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章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单元测试卷(满分30分,考试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下列做法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是()A.加大农药施用量,减少农田病虫害 B.利用秸秆堆肥,解决部分肥料问题C.积极开发绿色能源,减少燃煤发电 D.扎实推进植树造林,应对气候变化【答案】A【分析】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生态文明建设其实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就是不给后人留下遗憾而是留下更多的生态资产。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保障,是民意所在、民心所向。【详解】A.农药会污染环境,还会形成农药残留,进入食物链,最终危害人类健康。所以,通过加大农药施用量,来减少农田病虫害,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A错误。B.利用秸秆堆肥,可节约资源、改善环境,还能解决部分肥料问题,B正确。C.积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绿色项目,能够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减少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的排放,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C正确。D.植树造林是一种有益于生态环境的活动,它可以增加绿化覆盖,改善土壤结构,减少水土流失,净化空气,为动植物提供生存空间。因此,扎实推进植树造林,应对气候变化,利于生态文明建设,D正确。故选A。2.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彰显大国责任担当,我国政府提出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实现该目标,主要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两方面入手。下列举措不利于达成目标的是()A.大力植树造林B.大力发展以煤作燃料的火力发电项目C.倡导节约资源D.进行垃圾分类【答案】B【分析】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碳中和是指通过多种途径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详解】A.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因此大力植树造林,能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从而能达成目标,A不符合题意。B.煤燃烧后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大力发展以煤作燃料的火力发电项目,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因而不能达成目标,B符合题意。C.倡导节约资源,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能达成目标,C不符合题意。D.进行垃圾分类,有利于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因此进行垃圾分类能达成目标,D不符合题意。故选B。3.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生态安全。下列人类的活动中不利于保护生物圈的是(
)A.减少农药的使用 B.垃圾分类处理C.乱砍滥伐 D.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答案】C【分析】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详解】A.减少农药的使用,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保护生物圈,A不符合题意。B.垃圾分类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通过将废弃物分为不同的类别,我们可以有目的地收集和处理那些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物质,有利于保护生物圈,B不符合题意。C.乱砍滥伐是一种对森林资源的不当利用行为,指的是无节制、无计划和不合理地采伐林木。这种行为对环境和生态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保护生物圈,C符合题意。D.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不仅有利于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可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有利于保护生物圈,D不符合题意。故选C。4.下列做法不符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是()A.植树造林 B.节能减排,减少污染C.可回收垃圾的再循环利用 D.为发展经济,大力开发矿石资源【答案】D【分析】低碳、经济生活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念是考查的热点,要用低碳经济、生活理念指导自己的活动,把节能减排的措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本题难度不大,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要充分理解节能减排的重要性,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地球、保护自己的家园。【详解】A.树造林可以净化空气,有利于减少空气中PM2.5含量,维持自然界的碳一氧平衡,故A正确。B.节能减排能够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有利于保护生物圈,故B正确。C.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能防止污染,提高利用价值,故C正确。D.大力开发矿石资源会导致资源的枯竭和环境污染,故D错误。故选D。5.废电池应投入到下列的垃圾箱是()A. B.C. D.【答案】C【分析】垃圾分类一般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投放和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详解】A.可回收物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已经失去原有全部或部分使用价值,回收后经过再加工可以成为生产原料或者经过整理可以再利用的物品。主要包括: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废包装物,废旧纺织物,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纸塑铝复合包装等,A不符合题意。B.厨余垃圾是指家庭中产生的菜帮菜叶、瓜果皮核、剩菜剩饭、废弃食物等易腐性垃圾。主要包括:剩饭剩菜、瓜皮果壳、花卉绿植、过期食品、肉类碎骨、茶叶渣、中药药渣等,B不符合题意。C.有害垃圾是指生活垃圾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主要包括:《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39号)的品种,包括废电池(镉镍电池、氧化汞电池、铅蓄电池等),废荧光灯管(日光灯管、节能灯等),废温度计,废血压计,废药品及其包装物,废油漆、溶剂及其包装物等,废电池属于有害垃圾,C符合题意。D.其他垃圾是指除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之外的的垃圾。主要包括:餐盒、餐巾纸、湿纸巾、卫生间用纸、塑料袋、食品包装袋、污染的纸、烟蒂、纸尿裤、一次性餐具、大骨头、贝壳、花盆、陶瓷等,D不符合题意。故选C。6.下列行为与爱护植被、绿化环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不相符的是()A.使用塑料袋方便快捷 B.用电子邮件发布通知C.大力提倡种草植树 D.快递纸箱回收利用【答案】A【分析】1、环境保护是指在个人、组织或政府层面,为大自然和人类福祉而保护自然环境的行为。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更新了关于自然资源的传统认识,打破了发展与保护对立的束缚,树立了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的观念。【详解】A.使用塑料袋虽然方便快捷,但是会污染环境,故A符合题意。B.用电子邮件发布通知,可以减少对植物的破坏,降低能源的消耗,故B不符合题意。C.大力提倡种草植树,能美化环境,减少污染,故C不符合题意。D.快递纸箱回收利用可减少对植物的破坏,降低能源的消耗,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7.2022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其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下列做法与这一主题相违背的是(
)A.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分类处理B.减少使用塑料袋,提倡使用布袋C.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D.人口过度增长是好事,改造环境的力量大【答案】D【分析】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有:分类处理垃圾;建设场馆可持续利用;变风力、光伏为绿电;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等。【详解】A.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处理、回收等,可以实现垃圾的再利用,避免垃圾长期堆放造成的环境污染,故A不符合题意。B.减少使用塑料袋,提倡使用布袋,可以减少“白色污染”,减轻环境污染,故B不符合题意。C.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废气,形成温室效应,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C不符合题意。D.人口的增多,必然要从环境获取更多的资源,这就加大了对环境的压力,造成环境的破坏,同时,人类在生活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也会造成环境的污染,破坏生态平衡,故D符合题意。故选D。8.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圈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以下对此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A.人类社会应该高速发展,可以以耕地减少为代价B.开展围海造田、退耕还林、还草行动,还生物更多更好的生存环境C.增加煤、石油的利用和开发太阳能、风能、水电等能源并行D.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答案】D【分析】生物圈为人类和其它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我们要好好保护它。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详解】A.社会要发展,必定会利用一些生态资源,但不能以耕地减少为了代价,会破坏生态环境,是为了保护生物圈,A错误。B.退耕还林、还草可以还生物更多的生存环境,但围海造田会破坏了生物圈,B错误。C.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等其他气体,污染环境,所以应该减少煤、石油的利用来保护环境,C错误。D.保护生物圈,要做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使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D正确。故选D。9.日常生活中,不利于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的做法是()A.乘公交车出行 B.节约用电 C.使用一次性纸制品 D.爱护花草树木【答案】C【分析】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的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称碳-氧平衡。【详解】A.乘公交车出行,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利于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A不符合题意。B.节约用电,可以节约资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利于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B不符合题意。C.使用一次性纸制品,会破坏更多的树木,不利于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C符合题意。D.爱护花草树木,可以更好的进行光合作用,利于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D不符合题意。故选C10.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提出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和吸收二氧化碳,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以下做法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A.自驾出行,少坐公共交通工具B.少买不必要的衣服,减少二氧化碳排放C.淋浴代替盆浴并控制洗澡时间,节水减排D.把米提前浸泡10分钟,缩短煮饭时间,节约用电【答案】A【分析】“低碳生活”,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低碳生活”能够有助于实现“碳中和”。【详解】A.自驾会增加化石燃料的使用,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A符合题意。B.少买衣服,减少工厂不必要的工作生产消耗,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B不符合题意。C.节约用水,减少废水废气的排放,可以减少净水过程中机器的能源消耗,C不符合题意。D.节约用电,减少发电时的能源消耗,降低二氧化碳的产生,有利于实现“碳中和”,D不符合题意。故选A。11.“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排出量和吸收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在“碳达峰”和“碳中和”双碳目标下,国内新能源发电的主力军——风电和太阳能,其发电量未来将承担着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角色。下列与“碳中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碳中和”是指抵消生物产生的二氧化碳B.实现碳中和离不开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C.为实现“碳中和”,不能使用污染型能源D.实现碳中和与居民日常用电量无关【答案】B【分析】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低碳生活就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这就要求人们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详解】AC.碳中和不仅抵消生物产生的二氧化碳,还包括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要尽量减少使用污染型能源,故AC错误。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实现碳中和离不开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故B正确。D.节约用电,可以节约资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利于维持大气中碳一氧平衡,因此实现碳中和与居民日常用电量多少有关,故D错误。故选B。12.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下列叙述中,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是(
)A.开发森林资源,多使用一次性木筷B.在菜地中喷洒大量农药以杀死菜青虫C.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D.围海造田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更能改善环境【答案】C【分析】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应该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详解】A.一次性木质筷子的制造都需要消耗木材。所以,开发森林资源,多使用一次性木筷不利于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A错误。B.在菜地中喷洒大量农药以杀死菜青虫,会污染环境,不利于可持续发展,B错误。C.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有利于可持续发展,C正确。D.围海造田会破坏生态环境,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不能改善环境,不利于可持续发展,D错误。故选C。13.我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二氧化碳排放不再增长),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净排放为零)的目标。以下做法不能为此目标贡献力量的是()A.分类处理垃圾,合理回收利用B.坚持绿色出行,减少私家车使用C.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严禁滥欣滥伐D.气温到25℃时,就打开空调【答案】D【分析】“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详解】ABC.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需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绿色惠民。需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以及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促进绿色植物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分类处理垃圾,合理回收利用;坚持绿色出行,减少私家车使用;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严禁滥欣滥伐。这些都能为“碳中和”做出贡献,ABC不符合题意。D.气温到25℃,就打开空调。这会增加能源的利用,不利于节约,不能为实现“碳中和”提供力量,D符合题意。故选D。14.爱护植被,绿化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下列行为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A.减少使用一次性木筷B.开展广泛而持久的义务植树活动C.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D.大量砍伐森林以扩大楼房修建面积【答案】D【分析】森林、草原等植被调节碳一氧平衡,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可称之为地球的“肺”,同时它们能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因此,我们要爱护植被,保护植被。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详解】ABC.此三项的做法能提高生物的多样性,恢复生态环境,利于植被和环境的保护,ABC不符合题意。D.砍伐森林破坏了生物的栖息环境,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不利于保护环境,D符合题意。故选D。15.日常生活中,有利于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的做法是(
)A.电脑持续待机 B.乱砍滥伐 C.使用一次性餐具 D.节约用电【答案】D【分析】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的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称碳-氧平衡.。【详解】A.电脑持续待机,会消耗资源,最终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加,不利于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A不符合题意。B.乱砍滥伐会大量破坏森林,不利于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B不符合题意。C.使用一次性纸制品,会破坏更多的树木,不利于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C不符合题意。D.节约用电,可以节约资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利于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D符合题意。故选D。16.我国宣布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互相平衡。下列行为有利于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A.广泛使用一次性筷子 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项目C.大量焚烧作物秸秆 D.提倡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答案】D【分析】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气都以气体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详解】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广泛使用一次性筷子、大力发展火力发电项目、大量焚烧作物秸秆会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利于实现“碳中和”;提倡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使用清洁能源,以节能减排的方式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利于实现“碳中和”,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17.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在“争做环保小达人”的活动中,做法不当的是(
)A.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B.倡导环保低碳出行C.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饭盒D.超市购物自带购物袋【答案】C【分析】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详解】A.垃圾分类处理,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值得提倡,A正确。B.骑自行车或步行等环保低碳出行的方式,有利于减少碳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值得倡导,B正确。C.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饭盒,即浪费了资源,又破坏了环境,不值得提倡,C错误。D.购物时自带购物袋,减少使用塑料袋;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D正确。故选C。18.每年6月5日为生态环境保护日,今年我国环境日的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B.建设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C.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D.人类活动对生物圈造成的破坏都是可以再修复的【答案】D【分析】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所导致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重叠发生,形成所谓的“复合效应”,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因此,人类对资源的利用要科学合理、权衡利弊,既要考虑短期效益,更要考虑长远影响。【详解】A.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以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故A正确。B.建设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所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故B正确。C.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故C正确。D.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并非完全可以修复,因为一些生态系统的破坏是永久性的,并且许多生物群落已经被改变了,故D错误。故选D。19.2023年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围绕“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自然资源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在福州共同举办地球日主场活动。下列做法与这一宣传主题相违背的是(
)A.围湖造田 B.拒绝野味C.荒坡植绿 D.伏季休渔【答案】A【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两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详解】A.围湖造田会破坏生态环境,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故A符合题意。BCD.拒绝野味、荒坡植绿、伏季休渔的做法都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0.党的二十大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下列做法中,与该要求不相符的是(
)A.绿色出行,少开私家车 B.倡导使用一次性木筷C.合理利用森林资源 D.对草原实施轮休、轮牧【答案】B【分析】由于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使地层中经过千百万年而积存的碳元素,在很短的时间内释放出来,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持续增加,引起全球气候变暖。【详解】ACD.绿色出行,少开私家车、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对草原实施轮休、轮牧能够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故ACD不符合题意。B.倡导使用一次性木筷破坏环境,助长滥砍滥伐现象的出现,不符合低碳环保理念,B符合题意。故选B。二、综合分析题:每空1分,共10分。21.微塑料与健康微塑料系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被形象地称为“海洋中的PM2.5”,是目前备受关注的新型污染物之一。调查发现,在浮游动物、鱼类以及大型鲸类等许多水生动物的肠道和组织中发现了微塑料,而且摄食微塑料的动物范围在不断地扩大。微塑料对水生动物的生长有危害吗?对此,研究人员用鲤鱼进行了相关探究,实验操作及结果记录如下表:组别鲤鱼数量(条)微塑料浓度(g/L)鲤鱼平均体重(kg)实验前实验后11000.9381.5972100.060.9401.5983100.120.9551.4794100.180.9391.3835100.240.9511.25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微塑料属于影响鱼类生活的(填“生物”或“非生物”)因素。该实验可作出的假设是。(2)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第组。(3)该实验的变量是。为了使实验更加严谨,选取的鲤鱼在月龄、体重、健康状况等方面应尽量。(4)本实验中为避免偶然性,所采取的措施有①、②。该实验的结论是:。(5)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为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及其对生物的危害,请列出可行的措施:。(一条即可)【答案】(1)非生物微塑料能(或不能)危害鲤鱼的生长(2)1(3)微塑料浓度(只填“微塑料”不得分)相同(一致)(4)每组使用10条鱼实验前后数据取鱼平均体重、选取的鲤鱼在月龄、体重、健康状况一致、用10只鲤鱼实验等(措施一和措施二填空内容可前后颠倒)微塑料能危害鲤鱼(水生动物)的生长,微塑料的浓度越大,危害越严重(仅答“微塑料能危害鲤鱼(水生动物)的生长”不得分)(5)对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或寻找可无害化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或不使用或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塑料饭盒、塑料地膜或不使用或少使用塑料制品储存食品等(答出一点,合理即可)【分析】对照实验是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的变量。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详解】(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该实验探究的是微塑料对鲤鱼的影响,微塑料属于影响鱼类的非生物因素。该实验是要探究微塑料对水生动物的生长有危害吗?实验中的生物是鲤鱼,故该实验可以假设:微塑料能(或不能)危害鲤鱼的生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Mephisto品牌手册》课件
- 《基态电子排布》课件
- 《SPC教育训练资料》课件
- 《客户经理的考核》课件
-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课件第5课 声音的强与弱
- 《服装单证课件》课件
- 二年级科学教科版课件《磁极与方向》
-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课件探访古代文明
- 2023年云南省昭通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必刷测试卷(1)含答案
- 2023年山东省菏泽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必刷测试卷(1)含答案
- 山东省烟台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 含解析
- 《汽车专业英语》期末试卷附答案第1套
- 《如何培养良好心态》课件
- 龙门吊拆装合同中的质量保修条款(2024版)
- 《中医养生肾》课件
- 2024至2030年中国肉食鹅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核心要点解读
- 花道-插花技艺养成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工程质量安全手册-住建部编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质量评价试卷(含答案)
- 2024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全文解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