解读文本的好办法”错,原文是“文本解读常常需要

在语境中推断词义,这种方法运用得好,既是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又是逻辑推理的示范或训练”。C项,

“说明他不具备起码的逻辑知识,因此不能清晰、有条理地思考和说理”错,原文是“如果不具备起码的

逻辑知识,人就容易被谬误和诡辩所糊弄,就不能清晰、有条理地思考和说理,就容易做出错误的选择”。

选项强加因果。)

2.D(“可以判断中国古代'自相矛盾’的推理过程符合这一特征”错,材料二提到的“美诺悖论”是从两

个皆真的前提,却推不出任何结论,因为两个看似一个东西的前提说的不是一个概念。“自相矛盾”是指二

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只能一真一假。可见“美诺悖论”和“自相矛盾”不是一个推理过程。)

3.C(A项,”玩物一定丧志吗?不玩物就不丧志吗”是从论点推出错误,属于虚拟论敌。B项,“玩物会

丧志,所以人不应该有喜好”是从论点推出错误,属于虚拟论敌。C项,”宋代著名理学家程颖认为博闻强

识是‘玩物丧志'”,这是程颖对“博闻强识”的一种看法。这没有反驳“玩物丧志”的观点,不属于虚拟

论敌。D.”文学编辑马未都沉迷于收藏,后来成为著名的收藏家”是针对论点举出反例,属于虚拟论敌。)

4.“我非子,固不知子矣”与“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自相矛盾。(2分)前一句惠子表明

自己不知道庄子(是否知道鱼快乐),而后一句惠子明确了庄子不知道鱼快乐,这表明他已经知道庄子不知

道鱼快乐,两句话相互矛盾。(2分)

5.C(“才感到害怕”错,大卫进店,老头说话,就让大卫害怕,并不是从小孩那里得知大卫是当地有名的

酒鬼才感到害怕。)

6.B(A项,“描绘了各类人物形象,全面地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错,小说中描绘的人物较少,并不能

全面反映社会风貌。C项,”形象地写出了‘我’的心理变化过程”错,从阴凉变得有阳光,从有阳光又变

得阴凉的描写,写出“我”等待时间之长,而这个描写体现不出“我”的心理变化过程。D项,”凸显了大

卫内心的孤独”错,这句话写出了大卫内心的愉快。)

7.①衰老肮脏。老头满脸胡子,穿着脏得要命的法兰绒背心,他的店破旧脏乱。②凶横不讲信用。老头不

由分说地抓大卫的头发,与大卫谈好衣服的价格,却不愿意给钱,并将大卫赶出去。(每点2分,若答“贫

穷”“吝啬”“酗酒”等也可酌情给分)

8.①坚持目标,毫不动摇。大卫决定把自己的外套卖掉,为了这个目标,他和店主耐心周旋,软磨硬泡,

直至目标实现。②心怀希望,乐观应对困难。大卫虽然身处困境,但对未来依然充满希望,积极乐观地应

对。从“美美地睡了一觉”,把“一排排被绿叶缠着的杆子”看成“一个个伙伴”可以看出。③讲求方法,

灵活变通。为了卖掉外套,大卫挑选了不起眼的店铺;在和店主讨价还价的过程中,不再坚持十八便士的

价格,使交易得以完成。(每点2分,答任意两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

9.D(说,同“悦”,取悦。)

10.D(A项,代词,他/副词,大概。B项,介词,把/连词,用来。C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

D项,结构助词,的。)

11.C(例句是判断句。A项,宾语前置句。B项,状语后置句。C项,判断句。D项,定语后置句。)

12.用来盛水,它的坚固程度却经不起自身所盛水的压力。把它剖开来做瓢,则瓢宽大而没有什么可盛受

的东西。(“坚”“自举”“弧落”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3.B(“富国强兵”的“强”,使强大;“战胜弱敌”的“弱。使变弱。两者都是使动用法,用法相同。)

14.A(“孟子师从子思”错,根据材料一“受业子思之门人”,师从子思的学生。)

15.他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大王前去讨伐他们,谁能跟大王对抗呢?(“陷溺”“征”

“敌”各1分)

16.①少用刑罚;②减轻赋税;③不夺农时;④让百姓修养德行。(每点0.5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

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

17.B(“表达了对人生变幻无常的感叹”错,根据上片内容,“梦里”两句化用庄周梦蝶的典故,主要表达

词人恬然自适的生活状态,以及对轻松自在生活的热爱。)

18.①“老去”两句表达了词人感慨年岁渐老、才华衰退而“计未成”的苦闷。②“求田”一句写出词人

想要归隐而又担心为英雄豪杰所耻笑的两难心情。③“自爱”两句则表达了对风景的喜爱,表现出轻松、

欣慰的心情。(每点2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

19.(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修我戈矛修我矛戟

(3)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4)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5)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则该空不给分)

20.C(文中画横线处的省略号与C项省略号都表示重复省略。A项,表示引文省略。B项,表示列举省略。

D项,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21.D("而劳作是讲收成的”的“是”与D项中的“是”,动词,表示归类。A项,形容词,对的。B项,

动词,表示合适。C项,动词,表示存在。)

22.原句每个动词后都带“着。表示动作的持续,表现出农人对牛的关注时间长,更能体现牛对农人的重

要性。(3分)“着”延长了语音,使语句停顿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