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古诗文阅读《菩萨蛮》(小山重叠)(含解析)_第1页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古诗文阅读《菩萨蛮》(小山重叠)(含解析)_第2页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古诗文阅读《菩萨蛮》(小山重叠)(含解析)_第3页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古诗文阅读《菩萨蛮》(小山重叠)(含解析)_第4页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古诗文阅读《菩萨蛮》(小山重叠)(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菩萨蛮》(小山重叠)

一、默写闯关

(-)挖空练习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金明灭,()云欲度香()雪。懒起画()眉,弄()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绣罗(),双双金()()O

附:记忆导图

小山有用金明火.景云数度香盥3

起麻伶

慨起・轶引・养妆检诜迟

菩萨金

黑花碗成诧.花面上福映

时槌野花.

新帖绣物蝌.双KZ金幽眄

:穿衣相助!

将易写错的字每个写3遍

叠鬓

月思蛾

妆帖

襦鹏

(二)情境默写

1.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两句

将眉喻为山,将鬓喻为云,将腮喻为雪,刻画了一位容貌美丽的宫中妇女的形象。

2.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两句

对宫中女子梳妆打扮的描写,写出了女子体态的娇柔和行动的慵懒。

3.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两句

写出了宫中女子服饰的华贵,同时也对前文写女子山眉深蹙、梦起迟妆作的原因作了交代。

4.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两句

描写宫中女子照镜贴花的细节,再化用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一句写出了女子容颜之美。

【参考答案】

1.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2.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3.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鹏鸽。

4.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二、阅读闯关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鸥坞。

1.如果为这首词拟一个题目,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A.闺怨B.梳妆C.相思D.送别

2.“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一句中的“懒”“弄”“迟”几字在塑造女主人公形象和揭示女

主人公内心世界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D

2.“画蛾眉”应是表现女主人公一种爱美的感情和那种“为悦己之荣”的心态,但“懒”字把她

怅惘若失的情态传达出来,女主人公的萧疏的意态在娇慵之状的描写中跃然纸上。“弄”反复摆弄欣

赏的意思,它把女主人公千回百转,极度要美,又无限幽怨的情态表现出来了。“迟”又呼应了前面

的“懒”字,又进而渲染了女主人公无情无绪的神态。

(二)融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逼真”与“如画”这两个语借用到文学批评上,意义又有些变化。这因为文学不同于实物,也

不同于书法的点画,也不同于画法的“用笔”“象形”“赋彩”。文学以文字为媒介,文字表示意义,

意义构成想象;想象里有人物、花鸟、草虫及其他,也有山水——有实物,也有境界。但是这种实物只

是想象中的实物;至于境界,原只存在于想象中,倒是只此一家,所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向来评论诗文以及小说戏曲,常说“神态逼真”、“情景逼真”,指的是描写或描画。写神态、

写情景,写得活像,并非诉诸直接的感觉,跟“山石似马,望之逼真”以及“宁无画逼真”的直接诉

诸视觉不一样,这是诉诸想象中的视觉的。宋朝梅尧臣说过“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如”字很

确切;这种“逼真”只是使人如见。可是向来也常说“口吻逼真”,写口气写得活像,是使人如闻,

如闻其声。这些可以说是属于艺术模仿自然一类。向来又常说某人的诗“逼真老杜”,某人的文''逼

真昌黎”,这是说在语汇、句法、声调、用意上,都活像,也就是在作风与作意上都活像,活像在默

读或朗诵两家的作品,或全篇,或断句。这儿说是“神似老杜”、“神似昌黎”也成,想象中的活像

本来是可实可虚两面儿的。这是属于艺术模仿艺术一类。文学里的模仿,不论模仿的是自然或艺术,

都和书画不相同;倒可以比建筑,经验是材料,想象是模仿的图样。

向来批评文学作品,还常说“神态如画”、“情景如画”、“口吻如画”,也指描写而言,可以

说是属于艺术模仿自然一类。在这里“如画”的意义却简直和“逼真”是一样,想象的“逼真”和想

象的“如画”在想象里合而为一了。这种“逼真”与“如画”都只是分明、具体、可感觉的意思,正

是常识对于自然和艺术所要求的。可是说“景物如画”或“写景物如画”,却是例外。这儿“如画”

的“画”,可以是北派山水,可以是南派山水,得看所评的诗文而定;若是北派,“如画”就只是匀

称分明,若是南派,就是那诗的境界,都与“逼真”不能合一。不过传统的诗文里写景的地方并不很

多,小说戏剧里尤其如此,写景而有境界的更少,因此王维的''诗中有画”才见得难能可贵,模仿起

来不容易。他创始的“画中有诗”的文人画,却比那“诗中有画”的诗直接些、具体些,模仿的人很

多,多到成为所谓南派。我们感到“如画”与“逼真”两个语好像矛盾,就由于这一派文人画的影响。

不过这两个语,原来既然都只是常识的评价标准,后来意义虽有改变,而除了“如画”在作为一

种境界解释的时候变为玄心妙赏以外,也都还是常识的标准。这就可见我们的传统的对于自然和艺术

的态度,一般的还是以常识为体,雅俗共赏为用的。那些“难可与俗人论”的,恐怕到底不是天下之达

道罢。

(摘编自朱自清《论逼真与如画》)

材料二:

逼真和如画是艺术批评的两个标准。看到一幅画,一个雕塑品,赞美它好,说逼真。用现代话来说,

就是画得活像,雕塑得像真的一样,这是说“逼真”好。我们游览风景,赞美风景好,说风景如画,

就是“如画”好。究竟作品像真的事物好呢,还是真的事物像作品好呢?再说“逼真”又有什么好?

“如画”又有什么好呢?用到文学批评上来,作品描写一个人,写得活像,是好的。作品描写风景,

诗中有画也是好的。就作品说,究竟“逼真”好呢,还是“如画”好呢?还是两者都好呢?弄清这些

问题,对掌握这两个批评标准是有帮助的。

先说逼真,《水经注•沔水》:“有白马山,山石似马,望之逼真。”山石像真的白马又有什么

好呢?

朱自清《论逼真与如画》里说:“这就牵连到这个‘真'字的意义了。这个'真'固然指实物,

可是一方面也是《老子》《庄子》里说的那个‘真',就是自然,另一方面又包含谢赫的六法的第一

项‘气韵生动’的意思,惟其‘气韵生动',才能自然,才是活的不是死的。死的山石像活的白马,

有生气,有生意,所以好。‘逼真’等于俗语说的‘活脱'或‘活像',不但像是真的,并且活像是

真的。"(《朱自清文集》三)逼真的好处是有生气,有生意,是活的,所以光求外形相似是不够的。

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就

是光求外形相像,只是儿童的见识;好的画,要把东西写活,栗传神,这才是逼真的要求。

再说如画,风景如画,或作品中所写的景物如画又有什么好呢?画是艺术品,艺术品是从生活中

来的,但它又和生活不一样,它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

此就更带普遍性。那么说风景如画,就是说这里的风景像艺术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比起普通的风景

来具有典型性,那自然是好的。如苏轼的《念奴娇》:“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

画,一时多少豪杰。”这里写的景物极雄伟壮观,能表现出长江的壮阔景象,并反映作者的阔大胸襟,

具有典型性,所以说如画是好的。

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因此就文学作品来说,写得逼真,同真的一样,把人和物写活,写得有

生气,或写得如画,写得形象,有画意,而这形象栗具有典型性,这都不容易。能做到这样,都成为好

作品。

(摘编自周振甫《逼真和如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评论文学作品,说其“口吻逼真”,是指作者描写口气不但像真的,并且活像真的,分明、具

体、可感觉,使读者如闻其声。

B.评论诗文“景物如画”,这“如画”与“逼真”不能合一,因为“如画”的“画”,就山水而

言,有南、北两个不同的派别。

C.小说、戏剧“写神态如画”,和书画描画神态有所不同,它是对源自生活的素材的加工和想象,

也是符合常识的评价标准。

D.欣赏自然风景时,如果你的感受是“风景如画”,这意味着你所欣赏到的风景堪比艺术作品,

它比普通的风景具有典型性。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认为,不同于书法的点画、画法的“用笔”“象形”“赋彩”,文学以文字为媒介,通

过想象来创造意义,虚实境界兼备。

B.材料一中,作者比较了不同艺术门类在“模仿”上的差别,认为文学里的模仿,无论模仿的是

自然或艺术,都与书画和建筑相近。

C.材料二认为,艺术批评有“逼真”、“如画”两个标准,前者要求作品既要形似又能传神,后

者要求作品比实际生活更具普遍性。

D.两则材料都围绕批评中的“逼真”与“如画”展开论证,采用的都是“总-分-总”的结构,语

言生动活泼,学术性、理论性较强。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中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

A.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B.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上月如霜。”

C.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其一》:“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D.汤显祖《牡丹亭•写真》:“三分春色描来易,一段伤心画出难。”

4.根据材料一的内容,谈谈你对文学批评中“逼真”与“如画”的理解。

5.下面是温庭筠的一首有关女子形象描写的《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鸥古鸟。

请用材料二中论及的“逼真”和“如画”这两个艺术批评标准,简要分析这首词。

【参考答案】

1.B

【解析】因果关系不成立。

2.C

【解析】A.选项表述与原文表述存在逻辑上的偏差。B.“文学里的模仿,无论……,都与书画和

建筑相近”,曲解文意。D.“语言生动活泼”应改为“语言严谨平实”。

3.A

【解析】材料二中第二段强调“逼真”既要形似又能传神一有生气,有生意。B.可谓“风景如

画”,形象典型且富有画面感。C.为王安石为毛延寿被枉杀鸣不平的诗句,强调的是“意态”〈神情

姿态》难画。D.说的是描摹出一个人的容貌〈春色〉容易,而要在眉眼间传神却很难。

4.①诉诸想象;②模仿自然或艺术;③具有分明、具体、可感觉的特点;④常识为体,雅俗共赏。

5.①从“逼真”这一标准看,词中写女子眉毛“小山重叠”,头发“鬓云欲度”,脸色“香腮雪”

“花面交相映”,这些外貌上的细节描写,还原了女子的美貌;而“懒起画峨眉”“弄妆梳洗迟”的

动作、神态描写,形象表现出女子化妆时动作的慵懒与状态的心不在焉,逼真而传神。②从“如画”

这一标准看,这首描写闺中女子的词很像一幅工笔画,形象而具有典型性,使闺中思妇形象跃然纸上,

画面感十足。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词原是歌筵酒席间演唱的歌辞,然而后人却又往往从这种歌辞中看到了比兴寄托的深意。比兴寄

托有广义的解释,也有狭义的解释;有字面的解释,也有引申的解释;有就作者方面而言的说法,也

有就读者方面而言的说法。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

先讲''比”“兴”二字。词天生有这一特质,容易把作者引向比兴寄托的路子,也容易引起读者

比兴寄托的联想。本来“比”“兴”二字是写诗的两种作法,如果换一种较新的说法,我以为比兴就

是指心与物相结合的两种基本关系,“兴”是见物起兴,是由物及心。

见物起兴是说你看到一个物象,引起你内心的一种感发。以《诗经》来说,“关关雎鸠,在河之

洲”是外在的物象,所谓“物象”是眼睛所能看见的,耳朵所能听见的,凡是感官所能感受的统称物

象。这在中国诗歌中有很久远的传统。即如《诗品•序》中就曾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

性情,形诸舞咏。”又说:“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

陆机的《文赋》也曾说“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都是说你看到外界的景物后引起了你内心

的感发,是由物及心的物与心的关系,这就是所谓的“兴”。李后主《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种由于看到''林

花谢了春红”而引起的感发就属于此类。

什么叫“比”呢?“比”是以此例彼,是说你内心中有一种情意,要借助于外在的物象来传达,

因为诗歌这种美文,如果只讲抽象的概念中的情意,便不易引起读者直接的感动,所以常要把抽象概

念的情意与具体的物象联系起来,才能引起读者的感发。由心及物的例证如《诗经•硕鼠》:“硕鼠

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是用一只吃

粮食的大老鼠来比喻剥削者,这是他心中先有一个剥削者的概念,然后用硕鼠这一形象来表现的,是

先有内心的情意然后找形象来比喻,是由心及物的心与物的关系,这就是所谓“比”o秦观的“欲见

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说你要看到我内心中那千回百转的情意,

就如同像篆字般曲折的小篆香一样,寸寸燃尽,以此形容他回肠的寸断。这也是“比”,是先有其回

肠的情绪而后以小篆香来做比喻的。

所以一般说来,比兴就是表达情意的两种基本方式,或者是由物及心,或者是由心及物。这是对

“比兴”最简单的解释。

不过,“兴”的情况比较复杂,因为“兴”只是纯粹直接的感发,并没有明显的理性的衡量和比

较,所以有时是正面的感发,有时是反面的感发,而且同样的物象可以引起不同的感发,所以“兴”

这种感发的范围是非常自由的,不是理性所能够完全掌握的。相对而言,“比”是比较有理性的。总

之,“比”与“兴”基本上原该是指诗歌创作中“心”与“物”相交感时的两种方式和作用,但是汉

儒却对“比兴”有了另一种解释,说“比”是“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而“兴”则

是“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周礼•春官•大师》郑注)。不过,这种说法并不

完全可信,因为从《诗经》的作品分析,用兴的方法写的对象不一定都是美的,用比的方法写的对象

也不一定都是恶的。总而言之,在中国文学批评的传统上,“比兴”就开始有了另外的意思,就是‘'言

在此意在彼”的一种美刺托喻的意思。这以后,在诗歌创作中说到“比兴”就再难只以单纯的心物交

感的比兴来衡量,而有了一种言外之意可以追寻体会的意思了。

(摘编自叶嘉莹《诗显而词隐》)

材料二:

有时候你会感觉到一种宿命,好像是注定了要让一个诗人亡一次国,然后李煜才会写出分量那么

重的几个句子出来。就是如果不是遭遇这么大的一个事件,他的生命情调不会从早期的有点轻浮、有

点淫乐转到那么深沉。就是一个亡国,忽然让这个才华横溢的人领悟到繁华到幻灭。所以我们读到《虞

美人》,读到《浪淘沙》,读到他这些后期的作品的时候,忽然带动了一个很不同的生命经验。这种

在亡国之后产生出来的创造力,其实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五代词刚好是诗词这两种文体的连接,因为在唐诗的黄金时代之后,你要写诗超过李白杜甫,想

都不必想了。所以要另辟蹊径,另辟一条新路出来,反而走到了通俗的这个世界上去,把通俗重新开

创新经验。当时有一批傻傻的人,还在那边继续模仿唐诗的,全部都完了。反而走到流行歌曲的这批

人出现了新的东西,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五代词的变革意义,就是词根本就是流行歌曲。

大家也许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们今天读到“林花谢了春红”这样的句子,我们会隐约感觉跟唐诗

不一样。“太匆匆”,就是一个很直接的民间感情,就是觉得好快啊。所以你会发现,把这些东西变

成歌,变成现代的流行歌曲非常容易,因为它本来就是歌。我们现在读的《虞美人》《乌夜啼》都不

是文学的名字,而是音乐的名字,等于现在我们讲的''降G大调”之类的意思,升调、降调的意思。

(摘编自蒋勋《为什么唐诗会变成宋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嘉莹认为,词天生就有“比”“兴”的特质,作者容易运用比兴寄托,而读者也容易产生比

兴寄托的联想。

B.叶嘉莹认为比兴是表达情意的两种基本方式,“兴”是由物及心,“比”则是由心及物,也是

写诗的两种作法。

C.汉儒对“比兴”兴美比恶的解释,叶嘉莹认为并不可信,但其引出了一种言外之意的美刺托喻

的解释。

D.蒋勋认为,李煜遭遇了亡国破家的大事件,从而产生出艺术上的创造力,创作出《虞美人》等

震撼人心的作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叶嘉莹引用《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是为了解说“比”的概念,蒋勋引用“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是为了说明五代词与唐诗不同。

B.因为“兴”感发的范围非常自由,其情况也比较复杂,所以只是纯粹直接的感发,并没有明显

的理性的衡量和比较。

C.“比兴”有各种解释,在材料一中叶嘉莹选择的是最简单的、广义的和引申的解释,是就作者

方面而言的说法来分析的。

D.唐诗达到了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继续模仿唐诗是没有出路的,而另辟蹊径将通俗的词进行创

新,反而超越了唐诗。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见物起兴”的一项是()

A.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B.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C.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甚。

D.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温庭筠《菩萨蛮》中“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

双金鹏鹃”,本是写一个女子起床梳妆、画眉、簪花、照镜、穿衣,张惠言却说它有“离骚初服”之

意。请结合叶嘉莹先生“比兴寄托”理论,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参考答案】

1.C

【解析】“并不可信”错误,文中说的是“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可信”。选项说法太绝对。

2.A

【解析】B.“因为……所以……”错误。因果关系颠倒。C.“就作者方面而言的说法”错误,也

有“就读者方面而言的说法”。D.“反而超越了唐诗”错,原文只是说“所以要另辟蹊径,另辟一条

新路出来”,词并没有超越唐诗。

3.D

【解析】ABC都是由物及心,都是看到了某一物象,引起内心的一种感发。D借助于“石”“席”

等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