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35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文化及教育成就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决策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果断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即“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2.“两弹一星”(1)概况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③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2)意义①解除了美苏两国对我国的核威胁。②展示了我国的实力,尤其是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③促进了其他领域(如航天技术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④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也有利于世界和平。【注意】“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取得了氢弹研制成功、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等一系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它们不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而是广大科技工作者摒弃“文化大革命”错误路线、坚持科学探索、辛勤劳动的成果。2.航天工程取得重大突破(1)从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经过了多次无人飞行试验;2003年10月15日载着宇航员杨利伟的“神舟”号飞船升上了太空,中国实现了载人航天的重大突破。(2)2007年10月24日,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3)“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概况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此后又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稻”。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作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项战略计划,并聘请袁隆平为首席顾问。2.地位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3.意义不仅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银河”系列计算机(1)1983年,中国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号”诞生。(2)1993年,中国研制成功每秒运算10亿次的“银河—Ⅱ号”巨型计算机。(3)1997年,每秒运算130亿次的“银河—Ⅲ号”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2.生物技术(1)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2)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做出了贡献。四、全面理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1.“双百”方针的提出(1)背景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团结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2)提出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3)含义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4)成就科研与文艺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和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如生物学领域中的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之争;文艺领域中老舍的《茶馆》、郭沫若的《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2.“双百”方针的曲折与新生原因表现经验教训曲折“左”倾错误不断发展,尤其是“文革”的开始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许多学者被划成“右派”并受到政治批判,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要处理好继承传统和不断革新的关系新生“文革”结束,清算“左”倾错误;以邓小平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决策文艺创作欣欣向荣,学术讨论空前热烈;进入21世纪,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五、全面把握新中国的教育发展历程1.建国初期——开基创业(1)措施①拉开序幕改革旧教育,建立人民教育制度,确定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②制定人民教育方针1957年毛泽东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刘少奇倡导“两种教育制度”(全日制学校、半工半读学校)和“两种劳动制度”(工厂机关八小时、半工半读)。③在少数民族地区确定教育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为首要任务。(2)方向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3)成果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2.“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受挫折受“左”倾错误影响,鼓吹“读书无用”论,长时期“停课闹革命”和所谓“教育革命”,使中国教育事业蒙受巨大损失,在一段时期内出现了“文化断层”“人才断层”,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拉大了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3.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蓬勃发展(1)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1977年邓小平复出,主持教育科学工作,恢复高考;尊师重教的风气逐步形成。学校教育迅速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2)教育方针1983年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成为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3)“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表明国家把教育确定为优先发展的战略目标。4.新世纪——迎接挑战(1)背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2)措施把基础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推动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考向一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因素1.积极因素(1)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是科技发展的政治基础。(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前提。(3)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4)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为科技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5)社会生产、生活发展的推动和需要是重要动力。(6)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和积极引进世界先进技术。2.消极因素(1)“左”倾错误对科技战线的长期干扰和破坏。(2)历史上轻视科技的传统对人们心理的影响。(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大批工农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存在重实践、轻知识的倾向。(4)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缺乏对世界先进科技的学习和交流。1975年,中国创造了一个世界航天史的奇迹:首次发射返回式卫星即获得成功。苏联是在秘而不宣地发射了几颗卫星后才掌握回收技术的;美国虽大大方方,却是在发射到第13颗卫星时才掌握了该项技术。材料可以用来说明中国A.航天技术逐渐走在世界前列B.航天操作规章制度优于美、苏C.科研人员有精益求精的执着D.字航员对卫星有详细的了解【答案】C【解析】材料的时间为1975年,而中国航天技术直到21世纪才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排除A;中国在航天领域的起步要晚于美苏两国,航天操作规章制度和对卫星的了解不可能优于美苏,排除BD;中国在科技领域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一方面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另一方面也离不开科研人员的呕心沥血,是他们推动了中国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故选C。考向二古今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一、古代中国的教育1.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有教无类”。突破了官府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2.西汉武帝时期: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还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3.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备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整套学校体制。4.宋代:学校制度更为完备,在中央有太学、国子学等,宋代私人讲学的书院兴起。书院注重依照封建伦理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在学习方法上也鼓励讨论、辩难和让学生自讲心得,风气比较活跃。5.明朝:强化了前代的科举制度。为了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实行八股取士,这体现出君主专制的强烈色彩。明代中期以来,书院比较兴盛,明朝后期东林书院以其评识朝政的活动而著名。6.清朝:前期的科举和学校,基本承袭明代的制度,在教育方面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二、近代中国的教育1.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整顿官学书院、祛除科举积弊、推崇儒学地位,从传统中寻求应变方案;主要是针对现实的教育问题,力图恢复被农民起义搅乱的封建秩序。京师同文馆的创办及增设天文算学馆。京师同文馆成为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成为19世纪60年代以后传播西学、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这突破了对旧制度、旧体系修修补补的框架,迈出了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教学内容的更新;传统教育的培养目标开始被淡化;严夷夏之大防的旧观念在教育上开始动摇,借才异域。福建船政学堂,从西语到西艺的转变。前学堂培养轮船设计制造人员,法文学堂;后学堂培养轮船驾驶人员,英文学堂。派遣留学生。福建船政局派遣留欧成绩更显著,在挑选出国人员上把关较严;出国学生年龄二十左右,只想坚定,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期限一般为三年;管理人员思想较开明;有明确的要求和检查措施。2.维新变法时期1898年京师大学堂的创办,说明建立中国自己的高等教育机构这一教育近代化的重大课题已引起清廷朝野的广泛重视。京师大学堂统辖各省学堂,是去昂最高学府和全国最高教育行政机构。师法日本。1901年以后,清政府对传统教育体制的改革,改造各级官学、改革和废除科举取士制度。废除科举制度推动了新式学堂的大发展,促进了留学潮流的高涨,加速了传统教育观念、人才观念、价值观念的转变。3.民初采取紧急措施,稳定全国教育秩序;颁布民国教育宗旨,培养共和国新国民;归国留学生成为全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的核心力量。1915年以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国内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西方教育理论、教育制度影响的日益加深,教育改革兴起。产生了一部比较完善的学制——壬戌学制;职业教育受到空前的重视,高等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促进了教育思想界思想活跃局面的形成,美感教育(蔡元培)、职业教育(黄炎培)、科学教育、实用主义教育(杜威),强调平民性、实用性、科学性、教育对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三、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阶段方针政策成就新中国建立初期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鉴苏联经验把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造成新中国人民的教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大中小学一度停课,大学招生通过推荐方式招收“工农兵学员”教育战线一片混乱,人才出现断层改革开放以来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20世纪90年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211工程”计划各类教育飞速发展,培养了大批各级各类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无穷活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孔子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孔子的私学赞美和尊重西周礼乐制度,《论语》、“六经”成为传统固定的教材,偏重伦理、强调仁和礼。孔子经常与学生共同生活,进行因材施教和平心静气的闲聊或讨论。孔子倡导“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反对巧言令色和言过其实。孔子把西周的礼乐文化落实为道德教育,把培养文质彬彬、“修己以安百姓”、积极从政作为最高目标。西方最早的私学产生于古希腊,许多外邦的文化精英涌入雅典之后,收费授徒,他们来往于公共场所从事教学。智者主要是小范围的班级授课、课堂练习等,训练、培养演说论辩能力。他们的教学隐含着对传统的质疑,如普罗泰戈拉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摘编自《中西最早的私学初探》材料二1905年,私立岭南学校允许女生插班,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第一次男女同校。1912年新加坡华侨陈嘉庚领导乡人捐资办集美小学堂,到1918年,集美学校师范部与中学部、厦门大学陆续建立。20世纪初,许多爱国人士纷纷投资办学,教育家马相伯先生创办了复旦公学(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成为后来的复旦大学。那时,许多私立学校一开始选择的就是西方的教育制度,引进了体育、班级授课制与实验方法。——摘编自《民办教育在民国的兴衰》材料三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种社会力量依法拥有举办各种教育事业的权利,1985年中共中央发文鼓励和指导社会团体和个人办学。80年代末90年代初,温州、广州、上海等地私立学校悄然兴办。人们的思想从热衷于姓“社”姓“资”的迷雾中解放出来,市场经济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更为渴望。——摘编自《改革开放40年我国民办教育发展历程与展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孔子与古希腊私学教育的不同,并简述孔子教育思想对后世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兴办私学的历史意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时期兴办民办教育的历史条件。【答案】(1)不同点:前者注重言传身教,后者主要是班级授课;前者注重内心修养,后者提倡演说论辩;孔子注重传统,后者质疑传统。影响:①在教育对象上主张“有教无类”,不分贵贱。②在教学方法上主张“因材施教”。③在学习方法上主张“学思结合”。④在学习态度上主张“当仁不让于师”。(2)意义:推动了教育的近代化;有利于改变教育的落后面貌;提高了社会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风气的进步。(3)条件:党和国家的推动;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解析】(1)不同点:根据材料“孔子经常与学生共同生活,进行因材施教和平心静气的闲聊或讨论。孔子倡导“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反对巧言令色和言过其实。”得出孔子注重言传身教,注重内心修养,注重传统。根据材料“智者主要是小范围的班级授课、课堂练习等,训练、培养演说论辩能力。他们的教学隐含着对传统的质疑”得出后者主要是班级授课,提倡演说论辩,质疑传统;其对教育的影响,可从教育的原则、对象、方法等方面进行概括。(2)意义:根据材料“那时,许多私立学校一开始选择的就是西方的教育制度,引进了体育、班级授课制与实验方法。”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从教育的近代化、促进教育的发展、提高文化水平、改善社会风气等角度概括。(3)条件:根据材料“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1985年中共中央发文鼓励和指导社会团体和个人办学”“人们的思想从热衷于姓“社”姓“资”的迷雾中解放出来,市场经济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更为渴望。”等信息,结合新时期的时代背景,可得出党和国家的推动;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1967年,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这次爆炸的时间非常巧妙(联合国大会辩论开始前),而且速度快的异乎寻常,如果“四大国”继续假装中国弱,这是在发疯,赶紧让他们进安理会吧。”材料表明中国氢弹爆炸成功的主要意义是A.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主要条件B.促进了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C.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D.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形成2.如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A.标志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B.打破美苏两国的战略核威慑C.体现“科教兴国”重大成就D.表明中国航天技术世界领先3.1953年,周恩来主持通过了《关于修订高等学校领导关系的决定》,明确了由新设立的中央高等教育部对全国高等学校实行统一领导的管理体制。同时规定,综合性大学以及与几个业务部门有关的多学科性高等工业学校由中央高等教育部直接管理。这些决定反映了A.高等教育发展必须与国家政策同步B.政治环境推动高等教育变革C.个人喜好影响高等教育发展方向D.高等教育变革符合当时经济建设4.下图的老照片是建国初期全国开展扫学习的新间作品,该作品A.展现了农村落实新中国全面教育的方针B.描绘了新中国欣欣向荣的义务教育发展C.体现了在科教兴国方针引领下自主学习D.倡导教育是为工农服务的人民教育方针5.下表为1949年后我国高校招生录取情况统计表(部分)。关于表中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时间高考参考生人数(万人)高中毕业生人数(万人)高校招生人数(万人)录取比例(%)招生方式备注1958年21.926.5121.0统一高考高二学生亦可参考1962年44.110.724.3统一高考有文化科考试,但只招收工农兵学员1973年15.3推荐制1977年573274.7统一高考(注:空白项表示数据暂缺)A.1958年招生人数超过毕业生数是“一五”计划的需要B.1962年录取率较低说明高等院校的教学秩序走向混乱C.1973年招生方式变化是“左”倾错误在教育领域的反映D.1977年参考生人数多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决策的结果6.1978年清华大学选派9名中青年学者赴美留学,数年后全部完成学业归来,校方专门制作简表表彰纪念(简表信息节选如下)。由此可知,改革开放初期的留学教育反映了姓名曹小平彭吉庞张育曼赵南明郑衍衡李衍达张楚汉柳百成催国文所学专业理论固体物理波导光学反应堆物理计算生物物理平行处理及多机系统地震波的信息处理坝工抗震铸工冶金学高温陶瓷A.“三个面向”精神的贯彻B.高考恢复促进经济发展C.中美建交推动文化交流D.国家战略主导教育发展7.如图是2012-2017年留学回国人数统计图。据此可知,新时期的中国A.教育已领先于发达国家B.就业创业环境极大改善C.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D.教育成为社会关注重点8.歌曲《何日君再来》创作于抗战时期,由于内容涉及借酒消愁,曾被中共视为上海堕落生活的写照。经过台湾歌手邓丽君的翻唱,这首歌在20世纪80年代风靡大陆,当时《北京晚报》发表多篇文章,批判它“过去腐蚀人们反抗国民党和日本人的战斗力,如今又要破坏社会主义的基础”。媒体的态度反映出A.资产阶级腐朽生活方式不被民众认可 B.革命文艺始终是社会主义艺术的主流C.海峡两岸关系因艺术分歧而走向僵局 D.“双百”方针的恢复受“左”的思想干扰9.1979年《历史研究》连续发表了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文章若干篇,反响强烈:以姜铎为代表的甲方坚持洋务运动存在进步与反动的两点论;以李时岳为代表的乙方则“高高举起洋务运动全面进步论的大旗”。当时掀起这场大讨论的背景为A.洋务运动促进近代教育的发展B.文化大革命“左”倾思想泛滥C.邓小平重新强调“双百”方针D.实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10.1956年,毛泽东表示不能同意“巴甫洛夫是社会主义的,摩尔根、孟德尔是资产阶级的,李森科、米丘林是社会主义的”这样的说法。他认为,把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帽子套到自然科学上去是错误的。这一思想。A.正确分析了当时社会主要矛盾B.反映了“百家争鸣”的主张C.标志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D.始终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11.1952年,教育部决定大学从一年级起即采用苏联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连续出版了苏联高校教材译本1393种。同时,曾经学自美国的按系招生、选课制、学分制、淘汰制等制度均被取消。导致这一转变的原因是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B.新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C.高度集中计划体制形成D.美苏两极格局完全形成12.据统计,1977年中国有570万人报考大学,年龄最小的仅十三四岁,最大的则有三十六七岁,27万人荣幸成为“七七级。”“老少同学”成为这时期一种特别现象。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国家的考试制度从此稳定B.考试的公平公正得以体现C.国家的人才短缺得以解决D.高考的年龄结构得以优化1.(2019年海南卷)1953年,中共中央发布指示,指出社会上流行颇广的“技术一边倒”口号“是不恰当的”,“技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不同,并没有阶级和阵营的分别,技术本身是能够同样地为各个阶极和各种制度服务的”。这一指示A.推动了“一边倒”外交政策的调整B.为“科教兴国”战略的施行指明方向C.旨在提高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地位D.有利于纠正学习苏联的教条化倾向2.(2018年江苏卷)《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B.掌握载人航天技术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成功培育杂交水稻3.(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Ⅱ)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专题冲关】1.【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中国氢弹爆炸后英国对中国态度发生转变,主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地位,反映了中国国家实力提高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极大影响,故C项正确。A项,中国重返联合国得益于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而非英国,排除。B项,此时两极格局已经形成,排除。D项,材料现象不能反映中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影响,排除。2.【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科技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我国科技发展的表现来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中国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升天标志中国开启航天时代,A选项正确。人造卫星不属于核领域,排除选项B;C选项的“科教兴国”战略时间不符;选项D不符合史实,排除。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的时间信息“1953年”可以知道,此时是一五计划开始之时,根据材料信息“工业学校由中央高等教育部直接管理”可以知道,教育变革是服务于经济建设需要,故D项正确。高等教育发展必须与国家政策同步在材料中未体现,故A项错误。这些决定的内容与政治环境推动关联不大,故B项错误。此决定并不是周恩来自己决定的,故C项错误。4.【答案】D【解析】1949年建国初期提出的教育方针是“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农村开展扫盲运动是此方针一个体现,老照片的时间是1951—1952年,D选项符合题意;全面教育方针是195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教育方针,时间不符,A选项排除;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实行义务教育,时间不符,B选项排除;科教兴国战略是1978年后邓小平提出的,时间不符,C选项排除。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1973年招生方式变化是因为文革对正常教育制度的冲击,故C项符合题意;1958年招生人数超过毕业生数是因为大跃进带来高校急剧扩招,而一五计划为1953—1957年,故A项不符合题意;1962年录取率较低的原因是国民经济困难状况出现后,高校规模开始压缩和调整,但高校教学秩序并没有混乱,故B项不符合题意;1977年报考人数较多是因为十年文革对正常教育的破坏,恢复高考早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故D项不符合题意。6.【答案】D【解析】从表格中“理论固体物理”“波导光学”“反应堆物理计算”“生物物理”“平行处理及多机系统”“地震波的信息处理”“坝工抗震”“铸工冶金学”“高温陶瓷”等信息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初期留学生“所学专业”主要集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急需的高端科技领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当时的国家战略所决定的。故答案为D项。A项,“三个面向”的提出是在1983年,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表格体现的是教育发展,而不是经济发展,排除;C项,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排除。7.【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2012年以来留学回国人数不断增加,说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就业创业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故答案为B项。AC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教育发展程度比较、国内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信息,排除;D项,材料展现的是留学回国人数的不断增加,不能说明教育是否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排除。8.【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双百”方针强调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的自由,20世纪80年代《北京晚报》对邓丽君歌曲的批判,延续了“左”倾泛滥时期对艺术批评的“上纲上线”做法,给文艺作品扣政治帽子,不利于“双百”方针恢复,故D项正确。A项,题干不能反映民众对资产阶级腐朽生活方式的态度,排除。B项,题干未强调革命文艺的地位,排除。C项,题干不能体现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状况,排除。9.【答案】C【解析】根据时间“1979年”可知,这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存在不同观点,这属于历史研究问题的不同见解的争论,属于学术问题,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背景应该是邓小平重新强调“双百”方针,故C正确;洋务运动的时间是19世纪60-90年代,不是1979年掀起这场大讨论的背景,排除A;1976年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B错误;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10.【答案】B【解析】1956年,针对社会主义建设经济需要,毛泽东在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领域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主旨,材料中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故B项正确。中共八大上正确分析了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故A项错误。材料中论述的自然科学,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属于经济领域,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小声母l课件
- 教育工作计划3篇
- 金融产品报告
- 家校共育个人工作计划
- 梦想演讲稿范文合集六篇
- 政府工作计划
- 大学生暑期实习报告15篇
- 小学元旦作文15篇
- 常见的金融工具
- 销售店长规划
-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登记表
- 选必中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4D厨房设备设施管理责任卡
- GB/T 5593-2015电子元器件结构陶瓷材料
- GB/T 3871.6-1993农业轮式和履带拖拉机试验方法第6部分制动试验
- GB/T 22844-2009配套床上用品
- GB/T 1962.2-2001注射器、注射针及其他医疗器械6%(鲁尔)圆锥接头第2部分:锁定接头
- GB/T 17646-2013小型风力发电机组设计要求
- 中医拔罐技术试题及答案
- 2023年苏教版小学数学全套教材内容安排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