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06讲必修下《六国论》《阿房宫赋》一轮复习
目录
01考情分析•备考策略..........................................................................1
02知识导图•思维引航..........................................................................1
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7
04热考题型•解题策略........................................................................12
05真题感悟♦命题洞见........................................................................13
学习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细读课文,理清作者论述的观点及思路,掌握语言运用规律,提升发展思维和智慧。
2.思维发展与提升:鉴赏《六国论》论证结构,对比《阿房宫赋》的行文结构,学习杜牧借古讽今,苏
洵以史为鉴,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与古人思想的火花碰撞,将自己思维的火把点亮。
3.审美鉴赏与创造:朗读课文,感受“赋”和“论”的文体特点,倾听古代仁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理
性之声。
4.文化传承与理解:思考作者撰文反思历史的现实针对性,借鉴古人,告诫当世,将古人的智慧薪火相
传。
知辞赋晓史论
一、知人论世
守城之难,敢于犯颜直谏者谓谁;不避众议汹汹,坚持变法者又谓谁,听,历史之声穿越时空,如惊
雷醒世,忧国忧民之声,如钟鼓鸣人。当唐太宗陶醉在“贞观之治”的美梦中的时候,魏征说要“居安思
危,戒奢以俭”,当绝大多数天下人包括司马光这样的大人物也在竭力反对变法的时候,王安石不愿“守
前所为",“欲出力助上以抗之",这时我们又听到了这种声音……这是一种理性的声音
《阿房宫赋》是一篇“赋”,赋的文体特点和作用,诚如《文心雕龙》里所说“铺采摘文,体物写
志”。苏洵撰写《六国论》,意欲借题发挥,以古喻今,以警示宋仁宗,自然首先要把道理阐述充分,这
就要求必须严密论证,强化说理,采用史论的文体形式。两位文士用不同的文体形式谈到了六国灭亡的原
因,他们谁的理论更合理,下面我们各抒己见,悟思想明士德。
作者名片
1、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一一杜牧
(1)生平
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著名诗人。26岁中进士,
被授弘文馆校书郎,同年十月赴江西观察使府中担任幕僚,后到淮南节度使府中担任幕僚。历任国史馆修
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在地方任职时,改革弊
政,成绩卓著。
杜牧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
杜”。杜牧的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硬时事;诗歌语言流丽而又风格清新,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杜牧的
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2)作品
诗歌《赤壁》《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3)称号
唐朝著名文学家,樊川居士。
(4)评价
①后人评牧诗,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谓圆快奋急也。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
②其诗“雄姿英发”。细读杜牧,人如其诗,个性张扬,如鹤舞长空,俊朗飘逸。
——(清)刘熙载
2、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一一苏洵
(1)生平
苏洵(1009-1066),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为“三苏”,
且三人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据说苏洵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宋仁宗
嘉祐元年(1056),苏洵带领儿子苏轼、苏辙到汴京(今河南开封),以所著文章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深得欧
阳修的赏识与力荐,一时朝野争相传诵,文名大振。
苏洵精于古文写作,尤长于策论,主张“言必中当世之过”。为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
语言锋利,明快酣畅,纵横裨阖,雄奇道劲,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后人因其子苏轼、苏辙都以文学闻
名,故称他为“老苏”。
(2)作品
《嘉祐集》十五卷。
(3)称号
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4)评价
①(苏洵之文)博辩宏伟。
——(宋)欧阳修
②(苏洵之文)其雄壮俊伟,若决江河而下也;其辉光明日,若引星辰而上也。
——(宋)曾巩
二、背景透视
1、过秦警唐,借古讽今一一《阿房宫赋》
《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即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
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唐敬宗李湛十六岁继位,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求
访异人,希望获得不死之灵药,因此在位三年即为宦官刘克明所杀。作者预感到唐王朝的危险局势,就借
这篇赋,表面上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致亡国,实则是借秦之故事讽唐
之今事,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哀而不鉴,否则,最终只能落得“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的结局。
2、叙史明理,借古讽今一一《六国论》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比较软弱的一个王朝。宋太宗以后,国势就渐渐衰弱。宋朝初年,北边已经有敌国
契丹,宋仁宗时,西边又出现了敌国西夏。宋朝受着这两个国家的威胁和侵犯,却不敢对他们进行坚决抵
抗,只想用屈服妥协的办法,向他们纳银输租以换取和平。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与契丹(后来称辽)缔结澧渊之盟,每年给契丹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宋仁
宗庆历二年(1042),契丹派使者到宋朝要求割给他们晋阳(今山西太原)和瓦桥(在今河北雄县易水上)以南十
县的土地,结果定盟由宋朝每年给契丹增加白银十万两、绢十万匹。庆历四年,西夏向宋朝上书请和,宋
朝每年赠给西夏白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宋朝这样一再向敌人屈服妥协,结果增加了敌人的财
富,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带来无穷的后患,而实际上并不能换得和平。一代又一代的“为国者”皆被敌人积
威所劫,以物供敌,以钱富敌。
苏洵针对北宋统治者屈辱于契丹和西夏,赂敌求安的行为,借战国时期六国灭亡的故事,写下《六国
论》,批评北宋对外政策的不当,希望当政者改弦更张,重用人才,维护自己的政权。
三、文学常识
1、赋
“赋”是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文学体裁。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形成于汉代,盛行于六朝。赋体的
演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多用铺陈夸张手法,语言讲究对偶,注重声律,
辞藻华丽,富有文采,称为骈赋。唐宋时,它已经呈现散文化倾向,句式参差,长短不齐,多以散代骈,
押韵也比较自由,人称“文赋”。从内容上看,赋要通过“体物”达到“写志”的目的,结尾的部分则往
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赋者,铺也。铺采摘文,体物写志也。”意思是要运用铺陈夸饰的手法来直陈其事,通过描墓事物
来达到抒写情志的目的。
2、论
“论”是古代论说文体中的一种,以议论为主,析理透辟。“论”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政论,用于
发表对当时政治的见解和主张;一种是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的统治者提供治国之
鉴。本文即史论。
《阿房宫赋》《六国论》
写作文体辞赋史论
两篇文章都写写作思路秦之奢-其秦之亡-王之因弊在赂秦一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到了六国灭亡六国灭亡原因骄奢淫逸,不爱其民弊在赂秦
相的原因不
同两篇文章都体同写文时政背景唐敬宗大兴宫室,广声色契丹、西夏相挟,北宋以物息事求
点现了作者以天点保全,
下为己任的思写作意图以史为鉴,呼吁骄淫奢侈以六国灭亡之事,论“无为积威之
想灭国,爱民方可治国所劫”的优势
表达方式描写、记叙、议论议论
运用手法铺陈、排比、比喻、夸张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假设论证
2025年备考策略
1、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广度,树立主体意识,参与思考探究。
2、积累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并能以多种形式进行论文的展示
3、倾听古代士人“以天下为己任”理性之声,学习并传承其思想与精神。
寓2
〃国皿舄围场雒型通,
任务驱动•攻重点
1、任务驱动一:赏析表达技巧
【知识点拨】认真读古文,整体感知文章,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内容、主旨、情感倾向,读懂每一个
句子。平时学习中注意积累文言文中的修辞运用,注意总结文章的写作技巧。
①《阿房宫赋》第二段中“明星荧荧……焚椒兰也”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
②《阿房宫赋》这篇文章由前两段的描写转到后面两段的议论,作者是如何做的?
2、任务驱动二:分析论点和论证
【知识点拨】唐德宜《古文翼》卷七:“以赂秦作主,而又补出不赂者以赂者丧,是非利害,了然如
指诸掌。至其气雄笔健,段落紧密,尤自出人头地。
①《六国论》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都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提出的?用这样的方式提出,有什么好处?
②《六国论》中第二段论证了第一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作者是如何展开论证的?
任务驱动•破难点
1、请从观点表达的方法、选材的角度分析《阿房宫赋》和《六国论》的异同点。
2、我们在研读两篇作品过程中发现很多精妙之处,我们同时也要有质疑精神。
“观诸侯之割地赂秦即不割亦未必不亡。”一一林纾
你完全赞同两位作者的观点吗?你对他们的观点有补充吗?
3.作为文学家的苏洵和杜牧未尝不知他们的观点不够全面,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这样写呢?
“借六国赂秦而灭,以暗剌宋事,其言痛切悲愤,可谓深谋先见之智。”一一清•朱川许
“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一一杜牧《上知己文章启》
4.六国为强秦所“灭”,秦国“一”统天下。“灭”和“一”这两个字分别在文章里多次出现。请大
家找到《六国论》中的“灭”和《阿房宫赋》中的“一”。
思考:你从不同的“灭”“一”字中读出了什么?请在书上做一下旁批。
我从读出了
5.“六王毕,四海一”,“一统天下”是否在赞美秦朝呢?
小结:
六国破灭,秦朝一统天下,然而仅二世而亡。六国“不同的‘抵抗’”最终却是“相同的灭亡”,“细
小的‘一’字",反映出秦朝前后期“巨大的反差”。这些看似普通的用词,其实是老泉和牧之对历史理
性反思后独具的匠心,理性的呼唤。
文章疏解
耗资巨大七:蜀山兀
/叔横广阔三百余里
外观?-------
楼阁纵横e几千万落
铺陈直言
歌舞不绝.9气候不齐
宫女如云
珍宝如山
案灭亡的原因-秦人骄奢淫逸,使天下之人敢怒而不敢言
抒情议论e
秦灭亡的教训e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
结
反面
分论
点
论证
构
图
各
宜至
赂
土地得失无
然
于
爱
颠
秦
使
其
覆
弊情形结果
力
理
为
地
固
亏
在
(赂秦危害积
中
心
威
赂
论
I并列之
秦
不
所
赂
劫
齐亡事实败智勿附于秦
者
而
力
以
亡
孤
燕亡教训危刺客不行
赂
战
者赵亡悲剧良将犹在
丧
主旨归纳
1、《阿房宫赋》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与毁灭,及对宫中豪华奢侈生活的铺叙,揭示了秦朝统治者的
穷奢极欲,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王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
2、《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
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技法总结
一、阿房宫赋
1、想象、比喻与夸张手法的运用
阿房宫毁于战火,其形制如何,早已无人能够说清。这给写“阿房宫”造成了困难,但却给作者留下
了驰骋想象的空间。可以说,杜牧在这篇赋中艺术地再造了阿房宫。无论是对楼阁廊檐的工笔细刻,还是
对长桥复道的泼墨挥洒,都是出自想象。这些奇特的想象不但不给人以造作之感,反而能带动人沿着他开
辟的路径走下去,在头脑中活现当年这座宫殿的盛况。这种效果的取得,和本文运用生动的比喻、大胆的
夸张有直接关系。如“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一段出于想象,既是比喻,也是夸张,具有很强的
艺术感染力。
2、骈句散行、错落有致的语言风格
此赋发挥了骈文的某些长处,如铺排、对偶、押韵等,但也大量使用单句散行,增强表现力。如在用
了“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绶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六个四字句后,接以“盘盘焉,
困困焉,峰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一个散行的长句。这样,句子整散结合,长短不拘,节奏鲜明,
更富有表现力。
二、六国论
1、多种论证方法的运用
本文为论说文,其结构完美地体现了论证的一般方法和规则,堪称古代论说文的典范。
第二段运用对比论证,比较秦和“赂”之国不同的做法与结局,分别从三个方面展开对比:
①数量上:小邑---大城;得百倍-----失百倍;大欲----大患。
②态度、效果上:得难——献易;得一夕安寝——秦兵又至。
③事理上:有限——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第三段运用例证法、假设论证法和正反论证法。
分析三个不赂秦的国家灭亡的不同原因,概括举例论证“不赂者以赂者丧”的论点,并在最后用“向
使”从反面将论证推进一层,假设三国采取正确的措施,胜负存亡恐怕都是未知数,使论证更加深入全面,
中心论点更加鲜明有力,同时又为下文进一步假设做铺垫,从反面将论证推进一层。
匐3
专点突破•考法探究
考点突破
i.通假字
例句指出通假本字及意义
①奉霜露,斩荆棘①同“曝”,暴露
②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②同“倘”,如果
2.古今异义词
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
古义①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致工巧:
①钩心斗角各抱地势,钞》斗角
今义: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②气候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古义:②天气冷暖_________________
候不齐今义:一定地区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
概括性的气象情况
古义:金玉珍宝等物
③精英齐楚之精夔今义:(事物)最重要、最好的部分;出类拔
萃的人
古义:④可惜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可怜楚人一炬,可馋焦土今义:怜悯;(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
提
古义:它的实际数目_
⑤其实与战胜而得者,基亲百倍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
含转折意)
古义:一泛指祖辈、父辈一
⑥祖父思厥先祖X
今义:父亲的父亲
古义:智谋和力量
今义: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
⑦智力可谓智力孤危
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
想象、思考、判断等
古义:旧事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
⑧故事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敢事
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文
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
3.多义实词
词语例句意义
①非乐不利,战不善①兵器
②起视四境,而秦年又至矣②士兵、军队
⑴兵
③斯用呆之效也③战争
④故上耳伐谋,其次伐交(《孙子・谋攻》)用兵策略
①小则获邑,大则将城)①取得
②此言得之②对、正确
③则吾恐秦人食之不行下咽也③能够
④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促织》)④收获
⑵得
⑤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谏太宗十思疏》)⑤实现
⑥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兰亭集序》)⑥得意,满足
⑦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之道》)⑦处事合宜
⑧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⑧必须、应该
①诸侯之所亡①丢失
②是故燕虽小国而后*②灭亡
⑶亡
③亡去不义,不可不语(《鸿门宴》)③逃亡
④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苏武传》)④同“无”,没有
①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①两次
(4)再②愿无复用言(《苏武传》)②与现代汉语“再”相同
③一鼓作气,用而衰(《曹刿论战》)③第二次
①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迂灭①改变
(5)迁
②稍迂至移中厩监(《苏武传》)②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
③氓隶之人,而年徙之徒也(《过秦论》)③放逐、征发
④盘庚之迂,胥怨者民也(《答司马谏议书》)④迁移
3.多义实词
①皇帝到某处,叫“幸”,
①堤立远视,而望手焉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
幸”
②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鸿门宴》)②宠幸
⑹幸
③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鸿门宴》)③幸亏、幸而
④季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孔雀东南飞》)④希望
⑤吾幸而得汝(《与妻书》)⑤有幸、幸运
⑥其不遇祸,幸矣(《论衡》)侥幸
4.词类活用
例句活用类型及释义
①六王毕,四海;
②未云何花/不霁何虹
③辞楼下殿,攀来于秦
④楚人一炬,可怜本士
⑤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⑦不能独完
⑧李牧连邛之
⑨义不赂秦
⑩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答案①数词作动词,统一②名词作动词,龙,出现龙;虹,出现虹③名词作状语,乘辇车④名词
作动词,化成焦土⑤动词作名词,“收藏”“经营”都指金玉珍宝等物⑥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⑦形容词作动词,保全⑧使动用法,使……退却⑨名词作动词,坚持正义⑩名词作动词,礼遇
5.特殊句式
例句句式特点(指出标志词)
①戍卒叫,函谷举
②秦人不暇自哀
③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④苟以天下之大
⑤洎牧以谗诛
⑥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答案①被动句,举:被攻占②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③判断句,标志词:非④定
语后置句,标志词:之⑤被动句,诛:被诛杀⑥被动句,标志词:为...所
6.文化常识
⑴赋是我而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摘文,
”,侧重写景,借景抒情。
(2)论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分为两种:一是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的见解和主张;二是
史论,通过评价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提供治国借鉴。《六国论》就属于o
(3)妃嫔媵婿:文中指。妃,专指皇帝的妾,太子、王侯的妻;嫔,宫廷女官,帝王侍妾;
媵,陪嫁的人;婿,宫廷女官名,实即帝王侍妾。
(4)鼎:青铜器最重要的器种之一,最初是一种炊具,后来上升为礼器,成为的象征。
(5)锚铢:古代较小的单位。一锚等于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o
(6)九土:九州。传说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分别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
豫州、梁州、雍州。后用作的代称。
(7)先:对的敬称。如先人、先祖、先烈。
(8)郡:古代名。春秋以前,县大于郡;战国以后,郡大于县。如“邯郸为郡”中的“郡”是
战国后的郡。
答案(1)体物写志(2)时政当时统治者史论(3)六国王侯的宫妃(4)国家政权(5)重量六二十
四分之一(6)中国(7)去世的尊长(8)行政区域
---------------MFMH.
考法俅究」
析原因,探治国得失
1.两位作者的观点各自在文章的第几段?
2.齐背《阿房宫赋》的最后一段和《六国论》的第一段,提炼作者观点。
两位作者是怎样得出这样的观点?
3.合作探究:杜牧和苏洵这么归因的依据在哪里?请大家在课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并填入表格。
《阿房宫赋》《六国论》
灭国原因不爱其人以地赂秦
1.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1.赔秦而力亏。
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2.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
斜雾横,焚椒兰也。完。
2.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3.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
3.奈何取之尽锚铢,用之如泥沙?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
4.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亦百倍。
依据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4.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
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弥繁,侵之愈急。.
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5.“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
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火不灭。。
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6.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
孤危。。
《阿房宫赋》
依据: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解析:这句话运用了夸张、排比、比喻等修辞,表达了作者对秦王朝奢靡生活的惊骇之感。
依据: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解析:“剽掠”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六国统治者手段的残暴。
依据:奈何取之尽锚铢,用之如泥沙?
解析: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秦王朝的质问和控诉以及无奈的复杂情感。
《六国论》
依据: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解析:以“诸侯之地有限”与“暴秦之欲无厌”对比,以“奉之弥繁”与“侵之弥急”作对比,说明
了以地赂秦对国家安危的影响。
依据:以地事秦,犹抱薪数火、薪不尽,火不灭。
解析:通过引用古人的比喻,说明企图用割让土地的办法阻止泰国的入侵,必然会导致国家的灭亡,
说理形象生动,易为人所接受。再比如“如弃草芥”这比喻,既表现了韩、魏、楚三国割地的轻率态度,
也显示了作者鲜明的批判态度。
……(老师引导学生自主从课文中找到相关依据)
析论证,鉴赏语言艺术
1.《阿房宫赋》和《六国论》都成为了千古名篇,这离不开其高超的论证技巧。请分析两篇文章论证
方法上的异同。
2.《阿房宫赋》是一篇赋,铺排描写,夸张扬厉,具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六国论》是一篇史论,
观点鲜明,逻辑严密,有着雄辩的力量和充沛的气势。
寻启发,感受良士情怀
1.秦和六国灭亡的原因给后世的统治者治理国家以怎样的启示?
2.不管是杜牧写《阿房宫赋》还是苏洵写《六国论》,都是为了警示当朝统治者吸取教训。这体现出
作者怎样的情怀?
3.小结:
《阿房宫赋》、《六国论》均为借古鉴今、针硬时弊的名篇。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
情怀。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也应当肩负自身的责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4.作业:
请以“时代青年要勇于理性发声”为论点写一段文字,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展开论证分析,写一
篇不少于400字的片段。
素材聚焦•挖教材
以秦警唐的《阿房宫赋》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一味贪图享乐,他开始在渭河南岸修建阿房宫,动用民工七十多万人,耗资巨
大。在杜牧的笔下,阿房宫规模宏大,“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宫内歌舞繁盛,“歌台暖响,春光
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后宫美女如云,“明星荧荧,开妆镜也……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秦始
皇肆意享乐,“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通迤”。秦始皇的奢靡纵欲,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以致众叛
亲离。秦始皇无道,最终导致农民起义,自取灭亡。杜牧在唐敬宗与秦始皇之间发现了惊人的相似之处,
写作了《阿房宫赋》,借古讽今,以秦警唐。
[运用角度]以史为鉴、奢与俭、镜子。
人文主题•背名言
①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战国策》
②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见兴替;以人为鉴,可知得失。
——《新唐书》
③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唐)李商隐
3
执著颈型・一—笛―
(一)名句默写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的句子是“
⑵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论述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如果六国当年能善待百姓,那么
“";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那么“",又怎么会灭亡呢?
(3)《阿房宫赋》中“,?”两句,杜牧用疑问语气指出了秦朝在财富
搜刮与挥霍上的反差行为。
(4)苏洵在《六国论》中,用抱柴救火的比喻强调“事秦”的严重后果的句子是“,
⑸苏洵在《六国论》中对北宋王朝的批评是很尖锐的,他说“,
",还比不上六国国君的智慧。
(二)语句翻译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译文:
(三)基础双练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贞观八年冬十一月甲申,吐蕃赞普弃宗弄赞遣像人贡,仍请婚。吐蕃近世浸强,蚕食他国,胜兵数十
万,然未尝通中目。弃宗弄赞有勇略,四邻畏之。十二年初,上遣使者冯德遐抚慰吐蕃,吐蕃闻突厥、吐
谷浑皆尚公主,遣使随德遐入朝,多费金宝,奉表求婚,上未之呼。逢t还宣王赞安弃隹弃赞旦匣初至唐
唐待我甚厚许尚公主会吐谷浑王入朝相离间唐礼遂衰亦不许婚弄智遂发兵击吐谷浑.吐谷浑不能支。丁丑,
命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持节送文成公主于吐蕃。赞普大喜,见道宗,尽子婿多,慕中国衣服仪卫之美,
为公主别筑城郭宫室而处之,自服纨绮以见公主。(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吐蕃请和》,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使者还言于赞普/弃宗弄赞曰/臣初至唐/唐待我甚厚/许尚公主/会吐谷浑王入朝/相离间/唐礼遂衰/亦不许
婚/
B.使者还/言于赞普弃宗弄赞曰/臣初至唐/唐待我甚厚/许尚公主/会吐谷浑王入朝/相离间/唐礼遂衰/亦不许婚
/
C.使者还/言于赞普弃宗弄赞曰/臣初至唐/唐待我甚厚/许尚公主/会吐谷浑王/入朝相离间/唐礼遂衰/亦不许婚
/
D.使者还言于赞普/弃宗弄赞曰/臣初至唐/唐待我甚厚/许尚公主/会吐谷浑王/入朝相离间/唐礼遂衰/亦不许
婚/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遣使入贡”与“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原列传》)两句中的“使”字含义相同。
B.“中国”指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与后来泛指中华的“中国”含义不同。
C.“上未之许”与“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许”字含义不同。
D.“尽子婿礼”与“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六国论》)两句中的“礼”字含义相同。
⑷5
百题咸忸•金题洞ml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二十三年十月,越王复伐吴。吴王率群臣遁去,达于秦馀杭山。
越兵至,三围吴。吴王书其矢而射种®之军,辞曰:“吾闻狡兔以死,良犬就烹。今吴申矣,大夫何虑
乎?”
大夫种急而攻。大夫种书矢射之曰:“越君勾践下臣种敢言之:昔天以越赐吴,吴不肯受,是天所反。
且吴有大过六,以至于亡。伍子胥思谏而身死,大过一也;公孙圣直说而无功,大过二也;太宰懿愚而佞,
町而用之,大过三也;夫齐晋无返逆行,而吴伐二国,大过四也;吴与越上合星宿,下共一理,而吴侵伐,
大过五也;昔越亲戕吴之前王,罪莫大焉,而幸伐之,不从天命,而弃其仇,后为大患,大过六也。”
大夫种谓越君日:“中冬气定,天将杀戮,不行天杀,反受其殃。"越王日:“诺。今图吴王,将为
何如?”大夫种目:“君嗔目木白以执之。”越王乃如大夫种辞吴王.言有顷.吴王不自杀。越王复使谓
日:“世无万岁之君,死生:也。今子尚有遗荣,何必使吾师众加刃于王?”吴王仍未肯自杀。勾践谓种
日:“子何不诛之?”种曰:“臣,人臣之位,不敢加诛于人主。愿主急而命之,天诛当行,不可久留。”
越王复嗔目怒目:“死者,人之所恶,恶者,无罪于天,不负于人。今君抱六过之罪,不知愧辱而欲求生,
岂不鄙哉?”吴王乃太息,口:“诺。”
吴王临欲伏剑,顾谓左右日:“吾生既惭,死亦愧矣。使死者有知吾羞前君地下不忍睹忠臣伍子胥及
公孙圣使其无知,吾负于生。死必连繁组②以罩吾目.恐其不蔽,愿复重罗绣三幅,多为掩明,生不昭我,
死勿见我形,吾何可哉?”
越王乃葬吴王以礼于秦馀杭山卑犹。
(节选自《吴越春秋•夫差内传第五》)
[注]①种:文种,越王勾践的谋臣,春秋末期著名的谋略家。②繁(bi)组:丝带。
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除I处外,还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使死者国有知国吾©羞前君地下回不忍睹周忠臣同伍子胥同及公孙圣同使其无知
H吾负于生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病,意为失败,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违己交病”中的“病”意思不同。
B.听,意为听信,与《陈情表》中“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中的“听”意思不同。
C.“大言”,意为夸大的言辞,与现在所说的“大言不惭”中的“大言”意思相同。
D.以为,意为用作,与《石钟山记》中的“自以为得之矣”中的“以为”意思不同。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军被越兵重重包围,吴王射书信到文种军中,将文种比作狡兔,将自己比作良犬,表明我们彼此
都面临相同的厄运,试图以此劝说文种投降。
B.大夫文种认为,昔日上天把越国赐给吴国,吴国没有接受,是违反天意,如今气数已定,上天将实
行杀戮,越王若违反天意,反而会遭受灾祸。
C.大夫文种在信中指出吴国的六大过错,其中越国和吴国在天上对应相同的星宿,在地上同属一个分
野,可是吴国却侵略越国,这是第五大罪过。
D.吴王临近自杀时叮嘱身边的人,希望在他死后不仅要用编制的丝带罩住他的眼睛,还要用三幅罗绣
遮住他的视线,并且不要暴露自己的形体。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王乃如大夫种辞吴王,言有顷,吴王不自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班主任工作总结模板3篇
- 保护水资源课件
- 肺占位病变护理查房
- 文体工作计划模板汇编九篇
- 管理考核机制
- 中国银行实习报告集锦8篇
- 初中数学教师个人教学工作总结
- 工厂实习报告15篇
- 语文教师减负的工作总结
- 员工自我年终工作总结
- 衣服破了我会补(导学案)-三年级上册劳动人教版
- (完整版)康复科管理制度
-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答案
- 连云港市农商控股集团限公司2023年专业技术人员招聘上岸笔试历年难、易错点考题附带参考答案与详解
- 对越自卫反击战专题培训课件
- 人音版一年级上册《我有一只小羊羔》课件1
- 常用急救药品
- 内科主治医师讲义
- 小学生简笔画社团活动记录
- 2023年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考试备考题库(含答案)
- 现浇简支梁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