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古诗文阅读《短歌行》(含解析)_第1页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古诗文阅读《短歌行》(含解析)_第2页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古诗文阅读《短歌行》(含解析)_第3页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古诗文阅读《短歌行》(含解析)_第4页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古诗文阅读《短歌行》(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短歌行》

一、默写闯关

(-)挖空练习

《短歌行》曹操

青青子(),()()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鹿鸣,食野之()。

我有()宾,鼓瑟吹()。明明如月,何时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度(),

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南飞。绕树三(),何枝可依?山不

厌高,()不厌深。周公吐(),天下归心。

附:记忆导图

[门人丁生不短乐暂f,借酒浇愁月对忘酒何当以歌解・忧人生?儿啡何布!杜譬康如朝田露"',__去__日__苦__多____慨__当___以__慷__,__忧__思__难___

背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

(思慕贤才,宴饮嘉宾月苹我有嘉宾,嬴羲吹笙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忧思不绝.囊丽十1,“明如可时,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附度阡.枉用和

[第才择十#件人才1月明星稀,乌鹊南K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

1贤才择主二礼传人4为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易写错的字每个写3遍

衿悠

呦苹

嘉笙

掇陌

鹊匝

海哺

(二)情境默写

1.(2024•山东济宁•三模)曹操《短歌行》中“(),()”两句,以

山海为喻,表达了对接纳人才、天下归心的渴望。

2.(2024•河北石家庄•三模)曹操《短歌行》用礼贤下士的诚心吸引人才,而《过秦论》中

“(),()”两句写各国诸侯用珍宝土地招揽人才。

3.(2024•浙江绍兴•二模)中华文化在给孩子取名字时有从《诗经》与《楚辞》中选词的传统,

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的名字就取自《诗经•小雅》中的“(),()”两句,

曹操在《短歌行》中也直接引用了这两句。

4.(2024・上海青浦•二模)曹操《短歌行》中,“(),()”两句写

诗人沉思吟咏,表达对贤人的思念和倾慕。

5.(2024•陕西•一模)古人创作诗词好仿《诗经》以比的手法叙事抒情,如曹操在《短歌行》

中就曾用“(),()”两句比喻贤才的求而不得,以此点明忧愁不断的原因。

6.(2024•西藏拉萨•二模)三国时期,曹操视野广阔、气魄宏大,曾三下“求贤令”,在《短

歌行》中借周公礼遇贤才的典故,表达自己广纳人才,要实现一统天下的宏图大业的句子是:

“(),()。"

7.(2024•甘肃张掖•三模)古人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意即贤才难求。曹操在《短歌行》

中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中“(),()”来表达自己贤才难求之忧。

8.(2024•河南南阳•一模)曹操《短歌行》中“(),()”两句不是

提倡及时行乐,而是提醒人们及时建功立业。

9.(2024•山西晋中•一模)曹操《短歌行》中“(),()”两句,被

苏轼在《赤壁赋》中引用过。

【参考答案】

1.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3.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4.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5.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6.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7.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8.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9.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二、阅读闯关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和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展吗,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

如月,何时可掾?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不,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

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节选自曹操《短歌行》)

材料二:

十四年春三月,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秋七月,自涡入淮,出肥水,军合肥。辛未,令日:

“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其

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膜,长吏存恤抚循,以称吾意。”置扬州郡县长吏,开芍陂屯

田。十二月,军还谯。

十五年春,下令日:“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算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

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若必廉士而后可用,

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冬,作铜雀台。

庚子,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遗令日;“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眼。其将兵

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谥日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

评日: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际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

中、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

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吏士死A亡B不归C家室D怨旷E百姓F流离G而仁者H岂乐之哉?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鹿鸣,指古代宴请群臣嘉宾的乐歌。此处用来表达招纳贤才的热情。

B.掇,拾取、摘取,与《紫甘》“采采苹苜,薄言掇之”中的“掇”意思相同。

C.贤,指有德行、有才能的人,与《陈涉世家》“多闻其贤”中的“贤”意思不同。

D.除服,古人在父母、亲戚、朋友等去世后的一定时期内要穿丧服,除服即脱去丧服。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将贤士比作绕树三周却找不到栖身之所的乌鹊,并将自己比作高山和深海,暗喻自己可以

接纳天下贤才。

B.曹操规定,凡是死去的士兵家中难以维持生活的,朝廷对他们不能停止供应粮食,官员也去要

慰问救济他们。

C.曹操在遗言中说自己死后的葬礼不必遵循古代的旧制,在外戍守的将领不准离开驻地,不要放

金银珠宝作陪葬。

D.陈寿认为,在豪雄并起、天下大乱之时,曹操东征西讨,完成建国大业,虽有奸猾的一面,但

仍是超绝一世的豪杰。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戢,心念旧恩。

(2)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

5.曹操在求贤用才上有何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1.CEG

2.D

3.D

4.(1)(远方宾客)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屈驾来探望我。久别重逢,欢饮畅谈,心中充满了

往日的情谊。(2)假如一定是廉洁的人才能任用,那齐桓公怎能称霸天下呢!

5.①求贤若渴,热切殷勤。②唯才是举。③因才用人,不计较私怨。

(二)融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所谓文

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

首先,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汉朝人所谓的文学是指学术,特别

是儒学,《史记》中“赵维、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所说的文学显然是指学术。到了南朝,文学有

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同时又有文笔之分,刘勰

《文心雕龙》言:“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梁元帝萧绎对文笔之分

有进一步说明:“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谓之笔。吟咏风谣,流连哀思

者,谓之文。”萧绎所说的文笔之别已不限于有韵无韵,而强调了文之抒发感情以情动人的特点,并

且更广泛地注重语言的形式美,他所说的“文”已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了。

其次,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栗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

较明确的认识。文体辨析可以上溯至《汉书•艺文志》,更为明晰而自觉的文体辨析则始自曹丕的《典

论•论文》,他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

丽。《文赋》进一步将文体分为十类,对每一类的特点也有所论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将诗和赋分成

两类,并指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特点。到了南朝,文体辨析更加深入、系统。《文

心雕龙》和《文选》对文体的区分更系统,讨论更深入。《文心雕龙》上篇的主要篇幅讨论文体,分

33大类。其《序志》说:“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对每种文体都追

溯其起源,叙述其演变,说明其名称的意义,并举例加以评论。《文选》是按文体编成的一部文学总

集,当然对文体有详细的辨析。如果对文学只有一种混沌的概念而不能加以区分,还不能算是对文学

有了自觉的认识,所以文体辨析是文学自觉的重栗标志。

再次,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离不开审美特性。所谓文学的

自觉,最重栗的或者说最终还是表现在对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上面所说的“诗赋欲丽”的“丽”,

“诗缘情而绮靡”的“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浏亮”,便已经是审美的追求了。到了南朝,

四声的发现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再加上对用事和对偶的讲究,证明他们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

的追求,这对中国文学包括诗歌、骈文、词和曲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文心雕龙》以大量

篇幅论述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涉及情采、声律、丽辞、比兴、夸饰、练字等许多方面,更是文学自

觉的标志。

(摘编自袁行霭《中国文学史》)

材料二:

鲁迅论“文学自觉”,指出其关键乃世情的变化促使思想的新变,遂引起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

其优点是自尊、自我觉醒,其缺点则是消极避世。他认为世情思想的演变、人之觉醒,乃文学自觉的

动因。事实上,思想之活跃、人之价值之重视、精神之摆脱束缚而趋于自由,乃文学自觉之前提。

文学自觉是一个渐进的进程。以文字记述事件,表达思想与情性,进而描摹物象,传神写照,怡

情悦性,经历了漫长的演进,日益积累了创作的经验与体会。从此,文学的表现内容扩大,文学性日

趋明确、丰富。内容的扩大与丰富,不仅关注“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的自然

景物之感发,而且关涉“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的广泛的人生悲欢离合。动荡社会中的民生

百态,开始进入了建安、曹魏时代作家的视野,尽情展示时代乱离与悲苦人生,抒写个体命运的焦灼

忧虑。汉代体物浏亮的大赋,难见个人情性,至此遂发生巨大的变化,王粲《登楼赋》、向秀《思旧

赋》等,旨在表现个人悲苦以及对他人悲惨遭遇的感同身受,日趋多样和深切。即使实用文体,如阮

籍《大人先生传》、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等,亦有着鲜明的个性特色。就文学性而论,曹丕“文

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旨在强调作家才情、生命体验的独特性;陆机“诗缘

情而绮靡”,明确主张诗歌应基于个人情感,而有“绮靡”之美;刘勰兼重“风骨”与“情采”,更

是基于作家生命活力、体验、才情。

文学自觉,指的是一种自觉之创作意识与状态。为艺术而艺术,仅仅指作家看重艺术,借艺术(文

学)表达自己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魏晋张扬文学的个人情性表现、审美追求,打破寓训勉于

文学的樊篱,也并不意味着否定文学应该承载的社会责任。曹丕说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既突出文章之价值,也强调文章可以使作者“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以

自我的努力,达到超越权势、生命局限的不朽。而这正可以视为文学自觉的宣言。由此,文学自觉,

乃是魏晋时期的特殊文学现象,开启于建安时期,兴盛于曹魏、两晋,影响于南朝。因而,魏晋文学

自觉正是对这一特殊文学现象的高度概括,并且最终开启了唐代文学之雍容大雅和丰富多样。

(摘编自雷恩海《自觉是魏晋文学的特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文”与“笔”的区分,刘勰强调“文”有韵,萧绎则强调“文”之抒情且注重语言形式

美,这里的“文”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

B.曹丕《典论•论文》将文体分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科,是文体辨析开始与文学自觉的

志。

C.“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强调作家的才情与生命体验的独特性,是文学性明确与丰

富的表现。

D.四声的发现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对用事和对偶的讲究,导致了南朝时期更自觉地追求语言的

形式美,而这些对中国文学又产生了重要影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明确区分了诗与赋的文体特征,也呈现出创作者不同的审

美追求。

B.“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既突出了文章的价值,也强调文章可以使作者借此超越权势与

生命局限。

C.建安、曹魏时代的作家关注时代乱离与悲苦人生,抒写个体命运的焦灼忧虑,而汉赋难见个人

情性。

D.魏晋时张扬文学的个人情性,借文学表达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但并未否定文学的社会

责任。

3.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文学自觉的一项是()

A.《后汉书》单列《文苑列传》,与《儒林列传》并列。

B.蔡邕《独断》等作品反映了早期的文体辨析的意识。

C.钟蝶评价《古诗十九首》是“文温以丽,意悲而远”。

D.郭象《庄子注》认为万物不是由道产生,是自然如此。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在论证上有何特点。

5.曹操的《短歌行》体现了魏晋时期文学自觉的特征。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的相关论述加以分

析。

【参考答案】

1.C

【解析】A.“这里的‘文'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原文为“接近”。(曲解文意)B.“曹

丕《典论•论文》……是文体辨析开始”错误。原文为“文体辨析可以上溯至《汉书•艺文志》”,

由此可知,曹丕《典论•论文》不是文体辨析的开始。(张冠李戴)D.“导致”错误,“证明他们对

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与前文并不存在因果关系。(强加因果)

2.C

【解析】选项为“汉赋难见个人情性”,而原文为“汉代体物浏亮的大赋,难见个人情性”,由

此可见,是“汉代大赋”,不是“汉赋”,范围失当。

3.D(

【解析】D.“郭象《庄子注》认为万物不是由道产生,是自然如此”不能体现文学自觉,郭象的

观点属于魏晋玄学的范畴,不在文学自觉的三个标志之列。故选D。

4.①论证采用总分结构,清晰严谨。文章开篇引出“文学的自觉”这个话题,并总述“有三个标

志”,然后以“首先”“其次”“再次”为段首语,分别从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体裁有比较细致的

区分、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三个方面进行论述;②论证多用引用论证,增强说服力,增

加文学色彩。如:弓I用《史记》、《文心雕龙》、《汉书•艺文志》《典论•论文》、《文赋》、《文

选》等典籍中的相关内容;③论证语言准确严谨。如“接近”“已经”“还不能算是”“比较”等词

句。

5.①从体裁特征分析,《短歌行》继承了《诗经》写实的特点,以乐府旧题进行创作;②从审美

特性角度分析,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和用典。(“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

之苹”);③从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角度分析,抒写了诗人人生苦短的无限感慨(“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求贤若渴的急迫心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统一天下(“周公吐哺,天下归

心”)的雄心壮志。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6—7题。

守岁

苏轼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展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①。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鸵。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②。

【注】(1)挝:击,敲打,此处指更鼓声。(2)化用白居易”犹有夸张少年处”,此时诗人在

凤翔签判任上,而其弟苏辙在京师侍奉父亲。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一二句使用比喻,将要逝去的年岁,比作游向幽壑、势不可当的长蛇,生

动形象。

B.三四句“半已没〃,〃谁能遮”抒发了诗人去日苦多,华年不再的无奈伤感。

C.〃儿童强不睡〃,描写儿童被强迫着遵循守夜的风俗,〃晨鸡〃二句将守岁时的心理状态写得细腻

入微。

D.整首诗歌通俗易懂,细致地描述了人们守岁的情景与心情,抒发了独特的感慨。

7.前人评价此诗“佳处不减魏武短歌”,请结合曹操的《短歌行》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6.C

7.①恰当引用和化用。苏诗化用白居易”犹有夸张少年处”,意在勉励苏辙珍惜年华,积极奋发;

曹诗用“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自比,表达求贤建业的雄心。②妙用比喻。苏诗”欲知垂尽岁,有似

赴壑蛇”将要逝去的年岁,比作游向幽壑、势不可当的长蛇,生动形象曹诗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喻贤才越多越好。③巧用欲扬先抑。苏诗写守岁,先写守不住不必守,最后四句形成转折,表达守岁

的感慨(努力应从今日始,不要让志向抱负付诸东流);曹诗开头叹时光易逝,忧功业未建,最后折

转,抒发其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三)拓展迁移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杂兴八首(其三)

(清)顾嗣协

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

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

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放言五首(其三)

(唐)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O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诗通过类比的手法,表现出了作者思维的深邃与细密,诗中阐释的道理颇具辩证性。

B.白诗通过周公和王莽这两个历史人物的事例,从反面说明了“决狐疑”的方法的正确性。

C.这两首诗的诗意含蓄隽永,出语曲折委婉,结尾处均未点破观点,富有情味,让人思而得之。

D.这两首诗均富有理趣,且用语浅近,虽然都表达了自己独到的人才观,但各有侧重。

2.古诗中蕴含的人才观往往丰富而深刻,请结合以上两首诗及曹操的《短歌行》,简要分析三位

作者是如何表达人才观的。

【参考答案】

1.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A.“顾诗通过类比的手法”

的“类比”理解错误,诗中运用的是对比手法。故选A。

2.①顾诗通过将“马”与“牛”、“车”与“舟”作对比,得出人自身要有自知之明,对用人者

来说,要有知人之明,这才能扬长避短,或取长补短,更好地发挥作用。②白诗运用“试玉要烧三日”

“辨材须待七年”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