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对比阅读(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对比阅读(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对比阅读(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对比阅读(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对比阅读(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对比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全文

【乙】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①。既而②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目:“子奇必能

治阿。”齐君日:“何以知之?”曰:“共载③皆白首④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⑤,必

能治阿矣!’‘子奇至阿,熔库兵以作耕器,出仓膜⑥以济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

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选自《少年治县》)

【注释】①阿:地名,即今山东东阿县。②既而:后来,不久。③共载:同车。载,坐车。

④白首:老年人。⑤决之:决断政事。⑥仓縻:储藏谷米的仓库。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寡助之至天子先驱至

B.故君子有不战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追者原始一反焉

D.他以知之日夜无月

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B.【甲】文中心论点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结论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C.【乙】文写子奇通过采取熔兵器制农具、打开粮仓济民等办法使阿县大治。

D.【乙】文通过对话,侧面描写衬托子奇“童子治邑”不战而胜的不凡才能。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2)库无兵,仓无粟。

4.请从【乙】文中找出印证【甲】文中"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这一道理的句子。

5•【甲】【乙】两文都论述“人和”是取胜的法宝。请指出【甲】文(或【乙】文,任选其一)

论述的重点,并结合历史或现实的事例,谈谈自己的认识。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

利也,米栗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

山溪之险,咸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

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

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②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较家则敢陵③

上犯禁④,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

治之。

(《管子・治国》)

【注释】①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②敬上:服从上司。敬:恭顺、服从。上:君上,

泛指统治者。③陵:同“凌”,欺凌、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④犯禁:触犯禁令。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而攻之环:围

B.得道者多助道:道行

C.苏革非不坚利也兵:兵器

D.必先富民富:使……富裕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8.《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请从【甲】文段中举例分析。

9.【甲】【乙】两个文段都论述了治国之道,都采用(1)的手法,强调了

(2)o

【甲】文先提出“(3)”(原文)的观点,然后指出“得道”才能出现

最佳局面,从而启发君主应该如何治国。

【乙】文强调了“(4)”利于国家的治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

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

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

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②忧劳,我佚乐③之;民恶贫贱,

我富贵之;民恶危坠④,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⑤之。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

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故刑罚不足以

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故刑罚繁⑦而意不恐⑧,则令不行矣;杀戮众而心不服,则上

位©危矣。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节选自《管子・牧民•四顺》)

【注释】①政:政令。②恶(wii):厌恶。③佚乐:同“逸”,使……安逸快乐。④危坠:危

险。⑤生育:使……生养繁息。⑥畏其意:使人民真正害怕。⑦繁:繁重。⑧意不恐:人心

不感到害怕。⑨上位:为君者的地位。

10.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语句方法提示解释

(1)委而去之课内迁移法:少时,一狼径去

(2)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词语推断法:理天行事

11.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2.请根据【甲】文内容,结合读过的孟子的其他文章,简要概括孟子文章的语言特点。

13.【甲】【乙】两文都围绕“民心”展开议论,【甲】文强调①“"(用原文语句回

答)比“天时”“地利”更重要,【乙】文认为②""(用原文语句回答)就可以赢得民

心。党的二十大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

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甲】

文中的③_________主张与“执政为民”的思想是相通的。

【甲】

《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乙】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

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

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丙】

《管子》(节选)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

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②上

犯禁③,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必贫。是必鲁为国者必先宣民然后治之。

【注释】①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②陵:侵凌。③犯禁:触犯禁令。

14.下列对句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狐兔翔我宇翔:自在地行走

B.鸿非不深也池:护城河

C.争而去之委:委屈

D.民贫则危乡轻家轻:不看重

15.下列句中加点词翻译相同的一项()

A.以天下之所顺凡治国之道

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奚以知其然也

C.委则去之财乱国必贫

D.然而不胜春是以善为国专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16.用7”给下列句子断句(段两处)

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1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18.【甲】诗中"“印证【丙】文中“乱国必贫”这句话,【乙】【丙】两文都论述了—

(用【丙】文中的四字短语概括),都强调了人的重要性。但两文论述的重点不同,【乙】

文强调要(用原文中的两个字概括),【丙】文强调要(用原文中的两个

字概括)O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甲)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

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目: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

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

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材料一】

庄襄王①元年,大赦罪人,修②先王功臣,施德厚骨肉而布惠于民。东周与诸侯谋秦,

秦使相国吕不韦诛之,尽入其国。秦不绝其祀,以阳人地赐周君,奉其祭祀。

《史记•秦本纪第五》

【材料二】

王③行暴虐侈傲,国人谤④王。召公谏日:“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⑤,使监谤者,

以告则杀之。其谤鲜矣,诸侯不朝。三十四年,王益严,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三年,

乃相与畔,袭厉王。厉王出奔于彘⑥。

《史记•周本纪第四》

[注释]①庄襄王:秦国国君。②修:封赏。③王:指周厉王。④谤:批评指责。⑤卫巫:

卫国的神巫。⑥彘(zhi):地名,今山西霍州。

1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三里书城以告则杀之汝之不惠

B.委而寺之一狼径寺成礼而去

C.布惠于民出奔于彘告之于帝

D.诸侯不期期发白帝朝思暮想

20.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1.孟子认为治理国家主要依靠的是什么?

22.阅读上面两则材料,用自己的话分别说说“得道”与“失道”在庄襄王和周厉王身上的具体

表现。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

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目: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

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

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

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日:

“今东乡①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日:“然。”目:“大王自料勇悍仁强②孰与项王?”

汉王默然良久,目:“不如也。”信再拜贺日:“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

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恶③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所过

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日其强易弱。

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

归之士,何所不散!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①乡:同“向”。②勇悍仁愚文中指勇敢、强悍、仁厚、兵力方面。③喑恶(wu):

发怒声。④叱咤:呵斥声。形容厉声怒喝。

23.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妻而去之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B.今大王遨能反其道臣城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C.信正拜贺日日围食(《送东阳马生序》)

D.此特匹夫之勇耳赞立独行

24.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上两段文字突出地运用了排比手法。

B.“城郭”在古代泛指城市,郭指内城的墙,城指外城的墙。

C.《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划波浪线的句子正确的断句为“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

2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

26.【甲】【乙】两文中孟子和韩信的观点有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班级举办的“学习先贤•感悟生命”专题学习活动,启慧小组以下面的阅读材料为例,品经典,

访圣贤。

(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

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

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舜发于味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

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

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7.【晓其意】两文观点明确。第一篇强调“人和”的核心思想,借讨论战争论述推行的

重要性。第二篇列举六个名人都是出身贫贱,在经受磨难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

业,从而得出结论。

28.“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意思是,;帮助他的

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的意思是这样以后,

人们才会明白常处忧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

29.【析其法】《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试从上文中举一例并

分析其作用。

30.以上两文都是以论证为主。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两文的论证思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

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

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

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呼,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

高祖日:“列侯诸将无敢哆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

何?”高起、王陵对日:“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掠地,所降下者

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

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日:“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

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②,不荤,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

之军,成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注】①子房:即张良,表字子房。②馈饷:粮饷。

3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春而去之()(2)攻亲戚之所呼()

(3)列侯诸将无敢隔朕()(4)不承粮道()

3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有功者害之B.战胜画不予人功画山不加增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所降下者因以予之D.公知某一此墓所以为我擒也

3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2)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

34.【乙】文中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有哪些?这印证了【甲】文中的哪个观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

利也,米栗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

山溪之险,咸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

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

富弼知青州,河朔①大水,民流就食②。弼劝所部民出粟,革以官縻③,得公私庐舍十

余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④。官吏自前资⑤、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

老弱病瘠者縻之,仍书其梦,约他日为奏请受赏。率五月辄遣人持酒肉饭梭慰藉出于至诚人

人为尽力。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流民擅取。死者为大冢葬之,目曰"丛冢"。明年,

麦大熟,民各以远近受粮归,凡活五十余万人,募为兵者万计。

(选自《宋史・富弼传》)

【注释】①河朔:黄河以北地区。②就食:要饭,讨饭。③官縻:官家仓库。④薪水:柴和

水,借指生活必需品。⑤前资:已去职的官吏。

3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寡助之至至:

(2)攻亲戚之所畔畔:

(3)旗以官縻益:

(4)仍书其芳劳:

3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约他日为奏请受赏”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人谋而不忠乎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C.武陵人捕鱼为业D.乡为身死而不受

3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流民擅取。

38.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率五日辄遣人持酒肉饭模慰藉出于至诚人人为尽力

39.【乙】文叙述的事例可以作为【甲】文的论据吗?请说明理由。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

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

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呼之;多助之

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

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日:

“今东乡①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②孰与项

王?”汉王默然良久,目:“不如也。”信再拜贺日:“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

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恶@叱咤④,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所

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

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

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①乡:同“向”。②勇悍仁弓彝文中指勇敢、强悍、仁厚、兵力方面。③喑恶(WU):

发怒声。④叱咤:呵斥声。形容厉声怒喝。

40.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七里之郢享B:

(2)亲戚畔之畔:

(3)信舟拜贺曰再:

(4)此特匹夫之勇耳特:

41.请用7”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

4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

43.【甲】【乙】两文中孟子和韩信的观点有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

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

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

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

贞观五年,太宗谓侍臣日:“治国与养病无异也。病人觉愈,弥须将护,若有触犯,必

至殒命。治国亦然,天下稍安,尤须兢慎,若便骄逸,必至丧败。今天下安危,系之于朕,

故日慎一日,虽休勿休。然耳目股肱,寄于卿辈。既义均一体,宜协力同心,事有不安,可

极言无隐。傥君臣相疑,不能备尽肝膈,实为国之大害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弥:更加。②慎:兢兢业业,小心谨慎。③虽休勿休:即使在休息的时候也不敢懈

怠。④股肱:大腿和胳膊。这里与前面的“耳目”,都是比喻左右辅佐之臣。⑤备尽肝膈:做

到推心腹,坦诚相照。

4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亲戚衅之

(3)治国亦终

(4)若便所遇

45.【甲】文阐述了孟子的什么观点?为什么说该观点是孟子“仁政”思想的体现?

46.【甲】文中孟子论述“得道”,【乙】文中唐太宗与侍臣探讨“治国与养病无异也”,试分析

其目的有何不同。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

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目: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

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

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

孟子日:“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①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

百里。(2)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不服也,如七十子

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岁也。”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有删改)

【注释】①待:须要。②赡:充足。

4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环而攻之画不胜面山画居(《愚公移山》)

B.回国不以山溪之险其将凰可袭而虏也(《周亚夫军细柳》)

C.中心悦而诚服也岂不雄大丈夫哉(《富贵不能淫》)

D.此之谓也权谓吕蒙曰(《孙权劝学》)

48.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

49.用现代汉语翻译两段选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50.有人认为,【甲】文中的“得道者"就是【乙】文中的“王”,你是否同意?请结合两文内

容说说你的看法。

51.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问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

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

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呼之;多助之

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

齐桓公问管仲日:“王者何贵?”日:“贵天。'‘桓公理而视天。管仲日:“所谓天者,非

谓苍苍莽莽①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②之则安,辅之则擘,非之则危,背之

则亡。《诗》云:,人而无良,相怨一方。'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①苍苍莽莽:形容广阔无边。②与:亲附,拥护爱戴。

(1)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委而去之”中的“去”是离开,逃跑的意思,表现出守城一方狼狈溃败的样子。

B.“亲戚畔之”中的“畔”是背叛的意思,与“天下顺之”中的“顺”形成对比。

C.“桓公仰而视天”中的“仰”意为仰望,这个动作引出了管仲“所谓天者”的解释。

D.“辅之则强”中的“强”意思是强盛,强调了百姓的拥护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2)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甲文段在论述“地利不如人和”时,连用四个双重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4)两个文段都阐述了“以民为本”的治国之道。请根据两个文段的内容完成填空。

甲文段主要阐明了“①”在治国中的重要性,强调君主应该②;乙文段认为

“③”是国家的基础,强调君主要④o(①③空用原文语句填写)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

利也,米栗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

山溪之险,咸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

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久既而②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

齐君日:“何以知之?”曰:“共载®皆白首④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⑤,必能治阿

矣!”子奇至阿,熔库兵以作耕器,出仓縻⑥以济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

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选自《少年治县》)

【注释】①阿:地名,即今山东东阿县。②既而:后来,不久。③共载:同车。载,坐车。

④白首:老年人。⑤决之:决断政事。⑥仓縻:储藏谷米的仓库。

5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寡助之至天子先驱至

B.故君子有不战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追者反始一反焉

D.仰以知之日夜无月

5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B.【甲】文中心论点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结论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C.【乙】文写子奇通过采取熔兵器制农具、打开粮仓济民等办法使阿县大治。

D.【乙】文通过对话,侧面描写衬托子奇“童子治邑”不战而胜的不凡才能。

5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2)库无兵,仓无粟。

55.请从【乙】文中找出印证【甲】文中"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这一道理的句子。

56.【甲】【乙】两文都论述“人和”是取胜的法宝。请指出【甲】文(或【乙】文,任选其一)

论述的重点,并结合历史或现实的事例,谈谈自己的认识。

【甲】

三月晦日偶题

[北宋]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

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

夏木阴阴正可人。

【乙】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

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目: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

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

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丙】

论修河第一状①(节选)

[北宋]欧阳修

臣伏②以国家兴大役、动大众,必先顺天时、量人力。谋于其始而审然后必行计其所利

者多乃能无悔.。.伏见比年以来,兴役勤众,劳民费财,不精谋虑于厥初,轻信利害之偏说,

举事之始,既已仓惶,群议一摇,寻复悔罢。臣不敢远引他事上烦圣聪,只如往年河决商胡

­,是时执政之臣不慎计虑,遽谋修塞。科配一千八百万梢芟巴搔动六路一百有余州军,官

吏催驱,急若星火,民庶愁苦,盈于道涂。或物已输官,或人方在路,未及兴役,遽已罢修。

虚费民财,为国敛怨,举事轻脱,为害若斯。虽既往之失难追,而可鉴之踪未远。今者又闻

复有修河之役,聚三十万人之众,开一千余里之长河,计其所用物力,数倍往年。当此天灾

岁旱之时,民困国贫之际,不量人力,不顺天时,臣知其大不可也。

【注释】①北宋建朝以来,黄河灾患频发,此时朝中众臣提出“塞商胡,开横垄”的“修河奇

策”,欧阳修为此上疏治河之状。状,文体的一种,用于陈述事件经过或人的事迹。②伏:

多用于对皇帝陈述自己的想法时用的敬词。③河决商胡:黄河曾经在商胡(今河南濮阳)发

生决堤,修塞治河,最终无效。④梢芟:树枝、芦荻之类的防汛护堤材料。

57.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三里之越()(2)亲戚畔之()

(3)晕时执政之臣不慎计虑()(4)遵已罢修()

58.请用7”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谋于其始而审然后必行计其所利者多乃能无悔

5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虽既往之失难追,而可鉴之踪未远。

60.请结合以上诗文的阅读感悟,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甲】诗后两句中,“(1)”字道出繁华似锦的春天即将逝去,"(2)”

字道出人们对春将逝去的怅惘之情。有人认为本诗富有理趣,请结合全诗,从内容和情感的

角度讲讲你的理解:(3)。

【乙】【丙】两文分别围绕“如何治国”和“如何治河”来进行说理,两者所持态度是相同的,

都是儒家核心思想:(4)o

请仿照下面【乙】文观点的示例,简述【丙】文观点。

示例:【乙】文以战争为例,阐明了人心一致、内部团结比天气时令和地理形势更重要的道

理。

(5)o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

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

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

临武君与孙卿子①议兵于赵孝成王前",王日:“请问兵要②。”临武君对日:“上得

天时,下得地利,观敌之变动,后之发③。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求④也。”孙卿子曰:“不

然。臣所闻古之道⑤,凡用兵攻战之本在乎壹民⑥”。弓矢不调⑦则后羿不能以中微六马不

和则造父®不能以致远;士民不亲附,则汤、武不能以必胜也。故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

故兵要在乎善附民②而已。”

(选白《荀子・议兵》)

[注释]①临武君:战国时楚国将领。孙卿子:即荀子。赵孝成王:名丹,赵惠文王的儿子。

②兵要:用兵的关键。③发:出发。④要求:关键。⑤古之道:古代用兵之道。⑥壹民:统

一人心。⑦调:协调。⑧造父:历史上著名的善御者,为周穆王驾车出游,得知叛乱消息,

造父驾车日驰千里,周穆王得以迅速返回,平定了叛乱。⑨附民:使民众归附(支持)自己。

6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亲戚畔之畔

(2)那敌之变动观

(3)临武君芍曰对

62.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B.以天下之所顺往之女家(《富贵不能淫》)

C.临武君与孙卿子议兵于赵孝成王前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D.不然有亭翼益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63.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弓矢不调/则后羿不能以中微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以致远

B.弓矢不调/则后羿不能以中微/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以致远

C.弓矢不调则后羿/不能以中微/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以致远

D.弓矢不调则后羿/不能以中微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以致远

6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多助之至,天下顺之。(2)故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

65.“自古知兵非好战”,中华文化向来主张和平、反对战争,请说说“知兵”的孟子、荀子均

认为作战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

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

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手,亲戚畔之;多助之

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

武侯浮①西河②而下,中流^谓吴起日:“美哉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对目:“在

德不在险。昔三苗氏③,左洞庭,右彭蠡④;德义不修⑤,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⑥,

右泰华⑦,伊阙⑧在其南,羊肠⑨在其北;修政不仁,汤衣之。商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

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

中之人皆敌国也。’'武侯曰:“善。”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释】①浮:泛舟。②西河:黄河。③三苗氏:从北方移居到江西的最古老的族群。④彭

蠡:彭蠡湖,一说为鄱阳湖古称。⑤德义不修:不施德政,不讲信义。⑥河济:黄河与济水

的并称。⑦泰华:华山。⑧伊阙:山名。⑨羊肠:羊肠坂,古坂道名,萦曲如羊肠,故得名。

6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零而去之委:

(2)寡助之至至:

(3)中流顾谓吴起曰顾:

(4)汤松之放:

6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2)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皆敌国也。

68.阅读【甲】【乙】两文,将下面内容补充完整。

【甲】文通过对(1)______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由

此,再加以引申,推出“(2)”的论断。【乙】文通过列举(3)______因不施德政而

亡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4)”的道理。

69.【甲】文“得道者多助”中的“道”和【乙】文"在德不在险”中的“德”实质一样吗?请说说你

的理解。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

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

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

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①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

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程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

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

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靖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

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梗棘矜②,非钻③于钩戟长锤也;谪戍之众,非抗

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

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太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焉。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

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靖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填,身死

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

[注]①瓮牖(y6u)绳枢:用破瓮做穷户,用草绳做户枢。这里指家境贫穷。②锄概(y6u)

棘矜:锄头木棍。③钙:锋利。

70.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季而去之委:

(2)攻亲戚之所畔畔:

(3)始皇朝没叫_____________

(4)非及多时之士也乡:

71.请用7”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蒙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7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73.【甲】文中的论点是“—“,由此得出了““这一结论,结合两文内容,说一说

【乙】文是如何论证【甲】文结论的。

参考答案:

1.B2.B3.(1)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地利比不上人和啊。

(2)兵库里没有武器,粮仓里没有积粮。4.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

师。5.示例一:甲文重点论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施行“仁政”(得

道)是指取胜的关键。我认为“人和”是做任何事情,要团结奋斗,同心同德,才能取得最后

胜利。例如,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示例二:乙文重点论述“取信于民”是“战无不胜”的重要条件。我认为“战无不胜”是指在困难

面前要团结一致,坚定同一信念。例如,2008年长江流域发生洪灾,全国人民团结一致,

信任国家,最终取得抗洪胜利。

6.B7.(1)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

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2)所以,治理得好的国家长久富裕,乱国常常是贫穷的。8.“城非不高也,池非不

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这四个双重否定句构成排比,意在说明防御者占有

极为有利的条件,结果他们仍“委而去之”,这就有力地论证了“地利不如人和”的结论,说服

力强。9.对比以民为本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富民

10.离开违背11.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

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12.长于论辩,说理透彻;

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善用对比(或类比)来说理;善用比喻;句式灵活,形式多样,

节奏感强。13.人和从其四欲得道(行仁政、施行仁政)

14.C15.B16.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17.(1)有利于作战的气

候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

上下团结。(2)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贫穷就难以治理。18.柴门何萧条,

狐兔翔我宇。或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治国之道得道富民

19.B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