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PAGEPAGE12016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真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 B.白酒挥发 C.森林失火 D.树枝折断〖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冰雪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白酒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森林失火包含着树木的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树枝折断只是将其断开,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C.〖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2.下列属于铁的物理性质的是()A.易生锈 B.能导电C.能与稀硫酸反应 D.能在氧气中燃烧〖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纯铁是银白色的固体,铁的颜色、状态、导电性、导热性等都属于物理性质;铁能在氧气中燃烧、铁会生锈都属于化学性质.〖解答〗解:纯铁是银白色的固体,铁的颜色、状态、导电性、导热性等都属于物理性质;铁能在氧气中燃烧、能与稀硫酸反应、铁易生锈都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属于化学性质.故答案为: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氮气、碳、氢气和甲烷的化学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空气 B.食盐水 C.铁矿石 D.氧气〖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解答〗解:A、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B、食盐水中含有氯化钠和水,属于混合物,故B错;C、铁矿石主要成分是铁的化合物,还含有其他杂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D、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故选D.〖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4.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最适宜选用的可燃物是()A.红磷 B.硫磺 C.木炭 D.蜡烛〖分析〗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红磷本身是固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生成物五氧化二磷是固体,可以用于除去空气中的氧气,故选项正确.B、硫磺在空气中能够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虽除去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错误.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除去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错误.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虽除去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所用的可燃物具备的条件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5.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A.铝元素AL B.干冰H2OC.氢氧根离子OH﹣ D.氯化银AgCl2〖分析〗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根据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铝元素的元素符号为Al,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B、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的俗称,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书写错误.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OH﹣,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正确.D、氯化银中银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AgCl,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学式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6.“含氟牙膏”中的“氟”指的是()A.元素 B.原子 C.离子 D.单质〖分析〗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氟”等不是以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解答〗解:“含氟牙膏”,这里的氟指的是不是以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氟”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7.下列实验操作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是()A.加热烧杯中液体 B.放置洗净的试管C.锌粒放入试管 D.嗅闻气体气味〖分析〗A、根据给烧杯内的液体加热的方法分析;B、洗净的试管要倒扣在试管架上;C、根据向试管中加入块状药品的注意事项分析;D、根据闻气体气味的方法分析.〖解答〗解:A、给烧杯中液体加热时.烧杯下面要垫上石棉网,可使烧杯均匀受热,故正确;B、洗净的试管要倒扣在试管架上,正确;C、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让固体在竖直的试管口处自由落下会打破试管底部,故错误;D、闻气体气味时,应用手进行扇闻,故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8.下列可回收利用的废品中,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是()A.废报纸 B.废钢铁 C.空塑料瓶 D.空玻璃瓶〖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废报纸S是用木浆等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B、废钢铁是用铁合金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C、空塑料瓶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D、空玻璃瓶是用玻璃制成的,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9.下列事实,不适合用“微粒间有空隙”的性质来解释的是()A.一定体积的气体加压后体积变小B.一定量的水结冰后体积变大C.室外的电线在冬天变短夏天变长D.1L大豆与1L黄沙混合总体积小于2L〖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一定体积的气体加压后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错误.B、一定量的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错误.C、室外的电线在冬天变短夏天变长,是因为冬季气温低,原子之间的间隔比夏季小,电线此时比夏季短;夏季气温高,原子之间的间隔比夏季大,夏天变长;故选项错误.D、1L大豆与1L黄沙混合总体积小于2L,大豆、黄沙是宏观的物质,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0.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放在空气的木桌椅没有燃烧,是因为木桌椅不是可燃物B.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开挖隔离带,是为了将可燃物与火隔离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D.住房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分析〗可燃物燃烧时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并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灭火的原理是:隔绝可燃物或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或者隔绝氧气.根据灭火的原理与燃烧的条件分析即可.〖解答〗解:A.木桌是可燃物,放置在空气中已与氧气接触,没有燃烧是因为其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所以错误.B.开挖隔离带,把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正确;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隔绝氧气灭火,所以错误;D.着火点一般是固定不变的,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所以错误.故选B.〖点评〗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反应,燃烧在为人带来热量服务于人类的同时也会为人类带来灾难,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为人类提供了安全利用燃烧反应的保障,是中考的热点题目之一.二、多项选择题11.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存黑色固体B.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一般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转移C.将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中,溶液的温度显著降低D.将棉花点燃,闻到一股烧焦羽毛的气味〖分析〗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B、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进行分析解答;C、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D、根据棉含有的成分是纤维素和其燃烧时的气味判断.〖解答〗解:A、镁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量,有白烟产生,故错误;B、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进行溶解,最后转移,故正确;C、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故选项错误;D、根据棉含有的成分是纤维素,与纸中的成分相似,其燃烧时有烧纸的气味,故错误.故选B.〖点评〗物质的鉴别、检验是化学实验探究的考查热点之一,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特别是物质的特性,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熟记常见物质的鉴别或检验方法,并能灵活迁移应用.12.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乙>甲=丙B.t2℃100g甲物质饱和溶液中含有60g甲C.将丙物质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D.t2℃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再降温到t1℃,析出无水晶体的质量:甲>乙〖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解答〗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乙>甲=丙;B、t2℃,甲物质的溶解度是60g,所以160g甲物质饱和溶液中含有60g甲,故B错误;C、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将丙物质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故C错误;D、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析出无水晶体的质量就不能确定,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则溶质都以分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溶液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C.铵盐能与碱反应生成氨气,则硫酸铵不能与熟石灰混合施用D.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则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相同〖分析〗A、根据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进行分析判断.B、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C、根据铵盐能与碱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但溶质不一定都以分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溶液,如氯化钠溶液中,溶质以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说法错误.C、铵盐能与碱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硫酸铵属于铵盐,不能与熟石灰混合施用,故选项说法正确.D、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特征、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铵盐的性质、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4.下列除杂(括号内为杂质)设计,所选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所选试剂操作方法AHCl气体(H2O)固体氢氧化钠通过装有试剂的干燥管,收集BCaCl2溶液(HCl)碳酸钙粉末加过量试剂,充分反应,过滤CKNO3溶液(CuSO4)Ba(OH)2溶液加过量试剂,充分反应,过滤DCaCO3固体(CaCl2)水加足量试剂,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固体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但能与氯化氢气体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CuSO4能与过量Ba(OH)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钡(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CaCl2易溶于水,CaCO3固体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B.〖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5.海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利用海水可制取镁等物质.有人设计如图实验流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固体B是Mg(OH)2,试剂X为盐酸B.操作Ⅰ和操作Ⅲ的操作方式完全相同C.加入NaOH溶液应过量,其目的是使MgCl2完全反应D.处理等量海水,若将NaOH溶液换成石灰乳,既能节约成本,又能提高镁的产量〖分析〗A、根据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进行分析;B、根据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蒸发可以将溶液中的固体结晶出来进行分析;C、根据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进行分析;D、根据氢氧化钙比氢氧化钠容易获得,且价格便宜进行分析.〖解答〗解:A、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故A正确;B、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蒸发可以将溶液中的固体结晶出来,所以操作Ⅰ是过滤,操作Ⅲ是蒸发,故B错误;C、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加入NaOH溶液应过量,其目的是使MgCl2完全反应,故C正确;D、氢氧化钙比氢氧化钠容易获得,且价格便宜,故D正确.故选:B.〖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学过的是知识和题中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三、非选择题16.生活离不开化学.(1)地球上各种生物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和H2O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植物秸秆还可用于发酵制取沼气,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的化学式为CH4.(2)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尼古丁(化学式为C10H14N2),焦油和CO等有害物质,其中尼古丁属于有机物(填“有机物”、“无机物”),尼古丁中C、H、N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最简比为5:7:1.(3)草木灰的浸出液中含有碳酸钾,向少量浸出液中滴入2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说明草木灰的浸出液显碱性(填“酸”或“碱”或“中”);碳酸钾中阳离子的符号是K+.(4)快热食品包装袋内部有一夹层,夹层内分开放置生石灰(CaO)、水,使用时将两种物质接触发生化学反应而放出热量,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aO+H2O=Ca(OH)2.利用这一反应,在保存食品时,生石灰可作为干燥剂(填“干燥剂”、“补钙剂”、“着色剂”).〖分析〗(1)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2)根据一个尼古丁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3)根据向盛有适量碳酸钾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碳酸钾溶液显碱性;碳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盐解答;(4)据反应的原理、反应物、生成物进行书写.〖解答〗解:(1)人类目前所利用的能量大部分来源于太阳能,捕获太阳能的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植物秸秆还可用于发酵制取沼气,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的化学式为甲烷;(2)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尼古丁(化学式为C10H14N2),焦油和CO等有害物质,其中尼古丁属于有机物,一个尼古丁分子中含有1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的,则尼古丁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0:14:2=5:7:1;(3)向盛有适量碳酸钾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碳酸钾溶液显碱性;碳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盐;碳酸钾溶于水,会电离出钾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其中钾离子是带正电荷的阳离子,故填:K+;(4)生石灰和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答案为:CaO+H2O=Ca(OH)2,利用这一反应,在保存食品时,生石灰可作为干燥剂.『答案』(1)太阳;光合;CH4(2)有机物;5:7:1;(3)碱;K+;(4)CaO+H2O=Ca(OH)2,干燥剂.〖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7.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备实验(A~F为装置编号).(1)写出图D装置中甲仪器的名称集气瓶.(2)用A装置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其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收集氧气可以选择D或E(填装置编号)(3)实验室制取CO2通常选择下列药品中的ac(填药品序号)a、稀盐酸b.熟石灰c.块状石灰石d.稀硫酸通常检验CO2气体的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a(OH)2+CO2═CaCO3↓+H2O.(4)常温下,可用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H2S)气体,若要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C(填装置编号,下同).实验室制取氢气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的组合可以使CE或BE.(5)制取气体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按F图所示操作,结果在导管口未看到气泡,其可能原因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abc(填序号).a.将烧杯换成水槽b.导管深入水中位置过深,气体无法逸出c.将水换成冰水d.先用手捂住试管壁,再将导管另一端插入水中.〖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解答;(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根据氧气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方法;根据二氧化锰的特点回答其作用;根据反应的原理写出反应的方程式;(3)根据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解答;(4)根据制取气体的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气体的性质可以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5)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解答.〖解答〗解:(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甲是集气瓶;(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装置的特征属于固固加热型的A装置,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故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其中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起到催化作用;反应的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使用的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4)制取硫化氢时不需要加热,若要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应该用C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属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在实验室中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属于固液常温型,所以应该选择B或C装置来制取氢气;氢气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所以应该选择E装置来收集氢气.(5)制取气体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按F图所示操作,结果在导管口未看到气泡,其可能原因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将烧杯换成水槽;导管深入水中位置过深,气体无法逸出;将水换成冰水无关;检验时应先将导管放入水中,再用手捂住试管壁,故d有关.『答案』(1)集气瓶;(2)2KClO32KCl+3O2↑;催化;D或E;(3)ac;Ca(OH)2+CO2═CaCO3↓+H2O.(4)C;CE或BE;(5)abc〖点评〗该题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装置的选择,属于基础性的综合题,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验基础知识.18.A~I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之间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省略).其中,A、C、F、H含相同金属元素且所属物质类别不同,H、I类别相同;A、B为金属单质,B为紫红色;C、D为氧化物,C为红棕色固体;G溶液呈蓝色,E的浓溶液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请回答下列问题:(1)C的化学式Fe2O3;E的化学式H2SO4.(2)F溶液的颜色黄色;I所属物质类别是碱.(3)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①3CO+Fe2O32Fe+3CO2;反应④CuO+H2SO4═CuSO4+H2O.(4)在①②③④四个反应中,未涉及到的基本反映类型为分解反应.〖分析〗A、B为金属单质,B为紫红色,因此B为铜,铜反应产生D;C、D为氧化物,C为红棕色固体,因此D是氧化铜,C是氧化铁;A、C、F、H含相同金属元素且所属物质类别不同,因此A应该是铁;E的浓溶液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因此E是硫酸,则F是硫酸铁;硫酸铁能够转化为H,H能够和硫酸反应,因此H应该是碱氢氧化铁;硫酸和氧化铜反应产生的G,G溶液呈蓝色,因此G是硫酸铜,反应产生I,H、I类别相同,因此I是碱氢氧化铜,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解答〗解:A、B为金属单质,B为紫红色,因此B为铜,铜反应产生D;C、D为氧化物,C为红棕色固体,因此D是氧化铜,C是氧化铁;A、C、F、H含相同金属元素且所属物质类别不同,因此A应该是铁;E的浓溶液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因此E是硫酸,则F是硫酸铁;硫酸铁能够转化为H,H能够和硫酸反应,因此H应该是碱氢氧化铁;硫酸和氧化铜反应产生的G,G溶液呈蓝色,因此G是硫酸铜,反应产生I,H、I类别相同,因此I是碱氢氧化铜,经过验证,推导正确,因此:(1)C是氧化铁,E是硫酸;故填:Fe2O3;H2SO4;(2)F是硫酸铁溶液,为黄色;I是氢氧化铜,属于碱;故填:黄色;碱;(3)反应①可以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故填:3CO+Fe2O32Fe+3CO2;CuO+H2SO4═CuSO4+H2O;(4)反应①可以是置换反应,反应②是铁置换铜的置换反应,反应③是铜和氧气发生的化合反应;反应④是硫酸和氧化铜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因此没有分解反应;故填:分解.〖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19.“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具有漂白、杀菌、消毒功效.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瓶敞口久置的“84”消毒液成分产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探究.〖提出问题〗该敞口久置的消毒液中溶质有哪些?〖查阅资料〗“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和氯化钠,NaClO为有效成分,有腐蚀性并易与空气中CO2反应(2NaClO+CO2+H2O═2HClO+Na2CO3).NaClO溶液、HClO都具有漂泊、杀菌、消毒功效.HClO不稳定,受热或光照会发生分解.〖分析讨论〗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该消毒液中的溶质一定有NaCl.可能还有NaClO、Na2CO3、HClO中的一种或多种.〖实验过程〗Ⅰ:向装入有色布条的试管中加入适量该消毒液试样,布条长时间不退色.Ⅱ:另取适量该消毒液试样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静置,观察到的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结论〗实验过程Ⅰ中有色布条不褪色,说明该消毒液试样中的溶质不含NaClO、HClO.实验过程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综上所述,该消毒液试样中的溶质为NaCl、Na2CO3.〖交流反思〗生活中,“84”消毒液贮藏时应注意密封、避光;一般不要“84”消毒液对蔬菜、水果进行消毒,其原因可能是具有漂白性.〖拓展延伸〗(1)次氯酸钠与稀硫酸可发生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ClO+H2SO4=Na2SO4+2HClO(2)次氯酸钠与盐酸反应可生成有毒的氯气,日常生活中“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混合使用.〖分析〗〖分析讨论〗根据“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来分析;〖过程分析〗根据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来分析;〖得出结论〗根据有色布次氯酸钠与稀硫酸可发生复分解反应条不褪色来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交流反思〗根据84消毒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次氯酸见光易分解来分析;〖拓展延伸〗根据反应原理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解答〗解:〖分析讨论〗因为“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和氯化钠,氯化钠的化学性质稳定,所以该消毒液中的溶质一定有氯化钠;故填:NaCl;〖过程分析〗因为其中含有碳酸钠,加入氯化钙溶液后,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故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故填: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结论〗实验过程Ⅰ中有色布条不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神经内科实习自我鉴定-(12篇)
- 大学会计实习报告15篇
- 方案策划模板汇编六篇
- 七夕活动策划方案(集合15篇)
- 描写清明节见闻的作文500字5篇
- 工程顶岗实习报告范文汇编6篇
- 教师读书主题心得10篇
- 用电申请书15篇
- 轻食财务规划方案
- 壮族三月三观后感6篇
- 餐饮行业智能点餐与外卖系统开发方案
- 《中式家具设计》课件
- 24秋国家开放大学《企业信息管理》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偏微分方程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浙江师范大学
- 2024年共青团入团考试测试题库及答案
- 2022年全国应急普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大全-下(判断题库-共4部分-2)
- 花键计算公式DIN5480
-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标准》JGJT46-2024知识培训
- 2024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卷及答案(共七套)
- 《燃气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高考及人生规划讲座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