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统编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马说》三年中考试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_第1页
2025年统编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马说》三年中考试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_第2页
2025年统编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马说》三年中考试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_第3页
2025年统编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马说》三年中考试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_第4页
2025年统编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马说》三年中考试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说》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

[2022•四川泸州・统考中考真题】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马说

唐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

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才历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

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道,食之不能尽材,鸣之而不能通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乙】

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

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也众矣。

【丙】

问说(节选)

清刘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

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大矣,而或不知细,舍问,

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

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

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也?“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日“学问

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趋三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术达强以.为先理有术安妄以臆度妲摩则终身几无可问之

羡二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

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

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

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

所成而已矣。

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

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完正确的一项是()

A.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

问之事

B.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

问之事

C.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

问之事

D.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

问之事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能:才能

B.牡丹之爱,官也众矣宜:应当

C.贤于己者,问焉以在疑破:破解

D.孔文子不力下问,夫子贤之耻:耻辱

3.下列对三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写法不拘一格。甲乙丙三文都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

表达作者鲜明的观点,抒发高雅的情趣。

B.甲文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寄寓了作者对人才

受到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

C.乙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表现了作者洁身

自爱的人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

D.丙文第一自然段提出“君子之学必好问”的中心论点,分析了“问”与“学”的关

系,后面几段主要阐明了“问”的重要性。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2022•广东•统考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

隶人之手,骈死于槽物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去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

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能千里也?

金之不以道,食之不能尽材,鸣之而不能通意,执策而后之,目:“天下无马!

呜呼!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看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2)键之不以道(3)执策而临之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022•湖南永州•统考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

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析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

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道,食之不能尽材,鸣之而不能通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选自《马说》)

【乙】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

军岂愿见之也?”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②也。将军

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注释】①器:用作动词,器重,重视。②屈致:委屈(他),召(他之门)来。③枉

驾:屈尊,这是请别人到某处去时的客气话,枉,委屈,驾,车马。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然/后有千里马B.故/虽有名马

C.将军岂/愿见之也D.不/可屈致也

⑵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伯乐不常有/鸣之而不能通意

B.马之千里者/将军宜枉驾顾之

C.才美不外血/徐庶血先主

D.余之不以道/执余而临之

⑶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虽为马说却意不在马,而是作者借说马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B.【乙】文从侧面衬托出诸葛亮的非凡才智以及他绝不奉迎、为人谨慎的性格特点。

C.【甲】【乙】两文的表达都是以议论和抒情为主,说理深刻,论证有力,情感鲜明。

D.【甲】文讽刺了统治者摧残人才的现象,【乙】文则表现了刘备善于纳谏和礼贤下

士。

⑷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由是先主遂诣亮。

[2021•广西河池•中考真题】

文言文阅读。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

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才历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士里土,―二食或尽粟二亘。—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

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道,食之不能尽材,鸣之而不能通意,执策而临之,目:“天下无马!

呜呼!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古之君人,…有以壬金求于黑当者,…二年丕能得屋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

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目:“所求者生马,

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目:“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也?天下必以王为

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②,千里之马至者三。

(《战国策•千金求马》)

【注】①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②期年:满一年。

⑴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鸣之而不能通意/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B.食乏不能尽材/千里之马至者三

C.真无马邪/首五百金

D.骈死小槽杨之间/涓人言手君曰

⑵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执策而临之(面对)

B.金之不以道(马鞭)

C.买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同“返”,返回)

D.天下必以王为能相马(买)

⑶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朗读节奏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B.【甲】文托物寓意,把知人善任的贤君比作伯乐,把未被发现的人才比作千里马,

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

C.与【甲】文的以议论为主不同,【乙】文以记叙为主,叙述“涓人”用重金购买死

马的头,刺激各地献来宝马,不满一年即成功收获好几匹千里马的故事。

D.【甲】【乙】两文都涉及“千里马”,然而千里马的境遇却迥也不同。【甲】文中

的千里马被埋没,【乙】文中的千里马受到重视。

⑷把【甲】【乙】两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古之人君,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⑸有人认为【甲】文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有时代的局限性,你的看法

如何?请简要阐述。

[2022•黑龙江哈尔滨•统考二模】

阅读《马说》选段,回答小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

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才历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

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道,食之不能尽斜,鸣之而不能通意,执策而居之,目:“天下无马!

呜呼!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材:(2)临:

2.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C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3.文中的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指什么人?

【2022•湖南常德•统考一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说(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

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才历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

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旦欲与常当等丕可得,安求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道,食之不能尽材,鸣之而不能通意,执策而临之,目:“天下无马!

呜呼!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

(1)才美不外血:

(2)余之不以道:

2.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A.看不饱,力不足看之不能尽材

B.衣食所妾妾求能千里也

C.下视辙真无马邪

D.策之不以道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4.用“/”给下面句子划停顿。(划两处)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如果有人也像韩愈一样怀才不遇,得不到赏识,除了写文章抒发愤懑之情外,你认

为还有哪些积极可行的做法?

[2021•重庆•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

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才历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

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道,食之不能尽材,鸣之而不能通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故虽有名马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一看或尽粟一石次之不能尽材

C.策之不以道不得志,独行造

D.执策而信之把酒临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能千里也?

(2)真无马那?真不知马也!

3.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点出了千里马与伯乐之间的关系,说明了

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

B.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根本原因是它先天就“力不足”,所以只能“骈死于槽杨

之间”。

C.“鸣之而不能通意”,一个“鸣”字写尽了千里马的无奈和悲愤,充分表现了它对

“食马者”的鄙视与反抗。

D.本文以“说”这种体裁记叙了千里马日行千里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千里马的同

情。

4.选文和链接材料都围绕人才问题发表了看法,请说出两文作者的看法有何异同。

【链接材料】

辛未闰四月即事(节选)

张九成3

如闻失一士②,每食不下咽。

人才何鲜③,求一于百千。

岂独今世欤,自古皆已然。

【注】①张九成:南宋人,曾任礼部侍郎兼刑部侍郎等官职。②士:指人才。③鲜:读

作xiario

[2020•湖北荆门市・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薪虽有名马,祗辱于奴

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才历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臭马也,虽有千里之

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普马等不可得,安求能千里也?

霰之不以道,食之不能尽材,鸣之而不金通意,执策而临之,目:“天下无马!”

鸣呼!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以金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意,未可明

诏大号以霾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①直,删密,锄正,以天梅扁梅为业以

求钱也。梅之软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瘾

明告鬻②梅者,斫正,养旁条,删密,天稚枝,锄直,盘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

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选自龚自珍《病梅馆记》)

(注释)①斫:zhuo,砍削,②鬻:yu,卖。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喂养)以欹为美,正则无景(倾斜)

B.且欲与南马等不可得(普通)未可明诏大号以蠢天下之梅也(约束)

C.金之不以道(用马鞭驱赶)以天梅痣梅为业以求钱也(使……成为病态)

D.鸣之而不能施意(沟通)通生气(抑制)

2.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故盅有名马(连词,即使)B.皇马也(代词,这,这样)

C.真无马邪?(代词,它,指天下)D.梅以曲为美(介词,凭借)

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虽然文体不同,但都直接批判了统治者肆意摧残人才的社会现实。

B.甲、乙两文都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甲文用“千里马”来比喻杰出人才,而乙文则用

“病梅”来比喻因受摧残而性格扭曲的统治阶级御用人才。

C.甲文揭示了“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是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D.乙文揭示了梅被摧残的根本原因是“文人画士孤癖之瘾”。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智力为也。

[2020・四川成都市•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北冥有鱼,名为鱼昆。鳏之大,不知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名为鹏。鹏之背,不知

几千里也;惑而飞,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宇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恚怪者也。《谐》之言日:“鹏之徒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挂扶摇而之

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正

色邪?远而无所至极邪?视下也,以若是则已矣。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

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析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栗一石。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

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能千里也?

金之不以道,食之不能尽材,鸣之而不能通意,执策而临之,目:“天下无马!

呜呼!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怒而飞怒:振奋,此指用力鼓动翅膀B.患怪者也志:志向

C.才美不外身见:同“现”,表现D.蚤之不以道策:用马鞭驱赶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海运则将徙宇南冥安陵君因使唐雎使宇秦

B.去以六月息者也不以物喜

C.而伯乐不常有温故而知新

D.真无马邪帝感诚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天之苍苍,正色邪?远而无所至极邪?

A.天空辽远,是它真正的景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B.天空辽远,难道是它真正的景色?难道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

C.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D.天色湛蓝,难道是它真正的颜色?难道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

4.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文同写动物,形象迥异。甲文描绘了硕大无比、志存高远的“大鹏”,乙文刻画

了不遇伯乐、屈辱而死的“千里马”。

B.两文借物抒怀,情感有别。甲文借“大鹏”迁往南海展现了作者的恐惧,乙文以

“千里马”遭受屈辱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不平。

C.两文语言精当,各具特色。甲文使用“三千里”“九万里”等词,用语夸张,想象

雄奇;乙文连用“不字,言简意赅,引人深思。

D.两文皆为经典,价值各异。甲文的“鲸鹏”超越现实,富有浪漫色彩,影响深远;

乙文论说“伯乐”与“千里马”之关系,极具现实意义。

[2022•吉林・模拟预测】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

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析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

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道,食之不能尽材,鸣之而不能通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1.本文作者是代的文学家(人名),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故虽有々马山不在高,有仙则文

B.一餐或尽粟一石在之不能尽材

C.策之不以道不得志,独行造

D.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

3.“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方法?表现了食马者怎样

的神情和心理?

4.本文运用什么手法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主张?

5.本文和链接材料都围绕人才问题发表了看法,请说说两文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

否一致,试加以说明。

【链接材料】

己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L2022•四川泸州•统考模拟预测】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

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才历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

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道,食之不能尽材,鸣之而不能通意,执策而临之,目:“天下无马!”

呜呼!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乙】

病梅馆记

龚自珍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

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意,未

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①直,删密,锄正,以天梅病梅为

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

之隐明告鬻②梅者,斫正,养旁条,删密,天稚枝,锄直,遏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

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密毁盆悉摆于

拽解棕缚必五年为期必夏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

光阴以疗梅也哉!

【注释】①斫(zhuo):砍,削。②鬻(yu):卖。

⑴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纵之顺之/毁/盆悉埋于地/解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B.纵之顺之/毁/盆悉埋于地/解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C.纵之顺之/毁盆/悉埋于地/解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D.纵之顺之/毁盆/悉埋于地/解/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⑵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未定稿的一项是()

A.一看或尽粟一石(食:吃)B.执策而临之(临:靠近)

C.以款为美(欹:倾斜)D.逋生气(遏:阻止)

⑶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的“千里马”无疑是悲剧的,造成它悲剧的根本原因是饲养马的人不知

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

B.【甲】文的文体是“说”,常用来表达对某个问题的见解,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写

法,借寓言故事、状写事物来说明事理。

C.【乙】文中,作者对“梅”被摧残成病态十分悲痛,并付诸行动来医治病梅,表达

了作者追求个性解放的迫切愿望。

D.【甲】文和【乙】文虽然文体不同,但都直接批判了统治者肆意摧残人才的社会现

实。

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策之不以道,食之不能尽材,鸣之而不能通意。

②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2022•辽宁抚顺•统考三模】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

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才历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

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道,食之不能尽材,鸣之而不能通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皆以所能鸣。存而在

下者,孟郊东野①始以诗鸣。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他浸淫②也汉氏矣。从吾游者,

李翱、张籍尤也。三子者之鸣信善矣,抑③不知天将和声,而使鸣国家之盛邪?抑将分

饿身思愁心肠而使自鸣不幸邪?三子者之命,则悬也天矣。在之也奚④以喜,在下也奚

以悲?

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⑤者,故吾道命于天者以解之。

(节选自韩愈《送孟东野序》)

【注释】①孟郊东野:孟郊,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作者的好友。才华横溢,早年屡

试不第,近五十岁被任为九品小官。②浸淫:渗透沉浸。这里指接近。③抑:还是。

④奚:什么,何。⑤释然:疑虑消除、喜悦的样子。

1.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向的一项()

A.看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弗衣,不知旨也(《虽有嘉肴》)

B.余之不以道余勋十二转(《木兰诗》)

C.唐之有天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D.三子者之鸣宿善矣小宿未孚,神弗服也(《曹刿论战》)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能千里也。

(2)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他浸淫也汉氏矣。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抑将穷饿身思愁心肠而使自鸣不幸邪

4.【乙】文中的孟郊就是【甲】文中所言及的“千里马”,作者在两文中所表达的感

情有哪些相同之处?

5.从自身来看,人才如何才能不被埋没?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的看法。

[2021•广东高明•一模】

文言文阅读:

(A)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

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析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

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道,食之不能尽材,鸣之而不能通意,执策而后之,目:“天下无马!

呜呼!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B)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三岁而孤,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山长,尽能

通六经、百家学。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日:“夫大木为亲①,

细木为楠②,各得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澳马勃®,

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纤余为妍,卓荤为

杰,校短量长,唯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执政览之,养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

撰。

(选自《新唐书•韩愈传》,有删改)

【注】①泉:栋梁;②确:椽子;③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溃、马勃:皆为中药

名。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年宜九十

B.执策而临之/临溪而渔

C.山长,尽能通六经/山至陈,车六七百乘

D.执政览之,寄才/明有番巧人

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A中画横线的句子。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3.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4.下列对于两则选文的理解与分析,木定福的一项是()

A.选文A借千里马表达了人才常有但善于发现和选用人才的伯乐不常有的观点;选文

B借木材和药物,表达了量才录用、才尽用的观点。

B.选文A造成千里马“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直接原因是“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

也”;选文B韩愈写《进学解》的根本原因是怀才失意。

C.两则选文都使用托物寓意,选文A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选文B

以工匠选材、医生用药为喻,比喻人才各具所长。

D.选文A虽短,多次提到“千里马”,但因采用直称、暗称、代称等不显得啰嗦;选

文B语言精练,句式整齐,吸取了辞赋中铺叙技巧。

5.结合选文A与选文B,比较两篇文章主题的异同。

《马说》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教师版)

[2022•四川泸州•统考中考真题】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马说

唐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

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析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

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道,食之不能尽材,鸣之而不能通意,执策而临之,目:“天下无马!'

呜呼!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乙】

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

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也众矣。

【丙】

问说(节选)

清刘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

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大矣,而或不知细,舍问,

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

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

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也?“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日“学问

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是三而韭人俗之同病学有术达强必为担理直术安安名臆度如夏则经身匹王可闻之

事晨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

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

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

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

所成而已矣。

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

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完正确的一项是()

A.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

问之事

B.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

问之事

C.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

问之事

D.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

问之事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虎能:才能

B.牡丹之爱,宣也众矣宜:应当

C.贤于己者,问焉以祗疑破:破解

D.孔文子不加下问,夫子贤之耻:耻辱

3.下列对三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写法不拘一格。甲乙丙三文都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

表达作者鲜明的观点,抒发高雅的情趣。

B.甲文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寄寓了作者对人才

受到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

C.乙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表现了作者洁身

自爱的人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

D.丙文第一自然段提出“君子之学必好问”的中心论点,分析了“问”与“学”的关

系,后面几段主要阐明了“问”的重要性。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答案】

1.B2.D3.A

4.(1)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

玩它啊。

(2)不学就不会发现疑问,不问就不能增长知识。

【解析】

1.本题考查断句。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句意为: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学习有未贯通(不理解

的地方),(却)偏偏以为理解,(所持的)道理有不稳妥(的地方),(却)胡乱地

凭主观猜测,像这样,就终生几也(都)没有(什么)可问的事(了)。根据句意可直

接断句为: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

几无可问之事。

故选B=

2.D.句意:孔文子不以向比他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辱,孔子认为他道德学问高。耻,

以……为耻。

故选D。

3.A.“甲乙丙三文都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有误,丙文并没有用到托物寓意的写法。

“抒发高雅的情趣”有误,甲文寄寓了作者对人才受到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

情。丙文论证了“君子之学必好问”的观点。

故选A。

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重点字词:

(1)益,更加;植,竖立;而,表转折;亵,亲近却不庄重。

(2)非学,不学习;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致疑,提出疑难;广识,增

长知识。

【参考译文】:

【甲】世之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

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杨之间,不以千里马著

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

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

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

千里呢?

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

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唉,难道(这世之)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乙】水之、陆地之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

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之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

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

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

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

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丙】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

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

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

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

怎么能解决问题呢?

(对于)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

说的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对于)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

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

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

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它。《尚书》不是

说吗?“喜爱问(的人,学问知识)就丰富。”孟子论述:“找回自己的放纵散漫的心”

(的时候),并提“学问之道”,“学”之后(就)紧跟着“问”。子思谈“重视品德

修养”(时),归结到要(好)问(勤)学,(在他的提法中)“问”并且在“学”的

前面。

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学习有未贯通(不理解的地

方),(却)偏偏以为理解,(所持的)道理有不稳妥(的地方),(却)胡乱地凭主

观猜测,像这样,就终生几也(都)没有(什么)可问的事(了)。(对)比自己道德

才能高的人,(就)妒忌他,不愿意向他问,(对)不如自己的人,(就)轻视他,(认

为)不值得向他问,(对)同自己水平相同的人,抱着嬉戏的态度而不敬重他,不甘愿

向他问,像这样,就天下几也没有可以问的人了。

聪明的人考虑一千次,(也)一定会出现一次错误。圣人所不了解(的事物),普

通的人不一定也不了解;普通的人所能做的,圣人不一定能做。真理不专门存在于某

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那么,“问”可以少得了吗?《周礼》(说),朝堂之外(要)

询问百姓(对朝政的意见),国家的大事还问到平民。所以地位高的人可以问身份低的

人,道德才能高的人可以问道德才能低的人,老人可以问年轻的人,只考虑道德学问

方面的成就罢了。

孔文子不以向比他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辱,孔子认为他道德学问高。古人把“问”

作为美德,而并不认为它是可耻的,后代的君子反而争先把“问”当作耻辱,那么古

人所深深地(感到)羞耻的(事),后代人却做着而不以为耻的(就)多了,可悲啊!

[2022•广东•统考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

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才历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善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

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能千里也?

盍之不以道,食之不能尽材,鸣之而不能通意,执策而后之,目:“天下无马!

呜呼!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爸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2)生之不以道(3)执策而信之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答案】

1.(1)同“饲”,喂(2)用马鞭驱赶(3)面对

2.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马)一同死在

马槽之间,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特殊用法,如通

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的句意是: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

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食:)同“饲”,喂。

(2)“策之不以道”的句意是: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策:原指马鞭,这

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

(3)“执策而临之”的句意是:拿着马鞭面对着千里马。临:面对。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尤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

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

式。在此题中,要注意“故(所以)、虽(即使)、祗(只、仅)、辱(受辱)、于(在)、

奴隶人(奴仆)、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