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册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册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册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册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册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合肥市普通高中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

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美国的白皮书,选择在司徒雷登业已离开南京、快到华盛顿、但是尚未到达

的日子——八月五日发表,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是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

征。司徒雷登是一个在中国出生的美国人,在中国有相当广泛的社会联系,在中

国办过多年的教会学校,在抗日时期坐过日本人的监狱,平素装着爱美国也爱中

国,颇能迷惑一部分中国人,因此被马歇尔看中,做了驻华大使,成为马歇尔系

统中的风云人物之一。在马歇尔系统看来,他只有一个缺点,就是在他代表马歇

尔系统的政策在中国当大使的整个时期,恰恰就是这个政策彻底地被中国人民打

败了的时期,这个责任可不小。以脱卸责任为目的的白皮书,当然应该在司徒雷

登将到未到的日子发表为适宜。

中国是亚洲的重心,是一个具有四亿七千五百万人口的大国,夺取了中国,

整个亚洲都是美国的了。可是,一则,美国的和全世界的人民都不要战争;二则,

欧洲人民的觉悟,东欧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兴起,特别是苏联这个空前强大的和平

堡垒耸立在欧亚两洲之间,顽强地抵抗着美国的侵略政策,使美国的注意力大部

分被吸引住了;三则,这是主要的,中国人民的觉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

量和民众组织的力量已经空前地强大起来了。这样,就迫使美帝国主义的当权集

团不能采取大规模地、直接地武装进攻中国的政策,而采取了帮助蒋介石打内战

的政策。

好办法,美国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替美国打仗、杀中国人,变中国为美

国的殖民地,实现“对华友好的传统政策”。

那些近视的思想糊涂的自由主义或民主个人主义的中国人听着,艾奇逊在给

你们上课了,你们所设想的美国的仁义道德,已被艾奇逊一扫而空。不是吗?你

们能在白皮书和艾奇逊信件里找到一丝一毫的仁义道德吗?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

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

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

美国的“救济粮”。唐朝的韩愈写过《伯夷颂》,颂的是一个对自己国家的人民

不负责任、开小差逃跑、又反对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颇有些“民主

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那是颂错了。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

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

坐着不动,睁开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司徒雷登看见了什么呢?他

看见了一种现象,就是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也大群地和工农兵学

生等人一道喊口号,讲革命。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

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

(摘自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

材料二:

《别了,司徒雷登》是毛泽东于1949年8月18日发表的一篇文章,抨击艾

奇逊发表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和美国扶持国民党发动内战的政策,向

美帝国主义告别,表达了无限的豪迈和乐观。《别了,”不列颠尼亚”》是新华

社记者于1997年7月1日合写的一篇短新闻,向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告别,

表达了民族强盛的自豪感。

“别了”一词被当代中国人民普遍理解和使用,与《别了,司徒雷登》这篇

文章紧密相关。这篇文章写在新中国诞生前夕,是中华民族向帝国主义列强欺凌

史的告别宣言。不说“再见”,只道“永别”,“别了”一词被赋予了强烈的民

族自豪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别了,司徒雷登”,别了,帝国主义欺凌史。1945年2月,美国在雅尔塔

会议上与苏联达成分割远东的秘密协定,意图在太平洋战争结束后,美苏以中国

长城为界南北划分势力范围。1945年4月,罗斯福逝世,落实雅尔塔秘密协定

的任务转到马歇尔身上,他相中了司徒雷登,1946年的7月,司徒雷登被正式

任命为美国驻华大使。1949年5月,解放军横渡长江,为避免中国倒向苏联,

司徒雷登向美国国内提出承认中共新政权的建议,遭到拒绝,无奈回国。

此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用种种策略,企图扼杀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政权,甚至不惜发动朝鲜战争,中国人民历经血与火的考验,将帝国主义的欺

凌史扫进了垃圾桶。

别了,“不列颠尼亚”,另U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史。别了,”不列颠尼亚”,

既是向不列颠尼亚号邮轮告别,也是向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告别。

英国、美国等国家在之后也始终没有停止搅乱香港的图谋,1997年掀起金融

危机冲击香港金融市场、2013年挑动“占领中环”非法集会、2019年煽动香港

暴乱,均被祖国——化解。

中国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帝国主义的殖民史、欺压史都将一“别”不复返。

(摘编自王洪涛《从〈别了,司徒雷登〉到〈别了,“不列颠尼亚"〉》)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徒雷登能被马歇尔看中并做了驻华大使,是因为他是一个在中国出生的美

国人,在中国有相当广泛的社会联系,爱美国也爱中国。

B.《别了,司徒雷登》在分析美国对中国的政策时,主要着眼于中美两国,并

未展现出对世界整体局势的宏观把握。

C.《别了,司徒雷登》用闻一多、朱自清等人的行为,呼吁有自由主义或民主

个人主义的中国人放弃幻想,准备战斗。

D.“别了”一词在两则材料中都有告别之意,都有深刻内涵,都展示出中国人

强烈的民族豪情,也激励中国人接续奋斗。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美国不能采取大规模、直接武装进攻中国的政策,这是由当时战争的客观形

势决定的。

B.美国的白皮书本以脱卸责任为目的,结果却成了证明其没有仁义道德的依据。

C.材料二论述告别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欺压史、殖民史后,得出中国的崛起势不

可挡的结论。

D.材料二主要通过对两篇文章内容的分析,来表达对中华民族强大兴盛的自豪

感。

3.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不能支撑材料二中“《别了,司徒雷登》表达了无

限的豪迈和乐观”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是亚洲的重心,夺取了中国,整个亚洲都是美国的了。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和民众组织力量已经空前地强大起来了。

C.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

D.司徒雷登大使老爷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中画横线句子的论证效果。(4分)

5.俗话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请根据材料谈谈《别了,司徒雷登》

对我们从全局“看问题、想问题”有什么启示。(6分)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生活有了变化

[英]狄更斯

①汉姆背上背着我,胳臂下夹着我们的一只小箱子,佩格蒂则提着我们的另

一只小箱子……来到了我打远处就已看到的那片单调的荒滩。这时汉姆说:“大

卫少爷,那就是我们家的房子!”

②我朝那片荒滩的四面八方看去,尽量往远处看,一直看到海,看到河,可

是我什么房子也没看见。在不远处,有一条黑乎乎的驳船,或者是别的什么旧船,

倒扣在稍高处的干燥地面上,上面伸出一个铁漏斗似的东西当作烟囱,正在舒畅

地冒着烟。可是除此之外,我再也看不到有任何可以住人的地方。

③“不会是那个吧?"我说,“那个像船一样的东西?”

④“正是那个,大卫少爷。”汉姆回答说。

⑤就算是阿拉丁的宫殿,或者是大鹏鸟的蛋,我想,也比不上能住在这船里

的荒诞想法更让我心醉神往。船帮上开有一个很有趣的门,还有屋顶,上面还开

着几扇小窗。而它之所以让人着迷,在于它是一条真正的船,无疑下过几百次水,

从来没有人想到会有人把它搁在旱地上当房子住。我觉得,这就是它让我着迷的

地方。栗是它本来就打算用来住人,我会觉得它小了点,不太方便,而且也太冷

清了。可是,由于从来没有打算做这样的用途,它就成了一个完美的住处了。

⑥这船屋里干净得让人喜爱,要多整齐有多整齐。里面有一张桌子,一只荷

兰钟,一个带抽屉的木柜,柜子上搁有一只茶盘,茶盘上绘着一个拿阳伞的女人,

带着一个小军人模样的小孩在散步,那小孩正在滚铁环。茶盘用一本《圣经》挡

着,免得它翻滚过来,因为要是翻滚过来的话,会砸破放在《圣经》周围的许多

杯子、碟子和一把茶壶。墙上挂着几幅镶嵌在玻璃框里的普通彩色画,画的都是

《圣经》故事。打这以后,每逢我看到小贩手里拿着这种画兜售时,我的眼前就

会出现佩格蒂哥哥家里的情景。这些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有两幅:一幅是穿红衣服

的亚伯拉罕把穿蓝衣服的以撒当祭品献上,另一幅是穿黄衣服的但以理被投进绿

色狮穴中。在那小小的壁炉台上方,挂着另一幅画,画的是在森德兰建造的一艘

叫“莎拉•詹思号”的帆船,它粘有一个真正的木雕小船尾,这是一件融画家的

技巧和木工的手艺于一体的艺术作品,我认为这是一件世界上最令人羡慕的佳作。

房顶的椽子上还钉有一些钩子,至于它们派什么用场,我当时并不清楚。另外,

还有一些柜子、箱子之类的东西,也可以用来坐人,以补椅子的不足。

⑦这都是我进门后第一眼看到的东西——按我的理论,这是孩子的特点——

接着佩格蒂打开一扇小门,让我看了我的卧室。这是我见过的最完美、最让人喜

欢的卧室了——它位于船尾,有一个小小的窗子,这原本是伸出船舵的地方。墙

上挂着一面小镜子,镜框上镶着牡蛎壳,镜子挂的高度正好适合我。房里有一张

小床,刚好够我睡。还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摆着一只蓝色的大杯子,里面插着一

束海草。墙壁刷得像牛奶一般白,碎布拼成的百衲被,鲜亮得使我的眼睛都发痛

了。在这座有趣的房子里,引起我特别注意的有一件事,那就是鱼腥味儿,它简

直无孔不入,就连我掏出衣袋里的手帕擦鼻子时,我发现手帕的味儿也像包过一

只海虾似的。当我悄悄把这一发现告诉佩格蒂时,她说,她哥哥是贩卖海虾、螃

蟹和龙虾的。后来我才发现,在外面一间放有钵钵罐罐的小木屋里,经常可以看

到一大堆这样的海货,它们纠缠绞结在一起,真是让人觉得好玩,而且不管钳住

什么,就再也不肯松开。

⑧一位系着白围裙的很有礼貌的妇女在门口迎接我们。当我还在汉姆背上,

离船屋还有大约四分之一英里时,我就看见她立在门口,朝我们屈膝行礼了。跟

她一样行礼的,还有一个戴串蓝珠子项圈的挺美的小姑娘(或者说我认为她挺美)。

我走上前去想吻她一下,她不肯让我吻,跑开躲起来了。接着,我们吃了一顿丰

盛的晚餐,有清蒸比目鱼、黄油酱和土豆,还专为我做了一份排骨。后来,进来

一个毛发浓密、满脸和气的汉子。因为他管佩格蒂叫“小妞”,还在她脸上来了

一个亲热的响吻,从她对他的一般礼数来看,我断定这人定是她的哥哥。果然是

这样——佩格蒂对我介绍说,他就是这一家的主人佩格蒂先生。

⑨“见到你很高兴,少爷,”佩格蒂先生说,“你会觉得我们粗鲁,少爷,

不过你也会发现我们还是挺爽快的。”

⑩我向他道了谢,同时回答说:“我相信,在这样一个让人喜欢的地方,我

一定会很快活的。”

⑪“你妈好吗,少爷?”佩格蒂先生说,“你离开她时,她高兴吗?”

⑫我对佩格蒂先生说,“她高兴极了,她还栗我代她向你问好——",这是

我自己编造的一句客气话。

⑬“多谢她的关心,说真的,”佩格蒂先生说,“啊,少爷,你要是能跟她,”

他朝他妹妹点了点头,“跟汉姆,还有小艾米莉,一块儿在这儿待上两个星期,

那我们就觉得太有光彩啦。”

⑭佩格蒂先生用这样殷勤的态度表示过自己的地主之谊后,就到屋外用一壶

热水洗起脸来,一边说冷水是怎么也没法洗掉他渔夫的龌龊的。没过多久,他就

回来了,外表已大大改观,不过脸色却红得厉害,使得我不由得想到,他的脸在

这点上竟会跟海虾、螃蟹和龙虾一个样,放进热水时黑不溜秋,出来时就红不棱

登了。

⑮1乞过茶点后,关上屋门,一切都安排得舒舒服服(此时屋外的夜色中,寒

风阵阵,雾气沉沉),我似乎觉得,这儿是人类所能想象出来的最宜人的隐蔽居

所了。

(摘编自《大卫•科波菲尔》,宋兆霖译)

【注】本篇选文摘编自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的第三章:在大卫的母亲改嫁

之前,乳母佩格蒂送幼时的大卫前去她的兄弟佩格蒂先生的家里。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卫来到荒滩时,小说先连用四个“看”后又用“没看见”“看不到”等词

刻画了大卫听到汉姆的话后极力搜索的迫切情态。

B.大卫初到船屋看到佩格蒂先生家里的摆设时表示由衷的喜欢,传达出主人公

对恬淡宁静的隐居生活的向往。

C.当佩格蒂带大卫来到他的卧室时,大卫觉得这个卧室非常有趣,虽然这里充

斥着鱼腥味儿,却丝毫不影响“我”对卧室的喜爱与满意。

D.“冷水是怎么也没法洗掉他渔夫的龌龊的”一句看似轻轻一笔带过,实则巧

妙点出渔民佩格蒂先生作为底层小人物内心深处隐藏着的职业“自卑”的心理。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描写“黑乎乎的驳船”时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舒畅地冒着烟”

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我"眼中的驳船的与众不同,突出了“我”当时的好奇心理。

B.小说多次使用“小”来描写“我”房间,并对被子进行细节描写,表现了佩

格蒂先生家的清贫,传达出作者的同情和人道主义关怀。

C.小说主要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来描绘佩格蒂先生积极乐观、可亲可爱的形象,

也写出其“一家人”和睦快乐的生活。

D.“我”看见佩格蒂先生回来洗脸后,觉得他与虾蟹具有某种相似之处,因为

那张黑脸被热水一烫,立刻就发红了。这个奇特的联想,不仅表现了“我”的童

真,也体现了狄更斯特有的诙谐幽默。

8.文中的“我”在叙事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选文作简要分析。(4分)

9.经历了社会黑暗和不幸坎坷的狄更斯依然相信善良与美好的力量,他的作品

《大卫•科波菲尔》被人评价为“召唤人们回到欢笑和仁爱中来的明灯”,这一

说法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选文进行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然则奚以为治法而可?故日:莫若法天。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

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既以天为法,动作有为,必度于天。天之所欲则为之,天

所不欲则止。然而天何欲何恶者也?天必欲人之相零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

也。

(《墨子•法仪》)

材料二:

子贡为信阳宰,将行,辞于孔子。孔子曰:“勤之慎之,奉天子之时,无夺

无伐,无暴无盗。”子贡日:“赐也,少而事君子,岂以盗为累哉?”孔子日:

“汝未之详也。夫以贤代贤,是谓之夺;以不肖代贤,是谓之伐;缓令急诛,是

谓之暴;取善自与,是谓之盗,盗非窃财之谓也。吾闻之,知为吏者,奉法以可

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侵民,此怨之所由也。治官莫若平,临财莫如廉。廉、

平之守,不可改也。匿人之善,斯谓蔽贤;扬人之恶,斯为小人。内不相训,西

外相谤,非亲睦也。言人之善,若己有之;言人之恶,若己受之;故君子无所不

慎焉。”

(《孔子家语•辩政》)

材料三:

圣人之治民,度于本,不从其欲,期于利民而已。故其与之刑,非所以恶民,

爱之本也。刑胜而民静,赏繁而奸生。故治民者,刑胜,治之首也;赏繁,乱之

本也。夫民之性,喜其乱而不亲其法。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

则民亲法。劝功,则公事不犯;亲法,则奸无所萌。故治民者,禁奸于未萌;而

用兵者,服战于民心。禁先其本者治,兵战其心者胜。圣人之治民也,先治者强,

先战者胜。故法者,王之本也;刑者,爱之自也。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佚则

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而赏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故欲举大功而难致而力者,

大功不可几而举也;欲治其法而难变其故者,民乱不可几而治也。故治民无常,

唯治为法。法与时转则治,法与世宜则有功。故民朴而禁之以名则治,世知维之

以刑则从。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治众而禁不变者削。故圣人之治民也,法与时

移而禁与能变。

(《韩非子•心度》)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

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天之行A广B而C无私D其施厚E而不F其明G久H而不衰I故圣王J法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与“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两

句中的“爱”字含义相同。

B.“是谓之伐”的“伐”是“破坏”之意,与“自伐者无功”(《老子》)中

的''伐"字含义不同。

C.“利”,使……获利,使动用法,与“先齐其家”(《大学之道》)中的“齐”

用法相同。

D.“而外相谤”与“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两句

中的“而”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贡赴任信阳宰之前,孔子建议他勤勉谨慎,顺应天时,不做“夺伐暴盗”

之事。

B.孔子认为那些不懂为官之道的人遭致人们怨恨,是因为他们歪曲法律来侵害

人民。

C.韩非子指出圣人治民,是从根本上考虑问题,不放纵自己的欲望,只希望于

民有利。

D.韩非子认为民众服从法令,奸邪就无从产生,治理民众要把奸邪扼杀在萌芽

状态。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故其与之刑,非所以恶民,爱之本也。

(2)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14.三则材料都提到了“法”治,请分别概括三者以“法”治国的具体内容。(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5—16题。

塞下曲六首(其三)

李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①。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②,营空海雾消③。

功成画麟阁④,独有霍嫖姚⑤。

【注】①渭桥:在长安西北渭水上。②星芒:指旌头星的光芒。星芒尽:指战争

结束。③海雾:沙漠上的雾气,指战争的气氛。④麒阁:也称麒麟阁。“萧何造,

以藏秘书,处贤才也。”汉宣帝时曾图霍光等十一位功臣像于阁上,以表扬其功

绩。⑤霍嫖姚:即霍去病,汉武帝时名将,曾做过嫖姚校尉。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用生动的比喻写战马如暴风一样呼啸而出,实则以“马壮”写“兵强”;

“鸣鞭”则表现将士们斗志昂扬。

B.“汉月”指朝廷,“天骄”指敌人。从“弯弓”到“插羽”,省去了麋战情

节和厮杀场面的描写,笔法洗练。

C.颈联描写“破天骄”后的景象,战争结束后,敌军营寨空无一人,“尽”和

“消”描绘了战争的悲壮惨烈和唐军的英勇。

D.本诗和《无衣》都表现了将士为国献身的精神,但塑造形象的手法不同,本

诗主要运用了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16.清人王琦云:“末言功成奏凯,图形麟阁者,止上将一人,不能遍及血战之

±0太白用一‘独'字,盖有感于其中欤。”诗人用“独”字,表达了哪些思想

感情?试结合全诗进行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句子。(6分)

(1)《论语•泰伯》中“”表明知识分子必须有远大的抱负和

坚强的意志,而其原因是“

(2)李白《将进酒》中的“”一句是对自我才华的肯定与自信;

“”一句流露出对富贵生活的愤慨和不屑。

(3)江水茫茫,明月知心。“江”“月”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抒情意象。如《春

江花月夜》中“,”两句就同时写到了江与月。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在浩瀚的大洋江湖中,有一个常年栖息于海底、以善用“毒暗器”而令人A

的门派——芋螺派。这个门派的成员昼伏夜出,善于伪装,遇到敌人,便射出带

芋螺毒素的“鱼叉”,中镖对手顿时全身麻痹,束手就擒。

芋螺派中高手云集,地纹芋螺所用暗器与众不同,它对付的是疾游如飞的鱼

类,释放出暗器后在较远距离让对手全身瘫软,然后再将之一击毙命,真是“十

步杀一鱼,千里不留行”的狠角色。

令人意外的是,这一独门暗器竟是人们B的药物——胰岛素。

这种暗器引起了科学家的浓厚兴趣:这是怎样的动物胰岛素?【甲:

?】为了验证这种胰岛素的威力,科学家从地纹芋螺分泌的毒液

中提取出胰岛素,将其注射入健康的斑马鱼体内,再分析血糖水平,结果发现斑

马鱼的血糖迅速下降。当他们将这种胰岛素释放到斑马鱼的周围水环境中,刚才

还活蹦乱跳的斑马鱼很快就变得C了。

这让科学家们更为着迷:胰岛素家族作为治疗糖尿病药物中的“圣杯”,竟

然也是海底猎手的独门暗器。这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一百年前,科学

家从牛胰脏中提取出了具有降糖效果的胰岛素,然而,他们早期提取出的胰岛素

杂质较多且疗效不稳定,有流脓感染等毒副作用。①他们在利用兔子进行动物实

验时发现,②胰岛素使用剂量过大,③会引发危险的低血糖效应,④使之休克甚

至瘫软。⑤这种现象被称为“胰岛素休克”。⑥因此,在临床上对糖尿病人进行

胰岛素注射治疗时,⑦为防止这种情况不再出现,⑧护士栗准备一杯高糖橘汁。

后来,科学家逐渐摸索出胰岛素提纯的工艺技术,【乙:o】

这为糖尿病治疗带来了革命性变化。

科学家发现,从地纹芋螺中提取的胰岛素与人类的胰岛素蛋白序列有很多相

似之处,这种胰岛素能够弥补目前的一些治疗缺陷。而芋螺派所用的''毒暗器”

种类繁多,有望成为促进药物研发的重要资源,这让科学家产生了更多的憧憬。

18.请在文中A、B、C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在文中方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

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1.文段“毒暗器”“狠角色”两个词语富有表现力,请任选其一简要分析其表

达效果(4分)

22.下列句子中的“对付”与文中加点的“对付”,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有时我们需要放下对精致的追求,用简单的食材对付一餐也是一种满足。

B.人体的免疫系统非常复杂,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对付外敌的办法。

C.他们夫妻俩最近有些不对付,需要找个时间好好谈谈,化解误会。

D.对待生活的态度决定了生活的质量,凡事对付着过,并不能带来幸福感。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生中常有这样的困惑:一方面提倡我们栗合群入众,另一方面又鼓励我们

要超群出众。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2.D3.A

4.①运用反语,戳穿“对华友好的传统政策”都是假象,揭露美国“变中

国为美国的殖民地”的险恶用心。②使论证具有幽默感和讽刺性,加强文章论证

力度。(每点2分)

5.①从国际全局分析战争形势和中国的处境,能在大变局中稳住心神和阵

脚。②从知己知彼的战略全局出发深入分析中美战争形势,能增强定力和自信。

③从中国国情全局出发,既了解我国的困境,也看到我们的优势,团结一切可以

团结的人,能增强策略的针对性和务实性。(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

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爱美国也爱中国”错,材料一可见司徒雷登“平素装着爱美国也爱中

国,颇能迷惑一部分中国人”,说明他并非真的爱中国,是装的,其实质是借“爱”

中国之名,行侵略中国之实。

B.《别了,司徒雷登》在分析美国对中国的政策时,不仅着眼于中美两国,

也展现出对世界整体局势的宏观把握。

C.“放弃幻想”错,用闻一多、朱自清等人的行为意在激励有自由主义或

民主个人主义的中国人进行战斗。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主要通过对两篇文章内容的分析”错,应是主要通过中国挫败英、美

等国对中国的一次次图谋来表达对中华民族强大兴盛的自豪感。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在材料一中,此句是客观说明中国的战略地位,不能体现“无限的豪迈

和乐观”。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语言特点的能力。

画线句所在语境是“好办法,美国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替美国打仗、杀

中国人,变中国为美国的殖民地,实现‘对华友好的传统政策'”,这句话是说

美帝国主义采取了帮助蒋介石打内战的政策,是在揭露美国“变中国为美国的殖

民地”的险恶用心。

①"实现’对华友好的传统政策’”运用反语,表明看“对华友好的传统政

策”是在褒扬,实际上是批判,是揭露,戳穿“对华友好的传统政策”都是假象,

揭露美国“变中国为美国的殖民地”的险恶用心。

②反语,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

手法,运用反语,使论证具有幽默感和讽刺性,加强文章论证力度。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①结合“中国是亚洲的重心,是一个具有四亿七千五百万人口的大国,夺取

了中国,整个亚洲都是美国的了……”可知,从国际全局分析战争形势和中国的

处境,能在大变局中稳住心神和阵脚。

②结合“一则,美国的和全世界的人民都不要战争;二则,欧洲人民的觉悟

……三则,这是主要的,中国人民的觉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和民众组

织的力量已经空前地强大起来了”可知,从知己知彼的战略全局出发深入分析中

美战争形势,既知美国又知中国,能增强定力和自信。

③结合“美国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替美国打仗、杀中国人,变中国为美

国的殖民地……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

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可知,

从中国国情全局出发,既了解我国的困境,也看到我们的优势,团结一切可以团

结的人,能增强策略的针对性和务实性。

6.B7.C

8.①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我”初到佩格蒂先生家的所见所闻所感,

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同时也使人物形象更具亲和力,便于拉近读者与作品的距

离。②“我”是小说叙事的线索人物,以“我”的所

巧妙地串起并推动了故事情节,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集中。③小说以“我”

这个天真无邪的儿童视角来叙事,让原本艰辛的生活披上了童话色彩,充满童真

童趣,既真实又幽默。(答对一点给1分,两点3分,三点4分)

9.①从环境这个方面来看:破旧船屋在佩格蒂先生一家人的打理下,整洁

干净,井然有序,这告诉我们不管生活多困难,只要人心向善,一切都是美好的,

折射出困境中的人性美的光辉。②从大卫这个人物方面来看:文章通过描写大卫

初到佩格蒂先生家对破旧船屋的着迷与喜爱传递出童真世界里的美好,激起我们

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③从佩格蒂先生这个人物方面来看:通过佩格蒂先生对

妹妹和大卫的热情招呼,表现佩格蒂先生的善良热情、可亲可爱;佩格蒂先生一

家生活虽清贫,但船屋却被收拾得既干净又整齐,他积极乐观,带领家人生活得

和睦快乐。④从主题这个方面来看:作者想通过选文中儿童视角下的童真世界展

示人性中的纯真、淳朴与善良,传递的是人性的真善美,对生活艰辛的佩格蒂先

生及家人的同情更是作者人道主义情怀的表现。(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导语】这篇选自狄更斯名著《大卫•科波菲尔》的段落,通过细腻的描写

让我们感受到大卫进入船屋时的兴奋和好奇。全文通过大卫的视角,以细致的观

察,展现了佩格蒂家清贫却温馨的生活环境。狄更斯运用拟人、对比等手法,令

人物性格和生活氛围生动于纸上。同时,尽管描述的是清贫的生活,但通过大卫

的眼光,传递出一种对纯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善良的赞美。狄更斯的温暖叙述

不禁让人反思城市生活的繁杂与简单生活的可贵。

【解析】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对恬淡宁静的隐居生活的向往”错误。文中最后一段虽然提到“这儿

是人类所能想象出来的最宜人的隐蔽居所了”,但这只体现了儿童初到一个地方

的好奇,大卫之所以喜爱佩格蒂先生家,是因为他天真、纯朴、稚嫩,还没有体

会过生活的艰辛,并没有“对恬淡宁静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意。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主要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来描绘佩格蒂先生的形象”错误。选文主要

采用外貌、动作与语言等正面描写来塑造佩格蒂先生的形象,并非以侧面描写为

主。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叙述人称、叙述视角和人物作用的能力。

“我”既是故事的主人公、故事的叙述者,也是小说叙事的线索人物,分析

“我”在叙事上的作用,可以从叙述人称、线索人物、叙述视角等方面入手。

从叙述人称看,小说以第一人称“我”叙事,叙述“我”初到佩格蒂先生家

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有趣,富有感染力,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使人

物形象更具亲和力和亲切感,使小说的主观色彩更为浓厚,便于拉近读者与作品

的距离,实现阅读中的价值认同;

从叙事线索看,选文中的“我”是线索人物,以“我”的所见所闻巧妙地串

起并推动了选文的故事情节,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集中,表达“我”对破旧船

屋的着迷,表现佩格蒂先生的善良热情;

从叙述视角看,“按我的理论,这是孩子的特点”“墙壁刷得像牛奶一般白……

那就是鱼腥味”“我走上前去想吻她一下,她不肯让我吻,跑开躲起来了”“我

似乎觉得,这儿是人类所能想象出来的最宜人的隐蔽居所了",“我”是一个天

真无邪的孩子,“我”眼中的世界充满了童趣,小说以“我”这个亲身经历者的

孩子视角来观察感知周围的世界,让原本艰辛的生活披上了童话色彩,充满童真

童趣,幽默风趣,同时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使叙述更有说服力,更引人深思。

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写作特色、多角度探究文本审美意蕴的能力。

本题要求体悟小说中体现出的“真、善、美”,可从环境、人物、主题等方

面分析作答。

从环境方面看,“这船屋里干净得让人喜爱,要多整齐有多整齐”“还有一

张桌子……使我的眼睛都发痛了”,作者在描写船屋和卧室时,极力展现整齐和

美好,可见主人对生活的态度也是美好的,尽管生活艰辛,只能住在破船上,屋

里陈设的东西都很简陋,但是我们也能从中看到人性的美好,文章折射出困境中

的人性美的光辉。

从大卫方面看,结合“即使是阿拉丁的宫殿……也不会使我更着迷”“这船

屋里干净得让人喜爱,要多整齐有多整齐”“这是我见过的最完美、最让人喜欢

的卧室了”“我似乎觉得,这儿是人类所能想象出来的最宜人的隐居之所了”可

知,小说从大卫的角度叙述其初到佩格蒂先生家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现出孩子内

心世界的美好,激起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从佩格蒂先生方面看,“进来一个毛发浓密、满脸和气的汉子……亲热的响

吻”“'见到你很高兴,少爷,'佩格蒂先生说,'你会觉得我们粗鲁,少爷,

不过你也会发现我们还是挺爽快的。啊,少爷,你要是能跟她,‘……

'跟汉姆……那我们就觉得太有光彩啦。'”,佩格蒂先生对妹妹亲昵而热烈,

对大卫热情而直爽,这是一个善良又热情的形象。

从主题方面看,由题干中的“召唤人们回到欢笑和仁爱中来的明灯”可知,

本题要求体悟小说中体现出人性中的“真、善、美”,可从小说主题角度分析作

答,感知作者的人道主义情怀。

10.DFI11.A12.C

13.(1)所以圣人对民众施用刑罚,并不是因为憎恨民众,而是以爱护为

根本。(“与”,施用;“所以”,……的原因;“非所以恶民,爱之本也”,

判断句。每点1分,句意1分)

(2)一旦能够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那么天下人都会称赞他

是仁人。(“一日”,一旦;“克”,约束,克制;“归”,称赞。每点1分,

句意1分)

14.①墨子认为要以天为法,相爱相利;②孔子认为要奉法利民,廉洁公正;

③韩非子认为要严刑酷法、赏罚分明,与时俱进。(答对一点给1分,两点3

分,三点5分)

【导语】三则材料均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治国之“法”。墨子主张“法天”,

强调治国应顺应天道,自然之法。孔子则以“德”和“法”为基础,强调官员守

法、慎行,以求达到理想的社会状态。而韩非子则从法家角度,主张严刑峻法,

强调法治要随着时代变化而调整,以维护社会秩序,防止腐败和混乱。三者各自

通过不同视角和手段,探讨如何通过法治达到治国安民的理想。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天的运行广大无私,它的恩施深厚而不以德自居,它的光耀永远不衰,

所以圣王以它为法则。

“天之行”作主语,“广而无私”作谓语,中间不断开,“无私”后D处断

开;

“其施厚而不德”与“其明久而不衰”结构一致,单独成句,前后FI处断

开。故选DFI。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错误。爱护/吝啬。句意:天肯定希望人相互爱护、交互得利。/百姓都认

为大王吝啬。

B.正确。破坏/夸耀。句意:这叫做破坏。/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功。

C.正确。使……获利/使……整齐有序。句意:依法行事来使百姓获利。/使

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

D.正确。都是连词,表转折,“却”。句意:却背后相互诽谤。/有了这四

种发端却认为自己不行的。

故选Ao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不放纵自己的欲望”错,应该为:不是以满足民众欲望为目的。故选

Co

1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探究文中思想观点的能力。

①原文“故曰:莫若法天……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意思是,最好是以天为

法则……天肯定希望人相爱相利。可见墨子认为要以天为法,相爱相利;

②原文“吾闻之,知为吏者,奉法以利民……廉、平之守,不可改也”意思

是,懂得为官之道的人,依法行事来为民造福……廉洁公正的操守是不能改变的。

可见,孔子认为要奉法利民,廉洁公正;

③原文“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意思是,明

君治理国家时,明定奖赏,民众就努力立功;刑罚严厉,民众就服从法令。原文

“法与时转则治,法与世宜则有功”“法与时移而禁与能变”意思是,法度顺应

时代变化就能治理国家,统治方式适合社会情况就能收到成效;法制和历史时期

同步发展,禁令和智能水平同步变更。由此可见,韩非子认为要严刑酷法,赏罚

分明,与时俱进。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那么用什么作为治理国家的法则才行呢?所以说:最好是以天为法则。天的

运行广大无私,它的恩施深厚而不以德自居,它的光耀永远不衰,所以圣王以它

为法则。既然以天为法则,行动做事就必须依天而行。天所希望的就去做,天所

不希望的就应停止。那么天希望什么不希望什么呢?天肯定希望人相爱相利,而

不希望人相互憎恨和残害。

材料二:

子贡要去当信阳宰,临行时,向孔子辞行。孔子说:“要勤勉谨慎,要顺应

天时,不栗夺不要伐,不要暴不要盗。”子贡说:“我从年轻时就侍奉您,难道

您还担心我会有偷盗的行为吗?”孔子说:“你没弄清我的意思。以贤人代替贤

人,这叫做改变;以不贤者代替贤人,这叫做伐;法令下达缓慢惩罚却很急迫,

这叫做暴;把好处都归于自己,这叫做盗,盗不是所说的窃取财物。我听说,懂

得为官之道的人,依法行事来为民造福;不懂为官之道的人,歪曲法律来侵害人

民,这就是百姓怨恨官吏的原因。作为官吏最重要的是公正,面对财物最重要的

是廉洁。廉洁公正的操守是不能改变的。隐匿别人的优点,这叫蔽贤;宣扬别人

的缺点,这是小人。当面不互相告诫,而背后相互诽谤,不会友好和睦。谈到别

人的优点,如同自己有这些优点;谈到别人的缺点,如同自己有这些缺点;所以

君子对任何事都要谨慎。”

材料三:

圣人治理民众,是从根本上考虑问题的,并不以满足民众欲望为转移,他只

希望给民众带来实际利益罢了。所以君主对民众施用刑罚,并不是因为憎恨民众,

而是基于爱护他们。刑罚严峻,民众就安宁;赏赐太滥,奸邪就滋生。所以治理

起民众来,刑罚严峻是国家太平的首务,赏赐太滥是国家混乱的根源。民众的本

性是喜欢赏赐而不喜欢刑罚。所以明君治理国家时,明定奖赏,民众就努力立功;

刑罚严厉,民众就服从法令。民众努力立功,政府的事务就不受侵扰;民众服从

命令,奸邪就无从产生。所以治理民众,要把奸邪禁止在尚未发生之时;用兵作

战,要使一切服从打仗的要求深入民心。禁令能先治本的才有效,用兵能服民心

的才能服。圣人治理民众,因为先治本,所以能强大;因为先服心,所以能取胜。

所以,法令是称王天下的根本;刑罚是爱护民众的根本。民众的本性是好逸恶劳。

安逸就要荒废,荒废就治理不好,治理不好就要混乱,如果赏罚不能在全国实行,

国家事业就必定得不到发展。所以想要建立大功而难于吸引民众力量,大功是不

可能期望成就的;想栗搞好法治却难于改变旧俗,民众的混乱局面是不可能期望

治理好的。所以治理民众没有一成不变的常规,只有法度才是治世的法宝。法度

顺应时代变化就能治理国家,统治方式适合社会情况就能收到成效。所以,民众

质朴的话。只要用褒贬进行控制就可以治理好;社会开化的话,只有用刑罚加以

束缚才能使人驯服。时代有了发展而统治方式一成不变的,社会必然危乱;智能

普遍提高而禁令规定一成不变的,国家必被削弱。所以圣人治理民众,法制和历

史时期同步发展,禁令和智能水平同步变更。

15.C

16.①心中不平之情。将功成万骨枯,能上“麒麟阁”的“只有”上将,而

更多的士卒只能默默无闻。

②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或自豪和满足之情)。战士们明知血战凯旋后“只

能有上将”一人图形麟阁,但仍因能报效国家、民族而感到自豪和满足。功业不

朽不一定必须画像麟阁。这更能体现健儿们的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

③对建立功业将领的赞美之情。虽然战将如云,却“独”有少数上麟阁,可

见此将领的指挥艺术的高超。(每点2分)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C.“描绘了战事的悲壮惨烈”错。“星芒尽”,写星芒已尽,就意味着战

争结束;“海雾消”,指漠北战争气氛已经消失。并未“描绘战事的悲壮惨烈”,

而是从侧面表现了将士的神勇无比,敌人的不堪一击。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题干答题关键词"用‘独'字,表达哪些思想感情”“结合原诗分析”,答

题要注意题干中“图形麟阁者,止上将一人,不能遍及血战之士”和注释中“宣

帝时曾绘十一位功臣像于其上”。“独有霍嫖姚”中“独”是“只”的意思,血

战结束后,能上“麒麟阁”的“只有”上将,而更多的士卒只能默默无闻。答题

时,从旁观者、战士、将领三个角度答题。

旁观者角度,表达了为浴血作战的战士不平之情;

从战士角度,明知血战凯旋后只能有“上将”一人图形麒麟阁,但战士们仍

因能报效国家、民族而感到自豪和满足。功业不朽不一定必须画像麒麟阁。这更

能体现健儿们的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使此诗具有更能震撼人心的悲壮色彩;

从将领角度来谈,战将如云,能留下美名的将领,必定具有非一般的才能,

表达了对其的赞美。

【翻译】

骏马像一阵旋风驰骋,战士们鸣鞭纵马出了渭桥。背着弓箭辞别了汉地的明

月,在战场上弯弓射箭打败了胡人。战争结束后天上的客星也为之暗淡,军营渐

空,海雾已消。功成之后,在麒麟阁的功臣像上,却只有霍嫖姚的画像。

17.(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天生我材必有用;钟鼓馔玉不足贵

(3)示例一: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示例二: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示例三: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示例四: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示例五: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不给分,标点符号不一致。)

18.A.闻风丧胆B.耳熟能详C.萎靡不振(每个1分,有错别字该处不

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

19.甲:它的毒杀威力有多大乙:提取出纯度高且疗效稳定的胰岛素

【每写对一处给2分,甲处给分点:“威力”、“杀伤力”(1分);句式

是疑问句(1分)。乙处给分点:“纯度高”或“杂质减少”(1分);疗效稳

定"(1分)】

20.序号④修改为:使之瘫软甚至休克;

序号⑦修改为:为防止这种情况再次出现(每指出并修改正确一处,给2分。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示例一:①“毒暗器”运用比喻,将芋螺释放的毒素比作江湖高手使用

的暗器,形象地写出毒素的威力;②表达活泼生动,幽默诙谐,吸引读者的阅读

兴趣。

示例二:①“狠角色”运用拟人,将地纹芋螺比拟为做事狠辣的人,生动地

写出其捕猎能力强,杀伤力巨大;②表达活泼生动,幽默诙谐,吸引读者的阅读

兴趣。(指出修辞手法1分,分析修辞的运用1分,分析修辞的效果2分。修辞

类型错位的不得分,不指出修辞的得1分或2分)

22.B文中加点的“对付”意思是“应付”。

A.意思是“将就”;B.意思是“应付”;C.意思是“感情相投和”;D.意

思是“将就”。

23.【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围绕“合群”与“超群”,展现了人们在社交方面的疑问。这其中,“合

群”意为跟大家关系融洽,合得来;或者结成团体,互助合作。这里的“入众”

可以理解为人与人相处。一个人在社会上不可以离开群众,一定要和大家相处,

这是因为与周围人群相处融洽,这是维护社会稳定、保持自身有一个良好的外部

环境的基础。但是“合群”不能以丧失自我为代价,正因如此,材料又提出了“超

群出众”的另一方面。“超群出众”指超过众人。当所在的群体只是一群乌合之

众或者平庸之辈,而我们志存高远,必然会与周围人不同。此时,学会超群出众,

接受甚至享受“孤独”,反而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必备心理素质,能够促使我们

成功。当处在群体之中,人就容易被群体同化,而保持自己的个性,持有独立见

解就显得尤为可贵。

材料引导考生关注人与群体的二元复杂关系,以理性的眼光审视自我与群体

的关系。写作时,考生应当把握好材料中两种观点的内涵、关系,并在此基础上

进行联想与思考。

写作时,可以先给出观点:内心保持自己的方向,与周围人搞好关系。然后,

结合现实生活说明,我们应该在什么时候合群/与哪些人合群,又该在什么时候

超群/针对哪些人超群。

比如,针对“合群”,可以说个人需要融入群体当中,与众为伍、与众同行,

贡献个人的才智,开展团队合作,群体携手并进,才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促

进社会的发展。如航天科研团队,正是因为集合了一代代优秀的青年才俊,齐心

协力共同研发,才能取得“嫦娥”探月,“北斗”导航,“祝融”飞火,“羲和”

逐日等一系列进展。

论述“超群”,则要说明虽然人多力量大,但力量大并不意味着选择的方向、

群体的理想追求、群体的精神信念等完全一致,所以个人需要保持独立的精神,

适当超群,勇于挑战自我、突破常规,以创新的思维和行动为社会带来新的价值。

最后,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论述如何在“合群入众”与“超群出众”之间

找到平衡点。这要求我们在保持个性的同时,也要学会尊重他人、融入集体;在

追求卓越的过程中,也要关注社会需求和公共利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复杂

多变的人生旅途中,既不失自我,又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本题的审题立意应围绕“合群入众与超群出众的平衡”展开,探

讨如何在融入集体与追求个性之间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

值的和谐统一。

立意:

1.与众同行,不惧超群。

2.合群路上,保持独立。

3.滴水融大海,大海自扬帆。

4.既要超群又要合群,两者并不矛盾。

例文:

入乎其中,拔乎其萃

人生中常有这样的困惑:一方面提倡我们要合群入众,另一方面又鼓励我们

要超群出众。入众与出众似乎是一对矛盾的概念,两者不可得兼。其实是被这两

个概念的表面意思所迷惑,深究一下不难发现,出众与入众指向的是人的不同的

两个维度,入众是人的社会性需求,而出众则是人自我价值实现。在心理层面人

既有个人价值追求的需要,希望自己超群出众,又有他人认同的需要,需要合群

入众。既要入乎其中,又要拔乎其萃。

人是社会性的存在,难以脱离群体的影响而独立存在。马克思就把人称作一

种社会性存在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又把“社会的人”

看作“真正的人”,由此可见合群入众对于个体重要性。独乐乐不如与众乐乐,

独行虽速但众行更远。作为个体,我们渴望通过满足他人的期望来得到他人的认

同以此去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入众就如同单飞的大雁终于回归了雁阵,离群的

马儿又回到了迁徙的马群。亚里士多德早就说过,人类天生是社会性的动物。入

乎其中,在社会中完成自我的实现,不亦说乎!

个体在追求其社会性存在之外,人人又在寻求属于自己独有的一种优越感。

这一优越感赋予生命以意义,与众不同才能定义自我的存在,不然我们就成了森

林里的一棵树,其实仔细观察每棵树也是独一无二的。拔乎其萃,是个体的自卑

与超越。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一再告诫我们,人的一生很短暂,生命很脆

弱,我们还需栗不断地克服困难,完善自己,绝不能放弃努力寻找生命的意义。

个体生命的伟大之处正在于此,不断的进行自我的超越。正如康德所言,有两种

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

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这根会思想的苇草,

正是因其思想性让他拥有了独特的光芒,思想性是个体超越性的至高最求,拔乎

其萃,我成了果壳里的国王。

入乎其中,拔乎其萃。入众与出众间展现的是自我的超越与社会性需求的一

体两面的独特性,也正是这一独特性最终定义了与众不同,又相互协作的个体。

合群入众顺时代,超群出众赴理想

岁月如流,星燧贸迁。有人云:“我们要合众人群。”又有人针石乏时弊:“我

们要超群出众。”发人深省。然观时移世易、六合时邕,二者择一而终者无法独

善其身,于是你我需择二者铸其全,融会而贯通。

掩卷而覃思,私下认为,吾辈青年当合群入众以顺应时代,亦须超群出众奔

赴理想。

大风泱洪,大潮滂滂。合群入众不意味着没有自己的思考而随波逐流,而是

在主观思考后,驾一叶扁舟顺流而下,应时代发展而铸全自身。“运海拉扶,必

借垂天之羽;乘流击汰,必伫飞云之楫。”顺应亘古不歇的时代浪潮,不与时代

脱节,合群入众做碎萍一朵。不辞耕耘,非羡浮名,一腔尽瘁,一枕清平。林清

玄先生曾落墨:''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结果,而在于承担每个过程。”漫漫征途路,

一■步一•个脚印合群从众。

日月不淹,春秋代序。超群出众散发光热,在奔赴理想的每个过程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