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基础》大学笔记_第1页
《经济法基础》大学笔记_第2页
《经济法基础》大学笔记_第3页
《经济法基础》大学笔记_第4页
《经济法基础》大学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法基础》大学笔记目录1.经济法概述 11.1经济法的定义 11.2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11.3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12.经济法主体 12.1经济法主体的分类 12.2经济法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23.合同法律制度 33.1合同法概述 33.2合同的成立与效力 33.3合同的履行与保障 44.公司法律制度 54.1公司与公司法概述 54.2公司的设立与组织结构 54.3公司的运营与财务管理 65.竞争法律制度 75.1反不正当竞争法 75.2反垄断法 85.3竞争法的实施与执行 86.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96.1知识产权法概述 96.2著作权法 96.3专利法与商标法 107.税法法律制度 117.1税法概述 117.2主要税种与税率 117.3税收征管与税务争议 128.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138.1劳动法概述 138.2劳动合同与劳动争议 138.3社会保障法 149.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制度 159.1环境法概述 159.2环境污染防治 159.3自然资源保护法 1610.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1610.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概述 1610.2消费者权益的内容 1710.3消费者权益争议解决 171.经济法概述1.1经济法的定义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经济管理和经济活动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既包括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也包括对市场主体行为的规制。经济法的核心在于通过法律手段促进经济秩序的稳定和经济效率的提升。1.2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国家与市场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如税收征管、财政补贴等;市场主体之间的经济往来,如合同交易、市场竞争等;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如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经济活动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如产品质量、价格欺诈等。1.3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导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活动的基本准则,包括:公平原则:确保所有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效率原则:通过法律手段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效率的提高;秩序原则: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防止和制裁经济违法行为;稳定原则:通过法律手段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避免经济波动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2.经济法主体2.1经济法主体的分类经济法主体是指在经济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个人或组织。根据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和功能,经济法主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国家机构:作为经济管理和调控的主体,国家机构在经济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包括中央银行、财政部门、税务机关等,它们通过制定和执行经济政策来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增长。企业法人: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它们在经济法中的权利与义务涉及合同履行、税收缴纳、市场竞争等方面。自然人:作为劳动者和消费者,自然人在经济法中享有劳动权益保护和消费者权益保护。这包括工资支付、劳动条件、消费者信息知情权等。社会团体:包括行业协会、商会等,它们在协调行业内利益、维护市场秩序方面发挥作用。2.2经济法主体的权利与义务经济法主体的权利与义务是经济法律关系的核心内容,它们规定了主体在经济活动中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以及不能做什么。权利:经济法主体的权利包括财产权、经营权、契约自由权、公平竞争权等。这些权利保障了主体在市场经济中的自由和活力,同时也需要在法律框架内行使。义务:与权利相对应,经济法主体的义务包括遵守法律法规、履行合同、缴纳税收、保护环境等。这些义务确保了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经济法主体的权利与义务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权利的行使必须在不侵犯他人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进行,而义务的履行则是保障他人权利和市场秩序的前提。在经济法的教学中,对经济法主体的分类及其权利与义务的讲解是帮助学生理解经济法律关系的基础。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经济法的实际应用和操作,为将来的法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3.合同法律制度3.1合同法概述合同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合同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规定了合同的订立、效力、履行、变更、转让、终止以及违约责任等内容。合同法的核心在于保障交易安全和公平,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合同自由原则:合同自由是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它体现了当事人在合同订立过程中的意志自主。根据这一原则,当事人有权自由决定是否订立合同、与谁订立合同以及合同的内容。合同正义原则:合同正义原则要求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应当公平合理,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合同安全原则:合同安全原则强调合同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保障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减少交易风险。3.2合同的成立与效力合同的成立是指当事人之间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一致,合同的效力则是指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合同成立的要件:合同的成立需要满足以下要件:主体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合同内容合法;合同形式符合法律规定。合同的效力: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合同效力包括绝对效力和相对效力,绝对效力是指合同对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的效力,相对效力是指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无效合同:存在欺诈、胁迫、恶意串通、损害国家利益等情形的合同,以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被认定为无效合同,自始不发生法律效力。3.3合同的履行与保障合同的履行是指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实现合同目的的行为,合同的保障则是指通过法律手段确保合同得到履行。履行的原则:合同履行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和合法原则,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全面、适当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履行的抗辩:在对方未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行使抗辩权,暂时拒绝履行自己的义务。合同的担保:为了保证合同的履行,当事人可以约定定金、保证、抵押、质押等担保方式。这些担保方式有助于降低违约风险,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违约责任: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违约责任的形式包括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等。通过违约责任的规定,合同法强化了合同的约束力,保障了交易的安全和效率。4.公司法律制度4.1公司与公司法概述公司法是调整公司设立、组织、运营、解散以及清算等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旨在规范公司的组织和行为,保护股东、债权人和公司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公司法的调整范围:公司法不仅涉及公司的内部管理,还包括公司对外的交易行为,以及公司与政府、社会之间的关系。公司法的调整范围广泛,涉及公司从成立到终止的全过程。公司法的基本原则:公司法的基本原则包括法人独立原则、资本确定原则、股东责任有限原则和公司管理民主原则。这些原则共同构成了公司法律制度的基础,确保公司的合法合规运营。公司法的功能:公司法通过确立公司的法律地位和股东的权利义务,为公司的设立和运营提供法律依据。同时,公司法还通过规定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维护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4.2公司的设立与组织结构公司的设立是指依法定程序创建公司的行为,而公司的组织结构则是指公司内部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架构。公司设立的条件:根据公司法规定,设立公司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包括但不限于股东人数、注册资本、公司章程等。这些条件确保公司具备基本的运营条件和合法性。公司设立的程序:公司设立需要经过名称预先核准、制定公司章程、缴纳注册资本、申请营业执照等程序。这些程序旨在规范公司的设立行为,确保公司的合法成立。公司的组织结构:公司的组织结构通常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监事会负责监督公司的财务和董事、经理的行为,经理层负责公司的日常业务执行。这种分权制衡的组织结构有助于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和保护股东的利益。公司的类型:根据公司法,公司类型主要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而股份有限公司则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这两种公司类型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经营规模和业务需求。4.3公司的运营与财务管理公司的运营是指公司在成立后的日常经营活动,而财务管理则是指公司对财务活动的管理和监督。公司的运营:公司的运营包括生产、销售、投资等活动。公司法规定,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必须遵守法律法规,不得从事违法经营活动。同时,公司还必须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履行社会责任。财务管理:公司的财务管理包括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公司法要求公司建立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真实、完整地记录财务活动,定期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披露财务信息。这有助于提高公司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利润分配:公司的利润分配是公司运营的重要内容。根据公司法,公司在弥补亏损、提取法定公积金后,方可向股东分配利润。利润分配应当遵循公司章程的规定,公平合理地保障股东的利益。风险管理: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必须面对各种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公司法要求公司建立风险管理体系,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控制风险,确保公司的稳健运营。5.竞争法律制度5.1反不正当竞争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旨在规范市场秩序,防止和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法律定义与目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定义了一系列不正当竞争行为,如商业贿赂、虚假宣传、侵犯商业秘密等,并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该法律的目的是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障消费者利益,以及激励创新和效率。不正当竞争行为: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商业贿赂:指经营者为获取交易机会,向交易对方或者能够影响交易的第三方提供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的行为。虚假宣传:指经营者对其商品或者服务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侵犯商业秘密:指未经授权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或者以盗窃、欺诈、胁迫等不正当手段获取商业秘密的行为。法律责任: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经营者将面临行政处罚,包括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同时,受害者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损失。5.2反垄断法反垄断法是为了防止和限制垄断行为,保护市场竞争,促进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垄断行为的界定:反垄断法界定了几种垄断行为,包括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经营者集中等。垄断协议: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营者之间达成的,旨在限制竞争的协议或者协同行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指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滥用其地位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经营者集中:指经营者通过合并、收购等方式,集中控制市场的行为。法律后果:违反反垄断法的行为将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包括高额罚款、强制拆分企业、禁止集中等。反垄断执法机构:反垄断法规定了专门的反垄断执法机构,负责监督和执行反垄断法律,对涉嫌垄断的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5.3竞争法的实施与执行竞争法的有效实施和执行对于维护市场竞争至关重要。执法机构的作用:执法机构负责监督市场行为,对违反竞争法的行为进行调查,并采取必要的法律行动。司法审查:法院在竞争法的实施中扮演重要角色,对执法机构的决定进行司法审查,确保其合法性和合理性。国际合作:由于全球化的影响,竞争法的实施和执行往往需要国际合作,不同国家的执法机构之间需要共享信息,协调行动。公众参与:公众和消费者组织在竞争法的实施中也起到监督和推动作用,通过举报违法行为,参与法律诉讼等方式,维护市场竞争秩序。6.知识产权法律制度6.1知识产权法概述知识产权法是调整因创造、使用、保护和管理智力成果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旨在保护智力劳动成果,激励创新,促进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发展。知识产权的定义: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它们是智力成果创造者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知识产权的范围:知识产权法保护的对象包括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发明创造,以及商业标识等。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变得日益重要。国际公约和协议如《伯尔尼公约》、《巴黎公约》、TRIPS协议等为知识产权提供了跨国界的保护框架。6.2著作权法著作权法保护的是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的权利,包括经济权利和精神权利。著作权的对象: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包括文字、音乐、戏剧、舞蹈、电影等各类作品,以及计算机软件和数据库。著作权的内容:著作权包括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这些权利使作者能够控制其作品的使用,并从中获得经济利益。著作权的限制:为了平衡公共利益和作者权益,著作权法规定了一些限制,如合理使用、法定许可等,允许在特定条件下无偿使用受保护的作品。著作权的保护期限:著作权的保护期限因国家和作品类型而异,通常为作者生前加死后一定年数,如作者终生加50年或70年。6.3专利法与商标法专利法保护的是发明创造,而商标法保护的是商业标识。专利法:专利法保护的是新的、具有创造性的、能够工业应用的发明。专利权人享有排除他人未经许可制造、使用、销售和进口其专利产品或方法的权利。专利的类型:专利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发明专利保护的是技术方案,实用新型专利保护的是产品的实用特征,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的是产品的美学特征。专利的申请与审批:专利申请人需向专利局提交专利申请,经过审查后,符合条件的发明创造被授予专利权。专利的保护期限:发明专利的保护期限通常为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期限则较短,通常为10年。商标法:商标法保护的是用于区分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标识,包括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等。商标的注册:商标所有人需向商标局申请注册,注册后的商标享有专用权,他人未经许可不得使用相同或近似的商标。商标的保护期限:商标的保护期限通常为10年,期满后可以续展,从而获得无限期的保护。商标的国际注册:商标所有人可以通过马德里体系等国际商标注册程序,实现在多个国家的商标保护。7.税法法律制度7.1税法概述税法是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规定了税收的征收、管理、使用和监督等方面的法律制度。税法的核心在于通过法律手段确保税收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效率性,为国家提供财政收入,调节经济和社会分配。税法的构成:税法由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构成。税收实体法规定了税收的基本要素,如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等;税收程序法则规定了税收征收管理的程序和方法。税法的功能:税法的功能包括保障国家财政收入、调节经济运行、实现社会公平和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通过合理的税法设计,可以有效地引导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税法的基本原则:税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税收法定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和稳定原则。税收法定原则要求税收的征收必须基于法律的规定;公平原则要求税收负担应当根据纳税人的负担能力合理分配;效率原则要求税收制度应当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稳定原则要求税收政策应当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频繁变动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7.2主要税种与税率中国税法规定了多种税种,每种税种都有其特定的征税对象和税率,以适应不同的经济活动和社会需要。增值税:增值税是对商品和劳务在生产、流通过程中增值部分征收的税。增值税的税率一般分为13%、9%、6%和0%几档,根据商品和服务的性质确定适用的税率。消费税:消费税是对特定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征收的税,旨在调节消费结构和保护环境。消费税的税率根据产品的种类和危害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如烟草、酒类、高档化妆品等。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是对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的纯收入征收的税。一般企业所得税率为25%,但对于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可以享受20%的优惠税率。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收入征收的税。个人所得税采用累进税率,根据收入的不同档次,税率从3%至45%不等。其他税种:除了上述主要税种外,还包括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这些税种根据具体的征税对象和政策目标设计税率。7.3税收征管与税务争议税收征管是指税务机关依法对税收征收、管理的过程,而税务争议则是指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在税收征管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税收征管体制:中国的税收征管体制实行国税、地税两级征管机构分设的模式。国税局主要负责征收中央税和共享税,地税局主要负责征收地方税。税务登记与申报:纳税人必须依法进行税务登记,并定期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税务申报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多种方式进行,税务机关也在不断优化纳税服务,提高征管效率。税务检查:税务机关有权对纳税人的税务事项进行检查,确保税收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纳税人应当配合税务机关的检查,并提供必要的资料。税务争议解决:当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发生争议时,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税务争议的解决应当遵循法律程序,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8.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制度8.1劳动法概述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相关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秩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劳动法的调整范围:劳动法的调整范围包括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关的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争议等问题。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保障劳动者权益原则、公平就业原则、男女平等原则、禁止童工原则等。这些原则体现了劳动法对劳动者权益的基本保护和对劳动市场的规范要求。劳动法的功能:劳动法的功能在于规范劳动市场,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以及通过劳动标准的设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社会福利水平。8.2劳动合同与劳动争议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劳动争议则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义务而发生的纠纷。劳动合同的订立: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内容包括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劳动合同的订立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劳动合同的效力:劳动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或终止应当依法进行,违反劳动合同的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劳动争议的处理: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解决。劳动争议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途径,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一方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8.3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法是调整社会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内容。社会保障法的目的:社会保障法旨在通过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公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减少社会风险,实现社会公平和稳定。社会保险制度:社会保险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旨在为劳动者提供基本的风险保障,保障其在年老、疾病、失业等情况下的基本生活。社会救济制度:社会救济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原因陷入生活困境的公民提供的物质帮助。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包括对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特殊群体的福利服务,旨在提高其生活质量,实现社会福利的均等化。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与监督: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的原则,确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同时,应当加强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督,防止基金的挪用和滥用,确保基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9.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制度9.1环境法概述环境法是调整人类在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环境资源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旨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法的调整对象:环境法的调整对象包括国家、企业和个人在环境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过程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关系。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包括预防为主、污染者付费、公众参与和环境权益等。这些原则指导环境立法和执法活动,确保环境保护的有效性。环境法的功能:环境法的功能在于规范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维护公共利益和公民环境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9.2环境污染防治环境污染防治法是环境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防止和治理环境污染的法律制度。大气污染防治: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工业排放,城市应加强机动车尾气管理,个人应减少燃放烟花爆竹等行为,共同改善空气质量。水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法》规定了对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的管理措施,要求企业达标排放,农业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城市建立污水处理设施。固体废物管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的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分类收集、安全处置和资源回收等。环境监测与信息公开:环境法要求建立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发布环境质量报告,并要求重点排污单位公开环境信息,接受社会监督。9.3自然资源保护法自然资源保护法旨在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土地资源保护:《土地管理法》规定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实行土地用途管制,保护土地资源。水资源保护:《水法》规定了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节约使用,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水生态的修复,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森林资源保护:《森林法》规定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禁止乱砍滥伐,加强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保护森林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保护:《野生动物保护法》和《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对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实行重点保护,禁止非法猎捕和交易,保护生物多样性。矿产资源保护:《矿产资源法》规定了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防止矿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