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师大附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1页
2022-2023学年山东师大附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2页
2022-2023学年山东师大附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3页
2022-2023学年山东师大附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4页
2022-2023学年山东师大附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山东师大附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题(每小题3分,共27分)1.(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混沌(hùn)倔强(juè)籼稻(shàn)摈弃望洋兴叹莫名其妙 B.梵文(fàn)潜意识(qián)隽永(juàn)嬉游残羹冷炙和颜悦色 C.椽子(chuán)熨帖(yùn)徂徕(cú)峥嵘雷历风行梳妆打扮 D.檄文(xí)自诩(xǔ)名媛(yuán)坐落声名狼藉义无反顾2.(3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14天了,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株雄花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_____了的雄蕊。②使我感到欣慰的是,仪器成功产生了比地磁场强两万多倍的磁场,而这正是加速一束电子_____的。③香雪示意凤娇握住她的手,仿佛请求凤娇的宽恕,仿佛是她使凤娇受了_____。④在中国人那里,自然与精神,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不是相互敌对和矛盾,而是相反相成,_____。A.退化必需委曲各得其所 B.蜕化必须委曲各取所需 C.蜕化必须委屈各取所需 D.退化必需委屈各得其所3.(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给社区居民带来了不便,也有损职能部门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B.千古文章一大抄,说“抄”固然偏激,但写作必经过模仿、借鉴的过程,却是不易之论。 C.军事手段难以给韩国带来安全,韩国同意美国在其领土部署反导系统,无异于火中取栗。 D.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4.(3分)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一处错误的一项是()A.①使快弹数曲快:快速②凡六百一十六言凡:大约③梦啼妆泪红阑干阑干:栏杆④熊咆龙吟殷岩泉殷:震动 B.①采之欲遗谁遗:赠送②山不厌高厌:厌恶③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左迁:贬官、降职④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光景、状况 C.①惟觉时之枕席觉:睡觉②爱而不见爱:相爱③却坐促弦弦转急却:表转折④洵美且异洵:诚然、实在 D.①渌水荡漾清猿啼渌:清澈②自牧归荑归:归来③铁骑突出刀枪鸣突出:不同一般④最难将息将息:养息、休息5.(3分)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犹且从师而问焉 B.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何为其然也 C.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侣鱼虾而友麋鹿蟹六跪而二螯6.(3分)下列选项中通假字最多的一项是()①君子生非异也②列缺霹雳,丘峦崩摧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⑤山川相缪,郁乎苍苍⑥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⑦彤管有炜,说怿女美⑧自牧归荑,洵美且异⑨其远古刻尽漫失⑩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A.①②⑥⑩ B.②④⑦⑨ C.③⑤⑦⑧ D.④⑧⑨⑩7.(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小学而大遗③歌窈窕之章④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⑦侣鱼虾而友麋鹿⑧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⑨泰山之阳,汶水西流⑩苍山负雪,明烛天南A.①④⑤⑨\②⑥\③⑩\⑦\⑧ B.①⑤⑨\②⑥\③④⑦⑩\⑧ C.①④⑤⑨\②⑥\③⑧⑩\⑦ D.①⑤⑨\②⑥\③④⑩\⑦\⑧8.(3分)下列文言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②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⑤凌万顷之茫然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⑧而今安在哉⑨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A.①⑧/②⑤/③⑥/④⑦/⑨ B.①⑧/②⑤⑥/③⑦⑨/④ C.①⑧/②⑤⑥/③⑨/④⑦ D.①⑧/②⑥/③④⑦/⑤⑨9.(3分)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戊申晦”(《登泰山记》)兼用干支纪日法、月相纪日法。“晦”是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日,此类纪日法依序还有朔、既望、望。 B.中国古典诗歌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歌”“行”“吟”是古体诗的文学体裁;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二、四、六、八句押韵。 C.古代六艺既指射、礼、书、乐、御、数六种技艺,也指《诗》《易》《乐》《春秋》《书》《礼》。“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是前者。 D.古书没有标点,所以要学习句读。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读,一句话中间停顿为句。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分)10.(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而在我们中国“家里的”可以指自己的太太一个人,“家门”可以指叔伯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②这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不同,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愈推愈远,愈推愈薄,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③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④在乡土社会里,地缘关系也是如此。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这和我们的亲属圈子是一样的。像贾家在鼎盛时期,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就更多了,什么宝琴、岫云,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势力一变,树倒猢狲散,缩成一团。到极端时,可以像苏秦潦倒归来,“妻不以为夫,嫂不以为叔”。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中国人也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⑤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这并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在个人主义下,一方面是平等观念,指在同一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一方面是宪法观念,指团体不能抹煞个人,只能在个人们所愿意交出的一分权利上控制个人。在我们中国传统思想里是没有这一套的,因为我们所有的是自我主义,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有删改)材料二:①中国古代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的祠堂,是古代中国人慎终追远的重要场所,彰显着“敬宗收族、亲亲有爱”的礼之精神。祠堂以血缘之基,融道德、信仰、礼三者于一体,规范礼制,聚族祭祀先人,团结族人,表达共同的精神寄托。②祠堂的功能之一是祭祀宗族祖先或先贤。祠堂祭祀有多种,有季祭、节祭等。不管豪门或寒族,对祭祀都十分重视,仪式庄严,礼节隆重。祭祀先人是为了教育后人,立约族规是为了惩治违规犯律行为,借祖宗之威,禀祖宗之训。在祭祀中,族长要宣读族规和家训以及族谱,族长在此代祖宗立言,宣讲传统伦理,告诫和惩罚犯错子孙。凡做了错事的族人须站在特定的位置祭拜,寓意“低人一等”,以这样的方式来惩戒不良行为。祭毕,后辈向前辈行礼,族人之间相互行礼,这样,祠堂祭祀就成了一种精神联系的纽带。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家族成员从儿童期就受孝悌之礼等熏陶。祭祀活动既加强了血缘关系,又强化了家族内部的向心力,从而对族中成员的行为起到榜样或约束作用。③祠堂的动文化(祭祀)体现着祠堂的功能,祠堂的静文化(建筑装饰)也暗示或渗透着祠堂的功能。装饰文化作为祠堂文化的载体,涵盖了浓厚的道德观念、地域民俗,无论是家居陈设还是建筑中的雕饰彩绘,又或是牌楼照壁都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洛阳新安县吕氏祠堂,照壁上刻画的“龙蛇龟田”象征吕氏族人要勤勤恳恳才能福临;各种各样的墀头“耕读”字样引导后人要辛勤耕作以立身立命,刻苦读书以立德立行。④祠堂作为礼制性建筑,并非是文化虚构,而是从对亲生父母之爱与敬延伸到对祖父、曾祖、太祖甚至整个宗族真实无妄的伦常尊亲的追溯以及对天地诸神的祭拜,关系着对人伦关系、社会结构、政治组织的理解。(摘编自李玲《祠堂之礼:有秩序的爱》)材料三:①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电脑、网络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时代的变迁使得差序格局在现代社会呈现出新的特点。②网络的发展使得facetoface的人际交往模式中增加了cmc的交往模式(基于计算机为媒介的人际交往)。在cmc交往模式中,人们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地位进行无所顾忌的交流,真正做到畅所欲言。这种开放的交流方式正不断地淡化着传统差序格局中的等级意识。③网络社会的虚拟性使得人们可以无所顾忌地宣泄自己的情绪、表达对上级的不满、批判政策的不公。于是,网络的舆论压力使得政府不得不考虑民众的意见反馈,从而制定出民主科学的决策制度。网络成为了人们宣泄的一种渠道,也提升了人们的权利意识和批判意识,从而使法制观念得到强化。④网络社会下的具有超时空特点的人际关系扩大了人们的交际范围,使得“弱关系”得到发展。虽然差序格局具有扩张性的特点即差序圈层的向外扩散,但人们的交往范围始终不能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且交往的对象往往与自己有血缘或地缘的关系。血缘、地缘这些先赋性的关系称为“强关系”。与此相对的是“弱关系”,即个人的社会网络异质性较强,交往的对象来自各行各业。与差序格局中的“强关系”不一样,网上交到的朋友一般都是“泛泛之交”。⑤当水波纹荡及现代社会,传统的差序格局日益演化为一种“新差序格局”。我们要正确认识差序格局,逐渐淡化传统差序格局对人们的负面影响,以促使其朝着更加理性的方向发展。唯有如此,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国梦!(摘编自黄凯妮《现代社会下差序格局的变化》)(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从亲缘和地缘两方面说明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点是差序格局。B.材料二从祠堂的动文化(祭祀)与静文化(建筑装饰)两方面说明了祠堂的功能。C.材料一中“一捆柴”和“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都运用了比喻,使说理形象生动。D.材料二的第三段与材料一的第四段都是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来证明中心论点。(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祠堂以血缘为基础,对于中国人来说,它是一个有着重要地位的场所,祠堂融道德、信仰、儒家思想三者于一体,蕴含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寄托。B.祠堂祭祀的时候,犯错的族人要受到告诫和惩罚。祭毕,后辈要向前辈行礼,族人之间相互行礼,这些隆重庄严的仪式强化了家族内部的向心力,体现了传统伦理家族观念。C.网络的普及让传统社会中面对面的交流变成了虚拟性、开放性的交流,从而彻底淡化了差序格局中的等级观念。D.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差序格局,逐渐淡化它对人们的负面影响,从而促使其朝着更加理性的方向发展,就一定可以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国梦。(3)概括材料三的论证结构特点,并作简要分析。三、文言文阅读(20分)11.(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嘉祐二年,殿试中乙科。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至常,神宗崩,哲宗立,复朝奉郎、知登州,召为礼部郎中。轼旧善司马光、章惇。时光为门下侍郎,惇知枢密院,二人不相合,惇每以谑侮困光,光苦之。轼谓惇曰:“司马君实时望甚重。昔许靖以虚名无实,见鄙于蜀先主,法正曰:‘靖之浮誉,捣流四海,若不加礼,必以贱贤为累。’先主纳之,乃以靖为司徒。许靖且不可慢,况君实乎?”惇以为然,光赖以少安。(元祐)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六年,召为吏部尚书,未至。以弟辙除右丞,改翰林承旨。辙辞右丞,欲与兄同备从官,不听。轼在翰林数月,复以谗请外,乃以龙图阁学士出知颍州。先是,开封诸县多水患,吏不究本末,决其陂泽,注之惠民河,河不能胜,致陈(陈州)亦多水。又将凿邓艾沟与颍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颍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颍地为患轼言于朝,从之。高宗即位,赠资政殿学士,以其孙符为礼部尚书。又以其文置左右,读之终日忘倦,谓为文章之宗,亲制集赞,赐其曾孙峤。遂崇赠太师,谥文忠。(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又将凿邓艾沟与颍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颍/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颍地为患/B.又将凿邓艾沟与颍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颍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颍地为患/C.又将凿邓艾沟与颍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颍/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颍地为患/D.又将凿邓艾沟与颍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颍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颍地为患/(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礼部,中国古代官署。北魏始置,隋朝后为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B.殿试,又称廷试、廷对,科举考试最高一级,由武则天创(一说唐高宗创),宋代始为常制。C.主簿,是指古代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在魏、晋前广泛地存在于各级的官署之中。D.嘉祐,是宋仁宗的年号,“嘉祐二年”与“是月丁未”是不同的,后者采用的是干支纪年。(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才识兼茂,考试成绩卓异。殿试考中乙科;考试作策论六篇,文理很清晰;笔答制策,被列入第三等,从宋初以来,只有吴育和苏轼达到。B.苏轼为人和善,巧妙化解矛盾。苏轼的老友司马光与章惇意见不合,章惇常常为难司马光,苏轼用许靖事例说服了章惇,司马光才稍得安宁。C.苏轼宽严相济,认真执掌贡举。时逢大雪严寒,苏轼放宽对士子的禁约,使他们能充分发挥;他巡视考场发现应试士人用语暧昧的,都奏请驱逐。D.苏轼科学决策,制止治水错误。苏轼刚到颍州,就派人准确测量,发现以前治水的计划有严重错误,就上报朝廷,及时叫停一项劳民伤财的工程。(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②吏不究本末,决其陂泽,注之惠民河,河不能胜,致陈亦多水。(5)苏轼后来被封谥号为文忠(与欧阳修同)。请根据选文内容说明其中的原因。四、古代诗歌阅读(9分)12.(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留别南昌诸友翁卷衰颜怕被青铜见,病骨堪同瘦鹤群。出久并荒幽径菊,未归长忆满山云。春风岂识吟人恨,夜雨频于客舍闻。万柳百花好时节,别君愁绪乱纷纷。【注】翁卷,乐清(今属浙江)人,工诗,为“永嘉四灵”之一。生平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此诗当为诗人客居南昌所作,其时他正欲返回家乡,故以此诗寄寓离别之情。B.颔联中作者对幽径菊荒的想象及对家乡山云的回忆,表明诗人离开家乡已久。C.颈联以“春风”“夜雨”点明时令,意在表现时光流逝之快,转瞬又过去一年。D.尾联以乐景写哀情,用万柳百花之乐景衬凌乱愁绪之哀情,有倍增其哀效果。(2)请结合全诗,概括作者所写之“愁”的内涵。五、情景默写(8分)13.(8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人创作常引用或化用古诗文中的名句,也常引入传说。曹操《短歌行》中的“,”两句诗引用了《诗经•郑风》中的诗句,借姑娘对情人的思念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望。苏轼《赤壁赋》中的“”一句,化用《诗经•卫风》中的“谁谓河广,一苇航之”的诗句,写出了作者畅游赤壁的心情。秦观《鹊桥仙》中的“”一句,引入了“牛郎织女”的传说,写出了牛郎、织女夜里渡过辽阔的天河的情形。(2)《荀子•劝学》中曾形象地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韩愈则在《师说》中将这种认识直接表述为“,”。(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运用了刘裕父子的典故,刘裕是“”的气概,刘义隆却是“”的狼狈结局。六、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14.(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文本一:冯老兰梁斌冯家大院,是在明朝时代用又大又厚的古砖修造起来。经过几百年风雨的淋洒,门窗糟朽了,飞檐倾塌了,檐瓦也脱落了,墙山很厚,门窗很笨,青砖地面、墙面上长出一片片青色的莓苔。一进院,就会闻到腐木和青苔的气息。这样的房子,冯老兰却住惯了,他成天价钻在大瓦房里,晴天白日点起油灯,写账簿打算盘。这天听得朱老忠还乡的消息,他不写账,也不打算盘,只是趴在桌子上发呆。三十年的时光,也在冯老兰身上留下显著的标记:他已经是六十开外的人了,肩膀已经弓了起来,花白了头发,也花白了胡子。脸上瘦得凹下去,两只眼睛却还很有精神。他提起长烟袋,把烟灰磕在地上,吊起眼珠慢吞吞地走出来。经过三层大院,走到场院里。在往日里,他一走到场院,就会感到骄傲:锁井镇上,只有冯家大院配住这样的高房大屋。屋舍虽然老朽,样式毕竟与别家不同!想着,他的骄傲情绪又在心上蠢动起来,伸出右手捋着他的长胡子。场院里有喂十几条牛的牛棚,有喂十几只猪的猪圈,有一棵高大的槐树,枝叶繁密得像伞盖一样遮住太阳。他走过牛车、井台、土堆、粪堆,到了黄土围墙下,站在绿树荫里。往日里他就爱站在这儿,回忆胜利的往事……。当他的两只老眼掠过广阔的柳林,掠过苇塘,掠过池塘上的清水波纹,看见对岸坡上站着两个人:一个是严志和,那个新拿败的对手,并不放在他的眼里;当他看到另外一个象朱老巩模样的人,心里说:“也许,那就是未能剪草除根,而又死灰复燃了……”想着,又撅起他的长胡子。自言自语:“唔!一只虎没杀绝,三只虎回来了!”登时,他觉得办错了一件大事情,一时急躁,气喘起来,胸膛急骤地起伏,那颗心几乎要跳出来,怎么也装不到肚子里,头脑晕眩起来。他提起大烟袋慢慢走回来。走到大门口,门角上那对石狮子呲着牙咧着嘴,瞪出大眼珠子看着他。他耽了一刻。又走过三层宅院,走上高台砖阶,走回他的黑屋子,唉声叹气地坐在大木椅上。这时他的二儿子冯贵堂走进来。冯贵堂高高身材,穿着袍子马褂,白光脸蛋,满脑袋油亮的长发。他上过大学法科,在军队上当过军法官。上司倒了台,他才跑回家来,帮助老爹管理村政,帮助弟兄们过日子。这几天他正有一件心事,看见他的老爹唉声叹气,他问:“爹!又有什么不舒心的事情,惹得你老人家烦恼?”冯老兰说:“提起来话长呀!就是跟东锁井朱老巩家那件事情。我费了多少年的筹谋,费了多少心血,才把大钢钟砸碎,把四十八亩官地抠在咱的手心里。这还不算,最主要的是根据阴阳先生的推断,有那座钢钟照着,咱冯家大院要家败人亡。如今咱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升发起来,继承祖宗的事业,成了方圆百里以内的大财主。”冯贵堂说:“这就好了,朱老巩死了,他儿子也没了音讯,该你老人家高枕无忧了!”冯老兰憋住口气,摇摇头说:“不,朱虎子昨儿又回到锁井镇上,还带回两个大小子,我估计他不会跟咱善罢甘休!”冯贵堂噘起嘴来,闷着头在屋里走来走去。他倒背起手考虑了老半天,才说:“我早就跟爹说过,对于受苦的,对于种田人,要叫他们吃饱穿暖,要不的话,谁给你种田,谁给你付苦?在乡村里,以少树敌为佳。像朱虎子一样,树起一个敌人,几辈子不得安宁呀!”冯老兰听到这里,把黄脸往下一拉,拍着桌子说:“你花的那洋钱,摞起来比你还高,白念了会子书,白在外头混了会子洋事儿。又不想抓权,又讲“民主’,又想升发,又不想得罪人。怎么才能不树立敌人?你说说!在过去,你老是说孙中山鼓吹革命好,自从孙大炮革起命来,把清朝的江山推倒,天无宁日!清朝手里是封了粮自在王,如今天天打仗,月月拿公款,成什么世界?还鼓吹什么男女平等、婚姻自由,闺女小子在一块念书。我听了你的话,把大庙拆了盖上学堂。如今挨全村的骂……”冯老兰这么一说,象揭着冯贵堂头上的疮疙疤。他不等老爹说完,抢上一句说:“这就是因为村里没有‘民主’的过,要从改良村政下手。村里要是有了议事会,凡事经过‘民主’商量,就没有这种弊病了!咱既是掌政的,就该开放‘民主’。再说,你又上了年纪,又是村政又是家政,你一个人揽着,怎么管得过来?怎么不落人的埋怨?就说那铜钟吧,本来是四十八村的,你不通过村议会讨论,一个人做主卖了。把好事办成坏事,惹出一场人命案,使你老人家一辈子不舒心,多么不上算”又说:“听我的话吧,少收一点租,少要一点利息,叫受苦人过得去,日子就过得安稳了。这就是说,要行‘人道’,多施小惠,世界就太平了……”冯贵堂不知跟老头子说了多少遍,冯老兰总是没有回心转意。冯老兰看冯贵堂还是不注意朱老忠还乡的事情,垂下脖子不高兴。(节选自《红旗谱》,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展现了在当时社会阶级斗争和革命运的历史背景下,锁井镇上朱、颜两家同冯家的激烈矛盾斗争。B.小说的开篇写冯家大院的飞檐墙山、青砖霉台,富有乡土气息与民间风情,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眷恋。C.冯老兰“觉得办错了一件大事情”的情节,体现了他对当年没有斩草除根的悔恨,以及对朱家后人的忌惮。D.阴阳先生说大铜钟对冯家不利,冯老兰便费尽心血将其砸掉,后来家族的兴发让他坚信这一做法是正确的。(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通过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冯老兰的人物形象,体现了他精明、贪婪、顽固自私的性格特点。B.小说描写门角上那对石狮子眦着牙咧着嘴,瞪出大眼珠子的神态,彰显了冯家在锁井镇的显赫地位,衬托了人物的心情。C.小说在情节发展中采用了大量的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叙述节奏张弛有度,最后才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引人入胜。D.小说的情节设置平地波澜,静水流深,通过父子之间平常的谈话,让现实和回忆相互交织,展现了宏大的时代变革主题。(3)小说呈现了哪些矛盾冲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中人物语言的特点。七、写作(60分)15.(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美丽的大自然是风景,厚重的人文是风景,天真烂漫的童真是风景,辛勤的背影是风景,父母的关爱是风景,……其实,风景是多义的。有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也有人说“风景就在熟悉的地方”。请从这两种说法中任选其一,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22-2023学年山东师大附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基础知识题(每小题3分,共27分)1.(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混沌(hùn)倔强(juè)籼稻(shàn)摈弃望洋兴叹莫名其妙 B.梵文(fàn)潜意识(qián)隽永(juàn)嬉游残羹冷炙和颜悦色 C.椽子(chuán)熨帖(yùn)徂徕(cú)峥嵘雷历风行梳妆打扮 D.檄文(xí)自诩(xǔ)名媛(yuán)坐落声名狼藉义无反顾【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的读音和字形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正确判断字的读法和写法,作出正确的选择。【解答】A.“倔强”的“倔”应读作jué;“籼稻”的“籼”应读作xiān。B.正确。C.“熨帖”的“熨”应读作yù;“雷历风行”的“历”应写作“厉”。D.“名媛”的“媛”应读作yuàn。故选:B。2.(3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14天了,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株雄花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_____了的雄蕊。②使我感到欣慰的是,仪器成功产生了比地磁场强两万多倍的磁场,而这正是加速一束电子_____的。③香雪示意凤娇握住她的手,仿佛请求凤娇的宽恕,仿佛是她使凤娇受了_____。④在中国人那里,自然与精神,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不是相互敌对和矛盾,而是相反相成,_____。A.退化必需委曲各得其所 B.蜕化必须委曲各取所需 C.蜕化必须委屈各取所需 D.退化必需委屈各得其所【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近义词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时,学生需要理解目标词语的含义,掌握词语适用的对象和语境等。【解答】①退化:指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构造简化,功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蜕化:比喻人的品质变坏,腐化堕落。语境是雄蕊功能减退,故应选用“退化”。②必需:意思是非有不可的,不能少的。必须:表示事理上的必要和情理上的必要,副词,有强调的语气,多作状语。必须和必需都有必要的意思,区分在于前者强调必要,后者强调必要有,根据语境,故应选用“必需”。③委屈:是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委曲”一指曲调、道路、河流等曲折,二指事情的经过,底细。语境是仿佛是她使凤娇受了指责,故应选用“委屈”。④各得其所:表示各如其所愿,也表示各个都得到适当的安排。各取所需:意思是各自选取自己所需要的。此处是说自然与精神,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相反相成的状态,故应选用“各得其所”。故选:D。3.(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给社区居民带来了不便,也有损职能部门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B.千古文章一大抄,说“抄”固然偏激,但写作必经过模仿、借鉴的过程,却是不易之论。 C.军事手段难以给韩国带来安全,韩国同意美国在其领土部署反导系统,无异于火中取栗。 D.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运用的辨析能力。答此类题要有一定的成语积累,尤其是易错成语。答题时要结合语境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解答】A.“差强人意”指能振奋人的意志,表示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此处语境是说服务质量让居民很不满意,属于望文生义。B.不易之论:内容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语境说写作必经过模仿、借鉴的过程是正确的,使用正确。C.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语境说韩国的做法对自己危险,对美国有利,使用正确。D.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语境和掌握搭配修饰技术,使用正确。故选:A。4.(3分)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一处错误的一项是()A.①使快弹数曲快:快速②凡六百一十六言凡:大约③梦啼妆泪红阑干阑干:栏杆④熊咆龙吟殷岩泉殷:震动 B.①采之欲遗谁遗:赠送②山不厌高厌:厌恶③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左迁:贬官、降职④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光景、状况 C.①惟觉时之枕席觉:睡觉②爱而不见爱:相爱③却坐促弦弦转急却:表转折④洵美且异洵:诚然、实在 D.①渌水荡漾清猿啼渌:清澈②自牧归荑归:归来③铁骑突出刀枪鸣突出:不同一般④最难将息将息:养息、休息【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明确要求,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作出正确的选择。【解答】A.①快:畅快。句意:叫她畅快地弹几曲。②凡:总共。句意:总共六百一十六字。③阑干:纵横错乱的样子。句意: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B.②厌:满足。句意:高山不满足于自己的高度。C.①觉:醒。句意: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②爱:隐藏。句意:故意躲藏逗人找。③却:退回。句意: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D.②归:赠送。句意:远自郊野赠柔荑。③突出:骑兵将要冲锋或开始冲锋的过程。句意: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故选:B。5.(3分)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犹且从师而问焉 B.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何为其然也 C.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侣鱼虾而友麋鹿蟹六跪而二螯【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在理解整句话及其语境的基础上,针对题干要求做具体分析。【解答】A.兼词,相当于“于此”;代词,代指老师。句意:堆土成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B.形容词词尾,译为“……的样子”;指示代词“这样”。句意:细审那声音,铿铿锵锵颇有点京城的风味。/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C.语气词,表示推测的语气,可译为“大概”;加强感叹语气。句意: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就是出于这个缘故吧?/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D.连词,表示并列。句意: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螃蟹有六条腿和两个蟹钳。故选:D。6.(3分)下列选项中通假字最多的一项是()①君子生非异也②列缺霹雳,丘峦崩摧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⑤山川相缪,郁乎苍苍⑥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⑦彤管有炜,说怿女美⑧自牧归荑,洵美且异⑨其远古刻尽漫失⑩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A.①②⑥⑩ B.②④⑦⑨ C.③⑤⑦⑧ D.④⑧⑨⑩【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通假字的掌握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各个的句子,确定通假字运用情况。【解答】①“生”同“性”,天性、天赋。译文: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②“缺”同“裂”,分裂。译文: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③“受”同“授”,传授,讲授。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④“冯”同“凭”,乘。译文:就如同凭空乘风。⑤“缪”同“缭”,缠绕。译文: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苍翠。⑥“采”同“彩”,色彩。译文: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⑦“说”同“悦”,喜欢,爱慕。“女”同“汝”,你。译文:鲜红笔管有光彩,爱她姑娘好容颜。⑧“归”同“馈”,赠送。译文:远自郊野赠柔荑,诚然美好又珍异。⑩“尊”同“樽”,酒杯。译文:人生如同一场朦胧的梦,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A.①②⑥⑩共4个通假字;B.②④⑦⑨共4个通假字;C.③⑤⑦⑧共5个通假字;D.④⑧⑨⑩共3个通假字。故选:C。7.(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小学而大遗③歌窈窕之章④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⑦侣鱼虾而友麋鹿⑧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⑨泰山之阳,汶水西流⑩苍山负雪,明烛天南A.①④⑤⑨\②⑥\③⑩\⑦\⑧ B.①⑤⑨\②⑥\③④⑦⑩\⑧ C.①④⑤⑨\②⑥\③⑧⑩\⑦ D.①⑤⑨\②⑥\③④⑩\⑦\⑧【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掌握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词语所在的句子,结合语境分析其用法和含义。【解答】①日,名词作状语,每天。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进行检查反省。②小,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译文: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遗漏了。③歌,名词用作动词,吟诵。译文: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④下,名词用作动词,低于,处于……之下。译文: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⑤上,名词作状语,向上。译文:向上能够吃到尘土,向下能够喝到地下水。⑥圣,形容词用作名词,圣人。译文: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⑦侣,意动用法,以……为伴侣。译文: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⑧舞,使动用法,使……起舞。译文: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⑨西,名词作状语,向西。译文: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⑩烛,名词用作动词,照亮。译文:苍山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①⑤⑨名词作状语,②⑥形容词用作名词,③④⑩名词用作动词,⑦意动用法,⑧使动用法。故选:D。8.(3分)下列文言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②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⑤凌万顷之茫然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⑧而今安在哉⑨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A.①⑧/②⑤/③⑥/④⑦/⑨ B.①⑧/②⑤⑥/③⑦⑨/④ C.①⑧/②⑤⑥/③⑨/④⑦ D.①⑧/②⑥/③④⑦/⑤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判断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每个句子的含义,正确判断文言句式。【解答】①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知句读,不解惑。译文:不理解文句,疑惑得不到解决。②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限当道(者)崖,世皆谓之天门云。译文:那些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世上的人都称它们为天门。③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译文: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④判断句,“……也”表判断。译文: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⑤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凌茫然之万顷。译文:越过苍茫万顷的江面。⑥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译文: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⑦判断句,“者……也”表判断。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⑧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而今在安哉?译文:而今天又在哪里呢?⑨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况吾与子于江渚之上渔樵。译文: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捕鱼砍柴。①⑧为宾语前置句,②⑤⑥为定语后置句,③⑨为状语后置句,④⑦为判断句。故选:C。9.(3分)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戊申晦”(《登泰山记》)兼用干支纪日法、月相纪日法。“晦”是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日,此类纪日法依序还有朔、既望、望。 B.中国古典诗歌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歌”“行”“吟”是古体诗的文学体裁;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二、四、六、八句押韵。 C.古代六艺既指射、礼、书、乐、御、数六种技艺,也指《诗》《易》《乐》《春秋》《书》《礼》。“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是前者。 D.古书没有标点,所以要学习句读。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读,一句话中间停顿为句。【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的判断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选择。【解答】A.“此类纪日法依序还有朔、既望、望”理解错误,此类纪日法依序应是朔、望、既望。“朔”是农历每月第一天,“望”为农历每月的十五,“既望”则是农历十六。B.正确。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是后者,即《诗》《易》《乐》《春秋》《书》《礼》这六种经书。D.“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读,一句话中间停顿为句”说法错误,一句话后面的停顿应为句,一句话中间停顿应为读。故选:B。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分)10.(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而在我们中国“家里的”可以指自己的太太一个人,“家门”可以指叔伯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②这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不同,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愈推愈远,愈推愈薄,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③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④在乡土社会里,地缘关系也是如此。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这和我们的亲属圈子是一样的。像贾家在鼎盛时期,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就更多了,什么宝琴、岫云,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势力一变,树倒猢狲散,缩成一团。到极端时,可以像苏秦潦倒归来,“妻不以为夫,嫂不以为叔”。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中国人也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⑤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这并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在个人主义下,一方面是平等观念,指在同一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一方面是宪法观念,指团体不能抹煞个人,只能在个人们所愿意交出的一分权利上控制个人。在我们中国传统思想里是没有这一套的,因为我们所有的是自我主义,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有删改)材料二:①中国古代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的祠堂,是古代中国人慎终追远的重要场所,彰显着“敬宗收族、亲亲有爱”的礼之精神。祠堂以血缘之基,融道德、信仰、礼三者于一体,规范礼制,聚族祭祀先人,团结族人,表达共同的精神寄托。②祠堂的功能之一是祭祀宗族祖先或先贤。祠堂祭祀有多种,有季祭、节祭等。不管豪门或寒族,对祭祀都十分重视,仪式庄严,礼节隆重。祭祀先人是为了教育后人,立约族规是为了惩治违规犯律行为,借祖宗之威,禀祖宗之训。在祭祀中,族长要宣读族规和家训以及族谱,族长在此代祖宗立言,宣讲传统伦理,告诫和惩罚犯错子孙。凡做了错事的族人须站在特定的位置祭拜,寓意“低人一等”,以这样的方式来惩戒不良行为。祭毕,后辈向前辈行礼,族人之间相互行礼,这样,祠堂祭祀就成了一种精神联系的纽带。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家族成员从儿童期就受孝悌之礼等熏陶。祭祀活动既加强了血缘关系,又强化了家族内部的向心力,从而对族中成员的行为起到榜样或约束作用。③祠堂的动文化(祭祀)体现着祠堂的功能,祠堂的静文化(建筑装饰)也暗示或渗透着祠堂的功能。装饰文化作为祠堂文化的载体,涵盖了浓厚的道德观念、地域民俗,无论是家居陈设还是建筑中的雕饰彩绘,又或是牌楼照壁都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洛阳新安县吕氏祠堂,照壁上刻画的“龙蛇龟田”象征吕氏族人要勤勤恳恳才能福临;各种各样的墀头“耕读”字样引导后人要辛勤耕作以立身立命,刻苦读书以立德立行。④祠堂作为礼制性建筑,并非是文化虚构,而是从对亲生父母之爱与敬延伸到对祖父、曾祖、太祖甚至整个宗族真实无妄的伦常尊亲的追溯以及对天地诸神的祭拜,关系着对人伦关系、社会结构、政治组织的理解。(摘编自李玲《祠堂之礼:有秩序的爱》)材料三:①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电脑、网络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时代的变迁使得差序格局在现代社会呈现出新的特点。②网络的发展使得facetoface的人际交往模式中增加了cmc的交往模式(基于计算机为媒介的人际交往)。在cmc交往模式中,人们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地位进行无所顾忌的交流,真正做到畅所欲言。这种开放的交流方式正不断地淡化着传统差序格局中的等级意识。③网络社会的虚拟性使得人们可以无所顾忌地宣泄自己的情绪、表达对上级的不满、批判政策的不公。于是,网络的舆论压力使得政府不得不考虑民众的意见反馈,从而制定出民主科学的决策制度。网络成为了人们宣泄的一种渠道,也提升了人们的权利意识和批判意识,从而使法制观念得到强化。④网络社会下的具有超时空特点的人际关系扩大了人们的交际范围,使得“弱关系”得到发展。虽然差序格局具有扩张性的特点即差序圈层的向外扩散,但人们的交往范围始终不能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且交往的对象往往与自己有血缘或地缘的关系。血缘、地缘这些先赋性的关系称为“强关系”。与此相对的是“弱关系”,即个人的社会网络异质性较强,交往的对象来自各行各业。与差序格局中的“强关系”不一样,网上交到的朋友一般都是“泛泛之交”。⑤当水波纹荡及现代社会,传统的差序格局日益演化为一种“新差序格局”。我们要正确认识差序格局,逐渐淡化传统差序格局对人们的负面影响,以促使其朝着更加理性的方向发展。唯有如此,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国梦!(摘编自黄凯妮《现代社会下差序格局的变化》)(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A.材料一从亲缘和地缘两方面说明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点是差序格局。B.材料二从祠堂的动文化(祭祀)与静文化(建筑装饰)两方面说明了祠堂的功能。C.材料一中“一捆柴”和“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都运用了比喻,使说理形象生动。D.材料二的第三段与材料一的第四段都是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来证明中心论点。(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BA.祠堂以血缘为基础,对于中国人来说,它是一个有着重要地位的场所,祠堂融道德、信仰、儒家思想三者于一体,蕴含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寄托。B.祠堂祭祀的时候,犯错的族人要受到告诫和惩罚。祭毕,后辈要向前辈行礼,族人之间相互行礼,这些隆重庄严的仪式强化了家族内部的向心力,体现了传统伦理家族观念。C.网络的普及让传统社会中面对面的交流变成了虚拟性、开放性的交流,从而彻底淡化了差序格局中的等级观念。D.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差序格局,逐渐淡化它对人们的负面影响,从而促使其朝着更加理性的方向发展,就一定可以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国梦。(3)概括材料三的论证结构特点,并作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二和材料三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论证结构特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概括和分析。【解答】(1)D.“都是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来证明中心论点”说法错误。材料二的第三段讲了“祠堂的静文化(建筑装饰)也暗示或渗透着祠堂的功能”,第一句“祠堂的动文化(祭祀)体现着祠堂的功能”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并非与祠堂的静文化进行对比,所以这一段只有举例论证,没有对比论证。故选:D。(2)A.“祠堂融道德、信仰、儒家思想三者于一体”说法错误。材料二第一段原文为“融道德、信仰、礼三者于一体”,同时“中华民族”的范围过大,原文为“团结族人,表达共同的精神寄托”。B.正确。C.“彻底淡化了差序格局中的等级观念”说法错误。材料三第二段原文为“这种开放的交流方式正不断地淡化着传统差序格局中的等级意识”。D.“只要……就……”表述过于绝对。根据材料三最后一段“我们要正确认识差序格局,……唯有如此,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国梦”可知,“正确认识差序格局,逐渐淡化它对人们的负面影响,从而促使其朝着更加理性的方向发展”这只是实现强国梦的条件之一,不是全部条件。故选:B。(3)材料三的论证结构特点是总分总式。文章共五段,第一段总括差序格局在现代社会中呈现出新特点,提到在网络化时代“时代的变迁使得差序格局在现代社会呈现出新的特点”。接着,二、三、四段分别从“这种开放的交流方式正不断地淡化着传统差序格局中的等级意识”“网络社会的虚拟性使得人们可以无所顾忌地宣泄自己的情绪、表达对上级的不满、批判政策的不公”“网络社会下的具有超时空特点的人际关系扩大了人们的交际范围,使得‘弱关系’得到发展”三方面论述网络时代给差序格局带来的影响。最后一段则是对文章的总结,“我们要正确认识差序格局,逐渐淡化传统差序格局对人们的负面影响,以促使其朝着更加理性的方向发展。唯有如此,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国梦”,概括了正确认识差序格局,引导其理性发展的重要作用。答案:(1)D(2)B(3)①特点:总分总的结构特点。②首先总括差序格局在现代社会中呈现出新特点;③其次,分别阐述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和超时空特点给差序格局带来的影响;④最后,正确认识差序格局,引导其理性发展。三、文言文阅读(20分)11.(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嘉祐二年,殿试中乙科。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至常,神宗崩,哲宗立,复朝奉郎、知登州,召为礼部郎中。轼旧善司马光、章惇。时光为门下侍郎,惇知枢密院,二人不相合,惇每以谑侮困光,光苦之。轼谓惇曰:“司马君实时望甚重。昔许靖以虚名无实,见鄙于蜀先主,法正曰:‘靖之浮誉,捣流四海,若不加礼,必以贱贤为累。’先主纳之,乃以靖为司徒。许靖且不可慢,况君实乎?”惇以为然,光赖以少安。(元祐)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六年,召为吏部尚书,未至。以弟辙除右丞,改翰林承旨。辙辞右丞,欲与兄同备从官,不听。轼在翰林数月,复以谗请外,乃以龙图阁学士出知颍州。先是,开封诸县多水患,吏不究本末,决其陂泽,注之惠民河,河不能胜,致陈(陈州)亦多水。又将凿邓艾沟与颍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颍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颍地为患轼言于朝,从之。高宗即位,赠资政殿学士,以其孙符为礼部尚书。又以其文置左右,读之终日忘倦,谓为文章之宗,亲制集赞,赐其曾孙峤。遂崇赠太师,谥文忠。(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A.又将凿邓艾沟与颍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颍/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颍地为患/B.又将凿邓艾沟与颍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颍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颍地为患/C.又将凿邓艾沟与颍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颍/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颍地为患/D.又将凿邓艾沟与颍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颍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颍地为患/(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A.礼部,中国古代官署。北魏始置,隋朝后为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B.殿试,又称廷试、廷对,科举考试最高一级,由武则天创(一说唐高宗创),宋代始为常制。C.主簿,是指古代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在魏、晋前广泛地存在于各级的官署之中。D.嘉祐,是宋仁宗的年号,“嘉祐二年”与“是月丁未”是不同的,后者采用的是干支纪年。(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苏轼才识兼茂,考试成绩卓异。殿试考中乙科;考试作策论六篇,文理很清晰;笔答制策,被列入第三等,从宋初以来,只有吴育和苏轼达到。B.苏轼为人和善,巧妙化解矛盾。苏轼的老友司马光与章惇意见不合,章惇常常为难司马光,苏轼用许靖事例说服了章惇,司马光才稍得安宁。C.苏轼宽严相济,认真执掌贡举。时逢大雪严寒,苏轼放宽对士子的禁约,使他们能充分发挥;他巡视考场发现应试士人用语暧昧的,都奏请驱逐。D.苏轼科学决策,制止治水错误。苏轼刚到颍州,就派人准确测量,发现以前治水的计划有严重错误,就上报朝廷,及时叫停一项劳民伤财的工程。(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②吏不究本末,决其陂泽,注之惠民河,河不能胜,致陈亦多水。(5)苏轼后来被封谥号为文忠(与欧阳修同)。请根据选文内容说明其中的原因。【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进行理解,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结合具体要求概要作答。【解答】(1)句意:又要凿通邓艾沟和颍河并流,并且凿开黄堆想让水流入淮河。苏轼刚到颍州,就派遣差吏用水平尺度量地形,发现淮河的涨水高出新沟近一丈,如果凿开黄堆,淮河水反而会回流向颍州地区成为灾害。“并且”在古文中一般不连用;句中“并”是动词,“并流”之意,作前一句的谓语,与“且”分属两个短语,中间断开,排除AD。“至颍”为动宾关系,“颍”为地名,中间不宜断开,排除B。故选:C。(2)D.“后者是干支纪年”错误,“是月丁未”是干支纪日。故选:D。(3)C.“他巡视考场发现应试士人用语暧昧的,都奏请驱逐”错误,原文是“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可见巡视考场的是宦官,而非苏轼;苏轼奏请驱逐宦官,而非奏请驱逐应试士人。故选:C。(4)①访,察访;利害,利弊所在;以,按照;进止,进送或停止。译文:苏轼察访到其利弊所在,为他们修订衙规,让他们自己选择水工按时进送或停止,从此灾害减少了一半。②究,推究;本末,原委;决,决开;胜,能承受。译文:官吏不推究事情的原委,决开那里的陂池湖沼,流入惠民河,惠民河不能容纳,以致陈州也多水灾。(5)首先理解“文忠”这一谥号的含义。“文”是指道德博闻,也就是道德文章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忠”是指廉方公正,忠心耿耿。由高宗“以其文置左右,读之终日忘倦,谓为文章之宗,亲制集赞,赐其曾孙峤”这一做法可知,高宗认为苏轼的文章达到了最高境界,值得学习,这与“文”相合。由苏轼所做的事情来看,他为人友善,心怀百姓,化解司马光和章惇之间的矛盾,改正治水疏漏,对朝廷忠心耿耿,这与“忠”相合。然后分析与欧阳修谥号同的原因。从为文来说欧阳修、苏轼在文学上都极有建树;从为官来说,苏轼心怀百姓,心怀朝廷,欧阳修同样是“与民同乐”忠于国家。所以二人在这些方面有相似之处。这些都是苏轼被封谥号文忠的原因。答案:(1)C(2)D(3)C(4)①苏轼察访到其利弊所在,为他们修订衙规,让他们自己选择水工按时进送或停止,从此灾害减少了一半。②官吏不推究事情的原委,决开那里的陂池湖沼,流入惠民河,惠民河不能容纳,以致陈州也多水灾。(5)①认为苏轼的文章(与道德)达到了最高境界,值得学习(道德博闻曰文)。②认为苏轼心怀百姓、廉洁方正,忠于朝廷(廉方公正曰忠)。③苏轼文章、为官等与欧阳修有相类之处。参考译文: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人。嘉祐二年,殿试考中乙科。嘉祐五年,调任福昌主簿。欧阳修因他才能识见都好,举荐他进秘阁。考试作策论六篇,过去人们应试不起草,所以文章多数写得不好。苏轼开始起草,文理就很清晰。又笔答制策,被列入第三等。从宋初以来,制策被列入第三等的,只有吴育和苏轼而已。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从元吴叛乱后,百姓贫田差役繁重,岐山下每年榆送到南山的木筏,从渭河进入黄河,经过砥柱的险处,官衙吏人相继破产。苏轼察访到其利弊所在,为他们修订衙规,让他们自己选择水工按时进送或停止,从此害处被减少了一半。苏轼到常州,神宗去世,哲宗即位,复职朝奉郎、任登州知州,召他做礼部郎中。苏轼以前和司马光、章惇友善。当时司马光任门下侍郎,章惇任枢密使,两个人意见不合,章惇常常用戏弄侮辱来为难司马光,司马光为此苦恼。苏轼对章惇说:“司马君实在当前名望很重。从前许靖因虚名而无实用,被蜀先主所鄙视,法正说:‘许靖的虚名,传播天下,如果不加礼遇,必然会被当作是看轻贤人。’先主接纳了,于是让许靖做了司徒。许靖尚且不可慢待,何况司马君实呢?”章惇认为对,司马光靠这稍得安宁。元佑三年,暂时代掌礼部贡举。正逢大雪严寒,士子们坐在庭院中,颤抖不能说话。苏轼放宽他们的禁约,使他们能充分发挥。巡视考场的宦官常侮辱应试士人,而且抓住意义暧昧的个别辞语,诬陷为罪状,苏轼把这些宦官都奏请驱逐。元佑四年,因积累了一些议论政事的话,被当权的人所恨。苏轼怕不被他们所容忍,请求调到外地,任龙图阁学士、杭州知州。元佑六年,召为吏部尚书,未到任。因弟弟苏辙任尚书右丞,因此改任翰林承旨。苏辙辞去右丞,想和哥哥一同任侍从官,朝廷不许。苏轼在翰林院几个月,又因有谗言请求外调,于是以龙图阁学士身份出朝任颍州知州。在此以前,开封所属各县多有水灾,官吏不研究事情的本末,决开那里的陂池湖沼,流入惠民河,惠民河不能容纳,以致陈州也多水灾。又要凿通邓艾沟和颖河并流,并且凿开黄堆想让水流入淮河。苏轼刚到颍州,就派遣差吏用水平尺度量地形,发现淮河的涨水高出新沟近一丈,如果凿开黄堆,淮河水反而会流向颍州地区成为灾害。苏轼向朝廷上言,朝廷接受了他的意见。高宗即位,追赠资政殿学士,用他的孙子苏符任礼部尚书。又把他的文章放在身边,读起来整天忘了疲倦,说是文章的最高境界,亲自写了集赞,赏赐给他曾孙苏峤。追崇苏轼又赠太师,谥号文忠。四、古代诗歌阅读(9分)12.(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留别南昌诸友翁卷衰颜怕被青铜见,病骨堪同瘦鹤群。出久并荒幽径菊,未归长忆满山云。春风岂识吟人恨,夜雨频于客舍闻。万柳百花好时节,别君愁绪乱纷纷。【注】翁卷,乐清(今属浙江)人,工诗,为“永嘉四灵”之一。生平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A.此诗当为诗人客居南昌所作,其时他正欲返回家乡,故以此诗寄寓离别之情。B.颔联中作者对幽径菊荒的想象及对家乡山云的回忆,表明诗人离开家乡已久。C.颈联以“春风”“夜雨”点明时令,意在表现时光流逝之快,转瞬又过去一年。D.尾联以乐景写哀情,用万柳百花之乐景衬凌乱愁绪之哀情,有倍增其哀效果。(2)请结合全诗,概括作者所写之“愁”的内涵。【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解答】(1)C.“意在表现时光流逝之快,转瞬又过去一年”错,该联意在渲染凄凉氛围,表现作者伤感心境。故选C。(2)根据诗歌题目可知,这是送给朋友的诗歌,作者要和朋友分别了,自然依依不舍。“衰颜怕被青铜见,病骨堪同瘦鹤群”一句中,从“衰颜”可知,作者容颜衰老。从“痩骨”可知,作者病重体弱。可见首联写容颜衰老,病重体弱之愁。“出久并荒幽径菊,未归长忆满山云”一句中,从“出久”“未归”可知,作者离家的时间很久,思念家乡,盼望回到故乡。可见颔联写离家日久,思乡盼归之愁。“春风岂识吟人恨,夜雨频于客舍闻”,这句诗写春风不懂得自己的离恨,在客舍中听到了雨声,这是渲染离别的气氛。“万柳百花好时节,别君愁绪乱纷纷”,正是百花盛开的季节,告别朋友,内心充满愁绪。其实他很想留下来感受美丽的春光,可是不得不走,可见尾联写告别良友,依依不舍之愁和离留两难,无从排解之愁。答案:(1)C(2)①容颜衰老,病重体弱之愁;②离家日久,思乡盼归之愁;③告别良友,依依不舍之愁;④离留两难,无从排解之愁。五、情景默写(8分)13.(8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人创作常引用或化用古诗文中的名句,也常引入传说。曹操《短歌行》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两句诗引用了《诗经•郑风》中的诗句,借姑娘对情人的思念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望。苏轼《赤壁赋》中的“纵一苇之所如”一句,化用《诗经•卫风》中的“谁谓河广,一苇航之”的诗句,写出了作者畅游赤壁的心情。秦观《鹊桥仙》中的“银汉迢迢暗度”一句,引入了“牛郎织女”的传说,写出了牛郎、织女夜里渡过辽阔的天河的情形。(2)《荀子•劝学》中曾形象地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韩愈则在《师说》中将这种认识直接表述为“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运用了刘裕父子的典故,刘裕是“气吞万里如虎”的气概,刘义隆却是“赢得仓皇北顾”的狼狈结局。【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解答】故答案为:(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一苇之所如银汉迢迢暗度(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3)气吞万里如虎赢得仓皇北顾六、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14.(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文本一:冯老兰梁斌冯家大院,是在明朝时代用又大又厚的古砖修造起来。经过几百年风雨的淋洒,门窗糟朽了,飞檐倾塌了,檐瓦也脱落了,墙山很厚,门窗很笨,青砖地面、墙面上长出一片片青色的莓苔。一进院,就会闻到腐木和青苔的气息。这样的房子,冯老兰却住惯了,他成天价钻在大瓦房里,晴天白日点起油灯,写账簿打算盘。这天听得朱老忠还乡的消息,他不写账,也不打算盘,只是趴在桌子上发呆。三十年的时光,也在冯老兰身上留下显著的标记:他已经是六十开外的人了,肩膀已经弓了起来,花白了头发,也花白了胡子。脸上瘦得凹下去,两只眼睛却还很有精神。他提起长烟袋,把烟灰磕在地上,吊起眼珠慢吞吞地走出来。经过三层大院,走到场院里。在往日里,他一走到场院,就会感到骄傲:锁井镇上,只有冯家大院配住这样的高房大屋。屋舍虽然老朽,样式毕竟与别家不同!想着,他的骄傲情绪又在心上蠢动起来,伸出右手捋着他的长胡子。场院里有喂十几条牛的牛棚,有喂十几只猪的猪圈,有一棵高大的槐树,枝叶繁密得像伞盖一样遮住太阳。他走过牛车、井台、土堆、粪堆,到了黄土围墙下,站在绿树荫里。往日里他就爱站在这儿,回忆胜利的往事……。当他的两只老眼掠过广阔的柳林,掠过苇塘,掠过池塘上的清水波纹,看见对岸坡上站着两个人:一个是严志和,那个新拿败的对手,并不放在他的眼里;当他看到另外一个象朱老巩模样的人,心里说:“也许,那就是未能剪草除根,而又死灰复燃了……”想着,又撅起他的长胡子。自言自语:“唔!一只虎没杀绝,三只虎回来了!”登时,他觉得办错了一件大事情,一时急躁,气喘起来,胸膛急骤地起伏,那颗心几乎要跳出来,怎么也装不到肚子里,头脑晕眩起来。他提起大烟袋慢慢走回来。走到大门口,门角上那对石狮子呲着牙咧着嘴,瞪出大眼珠子看着他。他耽了一刻。又走过三层宅院,走上高台砖阶,走回他的黑屋子,唉声叹气地坐在大木椅上。这时他的二儿子冯贵堂走进来。冯贵堂高高身材,穿着袍子马褂,白光脸蛋,满脑袋油亮的长发。他上过大学法科,在军队上当过军法官。上司倒了台,他才跑回家来,帮助老爹管理村政,帮助弟兄们过日子。这几天他正有一件心事,看见他的老爹唉声叹气,他问:“爹!又有什么不舒心的事情,惹得你老人家烦恼?”冯老兰说:“提起来话长呀!就是跟东锁井朱老巩家那件事情。我费了多少年的筹谋,费了多少心血,才把大钢钟砸碎,把四十八亩官地抠在咱的手心里。这还不算,最主要的是根据阴阳先生的推断,有那座钢钟照着,咱冯家大院要家败人亡。如今咱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升发起来,继承祖宗的事业,成了方圆百里以内的大财主。”冯贵堂说:“这就好了,朱老巩死了,他儿子也没了音讯,该你老人家高枕无忧了!”冯老兰憋住口气,摇摇头说:“不,朱虎子昨儿又回到锁井镇上,还带回两个大小子,我估计他不会跟咱善罢甘休!”冯贵堂噘起嘴来,闷着头在屋里走来走去。他倒背起手考虑了老半天,才说:“我早就跟爹说过,对于受苦的,对于种田人,要叫他们吃饱穿暖,要不的话,谁给你种田,谁给你付苦?在乡村里,以少树敌为佳。像朱虎子一样,树起一个敌人,几辈子不得安宁呀!”冯老兰听到这里,把黄脸往下一拉,拍着桌子说:“你花的那洋钱,摞起来比你还高,白念了会子书,白在外头混了会子洋事儿。又不想抓权,又讲“民主’,又想升发,又不想得罪人。怎么才能不树立敌人?你说说!在过去,你老是说孙中山鼓吹革命好,自从孙大炮革起命来,把清朝的江山推倒,天无宁日!清朝手里是封了粮自在王,如今天天打仗,月月拿公款,成什么世界?还鼓吹什么男女平等、婚姻自由,闺女小子在一块念书。我听了你的话,把大庙拆了盖上学堂。如今挨全村的骂……”冯老兰这么一说,象揭着冯贵堂头上的疮疙疤。他不等老爹说完,抢上一句说:“这就是因为村里没有‘民主’的过,要从改良村政下手。村里要是有了议事会,凡事经过‘民主’商量,就没有这种弊病了!咱既是掌政的,就该开放‘民主’。再说,你又上了年纪,又是村政又是家政,你一个人揽着,怎么管得过来?怎么不落人的埋怨?就说那铜钟吧,本来是四十八村的,你不通过村议会讨论,一个人做主卖了。把好事办成坏事,惹出一场人命案,使你老人家一辈子不舒心,多么不上算”又说:“听我的话吧,少收一点租,少要一点利息,叫受苦人过得去,日子就过得安稳了。这就是说,要行‘人道’,多施小惠,世界就太平了……”冯贵堂不知跟老头子说了多少遍,冯老兰总是没有回心转意。冯老兰看冯贵堂还是不注意朱老忠还乡的事情,垂下脖子不高兴。(节选自《红旗谱》,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小说展现了在当时社会阶级斗争和革命运的历史背景下,锁井镇上朱、颜两家同冯家的激烈矛盾斗争。B.小说的开篇写冯家大院的飞檐墙山、青砖霉台,富有乡土气息与民间风情,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眷恋。C.冯老兰“觉得办错了一件大事情”的情节,体现了他对当年没有斩草除根的悔恨,以及对朱家后人的忌惮。D.阴阳先生说大铜钟对冯家不利,冯老兰便费尽心血将其砸掉,后来家族的兴发让他坚信这一做法是正确的。(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A.小说通过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冯老兰的人物形象,体现了他精明、贪婪、顽固自私的性格特点。B.小说描写门角上那对石狮子眦着牙咧着嘴,瞪出大眼珠子的神态,彰显了冯家在锁井镇的显赫地位,衬托了人物的心情。C.小说在情节发展中采用了大量的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叙述节奏张弛有度,最后才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引人入胜。D.小说的情节设置平地波澜,静水流深,通过父子之间平常的谈话,让现实和回忆相互交织,展现了宏大的时代变革主题。(3)小说呈现了哪些矛盾冲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中人物语言的特点。【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