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初一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卷(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测试范围:上册1~6单元)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B4.测试范围:七年级上册第1~6单元。5.难度系数:0.78。6.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17分)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酬劳(cóu)
温驯(xùn)
安祥(xiáng)
沉默寡言(mò)B.禁锢(gù)
钦差(qīng)
附和(hè)
惊慌失错(cuò)C.蓬勃(bó)
缥缈(piāo)
较量(jiào)
畏罪潜逃(qián)D.惩诫(jiè)
消耗(hào)
庇护(pì)
怪诞不经(dàn)2.(2分)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___________,中国文化产业有了开拓市场的历史机遇。“第五届中国国际马戏节”在珠海拉开帷幕,当晚,中国演员把东方传统空竹进行了___________的创新展示,为观众___________了一场视觉盛宴,中国国际马戏节的举办,体现出珠海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强大文化辐射能力,___________彰显着珠海开放、创新、生态、文明、活力的城市特质。A.前进
别有用心
表现
但B.推进
别具匠心
呈现
也C.前进
别具匠心
表现
也D.推进
别有用心
呈现
但3.(2分)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青春的热情,与冬奥赛场的冰雪相逢,碰撞出梦想的火花。②在北京冬奥会上,我国代表团运动员平均年龄25.2岁,其中1/4是00后。③他们奋楫扬帆,在赛场上与世界最高水平运动员切磋技艺,展现阳光、自信、奋发的精神风貌,赢得了竞技对手的高度尊重,受到了场内外观众的热烈赞誉。④冬奥赛场,耀眼的不只是成绩,更有永不放弃的拼搏精神和超越自我的不懈追求。A.文中加点词“热情”是名词,“碰撞”是动词,“热烈”是形容词,“最”是介词。B.第②句画线部分有语病,应改为“我国代表团平均年龄25.2岁”。C.第③句中“奋楫扬帆”“切磋技艺”“精神风貌”的短语类型各不相同。D.第④句中“不只……更”是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4.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1)(2分)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四大名著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B.《天净沙·秋思》表达了羁旅之思。“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C.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的文学形式。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降职贬官,因为中国古代以“右”为尊。(2)(3分)光明中学七年一班开展《西游记》精读活动,同学们纷纷对文中孙悟空的其余称呼很感兴趣。请你从中选择一个,依据原著写出与该称呼由来相应的故事情节。A.美猴王B.弼马温C.齐天大圣5.(6分)古诗文默写。(1),非志无以成学。(《诫子书》)(2)夕阳西下,。(《天净沙·秋思》)(3),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君问归期未有期,。(《夜雨寄北》)(5)《次北固山下》中诗人间接抒发思乡情感的诗句是:?。二、古诗文阅读(17分)(一)(3分)6.(3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甲】夜雨寄北
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乙】邯郸冬至①夜思家
白居易邯郸驿②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释:①冬至: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节气,也是民间的传统祭祖日;②驿:驿站,古代的传递公文,转运官物或出差官员途中的歇息的地方。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是描写夜晚,构思精巧别致,语言质朴无华而韵味含蓄,表现出深深的怀才不遇以及浓浓的怀亲之意。B.甲诗“期”和“巴山夜雨”的重复,构成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也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C.乙诗前两句纪实,写作者在邯郸驿站里过节的情景。“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D.两首诗后两句都运用想象,甲诗想象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乙诗想象家人冬至夜深时分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二)(14分)阅读下面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战?止增笑耳。(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乙】有樵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穴故嵌空而缭曲①,辗转内避,渐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樵者窘迫,见旁一小窦②,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乃力运数石,窒虎退路,两穴并聚柴以焚之。虎被熏灼,吼震岩谷,不食顷③,死矣。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释】①嵌空而缭曲:狭窄而曲折。②小窦:小洞。③不食顷:不到一顿饭的工夫。7.(3分)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一犬坐于前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穿井得一人》)B.止增笑耳
终日在天中行止(《杞人忧天》)C.有樵者山行遇虎
方欲行(《狼》)D.两穴并聚柴以焚之
可以为师矣(《杞人忧天》)8.(5分)把选文中画直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2)(3分)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9.(2分)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不意蜿蜒数步……10.(4分)屠户和樵者都是以智取胜的,请结合选文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三、现代文阅读(36分)(一)(8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材料一】①中华文明和中国艺术独特性的代表之一,就是我们自古沿用下来的书法。②书法与绘画、音乐等纯艺术门类不同,它不仅仅是艺术,因为书法首先是中国的文字。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母体和载体,独一无二的书法无疑是中国文化区别于世界其他文化的标志之一。我们对传统的文化、传统的书法要有敬畏之心。【材料二】回顾历史,作为文字的书法,是完全实用性的,是人们生活、交往、奏事不可缺少的;但作为艺术,中国古代书法家追求法度,追求书卷气、文人气,使书法不仅成为人们用来记叙和表述思想的实际手段,更成为用来体现文人的才情和学养的载体,也即所谓“字如其人”“书为心画”。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书法艺术延续了近三千年的辉煌,正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材料三】从二十世纪初西方的钢笔进入中国以来近半个世纪,硬笔代替了毛笔,使中国书法渐渐不再具有实用性。尤其是近十多年来,随着电脑的高速发展和普及,这一代年轻人不要说写毛笔字了,甚至即将远离硬笔,进入一个无纸无笔的键盘时代。过去,古人入私塾读书,识字、吟诵、书写,三者是合而为一的,是一个不可分拆的整体。但是,在现代教育兴起之后,中国文字的整体性和书卷气的传统被拆解:文字、音韵、书法,成为不同专业;文字归于中文,吟诵归于表演,而书法归于美术;识字作为必修课,书法却成为选修课。而今研究中文的,往往不了解书法;美术学院学书法的,并未开设文字、音韵的课程。这样的模式并不利于书法的传承。11.(2分)对以上材料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法是中华文明和中国艺术最独特性的代表。B.作为文字的书法和作为艺术的书法,它们的意义是不相同的。C.中国书法的实用性确实低于西方的硬笔书写。D.古人识字、吟诵、书写,三者是合而为一更利于书法的传承。12.(3分)根据材料分析回答,书法应不应该被重视?为什么?13.(3分)同学们,如果学校想要开展书法教育,请问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写出三条即可。(二)(17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杨梅琦君①六月,该是故乡早谷登场,杨梅最好的季节了。我家乡的茶山杨梅,可以媲美于绍兴的萧山梅,色泽之美,更有过之。一颗颗又圆又大,红紫晶莹像闪光的变色宝石。母亲在大筐子里选出最好的给父亲和我吃,我是恨不得连人都钻进篓子里,把烂的也带核吞下去。②说起吞核儿,我是经过一番特别训练的。我有个只大我几岁的小叔叔,与我一样地贪吃杨梅。我们要从杨梅上市的第一天青的酸的,吃到下市的最后一天烂的苦的才罢休。可是他的本领比我大得多,他把杨梅搁在嘴里,只用舌头一拌就咽下喉咙了。我问他:“核儿呢?”他说:“吃杨梅不咽核儿还成啦!那你吃上十斤八斤也不会饱。还有,杨梅核才是消毒的,咽下去,可以把肠胃里不清洁的东西如蜘蛛网、猪毛之类的东西一齐卷出来。所以杨梅不必洗,洗了味儿就淡了,可是要吃不洗的杨梅,就得学会咽核儿。”我听了他的话,有点半信半疑。可是为了省去洗的麻烦,借此可以多吃,也就开始学咽核儿了。叔叔说要咽就得在每次吃第一个就咽下去,以后就不困难了。可是我还是学了很久才学会。学会以后就越发狼吞虎咽起来,吃得肚子鼓鼓的,舌头都起了跟杨梅珠子一样的小泡泡,吃饭喝茶都感到痛,我不愿告诉母亲,还是偷偷地吃。母亲看我那副猴相,笑骂我:“这样吃杨梅,给你招个茶山女婿吧!”终于我吃出胃病来了。酸涌上来,整天不想吃饭,母亲把杨梅核儿焙成灰,叫我用开水服下去,几次就好多了。母亲正色告诫我说:“小春,你吃东西这样任性,长大了,一个人在外没有妈照顾,病了怎么办?”我常常为母亲的多叮咛感到厌烦,无知的童子,总以为一辈子都会在母亲的爱抚下享受着幸福呢!③农历的六月初旬,是乡间家家户户“尝新”的好日子。“尝新”就是新谷已经收成了,农家得做几样好菜,谢了谷神,请大家来喝杯庆祝的喜酒,吃碗又香又甜的红米饭。酒席里最好吃的是四个大盘:一盘茄松(茄子切丝,裹了面粉、鸡蛋油炸),一盘蛤子,一盘切得方方正正的西瓜,一盘拿烧酒浸过的杨梅。这四样东西差不多家家都相同。我爱酒又爱杨梅,啜着烧酒杨梅,下以茄松,剥剥蛤子,最后吃鲜甜的西瓜解渴,还有比这更快乐的事吗?所以哪一家请吃“尝新”酒总是我做代表,父亲是懒得出门的,母亲又是这样不吃,那样不尝的,我就乐得单身赴宴,吃得前仰后合地回家。宁可吃坏了肚子,又害母亲操一场心。④我家搬到了杭州,萧山的杨梅也一样鲜甜,样儿是椭圆的,颜色是粉红或白梅的,看起来远不及故乡的茶山梅漂亮。我因为胃病,已经不能多吃,更不能咽核儿了。母亲仍是在篓子里选出最大最好的几颗留父亲与我吃。星期天回家,我端了藤桌椅坐在院子里,母亲就把一碟子用盐水洗过的杨梅放在我面前,说:“小春,只吃十个,晚饭后再吃十个。”我一面做着代数,一面把杨梅放在嘴里慢慢儿吸着汁。令人头痛的代数题,一道也做不出,十个杨梅却在万分不舍得吃的情形下吃光了。母亲笑着端起剩下的说:“再吃一个,明天的代数就考个杨梅大的零分。”我也笑着,紫色的杨梅汁滴落在练习簿上。⑤抗战第二年,我们回到故乡,父亲病了,不宜吃杨梅。可是到了杨梅成熟的季节,他还是想吃,每次只能吃两个。有一次,父亲的朋友从远方来,送了他一对玲珑剔透的水晶碟子,父亲自是心爱万分。母亲把两个紫透的杨梅放在一只水晶碟子里,另一只碟子摆上几朵茉莉花与一枝芝兰,一清早叫我端去放在父亲的枕边。闻着芝兰的阵阵清香,父亲把杨梅拿在手指尖上,端详半晌说:“你母亲爱花,爱水果,可是她从不戴花,也不吃水果,只默默地培养得花儿开了,果子结了。她一生都是那么宁静淡泊!”他眼睛望着壁上母亲与我合摄的照片,好像还有许多话想和我说,却没有说出来。⑥后来,父亲去世了,在四十九天的斋期中,我每天总不忘在水晶碟子里摆上几瓣鲜花与两颗杨梅,上供于父亲的灵前。而母亲呢?似乎再无心情拣选最熟最紫的杨梅了。⑦我负笈上海以后,每年夏天杨梅成熟之时,也靠近父亲生日与忌辰六月初六。上海没有好的杨梅,我也不再想吃杨梅,南望故乡,我怀念的是去世的父亲与劳累大半生白发皤然的母亲。⑧一九四一年初夏,我毕业大学,母亲叫小叔写信告诉我:“孩子,早点回家吧!回家正赶上杨梅最好的时候。妈又得为你拣一颗颗晶莹的大杨梅了。”我感谢母亲比海更深的爱,也想起了父亲那一对心爱的水晶碟子。⑨可是那时因战事海岸线封锁,我竟迟迟未能成行。忽然一个晴天霹雳,叔叔来信说母亲旧疾突发,叫我急切回家,迟恐赶不上了。我冒着危险,取道陆路,整整廿一天才赶到家中,赶到时母亲的灵柩已停放在祠堂里了。⑩年光于哀痛中悠悠逝去,我亦已忧患备尝,儿时那种吃杨梅的任性与欢乐,此生永不会再有了。14.(6分)阅读选文,完成表格中相关内容。相关事件母亲当时做法①母亲把杨梅核儿焙成灰,用开水让“我”服下。②母亲用盐水把杨梅洗干净,并叮咛只能吃十个。父亲病了③15.(3分)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一颗颗又圆又大,红紫晶莹像闪光的变色宝石。16.(3分)文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可是他的本领比我大得多,他把杨梅搁在嘴里,只用舌头一拌就咽下喉咙了。17.(3分)请概括文中母亲的形象。18.(2分)《秋天的怀念》中,母亲总惦念着带史铁生去看花,这是母爱的集中体现。本文看似平常的“杨梅”中,又蕴含了作者的哪些情感呢?(三)(11分)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梧叶最多情马俊①一叶知秋,这里的叶说的是梧桐叶。为何不是别的树叶而是梧桐叶?杨树、柳树、槐树不可以吗?说实话,别的树即使被秋凉惊到,先落下叶子,也无法完成引领秋天的使命。因为梧叶最多情,别的树叶缺乏细腻温柔的情怀,也缺乏悲天悯人的特质。它们感情比较淡漠,就像某些人,不解风情,不懂物语。而梧叶呢,像是深情款款的宋代词人柳永,仅仅一片,就能表达无穷无尽的意趣和千丝万缕的情感。②梧叶敏感,敏锐,一丝丝蹑足而来的凉意,再怎样不动声色,都会被它捕捉到。想来,自从春末桐花开过后,梧桐树就隐于千万绿意之中了,似乎完全被人忽略了。直到蓝天恍然间变得高远了,清风有了飒飒之气,梧桐才重新吸引了人们的视线。一片梧叶轻盈离枝,吻别了三千繁华,奔向秋天的最终归宿。那片孤傲又决绝的梧叶,义无反顾地与秋天相拥,宣告一个季节的到来。岁月有新篇,梧叶最多情。③梧叶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关注的对象,是他们让梧叶成了秋天的代言者。“梧桐更兼细雨”,梧叶被李清照演绎出了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意味。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是李煜的句子,梧桐叶好像特别擅长表达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思。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苏轼这样胸襟阔达的人,也会被梧桐夜雨惊到。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纳兰容若的梧桐也是伤感的。李煜,李清照,苏轼,纳兰容若,哪个不是才情四溢?有了他们的成全,梧叶便像被灵性点拨了一般,愈发善感多情。④我很喜欢一种说法:据说宋朝的时候,立秋之日太史官会隆重“报秋”。看到梧叶飘落,太史官高声奏报:“秋来了!”于是一呼百应,大家纷纷高喊:“秋来了!”人们的喊声不断传送,由城内传到城外,秋的气息便被酝酿出来了。这样的盛大仪式中,多情的梧叶是主角。它在众人瞩目之下,仿佛倾情演绎的舞者,必定要舞出绝代风华,一顾倾城,再顾倾国。它旋舞的姿态美丽优雅,伏地的刹那,连时光都要轻轻叹息。梧叶传秋声,那样的场面,壮观苍凉,有无尽的美感,有万千的情思。⑤记得学生时代,秋天到来的时候,我会在校园的梧桐小路上来来回回地走。我在心里默默吟诵里尔克的诗:“谁此刻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谁此刻孤独,就永远孤独。就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