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一着眼结构,体会用法
复习目标
1.掌握理解五类虚词(代词、副词、连词、介词、助词)的方法以及掌握18个文言
虚词(见《知识清单》)o
2.掌握推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方法。
链接高考
卷别相关题目设题角度命题特点
(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虚词:唯、是
2023新课
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以、之;而、
标I卷
(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其、焉
①虚词全部放
(1)请君少却,令将土得周旋,仆与诸
在翻译中考
2023新课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虚词:而、乎、
查。
标n卷(2)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与;之、斯
②不考用法,
变之法乎?
只考虚词的意
(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
虚t司:矣、而、义。
2022新高以助魏,且奈何?
以、且;以、③虚词考查重
考I卷(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
与点放在高频虚
半与秦,秦必去矣。
词及副词上。
(1)禹日:“吴汉可。禹数与语,其人勇虚词:其、数、
2022新高
鹫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鲜、者;之、
考n卷
(2)汉还,让之日:“军师在外,吏土不何
足,何多买田宅乎!”
(1)上患吏多受贝求,密使左右试赂之。
2021新高虚词:多、之;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
考I卷其、贝I)、为
言则佞化为忠。
2021新高(1)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虚词:而、其;
考n卷(2)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遂
文言虚词是与文言实词相对而言的,一般是指在文中只起结构与语法语气作用而
没有实在意义的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在近年高考全国卷中,文言虚
词一直没有单独直接考查,往往是融合到翻译题和断句题中隐性考查;但在理解
文意、翻译语句中作用重大。因此,了解文言虚词的类型与特点,掌握一定量的
文言虚词,对准确快速阅读文言文至关重要。
一、了解五类常见文言虚词
(一)副词
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语气等的词。
一般作句子的状语或补语。副词按用法可以分为四类。
1.表程度
①表示“稍微”之意。例如:少、稍、略。②表示“更加”之意。例如:益、
用法
弥、愈、更。③表示“非常、尤其”之意。例如:最、极、甚、至、尤、
辨析
良、绝、颇。
教考①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租异于前。(《项脊轩志》)稍:略微,稍
融通微。
②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弥:更加。愈:更加。
2.表范围
①表示“全、者B、一起”之意。例如:悉、皆、咸、俱、举、凡、共、并。
用法
②表示“只、不过”之意。例如:唯、特、徒、独、直、第、但、止、贝h
辨析
仅、顾。
教考①村中闻有此人,底来问讯。(《桃花源记》)咸:者
融通②但见悲鸟号古木。(《蜀道难》)但:只。
3.表时间
①表示“曾经、已经”之意。例如:既、已、曾、尝、向、初、始、昔。
②表示“经常、一向”之意。例如:常、素、雅、恒。③表示“不久”之意。
用法
例如:寻、旋、既而、未几。④表示“正、恰好”之意。例如:会、正、
辨析
适、方、属。⑤表示“将要”之意。例如:将、且。⑥表示“终于、最后”
之意。例如:终、卒、竟。
①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尝:曾经。
教考
②寻同所志,遂迷。(《桃花源记》)向:以前。
融通
③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且:将要。
4.表语气
①表肯定,”的确、实在”之意。例如:必、诚、信、良、固、果。②表
用法
推测,“大概、恐怕”之意。例如:其、盖、殆、庶。③表否定,“不、
辨析
没有”之意。例如:不、弗、未、非、靡、亡、否、勿。
教考①烟涛微茫值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融通信:实在。
②阳有神护者。(《项脊轩志》)殆:恐怕,可能。
③得之则生,弗得则死。(《鱼我所欲也》)
弗:没有。
[边练边悟]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楚、魏会于晋阳,糕以伐齐,齐王患之,使人召淳于髡日:“楚、魏谋欲伐齐。愿
先生与寡人不忧之。”淳于髡大笑而不应。王复问之,又呈大笑而不应,三问而三
不应。王怫然作色日:“先生以寡人国为戏乎?”淳于髡对日:“臣不敢以王国为戏
也,臣笑臣邻之祠田也,以奁饭与一鲍鱼。其祝日:,下田湾邪,得谷百车,蟹堞
者亶禾。’臣笑其所以祠者少而所求者多。”王日:“善。”赐之千金,革车百乘,
立为上卿。
(节选自《说苑・复恩》)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将以伐齐醉不成欢惨将别
B.愿先生与寡人不忧之而吾与子之所不适
C.又呈大笑而不应今年欢笑复明年
D.蟹堞者亶禾于反覆不亶卤莽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注意句中虚词的用法。
臣不敢以王国为戏也,臣笑臣邻之祠田也,以奁饭与一鲍鱼。
译文:
(二)代词
代词是用来代替词、短语或句子的词,它的作用是避免重复,使文章简洁。具体
用法和例句如下。
用法辨析教考融通
①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代词,例如:吾、余、①春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孔
予。第二人称代词,例如:女、汝、尔、而、雀东南飞并序》)吾:我。汝:你。
乃、若。第三人称代词,例如:之、其、厥、②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
彼。表人称复数的词,例如:若属、吾辈。说》)彼:他。
③予观天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②指示代词。近指代词,例如:止匕、斯、之、
夫:那。
是、兹。远指代词,例如:彼、夫、其。虚
④吸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
指代词,例如:某、或、莫。
家》)或:有的人。
③疑问代词。例如:孰、何、奚、胡、恶、⑤沛公家在?(《鸿门宴》)安:哪
安、焉。里。
[边练边悟]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长洲尤翁开钱典。岁底,闻外哄声,出视,则邻人也。司典者前诉日:“某将
衣质钱,今空手来取,反出詈语,有是理乎!”其人悍然不逊,翁徐谕之日:“我
知汝意,不过为过新年计耳。此小事,何以争为?”命检原质,得衣帷四五事,翁
指絮衣日:“此御寒不可少。”又指道袍日:“与汝为拜年用,他物非所急,自可留
也。”其人得二件,默然而去。是夜竟死于他家,涉讼经年。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
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或问尤翁:“何以预知而忍之?”翁日:
“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人服其识。
(冯梦龙《智囊・知微》)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黑人悍然不逊吾基还也
B.何以争为何为其然也
C.或问尤翁或得日,或否
D.何以预知而忍之其若是,孰能御之
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注意句中虚词的用法。
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
译文:
(三)连词
连词是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短语或句子,表示它们之间的某种关系的词。
具体用法和例句如下:
用法辨析教考融通
①表示并列关系。例如:以、①命如南山石,四体康耳直。(《孔雀东南飞并序》)
且、而。且:表并列,并且。
②表示递进关系。例如:而、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且。而:表递进,而且。
③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
③表示选择关系。例如:如、
自于人欤?(《五代史伶官传序》)抑:表选择,
抑、或、其。
或者,还是。
④表示目的关系。例如:而、④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以。以:表目的,来。
⑤表示转折关系。例如:而、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然、贝h但、乃、虽。而:表转折,去|]。
⑥表示因果关系。例如:以、⑥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
因、故。以:表因果,因为。
⑦表示假设关系。例如:若、⑦萄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赤壁赋》)
苟、虽、则。苟:表假设,如果。
⑧表示修饰关系。例如:而、⑧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以。并序》)以:表修饰,无实义。
⑨表示承接关系。例如:而、⑨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
以。宴》)而:表承接,就。
[边练边悟]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为人正直,以严见惮,武帝召为中大夫。以数切
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黯学黄老言,治民好清静,责大指而不细苛。
黯多病,卧阁内不出。岁余,东海大治。召为主爵都尉,治务在无为而已,引大
体不拘文法。上日:“汲黯何如人也?”严助日:“使黯任职居官,亡以愈人,然至
其辅少主,虽自谓贲育[注】,弗能夺也。”上日:“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汲黯,
近之矣。”
(节选自《群书治要・汉书》)
【注】贲育:指战国人孟贲、夏育,有勇力。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数切谏
敢以烦执事
B.责大指而不细苛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C.然至其辅少主
然睹促织,隐中胸怀
D.里自谓贲育,弗能夺也
臣里下愚,知其不可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注意句中虚词的用法。
召为主爵都尉,治务在无为而已,引大体不拘文法。
译文:
(四)介词
介词是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前面,以表示与之有关的时间、处所、方式、
原因、对象等的词。具体用法和例句如下。
用法辨析教考融通
①引出动作的工具、方法、凭借。例如:①何以战?(《曹刿论战》)以:介词,
以、因。凭借。
②引出动作的对象。例如:于、与、因、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于:
为、乎。介词,对于。
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③引出动作的原因。例如:于、以、为。
以:介词,因为。
④引出动作的时间、处所。例如:于、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
乎、自、从、缘、以。而》)自:介词,从。
⑤引出主动者,表示被动。例如:于、⑤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
乎、为。赋》)于:介词,被。
[边练边悟]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楚人将与吴人战,楚兵寡而吴兵众,楚将军子囊日:“我击此国必败,辱君亏
地,忠臣不忍为也。”黜兵而退。至于国郊,使人复于君日:“臣请死。”君日:“子
大夫之遁也,以为利也。而今诚利,子大夫毋死。”子囊日:“遁者无罪,则后世
之为君臣者,皆以不利之名而效臣遁。若是,则楚国终为天下弱矣。臣请死。”
退而伏剑。君日:“诚如此,请成子大夫之义。”乃为桐棺三寸,加斧质其上,以
徇于国。
(节选自《说苑•立节》)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楚人将与吴人战
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B.至于国郊
步余马于兰皋兮
C.则楚国终为天下弱矣
既自以心为形役
D.以徇于国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注意句中虚词的用法。
遁者无罪,则后世之为君臣者,皆以不利之名而效臣遁。
译文:
(五)助词
助词是古代汉语中不能单独使用,也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只能在句中起某种辅助
作用的词。具体用法和例句如下。
1.结构助词
①之:常作为定语、补语、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的标志,或用于主谓之
用法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辨析②所:常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所”字结构,表示人、事物、处所等,
作句子的主语、宾语、定语。
教考①何陋之有?(《陋室铭》)之: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融通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闸。(《桃花源记》)所闻:所知道的一切。
2.语气助词
用法①陈述语气词:也、矣、焉、耳。②疑问语气词:乎、与、欤、耶、牙B。
辨析③感叹语气词:哉、夫。④句首语气词:唯、夫、盖。
①今已亭亭如盖昆。(《项脊轩志》)
教考②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手?(《鸿门宴》)
融通③善或!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④去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3.音节助词
音节助词是指没有实义、只起调节音节作用的助词。常见的音节助词有:之、者、
其、言、有、止。例如: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其中的“之”是词缀,
凑足音节,无实际意义。
特别提示
复音虚词和文言兼词
1.复音虚词
在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常常两两结合在一起使用,其中一部分结合得相当稳固,
因此,人们把两个结合得稳固的虚词称为“固定结构”。这类虚词统称为“复音虚词”。
常见的有:奈何、无乃、有以(无以)、所以、是故、既而、而况、俄而、无何、
相与、至于、于是、孰与等,要注意其用法和翻译。
2.文言兼词
所谓文言兼词,是指古代汉语中某一类词兼有互相结合的两个字的意义和用法,
这种词的读音有的是它代表的两个字的声音的拼合,例如“诸”是“之”与“于T于”
古音wii)的合音。但不是所有的兼词都是合音词。兼词虽数量不多,但遍贯古籍,
长盛不衰。常见的有:焉(“于之”或“于是”的合音)、诸(“之于”或“之乎”的合音)、
盍(“何不”的合音)、曷(通“盍”,“何不”的合音)、叵(“不可”的合音)、旃(音zhdn,
“之焉”的合音),要注意其用法和翻译。
[边练边悟]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噫!今天下盖尝患无材。吾闻之,六国合从,而辩说之材出;文U、项并世,
而筹画战斗之徒起;唐太宗欲治,而谟谋谏t争之佐来。此数辈者,方此数君未出
之时,盖未尝有也;人君苟欲之,斯至昆。今亦患上之不求之、不用之耳。天下
之广,人物之众,而日果无材可用者,吾不信也。
(节选自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材论》)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而辩说之材出惠王用张仪之计
B.人君苟欲之,斯至矣吾属今为之虏矣
C.上之不求之、不用之耳此亡秦之续耳
D.吾不信也而笑李渤之陋也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注意句中虚词的用法。
此数辈者,方此数君未出之时,盖未尝有也。
译文:
二、最易混淆的四个虚词辨析
(一)而
“而”作为文言文中一个重要的虚词,它的主要用法是作为两项内容的连接词,表
明前后内容或上下句之间的关系,但是作为连词,构成的关系较为复杂。以下三
种情况最容易辨析不清,我们重点加以讲解。
侧重“而”后面的动词,“而”“而”表修饰关系是指“而”
前面的词作状语,修饰后面连接的前后两项分别是句子的
的动词。如“夜缱而出”(《烛表修饰状语和动词渭语,其中前项一
之武退秦师》)中的“而”表一般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
时间等
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后面
的动词,一般不译
判断“而”是不是修饰关系,
强调先后关系。如“广起,夺只要看它是否处在状语和谓语
而杀尉”(《陈涉世家》)中的“而”,之间就基本上可以断定了。如
表顺承关系,不译或译为“就,是,那么此时的“而”不用翻
接着”译。如“吾尝终日而思矣”(《劝
学》)中的“而”表修饰关系
“而”前后的词语有无时间上
或逻辑上的先后顺序,如果表顺承“而”表递进关系是指“而”
有,则此时“而”表示顺承关连接的前后两项分别是包含主
系,如“朝济而夕设版焉”(《烛语和谓语的两个句子,并且在
语意上后面内容对前面内容来
之武退秦师》)
说呈现更进一步的递进关系,
此时的“而”要译为“并且,
“而”前后的词语是否地位相
等,是否可以互换位置而不表并列而且”
表递进
改变语意,如果可以,那么
如“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
“而”一般表示并列关系,如
中的“而”表递进关系
“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教考衔接]1.指出下列各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
(1)蟹六跪而二螯。(《劝学》)ffi:________
(2)拔剑切而啖之。(《鸿门宴》)而:―一一........o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M:..............0
(4)今人有大功而击之。(《鸿门宴》)M:..............。
(5)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M:..............o
(6)项王按剑而踞日。(《鸿门宴》)____________。
(7)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面;_____________o
(8)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赤壁赋》)M:。
(二)以
“以”在文言文中是使用最广泛的一个虚词,在其众多的义项中,我们重点区分最
易混淆的“以”表原因时的两类词性。
“以”为介词,常与后面的代词、名词、名词性短语组
成介宾短语
介
词“以”作介词时,有修饰或限制作用,介宾短语后可加
区分表原因介词表原因
表“而”,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中的“以”
原的“以”是介是表原因的介词
因词还是连词,
VS关键看它后
连“以”为连词,后面多为句子。“以”的前后是被连接
词面的成分的两个部分,而这两部分中后一部分是前一部分的原因
表“以”作连词时,没有修饰和限制作用,只起关联作用,
原
且因果配套使用,即有因必有果,可以加“所以”或“之
因
连词表原因所以”。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也”(《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以”连接了前后两个句
子,因此,应该看作表原因的连词
[教考衔接]2.指出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
(1)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苏武传》)以二.....
(2)但以刘日薄西山。(《陈情表》)以:...........
(3)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以:...........
(4)臣以供养无主。(《陈情表》)以二_____________
(三)与
“与”作“和、跟、同”时,既可以作介词,又可以作连词。在某些试题中,此类“与”
属于意义相同而用法不同,尤其需要注意辨别区分。另外,如何分清"与”是实词
还是虚词,这也是个关键问题。
当“与”作介词时,前后内容不是并列关系,二者位置不能互换,若
互换,基本意思发生改变,且在句中前面可以加入状语等其他成分,
如“当与秦相较”(《六国论》)中的“与”作介词
当,,与,,作连词时,前后内容为并列关系,二者能够互换位置而基本意思
不变,且在句中作同一种成分,此时“与”前面不能增加状语成分,如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中的“与”作连词
如“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中的“与”和后面的“嬴”构成
动宾短语,因此“与”是实词,译为“亲附、亲近”
如“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中的“与”前后都
是名词,因此“与”是连词,译为“和、同”
[教考衔接]3.指出下列各句中“与”的意义和用法。
(1)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与二..............o
(2)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赤壁赋》)与______________o
(3)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与二______________o
(4)吾与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与二______________o
(5)恐年岁之不吾与。(《离骚》)与______________o
(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与二______________o
(四)焉
如何区分“焉”作代词或兼词还是作语气助词?我们只要注意辨别,就有规律可循。
只要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句尾的“焉”字即为语气助词,否则就是代词或兼词。
一主语是表示处所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代时,句尾的“焉”字为语气助词如“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石钟山记》)
词中的“焉”表陈述语气
或主语是代替表示处所、范围、方位的
兼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指示代词时,句
词
尾的“焉”字为语气助词如“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谏逐客书》)
IV语S中的“焉”为陈述语气
气状语是表示处所、范围、对象、原因、
助方式的词语或短语时,句尾的“焉”
词
一字为语气助词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中的“焉”表疑问语气
[教考衔接]4.指出下列各句中“焉”的意义和用法。
(1)子亦有不利焉。(《烛之武退秦师》)焉:_____________O
(2)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M:_____________o
(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M:__________o
(4)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焉二................o
⑸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焉二................0
(6)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M:□
三、理解推断虚词用法6技法
(一)标志识别法
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其用法是固定的,如用“者”“也”“乃”“为”
表判断,用“见”“于”“为”“为所”表被动,用“之”“是”表宾语前置。此外,还有一些
含有虚词的固定格式,如“是以”为“以是”的倒装,译为“因为这”;“无以”译为“没
有用来……的";“无乃……乎”译为“恐怕……吧”;“其……之谓也(乎)”根据情况
可译为“大概(恐怕、难道)说的是……吧(吗)
[教考衔接]5.运用标志识别法,推断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⑴夫晋,何厌之有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边练边悟]6.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标志性虚词。
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
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
民而仇矣。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
言过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
⑴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基有益也。
译文:
(2)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译文:
(二)对称分析法
对称分析法就是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来推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文尤其
骈体文特别讲究整齐、对称,因此,我们可从一个比较熟悉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推知相同位置的另外一个疑难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如“舟遥遥以轻艇,风飘飘而吹
衣%《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以”和“而”处于对称位置,句中的“以”是表修饰关系
的连词,由此可推断“而”也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
[教考衔接]6.运用对称分析法,推断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⑴国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2)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3)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一.............
[边练边悟]7.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虚词的翻译。
土不以利移,不为患改。孝敬忠信之事立,虽死而不悔。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
公,故日巧伪不如拙诚。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教诲不厌,所以治人也。
(节选自《说苑》)
⑴土不以利移,不为患改。
译文:
(2)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日巧伪不如拙诚。
译文:
(三)语法分析法
很多文言虚词在句子结构中有着特殊的语法功能,因此根据语境认定这些虚词的
特殊语法功能,就可以推断出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下面以“之”为例结合例句作具
体分析:
位置及用法例句及分析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之:
如果处于谓语位置,可视为动词。
动词,到。
如果处在宾语部分的两个名词之间,则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之:
译为指示代词“这样”。这样。
如果处在主谓之间,则为取消句子独立鹏之徙于南冥也。(《逍遥游》)
性的助词。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教考衔接]7.运用语法分析法,推断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⑴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________________
(2)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________________
(3)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边练边悟]8.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虚词的语法作用。
(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
而归。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黛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红,嫂不为
炊,父母不与言。喟然叹日:“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
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
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日:“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
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日:“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
(1)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皆秦之罪也。
译文:
(2)家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译文:
(四)词性界定法
有些文言词兼有实词和虚词两种性质,可借助上下文的语境,推断其词性和用法。
词性不一样,用法也不一样。下面以“之”为例结合例句作具体分析:
词性例句及分析
“牛何之?”对日:“将以衅钟。飞《齐桓晋文之事》)之:动词,去,
动词词性
往。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之:助词,无实义。
助词词性
蚓无爪牙之利。(《劝学》)之: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我欲因之梦吴越。(《梦游天姥吟留别》)
代词词性
之:代词,这,指代越人关于天姥山的传说。
[教考衔接]8.运用词性界定法,推断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犹且从师而问意一...........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覆.............
(3)于我心有戚戚焉.............
(4)患用亡郑以陪邻_____________
[边练边悟]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注意虚词的翻译。
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有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
怒,诘其故。对日:“臣以尚急于弹雀。”上愈怒,举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
人徐俯拾齿置怀中。上骂日:“汝怀齿欲讼我耶?”对日:“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
史官书之。”上既惧又悦,赐金帛慰劳之。
(选自《流水记闻》,有删改)
⑴有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
译文:
(2)上怒,诘其故。对日:“臣以尚急于弹雀。”
译文:
(五)位置推断法
有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其用法和意义也会不同。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虚词
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关系、搭配习惯等,来推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下面以“其”
为例结合例句作具体分析:
位置及用法例句及分析
今者项庄拔剑舞,基意常在沛公也。(《鸿门
用在句首一般作代词。
宴》)其:代词,指项庄。
用在句首还常作语气副词,表反
基皆出于此乎?(《师说》)其:表揣测语气。
问或揣测。
秦王恐其破璧。(《廉颇蔺相如列传》)其:代
用在动词后一般作代词。
词,指蔺相如。
用在名词(或代词)后一般作语气吾募还也。(《烛之武退秦师》)其:副词,表
副词,表商量、期望、祈使语气。祈使,还是。
[教考衔接]9.运用位置推断法,推断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⑴相与枕藉乎舟中.............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3)噫吁哦,危乎高哉............
(4)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边练边悟]10.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虚词的位置与译法。
畿内有蝗。上入苑中,见蝗,掇数枚,举手欲吞之,左右谏日:“恶物或成疾。”
上日:“朕为民受灾,何疾之避!”遂吞之。是岁,蝗不为灾。上日:“朕每临朝,
欲发一言,未尝不三思,恐为民害。”知起居事杜正伦日:“臣职在记言,陛下之
言失,臣必书之,岂徒有害于今?亦恐贻讥于后。”卜悦,赐帛二百段。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⑴上日:“朕为民受灾,何疾之避!”遂吞之。是岁,蝗不为灾。
译文:
(2)陛下之言失,臣必书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实验中学教学工作总结6篇
- 给学校的感谢信模板汇编八篇
- 2021年年末教师个人述职报告
- 事业单位员工个人工作总结范文大全
- 出纳职业发展规划
- 销售个人工作总结2022汇报5篇
- 争吵生字课件
- 寒假十课第八课的观后感
- 我和书的故事小学作文(集锦15篇)
- 小学班主任年度考核工作总结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招聘人员真题
- 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软件测试汇报
-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〇八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 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市政管线(道)数字化施工组”赛项考试题库
- 初中《孙中山诞辰纪念日》主题班会
- 5.5 跨学科实践:制作望远镜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
- 阿斯伯格综合症自测题汇博教育员工自测题含答案
- 天津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 2024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试卷一)客观题试卷及解答参考
- 桩基及基坑支护工程技术施工方案(三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