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巴洛克建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_第1页
第九章巴洛克建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_第2页
第九章巴洛克建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_第3页
第九章巴洛克建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_第4页
第九章巴洛克建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8巴洛克风格(Baroque)因为这时期的建筑突破了欧洲古典的、文艺复兴的和后来古典主义的“常规”,所以被称为“巴洛克”(Baroque)式建筑,“巴洛克”原意是畸形的珍珠,16~17世纪时,衍义为拙劣、虚伪、矫揉做作或风格卑下、文理不通。18世纪中叶,古典主义理论家带着轻蔑的意思称呼17世纪的意大利建筑为巴洛克。但这种轻蔑是片面的、不公正的,巴洛克建筑有它特殊的成就,对欧洲建筑的发展有长远的影响。17世纪至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直至19、20世纪在欧洲各国都有它的影响。以天主教堂为代表的巴洛克建筑十分复杂。它形式上是文艺复兴的支流与变形,但其思想出发点与人文主义截然不同。一、时代背景十七世纪末,巴黎成为欧洲艺术中心,巴洛克艺术的重心从罗马的宗教艺术转向法国的宫廷艺术。巴洛克空间强烈的视感效果对以后的艺术发展影响很大。代表人物:贝尼尼、波罗米尼代表作品:罗马耶稣会祖堂(1568-1575)建筑师维尼奥拉有人称之为第一个巴洛克建筑罗马圣卡罗教堂(1638-1667)建筑师博罗米尼巴洛克最典型的实例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广场及当时出现的许多耶稣会教堂。它反映天主教的思想意识和侈奢的欲望,包含着矛盾着的倾向,它敢于破旧立新,创造出不少富有生命力的新形式和新手法,被长期广泛地流传,但它又有非理性的、反常的、违反建筑艺术的一些基本法则,一些形式主义的倾向曾起着消极的作用。所以,对它的评价褒贬不一。社会背景:16世纪中叶,天主教会提出了反宗教改革,对文艺复兴运动进行镇压,天主教堂被规定为拉丁十字式。17世纪建筑活动集中在罗马,为教会服务。目的:巴洛克艺术由文艺复兴晚期的手法主义过渡而来,它不再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而是为教堂制造神秘的气氛。

(一)风格特征

(1)追求新奇。建筑处理手法打破古典形式,建筑外形自由,有时不顾结构逻辑,采用非理性组合,以取得反常效果。

(2)追求建筑形体和空间的动态,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3)喜好富丽的装饰,强烈的色彩,打破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界限,使其相互渗透。

(4)趋向自然,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表达世俗情趣,具有欢乐气氛。二、概述手法:1.采用波浪形曲线与曲面,断折的檐部与山花,柱子的疏密排列来加强空间跳跃的节奏。2.追求透视法的运用,注重幻觉的创造。3.追求强烈的体积和光影变化。4.堆砌装饰,喜用大量的壁画和雕刻。罗马耶稣会祖堂巴西利卡平面略带十字形;正面壁柱成对排列;山墙两肩各有一个大涡卷,入口处是双重山花。(维尼奥拉设计)(建于1537-1602年)有第一座巴罗克建筑之称罗马圣卡罗(StCarlo,1638-1667)教堂(波洛米尼设计)

这个教堂街道拥挤,极地狭小。平面是个变形的希腊十字,内壁凹凸变化急剧;藻井造型曲凹多变,夹层穹窿洒下的光线光影变化强烈。沿街立面波浪形檐部进出起伏,墙面凹凸交错,异常醒目突出。这就是典型的巴罗克建筑。圣彼得陵墓的神龛三、作品介绍比亚门米开朗基罗,在他逝世的那一年设计了比亚门(1562年,PortaPia)。从本质上说这就是巴洛克。各种元素似乎是在混沌中胡乱组合,似乎在暗示巴洛克。正面装饰好象是喝醉了酒的人造的一样,一切都是双重的――柱子、山花、两边的大卷涡。罗马耶稣会教堂巴洛克建筑演变建于1597年的罗马StSusanna教堂。耶稣会教堂还只是用了壁柱,这里装饰更加繁琐。

巴黎圣杰尔维教堂,采用双层柱的繁琐做法。罗马圣玛利亚教堂(StMariainCompitelli,1663-1667)。建筑师CarloRainaldi。光靠平面已经不能吸引大家了,于是教堂的正面现在有了进深和立体感。几乎同时的罗马圣卡洛罗(StCarlo,1638-1667)教堂的正面。建筑师波洛米尼(FrancescoBorromini)。到此时,曲线开始迈入建筑设计了,雕塑也上了。巴洛克到此已经完全成立。圣卡罗教堂的殿堂平面近似橄榄形,周围有一些不规则的小祈祷室;此外还有生活庭院。殿堂平面与天花装饰强调曲线动态,立面山花断开,檐部水平弯曲,墙面凹凸度很大,装饰丰富,有强烈的光影效果。尽管设计手法纯熟,也难免有矫揉造作之感。17世纪中叶以后,巴洛克式教堂在意大利风靡一时,其中不乏新颖独创的作品,但也有手法拙劣、堆砌过分的建筑。巴洛克的大师伯尼尼(Bernini,1598-1680)

他对雕塑的贡献丝毫不亚于在建筑上的贡献。著名的“圣特瑞莎的狂喜”就是一例。风格的华丽不说,他似乎对希腊人最重视的平衡也不屑一顾。希腊人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庸”、“毋过度”。据说在悲剧演出之后总有一幕诙谐的羊人剧(羊人剧.Satyrplay.在一部古典的希腊悲剧三部曲演出之后,作为调剂而加演的滑稽喜剧。

)来平衡大家的心情。但贝尼尼就是要故意夸张,在雕塑中他夸张的是情绪,在建筑中他夸张的是结构。罗马的StAndrea教堂(1658年)是他的建筑代表作。平面的神庙布局中出突出来圆形门廊,突兀而富有动感,彻底打破了原来的"山"字形面。圣特瑞莎的狂喜而他把雕塑家和建筑师结合在一起的尝试就是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中圣彼得陵墓的神龛。这是用青铜铸造的。因为耗铜量太大,教皇只有下令把已经在万神庙天花板上呆了一千多年的铜饰拆下来回炉重炼。

教堂内部巨大扭曲得柱身、螺纹花饰,强烈的光影对比以及动态的雕塑,反映巴洛克求新求奇的特征。圣彼得大教堂的空间效果是巴洛克的代表。贝尼尼利用镀金的金属模仿太阳的光芒,增强空间透视感,并产生强烈的光感效果,富有戏剧性,是巴洛克的代表。圣彼得大教堂(StPeterCathedral)圣彼得大教堂前后建筑的时间120年(1506-1626),几乎跨过了文艺复兴到巴洛克前期的全部时间。作为教皇的教堂,它的建造当然集中了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前后主持工程者的有布拉曼特、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小桑加洛(Farnese府邸的设计者)、维尼奥拉(“第一个巴洛克”的设计者)、玛丹那(Maderna)以及伯尼尼。最初的构想是伯拉孟特与达芬奇商量之后确定的(最近才从达芬奇的手稿中得到证实)。大穹窿是米开朗基罗最后确定的,从顶上的十字架到地面约138米,很长时间内一直是罗马城的最高点。虽然都是名家,但难免有互相抵触的地方,而教皇也总是插手其间。比如按原设计,教堂应该是集中式的,但教皇认为这样不能体现梵蒂冈的地位,于是命令玛丹那把教堂改成了厅堂式的,而且加上了现在的硕大的门廊。结果就是后面的大穹窿的气势无法完全被人们领略,影响了整体的效果。为了弥补,贝尼尼在前面加上了巨大的广场,扩展了观者的视野。虽然没有完全取得成功,但留下了这个巴洛克式广场的代表作。空间的开阔感在墨索里尼"元首"的破坏之前,一直是令人惊叹的。贝尼尼用4排一共280根自己修改过的多立克式柱围绕着广场。密集的柱子让穿行于其间的人以为进入了石头森林、难以呼吸,作为背景的广场从而越发显得开阔了。这样规模的创作时机是可遇不可求的。而像建造教皇的教堂这样不必担心经费不足或者野心太大的机会,后世的建筑师再也没有遇到过。

最初由贝尼尼设计施工,中断了100年之久,于18世纪中叶完成,它反映了巴洛克富有创造力的设计手法,喷泉构思充满理性的象征意义,同时创造出戏剧般的空间效果。特列维喷泉罗马“巴洛克”(Baroque)--畸形的珍珠思考题巴洛克建筑是如何表现动态效果的?

17世纪的意大利为何产生了巴洛克建筑?第九章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17世纪,法国成为强大的中央集权王国,它与意大利巴洛克并行产生,在古典文化思潮下产生了法国建筑古典风格,鼓吹绝对君权和宫廷的唯理主义。1、宫廷建筑为代表2、上下三段、左右五段式样3、比例与尺度4、教条主义5、形式唯美6、功能服从于形式建筑主要风格一、建筑文化背景

法国在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初的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专制王权极盛时期,开始竭力崇尚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古典主义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内部装饰丰富多彩。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是规模巨大、造型雄伟的宫廷建筑和纪念性的广场建筑群。随着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流行,巴黎在1671年设立了建筑学院,学生多出身于贵族家庭,形成了崇尚古典形式的学院派。学院派建筑和教育体系一直延续到19世纪。学院派有关建筑师的职业技巧和建筑构图艺术等观念,统治西欧的建筑事业达200多年。古典主义建筑ClassicalArchitecture

广义的指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巴格克建筑和古典复兴建筑等采用古典柱式的建筑风格。狭义的指运用纯正的古典柱式的建筑,主要是法国古典主义及其他地区受其影响的建筑,即指17世纪法王路易十三、十四专制王权时期的建筑。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唯理论

认为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理性是方法论的惟一依据,不承认感觉经验的真实性,几何学和数学是适用于一切知识领域的理性方法。君主制与等级制是理性的体现。风格特征

推崇古典柱式,排斥民族传统与地方特色。在建筑平面布局、立面造型中以古典柱式为构图基础,强调轴线对称,注意比例,讲求主从关系,突出中心与规则的几何形体。运用三段式构图手法,追求外形端庄与雄伟完整统一和稳定感。而内部空间与装饰上常有巴洛克特征。古典主义建筑理论和创作的影响

创造了大型纪念性建筑的壮丽形象,其建筑理论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也有局限性,甚至也有过消极的影响。

18世纪上半叶,法国宫廷文化出现了洛克克的室内装饰风格,洛克克装饰追求柔媚细腻的情调,排斥建筑主题,避免水平德直线和方角。题材多用蚌壳、涡卷、草叶等,喜用娇艳的色彩和闪烁的光泽,具有浓烈的脂粉味。如果说巴洛克继承了文艺复兴更富创造力的一面的话,古典主义则继承了文艺复兴更文雅的一面。有时,为了和希腊-罗马时期相区别,这种风格也被称为“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alism)。(有的书上称古典主义之后的古典复兴为新古典主义。)更有趣的对比在卢浮宫(theLouvre),古典艺术爱好者的圣地。

它的几乎同时建造(17世纪中叶)的东西两面的长廊简直可以作为建筑教科书。先看西面,这是典型的手法主义装饰的结果。

1、历史分期(1)早期。即法国早期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平面趋于规整,但形体仍复杂,代表作品有尚堡府邸,其平面布局和造型还保持中世纪传统的特点,有角楼、护壕和吊桥,屋顶高低参差复杂;但其布局与造型上的对称、墙面的水平划分与细部的现浇处理则是文艺复兴的。(2)古典时期。采用富于统一性与稳定感的构图手法来体现法国王权的尊严与秩序,建筑端庄、严谨、华丽、规模巨大。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有凡尔赛宫、卢浮宫。(3)晚期。建筑讲究装饰,导致洛可可装饰风格的出现。2、建筑特点(1)崇尚古典柱式,排斥民族传统与地方特点,强调柱式必须恪守古典规范。它在总体布局、建筑平面与立面造型中强调轴线对称、主从关系、突出中心和规则的几何形体,并提倡富于统一性与稳定感的横三段和纵三段的构图手法。(体现法国王权的尊严与秩序)(2)强调外形端庄与雄伟,内部奢侈与豪华,在空间效果与装饰上常有强烈的巴洛克特征。这种风格甚为欧洲各先后走向君主制国家的欢迎。3、代表建筑

宫廷建筑师古典主义最主要的代表,集中的巴黎。主要的代表作品有:尚堡府邸(1526-1544)巴黎卢浮宫东立面(1546-1878)勒伏、勒勃仑、彼洛凡尔赛宫(1661-1759)勒伏、裘•阿•孟莎设计、勒洛特巴黎,残废军人教堂(1680-1691)南锡广场(1752-1755)巴黎调和广场(1755-1762)商堡是法国第一座真正的宫廷建筑物,也是法国早期文艺复兴的典型。虽然还保留中世纪的特点,但其对称的形式、整齐的构图、水平划分的墙面及古典柱式等,都反映文艺复兴时期建筑艺术的特点。大型螺旋楼梯嵌在古典柱式的框架中,并突出墙面,设计都具匠心。法国商堡府邸

(1526~1544年)阿赛--勒--李杜府邸

(1518~1524年)

府邸建在一小岛上,平面曲尺形,三面临水。临水的立面简洁明快,形式对称,以出挑的檐口和水平线脚增加稳定感,而突破檐口的老虎窗和角楼的尖顶则使建筑生动活泼、俏丽妩媚。这是法国文艺复兴早期的乡村府邸。绝对君权的纪念碑

宫廷建筑是古典主义最主要的代表,集中在巴黎。古典主义建筑的胜利是在同意大利的巴洛克建筑反复交锋后才获得的。鲁佛尔宫与立面的设计竞赛,是这场交锋的战场。

17世纪六十年代初,宫廷决定重新建鲁佛尔宫的东立面,起初法国建筑师按照古典主义原则作了一些设计,送到意大利征求意见,被几个红极一时的巴洛克建筑师否定了,而意大利建筑师的方案,也没有被宫廷选中。最终法国建筑师说服宫廷,采用了一个典型的古典主义设计方案,它完整地体现了古典主义的各项原则。

原为一90米见方的四合院,16世纪起不断的改建、扩建,至18世纪形成现在看到的规模。卢浮宫全景鸟瞰

(勒伏、勒勃亨、彼洛),典型的古典主义建筑作品,体现了古典主义的各项原则。

长83m,高28m,横三纵三(五)的构图手法。横向2:3:1;纵向两端及中央采用凯旋门式构图,中央部分更有山花和双柱柱廊,强调刚性与地位。三、代表实例(1)卢浮宫东立面

东廊长183米,高28米,构图采用横三段纵五段的手法。横向底层结实沉重,中层是虚实相映的柱廊,顶部是水平向厚檐,各部分比例依次2:3:1。纵向实际上分五段,以柱廊为主,但两端及中央采用了凯旋门式的构图,中央部分则上有山花。柱廊采用双柱以增加其刚强感。造型轮廊整齐,庄重雄伟,被称为是理性美的代表。

卢浮宫西立面法国文艺复兴盛期的代表作卢浮宫的格兰德长廊

立面有丰富德细部装饰,吸收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德山化、壁柱、壁龛等多种元素。

建筑强调了三段式的划分,而细部采用了手法主义的装饰风格。卢浮宫的豪洛基大厅立面对比之下,东面的简洁就让人眼前一亮了,几乎又让人看见希腊神庙的庄严,那些双柱组成的节奏在西面的映衬下自然具有了一种刚强的意韵。四、卢浮宫宝藏这尊雕像是希腊化时期的大理石雕像,高204厘米,是公元前2世纪末的作品。1820年,在希拉米洛岛上一个农夫挖地时发现了它,雕像的完美造型,匀称的比例,优美的线条,是断臂美神闻名遐迩。据说出土时的维纳斯右臂下垂,手扶腰间衣襟,左上臂伸过头,握着一只苹果。当时法国领事得知此事,要高价收买塑像,可惜手头现金不够,便去向大使汇报要钱。这时一位希腊商人将其买走,已经装船。法国人决定武力劫夺,此时英国人也得知此信,结果在海上火拼,炮火中,雕塑的双臂不幸被炮火炸断,落入海中。

胜利女神像——古希腊艺术中作重要的代表作之一,1863年在希腊萨摩色雷斯岛被发现。

雕像高3.28米,是公元前190年左右的作品。

原来雕像下有船形底座,女神正站立船头,昂首挺胸,迎着狂风巨浪,引导着将士们冲锋陷阵,英勇杀敌,去夺取胜利。

《丘比特与蒲赛克》——新古典主义代表作。丘比特一个吻救活了恋人蒲赛克,构图、线条、形式唯美之作。展厅

(2)凡尔赛宫(盂莎),法国绝对君权最重要的纪念碑,其总体布局对欧洲的城市规划很有影响。是法国17~18世纪艺术和技术的集中体现者。欧洲最大的王宫。凡尔赛宫(1661~1756)

凡尔赛宫不仅创立了宫殿的新形制,而且在规划设计和造园艺术上都为当时欧洲各国所效法。凡尔赛宫位于巴黎南郊18公里处的凡尔赛镇,它曾是法国历代国王的王宫,是举世闻名的西方古典主义建筑的杰出代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点文物。

凡尔赛宫主体长707米,中间是正宫,两翼为南宫、北宫,共有700多间大、小厅室。厅室内富丽堂皇,雍容华贵,四壁装饰有十分珍贵的雕塑和油画作品,室内配有特等家具,陈设着各种名贵古玩。

凡尔赛宫外花园则更美,它的设计典雅而精致,是凡尔赛宫的有机组成部分。园中拥有众多的花圃、林木、雕像及美丽的喷泉,风景如画,十分迷人,堪称法国式园林的典范。凡尔赛宫外景

凡尔赛宫法国绝对君权最重要的纪念碑是凡尔赛宫,它不仅是君主的宫殿,而且是国家的中心。是当时欧洲最大的王宫。凡尔赛宫原为法王的猎庄,1661年路易十四进行扩建,到路易十五时期才完成,王宫包括宫殿、花园与放射形大道三部分。宫殿南北总长约400米,中央部分供国王与王后起居与工作,南翼为王子、亲王与王妃命妇之用,北翼为王权办公处并有教堂、剧院等等。

凡尔赛宫

宫前大花园自1667前起由勒诺特设计建造,面积6.7平方公里,纵轴长3公里。园内道路、树木、水池、亭台、花圃、喷泉等均呈几何形,有它的主轴、次轴、对景等等,并点缀有各色雕像,成为法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三条放射形大道事实上只有一条是通巴黎的,但在观感上使凡尔赛宫有如是整个巴黎,甚至是整个法国的集中点。

建筑风格属古典主义。立面为纵,横三段处理,上面点缀有许多装饰与雕像,内部装修极尽奢侈豪华的能事。

居中的国王接待厅,即著名的镜廊,长73米,宽10米,上面的角形拱顶高13米,是富有创造性的大厅。厅内侧墙上镶有17面大镜子,与对面的法国式落地窗和从窗户引入的花园景色相映成辉。

建于1502-1510年)王宫包括宫殿、花园、与放射形大道三部分。宫殿南北总长约400米。凡尔赛宫外观横三段构图园内雕塑镜廊(厅)路易十四的骑马雕像。

王宫内厅。中心的房间是路易十四的卧室,清晨第一缕阳光要最先射入他的卧房。

1624年法王路易十三在凡尔赛建造了一座打猎的行宫。

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时期不断扩建,是凡尔赛宫成为欧洲大陆上规模最大、最美丽、最豪华、最具古典风格的皇家宫苑。凡尔赛宫成为人类艺术宝藏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凡尔赛宫占地面积120万平方米,其中园林面积达100万平方米。

宫殿建筑群坐西朝东,南北长达680米,宏伟壮观。

凡尔赛宫的皇宫建筑面积约占16%,其余为园林面积,达100万平方米。

凡尔赛宫是宫廷建筑与园林艺术相结合的典范,是独具一格的法兰西式大花园。

路易十四为了显示他的统治,认为它是世界和自然的主宰者,大自然也要以他的意志为转移,所以他的园林里,数都剪裁成了正方体。

凡尔塞著名的镜廊镜廊的装修金碧辉煌,大量采用巴洛克的装饰手法。墙面布置17面大镜子,而拱顶描绘9幅国王的史迹画。室内注重镜面与墙面的搭配,石膏花采用洛克克纹样。凡尔赛的会议厅凡尔塞

王妃寝宫

室内强调简洁凝重的风格,突出色彩与材质的强烈对比,是法国17世纪中叶早期古典主义风格。国王寝宫凡尔赛小特里阿农宫立面

这是帕拉第奥式的别墅,比例和谐,构图完美,立面的台阶巧妙地遮丹挡地面地落差。注意檐壁上的卷曲的花纹,发眼反映当时的装饰格调。小特里阿农宫花国地爱之庙残废军人新教堂(又译荣军院新教堂)(1680~1691)1691年建成的残废军人新教堂,后改为军事博物馆,拿破仑的灵柩在此。该建筑是路易十四时期军队的纪念碑,也是17世纪法国典型的古典主义建筑。新教堂接在旧的巴西利卡式教堂南端,平面呈正方形,中央顶部覆盖着有3层壳体的穹窿,外观呈抛物线状,略微向上提高,顶上还加了一个文艺复兴时期惯用的采光亭。穹窿顶下的空间是由等长的四臂形成的希腊十字,四角上是四个圆形的祈祷室。新教堂立面紧凑,穹窿顶端距地面106.5米,是整座建筑的中心,方方正正的教堂本身看来像是穹窿顶的基座,更增加了建筑的庄严气氛。

残废军人收养院教堂是法国第一个完整的古典主义教堂,采用希腊十字平面。穹顶饱满,内部分三层,里层为石砌,中间砖砌,外层支木屋架并覆盖铅皮。内部素洁明亮,以单纯的柱式组合表现出严谨的逻辑,是古典主义理性美的体现。法国恩瓦立德教堂巴黎万神庙六、建筑教育

古典主义时期,法国建立了欧洲最早的建筑学院(1671年)培养建筑师,制定严格的规范,形成了欧洲建筑教学的体系。

(4)本时期的法国广场特点。由封闭性的单一空间变为较开敞的组合式广场,如南锡广场群,由长圆形的王室广场(政府广场)、长方形的路易15广场(斯丹尼斯拉广场)和狭长的跑马广场组成,是半开敞半封闭式,形体多样,既统一又变化,既收又放。巴黎的协和广场,开放式广场,成为巴黎主轴线上的重要枢钮。王室广场路易15广场跑马广场政府广场斯丹尼斯拉广场跑马广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