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商法》课程作业 7温州学习中心(龙湾)商人是指以一定的自身或社会有形资源或无形资源为工具获取利润并附有一定社会责任的人,或者是指以自己名义实行商业行为并以此为常业的人。2.商号是商主体依法获得的在营业活动中使用的用以表扬自己独特地位的名称或名号。3.股份有限企业股份有限企业,又称股份企业,是指其所有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认购的股份为限对企业承担责任,企业以其所有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4.有限责任企业有限责任企业,是指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企业承担责任,企业以其所有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5.无限企业、两合企业无限企业就是全体股东对企业债务承担连带无限责任的企业。两合企业(KG),是以共同商号进行商业活动的企业,其股东的一人或数人以其一定的出资财产数额而对企业的债务负责任(有限责任股东),其他股东负无限责任。6.公众企业、闭锁企业公众企业是指向不特定对象公开发行股票,或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使股东人数超过200的股份有限企业。闭锁型企业(closelyheldcorporation)是指股东人数甚寡,且股权流通性很低的企业。股东是指通过向企业出资或者通过受让股权而成为有限责任企业或股份有限企业组员,对企业享有权利、承担义务者。8.董事是指由企业股东会选举产生的具有实际权力和权威的管理企业事务的人员,是企业内部治理的重要力量,对内管理企业事务,对外代表企业进行经济活动。9.监事是股份企业中常设的监察机关的组员,又称“监察人”,监察股份企业业务执行状况。由监事构成的监督机构称为监事会或监察委员会,是企业必备的法定的监督机关。10.企业章程企业的内部规范文献,对企业的重大事项,例如经营范围、注册资本、股东等作出规定。企业章程对企业、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具有约束力。11.资本多数决又称股份多数决,是指在符合法定人数或表决权数的股东大会上,决策以出席股东大会股东表决权的多数通过才能生效,法律则将股东大会中多数股东的意思视为企业的意思,并对少数派股东产生拘束力。12.累积投票制指股东大会选举两名以上的董事时,股东所持的每一股份拥有与待选董事总人数相等的投票权,股东既可用所有的投票权集中投票选举一人,也可分散投票选举数人,按得票多少依次决定董事入选的表决权制度。一人有限责任企业,又称一人企业,是指只有一种自然人股东或者一种法人股东的有限14.隐名股东隐名股东是指为了规避法律或出于其他原因,借用他人名义设置企业或者以他人名义出资,但在企业的章程、股东名册和工商登记中却记载为他人的出资人。15.股票是股份有限企业股份证券化的形式,是股份有限企业签发的证明股东所持股份的凭证。上市企业是指其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企业。发起人是指按照《企业法》规定制定企业章程,承担企业筹办事务的人。自益权是指股东专为自己利益的目的而行使的权利。19.共益权凡股东以自己的利益并兼以企业的利益为目的而行使的权利是共益权。20.发起设置发起设置,是指由发起人认购企业应发行的所有股份而设置企业。是指由发起人认购企业应发行股份的一部分,其他部分向社会公开募集或者向特定对象募集而设置企业。指每一单独股份均享有的权利,即只持有一股股份的股东也可单独行使的权利,如自益权、表决权等。指持有已发行股份的一定比例以上的股东才能行使的权利。指企业在存续运行中由于股东、董事之间矛盾激化而处在僵持状况,导致股东会、董事会等企业机关不能按照法定程序作出决策,从而使企业陷入无法正常运转,甚至瘫痪的是通过发行股票进行筹资活动的市场,首先为资本的需求者提供筹集资金的渠道,另首先为资本的供应者提供投资场所。26.流通市场是已发行股票进行转让的市场,又称“二级市场”。流通市场首先为股票持有者提供随时变现的机会,另首先又为新的投资者提供投资机会。与发行市场的一次性行为不一样,在流通市场上股票可以不停地进行交易。27.创业板28.可转换企业债券置人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将其购置的债券转换成指定企业的股票。29.财务报表30.公积金制度根据1999年颁布、修订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31.清算中企业32.设置中企业设置中企业指企业发起人(或称设置人)签订设置企业的协议或协议,根据《企业法》33.强制清算英语为名enforcedliquidation,当开展信用交易的投资者账户中保证金局限性时,证券34.短期交易收益35.要约收购1.营利社团法人的内涵2.股东权的内容权利的总和。股东权利因赋予其权利的规范不一样而分为两类:(1)《企业法》上规定的权利;(2)企业章程规定的股东权利。3.企业法人格否认法理践中被股东滥用而产生的不公平。4.资本三原则答:所谓资本三原则,是指资本法定、资本维持、资本不变。这三个原则被视为大陆法系企业法的关键原则,保证企业独立、完整,保证法定资本制得以实现。虽然是三个原则,但目的本质上是一种,即维持法定注册资本和实缴资本之间的一致。5.企业设置的方式答:根据股东对企业所负责任的不一样,可以把企业划分为五类:(1)无限企业,即所有股东无论出资数额多少,均需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2)有限责任企业,所有股东均以其出资额为限对企业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3)两合企业,由无限责任股东和有限责任股东共同构成的企业;(4)股份有限企业,所有资本分为金额相等的股份,所有股东均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企业的债务承担责任;(5)股份两合企业,由无限责任股份和有限企业股东共同构成的企业。这种划分措施是对企业进行最基本的划分措施。答:企业法在确认股东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由企业章程规定的同步,对某些特定问题的讨论等也规定了某些尤其的程序,重要包括:(一)股东会对企业增长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分立、合并、解散或者变更企业形式作出决策,必须经出席股东大会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这一规定较一般的1/2以上表决权通过的规定,扩大了利益保护的范围。(二)企业可以修改章程,但修改企业章程的决策,必须经代表2/3以上表决权的股东(三)股东会会议由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四)股东会的初次会议由于尚未形成会议召开措施,故应由出资最多的股东召集和主持,根据企业法规定行使职权。(五)股东会会议分为定期会议和临时会议:定期会议应当根据企业章程的规定准时召开。代表十分之一以上表决权的股东,三分之一以上的董事,监事会或者不设监事会的企业的监事提议召开临时会议的,应当召开临时会议。(六)企业设置董事会的,股东会会议由董事会召集,董事长主持,董事长因特殊原因不能履行职务时,由董事长指定的副董事长或者其他董事主持。(七)召开股东会会议,应当于会议召开15日此前告知全体股东。股东会应当对所议事项的决定作成会议记录,出席会议的股东应当在会议记录上签名等。无论企业章程有无规定,股东会会议的有关问题波及上述方面的,都必须按规定的程序执行。程序未作规定而章程有规定的,则可依章程规定的程序执行7.董事会的职能及运作答:一、职能:股份企业的权力机构,企业的法定代表。又称管理委员会、执行委员会。由两个以上的董事构成。除法律和章程规定应由股东大会行使的权力之外,其他事项均可由董事会决定。企业董事会是企业经营决策机构,董事会向股东会负责。董事会的义务重要是:制作和保留董事会的议事录,备置企业章程和多种簿册,及时向股东大会汇报资本的盈亏状况和在企业资不抵债时向有关机关申请破产等。股份企业成立后来,董事会就作为一种稳定的机构而产生。董事会的组员可以按章程规定随时任免,但董事会自身不能撤销,也不能停止活动。董事会是企业的最重要的决策和管理机构,企业的事务和业务均在董事会的领导下,由董事会选出的董事长、常务董事详细执行。1、负责召集股东会;执行股东会决策并向股东会汇报工作;2、决定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3、决定企业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4、同意企业的基本管理制度;5、听取总经理的工作汇报并作出决策;6、制定企业年度财务预、决算方案和利润分派方案、弥补亏损方案;7、对企业增长或减少注册资本、分立、合并、终止和清算等重大事项提出方案;8、聘任或解雇企业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部门负责人,并决定其奖惩。作为企业董事会,其形成有资格上、数量上和工作安排上的详细规定,也有其详细(1)从资格上讲,董事会的各位组员必须是董事。董事是股东在股东大会上选举产生的。所有董事构成一种集体领导班子成为董事会。法定的董事资格如下:首先,董事会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假如法人充当企业董事,就必须指定一名有行为能力的自然人作为其代理人。另一方面,特种职业和丧失行为能力的人不能作为董事。特种职业如国家公务员、公证人、律师和军人等。第三,董事可以是股东,也可以不是股东。(2)从人员数量上说,董事的人数不得少于法定最低限额,由于人数太少,不利于集思广益和充足集中股东意见。但人数也不适宜过多,以防止机构臃肿,减少办事效率。因此企业或在最低限额以上,根据业务需要和企业章程确定董事的人数。由于董事会是会议机构,董事会最终人数一般是奇数。(3)从人员分工上,董事会一般设有董事长、副董事长、常务董事。人数较多的企业还可设置常务董事会。董事长和副董事长,由董事会组员过半数互相选举产生,罢职的程序也相似。(4)在董事会中,董事长具在最大权限。是董事会的主席。重要行使下列职权:第一,召集和主持董事会会议;第二,在董事会休会期间,行使董事会职权,对业务执行的重大问题进行监督和第三,对外代表企业,即有代表企业参与司法诉讼的权力,签订重大协议的权力等。8.董事、监事、高管人员的任职资格答:企业作为法人需要借助于自然人代表或者代理其行为,而企业的董事、监事和经理就是通过法定程序由企业股东会或者董事会选聘的代表或者代理企业法人行为的人。我国《企业法》未对担任董事、监事、经理应具有的积极资格条件提出规定,但在第147条对担任上述职务的人的消极资格作出明确规定,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企业的董事、监事、经理:(1)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2)因犯有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或者破坏社会经济秩序罪,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5年,或者因犯罪被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逾5年;(3)担任破产清算的企业、企业的董事或者厂长、经理,并对该企业、企业的破产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企业、企业破产清算完结之日起未逾3年;(4)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并负有个人责任的,自企业、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未逾3年;(5)个人所负数额较大的债务到期未清偿。9.股份转让及其限制9.股份转让及其限制股份转让的限制:(1)对发起人持有的我司股份转让的限制;(2)企业公开发行股份前已发行的股份,自企业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之日起1年内不得转让;(3)企业董10.企业回购我司股份的条件(一)减少企业注册资本;(二)与持有我司股份的其他企业合并;(三)将股份奖励给我司职工;(四)股东因对股东大会作出的企业合并、分立决策持异议,规定企业收购其股份的。且回购不得超过企业总股份的5%,须经股东大会讨论决定,大家一起学习吧!健康元11.股东代表诉讼与股东直接诉讼的异同12.企业决策之诉的类型13.股份的种类、内容、功能功能:(1)股份是股份有限企业资本的构成成分;(2)股份代表了股份有限企业股东的权利与义务;(3)股份可以通过股票价格的形式体现其价值。(一)特点(1)股份的金额性,股份有限企业的资本划分为股份,每一股的金额相等,即股(2)股份的平等性,即同种类的每一股份应当具有同等权利;(3)股份的不可分性,即股份是企业资本最基本的构成单位,每个股份不可再分;(4)股份的可转让性,即股东持有的股份可以依法转让。如《企业法》第一百四变动状况,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得超过其所持有我司股份总数的25%;所持我司股份自企业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1年内不得转让。企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离分派是指企业根据发起人和(或)其他股份认购人认购股份的状况,将股份按照一定分(二)股份的收回购”,是指股份有限企业按一定的价格从股东手中买回股份。企业减少企业资本,也许其他企业合并和将股份奖励给我司职工等原因收购我司股份的企业收购我司股份后,属于减少企业注册资本情形的,应当自收异议,规定企业收购其股份情形的,应当在6个月内转让或者注销。企业因将股份奖励给我司职工而收购我司股份的,不得超过我司已发行股份总额的5%;至于收购的资金来源,应当从企业的税后利润中支出;企业收购的股份应当在1年内转让给职工。(三)股份的设质(四)股份的注销14.股份与企业债券的异同券持有人有权依法追究发行企业的违约责任。二、在利率与否固定方面股东购置股票是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得到股息,而各国企业法均明确规定:股票的利率不得事先约定,不仅不能在股票上事先约定,并且不能在企业章程上约定,也不容许在协议上事先约定。事先约定的利率只具有宣传效果。相反,企业债券的利率则是固定的,必须事先约定,并准期如数的发放。三、在享有的权利方面股票持有人和企业债券持有人享有的权利是迥然不一样的。股东享有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权利;而企业的债权人却不享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四、发行的时间方面股票和企业债券在发行的时间方面体现的差异最为突出。股票一般是在企业成立之时发行,也可以在企业成立之后发行新股;而企业债券则只能在企业成立后来发行。五、在设定担保方面股票无需担保,而债券则可以设定担保。六、在购置力标的方面购置股票时,原则上规定以现金购置,不过,也可以和其他方式购置;而企业债券却只能用现金购置。七、在会计科目的处理方面发行股票的资本面值一般都要计入成本,溢额部分应计入公积金,与其相反,企业债券则计入企业债务。八、在转让价格方面股票的转让价格受商品市场诸原因的影响较大,因此转让价格的幅度亦较大;而企业债券的转只受期值、期限和受益率的影响,因此,波动幅度九、在参与企业破产分派方面的原因不一样企业被宣布破产后,企业债券的持有人,即债权人,可以直接进入破产程序申报债权,参与破产财产的分派;而股东则不得进入破产分派。股东只有在企业终止(非破产)清算后,有剩余财产的状况下方可参十、在企业解散方面企业解散时,应当先偿还企业债权人的债务,偿还债务后,若有剩余财产,再对股东按比例分派。15.企业合并的方式及程序答:企业的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按照《企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签订合并协议的方式变为一种企业的法律行为。根据我国《企业法》第173条规定,企业合并可以采用吸取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方式。吸取合并又称归并,指进行合并的数个企业中的一种企业继续存在,其他企业因被吸取而不复存在。此类合并,存续企业可保持原有企业的名称,并且有权获得被吸取企业的财产和债权,同步承担它们的债务。新设合并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组合成一种新企业,这种合并以原有企业的消灭为前提。一般来说,进行合并的企业间若实力悬殊,一方的实力明显强于另一方,则采用吸取合并的方式;假如合并双方实力大体相称,为了防止双方利益受损,则采用新设合并的方式。根据我国《企业法》的有关规定,企业合并的法定程序如下。第一步,董事会提出合并方案。有限责任企业及股份有限企业的董事会有权拟订企业合并方案。企业合并时,首先应由进行合并的各方企业的董事会协商,通过参与合并的决策,并提出合并方案。第二步,企业权力机构作出决策。董事会必须将通过的合并方案提交企业权力机构作出决策。对企业合并事项作出决策是有限责任企业的股东会和股份有限企业的股东大会的职权之一。有限责任企业和股份有限企业的合并,必须经2/3以上拥有表决权的股东通过方为有效;国有独资企业的合并,必须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决定。其中,重要的国有独资企业的合并,应当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核后,报本级人民政府同意。第三步,签订合并协议。进行合并的各方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书面合并协议。一般来说,企业合并协议应包括如下内容:1.合并双方的名称、住所,合并后存续企业或新设企业的名称、住所。企业名称应当与企业登记的名称相一致,并且应当是企业的全称;企业的住所应当是企业重要办事机构所在地。2.合并各方的资产状况及其处理措施。3.合并各方的债权、债务的处理措施。4.存续企业或新设企业因合并而增资所发行的股份总数、种类或者投资总数,每个出资人的出资占投资总数的比例等。5.存续企业的企业章程与否变更,企业章程变更后的内容;新设企业章程的拟订及其内容。6.不一样意企业合并的股东的股份或出资的处理措施。7.进行合并的详细时间。8.合并各方认为应当载明的其他事项。企业合并协议不能违反《企业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否则合并协议无效。因协议无效而导致的损失,由过错方承担赔偿责任。第四步,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企业决策合并后,企业的董事会或执行董事应立即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并备置于企业。第五步,告知和公告。《企业法》规定,企业应当自作出合并决策之日起10日内告知债权人,并于30日内在媒体上公告。债权人自接到告知书之日起30日内,未接到告知书的自第一次公告之日起45日内,有权规定企业清偿债务或提供对应的担保。未清偿债务或未提供对应担保的企业不得合并。为保障债权人的权益得到切实保护,《企业法》规定,企业合并时不按照规定告知或公告债权人的,责令改正,并对企业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如下的罚款。完毕上述程序后,企业即可合并股份或出资并进行财产移交。合并后存续的企业召开股东(大)会,企业代表人汇报合并通过,必要时可变更企业章程;合并后新设置的企业应召集创立会,由各企业推举的设置委员会汇报合并通过并完毕设置行为。第六步,办理登记手续。企业合并后,应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出申请,提交有关文献,分别进行注销登记、变更登记或设置登记。企业合并从登记时起发生法律效力。16.企业解散的原因答:企业解散的原因有三大类:一类是一般解散的原因;一类是强制解散的原因;一类是股东祈求解散。(一)一般解散的原因。一般解散的原因是指,只要出现理解散企业的事由企业即可解散。我国企业法规定的一般解散的原因有:(1)企业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企业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时。但在此种情形下,可以通过修改企业章程而使企业继续存在,并不意味着企业必须解散。假如有限责任企业经持有2/3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或者股份有限企业经出席股东大会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修改企业章程的决策,企业可以继续存在。(2)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策解散。(3)因企业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二)强制解散的原因。强制解散的原因是指由于某种状况的出现,主管机关或人民法院命令企业解散。企业法规定强制解散企业的原因重要有:(1)主管机关决定。国有独资企业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作出解散的决定,该国有独资企业应即解散。(2)责令关闭。企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被主管机关依法责令关闭的,应当解散。(三)祈求解散的原因。新修订的企业法规定,当企业经营管剪发生严重困难,继权10%以上的股东可以祈求人民法院解散企业。17.清算人与清算义务人的区别任主体,也可称为清算主体。根据我国《企业法》第184条的规定,企业的清算义务人18.内幕交易的要件及效果(一)内幕人员。内幕人员的范围因各国法律规定不一样而有所差异。如美国将内本列举了18项对证券价格有重大影响的内幕信息,保证了司法实践中的可操作性。遗憾的是,怎样对“重大影响”定性和定量?认定“重大影响的原则,是以信息对证券价格构成实际的重大影响为原则还是以信息对证券价格也许构成重大影响为原则?我国证(二)内幕交易行为。各国对内幕交易行为详细类型的规定不尽相似。归纳起来有在认定内幕交易行为的判断原则上,有的学者主张以内幕人员与否运用内幕信息为原证券交易活动才是为法律严禁的对象。美国的有关立法与我国不一样。美国在t988年19.合作企业与企业的区别(2)法律地位不一样。企业是法人企业,具有法人资格;合作企业是自然人企业,(3)法律性质不一样。企业是资本的联合,各股东的平等是在股份基础上的平等,(4)出资人承担的风险不一样。企业股东仅以其出资财产为限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20.合作企业的类型及各自的特性答:(一)一般合作企业由2人以上一般合作人(没有上限规定)构成,合作人对合作企(二)有限合作企业由2人以上50人如下的一般合作人和有限合作人构成,其中一般合作人至少有1人,当有限合作企业只剩余一般合作人时,应当转为一般合作企业,(1)生命有限。合作企业比较轻易设置和解散。合作人签订了合作协议,就宣布(2)责任无限。合作组织作为一种整体对债权人承担无限责任。按照合作人对合(3)互相代理。合作企业的经营活动,由合作人共同决定,合作人有执行和监督的权利。合作人可以推举负责人。合作负责人和其他人员的经营活动,由全体合作人承担民事责任。换言之,每个合作人代表合作企业所发生的经济行为对所有合作人均有约束力。因此,合作人之间较易发生纠纷。(4)财产共有。合作人投入的财产,由合作人统一管理和使用,不经其他合作人同意,任何一位合作人不得将合作财产移为他用。只提供劳务,不提供资本的合作人仅有仅分享一部分利润,而无权分享合作财产。(5)利益共享。合作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积累的财产,归合作人共有。如有亏损则亦由合作人共同承担。损益分派的比例,应在合作协议中明确规定;未经规定的可按合作人出资比例分摊,或平均分摊。以劳务抵作资本的合作人,除另有规定者外,一般不分摊损失。1.近代商事立法的立场答:大陆法系的商法典形式;英美法系的商事习惯法、判例法与商事成文法并存的形式;中国的商事单行立法的形式,如企业法、海商法、票据法等。2.民法与商法的关系答:商法和民法共同调整商品经济关系,通属私法,两者有着亲密的联络。商法大量使用民法的某些原则、制度、规范,同步,属于商法的某些原则、制度和规范也不停的被民法所吸取。众所周知,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它是伴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它所调整的财产关系重要是指财产归属和流转关系,人身关系是指个人非财产关系。而这些都符合庞德所指的个人利益的特性。无疑,民法所保护的利益是个人利益。而商法的重要则是由商事交易习惯形成的商品互换规则,完全可以视民法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在古罗马时期,商品互换十分频繁。从事交易的人们渐渐需进而,习惯发展为法。这就是民法的来源。民法既然以保护交易利益为重要内容,因而必须适应商品互换的规定,即人格之独立性——能以自己独立意志从事交易,所有权之确定性和签订契约的自由。采用通行的商事通例处理商人之间的纠纷。在当时,商人是一种特权阶层。他们拥有普遍人所没有的某些商品交易的权利。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商事通例被长期沿用,最终发展为商法。商法保护的仍是商品交易者的利益。同民法相比,它无非是以更复杂、更特殊的规则来实现其保护目的。因此,大陆法系的重要国家一般认为商法系民法的尤其法,两者均以个人利益为保护重心,在诸多方面有重叠、交叉之处。在民法的编篡体系上,大陆法系有民商分立和民商合一之分。在主张民商合一论的学者们看来,无论民法大量吸取商法的最新成果,还是商法大量吸取民法已经有的原则和制度,都是民商合一的重要体现。前者是“民法商法化”的合一论(德国学者李赛尔是代表人物),后者是“商法民法化”的合一论(我国民国时期林森、胡汉民是代表任务)。①而法国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把并存于同一经济形态下的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的和简朴商品经济形象的比方成经济的“高级齿轮”和“低级齿轮”,两者具有不一样的特点和运行规律。有关民法与商法关系有如下几种论述:一、商法是民法的尤其法;(1)继受。二、反对民法是商法的尤其法,但未提出新的见解,但愿广大民法学者研究;三、“民法和商事法规之间是基本法与补充基本法的单行法规之间的关系第一,商法是民法的尤其法。此观点认为“民法有一般民法与尤其民法之分”。在采民商合一国家的民事单行法,在采民商分立国家的商法,相对于作为一般法的民法典而言,属一般法。我国采民商合一主义,现行民法通则相称于民法典的一般法地位,而企业法、海商法、保险法等均属尤其法。遇一般法与尤其法均有规定的事项,应优先试用尤其法的规定。总的说来,商法是民事尤其法,它和民法都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民事关系的规范;对市场关系来说,民法提供了民事主体、民事权利、民事行为和民事救济的一般规定,而商法提供多种商事组织和商事交易的详细规则。前者以普遍性、稳定性和原则性著称,后者以技术性、普遍性和灵活性而见长。此一观点指出,“现行民法通则为民商合一之立法。经济协议法、涉外经济协议法及技术协议法,虽属商事协议法性质,但仍属民法通则之尤其法。海商法、企业法、票据法、保险法等,均属民事尤其法。民商合一所反应的恰好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所谓民法的商法化。第二,反对把商法说成是民法的尤其法。持此论者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是认为“商法是民法尤其法”的模式是一种过时的、陈旧的、落后的模式。在简朴商品经济下产生完善的立法模式是不能适应当今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此外,此观点还提出,国际性是商法的天然属性,也是其调整的市场交易关系与其他社会关系的明显特点;商法纳入国内法后,忽视商法调整对象、调整措施的特殊性,把商法与家庭人身财产关系搅混在一起,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状况下其不合理性不明显,但在世解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新时代,其不合理性就暴露出来了。因此认为“不应当将一种具有国际性调整交易关系的法律部门,沦为调整家庭关系的附庸。第三,认为民法和商事法规间是基本法的单行法规之间的关系。王利明专家等有这方面的论述,详细可概括如下:首先,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实际上并不存在商法部门。虽然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企业、保险、票据、破产等方面的立法对应得到了重视和加强,但这些法律规范大多都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商品关系,因而可以视为我国民法的构成部分。我国民法作为调整社会商品经济活动的基本法,是千千万万种商品关系的抽象化的法律现象,而调整商品经济关系的商事法规不过是民法原则在详细领域中的体现,是民法规范在某些经济活动中的详细化。另一方面,“商法自身不也许构成部门法体系,而只能合用民法的一般原则,民法的总则、物权制度、债券制度实际上已对商品经济活动的重要方面都做出了一般规定,对商事法规中的某些问题同样合用。3.商法的发展趋势一、自由与强制的协调从商法规范的静态构造考察,如上述,商法规定的内容波及商人和商行为,而前者重要是商事组织。二、鲜明而突出的技术性商法以经济上的合用为根据,其法条之自身较民法的伦理色彩更富有技术性。三、变革性与进步性商法被人们称为整个私法的开路先锋。(2)统一的商事公约。(3)国际通例或国际统一约款。4.商法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及作用答:商法的地位集中体目前商法的独立性上,商法的独立性又集中表目前商法与民法的关系上。(西方国家商法的独立性体现于商法与经济法的关系上)有关商法与民法的关系理论有三种:二、民商合一;三、民法是商法的尤其法,且是独立的部门法。5.商号权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答:(一)、积极作用:一是商号权具有人身权属性,与特定的商业主体的人格与身份亲密联络,与主体资格同生同灭。二是商号权具有精神财产权属性,商号权具有排他性和专用性。商号权人可依法使用其商号,且有权严禁他人反复登记或私自冒用、盗用其商号,并有权对侵害其商号权行为提起诉讼规定赔偿。三是商号权可以转让,各国法律有不一样的规定,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容许对商号买卖、许可使用或设为抵押。(二)、消极作用:轻易与商标权冲突。6.企业法上的强制性规定与任意性规定答:企业法规范根据可否依当事人的意思合用为原则,可以将规范分为任意性规范和强行性规范。该分类以主体与否可以通过自由的意思排除法律规范的合用为原则,假如可以通过主体的意思或互相之间的协商而排除其合用,则该规范为任意性规范;反之则为强制性规范。两者在企业法中都必不可少,发挥着不一样的作用。任意性规范的功能在于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为企业当事方提供交易的模式和选择,当事方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地选择,尽量减少交易成本。强行性规范的功能在于确定法律的架构,克服企业自治的局限性,校正企业自治的失灵;保证企业管理者站在股东的角度上行事并保护特殊弱势群体的利益以防止多数人暴政问题。7.企业的社会责任答:经济责任:指企业生产、盈利、满足消费需求的责任。其关键是企业发明利润、实现价值的能力。企业的经济责任体现可以通过财务、产品服务、治理构造三个方面进行尽管企业社会责任并没有一种单一的定义,但从本质上,追求这一措施的企业,需要做三件重要事情:第一,企业认识到,其经营活动对其所处的社会将产生很大影响;而社会发展同样也会影响企业追求企业成功的能力;第二,作为响应,企业积极管理其世界范围内的经营活动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不仅使其为企业的业务运作和企业声誉带来好处,并且还使其造福于企业所在地区的社会团体;第三,企业通过与其他群体和组织、地方团体、社会和政府部门进行亲密合作,来实现这些利益。持续发展责任:指保证企业与社会持续发展的责任。该项责任可以通过环境保护责任和创新责任两方面进行考察。法律责任:指企业履行法律法规各项义务的责任。该项责任可以通过税收责任和雇主责任两个方面进行考察。道德责任:指企业满足社会准则、规范和价值观、回报社会的责任。该项责任可以通过内部道德责任和外部道德责任两个方面考察。8.企业的权利能力、经营范围以及与第三人关系答:企业权利能力是指企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企业权利能力的范围是指企业有资格享有的权利范围和承担的义务范围。企业权利能力多属于尤其的民事权利能力,往往受到《企业法》等民事尤其法、企业章程以及企业自身性质的限制。重要有:二、目的或经营范围的限制。三、法律上的其他限制。(1)转投资的限制;(2)借贷的限制;(3)担保的限制;(4)回购我司股份的限制。9.法定代表人的权限及与第三人关系答: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国家法律、法规以及企业章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履行义务,代表企业法人参与民事活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全面负责,并接受本企业全体组员和有关机关的监督。企业法定代表人可以委托他人代行职责。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委托他人代行职责时,应有书面委托。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由法定代表人行使的职责,不得委托他人代行。企业法定代表人一般不得同步兼任另一企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因特殊需要兼任的,只能在有从属关系或联营、投资入股的企业兼任,并由企业主管部门或登记主管机关从严审核。企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是代表企业行使职权的签字人。法定代表人的签字应向登记主管机关立案。法定代表人签订的文献是代表企业法人的法律文书。10.独立董事制度答:一、概念中国证监会于颁布了《有关在上市企业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如下简称《指导意见》),根据该规范性文献,上市企业应当建立独立董事制度。上市企业独立董事是指不在企业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企业及其重要股东不存在也许阻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的董事。独立董事对上市企业及全体股东负有诚信与勤勉义务。独立董事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本指导意见和企业章程的规定,认真履行职责,维护企业整体利益,尤其要关注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独立董事独立履行职责,不受上市企业重要股东、实际控制人或者其他与上市企业存在利害关系的单位或个人的影响。独立董事原则上最多在5家上市企业兼任独立董事,并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有效地履行独立董事的职责。上市企业董事会组员中应当至少包括1/3的独立董事,其中至少包括一名会计专业人士(会计专业人士是指具有高级职称或注册二、任职条件担任独立董事应当符合下列基本条件:(1)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具有担任上市企业董事的资格;(2)具有《指导意见》所规定的独立性;(3)具有上市企业运作的基本知识,熟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及规则;(4)具有5年以上法律、经济或者其他履行独立董事职责所必需的工作经验;三、董事任期独立董事每届任期与该上市企业其他董事任期相似,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不过连任时间不得超过6年。独立董事持续3次未亲自出席董事会会议的,由董事会提请股东大会予以撤换。独立董事除行使企业董事的一般职权外,还被赋予如下尤其职权:(1)重大关联交易(指上市企业拟与关联人到达的总额高于300万元或高于上市企业近来经审计净资产值的5%的关联交易)应由独立董事承认后,提交董事会讨论;独立董事作出判断前,可以聘任中介机构出具独立财务顾问汇报,作为其判断的根据。(2)向董事会提议聘任或解雇会计师事务所;(3)向董事会提请召开临时股东大会;(4)提议召开董事会;(5)独立聘任外部审计机构和征询机构;(6)可以在股东大会召开前公开向股东征集投票权。五、其他权利独立董事除履行上述职责外,还应当对如下事项向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刊登独立意见:(1)提名、任免董事;(2)聘任或解雇高级管理人员;(3)企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4)上市企业的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企业对上市企业既有或新发生的总额高于300万元或高于上市企业近来经审计净资产值的5%的借款.或其他资金往来,以及企业与否采用有效措施回收欠款;(5)独立董事认为也许损害中小股东权益的事项;(6)企业章程规定的其他事项。独立董事应当就上述事项刊登如下几类意见之一——同意;保留心见及其理由;反对意见及其理由;无法刊登意见及其障碍。如有关事项属于需要披露的事项,上市企业应当将独立董事的意见予以公告,独立董事出现意见分歧无法到达一致时,董事会应将各独立董事的意见分别披露。11.国有企业的企业治理问题答:1、资本市场不健全近几年我国股票市场虽有很大发展,但存在上市企业少,市场容量小,不规范等问题。重要是:第一,股权构造不合理。在股份企业中,国家股和法人股所占比例过大。可流通股占企业总股本的比例太小,相称一部分股份不能流通,失去了股票的生命力,也使股票市场调配资源的功能得不到发挥。第二,股票市场分割严重。中国一家股份企业的股票也许在不一样的市场上流通,如A股市场、B股市场、H股市场或N股市场,并且在各个市场上流通的股票发行条件也不一样样,导致同股不一样权,同股不一样利,同股不一样价。第三,证券市场上机构投资者少。没有机构投资者的股市是一种不成熟、不完善的股市。证券市场包括广泛的内涵,包括股票市场。只有股票市场发展了,证券市场调配资源的功能才能得到真正发挥,才可以说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证券市场。2、外部监控机制不健全重要表目前三个方面:第一,银行等作为债权人对企业实行的监控作用较小。尽管我国建立了较为良好的银企关系,不过现行法律严禁商业银行向证券业和非金融行业进行股权投资,这些行业的企业董事会中没有任何来自商业银行的代表。第二,外部的企业控制权市场或者是并购市场对企业实行的监控作用也非常有限。股权分置改革启动之后,国有股和法人股理论上讲可以逐渐流通,对国有控股企业的业绩考核也逐渐转为以企业的股价为主,这在未来将会为加强外部控制提供条件。第三,完善经理市场是另一种从外部监督企业的重要机制。我国资本市场的现实状况与目前的股权构造极大地限制了经理市场在约束企业经营者行为方面的作用。由于没有建立起评价经营者管理才能的制度,经理市场培育在我国也并不具有现实可操作性,因此经理市场对企业的监控作用也非常有限。3、董事会的独立性不够我国企业法规定,企业的一切重大经营决策由董事会决定,企业董事会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但某些企业股东大会主线没召开董事会就产生了,董事长的选举多是上级任命或选举之前与主管部门协商,征得上级主管部门的同意;董事的任命或解雇也不是召集股东大会决定,实际上董事会的产生具有相称大的随意性。由于董事会产生的不规范,没有立法及合理的酬劳,董事会往往不敢或无意发挥独立行事的职能,使董事会变成承转上级行政命令的中介,失去了董事会应有的作用。4、监事会的功能非常有限我国的企业制企业采用的是单层董事会制度,与董事会平行的企业监事会仅有部分监督权,而无控制权和战略决策权,无权任免董事会组员或高级经理人员,无权参与和否决董事会与经理层的决策。同步由于我国《企业法》等法规在规范企业治理构造方面以股东价值为导向,只重视了董事会的作用而忽视了监事会的地位,监事会实际上只是一种受董事会控制的议事机构。12.勤勉义务与经营判断规则答:一、勤勉义务:所谓“勤勉义务”,就是规定董事处理企业事务时能像处理个人事务时那么认真和竭力,或者说董事必须以一种谨慎的人在管理自己的财产时所具有的勤勉程度去管理企业的财产。勤勉义务的详细体现是董事行使职权的最重要方式就是参与董事会会议并做出决策。因此,有关董事勤勉义务的规定也重要体目前董事会会议方面。根据勤勉义务的规定,董事应当亲自出席董事会会议,应就企业董事会所讨论和决策的事项加以合理、谨慎的注意;应当在法律、企业章程容许的企业目的范围之内和其应有的权限内作出决策;就董事会决策的事项有异议时应当将其异议记入董事会会议记录;在发现董事会聘任的经营管理人员不能胜任时,应当及时提议董事会将其解雇;当其不能履行董事职责时,应当及时提出辞任,等等。二、经营判断规则:经营判断规则又被译为商业判断规则、业务判断规则,根据《不莱克法律词典》的解释是指豁免管理者在企业业务方面的责任的一种规则,其前提是该业务属于企业权力和管理者的权限范围之内,并且有合理的根据表明该业务是以善意方式为之。在英美国家的企业治理法律老式上,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的区别是明显的。法院对违反忠实义务行为的审查相称严格,而对于违反勤勉义务行为的审查则相对宽松。不过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所谓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两者在本质上都是由于存在代理成本和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理和政策取向不一样,也许是辨别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的一种更好解释。属于“偷懒”13.股东代表诉讼的要件、功能及问题机制。通过100余年的发展,股东代表诉讼已被一般法和大陆法系的多数国家采用。中(1)股东代表诉讼由股东行使祈求权,其获得的利益或判决的成果都只是由企业承担,而与股东私人利益并无挂(2)原告必须是企业的股东(3)怠于行使诉讼权利的状况(4)提起权的性质会或监察人接到该祈求,通过一定期间而未提起诉讼的状况下,股东才有权提起代表诉讼。如日本商法第267条规定:股东可以以书面祈求企业提起追究董事责任的诉讼;自有前项祈求日起30日内,企业不提起诉讼时,前款股东可认为企业提起诉讼。中国台湾地区企业法第214条也规定:股东得以书面祈求监察人为企业对董事提起诉讼;监察人30日内不提起诉讼时,前项之股东,得为企业提起诉讼。规定股东代表诉讼的前置程序是由股东代表诉讼的性质决定的,即只有当企业怠于行使职权追究给企业导致损害者的责任时,才由股东代为行使诉权,目的在于充足发挥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但有时把前置程序作为必经程序会给企业导致更大的损害,因此日本商法第267条规定:假如由于通过前置程序所规定的期间而有发生对企业的不可恢复的损害之也许时,股东可以直接提起代表诉讼。中国实践股东代表诉讼案件重要发生在股份有限企业和责任有限企业中,重要是针对于股东、企业董事会和负责人三者之间的游戏规则,在“游戏”的直接后果是获得的收益归企业,并使企业和全体股东受益或最大程度地减损。股东代表诉讼,相对应于以股东私益权为目的的直接诉讼而言,它是基于股东共益权而产生的间接诉讼。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企业、社团或全体股东、全体社团组员的利益,但间接也维护了该股东或该社团组员的自身权益,具有代位诉讼和代表诉讼的两面性特股东代表诉讼股东代表诉讼的作用有两个:一是损害赔偿作用,二是违法行为抑止作用。从长远的角度看,股东代表诉讼不仅在于使企业的损害可以得到赔偿或追偿,更重要的是鞭策和警戒潜在的或也许的负责人,发挥违法行为抑止作用。直接诉讼的有益补充在海外,证券市场投资者提起的直接诉讼和股东代表诉讼是相辅相承的,两种诉讼制度也是互相配套的。在中国,伴随以单独诉讼和共同诉讼为特性的证券民事赔偿直接诉讼案件的深入,必然会催生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对于虚假陈说,股东代表诉讼只有一种状况,即上市企业赔偿后怠于追索,故股东行使企业利益归入权,虚假陈说案件必须先直接诉讼后才有股东代表诉讼,否则,便存在一种损失的或然性问题。在虚假陈说民事赔偿案件中,直接诉讼结束后,根据判决或和解协议,上市企业财产被强制执行或其积极向投资者履行赔偿义务后,必然会出现最终赔偿者应当是违法违规者的问题,于是,建立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成为必要,善意的现股东有权规定企业或企业怠于行使职权时代表企业向违法违规者追索企业支付的赔偿理论分析在内幕交易或操纵市场案件中,有三种状况,其中,波及到股东代表诉讼的有一种状况:一是若上市企业没有参与违法违规行为、且企业利益没有因此受损,受损失的股东只能有关违法违规者提起直接诉讼;二是若上市企业没有参与违法违规行为、但企业董事会明知企业利益因此受损、却怠于行使职权却不向违法违规者追索的,股东可以行使企业利益归入权而提起股东代表诉讼;三是若上市企业参与了违法违规行为、无论企业利益因此受损与否,但由于企业自身是违法违规者,故向其他违法违规者追偿损失或股东提起股东代表诉讼都比较难,较多得体现为受损失的股东以直接诉讼方式起诉企业规定赔偿。1993年后中国证监会的惩罚决定状况,内幕交易的惩罚对象重要为上市企业以外的机构或个人,少数状况下有上市企业。从法理上来说,上市企业作为内幕交易者似乎不恰当,但假如出于和大股东之间关联交易、资产重组的需要,应当还是也许的,若投资类似于股东代表诉讼的、以监督和追究董事责任为宗旨的条款。例如,在1992年,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股份有限企业暂行规定》第92条(六)中规定,监事会有权“当经理提起诉讼。”1992年,国家体改委《股份有限企业规范意见》第65条(六)中规定,监事会“代表企业与董事交涉或对董事起诉。”1993年,《企业法》第126条(三)中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校方商务合同范例
- 港口开发项目合同范例
- 公司总顾问聘用合同范例
- 大宗食品采购合同范例
- 混凝土板墙施工合同范例
- 联通监控施工方案
- 楼顶盆景销售合同范例
- 人员临聘合同范例
- 水文设施建设合同范例
- 10 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 教学实录-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 规章制度教案样本
- 云南保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
- 福维克直销奖金制度完整版
- JCT 2789-2023 涂料用长石粉 (正式版)
- DB11-T 1832.22-2023 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第22部分:装配式装修工程
-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医疗陪护行业前景分析报告
- 个体诊所药品清单模板
- 有机更新工作总结
- eviews操作说明课件
- 教师法律法规讲座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