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琅岐中学2025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福建省福州市琅岐中学2025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福建省福州市琅岐中学2025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福建省福州市琅岐中学2025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福建省福州市琅岐中学2025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福州市琅岐中学2025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化需要创造,创造文化并做出卓越贡献的人,是我们最为景仰的文化名人;而文化的载体是作品,尤其是传诵不衰的不朽名篇。翻开中国思想史、文学史等,无论是战国时的诸子百家、魏晋玄学、宋明理学,还是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有一连串永不忘怀的文化名人和光耀夺目的名篇巨著。在当代,同样需要培养文化名人,需要名篇巨著,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传统的士,主要是儒家讲的君子,应该是在道德上有标准,在文化上有贡献,是立德、立功、立言之人。无论是论语中的“士不可以不弘教,任重而道远”,还是吕氏春秋中的“士之为人,当理不避其难,临患忘利,遗生行义,视死如归”,都是对士的要求。这种要求表现在范仲淹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名言中。一篇《岳阳楼记》,文以人传,人以文传,无论在文化上和人格上都足以垂范后世。而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则把读书人的责任提高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些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的。创造性,是人类活动的本质特征,但不同领域各有特点。技术领域,创造性表现为发明,新工具取代旧工具,新技术取代旧技术;科学领域,表现为发现,发现新的规律,提出新的原理。其进步方式不是取代,而是新领域的拓展和新原理新规律的发现。文化的创造性,既不是取代,也不是新规律的发现,而是原有传统文化的不断积累和创造性转化。恩格斯充分理解文化传承的这个特点,他说,“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发现以后的所有观点的胚胎,萌芽。”当然胚胎、萌芽终究是胚胎、萌芽,还必须不断地积累新的思想和进行创造性转化。在当代世界,完全停止在胚胎、萌芽阶段,重复希腊哲学的命题和思想是不可想象的。在当代中国,完全停留在先人智慧中包含的胚胎和萌芽中,只是“拿来主义",同样是不可想象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根本原则。不能认为凡是能传下来的都是精华,糟粕都被历史淘汰掉了。这种看法说对了一半。留下来的是精华,但也会留下糟粕。因为传统文化的流传和继承并非只决定于文化自身,还在于人的选择,尤其是统治者,他们按照自己的标准进行文化传承和选择。因而文化传统的演变并非与社会无关的文化自身的演变,必然同时会经历一个过滤和筛选的过程。传统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机体,精华与糟粕如水入泥,混在一起。因此继承传统文化不可能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必须经过自己的嘴咀嚼,经过肠胃的消化,即阅读和理解。传统文化中具有民族性、科学性、人民性因素的属于精华,而一切封建的、迷信的、落后的东西是糟粕。(摘编自陈先达《文化自信中的传统与当代》)1.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A.我们敬仰的文化名人创造了文化,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传诵不衰的名篇,成了文化的载体。B.中国思想史和文学史中包含的令人永不忘怀的文化名人和名篇巨著,是后代子孙宝贵的精神财富。C.中国传统的士,即君子,在道德上有标准,在文化上有贡献,将立德、立功、立言作为人生准则。D.古人在文章中,多次对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提出了要求,这种人格精神和文化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A.文章先总后分,论证了知识分子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文化的创造性、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原则。B.文章第二段举例论证了中国传统的士在道德上的标准和在文化上的贡献,及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C.文章论证创造性活动的特点时,将创造性在文化领域的表现与在技术领域和科学领城进行了对比。D.文章认为文化需要创造,这是因为传统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机体,精华与糟粕如水入泥,难以区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恩格斯理解文化传承的特点,所以说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形式中,能发现以后所有观点的胚胎、萌芽。B.文化的创造性需要对传统文化的不断积累和创造性地转化,因此停留在先人智慧中是不可想象的。C.传统文化的流传和继承,不在于文化自身,而在于人的选择,由统治者按照自己的标准进行扬弃。D.对待传统文化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说明糟粕都被历史淘汰了,而能流传下来的都是精华。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知识付费目前主要指知识的接收者为所阅览的知识付出资金的现象,即知识拥有者将知识进行筛选和系统整理之后,通过平台向受众传播,而知识接收者则通过支付资金获得知识。作为适应文化市场需要而出现的文化现象,知识付费更符合移动生产和消费的模式,是媒介技术的发展、用户的知识焦虑、资本对新领域的寻找等“多方合力”的结果。知识付费在当前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中营造了全民学习的氛围,一个知识共同体正在形成。知识传授可转化为市场行为并按市场逻辑进行交易,很显然,这种功利色彩的运作有悖于传统知识生产、传播、接受的逻辑。就碎片化的知识传授、分享模式来说,也很难与传统模式相媲美。从本质上说,知识付费就是消费社会中资本操弄的一种商业现象。它成功吸引了传统出版机构、新媒体、各大网络平台纷纷涌入这片红海,激烈厮杀。知识需求市场的形成,早已远离了传统知识分享的公益(摘编自陈龙《作为文化奇观的知识付费》)材料二:对知识付费,人们始终有一困惑,即知识付费平台提供的知识,通过其它免费方式也可获取。那么,为什么获取同样的知识还需付费?事实上,知识付费带来了一种更加便捷的知识获取新方式。所有冠以“知识付费”名义的平台,背后都有公司在运作。不同于承担免费提供知识功能的国民教育机构和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这些平台是典型的商业机构,它们按市场原则,既为各类知识发现需求者,也为需求者找到其所需要的知识,并且知识需求者愿为此付费。平台在向需求者收取服务费用时也与知识提供者分享收益。所以,知识付费实际上是数字技术、移动互联通信技术及其他信息技术在知识领域的应用。凭借这些技术,知识付费平台有着其他机构和体系不具备的独特优势,能以个性化方式为需求者提供知识。此外,资本参与了知识付费平台构建和运营的整个过程。(摘编自荣跃明《知识付费的运行机制及其争议》)材料三:知识付费可以说是《著作权法》的基本理念。以法定形式呈现的知识如果具备了独创性,就可产生《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其创作者作为著作权人可享有复制权、发行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等一系列专有权利,他人在利用作品时要向他寻求许可并支付许可费。曾有人担心,这会影响人们对知识的获取。但回顾历史,《著作权法》的出现,让创作者不再需要其他途径的供养,而是通过发放作品使用许可在经济上获得独立,进而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知识传播。而且《著作权法》并不保护思想与事实,只保护对思想与事实具有独创性的表达;所规定的各项专有权利针对的是对作品的复制、发行和传播行为,并不限制对作品的阅读、观看;对作品的保护也设定了期限,保护期为作者有生之年加50年,超过期限后,专有权利失效。目前,知识传播的模式和《著作权法》的实施,都远没达到妨碍公众获取知识的程度。当然,技术和商业模式都在不断发展,知识的数字化传播正在兴起。如果纸质书被电子书完全替代,则知识付费带来的挑战会比今天大得多。这是因为知识被数字化之后,传播者尤其资本方就可进行加密,相当于在存储知识的房间加了一把锁。(摘编自王迁《付费会影响知识传播吗?》1.下列对材料中“知识付费”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知识付费是当前文化市场需求的产物,具体来说,是指互联网平台将知识进行筛选和整理后,有偿分享给寻求知识满足的消费个体的文化现象。B.知识付费本质上是资本推动下的一种商业现象,通过传统出版机构、新媒体、网络平台等渠道把知识变成可以进行市场交易的产品,以实现商业价值。C.知识付费得益于数字技术、移动互联通信技术等发展,它们实现了信息与用户需求的智能匹配,并因此直接吸引了资本参与知识付费平台的构建运营。D.知识付费体现了《著作权法》的基本理念,强调专有权利的归属,任何人在复制、发行作品和网络传播信息时,都必须获得许可并支付费用。2.下列对村料相关内容的程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传统意上的知识生产和传播,是一种非功利性的行为,民众可通过国民教育机构和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等渠道免费获取知识,传授的知识相对完整。B.知识付费平台是典型的商业机构,本身并非知识生产者,其所提供的实际上是一种连接,服务,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它的市场属性,即对收益的追求。C.《著作权法》在保证证创作者能从他人对作品的特定利用中获得报酬的同时,也通过规则设计为公众获取知识消除障碍,尽量减少对知识传播的影响。D.资本与技术的结合建构了知识传播新模式,但也可能带来不利结果。因为随着技术发展,电子书可能完全替代纸质书,从而使知识付费成为唯一选择。3.根据上述材料,分别概括知识付费现象在社会知识生产和知识传播方面的积极意义。(1)知识生产:____(2)知识传播:____3、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①辛弃疾蜀道登天,—杯送绣衣②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③。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④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注释)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②绣衣:官服。③相如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④铜鞮陌:代指襄阳。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裒阳月。D.词的结尾两句,作者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2.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王承元者,承宗弟也。有沉谋。年十六,劝承宗亟引兵共讨李师道,承宗少之,不用,然军中往往指目之。承宗死,未发丧,大将谋取帅它姓。参谋崔燧与诸校计,以祖母凉国夫人李命承元嗣。承元泣且拜,不受,诸将固请。承元曰:“上使中贵人监军,盍先请?”监军至,又如命。乃谢曰:“诸君不忘王氏以及孺子,苟有令,其从我乎?”众曰:“惟所命。”乃视事牙阖之偏,约左右不得称留后,事一关参佐,密表请帅于朝。穆宗诏起居舍人柏耆宣慰。授承元检校工部尚书、义成军节度使。北镇以两河故事胁诱,承元不纳,诸将皆悔。耆至,士哭于军,承元令曰:“诸君不欲我去,意固善。虽然,格天子诏,我获罪奈何?前李师道有诏赦死,欲举族西,诸将止弗遣,他日乃共杀之。今君等幸置我。无与师道比。”乃遍拜诸将,诸将语塞。承元即出家赀尽赐之,斩不从命者十辈,军乃定。于是谏议大夫郑覃宣慰,赐其军钱百万缗,赦囚徒,问孤独、废疾不能自存者粟帛有差。承元去镇,左右裒器币自随,承元使空褚毋留。入朝,昆弟拜刺史者四人,位于朝者四十人。祖母入见帝命中宫礼赉异等徙承元鄜坊丹延节度俄徙凤翔凤翔右袤泾原地平少岩险吐蕃数入盗承元据胜地为鄣,置守兵千,诏号临汧城。府郛左百贾州聚,异时为虏剽夺,至燎烽相警,承元版堞缭之,人乃告安。以劳封岐国公。大和初,祖母丧。诏曰:“武俊当横流时,拯定奔溃,功在史官。今李不幸,赠恤宜加厚。”且给仪仗以葬。五年,徙节平卢、淄青。始,盐禁未尝行两河,承元请归有司,由是兖、郓诸镇皆奉法。承元资仁裕,所至爱利。卒,年三十三,赠司徒。(节选自《新唐书·王承元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祖母入见帝/命中宫礼赉异等/徙承元鄜坊丹延节度/俄徙凤翔/凤翔右袤泾/原地/平少岩险/吐蕃数入盗/B.祖母入见/帝命中宫礼赉异等/徙承元鄜坊丹延节度/俄徙凤翔/凤翔右袤泾/原地/平少岩险/吐蕃数入盗/C.祖母入见/帝命中宫礼赉异等/徙承元鄜坊丹延节度/俄徙凤翔/凤翔右袤泾/原/地平少岩险/吐蕃数入盗/D.祖母入见帝/命中宫礼赉异等/徙承元鄜坊丹延节度/俄徙凤翔/凤翔右袤/泾/原/地平少岩险/吐蕃数入盗/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监军,古代官职。唐以前为临时差遣,唐后期于各镇及出征讨叛之军中,以宦官为监军,权势极重。B.表,古代一种奏章的名称,多用来陈述心意或表明对重大事件的见解,运用第一人称。如《出师表》《陈情表》。C.缗,指成串的钱,一千文为一缗。“缗”与《阿房宫赋》中的“取之尽锱铢”中的“锱铢”,都是古代的货币单位。D.烽,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用的信号,夜里点的火叫烽火,大多焚烧狼粪,因而“烽火”也叫狼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承元年少时就有谋略,有眼光。他十六岁那年曾劝说王承宗迅速率兵讨伐李师道。虽然他的建议遭到承宗拒绝,但在军中却引起众人的注视。B.王承元谋事周密,处事果断。面对北镇的胁迫引诱,为了稳定军心,他拿出家财全部赏赐给众人,随后拜请诸将,并斩杀了十个抗命者。C.王承元有军事才能,善于抵御外族入侵,保境安民。面对吐蕃的侵扰掳掠,他除了派兵占据要冲建筑堡垒,还修筑城墙围护商贾聚集地,让人们获得安宁。D.王承元宽厚仁爱,所到之处尽力为百姓谋福利。调任平卢、淄青节度使后,他请求朝廷把盐归属有关部门掌管,除在两河推行私盐禁令,兖、郓各镇也随之奉行。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乃谢曰:“诸君不忘王氏以及孺子,苟有令,其从我乎?”(2)诸君不欲我去,意固善。虽然,格天子诏,我获罪奈何?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拟行路难(其六)(南北朝)鲍照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①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注]①蹀躞:小步走路的样子。1.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A.《格律诗集》 B.《诗余集粹》 C.《古体诗集》 D.《曲子词集》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情绪跌宕且曲折 B.记叙和抒情并用C.文词质朴且率直 D.用典和比喻兼用3.“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两句,描绘了一幅温馨恬适的生活画面,但在本首诗里却别有滋味,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第一组(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______________。(《过秦论》贾谊)(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____________。(《醉翁亭记》欧阳修)(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4)___________,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王義之)(5)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赤壁赋》苏轼)(6)___________________,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陶潜)(7)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苏轼)(8)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关雎.诗经》)第二组(1)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2)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____,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3)____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4)渔舟唱晚,____________;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5)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6)_______________,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7)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8)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7、微写作在西班牙举行的一场自行车赛上,车手伊斯梅尔·埃斯特万在距离终点只有300米时不幸遭遇爆胎,他只能扛起自行车跑向终点。而此时他身后的竞争对手奥古斯汀·纳瓦罗拒绝超越对手,慢慢地跟随其身后。后来,埃斯特万想把奖牌送给纳瓦罗,但遭到了婉拒。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①这一消息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发表看法。要求:观点鲜明,言之成理。②请发挥想象,描写当时比赛终点的场景。要求:具体、形象,有画面感。③请以“对手”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8、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回答问题。冬天大雪后,使用融雪剂能够快速除雪化冰,使道路畅通,但过多使用融雪剂也有很多危害,如破坏路面、污染地下水、伤害路边植物、侵蚀汽车轮胎及底盘等,今年冬天,某城市实施绿色清雪行动,除市区干道及主要支道可以适当使用融雪剂外,其他道路的清雪以机械和人工为主,严控融雪剂使用。这一举措实施后,市区清雪速度明显迟缓,这给市民出行带来一些不便。有网民发出不满声音:路滑难走,生命都受到威胁,这时候还顾什么环保?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请写一段回复表达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达流畅得体。120字左右。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片罂粟开花了,娇艳美丽的花朵在风中摇曳。罂粟对过路的人说:“如果你能采食我的果实,一定会给你带来快乐。”路人对罂粟说:“如果我陶醉于你片刻的快乐,就会给我带来长久的痛苦!”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得抄袭或套作。

参考答案1、1.C2.D3.A【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C项,“中国传统的士,即君子”说法错误。原文的表述是“中国传统的士,主要是儒家讲的君子”,选项以偏概全。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文章认为文化需要创造,这是因为传统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机体,精华与糟粕如水入泥,难以区分”说法错误。强加因果,原文的表述是“传统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机体,精华与糟粕如水入泥,混在一起。因此继承传统文化不可能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必须经过自己的嘴咀嚼,经过肠胃的消化,即阅读和理解”,即“传统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机体,精华与糟粕如水入泥,混在一起”是因,“继承传统文化不可能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必须经过自己的嘴咀嚼,经过肠胃的消化,即阅读和理解”是果。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项,“能发现以后所有观点的胚胎、萌芽”说法错误。选项表述太绝对,原文是“差不多可以发现以后的所有观点的胚胎,萌芽”是“差不多”,不是都能。故选A。【点睛】论述类文本题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时,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因为该题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2、1.B2.D3.①让创作者经济独立,思想解放。②促进思想与事实的独创性表达。①给大众带来更为便捷的知识获取方式。②满足大众的个性化知识需求。③营造全民学习的氛围,(形成知识共同体)拓宽知识传播面。【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项,张冠李戴。原文是“即知识拥有者将知识进行筛选和系统整理之后,通过平台向受众传播,而知识接收者则通过支付资金获得知识”,可见“将知识进行筛选和整理”的是知识拥有者,而非互联网平台。C项,强加因果。原文是“知识付费实际上是数字技术、移动互联通信技术及其他信息技术在知识领域的应用。凭借这些技术,知识付费平台有着其他机构和体系不具备的独特优势,能以个性化方式为需求者提供知识。此外,资本参与了知识付费平台构建和运营的整个过程”,可见前后并无因果关系。D项,曲解文意。“任何人”说法有误,文中是指他人在利用作品时要向创作者寻求许可并支付许可费,并不包含创作者自己对作品的利用。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对材料的棚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D项,表述绝对化。“唯一选择”有误,原文“传播者尤其资本方就可进行加密”,只是意味着有加密的可能,而非必然加密,那么知识的获得就未必一定要付费。故选D。3.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①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②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这是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③提取精要,独立归纳,这是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知识生产方面:由材料三“以法定形式呈现的知识如果具备了独创性,就可产生《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其创作者作为著作权人可享有复制权、发行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等一系列专有权利,他人在利用作品时要向他寻求许可并支付许可费”,可概括出“让创作者经济独立,思想解放”;由材料三“而且《著作权法》并不保护思想与事实,只保护对思想与事实具有独创性的表达”,可概括出“促进思想与事实的独创性表达”。知识传播方面:由材料二“知识付费带来了一种更加便捷的知识获取新方式”可概括出“给大众带来更为便捷的知识获取方式”;由材料二“知识付费平台有着其他机构和体系不具备的独特优势,能以个性化方式为需求者提供知识”,可概括出“满足大众的个性化知识需求”;由材料一“知识付费在当前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中营造了全民学习的氛围,一个知识共同体正在形成”可概括出“营造全民学习的氛围,(形成知识共同体)拓宽知识传播面”。【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3、1.D2.(1)该评论“虎啸龙吟”中有“和缓”,意思是指词人豪放大气的词风中有温婉细腻的情感抒发。(2)“千古浪”“三更月”“万里雪”等意象的选取豪迈大气,营造了气势恢宏的意境;“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期许与勉励,体现出”虎啸龙吟”的豪放之风。(3)“不堪离别”“儿女泪”“须相忆”又深情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细腻而真实的感受,对朋友浓浓的牵挂关切之意表达了词人“和缓”的温情。【解析】

1.本题考查考生对古代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的理解鉴赏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诗歌。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完成题目,这就需要我们阅读时认真分析诗歌,认真分析所给的题目,按照题目要求作答。D项,“词的结尾两句,作者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错,结尾两句的意思是说李正之是十一月入蜀的,所以他说“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意思是李正之到达蜀地时,正是梅花开、大雪纷飞的季节,务必不要相忘,时时挂念对方。并不是怀念过去与李正之一起雪中赏梅之景。故选D。2.本题考查对词作艺术特色分析鉴赏的能力。解答时要从全词的结构特色、艺术风格,以及词中景与情事与理的关系等方面综合分析,同时注意结合题干给出的评论,紧扣评论内容进行分析作答。陈廷焯所说的“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应分为两部分进行理解:一方面“龙吟虎啸”,表面上是“像龙在鸣叫,虎在咆哮”之意,常用来比喻相关事物互相感应,也形容人发迹;这里应是指词人所创作的词作读来给人一种大气磅礴的豪迈之感,联系词人是南宋豪放词的代表人物,同时结合原词“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等,可知词人借助诸葛亮和司马相如两个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与期许。另一方面“和缓”恰与前所述“龙吟虎啸”相对,意为平和舒缓,原词“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儿女泪”“荆楚路,吾能说”“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等,可知词人在送别友人时亦想到自身坎坷多舛的人生命运,不禁暗自神伤,怆然泪下,这又给人以婉约、悲愁、凄苦之感。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4、1.C2.C3.B4.(1)王承元于是答谢说:“诸君不忘记王氏以及我这个小孩子,假如有命令,难道能听从我吗?”(2)诸君不想让我离去,本意固然很好。虽然这样,抗拒天子诏令,我获罪怎么办?【解析】

1.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理解和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前提是粗通大意,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把握句子特征,结合上下文的理解断句;其次,要掌握一些应试技巧,如注意句首、句末虚词,句式特点(如判断句和对称句);最后还应注意选项特征以及文体的语言风格。可用排除法。断句完毕,再回读一遍审查。“祖母入见”为一个语言单位,“帝”是后一句的主语,排除A、D项;“凤翔右袤泾、原”“地平少岩险”是两个表意明白的语句,应保持其完整性,排除B项。语段原标点为:祖母入见。帝命中宫礼赉异等。徙承元鄜坊丹延节度。俄徙风翔。凤翔右袤泾、原,地平少岩险,吐蕃数入盗。故选C。2.本题考查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查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官职和科举、姓名和称谓、宗法和礼俗、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考生平时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看清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对选项进行辨析。C项,“锱铢”不是货币单位,是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故选C。3.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筛选归纳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即选“”,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B项,“他拿出家财全部赏赐给众人,随后拜请诸将”时序错误。“拜请诸将”应在“拿出家财全部赐给众人”之先。故选B。4.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自己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注意关键词的理解:(1)乃,于是;谢,答谢;孺子,小孩子;苟,如果;其……乎,表反问,难道……吗?(2)去,离开;善,好;然,代词,这样;格,抗拒;奈何,怎么办。【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参考译文:王承元,是王承宗的弟弟。有深谋大略。十六岁那年,他劝说王承宗迅速率兵共同讨伐李师道,王承宗小看他,不采纳,但军中常常有人手指而注视他。王承宗去世,还未发丧,大将图谋拥立其他人为节帅。参谋崔燧与各位将校商议,用祖母凉国夫人李氏的名义命王承元继承。王承元哭泣而且叩拜辞谢,不接受。诸将坚决请求。王承元说:“皇上派宦官监军,何不先请示监军使?”监军使到来,又同样任命他。王承元于是答谢说:“诸君不忘记王氏以及我这个小孩子,假如有命令,难道能听从我吗?”众人说:“我们只听从你的命令。”王承元便在衙署偏房就职治事,约定左右不得称节度使留后,有事情一旦关涉部属,可秘密写奏章请节帅呈报朝廷。穆宗下诏起居舍人柏耆安抚。授任王承元检校工部尚书、义成军节度使。北镇用两河旧例胁迫引诱,王承元不听,诸将都后悔了。柏耆到来,士兵在军中号哭,王承元下令说:“诸君不想让我离去,本意固然很好。虽然这样,抗拒天子诏令,我获罪怎么办?以前下诏赦免李师道死罪,李师道想要带全家族西去,诸将阻止不让他去,以后诸将又共同杀了他。今天你们万幸放了我,不要使我与李师道一样。”于是王承元一一拜请诸将,诸将无话可说。王承元便拿出家财全都赏赐给大家,斩杀了十个不听命令的人,军队才安定了。此时谏议大夫郑覃安抚军队,赐给他们军钱一百万缗,赦免囚徒,慰问孤独、残疾不能自理的人并分给他们粟帛多少不等。王承元离开方镇,左右的人收集器用钱币自愿跟随,王承元让他们掏空囊中东西不要留在身边。入朝,兄弟任刺史的有四人,在朝廷做官的有四十人。他的祖母入朝拜见,皇帝使皇后礼遇赏赐非同一般。调任王承元鄜坊丹延节度。不久调任凤翔节度使。凤翔北面接壤泾、原,地势平坦很少有山岩险阻,吐蕃屡次入侵。王承元占据要冲建筑堡垒,派遣一千人防守,皇帝下诏号称临汧城。州府城东商旅聚集,不时被蕃虏剽抢掠夺,以致需要用烽火相互告警,王承元修筑城墙围护这个地方,人们才感到安宁。因有功劳被封岐国公。大和初年,王承元的祖母去世。皇帝下诏说:“王武俊在动荡时期,拯救安定逃亡的人,功劳载入史册。如今李夫人不幸去世,赠给置办丧葬以及抚恤的钱物应当加重。”并供给仪仗安葬。大和五年,王承元调任平卢、淄青节度使。开始,私盐禁令不曾在两河推行,王承元请求把盐归属有关部门掌管,由此兖、郓各镇都奉行盐法。王承元本性宽厚仁惠,所到之处都给百姓带来恩惠。去世,享年三十三岁,追赠司徒。5、1.C2.D3.这两句写的是作者在床前与孩子玩耍,看妻子在织布机前织布的场景,表现的是作者对与亲人朝夕团聚,共叙天伦之乐的期待和向往。而这样的温馨场面恰恰和前四句“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三个紧相连结的行为动作,以及在“蹀躞”、“垂羽翼”的形象化比喻中,表明的自己在官场当中重重束缚、有志难伸的处境构成了强烈的反差,说明这样的温馨场景,也只是无奈之下的选择,充满了心酸和无奈,更凸显出他伤感愤世的情绪以及对时世不公的控诉。【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体裁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先审清题目要求“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然后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进行解答。本题中,《拟行路难》(其六),从体裁上来讲,是(南北朝)鲍照所创造的一首古体诗。A项,此项《格律诗集》从体裁讲,是近体诗;B项,此项《诗余集粹》,诗余,指诗词中词的别称,因词是由诗发展而来并被认为是诗的降一格的文学式样,故称"诗馀"。南宋以后,文人称词为诗余。C项,此项《古体诗集》从体裁分,是古体诗;D项,此项《曲子词集》从体裁分,是词,不是古体诗;故选C。2.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此诗在遣词造句上讲究自然、明白、浅近,不求艳丽而十分清新,不求堆砌而十分顺畅,不求冷僻而十分浅显。诗歌层次鲜明。起调高亢,中间平和,结语峭拔;有张有弛,波澜顿挫。由七言到五言,继以长句收束,节奏的起伏跌宕与情感旋律的变化正相应。最后两句诗人直抒胸臆,表达自己怀才不遇,不能报效国家的无奈;同时自宽自解,对门阀制度下“才秀人微”的现象发出不平之鸣。D项,用比喻修辞,以“蹀躞”、“垂羽翼”的形象化比喻,来表明自己在重重束缚下有志难伸,有怀难展的处境;其次,使用反问句式,加强了语言的感情色彩。强化了不甘寂寞、怀才不遇(阀门制度下寒门难仕)的激愤之情。故ABC三项都是正确的,D项中“用典”表述有误,此诗没有运用典故。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情感的探究。解答此类题目需要结合题目、注释、关键词、关键句等来把握诗人的情感,描写了诗人弃官还家以后平淡的生活乐趣。早晨辞亲外出,晚上还家相聚,一边床前逗孩子玩耍,一边看妻子织布,其乐融融,温馨而幸福。本诗中从“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一句可知诗人心情是苦闷的,怀才不遇是闲居家园的无奈之举,他的心情并未豁然。“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的自嘲,这两句诗表面上引证古圣贤的贫贱以自嘲自解,实质上说明现实生活本身的不合理自古以来就存在。于是诗篇的主旨便由抒写个人失意情怀,提升到了揭发、控诉时世不公道的新的高度,据此解答。作用也是为了深化诗歌的这一主题。6、赢粮而景从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赢得仓皇北顾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泣孤舟之嫠妇聊乘化以归尽水中藻荇交横君子好逑渚清沙白鸟飞回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连峰去天不盈尺响穷彭蠡之滨梧桐更兼细雨起舞弄清影吟鞭东指即天涯星汉灿烂【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赢,诞,嫠,荇,逑,蠡,涯。【点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7、比赛不仅比技能,更是道德、胸怀、风度的一种展示,只懂得比拼而不懂得尊重,只懂得利用规则而不懂得展示风度,比赛就有可能在不经意间滑向功利泥潭而不自知。而尊重对手、展示风度,并非标准的绅士礼仪般可以亦步亦趋地学到,更多时候,对比赛对手的尊重,对体育风度的展示,要靠日积月累来提升自己的素质。【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微写作实际上是语言的应用能力,这类题首先要审清题干,根据题干的要求来写,微写作的考查要求常常与表达方式、修辞、句式、人称、角度等语言表达联系起来。从本质上说,微写作是语言综合运用题。表达方式看,我们可以把微写作分为六大类:记叙类、描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类、抒情类。本题,选择第一题解答。材料是一则事件,事件的基本信息是“自行车手终点前爆胎步行对手刹车拒绝超越”。具体分析整个事件有几层推进:第一层是自行车手埃斯特万终点前爆胎步行;第二层是竞争对手纳瓦罗拒绝超越,刹车慢行,跟随其后;第三层是爆胎的埃斯特万获得铜牌,而纳瓦罗未获奖牌;第四层是纳瓦罗婉拒埃斯特万赠予的奖牌,并表示超越一个爆胎的对手取胜是不道德的。考生可以围绕参赛者的胸襟、气度、风度、道德等角度发表看法。首先指出,比赛不仅是能力的较量,更是道德的展示,接着讲道理论述,也可以正反对比论证,最后提出应该正确的做法,需要日积月累来提升自身的素质。【点睛】议论类微写作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一事物、某种现象、某篇文章等发表评论或加以赏析。此类微写作一般先叙述现象或引用材料,然后明确论点,接着分析材料,用合适的论证方法,或举事例,或引名言,围绕现实和自身论述自己的观点。结尾再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强化中心,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应用类:此类微写作要了解其基本格式要求,如标题、称呼语、问候语、结束语、落款等,同时还要积累一定量的谦辞与敬辞,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8、不赞同。虽然人工清雪面临困难很大,为使我们的天更蓝、水更清、树更绿、花更红,造福子孙后代,环卫处坚持实施绿色清雪,我们应该理解。使用融雪剂后的积雪常常堆积在道路两旁的绿化带或农田,开春后其盐类残留物全部堆积在农田和绿化带里,使土壤盐碱化,破坏植被。【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解答此试,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请写一段回复表达你的看法和理由”,需要明确观点,然后结合“路滑难走,生命都受到威胁,这时候还顾什么环保”这个观点,做出表达你的看法和理由的回复。可以结合实施绿色清雪行动的好处和使用融雪剂能够快速除雪化冰带来的危害角度分析。如“腐蚀道路、桥梁等路政设施”“污染地下水资源”“融雪剂还可能腐蚀底盘”等。融雪剂的危害性是长久的,范围之广,还有一些未知的危害性。虽然人工清雪面临困难很大,但是环保,可以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等。【点睛】微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作文,字数一般在100到300字以内。从表达方式看,可以把微写作分为六大类:记叙类、描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类、抒情类。本题属于议论性微写作。议论类微写作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一事物、某种现象、某篇文章等发表评论或加以赏析。此类微写作一般先叙述现象或引用材料,然后明确论点,接着分析材料,用合适的论证方法,或举事例,或引名言,围绕现实和自身论述自己的观点。结尾再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强化中心,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叙类微写作,不必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面面俱到,一般以事件的某个环节或人物的某个方面为中心,描绘出一个精彩的镜头,或是动人的画面,进而揭示事件的意义,展示人物的个性。说明类微写作的对象可以是日常物品、影视作品,可以是场所、建筑、时令特征,也可以是漫画等。事物说明文的写作关键是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而漫画说明文重在准确、全面。语言要通俗易懂、科学严谨。直抒胸臆的抒情类微写作,可以借鉴颁奖词的写法,采用第二人称,使用直接表白的形式,直接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称,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生动化。间接抒情的抒情类微写作,往往需要结合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应用类微写作要了解其基本格式要求,如标题、称呼语、问候语、结束语、落款等,同时还要积累一定量的谦辞与敬辞,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9、拒绝诱惑诱惑是什么?它可以是小孩子最喜欢的棒棒糖,可以是学生们最沉迷的游戏,可是大人世界里的金钱、权利、名誉,可以是……对于拥有思想的人来说,有了欲望便有了诱惑的存在。所以诱惑是应人的欲望而生,只要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会有着许许多多的诱惑在我们身边,不时地挑逗、打动着我们的心弦。但我们能就这样接受诱惑吗?不,对于所有不利甚至有害的诱惑,我们应坚决拒绝!如果刘邦在攻进咸阳后,没有拒绝金钱美女的诱惑,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战胜项羽,那么中国历史上就少了一个伟大的封建王朝。如果李白以违背平日之志要换取仕途通畅,中国诗歌文学中也许就少了一位豪爽奔放的伟大诗人……如果那些伟大科学家们接受诱惑,那么他们肯定都不能做出如此之大的成就,那么整个人类文明就不会有如此之大的进步。所以,拒绝诱惑,是一种极其宝贵的品质,它不管对个人,或是对整个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拒绝诱惑,能使你的心灵保持一份纯洁与宁静。这个世界实在是太五彩缤纷,要在这样一个多变的世界中保持一颗宁静的心,着实不易。但是,有位哲人说过:“一切的罪恶都缘于人的欲望。”所以只要消除欲望,人心自然也就宁静起来。而消除欲望,就要坚决拒绝诱惑。所以,拒绝诱惑吧,为了心中的一片宁静。拒绝诱惑,能使你前进的步伐更加坚定。安于宁静毕竟不是人的最终目标,想成为陶渊明的人只是少数。人们总会有自己的理想,并总想为实现理想奋斗。而当我们在拼搏过程中取得一定成就时,迎接我们的是鲜花与掌声,我们会怎么做?有的人只是快速穿过这一片美景,大步向前,最后取得成功。而有的人则沉醉其中,不能自拔。为什么他们的结果不同?那是因为前者坚决拒绝了诱惑,而后者则沉迷于诱惑。他们对诱惑的不同态度,决定了他们最后的成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