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数学《勾股定理》测试题(含答案)_第1页
八年级初二数学《勾股定理》测试题(含答案)_第2页
八年级初二数学《勾股定理》测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八年级初二数学《勾股定理》测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八年级初二数学《勾股定理》测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初二数学勾股定理测试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已知.ABC中,AB=AC=4,BC=6,在BC边上取一点P(点P不与点

B、C重合),使得ZkABP成为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点P共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2.如图,.A4C中,有一点尸在AC上移动.若AX=AC=5,BC=6,则

4P+3尸+CP的最小值为()

A.8B.8.8C.9.8D.10

3.如图,小巷左右两侧是竖直的墙壁,一架梯子斜靠在左墙时,梯子底端到左墙角的距离

为0.7米,顶端距离地面2.4米.若梯子底端位置保持不动,将梯子斜靠在右墙时,顶端

距离地面1.5米,则小巷的宽度为()

0.7米

A.0.8米B.2米C.2.2米D.2.7米

4.如图,已知NMON=45,点在边。N上,Q4=3,点C是边31上一个动点,

若AABC周长的最小值是6,则A5的长是()

M

5.如果正整数a、b、c满足等式/+^=02,那么正整数。、b、c叫做勾股数.某同学将

自己探究勾股数的过程列成下表,观察表中每列数的规律,可知%+y的值为()

b

34

8610

15817

241026

A.47B.62C.79D.98

6.“赵爽弦图"巧妙地利用面积关系证明了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如图所示的

"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设直角三角

形较长直角边长为。,较短直角边长为b,若(a+6)2=21,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3,则小

正方形的面积为()

A.3B.4C.5D.6

7.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9,7,12B.2,3,4C.1,2,73D.5,11,12

8.如图,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3和4,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边为直径作半圆,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一..3、..、一

A.6B.-7TC.2nD.12

2

9.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5和13,要使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则这个三角

形的第三条边可以是()

A.6B.8C.10D.12

10.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将勾股形(古人称直角三角形为勾股形)分割成一个正方形和两

对全等的三角形,如图所示,已知/A=90°,BD=4,CF=6,设正方形ADOF的边长为

X,贝晨2+10x=()

二、填空题

11.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摆放成四边形ABCD,发现只要知道其中一边的长就可以求出

其它各边的长,若已知AD=3也,则AB的长为.

12.如图,在凡A5C中,NACB=90。,AC=4,BC=2,以A3为边向外作等腰

直角三角形加,则CD的长可以是.

13.如图,RT一ABC,NACB=90°,AC=6,BC=8,将边AC沿CE翻折,使点

A落在A3上的点。处;再将边沿b翻折,使点3落在CD的延长线上的点5'

处,两条折痕与斜边AB分别交于点石、F,则AB'尸C的面积为.

14.如图,等腰梯形A3CD中,ADUBC,AB=DC=l,平分NABC,

BD1CD,则AD+BC等于.

15.在AABC中,NB4c=90°,以BC为斜边作等腰直角ABCD,连接ZM,若

AB=2&,AC=4后,则DA的长为•

16.如图是“赵爽弦图",AABH、ABCG、ACOF和ADAE是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四边形

488和EFG”都是正方形.如果AB=13,EF=7,那么AH等于.

17.如图,在AABC中,AB=AC,NBAC=120。,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F,交AC于E,

交BA的延长线于G,若EG=3,则BF的长是.

18.已知。、b、C是AABC三边的长,且满足关系式(。2—片―〃>+卜―4=0,则

AABC的形状为

19.如图,在矩形ABCD中,AD>AB,将矩形ABCD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折痕为

MN2

MN,连接CN.若4CDN的面积与小CMN的面积比为1:3,则——的值为

BM-

20.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把4ACD沿AC折叠到,ADJ与BC交于点

E,若AD=4,DC=3,求BE的长.

三、解答题

21.如图,ZViBC和AEDC都是等边三角形,AD=S,BD=6,CD=2^:(1)AE

长;(2)/BDC的度数:(3)AC的长.

22.如图,一架长25米的梯子,斜靠在竖直的墙上,这时梯子底端离墙7米.

(1)此时梯子顶端离地面多少米?

(2)若梯子顶端下滑4米,那么梯子底端将向左滑动多少米?

23.如图,AABC是等边三角形,。,后为AC上两点,且AE=CD,延长至点产,

使CF=CD,连接.

图1图2图3

(1)如图1,当两点重合时,求证:BD=DF;

(2)延长与政交于点G.

①如图2,求证:ZBGE=60°;

②如图3,连接3E,CG,若NEBD=30。,BG=4,则ABCG的面积为

24.(1)如图1,在RtAABC中,NACB=90°,NA=60°,CD平分NACB.

求证:CA+AD^BC.

图1

小明为解决上面的问题作了如下思考:

作AA0C关于直线CD的对称图形AA'OC,:CD平分Z4CB,4点落在CB上,且

CA'=CA,A'O=A£>.因此,要证的问题转化为只要证出AO=A5即可.

请根据小明的思考,写出该问题完整的证明过程.

图2

(2)参照(1)中小明的思考方法,解答下列问题:

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AC平分NS4D,BC=CD=10,AC=17,AD=9,

求A3的长.

25.如图,在AABC中,ZC=90",把AABC沿直线DE折叠,使AADE与ABDE重合.

⑴若/A=35。,则/CBD的度数为;

(2)若AC=8,BC=6,求AD的长;

⑶当AB=m(m>0),AABC的面积为m+1时,求ABCD的周长.(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26.如图1,△ABC中,CO_LAB于。,且3。:AD:C0=2:3:4,

(1)试说明△ABC是等腰三角形;

(2)已知S》Bc=40cm2,如图2,动点M从点B出发以每秒2cm的速度沿线段BA向点A

运动,同时动点N从点A出发以每秒1cm速度沿线段AC向点C运动,当其中一点到达终

点时整个运动都停止.设点M运动的时间为t(秒),

①若△D/WN的边与BC平行,求t的值;

②若点E是边AC的中点,问在点M运动的过程中,△MDE能否成为等腰三角形?若能,

求出t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图1图2备用图

27.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经过点C(a,a),且交x轴于点A(m,

0),交y轴于点B(0,n),且m,n满足J〃z-6+(n-12)占0.

(1)求直线AB的解析式及C点坐标;

(2)过点C作CD,AB交x轴于点。,请在图1中画出图形,并求。点的坐标;

(3)如图2,点E(0,-2),点P为射线AB上一点,且/CEP=45。,求点P的坐标.

已知在平面内有两点片(须,%)、鸟(9,%),其两点间的距离

々什=J(X—々J+Gl—,同时,当两点所在的直线在坐标轴或平行于坐标轴或垂

直于坐标轴时,两点间距离公式可化简为|石-々I或I%-%L

(1)已知4(2,4)、5(—3,-8),试求4B两点间的距离.

已知M、N在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点M的纵坐标为4,点N的纵坐标为-1,试求M、N

两点的距离为;

(2)己知一个三角形各顶点坐标为。(1,6)、E(-3,3)、F(4,2),你能判定此三角

形的形状吗?说明理由.

(3)在(2)的条件下,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在X轴上找一点P,使?D+?少的长度最

短,求出点p的坐标及?D+29的最短长度.

・D

Ox

29.如图1,点E是正方形ABC。边CD上任意一点,以OE为边作正方形。跳G,连

接3F,点般是线段8尸中点,射线石N与BC交于点H,连接CM.

(1)请直接写出CM和EM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

(2)把图1中的正方形DEFG绕点D顺时针旋转45°,此时点口恰好落在线段CDh,

如图2,其他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

(3)把图1中的正方形。EFG绕点。顺时针旋转90。,此时点E、G恰好分别落在线段

AD.CD±,连接CE,如图3,其他条件不变,若DG=2,AB=6,直接写出CM

的长度.

30.如图,在AABC中,D是边AB的中点,E是边AC上一动点,连结DE,过点D作DF^DE交边

BC于点F(点F与点B、C不重合),延长FD到点G,使DG=DF,连结EF、AG.已知

AB=10,BC=6,AC=8.

⑴求证:AADG0ZSBDF;

(2)请你连结EG,并求证:EF=EG;

⑶设AE=x,cF=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⑷求线段EF长度的最小值.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分析】

在BC边上取一点P(点P不与点B、C重合),使得AWP成为等腰三角形,分三种情况

分析:AP=BP,AB=BP、AB=AP;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别对三种情况逐个

分析,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根据题意,使得△ABP成为等腰三角形,分AP=BP、AB=BP、AB=AP三种情况

分析:

当AP=5P时,点P位置再分两种情况分析:

第1种:点P在点。右侧,于点。

设OP=x

AP=yjACP+OP2=A/7+X2

VAB=AC=4

B0=-BC=3

2

:.BP=BO+OP=3+x

J'7+%2=3+x

x=-2,不符合题意;

第2种:点P在点0左侧,A0J_5C于点。

A

AP=YJACP+OP2=A/7+X2

BP=BO—OP=3—x

,7+尤2=3—x

,尤=2,点P存在,即5。=1;

当=时,班=45=4,点P存在;

当AB=AP时,AP=AB=4,即点P和点C重合,不符合题意;

符合题意的点P共有:2个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勾股定理、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等腰三

角形、勾股定理、一元一次方程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

2.C

解析:c

【分析】

由AP+CP=AC得至IJAP+3P+CP=BP+AC,即计算当BP最小时即可,止匕时BP_LAC,根据三

角形面积公式求出BP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AP+CP=AC,

AP+BP+CP=BP+AC,

,BP_LAC时,”+BP+CP有最小值,

设AH_LBC,

VAB=AC=5,BC=6

:.BH=3,

AH=^AB2-BH-=4,

S.=~BCAH=~ACBP,

ABnCc22

—x6x4=—x5BP,

22

・'•BP=4.8,

AP+BP+CP=AC+BP=5+4.8=9.8,

故选:C.

此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勾股定理,最短路径问题,正确理解

AP+3P+CP时点P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

3.D

解析:D

【分析】

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梯子的长,进而根据勾股定理可得出小巷的宽度.

【详解】

解:如图,由题意可得:

0.7米

AD2=0.72+2.42=6.25,

在RtAABC中,

VZABC=90°,BC=1.5米,BC2+AB2=AC2,AD=AC,

.•.AB2+1.52=6.25,

;.AB=±2,

VAB>0,

;.AB=2米,

...小巷的宽度为:0.7+2=2.7(米).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应用,在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时勾股定理与方程的结合是

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方法,关键是从题中抽象出勾股定理这一数学模型,画出准确的示意

图.

4.D

解析:D

【分析】

作点A关于OM的对称点E,AE交OM于点D,连接BE、OE,BE交OM于点C,此时

△ABC周长最小,根据题意及作图可得出AOA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A=OE=3,,所以

ZOAE=ZOEA=45°,从而证明△BOE是直角三角形,然后设AB=x,则OB=3+x,根据周长最

小值可表示出BE=6-X,最后在RtaOBE中,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

解:作点A关于0M的对称点E,AE交0M于点D,连接BE、OE,BE交0M于点C,

此时4ABC周长最小,最小值=AB+AC+BC=AB+EC+BC=AB+BE,

「△ABC周长的最小值是6,

;.AB+BE=6,

VZMON=45°,AD±OM,

.♦.△OA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ZOAD=45°,

由作图可知0M垂直平分AE,

/.OA=OE=3,

.•.ZOAE=ZOEA=45",

.•.ZAOE=90°,

.,.△BOE是直角三角形,

设AB=x,则OB=3+x,BE=6-x,

在RtAOBE中,3?+(3+X)2=(6—,

解得:x=l,

.•.AB=1.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利用轴对称求最值,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熟练掌握作图

技巧,正确利用勾股定理建立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5.C

解析:c

【分析】

依据每列数的规律,即可得到。="2—1]=",。=/+1,进而得出x+y的值.

【详解】

解:由题可得:3=2?—1,4=2?,5=2?+1……

4="2—1,b="2,C=+]

当。="2+1=65时,n=8

x=63,y=16

:.x+y=19

故选c

【点睛】

本题为勾股数与数列规律综合题;观察数列,找出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C

解析:C

【详解】

如图所示,(a+b)2=21

a2+2ab+b2=21,

.•,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3,2ab=21-13=8,

,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3-8=5.

故选C.

考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7.C

解析:C

【分析】

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

就是直角三角形.最长边所对的角为直角.由此判定即可.

【详解】

解:A、因为92+72x122,所以三条线段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

B、因为22+32"2,所以三条线段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

C、因为售+62=22,所以三条线段能组成直角三角形;

D、因为52+112*122,所以三条线段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勾股定理逆定理的运用,注意数据的计算.

8.A

解析:A

【分析】

分别求出以AB、AC、BC为直径的半圆及AABC的面积,再根据S阴影=SI+S2+SAABC&即可得

出结论.

【详解】

解:如图所示:

CR

VZBAC=90°,AB=4cm,AC=3cm,BC=5cm,

...以AB为直径的半圆的面积Si=2"(cm?);

9

以AC为直径的半圆的面积S2=—n(cm2);

8

以BC为直径的半圆的面积S3=—口(cm2);

8

2

SAABC=6(cm);

•'•S阴影=SI+SZ+SAABC-S3=6(cm2);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熟知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

于斜边长的平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9.D

解析:D

【分析】

此题要分两种情况:当5和13都是直角边时;当13是斜边长时;分别利用勾股定理计算

出第三边长即可求解.

【详解】

当5和13都是直角边时,第三边长为:752+132=7194;

当13是斜边长时,第三边长为:^/132-52=12;

故这个三角形的第三条边可以是12.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当已知条件中没有明确哪是斜边时,要注意讨论,一些学生往

往忽略这一点,造成丢解.

10.D

解析:D

【分析】

设正方形AOOF的边长为X,在直角三角形ACB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建立关于x的方程,

整理方程即可.

【详解】

解:设正方形ADOF的边长为X,

由题意得:BE=BD=4,CE=CF=6,

:.BC=BE+CE=BD+CF=1O,

在RtZ\ABC中,AC2+AB2=BC2,

即(6+x)2+(x+4)2=1。2,

整理得,x2+10x-24=0,

.■.x2+10x=24,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正方形的性

质,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11.4A/3

【分析】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6,在RtZ^ABC中,ZBAC=30°,得到再利用勾股定理

2

得到=A§2,即可求出AB.

【详解】

在RtZ\ACD中,CD=AD=3后,

•■•AC=7A£)2+CD2=6-

在RtZ\ABC中,ZBAC=30°,

/.BC=-AB,

2

•/AC-+BC~^AB-,

:.62+(|AB)2=AB2,

解得AB=4g,负值舍去,

故答案为:473.

【点睛】

此题考查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正确理解勾股定理

的三边的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2.2师或2店或3行

【分析】

在,A3C中计算AB,情况一:作AELCE于E,计算AE,DE,CE,可得CD;情况二:

作BELCE于E,计算BE,CE,DE,可得CD;情况三:作£>石',C£,计算

DF,DE',CE',可得CD.

【详解】

:ZAC5=90°,AC=4,BC=2,

•••AB=25

情况一:当AD=A3=2逐时,作AELCE于E

A-BCAC=-ABAE,即AE=逑,DE=^^-

2255

•••CE=dAC?-AE?=罕

CD=y/CE2+DE2=2^13

情况二:当3。=AB=2行时,作BELCE于E,

:.-BCAC=-ABBE,即§E=延,。后=曳1

CE=^BC2-BE2=芈

;•CD=y/CE2+DE2=2710

情况三:当AD=5D时,作QE'LCE',作班,CE于E

:.-BCAC=-ABBE,

36

1/AAB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BF=DF=-AB=sf5

2

9J5

DE'=DF+E'F=DF+BE=-^

CE'=EE'-CE=BF-CE=45--—=^-

55

故答案为:2回或2岳或36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探索,勾股定理的计算等,熟知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分析】

将△B'CF的面积转化为求4BCF的面积,由折叠的性质可得CD=AC=6,NACE=/DCE,

NBCF=NB'CF,CE_LAB,可证得^E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F=CE,NEFC=45。,由等面

积法可求CE的长,由勾股定理可求AE的长,进而求得BF的长,即可求解.

【详解】

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CD=AC=6,NACE=NDCE,NBCF=/B'CF,CE±AB,

.,.ZDCE+ZB,CF=ZACE+ZBCF,

VZACB=90°,

;./ECF=45。,且CE_LAB,

/.△E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EF=CE,/EFC=45",

11

'.'SAABC=—AC・BC=—AB-CE,

22

,AC・BC=AB・CE,

: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B=10,

18248

,BF=AB-AE-EF=10-一一一=-

555

,1182496

••SACBF=—XBFXCE=—X-X—=—

225525

,96

•»SACB'F——,

25

“96

故填:—•

25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翻折变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等知识,根据折叠

的性质求得相等的角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4.3

【分析】

由3。平分NABC,易证得AABD是等腰三角形,即可求得AD=A3=1,

又由四边形ABC。是等腰梯形,易证得NC=2NDBC,然后由班),CD,根据直角三

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即可求得NDfiC=30。,则可求得5C的值,继而求得AO+6C的

值.

【详解】

解:•:ADHBC,AB=DC,

:.ZC=ZABC,ZADB=ZDBC,

,:BD平分/ABC,

/.ZABC=2ZDBC,ZABD=NDBC,

・•・ZABD=ZADB,

・•・AD=AB=1,

:.ZC=2ZDBC,

•;BDLCD,

:."DC=90。,

: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ZDBC+ZC=90°,

:.ZC=2ZDBC=60°,

BC=2CZ)=2xl=2,

AD+BC=l+2=3.

故答案为:3.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对勾股定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

性质,等腰梯形的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综合运用这些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是解此

题的关键.

15.6或2.

【分析】

由于已知没有图形,当RtaABC固定后,根据"以BC为斜边作等腰直角ABCD”可知分两种

情况讨论:

①当D点在BC上方时,如图1,把4ABD绕点D逆时针旋转90。得到△DCE,证明A、C、

E三点共线,在等腰RtZVXDE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AD长;

②当D点在BC下方时,如图2,把4BAD绕点D顺时针旋转90。得到ACED,证明过程类

似于①求解.

【详解】

解:分两种情况讨论:

①当D点在BC上方时,如图1所示,

把4ABD绕点D逆时针旋转90°,得到^DCE,

贝U/ABD=/ECD,CE=AB=2&,AD=DE,且/ADE=90°

在四边形ACDB中,ZBAC+ZBDC=900+90°=180°,

ZABD+ZACD=360°-180°=180°,

.•.ZACD+ZECD=180°,

:.A、C、E三点共线.

AE=AC+CE=4夜+20=60

在等腰RtZiADE中,AD2+DE2=AE2,

即2AD2=(672)2,解得AD=6

②当D点在BC下方时,如图2所示,

把ABAD绕点D顺时针旋转90。得到ACED,

贝UCE=AB=2后,ZBAD=ZCED,AD=AE且/ADE=90。,

所以/EAD=NAED=45°,

ZBAD=90°+45°=135°,即ZCED=135°,

.•.ZCED+ZAED=180°,即A、E、C三点共线.

AE=AC-CE=472-272=2^/2

在等腰RtZiADE中,2AD2=AE2=8,解得AD=2.

B

图2

故答案为:6或2.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勾股定理,解决这类等边(或共边)的两个三角形问题,一

般是通过旋转的方式作辅助线,转化线段使得已知线段于一个特殊三角形中进行求解.

16.【分析】

根据面积的差得出a+b的值,再利用a-b=7,解得a,b的值代入即可.

【详解】

■,->48=13,EF=7,

•••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69,小正方形的面积是49,

二四个直角三角形面积和为169-49=120,设AE为a,DE为b,即4义一=120,

2

2afa=120,a2+fa2=169,

(a+b)2=a2+b2+2ab=169+120=289,

a+b—17,

a-b=7,

解得:a=12,b=5,

AE=12,DE=5,

AH=12-7=5.

故答案为:5.

【点睛】

此题考查勾股定理的证明,关键是应用直角三角形中勾股定理的运用解得ab的值.

17.4

【分析】

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得出AE=EC,ZAEG=ZAEF=90°,求出NB=/C=NG=30。,根据勾股定

理和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求出AE和EF,即可求出FG,再求出BF=FG即可

【详解】

VAC的垂直平分线FG,

;.AE=EC,ZAEG=ZAEF=90°,

VZBAC=120°,

ZG=ZBAC-ZAEG=120°-90°=30°,

VZBAC=120°,AB=AC,

.\ZB=ZC=—(180°-ZBAC)=30°,

2

,/B=NG,

,BF=FG,

:在RtAAEG中,ZG=30°,EG=3,

;.AG=2AE,

即(2AE)2=AE2+32,

.".AE=y/3(负值舍去)

即CE=后,

同理在RtZkCEF中,ZC=30°,CF=2EF,

(2EF)2=EF2+(6)2,

.•.EF=1(负值舍去),

/.BF=GF=EF+CE=l+3=4,

故答案为4.

【点睛】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点,

能综合运用定理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

18.等腰直角三角形

【解析】

根据非负数的意义,由卜2—4—尸)2+,一4=0,可知c2=4+b2,a=b,可知此三角

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形状的确定,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可分别得到关系式,然后

结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知是直角三角形,然后由a-b=0得到等腰直角三角形,比较容易,

关键是利用非负数的性质得到关系式.

19.12

【解析】

如图,过点N作NGLBC于点G,连接CN,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有:

MA=MC,NA=NC,ZAMN=ZCMN.

因为四边形ABCD是矩形,所以ADIIBC,所以NANM=NCMN.

所以NAMN=NANM,所以AM=AN.

所以AM=AN=CM=CN.

因为△CDN的面积与小CMN的面积比为1:3,所以DN:CM=1:3.

设DN=x,贝!]CG=x,AM=AN=CM=CN=3x,

由勾股定理可得NG=^(3x)2-%2=2A/2X,

所以MN1(2岳『+(3x—=12必,BM2=(3x)2—(2缶『=/.

枚本题应填12.

点睛:矩形中的折叠问题,其本质是轴对称问题,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找到对应的线段和

角,也就找到了相等的线段和角,矩形中的折叠一般会伴随着等腰三角形(也就是基本图形

"平行线+角平分线f等腰三角形"),所以常常会结合等腰三角形,勾股定理来列方程求解.

7

20.一

8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矩形性质得AB=DC=6,BC=AD=8,AD/7BC,ZB=90°,再根据折叠性质得

NDAC=ND,AC,而NDAC=NACB,则ND,AC=NACB,所以AE=EC,设BE=x,则EC=4-

x,AE=4-x,然后在RtAABE中利用勾股定理可计算出BE的长即可.

试题解析:•••四边形ABCD为矩形,

;.AB=DC=3,BC=AD=4,AD〃BC,ZB=90°,

「△ACD沿AC折叠到AACD',AD'与BC交于点E,

.,.ZDAC=ZD/AC,

:AD〃BC,.\ZDAC=ZACB,

.•.ND'AC=ZACB,.\AE=EC,

设BE=x,则EC=4-x,AE=4-x,

在RtAABE中,•.*AB2+BE2=AE2,

7

32+X"=(4-x)2,解得x=一,

8

7

即BE的长为..

三、解答题

21.(1)出;(2)150°;(3)岳.

【分析】

(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利用SAS证明△BCD/^ACE,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

得结果;

(2)在中,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AED=90。,进而可求出/AEC的度数,再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得答案;

(3)过C作CPLOE于点P,设AC与DE交于G,如图,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

理可得PE与CP的长,进而可得AE=CP,然后即可根据AAS证明AAEG之ZXCPG,于是可

得AG=CG,PG=EG,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4G的长,进一步即可求出结果.

【详解】

解:(1)ZX/iBC和△££)£?都是等边三角形,

;.BC=AC,CD=CE=DE=2,NACB=NDCE=60°,

:.ZBCD=ZACE,

在△BC。与△ACE中,

:BC=AC,ZBCD=ZACE,CD=CE,

;.ABC哈LACE,

:.AE=BD=6;

(2)在中,:AD=币,AE=M,DE=2,

2222

.1.DEME=2+(V3)=(b『=AC>2,

ZAED=90°,

VZDEC=60°,

ZAEC^150°,

":ABCD^AACE,

:.ZBDC=ZAEC=150°;

(3)过C作CP_LDE于点P,设AC与DE交于G,如图,

'/ACD£是等边二角形,

;・PE=WDE=LCP=也2―心=也,

:.AE=CP,

在△AEG与ACPG中,

VZAEG=ZCPG=90°,NAGE=NCGP,AE=CP,

:.AAEGmACPG,

1

:.AG=CG,PG=EG=—,

2

•MG=VAE2+EG1=J(可=孚,

:.AC=2AG=-J13■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等知识,

熟练掌握上述知识、灵活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2.(1)梯子顶端离地面24米(2)梯子底端将向左滑动了8米

【解析】

试题分析:(1)构建数学模型,根据勾股定理可求解出梯子顶端离地面的距离;

(2)构建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购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即可.

试题解析:(1)如图,AB=25米,BE=7米,

梯子距离地面的高度AE=7252-72=24米.

答:此时梯子顶端离地面24米;

(2)梯子下滑了4米,即梯子距离地面的高度CE=(24-4)=20米,

BD+BE=DE=7CD2-CE2=A/252-202=15,

DE=15-7=8(米),即下端滑行了8米.

答:梯子底端将向左滑动了8米.

23.(1)见解析;(2)①见解析;②2.

【分析】

(1)当。、E两点重合时,贝!|AD=CD,然后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NCBD的度数,根据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NF的度数,于是可得/C3。与NF的关系,进

而可得结论;

(2)①过点E作EM〃BC交AB于点连接BE,如图4,则易得AAHE是等边三角形,根

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已知条件可得EH=CF,NBHE=/ECF=12O°,BH=EC,于是可根据SAS

证明ABHE丝△£%,可得/EBH=/FEC,易证可得NABE=NCBD,从而有

NFEC=NCBD,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BGE=/BCD,进而可得结论;

②易得NBEG=90°,于是可知△B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等

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易求得BE和BF的长,过点E作E/W_LBF于点F,过点C作CN_LEF于

点、N,如图5,则ABEM、△EMF和△CFN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

的性质和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依次求出BM、MC、CF、FN、CN、GN的长,进而

可得△GCN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于是有NSCG=90°,故所求的小BCG的面积

=-BCCG,而BC和CG可得,问题即得解决.

2

【详解】

解:(1);△ABC是等边三角形,/.ZABC=ZACB=60°,

当。、E两点重合时,则AD=CD,:.ZDBC=-ZABC=30°,

2

,:CF=CD,:.NF=/CDF,

VZF+ZCDF^ZACB=60°,/.ZF=30°,

:.ZCBD=ZF,:.BD=DF;

(2)①:△ABC是等边三角形,/ABC=/ACB=60。,AB=AC,

过点E作E”〃8c交阳于点”,连接BE,如图4,则/AHE=NABC=60。,

ZAEH=ZACB=E>0°,

.,.△AHE是等边三角形,;.AH=AE=HE,:.BH=EC,

":AE=CD,CD=CF,:.EH=CF,

又•:/BHE=/ECF=120°,:.ABHE^/\ECF(SAS),

:.NEBH=NFEC,EB=EF,

BA=BC,/A=/ACB=60°,AE=CD,

;.ABAE经ABCD(SAS),/.ZABE=ZCBD,:.ZFEC=ZCBD,

•;NEDG=NBDC,:.ZBGE=ZBCD=60°;

②;NBGE=60°,ZEBD=30°,:.ZBEG=90°,

;EB=EF,;./F=/EBF=45°,

:/EBG=30°,BG=4,:.EG=2,BE=2若,

:.BF=O_BE=2瓜,GF=26-2,

过点E作EM±BF于点F,过点C作CN±EF于点N,如图5,则^BEM、AEMF和4CFN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M=ME=MF=&,

VZACB=G0°,:.ZMEC=30°,:.MC=0,

•••BC=V6+V2,CF=2瓜-瓜-亚=瓜-叵,

•••CN=FN=今义,娓_吟=0_\,

AGN=GF-FN=273-2-(73-1)=73-1=CN,

,ZGCN=ZCGN=45°,/.ZGCF=90°=ZGCB,

:■CG=CF=瓜—6,

.•.△BCG的面积=;3c-CG=g(C+后)(痛—四)=2.

故答案为:2.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

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等知识,涉及的知识点多、难

度较大,正确添加辅助线、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①题的关键,灵活应用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②题的关键.

24.(1)证明见解析;(2)21.

【分析】

(1)只需要证明NA'QB=N3=30。,再根据等角对等边即可证明45,再结合

小明的分析即可证明;

(2)作AADC关于AC的对称图形‘AD'C,过点C作CELAB于点E,则£TE=BE.设

D'£=BE=x.在RSCEB和RtACEA中,根据勾股定理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解:(1)证明:如下图,作AADC关于CD的对称图形AA,DC,

.*.A'D=AD,CA=CA,/CA'D=/A=60°,

VCD平分NACB,

.••A,点落在CB上

VZACB=90°,

.•.ZB=90°-ZA=30",

ZA,DB=ZCA,D-ZB=30°,即NA'DB=NB,

.•.A'D=A'B,

CA+AD=CA'+A'D=CA'+A'B=CB.

(2)如图,作AADC关于AC的对称图形AADC

.*.D'A=DA=9,D,C=DC=10,

:AC平分/BAD,

••Q点落在AB±,

VBC=10,

.•.D'C=BC,

过点C作CE_LAB于点E,贝ID,E=BE,

设D'E=BE=x,

在RtACEB中,CE2=CB2-BE2=102-X2,

在RtACEA中,CE2=AC2-AE2=172-(9+x)2.

.•.102-x2=172-(9+x)2,

解得:x=6,

.•.AB=AD'+D'E+EB=9+6+6=2L

【点睛】

本题考查轴对称的性质,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1)中证明

NA,DB=NB不是经常用的等量代换,而是利用角之间的计算求得它们的度数相等,这有点

困难,需要多注意;(2)中掌握方程思想是解题关键.

25.(1)ZCBD=20°;(2)AD=6-;(3)ABCD的周长为m+2

4

【分析】

(1)根据折叠可得/1=NA=35°,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计算出NABC=55°,进而

得到/CBD=20°;

(2)根据折叠可得AD=DB,设CD=x,贝I」AD=BD=8-x,再在RdCDB中利用勾股定理

可得x?+62=(8-x)2,再解方程可得x的值,进而得到AD的长;

(3)根据三角形ACB的面积可得=+

2

进而得至UAC・BC=2m+2,再在RtZ\CAB中,CA2+CB2=BA2,再把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可得

CA+CB的长,进而得到aBCD的周长.

【详解】

C

D

AF.B

:把AABC沿直线DE折叠,使4ADE与ABDE重合,

.•.N1=NA=35°,

VZC=90°,

.•.ZABC=180°-90°-35°=55°,

AZ2=55°-35°=20°,

即/CBD=20。;

(2)•.•把△ABC沿直线DE折叠,使AADE与ABDE重合,

;.AD=DB,

设CD=x,贝!|AD=BD=8-x,

在Rt^CDB中,CD2+CB2=BD2,

x2+62=(8-x)2,

,7

解得:x=—,

4

7/

AD=8—=6—;

44

(3);△ABC的面积为m+1,

1

■.—AC*BC=m+l,

2

...AOBC=2m+2,

:在RL^CAB中,CA2+CB2=BA2,

.•.CA2+CB2+2AC«BC=BA2+2AC-BC,

(CA+BC)2=m2+4m+4=(m+2)2,

CA+CB=m+2,

VAD=DB,

CD+DB+BC=m+2.

即ABCD的周长为m+2.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翻折变换,以及勾股定理,完全平方公式,关键是掌握勾股定理,

以及折叠后哪些是对应角和对应线段.

1049

26.(1)见详解;(2)①t值为:-s或6s;②t值为:4.5或5或一.

312

【分析】

(1)设BD=2x,AD=3x,CD=4x,则AB=5x,由勾股定理求出AC,即可得出结论;

(2)由△ABC的面积求出BD、AD、CD、AC;①当MN〃BC时,AM=AN;当DN〃BC时,

AD=AN;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

②根据题意得出当点M在DA上,即2<tW5时,4MDE为等腰三角形,有3种可能:如

果DE=DM;如果ED=EM;如果MD=ME=2t-4;分别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

【详解】

解:(1)证明:设BD=2x,AD=3x,CD=4x,则AB=5x,

在RtAACD中,AC=5x,

;.AB=AC,

/.△ABC是等腰三角形;

(2)解:由(1)知,AB=5x,CD=4x,

SABC=­x5xx4x=40cm2,而x>0,

A2

••x=2cm,

贝!]BD=4cm,AD=6cm,CD=8cm,AB=AC=10cm.

由运动知,AM=10-2t,AN=t,

①当MN〃BC时,AM=AN,

即10-2t=t,

.10

,•t-----;

3

当DN〃BC时,AD=AN,

6=t,

得:t=6;

.。.若△DMN的边与BC平行时,t值为qs或6s.

3

②存在,理由:

I、当点M在BD上,即04t<2时,AMDE为钝角三角形,但DMwDE;

II、当t=2时,点M运动到点D,不构成三角形

IIL当点M在DA上,即2Vt45时,AMDE为等腰三角形,有3种可能.

:点E是边AC的中点,

1

;.DE=-AC=5

2

当DE=DM,则2t-4=5,

/.t=4.5s;

当ED=EM,则点M运动到点A,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