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B)(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唐山市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B)(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唐山市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B)(含解析)_第3页
河北省唐山市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B)(含解析)_第4页
河北省唐山市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B)(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山市2018~2019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人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其全盛时期容纳了当时几乎各个学派贤士近千人,如孟子、申不害、淳于髡、荀子等。稷下学宫A.繁荣了春秋时期的文化教育B.为百家争鸣提供了重要平台C.成为当时战乱动荡的一个缩影D.成为荀子法家思想的发源地【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因为校址在齐国国都临淄的稷门附近而得名。中国学术思想史上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就是以稷下学宫为中心的展开的。稷下学宫最兴盛的时候,汇集了天下贤士多达千人,荀子更是三次出任校长(祭酒)。“全盛时期容纳了当时几乎各个学派贤士近千人,如孟子、申不害、淳于髡、荀子等”可知稷下学宫为百家争鸣提供了重要平台,故B选项正确;材料“全盛时期容纳了当时几乎各个学派贤士近千人,如孟子、申不害、淳于髡、荀子等”说明为百家争鸣的产生培养了大把人才,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教育,但这不是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故A选项错误;稷下学宫为百家争鸣的产生培养了众多人才,推动了当时文化教育的发展,不是成为当时战乱动荡的一个缩影,故C选项错误;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不是法家代表人物,故D选项错误。2.唐玄宗即位后,重用姚崇、宋璟,朝政由三省合议逐渐向宰相专权化方向发展。这种改变A.形成了君相和谐的决策体制B.完善了三省六部的运作流程C.标志着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D.隐藏着国家治理的严重危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重用姚崇、宋璟,朝政由三省合议逐渐向宰相专权化方向发展”可知,唐玄宗重用姚崇、宋璟的结果逐渐改变以往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的三省合议的状态而向宰相专权的方向发展,表明宰相权力逐渐加强,打破了以往三省之间的制约,反映了国家治理隐藏着严重的危机,故D选项正确;材料“朝政由三省合议逐渐向宰相专权化方向发展”反映了国家治理隐藏的危机而不是君相和谐的状态,故A选项解读材料有误;“朝政由三省合议逐渐向宰相专权化方向发展”宰相专权的方向发展说明与三省六部的运作流程背道而驰,而不是完善三省六部的运作流程,故B选项错误;宰相专权的方向发展不是政治体制的创新,故C选项错误。3.苏东坡在《东坡志林》中记载:“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这反映出A.小说《三国演义》影响百姓历史认知B.理学有助于正确历史认知的形成C.儒家伦理观念影响人物民间形象形成D.封建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日益强化【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内容大致意思是指里巷中小孩子调皮顽劣,难于管教,家长视为苦事,于是只好给他钱,叫他与大伙儿坐在一起(一般是在茶馆里),去听人说评书、讲古话。而当时的说书内容,常常涉及三国故事。当小儿们闻听刘备(161—232,字玄德)战败,便皱眉且悲伤涕泣;听到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战败,即欢唱快活。在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中曹操是奸臣、枭雄的代表,因此才出现材料中听到曹操打败而欢唱快活的现象,这说明儒家伦理观念影响人物民间形象形成,故C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在百姓认知中《三国演义》人物的形象,说明传统伦理观念影响人物民间形象形成,无法得出小说《三国演义》影响百姓历史认知的结论,故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民间百姓受传统伦理观念的影响而对《三国演义》中人物形象的理解,无法得出理学有助于正确历史认知的形成,故B选项错误;材料中民间对《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的理解是受到传统伦理观念的影响,与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没有直接关系,无法得出封建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日益强化,故D选项错误。4.下图是“清高产作物分布图”,由此可以推断出A.新航路开辟促进了全球联系B.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开始瓦解C.海上丝绸之路以特种交流为主D.工业革命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体现了明清时期高产作物的分布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玉米产于美洲,在明清时期传入中国,甘薯产于南美洲,在明清时期传入中国,这与新航路开辟有直接的关系,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全球联系,促进农作物在各国和地区之间的传播,故A选项正确;中国传统经济结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导,传统经济结构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故B选项与材料无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高产作物的分布图体现了高产农作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信息,但无法得出海上丝绸之路以物种交流为主,故C选项错误;工业革命是18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是在19世纪中期,故D选项错误。5.下表是近代中国茶叶所占世界茶叶市场比重表时间1860年1880年1905年占比90%70%29%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A.是世界市场不断发展的结果B.列强的侵略实中国茶叶生产萎缩C.经济危机使市场对茶叶需求减少D.列强对中国商品输出扩大【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主要体现了18601905年期间中国茶叶所占世界茶叶市场比重表,图表可知1860年所在比例是90%,所占的比重比较大,这时期主要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外国列强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对亚非拉地区的国家主要以商品输出为主;而在1905年时期只占29%,所占比例极大下降,这时期已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西方列强主要发展重工业,对亚非拉地区的国家侵略方式是以资本输出为主,因此这种变化是世界市场不断发展的结果,故A选项正确;材料图表中数据的变化体现了西方列强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有直接的关系,也是世界市场不断发展的结果,而列强的侵略不是中国茶叶生产萎缩的主要原因,故B选项错误;这时期没有产生特别大的经济危机,材料无法得出经济危机使市场对茶叶需求减少的结论,故C选项错误;1905年时期西方列强对对中国的侵略方式是以资本输出为主,故D选项错误。6.1894年7月9日《申报》:“今日之中国已非往日可比,各省设立局厂,岁费巨款制造兵船,日新月异,枪炮皆新式,摧坚命中足备御侮之用,正可及锋而试,勋臣宿将身经百战叱咤生风,指挥若定,大可与日本从事于疆场,伸历年之积忿,快薄海之人心,且使战国者知中国大有人在,不敢存轻量之心,挽回大局在此一举。”这一观点A.是对洋务运动客观公正的评价B.折射出盲目自大的传统华夷思想C.准确地预测了中日战争的走向D.是对中国近代工业成就的认可【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今日之中国已非往日可比,各省设立局厂,岁费巨款制造兵船,日新月异,枪炮皆新式,摧坚命中足备御侮之用,正可及锋而试”“摧坚命中足备御侮之用,正可及锋而试,勋臣宿将身经百战叱咤生风,指挥若定,大可与日本从事于疆场”等信息可知,这时期对中日战争前形式进行了中国实力优于日本,定会取得战争胜利的预测,这种预测源于中国近代进行了将近30年的洋务运动获得成果的认可,即是对中国近代工业成就的认可,故D选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是清政府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说明材料中的评价没有对洋务运动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故A选项错误;材料中的评价和预测是源于洋务运动的成果,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经济实力,不是源于盲目自大的传统华夷思想,故B选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清政府战败,说明材料内容没有准确地预测了中日战争的走向,故C选项错误。7.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一般人心目中,提倡无君无父的民主,简直是大逆不道,能否实施民主也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但是辛亥革命爆发后,民主取代君主成为社会的共识。这一变化反映出A.民主政治在中国得到基本确立B.共和政体成为世界政治的主流C.低效君主制无法应对社会转型D.专制制度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一般人心目中,提倡无君无父的民主,简直是大逆不道,能否实施民主也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可知这时期人们还是维护清政府的专制统治,“但是辛亥革命爆发后,民主取代君主成为社会的共识”说明这时期人们意识到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随着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意识到民主共和的先进,故C选项正确;“但是辛亥革命爆发后,民主取代君主成为社会的共识”表明这时期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无法得出民主政治在中国得到基本确立的结论,故A选项错误;民主共和政体是当时世界的主流,但这不是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故B选项错误;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之后袁世凯曾一度复辟专制制度,说明这时期专制制度没有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故D选项错误。8.1961年1月初,周恩来在访问缅甸期间,对随同访缅的外贸部副部长雷任民说,你先不要回北京,直接去香港,确实搞清三个问题:一是能不能买到粮;二是运输问题能不能解决;三是中国银行能不能解决外汇问题。由此可见A.新中国暂时承认了英国对香港的主权B.香港是中国对外经济交流的重要通道C.中国政府明确收回香港主权的意图D.中国推动粮食出口支援工业化建设【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周恩来在访问缅甸期间,对随同访缅的外贸部副部长雷任民说”“你先不要回北京,直接去香港”,说明20世纪60年代在美苏两极格局对抗的冷战背景下,美国和蒋介石集团对中国大陆实行海上封锁的背景下,香港是中国对外经济交流的重要通道,故B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为了从国外购买粮食时“直接去香港”而不是回北京,说明香港是当时中外交流的重要通道,没有体现新中国暂时承认了英国对香港的主权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只能体现当时香港是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通道,没有涉及中国政府明确收回香港主权的意图,无法得出该结论,故C选项错误;根据材料“直接去香港,确实搞清三个问题:一是能不能买到粮”说明这时期中国向国外购买粮食而不是粮食出口,故D选项错误。9.自然法之父西塞罗说:“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乃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西塞罗意在说明A.法律是至高无上的B.执政官是最高的统治者C.法律就是最高执政官D.法律应该由执政官制定【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提取信息能力再认再现能力。在古代罗马,执政官拥有最高统治权,那么“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表明连地位最高的执政官都必须依据法律办事。“法律乃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就等于说法律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体现了法律至上的原则,故A选项正确;材料“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乃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可知地位再高的执政官都必须依据法律办事,体现了法律的至高无上地位,不是指执政官是最高的统治者,故B选项错误;“法律乃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体现了法律以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的原则像执政官一样解决一切纠纷和矛盾,体现了法律的至高无上地位,无法得出法律就是最高执政官的结论,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法律的至高无上地位,没有体现法律应该由执政官制定的内容,故D选项错误。10.17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任职法案》,规定:凡议员得到国王任命或从国王那里领取薪傣后,就自动失去了议员资格。这一规定A.使英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B.基本上确立了责任内阁制C.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D.体现了权力分立制衡原则【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根据材料《任职法案》要求在政府任职的官员不得担任议员,以确保议会组织上的独立,使议会不受国王控制,从而可以限制王权。制定此法案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国王在议会中安插培植亲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议会作为制衡王权的政治存在,体现了权力分立制衡的原则,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是长期的过程,在1707年时期英国国王有一定的权力,不是“统而不治”的地位,故A选项错误;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是1721年财政大臣沃波尔组织内阁,故B选项错误;英国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是在1689年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故C选项错误。11.1945年,美苏两国以“北纬38°”线为界,分别接受日军投降。这就是“三八线”的来历。这一分界线的产生A.固化了朝鲜半岛的政治分裂局面B.为东亚和平发展埋下了隐患C.使美苏在半岛形成长期军事对峙D.是美苏“冷战”必然产物【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三八线的划定,对于美苏双方来说,从一开始便有其深远的政治考虑,虽然表面上问题是从军事角度提出来的;三八线的划分,埋下了朝鲜民族长期分裂的种子,而且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两国之间已出现分庭抗礼的趋势,这颗苦种是必定要发芽的;三八线的划定为美苏两国在远东和朝鲜半岛的冷战格局奠定了基础,三八线成为美苏两国势力在朝鲜半岛对垒的既定疆界,故B选项正确;根据材料内容可知,美苏两国以“三八线”为界分别接受日本投降,说明为后面的冷战格局下朝鲜半岛的分裂等为东亚和平埋下了隐患,而不是固化了朝鲜半岛的政治分裂局面,故A选项错误;1945年的时候,美苏之间的冷战还没有开始,而且材料内容也不能成为美苏在半岛形成长期军事对峙的原因,故C选项错误;1945年美苏冷战还没开始,不是美苏“冷战”的产物,故D选项错误。12.供给学派主张以供给创造需求,认为发展经济的重点在于扩大供给而不是需求,只要供给充足,需求就会跟上。里根政府上台后就实行了供给学派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A.使美国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B.直接推动了“新经济份时代的到来”C.促进了关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D.基本杜绝了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供给学派强调以供给创造需求,认为发展经济的重点在于扩大供给而不是需求,只要供给充足,需求就会跟上,整个经济便会随之出现稳定增长。该学派主张减税和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认为减税能刺激人们投资和生产的积极性,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能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这一政策促进了美国高新技术的崛起,故C选项正确;使美国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是20世纪50年代时期,故A选项错误;推动“新经济份时代的到来”是在20世纪90年代,供给学派是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故B选项错误;资本主义国家无法杜绝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故D选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题一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3题一第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一)必考题:共135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井田制、授田制均田制到两税法,这就是古代中国的四种税制。皇帝根据亲疏远近来决定其分配土地的多少以及税收负担的多少,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的大地主和贵族要么拥有免免税权,要么与官府匀结,逃避税收。最大的地主——皇帝却完全不用缴纳税收。皇室拥有自己的土地,但是皇家的私库与国库之间却并非完全封闭,皇帝经常会伸手进入国库花费财政税收。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列举了从唐朝租庸调到明朝一条鞭法的并税式改革的“积累莫返之害”,提出了并税式改革导致税上加税、愈演愈烈的著名命题,即历史上各种名目的税赋经并税式改革得以整编简化,但舫这些名目繁多的税种又重新出现,以致赋税持续攀升。从唐中后期“两税法”到雍正年间的“摊丁入亩”,其实质是一脉相承的,其最大的进步意义在于把人民从土地束搏中解放出来,去从事商业。——据《从宪制看中国古代税制改革及其启示》材料二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财税体系趋于崩溃。清政府对民族工商业征收的各种报效、租课、津贴和杂捐不仅繁难苛重,而且缺乏透明和公平,厘金、盐税和关税被时人称为三大“暗税”。19世纪80年代,李鸿章就曾倡议仿行印花税。1909年,日本小林丑三郎所著《比较财政学》中文版面世,与此同时,《申报》、《东方杂杂》等媒体也刊登了系列介绍税收知识的文章。辛亥革命前夕清政府推行的财政举措,是继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之后又一重大体制改革,旨在根据中央与地方的事权配备相应的财权,以达到现代国家责、权、利相统一的治理目标,因而实行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清政府推行分税制的改革目标并未实现,却有利于规范和统一税收制度。清末税制改革遭遇重重阻力,许多新的税制在筹议、设计、立法甚至推行中纷纷流产,由于统治者尝试改革的出发点与民众期望相去甚远,彼此孤疑,导致方案冲突和搁浅。——据《辛亥革命前后税制改革及其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税制的基本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税制改革的背景。【答案】(1)特征:以土地为核心,农民是税收主要承担者;呈现出家国不分的皇权专制特征;循环往复、不断累加;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渐趋松驰。(2)背景:列强的侵略及战乱造成财政危机,激化社会矛盾;民族工商业不断发展;近代西方民主思想与税收理论的广泛传播;民主革命的不断发展,统治危机加深;清末新政、预备立宪运动的推动。启示:税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标本兼治;要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加强税法宣传和纳税教育,营造和谐的税收环境;积极发挥税收调节作用。【解析】【详解】第(1)小问,根据材料“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的大地主和贵族要么拥有免免税权,要么与官府匀结,逃避税收。最大的地主——皇帝却完全不用缴纳税收”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税制以土地为核心,农民是税收主要承担者;“皇室拥有自己的土地,但是皇家的私库与国库之间却并非完全封闭,皇帝经常会伸手进入国库花费财政税收”可知呈现出家国不分的皇权专制特征;“其最大的进步意义在于把人民从土地束搏中解放出来,去从事商业”可知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渐趋松驰等角度分析回答。第(2)小问的第一问,根据材料“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财税体系趋于崩溃。清政府对民族工商业征收的各种报效、租课、津贴和杂捐不仅繁难苛重,而且缺乏透明和公平”可知这时期列强的侵略及战乱造成财政危机,激化社会矛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民族工商业不断发展,推动了税制的改革;“以达到现代国家责、权、利相统一的治理目标,因而实行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可知近代西方民主思想与税收理论的广泛传播;“辛亥革命前夕清政府推行的财政举措,是继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之后又一重大体制改革”可知清末新政、预备立宪运动的推动等角度结合材料回答。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税收制度要适应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税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标本兼治,税制改革要加强税法宣传和纳税教育,营造和谐的税收环境,同时要积极发挥税收调节作用等角度分析回答。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解释。——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围绕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阐述: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阶级关系的深刻改变,从而在社会政治、思想文化、外交关系等各个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诸如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美各国确立和扩展;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发生;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诞生;批判现实主义文艺盛行;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等等,都可以从工业革命找到其经济的根源。小结:唯物史观是我们解读历史、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解析】【详解】该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材料,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利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材料“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知材料体现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观,考生围绕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论题,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加以阐述,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曹操接受枣祗的建议,实行屯田以解决粮食问题。枣祗首先将荒芜的无主农田收归国家所有,将招募到的大批流民按车队编制编成组,由国家提供土地、种子、耕牛和农具,由他们开垦耕种,获得的收成由国家和屯田农民按比例分成。屯田实施的第一年,就得谷百万斛,曹操于是下令郡国招幕流亡百性屯田。后来又接受枣祗的建议,下令军队屯田,屯田制得到广泛推行。民屯的收入由屯民与国家分成:使用官牛者,官六民四(后来曾达到官八民二)。使用私牛者,官民对分。屯田农民不得随便离开屯田。军屯以士兵屯田,60人为1营,一边戌守,一边屯田。三国时期,吴、蜀也都实行过屯田,只是规模和成就都不及曹魏。曹魏后期屯田制逐渐被破坏,咸熙元年(264年)政府宣布废除民屯。(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曹操实行屯田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曹魏时期的屯田制作简要评价。【答案】(1)东汉末年以来,社会动荡,阶级矛盾尖锐;流民增多,土地荒芜;战争频繁,军阀混战割据。(2)促进了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的发展,稳定了社会秩序;但是由于政府剥削不断加重,土地兼并加剧,加上长期战争的影响,屯田制不能长期维持下去。【解析】【详解】第(1)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曹操实行屯田时期正值东汉末年,这时期社会动荡,阶级矛盾尖锐,“将荒芜的无主农田收归国家所有,将招募到的大批流民按车队编制编成组”可知社会动荡不安,流民增多,土地荒芜;这时期战争频繁,军阀混战割据等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小问,根据材料“屯田实施的第一年,就得谷百万斛”可知曹操的屯田制度促进了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社会秩序;“曹魏后期屯田制逐渐被破坏,咸熙元年(264年)政府宣布废除民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政府剥削不断加重,土地兼并加剧,加上长期战争的影响,屯田制不能长期维持下去等角度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16.〔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40年5月10日纳粹德国开始进攻西欧。当时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的兵力与德国实力相当,但法国只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自认为坚固的马奇诺防线上,对德国宣而不战。然而,德军并没有攻打马奇诺防线,他们首先攻打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并绕过马奇诺防线从色当一带渡河进入法国。40万英法联军集中向敦刻尔克撤退。德国军队从西、南、东三个方向向敦刻尔克步步紧逼,但是5月24日德军却接到了希特勒亲自下达的停止前进的命令。英国政府和海军发动大批船员,动员人民起来营救军队。撤退从5月26日开始,至6月4日结束,历时10天。英国、法国、比利时和荷兰动用各种舰船861艘,其中包括渔船、客轮、游艇和救生艇等小型船只。这支前所未有的“敦刻尔克舰队”把34万大军从死亡陷阱中拯救出来,创造了二战史上的一个奇迹。1940年6月22日,德法在法国贡比涅森林中的一节火车厢里签署了法国向德国投降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初期法国亡国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敦刻尔克大撤退取得成功的原因及意义。【答案】(1)英法长期实行绥靖政策的恶果;法国战略战术的失当;德军实行出其不意的闪电战战术。(2)原因:英国政府的积极动员;各国积极配合;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希特勒的错误指挥。意义:保存了有生力量,鼓舞了反法西斯国家人民的信心,促进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解析】【详解】第(1)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初期英法长期实行绥靖政策助长德国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气焰,是二战初期法国亡国的原因之一;“法国只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自认为坚固的马奇诺防线上”“绕过马奇诺防线从色当一带渡河进入法国”可知法国战略战术的失当;二战初期法国迅速亡国的原因与当时德国采取的出其不意的闪电战战术不无关系。第(2)小问的第一问,根据材料“英国政府和海军发动大批船员,动员人民起来营救军队。”可知英国政府的积极动员;“英国、法国、比利时和荷兰动用各种舰船861艘,其中包括渔船、客轮、游艇和救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