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两首》课件导学本课件旨在带领同学们深入理解并欣赏两首经典古诗,感受诗歌的魅力。课件内容包括诗歌背景介绍、字词解析、意境分析、学习方法指导等。教学目标理解诗歌内容能够准确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并感受诗歌蕴含的情感。学习诗歌语言感受诗歌语言的简洁、生动,并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培养语文素养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提高语文素养。课前分享交流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可以鼓励学生谈论他们对古诗的喜爱程度,以及他们对诗歌主题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古诗的阅读体验,例如,他们喜欢哪首诗,为什么喜欢这首诗,以及他们从诗歌中获得了哪些启发。课文导读-《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著名诗作。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旅途思乡之情,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是唐诗中的经典之作。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感受李白对家乡的思念。诗歌背景介绍1唐朝《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著名诗歌。2边塞李白当时身处边塞地区,远离家乡,思念家乡亲人。3旅途诗歌描写了诗人旅途中思念家乡的情景,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主题分析-思乡之情诗歌以“床前明月光”起句,描绘出月光如水般洒在床前的情景,营造出宁静的氛围。诗人望着家乡的月亮,联想到家乡的亲人,思念之情油然而生,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的深深眷恋。诗歌的语言简洁质朴,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故乡生活的向往。意象赏析床前明月光诗歌中以“床前明月光”描绘了月光皎洁明亮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疑是地上霜诗歌中以“疑是地上霜”将月光与霜雪作比较,突出了月光洁白如霜的视觉效果,令人遐想联翩。举头望明月诗歌中以“举头望明月”描绘了诗人仰望明月时的动作,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低头思故乡诗歌中以“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深切情感,使全诗的主题更加突出。诗句深度剖析1床前明月光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月光比作人,写出了月光的明亮。2疑是地上霜通过“疑是”这个词语,表达了月光皎洁,如同霜雪,让人难以分辨。3举头望明月描绘了诗人抬头仰望明月,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的强烈情感。4低头思故乡诗人低头沉思,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通过对月光、故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课堂演示-朗读体验整体朗读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朗读《静夜思》,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小组朗读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轮流朗读《静夜思》,并互相评价朗读的效果。角色朗读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角色,比如诗人、月亮、家乡,用不同的语气和语调朗读《静夜思》,体验诗歌中的情感。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静夜思》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意境,并尝试用绘画、音乐等形式表达自己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人李白为何在异乡思念家乡?他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思乡之情?鼓励学生联系自身经历,谈谈他们对“思乡”的理解。课后作业讨论诗歌朗读练习学生练习朗读《静夜思》和《登鹳雀楼》两首诗歌。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诗歌内容理解学生讨论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鼓励学生分享个人理解和感悟。诗歌创作模仿鼓励学生尝试模仿诗歌的写作风格,创作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小诗。课文知识巩固诗歌意象巩固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等诗句中意象的理解。诗歌背景回顾唐代诗歌创作背景,了解诗人创作此诗的原因。诗歌朗读练习诗歌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课文情感教育思乡之情《静夜思》抒发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通过描写月色、思乡、望月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登高望远《登鹳雀楼》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的胸襟和豪迈情怀。通过描写登上鹳雀楼所见到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开阔的视野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珍惜时间这两首诗歌都蕴含着珍惜时间的主题。诗人通过描写眼前的景物,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以及珍惜时间的感悟。课文延伸阅读唐诗鉴赏《静夜思》和《登鹳雀楼》都是唐代著名的诗歌,学生可以进一步阅读唐代诗歌,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杜甫的《春望》,感受唐诗的魅力。古代文化学生可以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例如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时代背景。诗歌意境学生可以思考诗歌的意境,例如《静夜思》的思乡之情,以及《登鹳雀楼》的登高望远之情。教学重难点梳理11.诗歌的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增强朗读的表现力。22.诗歌意象理解诗歌中意象的含义和作用,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33.诗歌主题分析诗歌的主题,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教学方法总结引导探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诗歌赏析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境和情感。朗读练习通过朗读练习,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其他古诗词作品,扩展阅读范围。《登鹳雀楼》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七言绝句,描绘了登临鹳雀楼远眺黄河的壮阔景象,抒发了诗人胸怀壮志,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诗歌以其雄浑的气势,精炼的语言,优美的意境,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诗歌背景介绍鹳雀楼鹳雀楼,又名鹳雀台,位于山西永济市,是古代著名的军事瞭望台,也是历代文人墨客登临览胜、吟诗作赋的胜地。王之涣王之涣,唐代诗人,以七言绝句见长,其诗意境雄浑,语言精炼,富于哲理,被后人称为“诗家夫子王江陵”。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其壮丽的景色和波澜壮阔的景象,激发了无数诗人的创作灵感。主题分析-登高望远11.视野开阔诗人登上鹳雀楼,放眼望去,看到的是一望无际的黄河,以及远处的山川景色。22.心胸开阔登高不仅开阔了诗人的视野,也开阔了诗人的心胸,使他有了更广阔的胸襟和更远大的抱负。33.人生哲理诗歌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告诫人们要胸怀远大志向,努力攀登,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意象赏析“鹳雀楼”是唐代名楼,在山西永济,登上高楼,视野开阔,可以远眺黄河,看到远处的天空和山川,是古代诗人喜欢的登高望远的地方。“白日依山尽”写的是夕阳西下,落日余晖映照着山峰,景象壮丽,也蕴含着时间流逝的意味。诗句深度剖析1白日依山尽太阳慢慢落下,依傍着山峰消失2黄河入海流黄河奔腾不息,滚滚流入大海3欲穷千里目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4更上一层楼只有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这首诗语言平实,意境深远。诗人通过描写登高望远的景象,表达了远大的志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课堂演示-朗读体验1感情朗读老师示范朗读,展现诗歌情感,引导学生体会。2角色朗读学生分组朗读,扮演不同角色,感受诗歌情境。3互动朗读学生与老师互动,共同体会诗歌意境,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根据诗歌内容,独立思考,并运用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进行创作活动。例如:画出诗歌中的意象,写下对诗歌的感悟,或进行角色扮演,演绎诗歌内容。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创作,并与其他同学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课后作业讨论诗歌理解学生分享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包括诗歌的主题、意象、情感等方面的分析。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补充一些相关知识。创作练习学生可以尝试模仿诗歌的写作手法,写一首描写景色的诗歌,并与同学分享。课文知识巩固诗歌内容巩固对两首诗歌内容的理解,加强学生对诗歌的记忆。诗歌语言重点理解诗歌的意象、比喻等修辞手法,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诗歌情感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课文情感教育友谊之情诗歌中体现出对朋友的思念和友情,表达了对朋友的真挚情感,激发学生对朋友的珍惜之情。思乡之情诗歌中体现出对家乡的思念和眷恋,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引导学生理解家乡的意义。远眺之情诗歌中体现出对远方景色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盼,表达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鼓励学生积极进取。课文延伸阅读唐诗名篇《望庐山瀑布》、《春晓》、《赠汪伦》等古诗鉴赏感受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金融学点钞培训
- 厉行节约从我做起倡议书范文5篇
- 军训生活的心得体会10篇
- 朱自清匆匆阅读心得10篇
- 《朝花夕拾》读后感
- 智能工厂规划培训
- 成功话题作文15篇
- 方案策划范文汇编10篇
- 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15篇)
- 文员类实习报告
- 五年级数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 多无人机路径规划
- 2024年度京东公司与供应商战略合作合同3篇
-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 国开(陕西)2024年《中国制造之高端装备》形考作业1-4答案
- 2024年便利店营业员工作总结范文(2篇)
- 家具设计合同范例
- 2016建筑安装工程工期定额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九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
- 2024年全国《劳动教育》基础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国家开放大学《心理学》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