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辽宁省抚顺市中考真题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15年辽宁省抚顺市中考真题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15年辽宁省抚顺市中考真题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15年辽宁省抚顺市中考真题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15年辽宁省抚顺市中考真题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PAGEPAGE12015年辽宁省抚顺市中考真题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河水 B. 汽水 C. 蒸馏水 D. 矿泉水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 物质的分类.分析: 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解答: 解:A、河水中含有水、可溶性杂质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B、汽水中含有碳酸、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C、蒸馏水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C正确;D、矿泉水中含有水和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故选C.点评: 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2.碘盐中通常含有少量的碘酸钾(化学式为KIO3),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 +1 C. ﹣5 D. +5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分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解答: 解: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3=0,则x=+5价.故选D.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3.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A.纯棉外套 B. 铝合金窗 C. 木制桌椅 D. 尼龙背包考点: 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专题: 化学与生活.分析: 根据已有的材料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和塑料,据此解答.解答: 解:A、纯棉属于天然材料,错误;B、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错误;C、木头属于天然材料,错误;D、尼龙属于合成材料,正确;故选D.点评: 掌握常见的物质的材料类别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下列实验中的做法错误的是() A. 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用足量的红磷 B.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前,在集气瓶内铺一层细沙 C. 排水法收集气体,当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 D. 蒸发操作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考点: 空气组成的测定;蒸发与蒸馏操作;氧气的化学性质..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根据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为了保证将氧气尽可能的消耗完全,应该保证红磷过量分析;B、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是能放出大量的热,熔化物能炸裂瓶底分析;C、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注意事项分析;D、根据蒸发操作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解:A、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为了保证将氧气尽可能的消耗完全,应该保证红磷足量,故说法正确;B、做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底铺一层细沙,能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故说法正确;C、排水法收集气体,当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收集会使收集的气体不纯,应该是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收集,故说法错误;D、蒸发结晶时,有较多量固体析出时就停止加热,不要蒸干,靠余热烘干,故说法正确;故选项为;C.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5.“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了()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C.分子的体积变大 D.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 解:“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B、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体积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主要原因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无关,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6.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豆油 B. 面粉 C. 汽油 D. 白糖考点: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解答: 解:A、豆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A错;B、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B错;C、汽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C错;D、白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正确.故选D.点评: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7.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收集一瓶氧气 B. 干燥氧气 C. 检验二氧化碳 D. 验满二氧化碳考点: 分离物质的仪器;气体的干燥(除水);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根据氧气的收集方法判断;B、根据干燥气体的方法判断;C、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判断;D、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判断.解答: 解:A、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收集,用图中装置收集要短进长出才能排出集气瓶中的水收集到氧气,A不正确;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干燥氧气,导管要长进短出,B正确;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导管长进短出,C正确;D、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用图中装置收集要长进短出,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短管出口,D正确;故答案选A点评: 本题从不同角度考查了洗气瓶的使用方法,不同实验中用法要不同,解题关键是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原理和物质的性质.8.如图为验证水的组成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正极和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1:2 B. 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 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组成的 D. 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为氢分子和氧分子考点: 电解水实验..专题: 空气与水.分析: A.根据电解水产生气体的体积来分析;B.根据电解水正极产生的气体的性质分析;C.根据元素的规定来分析;D.根据分子、原子定义来分析.解答: 解:A.正极和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故说法错误;B.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说法正确;C.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说法错误;D.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故此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电解水的实验现象,要将结论和现象区别开来.9.列有关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固体硝酸铵溶于水,溶液的温度降低 B.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C. 锌片加入稀硫酸中,产生大量的气泡 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考点: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 A、根据硝酸铵溶解时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锌与稀硫酸的反应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 解:A、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故选项说法正确.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法错误.C、锌的活动性强于氢,故可与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故正确;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10.下列环境问题与防治措施说法合理的是() A. 酸雨﹣将燃煤锅炉烟囱加高 B. 白色污染﹣废弃塑料袋焚烧处理 C. 雾霾﹣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D. 水体富营养化﹣禁止使用化肥考点: 目前环境污染问题..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 A、根据加高烟囱不能减少气体的量分析;B、根据塑料焚烧的危害分析;C、根据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防止雾霾分析;D、根据磷元素是水中浮游植物的营养成分,含量增多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来判断;解答: 解:A、加高烟囱不能减少产生的废气,解决的办法应该是用氢氧化钠溶液等吸收利用,故选项错误.B、焚烧塑料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污染空气,解决的办法可以是少用或使用可降解塑料,故选项错误;C、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防止雾霾,故选项正确;D、因为大量氮元素、磷元素的使用,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但不能禁止使用化肥,应合理使用,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了与环境污染有关的问题,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的理念,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1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物理性质的是() 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B. 氮气作保护气 C.金刚石用作玻璃刀 D. 氧气用于炼钢考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解答: 解: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是利用了生石灰的化学性质﹣﹣能和水发生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B、氮气用作保护气,是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性.故选项错误;C、金刚石用作玻璃刀,是利用了金刚石的物理性质﹣﹣硬度大.故选项正确;D、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了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性.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 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12.下列有关食品安全的做法正确的是() A.用小苏打焙制糕点 B. 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 C.用“地沟油”烹调食物 D. 用霉变的花生榨食用油考点: 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常用盐的用途..专题: 化学与生活.分析: A、碳酸氢钠(小苏打)本身受热易分解,同时由于是碳酸氢盐,遇到酸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B、根据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进行分析判断.C、地沟油泛指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地沟油中含有很多杂质、有毒物质.D、根据霉变的花生中含有黄曲霉毒素进行分析判断.解答: 解:A、用小苏打焙制糕点,小苏打能与发酵产生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糕点疏松多孔,选项做法不会危害人体健康.B、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变质,选项做法会危害人体健康.C、地沟油泛指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地沟油中含有很多杂质、有毒物质,不能用于烹调食物,选项做法会危害人体健康.D、霉变的花生中含有有毒的黄曲霉毒素,不能用霉变的花生榨食用油,选项做法会危害人体健康.故选:A.点评: 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的热点,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有毒物质(甲醛、亚硝酸钠、黄曲霉素等)、常见盐的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3.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B. 碱溶液显碱性,所以显碱性的溶液都是碱溶液 C.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D.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是单质考点: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分类;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分析: A、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多种进行分析;B、根据有些盐溶液显碱性进行分析;C、根据中和反应定义分析;D、依据单质的概念分析解答.解答: 解: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但构成物质的微粒还原子和离子,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有的物质不是由分子构成的,故说法错误;B、碱溶液显碱性,所以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都是碱溶液,如碳酸钠;故说法错误;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都是中和反应,如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说法错误;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是单质,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 此题是一道多点知识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各个知识点的本质特征,属基础性概念考查题.14.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NO34X↑+O2↑+2H2O,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浓硝酸应密封保存在阴冷处 B. X的化学式为NO C.反应前后氢元素化合价不变 D.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A、根据硝酸的性质可知硝酸不稳定,易见光分解;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根据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守恒定律就可计算出生成物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与反应物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之差,然后除以4,就是X的化学式中含有的元素的原子个数.据此写出化学式即可;C、根据氢元素的化合价分析;D、该反应为分解反应.解答: 解:A、根据硝酸的性质可知硝酸不稳定,易见光分解,应密封保存在阴冷处,故正确;B、根据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的化学式中含有的H元素的原子个数为(4﹣2×2)÷4=0,O元素的原子个数为(4×3﹣2﹣2)÷4=2,N元素的原子个数为:4÷4=1,故X的化学式为:NO2;故错误;C、反应前后氢元素化合价不变,故正确;D、该反应为“一变多”,为分解反应,故正确.故选B.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硝酸的性质的认识,以及根据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守恒定律解答问题的能力.15.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铵态氮肥的检验;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 A、根据铁粉和木炭粉都是黑色的粉末分析;B、根据铵根离子能够和氢氧根离子结合产生氨气和水分析;C、根据氧化铜能够和稀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铜和水分析;D、根据碳酸钙高温分解产生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分析.解答: 解:A、铁粉和木炭粉都是黑色的粉末,因此观察颜色不能达到鉴别的目的;B、铵根离子能够和氢氧根离子结合产生氨气和水,因此加熟石灰能够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是氯化铵,无现象的是氯化钾,能够得到鉴别的目的;C、氧化铜能够和稀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铜和水,而铜不反应,然后通过过滤得到铜,故可以达到除杂的目的;D、碳酸钙分解产生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能够达到除杂的目的;故选项为:A.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18分)16.用化学用语填空.(1)氮元素:N.(2)铝离子:Al3+.(3)甲烷:CH4.(4)高锰酸钾:KMnO4.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 解:(1)元素可用元素符号表示,氮元素的元素符号为:N;(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铝离子的符号为:Al3+;(3)甲烷的化学式为:CH4;(4)高锰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高锰酸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KMnO4;故答案为:(1)N;(2)Al3+;(3)CH4;(4)KMnO4;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17.生活与化学息息相关,请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合理膳食有益健康,牛肉富含的营养素是蛋白质.(2)熄灭蚊香时,通常把燃着的一端剪断,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3)净化水时,水中异味用活性炭(填物质名称)除掉;生活中通常用煮沸方法降低水的硬度.(4)乙醇汽油是汽车燃料之一.乙醇属于可再生(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使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一些有害物质的排放,如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节约石油资源(填一种即可).考点: 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硬水与软水;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专题: 化学与生活.分析: (1)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2)根据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3)根据降低硬水的方法、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和净水方法相关知识分析解答.(4)乙醇是可再生能源,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产生有害气体,也是一种清洁能源.解答: 解:(1)牛肉等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是蛋白质.故填:蛋白质;(2)熄灭蚊香时,通常把燃着的一端剪断,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故填:清除可燃物;(3)当硬水被加热后,可溶性的钙镁离子被转化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淀,使钙镁离子从水中沉淀下来,降低水的硬度;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颜色和异味;故答案是:活性炭;煮沸;(4)乙醇是可以从植物发酵提取的,所以属于可再生能源.而且乙醇燃烧后不会产生有害气体,所以很清洁.汽油的燃烧,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加入乙醇后,有害气体的排放量减少了,所以更加环保.故填:可再生;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节约石油资源.点评: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全,但难度不大,都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18.如图是几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氖元素在元素周期中的信息.(1)钠元素和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2)氧原子容易得到(填“得到”或“失去”)电子.(3)写出钠元素和硫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Na2S.(4)氖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0.18.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1)根据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解答本题;(2)根据在化学反应中非金属元素易得到电子;(3)根据结构示意图分析元素的化合价,从而写出化学式;(4)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意义解答.解答: 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所提供的钠元素和氧元素的信息,可知不同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所以钠元素与氧元素的最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2)氧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3)钠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氧离子,硫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故钠元素和硫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Na2S;(4)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可知:氖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0.18.『答案』(1)质子数不同;(2)得到;(3)Na2S;(4)20.18.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9.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1)在t3℃时,甲、乙溶解度相等.(2)甲中混有少量乙,若要提纯甲可采取的结晶方法是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3)t2℃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4)将t3℃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固体甲的质量不一定(填“一定”或“不一定”)大于乙.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在t3℃时,甲、乙溶解度相等;甲中混有少量乙,若要提纯甲可采取的结晶方法是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因为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比较大;t2℃时,丙的溶解度是25g,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25g:100g=1:4;将t3℃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固体甲的质量不一定大于乙,因为没有指明等质量的饱和溶液.解答: 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3℃时,甲、乙溶解度相等,故答案为:t3;(2)甲中混有少量乙,若要提纯甲可采取的结晶方法是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因为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比较大;故答案为: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3)t2℃时,丙的溶解度是25g,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25g:100g=1:4;故答案为:1:4;(4)将t3℃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固体甲的质量不一定大于乙,因为没有指明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故答案为:不一定;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三、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6分)20.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甲在一定条件下分解成乙和丙,乙是最常用的溶剂.三种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1)若甲、乙组成元素相同,则丙是氧气(或O2).从微观角度解释,甲、乙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结构不同(合理即可).(2)若丙固体的俗称为干冰,则甲为碳酸(或H2CO3).由丙转化为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合理即可)(答一个即可).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 框图型推断题.分析: (1)根据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若甲、乙组成元素相同,甲在一定条件下分解成乙和丙,乙是最常用的溶剂,结合过氧化氢分解会生成水和氧气,水通电会生成氧气可知甲是过氧化氢,乙是水,丙是氧气,据此分析;(2)丙固体的俗称为干冰,结合碳酸分解产生水和氧气分析框图可知丙是二氧化碳,则甲可以是碳酸,乙是水,二氧化碳能够和氢氧化钙等反应产生水,据此分析.解答: 解:(1)根据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若甲、乙组成元素相同,甲在一定条件下分解成乙和丙,乙是最常用的溶剂,结合过氧化氢分解会生成水和氧气,水通电会生成氧气可知甲是过氧化氢,乙是水,丙是氧气,带入验证符合转化关系,过氧化氢和水的分子结构不同,因此化学性质不同;故填:氧气(或O2);分子结构不同(合理即可);(2)丙固体的俗称为干冰,结合碳酸分解产生水和氧气分析框图可知丙是二氧化碳,则甲可以是碳酸,乙是水,二氧化碳能够和氢氧化钙等反应产生水,带入验证符合转化关系,故填:碳酸(或H2CO3);CO2+Ca(OH)2═CaCO3↓+H2O(合理即可).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21.尿素〖化学式为CO(NH2)2〗是常用的化肥,制取尿素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1)向土壤中施加尿素,对农作物生长所起的主要作用是B(填选项字母).A.增强抗寒抗旱能力B.使枝叶浓绿茂盛C.增强抗倒伏能力(2)图中A、B、C、D属于有机物的是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CO2CO(NH2)2+H2O.(3)A的浓溶液应该密封保存,是因为该溶液具有挥发性.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 根据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判断其化学式并书写出相关的方程式;尿素含有氮元素,能使枝叶浓绿茂盛.据此进行解答.解答: 解:由图示中相关的物质的结构判断可知A为氨气(NH3)、B为二氧化碳(CO2)、C为尿素〖CO(NH2)2〗、D为水(H2O),其相关的方程式为:2NH3+CO2CO(NH2)2+H2O.(1)尿素含有氮元素,向土壤中施加尿素,对农作物生长所起的主要作用是使枝叶浓绿茂盛;(2)由上述分析可知,C为尿素,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CO2CO(NH2)2+H2O.(3)A的浓溶液是氨水,应该密封保存,是因为该溶液具有挥发性.故答为:(1)B;(2)C,2NH3+CO2CO(NH2)2+H2O;(3)挥发.点评: 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与粒子个数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22.某同学设计了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来探究炼铁原理的装置,如图.(1)实验时先通入一会儿一氧化碳再加热,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爆炸;从环保角度上看,上述装置有不足之处,改进措施是在装置尾部放置燃着的酒精灯.(2)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3)铁架台是由铁合金制成的.铁的合金包括生铁和钢,二者含碳量较高的是生铁;铁架台的防锈措施是刷漆(写一点即可).考点: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铁和钢;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 (1)根据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容易发生爆炸;一氧化碳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考虑;(2)根据实验现象的描述和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考虑;(3)根据生铁和钢的含碳量及铁制品的防锈措施分析解答.解答: 解:(1)因为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能和氧气混合在点燃的条件下会发生爆炸,所以实验开始时应先通一氧化碳再加热,目的是赶尽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加热爆炸;一氧化碳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考虑,要点燃或收集;(2)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能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现象是红色固体变为黑色,反应物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生成物是铁和二氧化碳,根据得失氧进行配平,反应条件是高温,所以方程式是:Fe2O3+3CO2Fe+3CO2;(3)生铁含碳量在2%﹣4.3%之间,钢的含碳量0.03%﹣2%之间,所以生铁的含碳量高;铁生锈是铁和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铁的氧化物,所以隔绝空气或水分即可防锈.故答案为:(1)爆炸;在装置尾部放置燃着的酒精灯;(2)Fe2O3+3CO2Fe+3CO2;(3)生铁;刷漆.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掌握方程式的书写要点和知道炼铁的注意事项.四、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23.根据如图回答问题.(1)图1锥形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将分液漏斗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变大.(2)配制一定质量10%的稀硫酸,若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得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大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图2操作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散热.(3)图3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可燃物燃烧满足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提供热量.考点: 碱的化学性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 实验性简答题.分析: (1)若关闭弹簧夹,把注射器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锥形瓶中,瓶内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气球胀大;(2)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据此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分析玻璃棒的作用解答;(3)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二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解答: 解:(1)若关闭弹簧夹,把注射器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锥形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有:气球变大;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气球变大;故『答案』气球变大;(2)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浓硫酸的体积偏大,其他操作无误,则所配置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答案』偏大;散热;(3)实验过程中,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起来;红磷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能燃烧.该实验说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同时温度达到了着火点,可燃物才能燃烧;烧杯中的热水提供热量.故填: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提供热量.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氢氧化钠的性质、浓硫酸的稀释和燃烧的条件,掌握浓硫酸的稀释方法、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4.实验室部分常用仪器如图所示.(1)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选择的仪器有ABDE(填选项字母);不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的原因是生成的微溶物阻碍反应进行.(2)选择上述仪器组装一套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发生装置,还需补充的一种玻璃仪器是试管(填仪器名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考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 (1)根据石灰石是固体,稀盐酸是液体,且反应不用加热,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根据图示可知,仪器只有带双孔塞的导管可用,所以必须使用长颈漏斗,碳酸钙和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是微溶物进行分析;(2)根据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需要加热,所以药品需要放在试管中,因此缺少试管,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进行分析.解答: 解:(1)石灰石是固体,稀盐酸是液体,且反应不用加热,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根据图示可知,仪器只有带双孔塞的导管可用,所以必须使用长颈漏斗,因此需要的仪器有ABDE,碳酸钙和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是微溶物;(2)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需要加热,所以药品需要放在试管中,因此缺少试管,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故答案为:(1)ABDE,生成的微溶物阻碍反应进行;(2)试管,2KClO32KCl+3O2↑.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25.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硫酸铜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1)实验一:探究硫酸铜溶液的酸碱性,用pH试纸测得pH<7,则说明硫酸铜溶液呈酸性.实验二:探究硫酸铜溶液与金属的反应.观察到试管A中有铁表面会附着红色物质,溶液逐渐由蓝色变为浅绿色现象时,说明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了反应;而试管B中无明显现象,则铜、铁、银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是铁>铜>银.实验三:探究硫酸铜与碱溶液的反应.观察到试管C中产生蓝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Cu(OH)2↓+Na2SO4.(2)小组同学将实验三中所得混合物过滤,得蓝色固体和无色滤液.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展开探究.〖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假设〗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有两种可能.〖实验验证〗取少量滤液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则滤液中的溶质是Na2SO4和NaOH.〖拓展迁移〗小组同学欲将得到的蓝色固体转化成硫酸铜溶液,可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 科学探究.分析: (1)实验一:pH的范围是0﹣14之间;①当pH=7时,溶液呈中性;②当pH<7时,溶液呈酸性;③当pH>7时,溶液呈碱性;实验二: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前边的金属可以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实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