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陕西省宝鸡市部分学校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十三)_第1页
2023年陕西省宝鸡市部分学校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十三)_第2页
2023年陕西省宝鸡市部分学校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十三)_第3页
2023年陕西省宝鸡市部分学校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十三)_第4页
2023年陕西省宝鸡市部分学校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十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年陕西省宝鸡市部分学校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十三)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乐感文化”是李泽厚提出的,在其看来,中国的“乐感文化”是本民族所特有的一种文化模式。《论语》在中华民族民族性格塑造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无不体现着中国“乐感文化”的诗性智慧。从《论语》来看,“乐感文化”有四重内涵。第一,“乐生”的生命精神。《乡党》云:“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孔子出于本能地问人有没有伤亡,可以看出夫子对人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乐生”的生命精神也体现为强调自强不息、韧性奋斗。《子罕》讲:“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其实是在提醒我们只有在冰雪严寒这般恶劣的环境之中,才能磨砺人的意志,最大程度激发人的生命潜能。《论语》中“慎终,追远”(《学而》)的生命关怀也是这种“乐生”的生命精神的体现。中国人不仅较为重视此生此世的生命和意义,而且也重视死后的哀荣,因此要“慎终追远”。正是由于对此世问的“人伦日用”的无比眷恋与喜爱,才产生这种以“慎终”“追远”为核心的生命关怀。“乐感文化”是一种立足于此世间的文化。第二,“乐群”的生存智慧。“乐感文化”以“一个世界”的预设为立足点,不构想超出此岸世界的天堂或地狱的存在。没有上帝天国可以依赖,只得靠个人的奋斗、靠人与人彼此之间相互扶持,为此中国人重视儒家所强调的忠、孝、礼、义、仁,强调人际和谐。正如李泽厚所言:“人处于’与他人共在’的‘主体间性’之中,要使这‘共在’的‘主体间性’真有意义、价值和生命,从儒学角度看,便须先由自己做起。”我们要“入则孝,出则第,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学而》),我们才会“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乐感文化”具有一种“乐群”的生存智慧。第三,“乐观”的生活态度。“乐感文化”不提倡宗教信仰,认为没有上帝、天主可以依赖,但我们并没有因此而对生活悲观失望,而是坚信“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卫灵公》),这种坚信落实在日常生活之中,便体现为“乐观”的生活态度,体现为“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述而》),体现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雍也》)。梁漱溟先生将这种“乐观”的生活态度概括为“孔子生活之乐”,并对之阐释说:“一个人不过几十年顶多一百年的活头,眼看要老了!要死了!还不赶快乐一乐么?”第四,“乐感”的人性追寻。“乐感文化”的导向是人的主体性的不断进步与满足,是寻求“人道”的不断完成,是在音乐和艺术的熏陶下达到对人生最高境界“天人合一”的艺术化把握。因之,当孔子问及曾点之志时,曾子答出“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先进》)的“曾点气象”。此一“乐感”的人性追寻,最终培养出理想型的“君子”,最终将中国“乐感文化”这一“文化——心理”结构内在的诗性智慧完满呈现出来。总之,“乐感文化”包含多重内涵,蕴含着丰富的学术价值。“乐感文化”的研究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摘编自张鹏举《从<论语>看“乐感文化”的四重内涵》)材料二:动力便是忧患意识。周人从商革夏命和周革殷命的历史嬗变中,发现了吉凶成败与当事者行为有密切关系,及当事者在行为上应负的责任,从而形成了所谓的“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一种道德意识,是人确立其主体性之始,它引起人自身的发现,人自身的把握以及人自身的升进。忧患意识在儒家思想体系中,最具特色的,在于一种居安思危的理性精神,诗云:“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要点全在一个“如”字上,未临深渊而如临,未履薄冰而如履,这才叫忧患意识;真的临深而履薄了,斯时需要的便不再是忧患意识,而恰恰是它的对立面——临危不惧、履险如夷、乐以忘忧之类的理智、情感和意志了。忧患并不在忧患者之中,倒是在它的对立面,在安乐者之中;一旦安于所安,乐于所乐,真正的忧患便开始了,临近了。儒家所津津乐道的,是理性的快乐、《论语》以乐开篇,学而时习之悦,有朋远来之乐,人不知而不愠,便都是理性之乐。《孟子》有所谓君子的三乐,其“父母俱在、兄弟无故”即后来称之为天伦之乐者,是宗法制度所规范的乐。而最要紧的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之乐,这种与道合一、与天地同体的超越之乐便是他们的极乐。这种乐当然也不应独享,但又不是凡民可得与共,所以要“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那也是一乐,为同登乐土而服务的乐。进而言之,这种得道之乐,也正就是那念念不忘的修德之忧。(摘编自庞朴《忧乐圆融——中国的人文精神》)(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乐生”是基于对此世间无比眷恋与喜爱而尊重他人生命价值,强调自强不息、韧性奋斗,重视“慎终追远”的生命精神。B.“乐群”是基于“一个世界”的预设而强调人人“共在”的“主体间性”,重视彼此相互扶持、轻视个人奋斗的生存智慧。C.“乐观”是基于没有上帝、天主可依赖的观念和人生有限的事实,从而坚信“人能弘道”、对生活不悲观失望的人生态度。D.“乐感”是在音乐和艺术熏陶下实现人的主体性的进步与满足,进而完成“人道”,最终成为理想型“君子”的人性追寻。(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对“乐感文化”的审视整体呈现由外在到内心、由当下而未来的思路,层次清晰。B.材料二先追溯“忧患意识”的形成,然后着重论述儒家的忧患与快乐都是一种理性精神。C.材料一谈“乐感文化”,材料二谈“忧患意识”,但两则材料对忧乐关系都有关涉。D.两则材料都注重引述文献来阐释、佐证观点,但二者对文献的分析有粗疏与细致之别。(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B.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汉乐府《薤露》)C.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定风波》)D.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二氧化碳是一种碳氧化合物,化学式为CO2,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而其水溶液略有酸味的气体,也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还是空气的组成部分之一(占大气总体积的0.03%~0.04%)。二氧化碳一般可由高温煅烧石灰石或由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得,主要应用于冷藏易腐败的食品(固态)、制造碳化软饮料(气态)等。(摘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材料二:3世纪时,中国西晋的张华在所著的《博物志》一书记载了一种在烧白石(CaCO3)作白灰(CaO)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这种气体便是如今工业上用作生产二氧化碳的石灰窑气。1772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压力有利于被称为“固定空气”的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温度增高则不利于其溶解。这一发现使得二氧化碳能被应用于人工制造碳酸水(汽水)。1823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加压可以使“碳酸气”液化。同年,法拉第等人首次液化了“碳酸气”。1834年或1835年,德国人蒂罗里尔成功地制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1896年,瑞典化学家阿累尼乌斯通过计算指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可使地表温度上升5~6℃。2022年4月,中国科学家夏川等人通过电催化结合生物合成的方式,将二氧化碳高效还原合成高浓度乙酸,进一步利用微生物可以合成葡萄糖和油脂。(综合摘编自百度百科等)材料三:10月16日,一种全新的“负排放”发电厂在冰岛开始运行。它从环境空气中捕获二氧化碳,并将其与玄武岩基石发生反应形成固体矿物质,永久储存在地下,项目仍处于试验阶段。在瑞士苏黎世乡村,一家环保公司从5月份开始借助巨大的风扇和过滤器从空气中收集温室气体,这个投资2300万美元的项目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个“二氧化碳商业收集工厂”。该公司估计从空气中收集一吨二氧化碳的成本大约为600美元,到2017年工厂每年的收集能力只有900吨,这相当于45个美国人一年的排放量。该公司将这些气体作为种植西红柿和黄瓜的肥料销售给周围的温室大棚。科学家们目前还准备借助气球释放化学物质阻挡太阳辐射,并将其作为为地球降温的一项地球工程学措施。风险更大的地球工程学方案还包括向海洋中倾倒铁来吸收碳或者制造云层等。(摘编自《冰岛试验二氧化碳捕捉工厂:变石头永久储存在地下》,环球网2017年10月16日)材料四:日本京都大学的研发团队开发出一种材料,其主要成分之一就是二氧化碳。到目前为止,利用二氧化碳的一个主要障碍是它需要高温高压的条件,以化学副教授堀池聪为首的研究小组却在室温条件下制造出了一种功能材料。掘池聪说:“利用CO2很难,但是我们已经在非常简单的条件下成功创造了一种新材料。我们希望能够继续研究并开发能减轻环境问题的技术,比如储存大量的二氧化碳。”(摘编自《新研究:MOF材料的制备过程中可将CO2储存在结构内部》)(1)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石灰石+稀盐酸→二氧化碳B.白石白灰+二氧化碳C.“固定空气”+水碳酸水D.二氧化碳高浓度乙酸(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制作碳酸水时,增强压力和增高温度这两种方法,会不利于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B.作为温室气体,阿累尼乌斯认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可使地球气温上升5~6℃。C.科学家在室温条件下成功制造出了功能材料,这意味着人类已经可以大量储存二氧化碳。D.利用地球工程学措施为地球降温有相应的科学原理作依据,但有些方面也存在相应的风险。(3)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人们常把二氧化碳“化害为利”,请结合材料中的实例分类概括。(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人世间(节选)梁晓声周秉义从北京调回了本市,终日足不出户,只是看书,偶尔也与冬梅晚饭后看看电视剧。冬梅的耳中刮进了一些关于丈夫任职的议论。她忍不住问:“确实是平调回来了?”他肯定地说:“是啊。”她又问:“到底为什么?”他奇怪地反问:“我信中不是写了吗?”“你想干的实事,到底是什么实事呢?”“现在说了也没用,得看这次怎么任命。先不聊这个话题,好不好?”“跟我还有什么不便说的吗?是不是在北京没干好啊?”“看你,我说不聊了,你偏要聊这个话题!我在哪个岗位上没干好过?我离开北京前,领导还给我开了欢送会呢!干得不好能有那种待遇吗?”冬梅心中疑惑,也只好不再问下去了。春节过后,组织部门下达了正式任命,周秉义担任副市长,他的分工只有一项,主抓招商引资,尽快改造城市面貌,消除土坯房,促进本市房地产业发展。一天下午,周秉义来到弟弟家,让秉昆陪他在光字片走一走。那天降了一场大雪。秉昆说:“哥,这么大的雪,改天吧。”秉义说:“我正是因为下这么大的雪才来的啊。没人出门,也就没人注意咱们嘛,想看哪儿看哪儿。”老哥儿俩逛起光字片来。光字片的面积比以前大了,人口也比以前稠密多了。大雪覆盖之下低矮的土坯房一片连一片,东倒西歪,横七竖八。稍一细看,都会从积雪之下发现外露的种种肮脏——垃圾堆,各种令人作呕的脏水结成了冰。老哥儿俩在光字片转啊转,不知不觉天黑了。常进步下班比往日早了些,他从窗口看到秉昆,迎出门来。常进步他妈与周秉义,当年是职工与老领导关系。周秉义做党委书记,常宇怀是他最倚重的中层干部,他们夫妇和周秉义的关系非同一般。“嫂子!”面对满头白发的烈士遗孀,周秉义的眼泪夺眶而出。常进步他妈拉着他的手微笑。周秉义说:“对不起,嫂子,我本该经常来看你们的啊!”他侧转身,一手捂面,泣不成声。“进步,还不快请你周叔叔进屋!”常进步他妈拉开了家门。周秉义回到当年的军工厂家属区,他内心五味杂陈。周秉昆心里越发有点儿瞧不起哥哥,觉得哥哥一点儿也没有副市长的风范,在小事上那么感情外露。四月,天刚转暖,光字片受了一场虚惊。某日来了几组测量小队,临街住户人心惶惶,以为要修路。修路当然是好事,可那得拆除多少房屋啊!一旦被拆除了,都住哪儿呢?有人与测量队的人攀谈,才知道不是要修路,而是要对光字片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半信半疑的人们又问,“大刀阔斧”怎么理解呢?测量队的人说,他们也不清楚,那是一位副市长的原话。人们猜想,那肯定就是周秉义啦!光字片的男女老少奔走相告,测量队接连测量了数日,整个光字片也接连亢奋了数日。此后,每天晚上总会有几个男人相约来到秉昆家聊天。他们回忆起了秉昆父亲周志刚,周志刚虽然没享着大儿子的福,全光字片的人可托上周秉义的福了。谁承想光字片会出一位副市长呢?他是光字片的大救星啊!男人们聚到周家,想知道对光字片“大刀阔斧”的改造究竟何时开始?将改造到什么程度?光字片的人家也能过上享受燃气灶和自来水的生活吗?对于他们的探问,周秉昆一句也回答不了。他已经好久没见到哥哥了。“五一”过后,大队的建筑人马浩浩荡荡地向光字片进发,建筑大军的载人卡车彩旗招展。光字片的青年闻讯后,骑着自行车迎接,但建筑大军的目的地分明不是光字片。建筑大军一直往前开,开到了马路尽头——皮冈,在那里安营扎寨。光字片的人们疑惑极了,一拨接一拨到周秉昆家问个究竟:难道你哥要在那地方为咱们光字片的人建楼?那可是连兔子都不刨窝的地方啊!咱们光字片就是再烂,毕竟属于城区啊!秉昆,你一定要替我们问问你哥……与测量队刚离开那几天相比,光字片人们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从满怀憧憬到感觉被耍了,男人女人们询问起周秉昆时都义愤填膺。虎皮冈那边,昼夜机声隆隆,工程突飞猛进。十月份,两排十幢二十层高楼在虎皮冈拔地而起。市政府发布了正式公告,宣称那里将成为本市的“希望新区”。那天晚上,周秉义终于现身弟弟家……第二天,秉昆媳妇郑娟去派出所把全家的户口迁出。她又到新区,在市公安局接待点把户口落上。那事成了一条新闻,却没引来多少人效仿。光字片的人们仍在观望。有人说:“周家哥俩演起双簧来了!”他们都有等着看笑话的意味。新区为周家的到来开了欢迎会,周家的门面房和两居室住房都经过了简单装修。后来,光字片开来了卡车队,连续替一些人家免费搬家,搬往新区。周秉义终于在光字片露面,他站在一辆小卡车上,那天他精神抖擞,向人们讲话:我从小到下乡前生活在这里,我们老周家三个儿女,没有什么瞒得了光字片的人。咱们光字片人家的许多长辈,一九四九年前就居住于此,当时这里叫穷人窝。后来,他们中许多人成了东北解放后最早的产业工人,这个地方也不再叫穷人窝了。但是,这里却一直住着本市很穷的人家。我不是在北京当官当不下去了,我是自己要求调回来的。为什么呢?我老了,快到退休年龄了。近年来,光字片的存在越来越成为我一块儿心病。一想到咱们光字片,我就心疼生活在这里的父老乡亲。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光字片却变得比当年更糟糕,处处不堪入目。人掉进厕所的事发生几次了,还淹死过孩子。我知道,从大人到孩子,谁都不愿再生活在光字片了。我想在退休之前,将光字片彻底改造。这很不容易……现在我要做的事完成一半了。大家已经看到,光字片与过去不一样了……(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确实是平调回来了?”“跟我还有什么不便说的吗?是不是在北京没干好啊?”,这些语言表现了冬梅对丈夫从北京回来任职也有疑惑。B.周秉义在光字片对乡亲们说“光字片却变得比当年更糟糕……不愿再生活在光字片了”,周秉义这样说的依据就是他在大雪天亲眼看到的景况。C.对于拆迁,光字片的男女老少从奔走相告,到相约去秉昆家聊天,后来再一拨接一拨去周秉昆家打听情况,他们从高兴到关注,再到质疑。D.周秉义是梁晓声在《人世间》中着重塑造的党的干部形象的代表,周秉义既有英雄主义情怀,也有务实为民的作风,其形象非常鲜明。(2)《人世间》塑造的周秉义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小说是如何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人世间》荣获茅盾文学奖,颁奖词中说,“梁晓声讲述了一代人在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奋斗,成长和相濡以沫的温情,塑造了有情有义、坚韧担当、善良正直的中国人形象群体,具有时代的、生活的和心灵的史诗品质”。你是如何理解颁奖词中“温情”和“有情有义”的“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白公胜得荆国①,不能以府库分人。七日,石乙入曰:“不义得之,又不能布施,悲必至矣。”白公弗听也。九日,叶公入,乃发大府之货以予众,出高库之兵以赋民,因而攻之,十有九目而换台八。晋公子重耳出亡,过曹,无礼焉。厘负羁之妻谓厘负羁曰:“君无礼于晋公子,吾观其从者,皆贤人也,若以相夫子反晋国,必伐曹,予何不先加德焉?”厘贡羁遗之壶饱而加壁禹。变耳受其饭而反其物及其反国,起师伐曹,克之,令三军无入屋负羁之里。吴起为楚令尹,适魏,问屈官若曰:“王以为令尹先生试观起之为之也。”屈子曰:“将奈何?”吴起曰:“将衰楚国之毋而平其制禄,损其有余而绥其不足,砥砺甲兵,时争利于天下。”屈子曰:“今子将衰楚国之府而平其制操,是变其故,易其常也。阴谋逆绝,好用凶器,逆之至也。宜若闻之,非祸人,不能成祸。吾固愿吾王之数逆天道,戾人理,至今无祸,差须夫子也。”吴起惕然曰:“尚可更乎?”屈子曰:“予不若教爱而笃行之。”晋伐楚,三舍不止,大夫请击之,庄王曰:“先君之时,晋不伐楚。及孤之身而晋伐楚,是孤之过也。”曰:“先臣之时,晋不伐楚,今臣之身而晋伐楚,此臣之罪也。谕王击之。”王爵而泣涕沾襟,起而拜群大夫。晋人用之曰:“君臣争以过为在己,且轻下其臣,不可伐也。”夜还师而归。《老子》曰:“能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成王问政于尹侠曰:“吾何德之行,而民亲其上?”对曰:“使之时,而敬顺之。”玉曰:“其度安在?”曰:“如临深渊,如履落冰”王曰惧哉玉人乎尹佚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吾寡也不善则吾蝉也昔夏商之臣反御桀封而臣汤武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此世之所明知也,如何其无惧也?”(节选自《淮南子•道应训》)【注】①白公胜:辛姓,名胜,号白公,楚平王之孙,太子建之子。期国:楚国。(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王曰/惧哉/王人乎/尹佚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吾畜也/不善则吾雠也/昔夏商之臣/反雠桀纣而臣汤武/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B.王曰/惧哉/王人乎/尹佚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吾畜也/不善则吾雠也/皆夏商之臣/反雠桀纣而臣汤武/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C.王曰/惧哉王/人乎/尹佚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吾畜也/不善则吾雠也/昔夏裔之臣/反雠桀纣而臣汤武/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D.王曰/惧哉王/人乎/尹佚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吾畜也/不善则吾雠也/昔夏商之臣/反雠桀纣而臣汤武/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公子重耳出亡”与“今亡亦死”(《陈涉世家》)两句中的“亡”字含义相同。B.“适魏”与“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赋》)两句中的“适”字含义不同。C.“戾人理”与“鸢飞戾天者”(《与朱元思书》)两句中的“戾”字含义不同。D.“三舍不止”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舍”字含义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公胜攻下楚国后,石乙认为应将府库内的粮食和兵器布施给民众,否则会遭受祸患。后来,叶公攻入楚都,将财物和兵器发给民众,很快打败了白公胜。B.晋公子重耳流亡途中经过曹国时,厘负羁给重耳他们一壶稀粥和璧玉,重耳执掌晋国朝政、派兵攻克曹国后,下令不许侵扰厘负羁所居住的里巷。C.对于吴起打算处理楚国政务的做法,屈宜若认为违逆天德,会遭受灾祸。面对吴起的惊惧,屈宜若指出这种祸患不能免除。D.晋国进攻楚国,楚庄王谦恭地对待大臣,与众大臣都反思自己的错误,争着承担过失的责任,晋国人知道后,停止征伐,连夜撤兵回到晋国。(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若以相夫子反晋国,必伐曹,于何不先加德焉?②今子将衰楚国之爵而平其制禄,是变其故,易其常也。(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5.(9分)阅读下面这首东汉诗,完成下面小题。咏蕙诗繁钦①蕙草生山北,托身失所依。植根阴崖侧,夙夜惧危颓。寒泉浸我根,凄风常徘徊。三光②照八极,独不蒙余晖。葩叶永雕瘁③,凝露不暇唏。百卉皆含荣,已独失时姿④。比我英芳发,鶗鴂④鸣已衰。【注】①繁钦(?—218年):字休伯,东汉末年颍川(今河南禹州)人,曾任丞相曹操主簿。②三光:指日、月、星的光芒。③雕瘁:凋摧憔悴。④时姿:时节下的姿态。⑤鶗鴂(tíjué):杜鹃鸟,杜鹃鸟常在暮春时鸣叫,因此成为花落时节的象征。(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和古代一般咏蕙草的诗不同,并没有着重赞美蕙草的高洁品性。B.前八句主要写蕙草生长的环境,后六句表现蕙草不能吐露芳华的感伤。C.诗中所表现的阴冷、凄清的环境是东汉末年社会黑暗的一个侧面反映。D.这首诗用第一人称的口气咏叙,蕙草的不幸遭遇正是作者自身的写照。(2)本诗是怎样抒写情怀的?请结合内容简要赏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离骚》中“,”两句,诗人用菱叶、荷花裁剪缝制衣服,表明了高洁的品行。(2)杜甫《春望》中“,”两句,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出他因国破离乱而忧愁,头发稀少,日益衰老。(3)苏轼《赤壁赋》中“,”两句,以昆虫和粟米设喻来展现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l(本题共1小题,7分)7.(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清晨起来,走出帐篷一看,眼前是一片白茫茫的雾气。近处的帐篷,远处的树木,都在雾里①。看来我们一直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上山的第一天就碰上了阴天。我们早就听说过:长白山顶几乎终年都笼罩在云雾里,一年中只有夏季很少的几天能够看到太阳。也只有在这几天里,天池才会显出她那人间罕见的绝色。许多上山来的人常常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仿佛是嫉妒的大自然故意用云雾的面纱来遮盖住天池的容光,不肯轻易让凡人窥见。正当浓雾使得我们②的时刻,带领我们上天池的老向导来了。这是一位终年生活在长白山上的老猎人。看见我们郁闷不乐的脸色,老向导笑了:“山上的天气,说阴就阴,说晴就晴。咱们还是先上山去。虽然眼前的雾这样重,说不定一会儿太阳就出来了。要是等太阳出来了才动身,上山就不赶趟了。”老向导的话使我们重新振奋了起来。因为这是上山的第一个早晨,大家的兴致都特别高,听说还可能看到日出,都③地想上山。尽管雾气那么重,也没有一个人留下来。老向导在前面带路,大伙三三两两地跟在后边,一同向天池进发了。(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作者叙述时多用“我们”,而老向导说话时用的是“咱们”,为什么会有这种称呼上的差别?请简要分析。(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3分)8.(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①。在这所大学校,我们能直观地看到五千年文明的辉煌灿烂、独树一帜,也能看到屈辱和挣扎,看到奋斗和担当。文物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我国博物馆在对文物保护和管理的同时,②,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我们民族的精神血脉延续着中华文明,既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也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越来越多的观众感到,博物馆不再是“千馆一面”,展出的内容愈加突出特色,③,极大丰富了参观者的观展体验,由此带来了生动又深刻的思考和感悟。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势必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各地博物馆都在深入发掘馆藏文化资源,持续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从故宫博物院的“朝珠耳机”,到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再到甘肃省博物馆推出的以“马踏飞燕”为原型的文创玩偶……博物馆文创开发热度不减、创意迭出。文创产品让文物与当下生活紧密融合,让人倍感亲切。参观者纷纷购买并分享给好友,不少人则慕名而来“打卡”博物馆。文创产品与人们的亲密互动,推动博物馆这所大学校的人气越来越旺、“博物馆热”不断升温。(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博物馆热”因和身体或物体发热而升温有诸多相似而得名。而“部分院校招生‘遇冷’”中的“遇冷”与之相似。请简述“遇冷”的含义并分析它得名的缘由。(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四、写作(60分)9.(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鲁迅先生评论庄子时说:“(庄子)冷眼看穿却熟肠挂住,有着温柔与宽厚的心。”林语堂说:“人生是严酷的,热情的心性不足以应付环境,热情必须和智勇连接起来,方能避免环境的摧残。”时代不断进步,社会更加开放,我们不再惮于我口说我心,不遗余力追寻真相。同时世事纷纭,只有热情,缺乏理性,真相就容易被遮蔽。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年陕西省宝鸡市部分学校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十三)·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乐感文化”是李泽厚提出的,在其看来,中国的“乐感文化”是本民族所特有的一种文化模式。《论语》在中华民族民族性格塑造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无不体现着中国“乐感文化”的诗性智慧。从《论语》来看,“乐感文化”有四重内涵。第一,“乐生”的生命精神。《乡党》云:“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孔子出于本能地问人有没有伤亡,可以看出夫子对人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乐生”的生命精神也体现为强调自强不息、韧性奋斗。《子罕》讲:“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其实是在提醒我们只有在冰雪严寒这般恶劣的环境之中,才能磨砺人的意志,最大程度激发人的生命潜能。《论语》中“慎终,追远”(《学而》)的生命关怀也是这种“乐生”的生命精神的体现。中国人不仅较为重视此生此世的生命和意义,而且也重视死后的哀荣,因此要“慎终追远”。正是由于对此世问的“人伦日用”的无比眷恋与喜爱,才产生这种以“慎终”“追远”为核心的生命关怀。“乐感文化”是一种立足于此世间的文化。第二,“乐群”的生存智慧。“乐感文化”以“一个世界”的预设为立足点,不构想超出此岸世界的天堂或地狱的存在。没有上帝天国可以依赖,只得靠个人的奋斗、靠人与人彼此之间相互扶持,为此中国人重视儒家所强调的忠、孝、礼、义、仁,强调人际和谐。正如李泽厚所言:“人处于’与他人共在’的‘主体间性’之中,要使这‘共在’的‘主体间性’真有意义、价值和生命,从儒学角度看,便须先由自己做起。”我们要“入则孝,出则第,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学而》),我们才会“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乐感文化”具有一种“乐群”的生存智慧。第三,“乐观”的生活态度。“乐感文化”不提倡宗教信仰,认为没有上帝、天主可以依赖,但我们并没有因此而对生活悲观失望,而是坚信“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卫灵公》),这种坚信落实在日常生活之中,便体现为“乐观”的生活态度,体现为“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述而》),体现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雍也》)。梁漱溟先生将这种“乐观”的生活态度概括为“孔子生活之乐”,并对之阐释说:“一个人不过几十年顶多一百年的活头,眼看要老了!要死了!还不赶快乐一乐么?”第四,“乐感”的人性追寻。“乐感文化”的导向是人的主体性的不断进步与满足,是寻求“人道”的不断完成,是在音乐和艺术的熏陶下达到对人生最高境界“天人合一”的艺术化把握。因之,当孔子问及曾点之志时,曾子答出“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先进》)的“曾点气象”。此一“乐感”的人性追寻,最终培养出理想型的“君子”,最终将中国“乐感文化”这一“文化——心理”结构内在的诗性智慧完满呈现出来。总之,“乐感文化”包含多重内涵,蕴含着丰富的学术价值。“乐感文化”的研究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摘编自张鹏举《从<论语>看“乐感文化”的四重内涵》)材料二:动力便是忧患意识。周人从商革夏命和周革殷命的历史嬗变中,发现了吉凶成败与当事者行为有密切关系,及当事者在行为上应负的责任,从而形成了所谓的“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一种道德意识,是人确立其主体性之始,它引起人自身的发现,人自身的把握以及人自身的升进。忧患意识在儒家思想体系中,最具特色的,在于一种居安思危的理性精神,诗云:“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要点全在一个“如”字上,未临深渊而如临,未履薄冰而如履,这才叫忧患意识;真的临深而履薄了,斯时需要的便不再是忧患意识,而恰恰是它的对立面——临危不惧、履险如夷、乐以忘忧之类的理智、情感和意志了。忧患并不在忧患者之中,倒是在它的对立面,在安乐者之中;一旦安于所安,乐于所乐,真正的忧患便开始了,临近了。儒家所津津乐道的,是理性的快乐、《论语》以乐开篇,学而时习之悦,有朋远来之乐,人不知而不愠,便都是理性之乐。《孟子》有所谓君子的三乐,其“父母俱在、兄弟无故”即后来称之为天伦之乐者,是宗法制度所规范的乐。而最要紧的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之乐,这种与道合一、与天地同体的超越之乐便是他们的极乐。这种乐当然也不应独享,但又不是凡民可得与共,所以要“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那也是一乐,为同登乐土而服务的乐。进而言之,这种得道之乐,也正就是那念念不忘的修德之忧。(摘编自庞朴《忧乐圆融——中国的人文精神》)(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A.“乐生”是基于对此世间无比眷恋与喜爱而尊重他人生命价值,强调自强不息、韧性奋斗,重视“慎终追远”的生命精神。B.“乐群”是基于“一个世界”的预设而强调人人“共在”的“主体间性”,重视彼此相互扶持、轻视个人奋斗的生存智慧。C.“乐观”是基于没有上帝、天主可依赖的观念和人生有限的事实,从而坚信“人能弘道”、对生活不悲观失望的人生态度。D.“乐感”是在音乐和艺术熏陶下实现人的主体性的进步与满足,进而完成“人道”,最终成为理想型“君子”的人性追寻。(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材料一对“乐感文化”的审视整体呈现由外在到内心、由当下而未来的思路,层次清晰。B.材料二先追溯“忧患意识”的形成,然后着重论述儒家的忧患与快乐都是一种理性精神。C.材料一谈“乐感文化”,材料二谈“忧患意识”,但两则材料对忧乐关系都有关涉。D.两则材料都注重引述文献来阐释、佐证观点,但二者对文献的分析有粗疏与细致之别。(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A.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B.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汉乐府《薤露》)C.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定风波》)D.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述类文本论据与论点关系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相关材料信息,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做好选项和文章观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解答】(1)A.“‘乐生’是基于对此世间无比眷恋与喜爱而尊重他人生命价值”错误。根据材料一原文“第一,‘乐生’的生命精神。……孔子出于本能地问人有没有伤亡,可以看出夫子对人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可知,是尊重人的个体生命价值,不仅是“他人”,也包括自己。B.“重视彼此相互扶持、轻视个人奋斗的生存智慧”错误。根据材料一原文“‘乐群’的生存智慧。‘乐感文化’以‘一个世界’的预设为立足点,不构想超出此岸世界的天堂或地狱的存在。没有上帝天国可以依赖,只得靠个人的奋斗、靠人与人彼此之间相互扶持,为此中国人重视儒家所强调的忠、孝、礼、义、仁,强调人际和谐”可知,原文说的是“靠个人的奋斗、靠人与人彼此之间相互扶持”,并不轻视个人奋斗。D.“‘乐感’是在音乐和艺术熏陶下实现人的主体性的进步与满足,进而完成‘人道’”错误。根据材料一原文“‘乐感’的人性追寻。‘乐感文化’的导向是人的主体性的不断进步与满足,是寻求‘人道’的不断完成,是在音乐和艺术的熏陶下达到对人生最高境界‘天人合一’的艺术化把握”可知,“音乐和艺术的熏陶”是“达到对人生最高境界‘天人合一’的艺术化把握”的条件,与“实现人的主体性的进步与满足”“完成人道”没有必然联系。故选:C。(2)B.“然后着重论述儒家的忧患与快乐都是一种理性精神”错误,着重论述的是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忧乐圆融一体的关系。(3)材料一的观点是:从《论语》来看,“乐感文化”有四重内涵:第一,“乐生”的生命精神;第二,“乐群”的生存智慧;第三,“乐观”的生活态度;第四,“乐感”的人性追寻。A.体现的是幽居独处的清寂恬淡,与材料一无关。B.体现慎终的生命关怀。C.体现乐观精神。D.既体现自强不息的生命精神,也体现主体性的不断进步与满足。故选:A。答案:(1)C(2)B(3)A(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二氧化碳是一种碳氧化合物,化学式为CO2,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而其水溶液略有酸味的气体,也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还是空气的组成部分之一(占大气总体积的0.03%~0.04%)。二氧化碳一般可由高温煅烧石灰石或由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得,主要应用于冷藏易腐败的食品(固态)、制造碳化软饮料(气态)等。(摘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材料二:3世纪时,中国西晋的张华在所著的《博物志》一书记载了一种在烧白石(CaCO3)作白灰(CaO)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这种气体便是如今工业上用作生产二氧化碳的石灰窑气。1772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压力有利于被称为“固定空气”的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温度增高则不利于其溶解。这一发现使得二氧化碳能被应用于人工制造碳酸水(汽水)。1823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加压可以使“碳酸气”液化。同年,法拉第等人首次液化了“碳酸气”。1834年或1835年,德国人蒂罗里尔成功地制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1896年,瑞典化学家阿累尼乌斯通过计算指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可使地表温度上升5~6℃。2022年4月,中国科学家夏川等人通过电催化结合生物合成的方式,将二氧化碳高效还原合成高浓度乙酸,进一步利用微生物可以合成葡萄糖和油脂。(综合摘编自百度百科等)材料三:10月16日,一种全新的“负排放”发电厂在冰岛开始运行。它从环境空气中捕获二氧化碳,并将其与玄武岩基石发生反应形成固体矿物质,永久储存在地下,项目仍处于试验阶段。在瑞士苏黎世乡村,一家环保公司从5月份开始借助巨大的风扇和过滤器从空气中收集温室气体,这个投资2300万美元的项目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个“二氧化碳商业收集工厂”。该公司估计从空气中收集一吨二氧化碳的成本大约为600美元,到2017年工厂每年的收集能力只有900吨,这相当于45个美国人一年的排放量。该公司将这些气体作为种植西红柿和黄瓜的肥料销售给周围的温室大棚。科学家们目前还准备借助气球释放化学物质阻挡太阳辐射,并将其作为为地球降温的一项地球工程学措施。风险更大的地球工程学方案还包括向海洋中倾倒铁来吸收碳或者制造云层等。(摘编自《冰岛试验二氧化碳捕捉工厂:变石头永久储存在地下》,环球网2017年10月16日)材料四:日本京都大学的研发团队开发出一种材料,其主要成分之一就是二氧化碳。到目前为止,利用二氧化碳的一个主要障碍是它需要高温高压的条件,以化学副教授堀池聪为首的研究小组却在室温条件下制造出了一种功能材料。掘池聪说:“利用CO2很难,但是我们已经在非常简单的条件下成功创造了一种新材料。我们希望能够继续研究并开发能减轻环境问题的技术,比如储存大量的二氧化碳。”(摘编自《新研究:MOF材料的制备过程中可将CO2储存在结构内部》)(1)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BA.石灰石+稀盐酸→二氧化碳B.白石白灰+二氧化碳C.“固定空气”+水碳酸水D.二氧化碳高浓度乙酸(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DA.制作碳酸水时,增强压力和增高温度这两种方法,会不利于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B.作为温室气体,阿累尼乌斯认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可使地球气温上升5~6℃。C.科学家在室温条件下成功制造出了功能材料,这意味着人类已经可以大量储存二氧化碳。D.利用地球工程学措施为地球降温有相应的科学原理作依据,但有些方面也存在相应的风险。(3)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人们常把二氧化碳“化害为利”,请结合材料中的实例分类概括。【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梳理。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回归原文,用原文相关信息辨析选项。(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与原文相关信息进行对比,进而辨析选项正误。(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概括与探究。解答本题,需要根据题干信息筛选原文内容,进而概括作答。【解答】(1)B.根据材料二可知,在煅烧白石生成白灰的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是“石灰窑气”。故选B。(2)A.“会不利于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有误,材料二表述是“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压力有利于被称为‘固定空气’的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温度增高则不利于其溶解”,由此可知,“增高温度”不会不利于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B.“可使地球温度上升5~6℃“有误,材料二是“可使地表温度上升5~6℃”。C.根据材料四内容“我们希望能够继续研究并开发能减轻环境问题的技术,比如储存大量的二氧化碳”可知,“大量储存二氧化碳”,还是“希望”而非现实。故选D。(3)根据“氧化碳一般可由高温煅烧石灰石或由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得,主要应用于冷藏易腐败的食品(固态)、制造碳化软饮料(气态)等”“将二氧化碳高效还原合成高浓度乙酸,进一步利用微生物可以合成葡萄糖和油脂”“到目前为止……以化学副教授堀池聪为首的研究小组却在室温条件下制造出了一种功能材料”可知,在工业生产方面,可以制造碳化软饮料、合成葡萄糖和油脂、制造新型材料等。根据“公司估计从空气中收集一吨二氧化碳的成本大约为600美元……该公司将这些气体作为种植西红柿和黄瓜的肥料销售给周围的温室大棚”可知,在农业生产方面,收集二氧化碳作为温室大棚种植蔬菜的肥料等。根据“主要应用于冷藏易腐败的食品(固态)”可知,日常生活方面,固态二氧化碳可以应用于冷藏食物等。答案:(1)B(2)D(3)①工业生产方面,可以制造碳化软饮料、合成葡萄糖和油脂、制造新型材料等;②农业生产方面,收集二氧化碳作为温室大棚种植蔬菜的肥料等;③日常生活方面,固态二氧化碳可以应用于冷藏食物等。(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人世间(节选)梁晓声周秉义从北京调回了本市,终日足不出户,只是看书,偶尔也与冬梅晚饭后看看电视剧。冬梅的耳中刮进了一些关于丈夫任职的议论。她忍不住问:“确实是平调回来了?”他肯定地说:“是啊。”她又问:“到底为什么?”他奇怪地反问:“我信中不是写了吗?”“你想干的实事,到底是什么实事呢?”“现在说了也没用,得看这次怎么任命。先不聊这个话题,好不好?”“跟我还有什么不便说的吗?是不是在北京没干好啊?”“看你,我说不聊了,你偏要聊这个话题!我在哪个岗位上没干好过?我离开北京前,领导还给我开了欢送会呢!干得不好能有那种待遇吗?”冬梅心中疑惑,也只好不再问下去了。春节过后,组织部门下达了正式任命,周秉义担任副市长,他的分工只有一项,主抓招商引资,尽快改造城市面貌,消除土坯房,促进本市房地产业发展。一天下午,周秉义来到弟弟家,让秉昆陪他在光字片走一走。那天降了一场大雪。秉昆说:“哥,这么大的雪,改天吧。”秉义说:“我正是因为下这么大的雪才来的啊。没人出门,也就没人注意咱们嘛,想看哪儿看哪儿。”老哥儿俩逛起光字片来。光字片的面积比以前大了,人口也比以前稠密多了。大雪覆盖之下低矮的土坯房一片连一片,东倒西歪,横七竖八。稍一细看,都会从积雪之下发现外露的种种肮脏——垃圾堆,各种令人作呕的脏水结成了冰。老哥儿俩在光字片转啊转,不知不觉天黑了。常进步下班比往日早了些,他从窗口看到秉昆,迎出门来。常进步他妈与周秉义,当年是职工与老领导关系。周秉义做党委书记,常宇怀是他最倚重的中层干部,他们夫妇和周秉义的关系非同一般。“嫂子!”面对满头白发的烈士遗孀,周秉义的眼泪夺眶而出。常进步他妈拉着他的手微笑。周秉义说:“对不起,嫂子,我本该经常来看你们的啊!”他侧转身,一手捂面,泣不成声。“进步,还不快请你周叔叔进屋!”常进步他妈拉开了家门。周秉义回到当年的军工厂家属区,他内心五味杂陈。周秉昆心里越发有点儿瞧不起哥哥,觉得哥哥一点儿也没有副市长的风范,在小事上那么感情外露。四月,天刚转暖,光字片受了一场虚惊。某日来了几组测量小队,临街住户人心惶惶,以为要修路。修路当然是好事,可那得拆除多少房屋啊!一旦被拆除了,都住哪儿呢?有人与测量队的人攀谈,才知道不是要修路,而是要对光字片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半信半疑的人们又问,“大刀阔斧”怎么理解呢?测量队的人说,他们也不清楚,那是一位副市长的原话。人们猜想,那肯定就是周秉义啦!光字片的男女老少奔走相告,测量队接连测量了数日,整个光字片也接连亢奋了数日。此后,每天晚上总会有几个男人相约来到秉昆家聊天。他们回忆起了秉昆父亲周志刚,周志刚虽然没享着大儿子的福,全光字片的人可托上周秉义的福了。谁承想光字片会出一位副市长呢?他是光字片的大救星啊!男人们聚到周家,想知道对光字片“大刀阔斧”的改造究竟何时开始?将改造到什么程度?光字片的人家也能过上享受燃气灶和自来水的生活吗?对于他们的探问,周秉昆一句也回答不了。他已经好久没见到哥哥了。“五一”过后,大队的建筑人马浩浩荡荡地向光字片进发,建筑大军的载人卡车彩旗招展。光字片的青年闻讯后,骑着自行车迎接,但建筑大军的目的地分明不是光字片。建筑大军一直往前开,开到了马路尽头——皮冈,在那里安营扎寨。光字片的人们疑惑极了,一拨接一拨到周秉昆家问个究竟:难道你哥要在那地方为咱们光字片的人建楼?那可是连兔子都不刨窝的地方啊!咱们光字片就是再烂,毕竟属于城区啊!秉昆,你一定要替我们问问你哥……与测量队刚离开那几天相比,光字片人们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从满怀憧憬到感觉被耍了,男人女人们询问起周秉昆时都义愤填膺。虎皮冈那边,昼夜机声隆隆,工程突飞猛进。十月份,两排十幢二十层高楼在虎皮冈拔地而起。市政府发布了正式公告,宣称那里将成为本市的“希望新区”。那天晚上,周秉义终于现身弟弟家……第二天,秉昆媳妇郑娟去派出所把全家的户口迁出。她又到新区,在市公安局接待点把户口落上。那事成了一条新闻,却没引来多少人效仿。光字片的人们仍在观望。有人说:“周家哥俩演起双簧来了!”他们都有等着看笑话的意味。新区为周家的到来开了欢迎会,周家的门面房和两居室住房都经过了简单装修。后来,光字片开来了卡车队,连续替一些人家免费搬家,搬往新区。周秉义终于在光字片露面,他站在一辆小卡车上,那天他精神抖擞,向人们讲话:我从小到下乡前生活在这里,我们老周家三个儿女,没有什么瞒得了光字片的人。咱们光字片人家的许多长辈,一九四九年前就居住于此,当时这里叫穷人窝。后来,他们中许多人成了东北解放后最早的产业工人,这个地方也不再叫穷人窝了。但是,这里却一直住着本市很穷的人家。我不是在北京当官当不下去了,我是自己要求调回来的。为什么呢?我老了,快到退休年龄了。近年来,光字片的存在越来越成为我一块儿心病。一想到咱们光字片,我就心疼生活在这里的父老乡亲。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光字片却变得比当年更糟糕,处处不堪入目。人掉进厕所的事发生几次了,还淹死过孩子。我知道,从大人到孩子,谁都不愿再生活在光字片了。我想在退休之前,将光字片彻底改造。这很不容易……现在我要做的事完成一半了。大家已经看到,光字片与过去不一样了……(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A.“确实是平调回来了?”“跟我还有什么不便说的吗?是不是在北京没干好啊?”,这些语言表现了冬梅对丈夫从北京回来任职也有疑惑。B.周秉义在光字片对乡亲们说“光字片却变得比当年更糟糕……不愿再生活在光字片了”,周秉义这样说的依据就是他在大雪天亲眼看到的景况。C.对于拆迁,光字片的男女老少从奔走相告,到相约去秉昆家聊天,后来再一拨接一拨去周秉昆家打听情况,他们从高兴到关注,再到质疑。D.周秉义是梁晓声在《人世间》中着重塑造的党的干部形象的代表,周秉义既有英雄主义情怀,也有务实为民的作风,其形象非常鲜明。(2)《人世间》塑造的周秉义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小说是如何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人世间》荣获茅盾文学奖,颁奖词中说,“梁晓声讲述了一代人在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奋斗,成长和相濡以沫的温情,塑造了有情有义、坚韧担当、善良正直的中国人形象群体,具有时代的、生活的和心灵的史诗品质”。你是如何理解颁奖词中“温情”和“有情有义”的“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了解作者常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肖描像来正面写人物,也会用景物烘托、他人烘托及评价等侧面描写人物。答题需要联系原文语句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探究小说情感意蕴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文本,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和探究。【解答】(1)B.“周秉义这样说的依据就是他在大雪天亲眼看到的景况”说法错误,以偏概全,“他在大雪天亲眼看到的景况”只是“周秉义这样说”的依据之一。故选B。(2)正面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等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对不起,嫂子,我本该经常来看你们的啊!’他侧转身、一手捂面,泣不成声”,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塑造了一位关心百姓生活、平易近人、重感情的领导人形象;“那天他精神抖擞,向人们讲话……我想在退休之前,将光字片彻底改造……”,运用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了周秉义的讲情义和有担当的性格特征。侧面衬托,通过其他人物衬托周秉义的形象。小说通过周秉昆的眼睛和感觉刻画周秉义的形象。如“周秉昆心里越发有点儿瞧不起哥哥,觉得哥哥一点儿也没有副市长的风范,在小事上那么感情外露”,用周秉昆感觉哥哥一点儿也没有副市长的风范,在小事上那么感情外露的想法,侧面衬托了周秉义的重感情和平易近人。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文中说“两排十幢二十层高楼在虎皮冈拔地而起,市政府发布了正式公告,宣称那里将成为本市的‘希望新区’”“第二天,秉昆媳妇郑娟去派出所把全家的户口迁出。她又到新区,在市公安局接待点把户口落上”“没引来多少人效仿。光字片的人们仍在观望”“近年来,光字片的存在越来越成为我一块儿心病。……我知道,从大人到孩子,谁都不愿再生活在光字片了”,周秉义推动光字片改造,建设希望新区,乡亲们不愿搬迁到希望新区,周秉义动员家人,劝说乡亲们。小说在矛盾冲突中写出了周秉义的有情有义和坚守原则。(3)家人之间的温情。根据“冬梅的耳中刮进了一些关于丈夫任职的议论。她忍不住问……冬梅心中疑惑,也只好不再问下去了”分析,周秉义从北京调回来,冬梅忍不住打听他想干的实事,但充分理解和尊重丈夫的选择;根据“第二天,秉昆媳妇郑娟去派出所把全家的户口迁出。她又到新区,在市公安局接待点把户口落上”分析,秉昆一家支持哥哥的工作,带头搬迁到希望新区并把户口落在那儿。朋友之间的情义。根据“‘嫂子!’面对满头白发的烈士遗孀,周秉义的眼泪夺眶而出”“周秉义说:‘对不起,嫂子,我本该经常来看你们的啊!’他侧转身,一手捂面,泣不成声”分析,当上了副市长的周秉义回到军工厂家属区,看望曾经的同事常宇怀的遗孀,并动情流泪。周秉义对乡亲的情义。根据“近年来,光字片的存在越来越成为我一块儿心病。一想到咱们光字片,我就心疼生活在这里的父老乡亲。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光字片却变得比当年更糟糕,处处不堪入目。人掉进厕所的事发生几次了,还淹死过孩子。我知道,从大人到孩子,谁都不愿再生活在光字片了”“我想在退休之前,将光字片彻底改造。这很不容易……现在我要做的事完成一半了。大家已经看到,光字片与过去不一样……”分析,周秉义心系乡亲,深知老百姓的疾苦,下定决心改造棚户区,动员光字片的住户陆续搬迁。答案:(1)B(2)①正面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等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如“‘对不起,嫂子,我本该经常来看你们的啊!’他侧转身、一手捂面,泣不成声”“那天他精神抖擞,向人们讲话……”,写出了周秉义的讲情义和有担当。②侧面衬托,通过其他人物衬托人物形象,如周秉昆“觉得哥哥一点儿也没有副市长的风范,在小事上那么感情外露”衬托了周秉义的重感情和平易近人。③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周秉义推动光字片改造,建设希望新区,乡亲们不愿搬迁到希望新区,周秉义动员家人,劝说乡亲们,小说在矛盾冲突中写出了周秉义的有情有义和坚守原则。(3)①家人之间的温情。周秉义从北京调回来,冬梅忍不住打听他想干的实事,但充分理解和尊重丈夫的选择;秉昆一家支持哥哥的工作,带头搬迁到希望新区并把户口落在那儿。②朋友之间的情义。当上了副市长的周秉义回到军工厂家属区,看望曾经的同事常宇怀的遗孀,并动情流泪。③周秉义对乡亲的情义。他心系乡亲,深知老百姓的疾苦,下定决心改造棚户区,动员光字片的住户陆续搬迁。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白公胜得荆国①,不能以府库分人。七日,石乙入曰:“不义得之,又不能布施,悲必至矣。”白公弗听也。九日,叶公入,乃发大府之货以予众,出高库之兵以赋民,因而攻之,十有九目而换台八。晋公子重耳出亡,过曹,无礼焉。厘负羁之妻谓厘负羁曰:“君无礼于晋公子,吾观其从者,皆贤人也,若以相夫子反晋国,必伐曹,予何不先加德焉?”厘贡羁遗之壶饱而加壁禹。变耳受其饭而反其物及其反国,起师伐曹,克之,令三军无入屋负羁之里。吴起为楚令尹,适魏,问屈官若曰:“王以为令尹先生试观起之为之也。”屈子曰:“将奈何?”吴起曰:“将衰楚国之毋而平其制禄,损其有余而绥其不足,砥砺甲兵,时争利于天下。”屈子曰:“今子将衰楚国之府而平其制操,是变其故,易其常也。阴谋逆绝,好用凶器,逆之至也。宜若闻之,非祸人,不能成祸。吾固愿吾王之数逆天道,戾人理,至今无祸,差须夫子也。”吴起惕然曰:“尚可更乎?”屈子曰:“予不若教爱而笃行之。”晋伐楚,三舍不止,大夫请击之,庄王曰:“先君之时,晋不伐楚。及孤之身而晋伐楚,是孤之过也。”曰:“先臣之时,晋不伐楚,今臣之身而晋伐楚,此臣之罪也。谕王击之。”王爵而泣涕沾襟,起而拜群大夫。晋人用之曰:“君臣争以过为在己,且轻下其臣,不可伐也。”夜还师而归。《老子》曰:“能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成王问政于尹侠曰:“吾何德之行,而民亲其上?”对曰:“使之时,而敬顺之。”玉曰:“其度安在?”曰:“如临深渊,如履落冰”王曰惧哉玉人乎尹佚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吾寡也不善则吾蝉也昔夏商之臣反御桀封而臣汤武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此世之所明知也,如何其无惧也?”(节选自《淮南子•道应训》)【注】①白公胜:辛姓,名胜,号白公,楚平王之孙,太子建之子。期国:楚国。(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A.王曰/惧哉/王人乎/尹佚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吾畜也/不善则吾雠也/昔夏商之臣/反雠桀纣而臣汤武/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B.王曰/惧哉/王人乎/尹佚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吾畜也/不善则吾雠也/皆夏商之臣/反雠桀纣而臣汤武/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C.王曰/惧哉王/人乎/尹佚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吾畜也/不善则吾雠也/昔夏裔之臣/反雠桀纣而臣汤武/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D.王曰/惧哉王/人乎/尹佚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吾畜也/不善则吾雠也/昔夏商之臣/反雠桀纣而臣汤武/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A.“晋公子重耳出亡”与“今亡亦死”(《陈涉世家》)两句中的“亡”字含义相同。B.“适魏”与“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赋》)两句中的“适”字含义不同。C.“戾人理”与“鸢飞戾天者”(《与朱元思书》)两句中的“戾”字含义不同。D.“三舍不止”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舍”字含义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A.白公胜攻下楚国后,石乙认为应将府库内的粮食和兵器布施给民众,否则会遭受祸患。后来,叶公攻入楚都,将财物和兵器发给民众,很快打败了白公胜。B.晋公子重耳流亡途中经过曹国时,厘负羁给重耳他们一壶稀粥和璧玉,重耳执掌晋国朝政、派兵攻克曹国后,下令不许侵扰厘负羁所居住的里巷。C.对于吴起打算处理楚国政务的做法,屈宜若认为违逆天德,会遭受灾祸。面对吴起的惊惧,屈宜若指出这种祸患不能免除。D.晋国进攻楚国,楚庄王谦恭地对待大臣,与众大臣都反思自己的错误,争着承担过失的责任,晋国人知道后,停止征伐,连夜撤兵回到晋国。(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若以相夫子反晋国,必伐曹,于何不先加德焉?②今子将衰楚国之爵而平其制禄,是变其故,易其常也。【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重点考查一词多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哉”为句末语气词,所以应在“哉”后断开,排除C、D;“攻”的宾语为“其君”,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故选:A。句子翻译为:成王说;“做个君王,如此可怕!”尹佚说:”天地之阔,四海之内,你善待百姓,他们就会顺从你,你不善待百姓,他们就有可能成为你的仇敌。过去夏商的臣民起来反抗桀纣而自愿臣服汤武,宿沙民众自发攻打宿沙君王而归顺神农。(2)D.“含义相同”错。推进九十里地还不停止。舍:中国古代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如果放弃攻打郑国而把郑国当作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舍:放弃。(3)C.“屈宜若指出这种祸患不能免除”错误,无中生有。屈宜若只是告诫要真心实意地做些敦厚仁慈的事,并未“指出这种祸患不能免除”。(4)①相:帮助;何……焉:为何不……呢。句子翻译为:如果重耳公子借助这些人的帮助回到晋国(执掌朝政),必定会讨伐曹国,你为何不乘现在先给晋公子重耳施加恩德呢?②衰:削减;故:原有的制度;易:改变。句子翻译为:你现在要削减楚国贵族的爵位,平抑法定的俸禄制度,这是改变原有的制度和常规。答案:(1)A(2)D(3)C(4)①如果重耳公子借助这些人的帮助回到晋国(执掌朝政),必定会讨伐曹国,你为何不乘现在先给晋公子重耳施加恩德呢?②你现在要削减楚国贵族的爵位,平抑法定的俸禄制度,这是改变原有的制度和常规。参考译文:白公胜取得楚国的政权以后,不能将府库内的粮食以及兵器分发给民众。第七天,石乙进见白公胜,说:“我们得到的是不义之财,又不把它们布施给老百姓,祸害一定会降临。”白公胜没有听从。第九天,叶公攻入楚都,立即将大府里的财物分发给民众,拿出军库的兵器发给人民,依意民众攻打白公胜,等到第十九天就彻底打数白公胜。晋公子重耳流亡国外,经过曹国,曹国君对他很不礼貌。曹臣厘负羁的妻子对厘负羁说:“我们的国君对晋公子重耳不礼貌,但我观察到跟随重耳公子流亡的几位都是贤人。如果重耳公子借助这些人的帮助回到晋国(执掌制政),必定会讨伐曹国,你为何不乘现在先给晋公子重耳施加恩德呢?”于是厘负羁遵照妻子的话给重耳他们一壶稀粥,还加上壁玉。重耳接受了稀粥而将壁玉退回,等到重耳他们返回普国并执掌朝政后,就下令讨伐曹国,在攻克曹国以后,特地命令三军不许侵扰厘负羁所居住的里巷。吴起任楚国的今尹,一次到魏国去,对屈宜若说:“君王任用我做楚国今尹。先生试试观察我怎么样来做好这个令尹。”屈宜若问道:”你打算怎样做呢?”吴起说:“我打算削减楚国责族的爵位,平抑法定的俸禄制度,损有余以补不足;精心训练军队,等待机会和各国争霸天下。”屈宜若说:“你现在要制减楚国贵族的爵位,平抑法定的俸禄制度,这是改变原有的制度和常规,暗中策划违逆天德的事,又好用兵器,这就是最大的倒行逆施。我听说过,不祸害别人,就不会给自己带未祸患。我早就怀疑我们的君王屡次违道天道,背离事理,怎么至今还没道受灾祸,这灾祸可能正等着你呢!”吴起听后惊惧地问:“还可以改变吗?”屈宜若说:“你不如现在真心实意地做些敦厚仁慈的事。”晋国讨伐楚国,推进九十里地还不停止。楚国的大夫们请求楚连王还击,楚庄王说:“先王在世时,晋国不敢征伐楚国。现在到了我执政,晋国却不断地征伐楚国,这是我的过错啊。”众大夫说:”前朝的大臣在世的时候,晋国不敢进犯楚国,现在轮到我们当大臣了,晋国却不断进犯我们楚国,这是我们群臣的罪过啊!请君王下令反击晋!”楚庄王听了难过得低头而泣,泪水都沾湿了衣襟,起身揖拜各位大夫。晋国人知道后议论说:“楚国的君臣争着说过失在自己身上,而且楚王还降低自己的身份谦恭地对待大臣,这样的国家我们不可继续攻打下去了。”于是晋军连夜撤兵回国。所以《老子》说:“能够承担国家的层辱,这才配称国家的君主。”周成王向尹佚请教为政之道说:“我要具备怎样的德行,才能使百姓亲附我?”尹佚回答说:“用民要合时宜,要恭敬顺从他们。”成王问:“如何才能这样呢?”尹佚说:“好像面临深渊,犹如行走在薄冰上。”成王说;“做个君王,如此可怕!”尹佚说:”天地之阔,四海之内,你善待百姓,他们就会顺从你,你不善待百姓,他们就有可能成为你的仇敌。过去夏商的臣民起来反抗桀纣而自愿臣服汤武,宿沙民众自发攻打宿沙君王而归顺神农,这些历史事实大家都很清楚,所以怎么能不害怕民众的力量呢?”(节选自《淮南子•道应训》)(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5.(9分)阅读下面这首东汉诗,完成下面小题。咏蕙诗繁钦①蕙草生山北,托身失所依。植根阴崖侧,夙夜惧危颓。寒泉浸我根,凄风常徘徊。三光②照八极,独不蒙余晖。葩叶永雕瘁③,凝露不暇唏。百卉皆含荣,已独失时姿④。比我英芳发,鶗鴂④鸣已衰。【注】①繁钦(?—218年):字休伯,东汉末年颍川(今河南禹州)人,曾任丞相曹操主簿。②三光:指日、月、星的光芒。③雕瘁:凋摧憔悴。④时姿:时节下的姿态。⑤鶗鴂(tíjué):杜鹃鸟,杜鹃鸟常在暮春时鸣叫,因此成为花落时节的象征。(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这首诗和古代一般咏蕙草的诗不同,并没有着重赞美蕙草的高洁品性。B.前八句主要写蕙草生长的环境,后六句表现蕙草不能吐露芳华的感伤。C.诗中所表现的阴冷、凄清的环境是东汉末年社会黑暗的一个侧面反映。D.这首诗用第一人称的口气咏叙,蕙草的不幸遭遇正是作者自身的写照。(2)本诗是怎样抒写情怀的?请结合内容简要赏析。【分析】(1)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题目,几乎涵盖了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中技巧及其作用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B.“不能吐露芳华”错,“比我英芳发,鶗鴂鸣已衰”说明蕙草在百花凋谢的季节才吐露芳华,开花迟而短暂。故选:B。(2)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比兴):《咏蕙诗》是一首咏物诗,该诗明写蕙草在恶劣的生存环境的真实情状,实是借咏物以喻人,表达士子虽如蕙草一样芬芳宜人,品行高洁,美德在身,却因处不到合适的位置而生存艰辛。比拟:“托身失所依”“寒泉浸我根,凄风常徘徊”全诗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并用叙事体第一人称的口气咏叙,把蕙草当作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的人来写,生动形象,蕙草的不幸遭遇正是作者自身的写照。对比:“三光照八极,独不蒙余晖”日月星普照、蕙草却不受余晖,“百卉皆含荣,已独失时姿”百花含苞欲放、蕙草却无芳姿,“比我英芳发,鶗鴂鸣已衰”蕙草开放、春天却即将消逝,多处运用对比,彰显了作者对蕙草遭遇不幸、错失春天的同情和惋惜之情。环境衬托(以景衬情):从“蕙草生山北”至“独不蒙馀晖”写兰花所生长的环境。“蕙草生山北,托身失所依”是总写,兰花生长山的北面,生非其地。接下来“植根”六句,是具体描写这一恶劣的环境,用恶劣的环境衬托蕙草时运不济的怨艾。答案:(1)B(2)①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比兴):作者借描写蕙草生长在恶劣的环境中遭遇不幸(自比为生长在恶劣的环境中遭遇不幸的蕙草,触景生情),表达了时运不济的极端苦闷的情绪;②比拟:作者把蕙草当作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的人来写,且用第一人称描述,使感情表达更加凄婉动人;③对比:日月星普照、蕙草却不受余晖,百花含苞欲放、蕙草却无芳姿,蕙草开放、春天却即将消逝等对比,彰显了作者对蕙草遭遇不幸、错失春天的同情和惋惜之情。④环境衬托(以景衬情):用恶劣的环境衬托蕙草时运不济的怨艾。白话译文: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